发布时间:2023-03-08 15:2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教师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自我现状分析
1、优势:在幼儿园一线工作9年,大本学历,幼教高级职称。工作期间,曾担任大、中、小班教师。工作认真、踏实。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特点,能尊重幼儿的原有水平和个性发展,科学有效地实施五大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协助园内开展各项科研课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有效策略,有多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获奖,有多项教育活动在市、区级获奖。
2、不足:理论学习的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扎实。指导教师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个人发展目标
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幼教理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2、提高专业水平。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能驾轻就熟地掌控教学,灵活应变,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
3、提高教科研能力。通过《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的专题研究,积累做科研课题的实践研究经验,掌握一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
4、提高指导教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姐妹园的骨干教师多加沟通,学习其他园所和教师的先进经验。
三、实施措施
1、自主学习:阅读幼教专业理论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教育活动随笔,积极与他人交流感想,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备选书目如下:
*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游戏论》、《中国教育改造》、《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等。
*幼教文集:《爬上豆蔓看自己》、《窗边的小豆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给教师的建议》、《成长在路上》、《教师的20项修炼》、《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等。
*幼教杂志:《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
*各领域优秀教案、教育活动录像。
2、参与式学习:珍惜每一次参与式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研讨。多于姐妹园所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园所和教师的先进经验。
3、小组研修:结合小组研究课题《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研究》的专题研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多种科研方法,为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开展课题《关于绘本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评价标准的实践操作与研究。提高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能力。
4、向专家、指导教师学习:学习专家、指导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不断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改进、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因;解决方略
一、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成因
简单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教育已经背离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教育规律,完全把幼儿教育和小学教学相混淆,依照小学教育方式开展幼儿教育,使得幼儿教育提前步入了“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内容如识字、拼音、珠算等已被下放至幼儿教育阶段,个别幼儿园甚至直接使用一年级教材上课;课堂教学呈现“填鸭式”“满堂灌”现象,自由活动匮乏,完全抹杀了幼儿纯真爱玩的天性;上课时间、作息时间、日常行为规范皆呈现“小学化”。若不加以调控,长此以往定然会妨碍幼儿生理机能、身心健康、学习习惯的正常发展。
论及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成因,可分为五点:(1)规范幼儿园办园的法规缺失、纰漏众多,幼儿园的审批、考核与奖惩等缺乏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监管;(2)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学能力低下,完全不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心理历程,导致教学失当;(3)部分幼儿园办学思想偏僻,过分功利化;(4)部分幼儿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观认知不正确,对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不甚了解,盲目让孩子超前学习;(5)公办幼儿园教育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主导格局,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趋于严重。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有效方略
1.明晰关键要点,转变家长观念
现阶段,不少家长坚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无形中给幼儿教育施加了压力。公办幼儿园迫于压力开设拼音课、识字课、珠算课等,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开设小学课程,可见家长错误观念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因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老师务必要让学生家长明晰关键要点问题,转变家长观念及教育方法。第一,“早期阅读”不同于“识字教育”,“早期阅读”侧重读图理解内容,先阅读、再识字,“识字教育”则是通过训练教授孩子一些汉字,不看重阅读,幼儿教育侧重“早期阅读”而非“识字教育”;第二,“做算术题”不同于“感知和理解数”,“感知和理解数”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与量,是幼儿教育应该坚持的方向,而不是让他们去做数学题目训练。所以说,家长所坚持的观念有所偏颇时,幼儿老师务必要予以指导和修正。
2.搞清两者区别,做好入学准备
不少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时都会出现入学适应问题,尽管幼儿园已经很努力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但仍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家长错误观念,二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严重脱节。“全面入学准备”与“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完全不同,“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诱因,所以幼儿老师务必要规避这一点,搞清两者的区别,只需做好入学准备即可。一是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指导,培养幼儿真正要掌握的能力;二是小学管理机构与幼儿园管理机构要加大沟通交流,从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末期再逐步添加一些“小学化”色彩,只做时间上的调整,主要消解幼儿作息规律、学习习惯以及常规教育等问题,努力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3.教育部门介入,加强监管投入
上文已经提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因素,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就应主动介入幼儿教育工作,加强幼儿教育的监管与投入,全面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负责一个地区幼儿园发展规划制定与完善,颁布相应的文件政策,建立完备的监控系统和评价机制,绝不为满足家长无理要求而放弃正确理念的宣扬;第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毕竟民办幼儿园占据了整体幼儿园的“半壁江山”,教育主管部门可尝试从物质、教职工配备两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条件,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将民办幼儿园带上正轨、正规,从根本上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4.提升幼师素养,树立专业权威
最后一点,即要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权威,显著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进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把幼师入口关,在严格准入标准的限定下提高幼师学历门槛,加强幼师职后培训;师范院校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将社会实践与教育实习相结合,让幼师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幼儿园聘请老师时要擦亮眼睛、选拔优秀,确立幼儿教师评价制度,让幼师在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快速成长、成熟;幼儿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积极进修与提高,树立自己的专业权威。
三、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务必要尽快予以遏制和消除,只要认真落实好以上四条方略,相信幼儿教育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
认真贯彻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全区幼儿园教师和园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分层培训、集中培训、网络远程研修、园本培训和自主研修为主要形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打造一支思想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创办均衡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重点工作
(一)师德建设
开展“爱与责任”主题师德教育活动。各单位根据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知《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教育局《教职工师德考核意见》、《区幼教工作者职业道德细则》等内容,学习活动采用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四落实。讨论修订更加贴近本单位教师生活、教学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师德规范和行为标准,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新的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大力培树师德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依法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歧视幼儿,实施师德预警制度和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二)园长培训
1、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坚持搞好每两个月一期的幼儿园园长论坛。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参加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通过集中论坛、专家报告会、现场观摩、自主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园长的自我修养,提高园长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继续实施名园长建设工程。有计划的组织名园长参加省、市高一层次的理论研修班,奠定高层管理理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发展研究会为园长的成长搭建舞台,对一些重点课题进行专项研讨,探索幼儿园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开展园长读书活动。在全区园长中开展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内涵发展”为主题的读书学习活动。
4、加强对业务园长的培训。抓好业务园长的培训,按类别、分主题每学期一期。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他们的调研意识和服务于教师和幼儿的意识,在教育管理中能够沉下心来、铺下身子,真正做到问计于教师和幼儿,为教师和幼儿的发展排忧解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教师培训
5、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训。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为重点,以市、区教学能手推荐遴选为契机,启动全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训。主要是研究性培训,重点研究教育前沿信息及学科教学情况,指导全区幼儿园教学。力争年内培训骨干教师400余名,形成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区教师主动健康发展。
6、普通教师全员培训。每学期开始对全体幼儿园教师进行一次教材通研和美术、音乐技能培训;开展幼儿园教师读书活动,倡导终身学习,提高业务修养,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搞好家园共育,和谐师生关系,争做智慧型教师。
(四)加强对园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推进园本培训工作
7、园长是园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园本培训工作。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现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梳理并做好教师园本培训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实现“问题即课题、课题即课程”的研训模式,把园本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素质提高、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科论坛、课堂观摩、小课题研究、基本功训练等形式引领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现在幼儿师范学校的门槛还比较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他们虽然具备幼师基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有耐心、童心,还有较好的弹唱说跳、初步课堂实践等基本功。但是,从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求来看,目前幼儿教师的学历仍然偏低,文化功底较薄弱,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2.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师缺乏
教师队伍中40周岁以上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一般都不是幼教专业学校毕业,有的是从小学转入的,有的是从其他单位转入的,这些教师虽资历老经验丰富,但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正确的儿童观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青年教师虽然是专业学校毕业,但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3.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
农村教师少幼儿多,教师普遍感到工作量大,除了要完成业务上的各项文字撰写工作(如备课、读书笔记、课程反思、幼儿个案、成长档案等)。教师还要忙于应付各类检查、验收,比赛的琐碎工作,再加上对孩子安全事故的担忧及家庭负担消耗精力。来自生活和工作的种种繁琐与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心情不好、缺乏自主钻研热情、找不到职业幸福感等,从而产生明显的职业倦怠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另外,还有教师课程理论水平偏低、教学反思意识差、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缺乏专家引领等现实问题。
二、依据现状思考对策
虽然农村幼儿园有很多客观真实的原因存在,但绝不能只找借口,不找方法,只要有心,就会看见改变。虽然环境是农村,但其他方面可以做到优质。
1.管理优质
(1)优质办园取得政府、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从十七大的“重视学前教育”到十的“办好学前教育”,两个字的差别,意味着要办出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现在随着办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园质量被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对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的认可要依靠社会公众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所以幼儿园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幼儿家长与社会的价值取向。幼儿园办好了,教师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会自然得到提升。同时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教师和幼儿向社会展示的机会,得到政府、社会的认可。
(2)创新思路,和谐规范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理论推陈出新,在国家对学前教育日趋重视的形势下,幼儿园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幼儿园管理,坚持以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办园水平,从根本上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保教质量。首先要努力实现幼儿园师生比例的合理化,避免超大的班容量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明晰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其工作和任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文字撰写工作,让教师能将精力投入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其次要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一所幼儿园的良好规划应该使管理者、员工和家长共同参与,积聚智慧,这样才会使幼儿园规划目标更明晰、操作性更强,认可度更高,实现的可能性也更大。
2.加强学习
农村教师和城里教师只是从区域划分,和教育行为、教育内容无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农村”二字除了代表教师所在的区域以外,不应该代表任何含义。因此,加强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1)定期开展师德教育的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每学期开学,幼儿园应拟订“师德学习计划”,每次学习内容都落实到具体教师负责,保证计划落实,内容落实,并联系实际进行理解与宣传,有利于教师树立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并能及时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师德修养。
(2)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活动
活动是很好的育人途径。活动前的宣传发动、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活动后的反思讨论是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党支部、团支部可以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宣传师德师风影片,各位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写观后感,利用教师节开展“我的美丽教育故事”“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等演讲活动。只有学习、行动再加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才会有保障。
(3)定期庆祝丰富多彩的节日
一年中,有很多充满欢乐的节日,教师们欢聚一堂庆祝节日是增进情感、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如,元旦联欢会的“我们在一起”,老师们用游戏、诗朗诵、小品、歌曲表演、模特走秀的方式感受着彼此的爱,彼此的欢乐。还有一些是专属于女教师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的“赏梅”活动,教师节的“我的节日我最美”,大家欢聚一堂各自把对同事的赞美写在爱心卡上……
3.提高专业水平
我国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顾荣芳教授在《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一文中提出:专业发展是幼儿园教师在深刻认识和理解自我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引导的过程,关注教师发展的幼儿园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群体互动,探讨幼儿园教师与同事的合作学习。虽然现在不能把所有教师送到专业院校重新培训,但是我们可以做到:
(1)以优势促专业
农村幼儿园一般硬件设施差,比较缺乏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学设备,但是在农村有丰富的可利用的自然和社区资源,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选择既卫生、安全、适宜,又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用于幼儿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比如石头、沙、黏土、树叶、草、贝壳、蛋壳、竹子等自然材料和包装纸、袋子、盒子等,生活用品如面粉、种子、衣服、毛线、蔬菜等废旧材料,这些材料易取易存,数量、种类都能足够孩子使用,每种材料虽然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为他们提供探索机会的“宝贝”。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充分与材料互动,尝试探索。教师既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的环境提供室外玩沙、玩水的条件,又可以利用当地可找到的材料制作大型玩教具,如攀登架、滑滑梯、秋千等,给孩子提供自由参与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这些玩具与用高价买来的玩具具有同等的教育价值,有的甚至更好。
(2)以培训促专业
我国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冬兰副教授在《参与式培训与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一文中提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职前教育不足、职后培训欠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的文化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培训就更为重要,但是培训师资缺乏,培训方式和内容陈旧。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园情、师情分析,确立园所发展规划的同时帮助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
①“矮子中间选将军”,培训对象阶梯化
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教师的基本情况“矮子里选将军”,选出部分“将军”去参加各类校外培训,让教师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将军”怎么选?首先,“将军”要有一套标准。该标准的制订应符合本园实际情况,选拔要公开化,让全园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其次,要注意梯队化,要将培训对象划分成几个梯队,每个梯队制定不同标准,不限名额,教师达到该标准就可以参加选拔,这样既可以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现状,也可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②优化培训环境
1、树立服务意识
社会化教育使得学校的服务性更为凸显,所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幼儿园发展的必备条件。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们服务则是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在教学中,幼儿园要时刻把孩子们放在第一位,老师们也要在养成良好的自身职业道德的同时,无条件关爱尊重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学会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然后充分估计家长们的利益,这也是提高幼儿园服务质量的保证,尊重家长,平时与家长多交流,知道家长们的需求,能够采纳家长们的好建议,与家长共育合作。
2、加强团队建设
做好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管理和教学团队,也是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只有好的团队,才可以优化教学风气,凝聚人心,有效提高管理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可以统揽全局,而且还可以高瞻远瞩又善于决策。所以,幼儿园的领导班子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并强调共同的学习和整体的提高。能够制定较为长远的学习计划,并建立相应学习制度,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学任务的主力与支柱,也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所以幼儿园对于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方案。教师的素养也对幼儿园小朋友们自身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所以教师应把师德规范铭记于心,处处支配自己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培训也要做到以人为本,培训内容也要体现价值,能够与专业紧密相关,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管理者要给教师团队搭建一个更宽阔的平台,让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让教师们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成就感、满足感。
3、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要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们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激发孩子们的潜能。用宽容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小朋友,哪怕孩子犯了错误或者与众不同,也要多鼓励,少责备,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让小朋友们在一个轻松的、自由的、愉快的学校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4、重视一体化管理
要注重幼儿与家庭,与社区教育的一体化。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积极与社区举办幼儿活动,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和正确的体制改革,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1、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地位,能够提高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开发多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使学生们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潜意识的审美情感,又能增加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们都可以具有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幼儿园教师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能增强课程设计的多元性,使实践性课程有更丰富的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和自觉更新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让教育与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不断更新换代的快速发展有效承接,互相适应。
2、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加完备,突出特点
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们自主学习,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提出多方面的问题来有效引导以及帮助孩子们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孩子们个体特质和情操。例如,孩子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网络进行音乐、绘画等作品的浏览、搜索、欣赏和学习。这样,孩子们产生了兴趣,就可以自主的去按照自己的需要在网上进行学习。
3、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
幼儿时期,是所有孩子教育中最关键的一段时期,在孩子们的幼儿阶段,能让孩子们接受美感的教育尤为重要。现在有一些针对性的审美教育,就是以审美的方式,完善自我的成长阶段。所以,有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入,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可以更好的改革,不断用创新的姿态开拓和进步,增强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提高孩子们的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观,优化人生观,辨别美丑与伪善。同时,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影响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也呈现了一定的独特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孩子们本身。在学校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显性的技能和知识,还可以从侧面学习更多的隐形知识,掌握学习的相关能力。所以,幼儿园注重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良好变化,这样,即使出了课堂,孩子们也可以在生活中自己学习。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运用具有的潜在问题
当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之中,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涉及到教育的理念与态度,教育评价与教学空间等等。
1、开放性的教育理念确立问题
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教师们的作用产生了变化,他们不用再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带头活动,以免因教师的“包揽包办”影响幼儿自身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发挥。所以,幼儿园的孩子们,特别是年龄段较小的孩子们,在学校的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松散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们想办法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性。
2、开放性的教学空间建构问题
现在的管理理念,要求具有更大的教学空间开放性,同时,也伴随着小朋友们的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互动性。在教育中,呼吁个性化的教育选择,能够让小朋友们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满足这些要求,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但就现状来讲,教师们自身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理解不同,所以也难以控制具体性标准和实际操作。
3、开放性的教学评价问题
如何来评价课堂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否准确,是现在检验这类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效果的重要问题。因为不可以使用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标准,所以,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潜能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幼儿园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重新定义“好孩子”
长期以来,在成人心目中的“好孩子”,指的往往是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这些孩子之所以受欢迎,主要的原因是:这类孩子顺教师的心、依教师的愿,不给教师添麻烦、惹乱子。而创造力较强的孩子则往往与此相反,他们不看教师的眼色行事,善于独立思考,活泼好动,有时显得很顽皮,甚至被教师认为是在有意破坏和捣乱,极大地防碍了教师的工作,所以往往受到教师的斥责、压制。
当然,老实、听话并不是过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一定的事件上,老实、听话是十分必要的,是一种品德。但是,如果时时、处处、事事都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那么,这种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性格品质就很不值得赞赏和提倡了。
二、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
美国的心理学家伍沃德考斯基等人在《幼儿创造性活动》一书中指出:在许多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附属性质的。这并不是说教师不重要,或者说教师可以退出活动,而是说教师是个辅导者。“辅导”意味着“帮助、指导、提供机会”,并且是“敏感地而不带任何干涉地给予帮助”。那么,教师究竟应当怎样来帮助儿童呢?他们认为,教师至少可以做八件事来帮助儿童表现出他们天生的创造性的倾向:
1.帮助儿童适应变化。如果一个儿童对于新情况特别担忧,或感到不安,他是不可能显示创造性的潜力的。
2.帮助儿童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很容易就回答得出来的。
3.帮助儿童认识到许多问题都有好几个答案。
4.帮助儿童学会判断和认识自己的感情。
5.奖励表现出创造性的儿童。
6.帮助儿童体会到自己制造出有创造性的东西带来的快乐。
7.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存在于他们中间的差异。
8.帮助儿童发展毅力――坚持性。
目前,教师以领导者的姿态,采取家长式作风,抱着绝对权威的观念,武断地干预幼儿的活动,把幼儿当成“算盘珠”拨来拨去的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幼儿园中仍屡见不鲜。这种不良倾向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必须认真纠正。
三、树立良好的班风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的气氛――良好的班风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良好的班风,其内涵之一是:在这个班集体里,每个成员都彼此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等等。身处在这个班集体里,每个成员都有一种安全感、轻松感、自然感,能够毫无拘束、毫无顾虑地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必去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同伴的嘲笑或攻击,不必左顾右盼、随波逐流。也正是在这种充满理解、宽容和鼓励的温暖的集体的怀抱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教师应当在自身充分地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和尊重同伴,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班风。
四、恰当运用“竞争”这一手段
前面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伍沃德考斯基等人就“竞争”问题,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在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竞争的气氛无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是因为,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儿童必须学会去满足别人的标准。而在这种年龄,儿童只是刚刚开始认识自己,在为了探索和发掘新奇事物的创造性活动中,要一个四、五岁的儿童想方设法去取悦别人是有害的。这样阻碍了个性的发展。
笔者认为,“竞争”尽管可能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是也不应当绝对化,一味地予以否定。“竞争”是优是劣,关键在于其内容。如果竞的是“创造过程”、“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独立性”等,那么“竞争”则是十分有益的。
五、创造型教师的塑造
在幼儿创造性开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那就是教师本身创造性因素的开发。只有创造型教师才能成功地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美国的创造性教育的权威人士J・A・史密斯先生把创造型教师定义为:吸收由教育科学提供的新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积极地运用到教室里,而且能够发现新的、实用的方法的人。史密斯先生还制定出了教师判断自己是否成长为一名创造型教师的尺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制订死板、固定的计划到制订灵活、机动的计划。
2.与集中性的思维过程相比,更加重视扩散性的思维过程。
3.开始重视个性及其开发性。
4.不是把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而是将其视为大有希望的儿童。
5.对于儿童的作业,不是当成最终的结果来评价,而是把它看作创造性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6.不是把创造性看成是无用的装饰品,而是把它看成学习的本质。
7.由教师独自制订学习计划到让儿童一起来制订学习计划。
【关键词】芬兰;幼儿教育;多专业教育者共同体;全纳教育;浸入式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2-0045-03
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芬兰人的优良传统。芬兰人将教育看作是政府、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事业。〔1〕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是举世公认的,这首先得益于其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发展策略确保了芬兰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一、芬兰幼儿教育理念
在芬兰,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共识是:幼儿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幼儿均衡发展;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目标取向的互动与合作活动,它强调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幼儿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它强调不同利益实体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教育者、家长、政府等各方要以科学态度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芬兰主要以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国家相关法律的基本精神为基础来确定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观。《芬兰儿童权利公约》强调,政府应确保儿童平等地享有资源,确保儿童自由参与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保儿童享有必要的保育和教育;关于儿童的所有行动都应以激发儿童兴趣为根本出发点。〔2〕另外,根据芬兰宪法,发展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理念就是平等性,保障儿童尊严的不可侵犯性,保障儿童发展友好人际关系的权利,保障儿童均衡发展的权利,尊重儿童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和话语权,支持儿童的特殊需求,尊重儿童的不同文化、语言、宗教和信仰。〔3〕基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政策保障,芬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将所有幼儿培养成为幸福的人。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为: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可以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进行活动与发展;帮助幼儿学会关心爱护自己、他人及其他文化和环境,学会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相互理解和包容;发展幼儿自主能力,帮助幼儿学会生
存,学会相处,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决策和选择。
二、芬兰幼儿教育发展策略
1.发挥多专业教育者共同体的作用
芬兰的幼儿教育者是由一般教师、特殊教师、学校咨询者以及校外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卫生部门代表等组成的多专业教育者共同体,他们遵循国家政策所规定的职业行为规范,共同为幼儿教育服务。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要对自己的角色、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有清醒的认识,并依据职业道德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提高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和经验是教育者胜任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教育者要持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对幼儿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
2.鼓励家长参与
重视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建立幼儿教育社会伙伴网络,这是芬兰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幼儿教育社会伙伴网络的建立意味着家长和其他利益实体都可以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社会伙伴网络的建立是基于对幼儿的真实需求以及各种兴趣能力的准确认识,其目的是将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育资源相整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负责社会伙伴网络的创建,考虑并满足每一个家庭的特殊需求,向家长提供与其他家长和教师一起探讨幼儿教育问题的机会。社会伙伴网络的建立还会增强不同家长之间的合作。为进一步加强家长之间的合作,一些幼儿园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方便家长们共同探讨幼儿教育问题。
教师要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制定旨在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策略。个性化教育策略主要根据幼儿的经验、当前需求、未来愿望、兴趣和特长制定。在制定与实施个性化教育策略时,教师要与家长深入探讨促进幼儿发展的可能性。
3.注重多维课程取向
芬兰幼儿教育者注重通过多种互补形式来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平衡,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总体来看,芬兰幼儿教育课程包含以下六种取向:(1)数学取向,即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借助游戏的方式,利用幼儿熟悉又感兴趣的具体实物,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归纳和计算。(2)自然科学取向,即通过观察、探究和试验,探索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因果关系。(3)历史社会取向,即利用人类社会以往的具体实物和事件记录,将历史情境与幼儿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幼儿了解历史和当代社会。(4)审美取向,即通过观察、聆听、感受、创造、想象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感悟能力。(5)伦理取向,即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事件中辨别好与坏、对与错、真与假,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6)宗教哲学取向,即激发幼儿对自己的宗教或信仰的传统和实践的探索兴趣,帮助幼儿理解他们周围的不同和风俗习惯。〔4〕这些课程取向既包括数理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文社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芬兰幼儿教育并不是要让幼儿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深入学习,而是要帮助幼儿获得体验和理解周围世界不同现象的工具和能力。
4.强调语言教育
芬兰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芬兰幼儿语言教育通常采用浸入式语言教学形式。浸入式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幼儿在幼儿园全部或一半时间被“浸泡”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在情境化活动中理解语言。因此对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芬兰《幼儿教育国家政策解说》和《幼儿教育国家课程指要》都明确强调在幼儿教育中要实施浸入式语言教学。
故事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语言教育策略。故事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芬兰幼儿园教师经常为幼儿讲故事,或者鼓励幼儿自己讲故事,从而增强幼儿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并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我,提高听说技能。
5.实施全纳教育
全纳性不仅是芬兰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一项重要教育策略。为实现幼儿教育的平等性和全纳性,芬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实施个人学习计划,鼓励家长参与,组织多专业教育者共同体等。另外,芬兰政府还积极开展特殊支持服务项目,关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幼儿的特殊教育需要。当幼儿的健康和学习发展受到威胁或得不到充分发展时,特殊支持服务项目会向这些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组织教育者共同体及时向幼儿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等。另外,教育者共同体还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适应不同幼儿的特殊需求。
芬兰政府还特别注重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幼儿提供幼儿教育支持服务,积极为少数民族幼儿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成长的机会,鼓励他们接受主流幼儿教育。与此同时,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也备受尊重。教育者共同体在与家长和不同文化社区的合作中注重保持幼儿的文化传统,支持幼儿表达自己的文化特色。〔5〕
三、启示
1.全纳幼儿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开端教育工程
全纳教育是芬兰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芬兰政府遵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国家相关政策中关于儿童权利的规定,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使所有幼儿都能够平等地接受幼儿教育。全纳幼儿教育不但能够培养不同社会文化和家庭背景中的幼儿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的素养和态度,也使幼儿在人生发展开端时期就能够体验到和谐和民主的生活环境。全纳幼儿教育是保障多元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民主教育的必经之路,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开端教育工程。
2.创建网络伙伴关系是幼儿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
芬兰把幼儿教育看作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建立网络伙伴关系加强多方合作,如注重家长参与,建立多专业教育者共同体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是关系到政府、社会、幼儿园等多方利益者的社会公益事业,不同利益方具有不同的思想理念和优势资源。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和谐发展,政府应在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协调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促进幼儿发展。
3.多维课程取向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芬兰幼儿教育者在注重培养幼儿自然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强调幼儿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者可以选取不同的活动,通过多种互补形式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平衡,帮助幼儿获得体验和理解周围世界不同现象的工具和能力,借此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ROUTTI J,P YLA-ANTTILA.Finland as a knowledge economy:Elements of success and lessons learned〔M〕.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6:13.
〔2〕〔3〕Finnish 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Government resolution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policy definition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2008-02-20〕.varttua.stakes.fi.
〔4〕Finnish 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Nation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Finland 2003〔EB/OL〕.〔2008-02-20〕.varttua.stakes.fi.
〔5〕Finnish 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The national Finnish plan of action called for by the special session on childre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2005〔EB/OL〕.〔2008-02-20〕.varttua.stakes.fi.
Exploring the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Finnis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u Xuechao
(College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ang Chao
(No. 7 High School of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anzhihua, 617005)
【关键词】准教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62-0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深受培养机构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园准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研究者关注的是这些准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到底学了些什么,这些所学对就业乃至以后的工作究竟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则针对准教师在实习、求职时出现的问题来反思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期为培养更优秀、更全面、动手能力更强的幼儿园教师提供职前课程设计方面的借鉴。
一、准教师在实习与求职时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他们在实习及求职过程中的状况,同时结合学校所作的有关毕业生教育实习及供需见面会的相关调研报告,发现这些准教师的培养质量与职前课程方案中所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准教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对先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只留下朦朦胧胧的印象了,很难谈得上学以致用。例如,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导致设计活动方案时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早已淡忘大学一年级时所学的幼儿卫生知识,遇到幼儿卫生方面的常见问题既不够敏感,也难以应对;对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捕捉到的教育现象,难以用理论去解释,等等。很多学生表示,面试时,特别害怕园长问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易犯的错误、幼儿的生活常规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问题。
2.专业技能不够熟练
(1)艺术技能不够全面。调查表明,“绘画技能”是学生最担心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绘画技能一般,在实习期间还能勉强应付,但是常常应付不了面试这一关。一般面试时都要求应聘者创作儿童简笔画,但很多学生先前所学的美术课程偏重素描、水彩画、水粉画、手工制作等,对儿童简笔画练习偏少。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跳舞、唱歌、弹琴等技能缺乏信心。
(2)组织活动力不从心。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这几门专业课程层次较高,教好和学好这几门专业课程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努力。这几门专业课程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后和教育实习之前的第四学年开设。第四学年扣除教育实习6周,实际授课时间为30周。按每门专业课程每周2课时计,一门专业课程最多也不会超过36课时,事实上最少的只开了24课时。总的来看,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开设时间相对集中、课时偏少。大部分学生难以消化这些课程内容,直接导致他们在实习期间选择教育内容、拟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力不从心。
3.创新意识及能力较差
现代科技为人们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信息搜索技术,学生在完成作业、制订实习教案时都可以到网上搜索,下载也很方便。许多学生因此产生了偷懒心理,凡事都是上网一查了事,遇到问题时不肯思考,不去经历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当然更谈不上去创新。笔者在调查中经常听到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反映,学生的作业、实习计划或教案等很多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自己的思考。
4.心理素质较差
不可否认,准教师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异常繁杂的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调查表明,学生们大多能认识到面试是求职的重要环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自诉在面试中出现心跳加速、紧张慌乱等状况。有的在作自我介绍时断断续续,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有的唱歌明显走调,弹琴时手脚发抖;还有的头天晚上就开始焦躁不安,甚至彻夜失眠。一些实习指导教师也反映,实习生在带班时一看到实习指导教师在现场就很不自在,要么组织教学活动的声音变小,要么遇到突发事件惊慌失措。这表明大部分准教师在职前学习期间没有重视对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5.社会经验欠缺
准教师在职前学习期间主要接触的是同学和老师,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进入实习阶段后,面对的不仅是一大群稚嫩、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园领导、同事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人际关系忽然复杂起来。很多学生反映实习时不知如何与同事打交道,不知怎样与来自其他院校的实习生相处,不知如何应对幼儿家长的询问,等等。他们时常表现得十分胆怯、畏缩,不够大方、得体。
6.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调查发现,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大多对未来感到茫然,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清醒认识和细致规划。从他们对“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开放性问题所作的回答可见一斑:85%的毕业生认为“能考进一所公办园最好,考不进的话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私立园也行”。至于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追求,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大多只停留在希望最终能进公办园、拿到事业单位编制这类设想上。更有一部分人抱着“顺其自然”或“读书靠自己,工作靠家长”的想法。只有个别毕业生认为私立园管理较灵活、观念较开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期待能在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管理较规范的私立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以便自己有朝一日能自主创业,在幼教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
审视准教师在实习与求职时出现的上述问题不难发现,虽然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但其根源还是准教师职前阶段所学的课程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这些课程内容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等。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课程设置是一个有关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系统,是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进行。〔1〕
按照性质和功能,课程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学习活动,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预期的知识和技能,如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没有明确计划、不刻意组织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获得非预期性的经验,如职业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虽有明显的外在区别,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后者,后者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影响、控制甚至转化为前者。〔2〕
不难看出,准教师在实习与求职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不在职前学习期间显性课程的学习上,而在隐性课程的学习上,即忽略了对那些非预期性知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众所周知,课程实施不只是计划的实行、知识的教学。事实上,课程实施者应深入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自然地渗透思想教育内容,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辅导员、心理学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之,课程改革唯有同时关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具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
1.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体现全面发展,也要凸显个别差异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不但要培养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人才,还要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现个性、发挥潜力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2.课程内容的确定――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3〕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通常有五大类,即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和活动课。我们应该反思:为何有些课程内容教师教和学生学都那么费劲?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吗?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该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现有水平作出相应调整,要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力求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各项基本能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增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
以笔者所在的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为例。学前教育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大多侧重在专业技能课程(如舞蹈、管乐、绘画、合唱)上。事实上,这些课程的内容在必修课中已有涉及,因此学生再选择选修课的积极性并不高。笔者认为应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多开设相应选修课程,如开设跟专业有密切联系而在必修课中难以展开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常规管理”“幼儿特殊事件的处理”等选修课,还可以开设提高综合素质的选修课,如文学、影视、陶瓷艺术、瑜伽、跆拳道等。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同时通过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4〕
(2)拓宽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准教师在独自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或经验丰富的园所领导、老教师时,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设合适的课程帮助准教师了解或形成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比如开设实习和面试指导课程,请经验丰富的园长、教师或面试专家等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开展模拟活动,以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丰富其实践经验。
(3)减少公共课内容,加强专业技能训练〔5〕
目前大学里不少公共课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达标,没有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因此笔者大胆建议,适当减少公共课内容,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如可以开设儿童简笔画、儿童歌曲创编、即兴伴奏、幼儿观察分析等专业技能课程,五大领域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让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并能在工作中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4)加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包括见习、实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理论阶段,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了解幼儿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各种理论的内涵。在学生学习各领域教学法时,应安排更多的见习、实习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领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要领。加强实践课程不但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及时运用于实践,以减少理论知识学了就忘的现象,而且能突破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模式。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实习时或就业后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3.课程实施方法的改革――灵活多样
现代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透思想教育的任务。〔7〕为此,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不但有利于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比如,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但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感知、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利用音像示范、现场示范等方式开阔视野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
4.课程评价的改进――淡化考分作用,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现代教育观认为,评价学生既要看考分,也要看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思想表现及创新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主要由两方面组成,期末考试占60%,平时占40%。这样的评价侧重书面答题水平和理论知识熟记程度,学生容易形成“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9〕
改变这种状况,可考虑调整评价、考核比例,即期末考试占40%,平时占60%,同时要丰富考核形式,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例如,可在平时加大作业抽查、基本功考核工作力度;学期结束前可请幼儿园园长或骨干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考核,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现有水平与一位合格教师的距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学习重点,以使自己的学习计划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
参考文献:
〔1〕〔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0-11.
〔3〕〔7〕〔9〕戴振强.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EB/OL〕.〔2007-08-27〕.hie.省略.
〔4〕杨春华.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看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8):4.
〔5〕王水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J〕.百家论苑:职教论坛,2004,(12):28.
〔6〕费广洪,郑春娟,张丽娟.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3):10-11.
〔8〕张剑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初探〔J〕.理论观察,2006,(2):126.
Reflections on Curriculum Setup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from the Angle of Would-be Teachers
Fang Shaomeng, Yu Yuli
(Department ofEducation,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ildren Development, Quanzhou,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