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配置论文

计算机配置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6: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配置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计算机配置论文

第1篇

计算机类学科是发展最快更新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应用软件方面尤为突出。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都把计算机当成一种应用工具来学习,而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各类应用软件的使用。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对象一般为大一新生,或许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了解过某些应用软件,但当其真正需要使用该软件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软件早已更新换代。另外,要想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工作解决问题,首先得创建一个信息环境,就操作系统来说,版本升级也是必然的。虽然老版本的系统和软件可能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软件的更新是为了在操作更简单的基础上让同一个任务做得更出色,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知识和技能需要及时更新。所以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决不能就此放弃计算机的后续学习。

2学时限制,计算机与学生本专业结合部分无法讲授

各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为56学时,对于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言,课时量太少。计算机教学通常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和与各专业实际应用结合教学两个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消耗大部分学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部分,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概念,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OF-FICE套装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到了专业结合的第二阶段学习时,由于学时所剩无几,只能简单带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大纲里的知识点,对理论知识背得很熟,也能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但当学生在日后工作中面对一个实际工作任务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许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在计算机与专业结合教学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设计出了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学时来支撑,在有限的学时里还未学完或学习得还不够深入的部分,只有通过后续的学习来完成和加强。

3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后续培养可以帮学生明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道技能

第2篇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在于,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所谓“用电脑来开发人脑”,就包括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正是由于忽视了计算机课程的这一作用,已使得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益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错,已配置486微机,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中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第3篇

关键词:录音带,数字化,转换

 

一、引言

在语文、英语等中小学传统的教学中,音频教材习惯采用录音磁带作为媒体介质。而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音频播放产品发展的今天,录音磁带在教学中已经显得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笔者在从事教育技术的工作过程中,在将录音磁带的音频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技术使用的音频数字信号方面积累了经验,总结了一套简便的方法,有需要的教师可以作为参考。

二、转换所需设备

1、计算机

因仅需进行音频处理,对计算机cpu及主板无特殊要求。所配置的声卡需具备录放双工,以保证在采集音频信号时对录制状况能够同时进行监听,一般近期出品的声卡都能满足此项要求。考虑到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占用,对计算机内存配置要求应在512M以上,操作系统应在Windows 2000 以上。

2、磁带播放设备

磁带播放设备最好采用录音磁带卡座,以满足声卡线路输入口(Line in)与卡座的输出口(Line out )符合阻抗匹配要求(两者均为1KΩ),以保证音频信号能够不失真地进行输入采集。一般的盒式录音磁带单面长度约为30分钟,转换成为WAV文件的容量约为320M左右。

三、磁带信号的录入采集

用来采集模拟音频信号的应用软件有多种,最好选取一种既操作简便又占用计算机内存资源较小的软件来完成该项工作。据笔者经验Windows操作系统附件中的“录音机”程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程序的文件名是sndrce32.exe,其目录在Windows下system32的文件夹中。也可通过Windows 页面的“开始菜单—程序—娱乐-录音机”找到。该应用程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且文件小(124k占用空间128k),使用该程序可以为我们所采集的信号预留较多的内存空间。

在使用“录音机”采集音频信号前,应将“录音机”的“Line in”设置为选中状态,并将音量大小调至适中状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录音机”软件的初始设置仅能将一分钟长度的音频信号转换成WAV文件。不能满足模拟音频采集的要求,经试验尝试以下三种方法效果不错:

方法1:先点击录制按钮录制一段(有无信号均可),当时间长度达到60 秒后再次点击录制按钮…,每点击一次可录制信号的长度增加60秒,反复至欲录制信号的长度。论文写作,录音带。

方法2:录制信号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录放进程标尺至最右端,每拖动一次可录制的时间长度为:录制的时间长度=长度+位置。

方法3:录制一段信号,然后点击“效果”菜单下的“减速”选项,每点击一次所录制信号的时间长度增加一倍。

为避免每一次采集信号时重复以上的麻烦步骤,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制作一段达到一定长度的WAV文件作为采集信号时的“模板文件”。因一般录音磁带单面长度为30分钟左右,因此建议把模板文件制作成32分钟的时间长度。每次采集整盘录音磁带时,在“录音机”界面中的“文件”菜单栏点击“打开”栏“打开”该“模板”文件,用“覆盖”的手段采集整盘磁带信号。采集完毕后,点击“停止”按钮。用“编辑”菜单下的“删除当前位置后的内容”删除 模板文件的剩余部分,然后点击“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以另起的文件名将采集磁带信号的文件保存。论文写作,录音带。这种操作方法既能保存所采集的音频信号文件又不会改变“模板”文件的原有长度。下次进行采集时仍可供调用。

四、音频文件的编辑

整盘录音磁带采集后形成的是一个连续的未经分割的WAV文件。为方便在计算机条件下使用,必需对其按照要求进行分割编辑,方法如下:

1.为了防止在编辑的过程中因失误造成WAV 文件的损坏丢失,在编辑前对原始采集文件进行复制备份,使用“备份文件”进行分割编辑。

2. 运行“录音机”程序,点击“文件”菜单下的

“打开”命令。打开备份的WAV 文件;点击“播放”按钮找到编辑点的起始位置,点击“编辑”菜单下“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将前端不需要的部分删除。为提高编辑精度,这一步骤可以反复地操作至达到目的满意为止。论文写作,录音带。点击“文件”

菜单下的“保存”命令(按备份文件名保存原文

件)。按编辑要求审听至末端,点击“编辑”菜单

下“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命令将编辑文件

后端不需要的内容删除,同时记录下该段落音频

文件的时间长度。

3. 点击“文件”菜单下“另存为”命令,保存编辑好的文件。文件的命名应遵循音频内容的要求。

4. 执行第2步编辑下一段落。

五、WAV文件转mp3文件

WAV转换成mp3的软件有多种,其中“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 2.5.0.5”较其它的软件有较大的优点,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全能型音视频转换及编辑工具。全能视频转换器不单提供多种音视频格式之间的转换功能,同时又是一款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音视频编辑器,WAV转换成mp3 压缩比为7:1。

1、文件的组织形式与命名

编辑后的mp3音频文件的命名建议采用教材文字材料功能同名的方式,存储按学科分类。以新编高一英语为例,按单元(Unit)整块编排,采用“文件夹”的组织形式对文件管理,音频文件——学科———二册—单元—课(块),如下图所示:

2、使用

制作完成的音频文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只需利用计算机常规的音视频播放软件即可。论文写作,录音带。因生成的mp3文件容量小,占用计算机空间少。论文写作,录音带。以高中英语课本听力材料为例:第一册(上)为151M,第二册(上)为130M,第三册为118M,可以直接存放在计算机硬盘中,也可下载到mp3播放器中方便个人随时随地使用。论文写作,录音带。笔者尝试着在校园计算机网络的FTP文件服务器上集中放置了采集制作和下载收集的英语、语文、诗词欣赏、音乐欣赏等mp3文件,供课堂上随时使用,收到良好的反响。

六、小结

虽然有些音频材料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但是仍有大部分教学中需要的音频材料需要教师自己从录音磁带转换为数字化的音频文件。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有此需求的教师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帮助。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高效稳定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Liu Jianzhong

(Tianjin Public Security Bureau,Jixian Branch,Confidential Communications Division,Tianjin3019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uter networks become more complex,the need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to ensure stable and secure network operation.Papers from the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o start the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network management,especially systems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management.We can predict onl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make the network provides us with efficient service.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s;Safety management;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一、网络管理简介

什么是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谓网络管理就是对计算机网络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目的是确保网络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及时通知管理员进行处理,从而控制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设施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管理者和网络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目前主要的网络管理技术有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技术、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技术、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技术、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基于XML的网络管理技术等等。其中,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者主动发送报文去收集和配置设备的信息;另一类就是当客户端出现异常时,主动发送信息到管理端。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技术就是通过策略将管理行为的控制和具体执行分隔开来,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技术就是采用分布对象技术将所有的管理应用和被管理元素都看作分布对象,它们之间的交互就构成了网络管理,最大的优势就是屏蔽了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差异。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性和操作的便利性。基于XML的网络管理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应用XML强大的数据表示能力,使用XML文法描述管理数据和管理操作,使管理信息能为计算机所理解,提高计算机对网络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从功能上分,网络管理主要有5类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就是尽快的检测出网络中的错误,并及时的纠正错误,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计费管理就是对网络进行计费的管理。配置管理就是对网络进行初始化、并对网络进行配置以实现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性能管理就是对网络的性能进行监控、分析、优化以实现高效的网络服务。安全管理就是确保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涉及到安全措施的设置和安全策略的应用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措施与运用

(一)网络系统管理。在网络设备的管理和配置方面,我们提出的要求是自动化和层次化。在设备的配置方面,要求采用面对界面的方法和自动备份措施,有就是将配置文件做成批处理文件,配置能快速自动完成,并且要做好备份工作,使得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启动自动配置文件快速的完成配置。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自动配置文件并做好异地备份。网络设备的管理也要求智能化和图形化,要求将所有的节点通过图像化的方法表示到管理软件上,并通过简单的图像化操作实现高效的管理,降低管理的难度,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对设备自身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求采用智能化的设备节点。

在网络性能的监测的方面,一方面要求我们设计的管理软件必须提供图形化的性能监测图像,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及时的监测性能并做出性能分析,目的就是对这个系统的优化和改造提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同时也能对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在一个企业中,某个部门突然网络流量出现很大的波动,作为网络管理员有责任去调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在网络故障的实时监测方面,我们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必须有对每个设备进行运行评估的子系统或者我们的管理员必须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比较陈旧的设备主要依靠管理员的经验,对于目前的智能设备,我们的管理员就必须充分利用设备的智能,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出评估,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快速的排除故障,恢复系统运行。

(二)网络安全管理。笔者认为网络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管理的时候一方面必须加固系统、填补系统漏洞;另一方面就是严密的监控网络访问,及时应对网络攻击或非授权操作。

在加固系统、填补系统漏洞方面,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在构建系统的时候选择安全的网络操作系统,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安全的操作系统作为基础一切的安全就无从谈起。笔者建议采用Linux或Unix操作系统。因为这两个操作系统是目前主流的安全网络操作系统。特别是Linux,它不仅是免费的操作系统,更是高安全的操作系统。并且在配置的时候,要求我们的管理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全配置,这样普通的病毒和网络攻击就能很轻松被抵挡。二是要求配置好防火墙,并安装好杀毒软件并确保病毒库的实时更行。三是我们的管理员要周期性的对网络进行扫描,以发现漏洞并及时打好补丁。

严密的监控网络对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入侵者,要成功的进行网络攻击,必须要对目标网络进行分析、扫描以及其它前期的工具准备,如果我们的管理员能实时的监控网络,并对这些异常行为做出及时的反应,笔者认为网络一定是比较安全的。及时出现被攻击的情况,也能快速的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三、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变得更加复杂,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稳定、安全的运行。论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特别是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研究,为我们安全高效的管理网络提供了一条道路。

第5篇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校园网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但是,它的安全问题日渐突显:计算机病毒的侵害、黑客的攻击、数据的篡改和丢失等等网络安全隐患,对校园网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在校园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

2.校园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2.1 操作系统漏洞。这是造成校园网自身缺陷的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UNIX、Linux等都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 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如Windows2000/XP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使它成为最不安全的系统:自身安全漏洞、浏览器的漏洞、IIS的漏洞、病毒木马等。加上系统管理员或使用人员对复杂的系统和自身的安全机制了解不够,配置不当,从而形成安全隐患。

2.2 内部用户的恶意攻击。这是校园网安全受到威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学校是计算机使用者集中的地方,学生中不乏高手;同时,学生的好奇心重,摹仿力强,即使水平不高,也可以用从网上下载的专门软件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攻击。据统计,校园网约有70%的攻击来自内部用户,相对于外部攻击者来说,内部用户更具有得天独厚的破坏优势。

2.3 保密意识淡薄。在校园网中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访问,是校园网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容易造成系统资源和重要信息的泄漏或被篡改。一些校园网为了简单省事,计算机的命名经常按部门名称命名,计算机的管理员账号也不作任何修改而采用默认账号,甚至不设登录密码,这等于给攻击者大开方便之门,让攻击者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而随意进入,对保密内容随意浏览,更为危险的是,有的数据非授权就可以任意改动,根本无安全可言。

2.4 计算机病毒的侵害。计算机病毒是由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 是影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5黑客的攻击。 除了面临来自内部的攻击之外,校园网还要防范来自外部黑客的攻击。外部黑客是利用黑客程序,针对系统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系统。黑客通常会在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一个木马病毒,与黑客程序内外勾结,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进而危及网络。

3.保障校园网安全的关键技术

3.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在防火墙设置上我们应按照以下配置来提高网络安全性:

根据校园网安全策略和安全目标,规划设置正确的安全过滤规则,规则审核IP数据包的内容包括:协议、端口、源地址、目的地址、流向等项目,严格禁止来自公网对校园内部网不必要的、非法的访问。将防火墙配置成过滤掉以内部网络地址进入路由器的IP包,这样可以防范源地址假冒和源路由类型的攻击;过滤掉以非法IP地址离开内部网络的IP包,防止内部网络发起的对外攻击。在防火墙上建立内网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防止IP地址被盗用。在局域网的入口架设千兆防火墙,并实现VPN的功能,在校园网络入口处建立第一层的安全屏障,VPN保证了管理员在家里或出差时能够安全接入数据中心。定期查看防火墙访问日志,及时发现攻击行为和不良上网记录。允许通过配置网卡对防火墙设置,提高防火墙管理安全性。

3.2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帮助网络管理者及时、准确地发现网络的各种入侵行为与网络异常现象,并能进行告警、跟踪、定位的实时检测系统;也是通过对网络面临威胁的监控与分析,展示网络总体的安全态势的安全管理工具。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弥补防火墙相对静态防御的不足,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防火墙属于被动的静态安全防御技术,对于网络中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段缺乏主动的反应,而入侵检测属于动态的安全技术,能帮助系统主动应对来自网络的各种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扫描当前网络的活动,监视和记录网络的流量,根据定义好的规则来过滤从主机网卡到网线上的流量,提供实时报警,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3.3漏洞扫描系统

采用先进的漏洞扫描系统定期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详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要求每台主机系统必须正确配置,为操作系统打够补丁、保护好自己的密码、关闭不需要打开的端口,例如:如果主机不提供诸如FTP、HTTP等公共服务,尽量关闭它们。

3.4网络版杀毒软件

为了在整个局域网内杜绝病毒的感染、传播和发作,应该在整个网络内采取相应的防病毒手段。同时为了有效、快捷地实施和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体系,这种防病毒手段应能实现远程安装、智能升级、远程报警、集中管理、分布查杀等多种功能。

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学校网络中心配置一台高效的服务器,安装一个网络版杀毒软件系统中心,负责管理校园网内所有主机网点的计算机,在各主机节点分别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的客户端。安装完后,在管理员控制台对网络中所有客户端进行定时查杀毒的设置,保证所有客户端即使在没有联网的时候也能够定时进行对本机查杀毒。网络中心负责整个校园网的升级工作。由网络中心的系统中心定期地、自动地到杀毒软件网站上获取最新的升级文件,然后自动将最新的升级文件分发到其它各个主机网点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并自动对网络版杀毒软件进行更新。

采取这种升级方式,一方面确保校园网内的杀毒软件的更新保持同步,使整个校园网都具有最强的防病毒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整个网络的升级、更新都是由程序来自动、智能完成,就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网络中因为没有及时升级为最新的病毒定义码和扫描引擎而失去最强的防病毒能力。

4.校园网信息安全的防范策略

4.1 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前提。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要保护校园网中的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其次则是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

4.2 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校园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一般主要分三个方面:首先是入网访问控制,在使用和访问网络教学资源时,网络系统软件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用户口令,系统进行对入网用户的识别和验证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其次是用户权限控制,用户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不同级别的用户应设置不同的权限,以此来控制用户可以访问哪些资源;第三是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系统管理员应对网络实施监控,服务器应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对非法的访问,服务器应报警,以引起管理员的注意。同时对非法访问次数进行记录,并能自动锁定,以保系统安全。

4.3 信息加密策略

利用加密算法对敏感的信息加密, 可以防止被非法人员窃析。现在有一些加密软件可以加密邮件、文件等。利用这些加密软件可以有效的保护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在网络中的安全传输。论文参考。

4.4 备份和镜像技术

网络系统的备份是指对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和数据信息进行备份,以便在网络遭到破坏时,快速、全面地恢复网络系统的运行。论文参考。核心设备的备份主要包括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重要服务器等。数据信息备份包括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服务器数据等的备份。备份不仅在网络系统硬件故障或人为失误时起到保护作用,也在人侵者非授权访问或对网络攻击及破坏数据完整性时起到保护作用。论文参考。镜像技术是指两个设备执行完全相同的工作, 若其中一个出现故障, 另一个仍可以继续工作。

4.5 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网络安全技术的解决方案必须依赖安全管理规范的支持,在网络安全中, 除采用技术措施之外, 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 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对于确保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 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 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5. 结束语

校园网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安全策略,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又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应加强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网络信息安全部署,尽可能的为校园网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武军. 高校校园网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电子科技.2006 年第3 期.

[2] 朱海虹.浅谈网络安全技术.科技创新导报,2007,32:32.

[3] 符彦惟.计算机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第6篇

关键词:基础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5-02

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必修课之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设了20年左右,科技的发展与计算机联系日益紧密,基础的办公操作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知识需求,计算思维因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现状

当前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型和技能型教学,关注点是计算机及其通用计算手段的应用,如二进制、微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等。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来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则是支持各学科研究创新的新型计算手段,以及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各学科的研究与创新。[1]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许多高校的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围绕“旧知识”进行教学组织,这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备受质疑的问题之一。[2]

此外,学生生源状态不一样,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因此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操作,只是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原有的操作知识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容易低迷,作为第一学期的先开课程,这种风气如果继续延续,对后续课程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革思路

1.增强基础教学意识,注重品德学风培养

加大理论课程内容的比重,注重基础知识和常识教育,同时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基础作用。

此外,作为首批课程,不应该仅仅注意其教学内容上的基础作用,还应该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学生少走弯路,以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注意将品德教育融于教学中,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2.兼顾学生教学需求,认可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是教学主体,应该“以人为本”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应该考虑学生考级以及今后学习工作需要,和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均衡的特点,适当安排软件操作内容及学时。

同时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及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故不应以细节全面作为授课思路,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开发升级目的、基本操作、基本功用演示和应用原则上,起到“领进门”的作用,详细操作提供参考书供学生课后自学。

3.具有教学专业特色,发挥课程教学意义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应该通过大量的与授课专业相关的实例来说明,以提高学生的共感意识,以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必备的研究和开发工具,将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掌握在本专业方向中能够依靠计算机做什么以及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协作时所必须具有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课程的教学意义。

4.强调素质能力培养,围绕计算思维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其文献查阅、信息整合、研究分析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

将计算思维的理解和应用分析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强调各种设计实现中相关计算思维的特点、作用以及思考过程,使学生感性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的同时,学会应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三、改革形式

1.授课内容

根据教改思路,结合教学大纲,选择陈国良教授主编的《计算思维导论》作为教材同时,选择夏耘等主编的《计算思维基础》作为参考教材,并将这门课程分成8大专题,课时安排及授课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学时安排表

专题 学时

计算思维基础知识 4

计算机硬件基础 4

算法与编程语言 2

计算机软件理论 2

操作系统 2

计算机网络 4

计算机应用软件 4

计算文化与职业道德 2

第一个专题是计算思维基础。其主要知识点,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和学科的分类和含义,作为大学的首开课程,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二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和计算思维,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思考问题,并列举CAD应用和模拟测试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思维成果在自己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应用;三是让学生了解计算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和模式,使学生能够以准确的角度和定位来处理解决计算问题,即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计算思维的设计者而非实现者。

第二个专题是关于计算机硬件。其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相关硬件的熟悉,信息的二进制表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以及基本工作过程,以此强调培养数学建模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三、四、五个专题是关于计算机软件。第三个专题使学生了解需要通过编程语言编写具体算法控制计算机工作,而软件即是其最终表现,以编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强调需要培养自身的逻辑性、分析性和创新性思维。第四个专题从软件系统组成,常见软件,及软件开发三个方面,讲解软件的作用和开发常识,使学生掌握专业软件开发时所需要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以强调系统性、层次性、计划性和协作性思维的必要性。第五个专题针对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从功能设计、管理操作、工作原理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同时,理解其运行实质。对于并发、互斥、共享和加锁等关键性技术,引入现实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类比移植思维。

第六个专题讲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软硬件等常识。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设置操作,并强调其中的标准化、分布式思维,并根据系统互联网络模型再次强调协作性和层次性思维,以及通过网络安全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除了考虑系统的功能性外还学要考虑系统的责任性。

作为补充知识,第七个专题根据学生教学需求,选择常用软件讲解原理和基础操作,并根据软件界面及其操作的发展变化历史,强调设计上“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第八个专题则学习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信念。

2.考核方式

(1)实验考核。将实验分成打字练习和软件操作两部分,又因为学生基础不同,分别设置了选做和必做题目。选做部分为验证实验,根据具体知识点提供操作指导书,供基础较差的学生自学。必做部分则是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题目并当场给出成绩,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即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等级考试的需要。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允许学生重复考核,保存最高分,以成绩挑战为驱动增强学生学习投入度。

(2)论文考核。论文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增强科研能力,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加深印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因此以论文代替了原有的选择题抽查和其他课程的笔试考核方式,共分三个题目。

第一次题目为《为父母组装电脑》,以经济适用角度确定电脑配置,并说明理由。其目的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硬件知识得同时,能够形成“有理有据有度”的思维意识,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家人的思想品德。

第二次题目为《计算思维之我见》,分别从计算思维的含义及理解,所学计算思维应用总结,个人生活中计算思维体现举例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对所学内容复结的同时,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课程主旨。

第三次题目为《计算机法律法规》,将最后一章的内容进行自行总结,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进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其最终目的是建设而不是破坏。

论文表现形式和提交方法随着课程进展也设定了不同要求。第一次的论文在课程前期布置的,因此为纸质手写,分班收交。后两次则是在课程后期布置的,已经学过相应的软件操作课程,因此分别要求做成电子文档和演示文稿,并合理进行格式设置和页面布局,活学活用。提交形式则考虑今后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需求,分别为邮件附件发送和文档压缩后FTP上传,使学生尽早熟悉相关操作。

四、总结探讨

经过半学期的实践,实际教学基本上能按照预期进行,从学生的论文中也能体现出对该门课程的认同和认可。在今年等级考试监考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了解,更能合理分配时间。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论文的意义理解不够,预留时间短,资料查阅不足,未能实现素质教育目的,需要教师在留作业之前,说明写作意义,并对论文的书写完成进行指导说明。其次,学生自学意识不足,习惯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不愿意分析不喜欢总结,习惯问答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还需要教师引导。最后,教师授课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理论实践结合有一定困难度,需要和专业老师沟通。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3-180.

[3]骆耀组.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50-200.

第8篇

关键词:PacketTracer,网络教学,模拟模式,物理工作区,活动向导

 

0 前言

为了对Cisco认证考试提供仿真培训,市面上已经有了多种口碑不错的模拟软件。BosonNetsim使用效率还算高,仿真度也较高,能完成包括CCNP的大部分实验;RouteSim一点通路由模拟软件占用资源非常小,运行速度快,提供的设备类型少,能完成CCNA的部分关键配置,仿真度低,另外RouteSim提供了华为设备配置的版本;GNS3是集成Dynamips路由器硬件模拟核心的图形界面,必须下载Cisco路由器IOS镜像文件安装到模拟的路由器硬件,仿真度最高,能完成的实验最全,但是占用系统资源大,软件本身配置复杂,运行速度较慢;Cisco Packet Tracer是Cisco自己开发的模拟器,它的功能更人性化,除了具备以上软件的网络拓朴逻辑视图外,还有体现楼宇和机柜布局的物理工作区视图,有设备和接口的物理外观,有展现数据包转发过程和数据包结构的Simulation模式,提供的设备类型丰富,PC等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多种服务,可以完成CCNA的配置训练并且包含了无线网的配置,随着后续版本的不断推出,支持的配置功能越来越完善。这款软件占用系统资源不大,运行速度快,而且是免费的,是目前最适宜于学校网络教学的模拟软件。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鉴于Cisco Packet Tracer的CCNA实验教程已经比较丰富,以下主要就PDU模拟、物理视图、技能考评等内容展开论述。

1 用模拟模式仿真PDU转发流程

在网络教学中,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格式和转发流程很抽象,学习理解难度大,通过应用Packet Tracer的模拟模式(simulation mode)可以直观展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举例如下:

第一步:在逻辑工作区视图中创建网络拓扑。

第二步:点右下simulation mode切换到模拟模式,然后点Edit Filters过滤需要捕获并展示的PDU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模式

第三步:点右侧AddComplex PDU键,再点源主机172.16.1.1,弹出添加PDU对话框,如图2所示,这里的应用是HTTP,源端口5000,捕获一次通信过程。

 

图2 创建PDU

第四步:点Capture/Forward进行单步捕获,拓扑图中展示PDU的转发过程,多次单击可以使通信完成,完成后,在Event List列表中双击捕获的事件,在拓扑图中可以看到相应的转发PDU,如图3 ,这里交换机广播了数据包,而172.16.1.2并不是目的地址,所以PDU被丢弃。

 

图3 捕获到的转发PDU

图4 PDU格式及字段值

第五步:在Event List列表中,点击要查看的PDU项的Info块,查看PDU的格式及字段值。这里点TCP握手过程中回到172.16.1.1的PDU,可以查看OSI模型,点击Inbound PDU Details标签查看PDU字段,如图4所示。这里展示了三个层次的PDU,Ethernet II展示了以太网帧格式,其中DATA字段的内容包含第三层的PDU,即图4中的第二部分IP数据包,IP数据包的格式中可以看到源IP是172.16.1.253,即服务器回应的IP数据包,IP数据包格式中的DATA字段包含第四层的PDU,即图中的第三部分TCP报文,从TCP报文格式中可以看到服务器的源端口是80而目的端口是5000,且SYN和ACK置位,表示是服务器对连接请求的响应。

2 用物理工作区展示现实环境

物理工作区(Physical Workspace)视图能够从综合布线的角度展示楼宇、管理间、机柜的位置,展示机柜中设备的放置,能更直观地模拟网络建设中管理间、机柜、设备的需求。举例如下:

第一步:在逻辑工作区(Logical Workspace)视图中创建网络拓扑。

第二步:点击窗口左上的Physical Workspace标签,切换到物理工作区,把默认的城区(HomeCity)更名为具体项目城区,点击该城区进入城区,把默认的建筑名(Corporate Office)更名为具体建筑名并移动位置,点击窗口顶部的New Building创建需要的更多建筑并命名,点击建筑物进入大楼平面图,把默认的线柜名(Main Wiring Closet)更名并移动位置,同样在每栋建筑中点击窗口顶部的NewCloset创建线柜并命名,创建好各要素后点击窗口顶的NAVIGATION,可以查看物理布局的各要素列表(Physical Locations),并可以切换当前位置。建筑物分布和导航要素列表如图5。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图5 建筑物分布和导航列表

第三步:把设备移动到规划的位置。默认情况下,在逻辑工作区中的设备都放在第一个机柜(Wiring Closet)中了,要把设备进行移动,在这里,Switch1-0、Switch1-1、Switch1-2应该移动到学院办公楼的设备间,Switch2-0、Switch2-1、Switch2-2应该移动到一教学楼的设备间。在Physical Locations列表中选中Switch1-0,点Jump to Selected Location,切换当前位置,在机柜中找到Switch1-0,点击窗口顶的Move Object,点击机柜中的Switch1-0,在目的位置中选择“Move to 办公设备间”,如图6所示,其他设备照此操作进行移动。

图6 设备移动

第四步:点击窗口顶的Back返回上级界面,查看布局和连线情况。点击NAVIGATION,查看导航要素列表,或者再次进入建筑内的机柜,点击机柜内的设备,能够打开设备的配置界面。

3 用活动向导进行技能考评

活动向导可以创建操作考试的配置文件,利用这个配置文件,可以让操作考试和评分智能化,也更人性化。举例如下:

第一步:在逻辑工作区创建测试的初始网络,并保存为pkt文件,再按照实验要求配置好各设备使实验完成,保存为另一个pkt文件作为评分的答案网络。

第二步:选主菜单中的Extensions中的Activity Wizard启动活动向导,在Welcome分支中设置测试项目名称。

第三步:选择Instructions在Edit框中录入考核内容及注意事项,也可以用Import导入。如图7所示。博士论文,活动向导。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图7 活动向导—录入考核要求

第四步:选择Answer Network设置答案网络。点Import File to AnswerNetwork从第一步保存的文件中导入答案网络。有四个标签:Assessment Tree在答案网络要素中设置要评分的项目,如图8所示;Connectivity Test可以用模拟模式中创建的PDU测试连通性以作为评分项目;Overall Feedback设置完成或未完成的提示文本;Settings设置考试时间限制和动态显示得分比值等。

 

图8 活动向导—答案网络

第五步:选择Initial Network设置初始网络。点Import File toInitial Network从第一步保存的文件中导入初始网络。界面中有两个标签:Locking Options限制考生能够使用的操作功能,例如在此禁止考生操作设备的配置标签,考生只能从桌面或者命令行方式进行配置,如图9所示;Initial Network Setup设置初始网络中设备已定义的项,如图10所示。

 

图9 活动向导—锁定操作

 

图10 活动向导—设备定义

第六步:保存考试活动为pka文件。

第七步:操作考试。将第六步保存的考试活动pka文件给考生,考生双击用Cisco Packet Tracer打开进入考试,如图11所示,考试过程中,可以点Check Results查看具体的得分和失分项,如图12所示,考试完成后,考生用主菜单File的Save As Pkz项保存考试结果,并提交给监考人员。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图11考试界面

 

图12 活动评分

4 总结

Cisco Packet Tracer不仅提供了网络配置的练习平台,而且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良好的辅助工具。博士论文,活动向导。在此主要从仿真PDU转发流程,物理工作区展示现实环境,活动向导进行技能考评等三个内容举例论述,这些特殊的应用为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冯昊.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狼人传说.Packet Tracer 5.0软件使用教程深入详解[EB/OL].blog.chinaunix.net /u2/79877/showart_1335028.html,2008.

[4]小漏.gns-3教程[EB/OL].netemu.cn/bbs/thread-1750-1-1.html,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