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初中半期总结

数学初中半期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初中半期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初中半期总结

第1篇

为什么初中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有“亲子活动”效应呢?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能够恰当挖掘青少年的智力潜能,启发青少年的智慧.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模式是设计问题——假设推测——活动验证——作出总结.如:测量学校操场边的大榕树高(不用爬树也不用砍树),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来设计方案.

方案一如图:

学生可根据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知识,作出假设推测,计算出树高,然后以小组活动为单位去实地测量计算,检验假设与实际是否相符,最后作出总结.(包括活动计划、测量方法、测量原理、活动心得).

通过这一活动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体验到成功与愉快的感觉,就如父母与孩子参加亲子活动体验成功与愉快的感觉.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活动,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指手划脚,而是辅导学生完成活动,这样就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活动.

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对角线互相平分,过中心O任一条直线把平地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制作这一学具比较简单,关键是在制作过程中能使学生明白制作这一学具的原理(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且这一活动的可操作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能力,再进一步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乐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也让教师体会到参与与交流的乐趣,从而改善畏师的关系,就像在亲子活动中既能让孩子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如让家长体会到参与交流的幸福.

综合实践活动既能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又能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达到学生在学校“双学”目标——学做人,学文化知识.就如亲子活动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又能使孩子顺利渡过青春判逆期,但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设计问题要有悬念,创造悬念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如上面提到教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学校操场的大榕树的高度呢?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教师对同学们说:“我倒有几个很简单的测量方法(如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案),不用爬树也不用砍树使其测出树的高度.”同学们哗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呢?很自然产生了求知欲望,因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二,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有事可做,能学到自己必须的知识;使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为展开讨论并注重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前作准备.

第三,活动要用竞争与评价体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初中生的争胜好强的特点,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竞争,而且教学中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如何,教师都要以亲切的语言给予评价和诱导,忌用简单、粗糙的语言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及评价条例及奖惩制度,如亲子活动中评出最佳家庭及各项活动冠军、亚军、季军.

第2篇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要求:

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

良好的学风要求:

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工作直接相关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

班主任的工作做到“五要”:

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寝室、操场等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多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班风

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对学生进行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知之明”。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班主任要适当组织主题班会,周末晚会等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调适学生的心身。(每周至少一次)

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

3、科任老师配合教育

全体教师均是教育工作者!科任教师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4、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

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请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教师尹超和邵成俊作心理咨询教师。

开展“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修正策略的教育”。

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后)

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一摸”前)

开设“人际关系谈”专题讲座(第六学期初)

开设“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前)

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5、学生身理的调适

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学生的饮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

家长为高三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适应改善高三学生的伙食

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适身心,消除大脑疲劳。

全体教职工均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家长座谈会:

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高三拟开三次家长座谈会。

第五期半期后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明确对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明确子女升学应奋斗的方向,教育家长鼓励子女升大学,为子女提供精神鼓励和经济保障。

第六学期初(第五期一摸考试后)家长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抓保对象,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

第六学期高考填志愿前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明确对填高考志愿的认识,让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二、教学工作

思想工作的落脚点是搞好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教学工作。

1、时间安排

整个高三年级各科在第五学期半期前结束新课,半期后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

各科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

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教学,教师在解答近十年的高考题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半期前解答四套“新课程”卷的高考试题。

2、做好“六认真”工作

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

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

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

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

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

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

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

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

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

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

地理

时间

星期日晚

星期日下午

星期日下午

星期二晚

星期三晚

星期四晚

6∶20—7∶50

2∶20—3∶50

4∶00—5∶30

6∶00—7∶00

6∶00—7∶00

6∶00—7∶00

地点

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

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

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

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

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

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

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

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

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

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

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

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

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科任教师会

分科召开科任教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解决科任教师提出

的问题,指导科任教师搞好学科教学。

(3)、班科教师联系会

高三各班拟召开四次班科教师联系会,第五期半期后,一摸、二摸、三摸后。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班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高三拟召开三次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第五期初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等教学实际,对新课教学时间,年级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选用等提出要求。

第五学期半期后,召开一次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

第六学期初召开一次,听取各科复习进度、复习计划的修订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5)、学生座谈会

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

3、检查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通过听课、查资料、听取学生意见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学质量的情况。

4、督导

通过表扬、批评等手段,督促教师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科的调查研究,具体指导教师搞好学科复习计划。

5、奖惩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学生多问习惯 培养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步骤,而有疑问才是探究的开始,所以,先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多问的习惯,让学生想问,会问,敢问,积极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假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上课就会得过且过,怎么可能会有疑问,会提问呢?应该说新的课程内容本身已经非常注重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特别是七年级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想问”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而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知识,由于与七年级的知识联系紧密,且难度有所加大,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会稍有减退,老师应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教学的一贯编排模式,不再是由教师从头讲到尾,而应让学生预习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解决能解决的知识。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剩下的时间内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探究能力,给学生探究的舞台,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问题。让学生讲知识重点、难点,谈自己的观点,方法等等,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解决问题的人,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二、建立民主课堂,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左诱导右启发,课堂依然一片沉寂,或者只有几个思维最活跃的学生提几个零星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依然张不开嘴的情况。为什么?是学生无问题可问吗?当然不尽然。学生不向老师提问是因为他们不敢提,不愿意提。因为他们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所以,教师除了尽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让他们有的放矢外,还应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嘲笑、讽刺,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当学生克服了大胆提问的心理障碍,而且也开始对学习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兴趣,可能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学会正确提问。如果学生总是问一些不得要领的问题,这就说明他们的正确思维能力还是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所以,让学生学会问,掌握提问的方法,知道从何而问,问些什么,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教师的身上,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从数学定义和性质的要素中发现问题。学生学习数学很多时候只是做题。对于课本中的定义与性质只是一眼看过不做深入探究。因此,教师要像学语文的课文一样引导学生阅读、分层。然后问学生有几个要素,怎样理解。最后再找关键词与字。如果经常强化这一观念,从七年级下半期开始,学生就会懂得自动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了。

2.从归类比较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因为数学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经过归纳和比较而得出来的。数学结论的得出很多都有相似之处,但是实质却有较大的区别(这在平行四边形一章中体现得较为深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在讲到较大数和较小数时,教师可以对于较大数一节详细讲述,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自学较小数一节。这说明它们有类似之处,那么有没有不同之处呢,这样,就可以归纳出新的内容来。

第4篇

学习特点;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84—02

近年来,由于受各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加之高考录取时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省一些高中出现了学生报考艺术专业的热潮,其中又以文史类艺术考生居多,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全由艺术类考生组成的高考班。艺术类考生的日益增多,对地理教师的高考备考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根据连续多年的了解和调查,并结合艺术类考生地理学习特点和高考备考实践认为,在以艺术类考生为主的高三年级中,教师不宜采用常规的三轮复习方法,而是要采用短平快与突出重点的一轮复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备考。

一、艺术类考生地理学习特点

1.地理学习基础薄弱。在庞大的艺术类考生队伍中,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艺术类考生既具有一定的艺术特长,又具有良好的文化课基础,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差,无奈之下才走上了“艺术之路”的。另外,许多艺术类考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地理学习基础薄弱,地理常识缺乏,读图能力较差。

2.地理学习时间较少。为了取得良好的专业成绩,很多艺术类考生将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了专业课学习上,导致地理学习和其他文化课学习一样,存在着时间投入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大多数艺术类考生从高一就开始学习艺术专业,而专业学习时间多在晚上、双休日及寒暑假进行,他们上地理课的时间有保障,但课后的复习巩固时间缺乏,导致其对高一、高二地理内容生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高一自然地理部分内容理解困难。二是在高三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后半期和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前半期(秋季学期的11、12月至第二年的3月),大多数艺术考生要进行紧张的艺术备考或参加艺术考试,最终比其他考生少四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

3.地理学习面临两大难题。高考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内容,从艺术类考生地理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来看,其掌握最好的是人文地理,其次是中国地理,而自然地理和世界地理掌握最差,这也反映出艺术类考生地理学习面临的两大难题:其一,对自然地理把握较差。高一自然地理中的许多内容具有抽象、繁杂等特点,其中地球运动单元最为抽象,许多艺术类考生对这部分内容可谓一窍不通。其二,不熟悉地图。由于对地图三要素、地形图判读等地图基础知识理解不清和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许多艺术类考生不会看地图,并且他们也没有养成平时看地图的习惯。许多重要的地图,尤其是较为复杂的区域地图,在其头脑中是一片空白。

二、备考策略

1.统筹全年复习计划,三轮复习一轮通过。教师要把艺术类考生上下学期在校复习的四个月(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前的9、10月份及第二年春季学期的4、5月份)时间统一安排,确定好每学期的复习重点。上学期以自然地理为主,下学期以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为主。在四个月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应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基础知识,进行专题训练,练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将三轮复习合并为一轮,做到一轮扎实通过。复习要达到的目的是:使考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考纲要求;熟悉答题思路;学会图表判读;重要地图“植入”脑海。

2.调整自然地理复习顺序,突出人文地理复习重点。上学期期中考试前的9、10两个月,大多数艺术类考生仍在坚持上课。教师应把地图和自然地理内容的复习顺序稍加调整:由原来的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海洋调整为地图、大气、陆地、海洋、宇宙中的地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把最难的“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放在最后一个单元进行复习,因为这部分内容复习过浅,高考用不上,复习太深,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费时费力效果差。结合甘肃省用的全国Ⅱ卷,教师可让艺术类考生在有限的两个月时间内,把复习重点放在容易理解且分值较大的地图、大气、陆地及海洋等考查内容上。下学期3月底艺术类考生返校后,则应把复习重点放在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及国土整治、世界地理上。近年来,区位一直是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农业、工业、城市及交通区位,这一部分考查内容在2009年的全国文综Ⅱ卷中占24分,2011年占36分之多,考生要特别重视。

第5篇

XX级全年级人数为121人,xx年年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鼓动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参考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着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初二,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更多的希望他们能买买有趣的课外读物。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前一学期由于在实验不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外的活动多了,孩子们长得更结实了,是令人高兴的,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就是来自老师的任务少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前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与不布置作业有一定的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懒惰,给自己的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是在进行实验,自己是在探索而进行开脱,实际上上期比以前更忙碌了,是没有偷懒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验与探索而让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学期务必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本章主要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比如由一次函数解析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的图像,以及由函数图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解析式,或者不能看到函数解析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这个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八章 图形的相似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进入这一章之后,很多时候要涉及到四条线段间的相互制约与和谐的关系,其证明题的难度显着增加,随着知识前进到圆后,其很多知识要都依赖于相似的基本理论,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相似是关键”。本章的重点是相似图形的性质与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直角坐标系研究图表变换。难点是比例线段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其应用。要通过观察、测量、画图与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合情推理,给学生注入对称的思想(这里的对称非几何中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注重特征图形的使用,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图形的位置记忆,而非字母的记忆,这样能极大限度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比例式的变换要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这些工作要在课堂中解决。

第十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是三角函数的基础,本章知识更直观的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二十章 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理性分析机会大小。难点对选择好的图形准确的画出图形,方差的计算,机会大小的分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4 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25 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三章 图形的相似 28 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半期考试

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 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第6篇

    摘要  高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初中学生偏大,往往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这给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但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导向学生的行为,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情商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1]等都有助于管理班级.

    关键词 情商  激励机制  行为

    一、            缘起

    大学刚毕业,刚踏上教育这块热土,一心想大展宏图,用年轻的生命创造将现的奇迹,刚接手高中班主任时,心想,不就是管理一个班级,有什么难的,开学伊始,对所管的班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在短暂的时间里也没出现问题,可时间一久,班上一些同学固有的坏习惯开始出现,这给我的热情无疑是当头一棒.高压政策、班上当面批评已不在起作用,甚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我批评班上一位迟到的同学时,这位同学当即表示对我不满,此举得到部分同学的赞同,并给予掌声鼓励,诸事的发生,使我对当好这个班班主任存在很多疑问,但毕竟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不能这样就算了.于是为了胜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在班上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其中你希望班主任了解什么方面的事的评价指标中,结果显示,80%的学生需要班主任了解他们心灵方面的事,并在建议栏填上一致认同的建议,用谈心方式教育,而非批评、检查等惩罚,。结合此次调查,对班主任工作方式作了相应的改变,其总结如下:

    二、            实施

    1、情商化管理

    可想而知,如果你加班很累时,因为某事而小犯错误时,校长、主任往你肩一拍,没有任何言语,你心灵深处是不是有股暖流在缓缓的流淌,其感觉多好,有人说:“教师的天职是:以思维、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义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来感染教育人。所以教育应建立在“情”字之上,以尊重、信任为基础,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这是一种情的教育,无声的教育,胜过写检查与当众的批评,班上有位常违反纪律的同学,迟到旷课都爱做,开始时惩罚他的方法是写检查并加批评,结果检查的字数都加到两千了,还是一样照犯,结果我了解这位同学,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里,针对此,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就简单的说了一句:“不想让生你养你的妈妈为你担忧、难过请把你的坏习惯改掉,因为你与别人不同,想想你妈妈对你怎样,然后在你的行为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后来发现这为同学确实改了很多,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对于高中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你让他别做,他偏要做。在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老是在早读课上吃东西,头两次我是班上当众批评她,她不但不改,反而当着我的面肆无忌惮地吃起来,我想这方法不行得换另一种方式进行教育,下课后,我把她叫出了教室,不用批评的语言,而是给予充分的肯定,肯定她以前的行为习惯很好,接着转换话题,说明此行为的不对之处,并给予了希望,当然这位同学不在有类似的行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换批评为情化,无疑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方式,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心去沟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2、为人师表

    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自己先不要迟到,否则学生就会议论,要我们不要迟到,可你却偏偏迟到。你所做的一件小事,在别人或其他老师看来都无所谓,但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你必须注意小事、琐事,注意你的言行。这就需要班主任自我素质的提高。由于刚毕业,凭借对高中的各科知识的了解,在班上给他们指导除我教的本学科以外的各学科,让他们知道综合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平时交谈中,将各学科的知识溶于言谈中,让自己的神韵、风采折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从情感上接纳你。

    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实行班干轮换制

    开学以来,在本班就实行操行分评比制度,在本月内操行分满分或超过满分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第一月下来班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为满分或超过满分,当然得给达到条件的同学奖励,也有极个别的操行分不及格。在开学的一段时间,班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班干管理制度,但部分班干根本就不负责,且部分同学不服从管理,半期考试后,就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管理别人,于是就实行班干轮流管理制度,每个星期由三人负责,职务分别是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每个人分别负责自己管理范围,比如:纪律、卫生,这样他们就职责明确。比如:黑板没有人擦,你只需叫班长一下就行了,课键操会有人整队,眼保健操会有人监督。当然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干得好的值周班干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一等奖给予八十元的物质奖励,外加通知家长。这样同学干起来就有了动力,采用了激励的办法对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在过程中发现具有管理能力的班干。可挑选一两个作为常务班长或其他职务,这样更有利于你带好班级。

    4、学习目标定位

    针对各科情况,将学生按照优、良、中、差进行分组,不同的组学习任务不同。例如:数学中优组不仅要解决书上的习题,还外加一定难度的题目。对各科的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当然这个过程还要找各科成绩好的学生作为助手,特别地对中、差两组,给予的学习目标不要太高,使之有信心去学。所以,班主任还需要认真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上、行为上更好的管理。

    三、            结论

    针对以上步骤实施所得结果不错,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但要做好高中的班主任,还需进一步努力。

第7篇

 

近年来历史科的高考人均成绩与其他各科相比一直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该科试题难度稍大外,反映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基础年级学生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现就这一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性衔接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点。

现行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知识不扎实,方法很机械。

显然,这样的基础无法适应高三的学习。而目前的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年级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而高三学习则特别紧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

1.能力培养目标缺乏层次要求。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一个大纲。它没有对不同年级的教学提出能力的分级培养目标,而只有笼统的要求,教师有纲可依,但无章可循。

2.会考的导向有违大纲的目标。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无法摆脱会考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目前会考有两点处理不当。一是能力要求没有体现,且框得过死(如初中会考)。二是高二会考虽有能力要求,但与高考能力要求相比相距甚远。事实上,高三一年的功夫也不可能缩短这段差距,使能力培养一步到位。

3.主、副科观念左右学生思想。在基础年级各阶段,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于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取得好成绩。于是“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此外,由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连续讲授世界史,没有新鲜感,也淡化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令人担忧的基础年级历史学习现状留给高三年级的是一个“烂摊子”。选修文科的有不少人是在“混科”。让高三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忙于“收拾”前一阶段,冲刺后一阶段。负担之重,可以想见。也造成高三教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教学。

为缩短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的距离,扭转两段脱节现象,笔者认为在阶段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毫无疑问,知识体系为能力的载体。无论是历史观点的形成,历史结论的认定还是阶段特点的归纳,都必须依赖丰富的史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而后得出。怎样才能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呢?

首先,摆脱会考的束缚,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构筑知识体系。由于会考是属于评估性的考试,而高考是注重能力的选拔性考试。故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不能受制于会考这一阶段性目标,要提高起点,瞄准高考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引导学生以线索串联内容要点,形成基本历史知识的“经纬网”。基础年级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的较零散,在记忆方法上多采用机械记忆,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识记效果很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讲授新教材之前,先提醒学生看目录,勾勒内容框架,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主要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此为主线,以下并列运行三条线:①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为起点,发动一系列,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阶级力量和经济因素产生。③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并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和途径。以及在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急剧变更情况下而产生的近代思想和文化。上述四个方面构成该册教材内容主骨架。起初让学生了解纲目,教学中联系纲目教学,结束后再用纲目统领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前后联系。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可切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上半期中西方政治发展的特点等。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纵横联系的“经纬网”上。

其三,教育学生注意知识的分类和分层。学生头脑中掌握大量的史实后,要进行初步的整理,按方面归类,按级分层。在归类的过程中,体现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联系(如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另外,要告诉学生注意区分哪些属现象,哪些属本质,哪些是表现,哪些是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找准关键词,有的放矢。

2.注意能力培养的连贯性。能力的培养要与年龄发展相适应,与教学阶段相衔接,逐步提高。

①在课堂教学中,训练概括表达能力。学生阅读教材后,要求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内容要点。经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反应较快,答题精当,切中题意。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基本功训练。

②在单元教学中,训练比较分析能力。每结束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一般可向学生提供两个相似点较多的阶段进行书面比较。这类训练有前一阶段的概括表述能力作基础,也容易找到比较点,学生能够接受。如“秦与隋的比较”、“五代十国与南北朝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异同”等。

③进行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训练。这种训练不再提供两个可比对象,而只提供一个历史区段,最好是阶段特点较明显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及政治发展特点”等。这类训练比较接近《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及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如1995年高考的43题,它要求学生具有宏观驾御教材的能力,综合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第8篇

从教育现状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5-16岁,毕业时年龄一般为20-21岁。这一阶段,作为初中毕业入校的学生,他们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偏低,具体表现为文学知识普遍欠缺,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哲学知识几近空白、艺术知识严重匮乏;他们心理素质较脆弱,社交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自信不足、意志薄弱、言行偏激、耐挫力差、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高度的亢奋、激动和热情,或是极端的发泄、消沉和绝望。在这一生理、心理发育关键而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从会计职业来看,会计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主体是充满感情的人而不是冰冷的物。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技能重要性远低于协调“充满感情的人”的关系。从人才市场调研来看,据《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30日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显示,89.5%的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应具备的能力:排名第一的是社会能力;80.3%认为方法能力排名第二;53.7%认为职业态度与素养排名第三。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别为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分别占受访者的41%和35.4%。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排序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职业态度与素养,分别占有效调查对象的91.1%、85.4%和51.6%。以上的现实与需求,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应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对技能的训练,而要加强对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培养。

二、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的修订、优化原则及体现

(一)多维价值取向———优化培养目标定位

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常用财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核算与软硬件维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初步具备助理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及职业能力,适应会计领域发展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定位,仅以就业和人才需求为培养依据,缺乏对就业后职业发展方面的考虑,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问题。而多维价值取向是指我们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不再将要培养的人才笼统描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是细化为“三人”培养目标,即“发展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发展型人才”;以丰富的人文课程和商务课程打造“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据此,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修订为“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及终身学习能力,在企业、非营利组织单位会计及财务软件维护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关注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问题,能有效地引领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二)“德文专实”交融———优化课程体系

2010版的培养方案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方案中,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较低,人文素养不高,导致学生偏重于技能,过于彰显个性,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2013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弥补了2010版培养方案的缺陷。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为前提,探索构建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四大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文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上四大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均分布在五年九个学期之中,互动交融。德育课程体系的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业与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文化课程体系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及音乐、美术、书法等人文课程。上述德育课程体系、文化课程体系可以满足学生提高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学识品位、审美情趣、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等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了“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平台课”主要有《经济学认知》、《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政与金融基础认知》、《经济法基础》、《税收基础知识》、《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实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财务管理实务》、《常见财务软件应用》等;“专业方向课”有制造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及服务业会计、财务软件维护等方面的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专业课,使其“接触专业早”。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企业环境与会计认知、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技术实训、税务事项综合实训、财务管理实训、财务软件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电算化会计核算实施与维护等项目,这些实训项目既有与课程教学平行的岗位技术实训,也有集中一个星期左右的综合实训。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为5000个左右,其中德育课程体系与文化课程体系合计占40%、专业课程体系占38%、实践教学体系占10%,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为发挥各学校办学特色,还预留了12%的选修课程。

(三)双证融通引领———落实“双证书”

在优化课程体系时,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还进一步推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实行双证融通与衔接,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密切配合。学生毕业时除了毕业证书以外还取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四)因材施教拓展———满足个性发展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诉求,在培养的后半期,预留了12%的选修课程,用于满足特长生、学有余力学生、有升学意向学生的需要。选修的方向一是纵向提升学历,通过“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等形式,转入本科院校学习,取得更高学历;二是横向拓展职业技能,学习更多技能课程,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岗位迁移的能力。对有意愿纵向提升学历的学生,开设基础课程(英语、数学)和主干专业课的教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对有意愿横向拓展职业技能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五)模拟仿真实训———破解“工学结合”难题

由于会计职业、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学生下到企业后,很难接触到真实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工学结合、顶岗实训”成为专业实训一项难于完成的任务。有鉴于此,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和规范实验实训条件时,要求学校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并借助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虚拟技术,构建“系统化仿真式”实训体系,为学生搭建仿真的实训环境、提供仿真的实训资料,使学生能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使实训内容更加完整,实训环节衔接紧密,实训领域得以延展,实训资源实现共享。

三、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