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7: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利工程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经济管理等四方面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研讨
1、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规则,工程的防沉抢险等。
1.1合理运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往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往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往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1.2养护和维修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有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所以,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1.4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做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该注意日常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1.5扩建和改建
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需求。
2、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效益和工农业的发展,一般用水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调度等内容。
2.1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主要是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实行计划用水,必须在用水之前,根据水源情况、工作条件、工农业生产安排的方面编制用水计划。实际上,用水计划就是合理地安排引水、输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的计划。编制用水计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计划表、工作图等,语言应通俗易懂,便于工作人员实际应用。
2.2渠系测水
渠系测水是灌区管理工作中实行计划用水,准确地掌握引水、输水、配水等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节水、节能和提高水利用率的一项必要措施。通过测水工作,可以保证正确执行用水计划和编制用水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可以按照用水计划的规定和水量调配组织的指导、调节、控制水量,准确地从水源引水、输水和按定额向用水单位供水:可以检查水质和水的利用率,并指导和改进用水工作:可以为设计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2.3减少水量损失
对灌区灌溉而言,自水源引水到田间,其中一部分水灌到田间用于作物生长需要,而一部分水量则在各级渠道中损失掉了,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主要措施包括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内容。
2.4用水试验
要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和正确拟定和执行计划用水,提供科学依据,应根据灌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改良等试验研究工作。通过试验探索水分与土壤、作物、气候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合理的灌排方法和制度,以达到科学用水,实现农业增产的目的。一般灌区灌排试验主要内容包括作物需水量试验,田间排水标准,田间排水效果和用水管理试验等。
3、组织管理
为了处理用水单位之间,用水利益上的关系,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一般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专业管理机构和群众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国有管理的灌区属哪一级行政单位领导,即由哪一级人民政府建立专管机构。根据灌区规模分别设管理局、处或所。集体管理的灌区由乡、镇级专管机构或专人管理。工程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建立健全群众性民主管理组织,进行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实行计划用水开展有关试验工作,组织水费计收,健全财务制度,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是落实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机构建立后还必须配备一支有技术、懂业务的管理队伍,这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组织管理是做好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关键,是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执行各种管理制度。措施的组织保证,因此,应该注重运用组织管理手段,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工作。
目前,一般的水利项目投资更多的是考虑工程建设的投入而不考虑建成之后的各项管理费用,另外,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单位没有参与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之中,对整体工程不熟悉,属于被动接管的情形,很容易导致后期管理方法不当,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因为水利工程的投资很少会对后期的维护做预算,导致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无管理经费,设备陈旧老化,失修严重,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水利管理单位在进行防洪防涝等活动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单纯依靠水利管理单位的运营很难补足资金缺口。另外,由于水利工程多属于公益性质的活动,水利管理单位属于服务型单位,没有自己的财政来源,导致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更无法开展水利工程的常规检查养护等工作[2]。
2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充分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监督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工程的加大投入,水利工程项目也急剧增加,这就需要大批合格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而目前一些水利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的水利管理者大多是来自农民或者农村务工者,或者是通过关系进来的,水利管理的业务素质低,由于资金缺乏而又不能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无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些都导致了水利监督管理的不严格,如有些工程出现裂缝、渗水等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管理者素质低,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技术比较落后造成的。因此,在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同时,一定要确保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过硬,专业技能水平高。表1为县基层水利工程人员调查表。由表1可见,该县基层水利工程人员大部分学历偏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水利工程管理的高等教育。
3水利工程管理方法探讨
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一个是人—管理者的角度,另一个是体制—国家的水利政策角度综合考虑。要改善水利工程的管理,首先要提高对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水利工程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水利工程队伍的素质;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规范水利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质量,使水利管理机构深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竣工之后的资金投入,提供科学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改进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3]:
3.1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首先要明确水利部门的国家性质
将水利单位从单纯的公益性质,转变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单位并不是单纯为灌溉、防洪防涝设置的,而应该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经营单位,属于自主经营,国家适当补贴的单位,不再是纯粹由国家财政出资建设的单位,水利部门要树立开拓创新,大胆改革的观念。水利单位一方面要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另一方面还要经营好水利工程,提高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利益。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水利工程单位的职工福利,还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图1所示为水利工程中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案。
3.2牢固树立水利工程管理的思想意识,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是每个水利职工的责任,相关水利单位必须强化管理的意识,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的内部管理方面,除了加强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等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工程的组织管理建设,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员工的培训意识;从市场经营的角度看,要树立与利益相关者竞争的意识,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创造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运营环境,使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有机结合[4]。
3.3完善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初就要为竣工后的养护进行预算,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资本
在水利工程设计时,除了进行工程本身的规划投资之外,还需要为后期维护建立预算。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水利工程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等到出现问题之后再组织人力、无力和财力去抢修,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应该在水利工程项目规划之前就为后期的养护进行运算,充分分析本地的环境气候对该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预计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将所有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将不仅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也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源。
3.4大胆创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
目前,我国常用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大都来自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但有时在西方国家可行的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另外由于水利工程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本身比较复杂和特殊。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而应对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大胆的变通,创新原来的管理方法,创建和谐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4],使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为了增强水利企业的竞争力,水利单位也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团队,借此激发水利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As the key facility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uccess or failure of natural also affect the local economic performanc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very dynamic, understand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lso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constantly deepen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means the project benefit i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projects. Economic,political, military and other na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ar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 object; the contents of the management include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及附属设施是水利行业发展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多方位、深层次的变化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围绕水利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方面,水利行业积极推进并加快水利工程管理的进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大投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特别是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和自动监控技术;在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方面加大力度,以点带面式的促进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深化改革,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员定岗、分类定性,贯彻落实管理与维修经费的有效渠道,理顺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单位管理的效能,各级工程管理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地强化管理职能,并在其过程中积极地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措施,从而在管理的整体工作上有新的起色。
1 加强水利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是我国开展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在开工建设的时候,由于期间所涉及的环节非常之繁杂,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就更加的刻不容缓。这样做不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出于对提高工程质量的考虑。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重大。
1.1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
在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控的环节甚多,在这些环节中,加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经实践证明,做好工程环节的控制,能有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1.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和质量都有着促进的作用。水利工程取得高效优质的保障是水利工程的管理,只有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有所加强,才能使水利工程发挥积极的作用。
1.3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质量是管理的重点。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较大的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2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单位性质的划定
水管单位的性质一直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从开始的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后来又改成生产型的事业单位。这就给单位的经济利益带来了许多困扰,没有国家支出作为后盾,很多项目在实施起来相对比较的困难,管理单位在“以收抵支”和“自收自支”的双重压力下,出现了财政赤字。假如要是这样一直发展下去,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局面。
2.2 管理体制不配套
我国的水利工程体系一般可分为两种:经营性和公益性。在管理上,按等级分为地方和中央两种级别,但是主体上还是由国家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行政部门进行宏观和政策上的调控,业务部门在行政部门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工作,这样就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导致部门职责不明晰,水利工程的管理以及协调出现众多棘手的问题。
2.3 运行管理经费不足、职工缺乏经济保障
因为有一部分水利工程是公益性的,所以在管理上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问题,员工待遇差、缺乏经济保障、工作缺乏积极性,从而在整体上削弱了水利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
2.4 缺乏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工程建设领域方面,采取信息化手段来帮扶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从目前水利工程的管理来看,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是比较低的,基本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下,没有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没有实现对工程化管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没有形成完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网络。
3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深化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
将管理和维护人员分开,成立一个专门的维修养护体系,并逐渐的向市场进行推广,来简化管理部门的机构以及明确自己的职责。
3.2 按类型划分水管单位的性质
水管单位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纯公益性、经营性单位及其综合性。对于纯公益性的单位,建议国家将各个项目支出全部统一的纳入国家财政支出;而经营性单位,可以根据其经济效益的高低,适当给予补贴;综合性单位可以将灌溉、防洪等公益性工程纳入国家财政,在涉及到盈利的工程上均不给予经济支持。
3.3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赋予水利工程管理更多信息化属性,提高其科技含量;二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使数据处理和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
3.4 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首先是充分利用市场,抓住原材料、资金以及人才等关键性的要素,不断增强单位的整体实力;其次就是竞争机制,在招聘的过程中设置竞争环节,从而引起应聘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树立起竞争机制,来强化水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再者是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奖罚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最后则是效率机制,对于公益性的水管单位来说,最先要做的是精简人员,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做到尽职尽责,从而打造出一支精明的管理队伍,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发展规模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知识的认识,力争做到建设与管理两不误,建设与管理相协调和促进。另一方面,要重视领导力量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水利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从而达到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振东.简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J].中国水运,2012(1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于现在的水利工作者来说,如何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水利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于国内许多大的江河湖泊的治理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且随着小浪底、三峡大坝等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也使中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合理
对于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体制不合理是最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在现今的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总是存在管理不善、职责权限等划分不清等问题。在我国的水利管理体系中普遍采用的是企业制的管理体系,遵从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一些部门冗余,而高级知识分子又相对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体制中的结构编制、收费机制及监督机制等之间相互不协调,导致未能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反而阻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严重的是,建设单位为从中获利,无故推迟工期,使工期不能如期完成,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都会造成工程额外的损失。
1.2管理观念的落后
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是国家基于民生考虑的,并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利于大众的项目,但是就是由于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使人民群众认为这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这是国家的责任。虽然水利管理单位仍然采取一切方法来合理地配置水资源,使水资源的配置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吻合,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水利管理系统采取的是传统的企业型管理模式,而一些管理者的观念过于陈旧,认为所有的决定和决策都要听命于上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一些管理决策脱离实际,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严重阻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1.3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水利工程队伍中,所组成的管理人员较为复杂,他们的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各有不同,这无疑增加了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在这样的管理队伍中,有很多人员并不具备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更不要说了解其工程建设,从而给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麻烦。此外,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为了一己私利就会不顾工程要求,故意延期,或者使用一些违章原料,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限,就会使整个工程管理比较混乱,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对策
为了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尽快解决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能长远发展,不断探索其管理的创新对策成为优化管理的关键。
2.1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
转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尤为重要,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第一步。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水利工程事业作为公益事业进行管理。水利工程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更应用心管理好水利工程建设,要让每个管理者牢牢记住这一点,使他们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发展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其次,要转变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要让他们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不断地为水利工程管理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最后,要让管理人员意识到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是服务于人民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所以其管理方式应打破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勇于创新,追求多样的管理方式。
2.2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由于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我国又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所以,为了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使管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管理的队伍当中,避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发生。
2.3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为要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所以就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就要定期为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使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不断更新水利方面的知识,淘汰落后的知识,不断优化管理水平。另外,要对管理人员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对于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使他们有更大激情投身到工作中,同时也是对其他员工的一种鼓励。对于一些表现不佳的员工,应适当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能更好的工作,同时能给其他员工一种警示,使他们在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小结
关键词: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灌溉、排涝、防洪、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对水利设施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作风,缺乏发展水利工程的新的管理模式。
1.2管理体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并拥有数千亿元的固定资产。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养殖等功能要素的,蓄引提结合、大中小并举、地域分布广泛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科技论文。
在水利工程的这些不同的功能要素中,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又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即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又按流域(或灌区)划分。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
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编制、灌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供水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体顺不顺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而理顺管理体制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1.3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具有多种功能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运行管理中的各种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1)水利资产收益划分的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如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放水设施、放空设施等项目,既为防洪保安全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等发挥作用。因此,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2)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水利工程或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科技论文。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跨坝、渠道跨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所造成的后果。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科技论文。
2.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的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揽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实现水利人的小康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展的步伐。
2.2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1)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2)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功能,其综合效益必然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水管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
(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
2.3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的机制是:
第一,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二,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第三,在资产管理机制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严密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有责任和义务管好用好现有的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创造的收益,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是管好、用好、发挥好已建小型水利工程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临沧地区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出台了《临沧地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暂行规定》,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以改促建。通过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兴办水利的单一模式,受益者成为真正的投人主体,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二是以改促管。通过改革,明确了权、责、利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水利设施相对集中到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手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以改增效。一方面农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市场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盘活了资产,合理调整了结构,促进了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临沧县已拍卖小型水利工程8件,收取拍卖资金14.35万元;承包工程经营权59件,承包管理费46.4万元,为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开了好头,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总体上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大,大多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办法,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使一些已建的小型水利设施失管,或被盗、或被毁,有的资产闲置甚至随意报废。水利资源得不到很好配置,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水利资产监管主体不明,产权运作不规范,资产结构不合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力。因此,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2大胆探索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推进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面对临沧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人不足,水利化程度低的实际,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在扎实抓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大胆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使小型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
2.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理顺体制。要切实解决当前水利工程产权所有者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产业结构不合理,工程效益衰减等问题,建立灵活有效的水利管理体制;二是搞活机制。通过实行股份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民主管理,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经营。通过放开、搞活水利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建设权,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人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水利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使目前因各种原因损坏的小型水利工程尽快得到恢复;对有潜力的工程,要通过更新改造,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2.2采取科学方法,积极稳步推进
从临沧实际出发,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4条原则:一是抓大放小,放权搞活的原则。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对中型水库及重点骨干工程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一般小(一)型水库以下的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小流域治理、乡镇供水等工程都可列人改革范围。放开管理权、开发权、经营权,买主在一定期限内既可自主经营,又可继承和转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消除后顾之忧;二是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多种形式,不分区域界限,不限贫富贵贱,不论是拍卖、承包或租赁,都不限对象、不限数t、不限方式、不限资金来源。如采取购买方式,则购买者可以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干部职工,也可以是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集体等,购买者可以买一个工程,也可以买多个工程,可以独立助买,也可以联合购买;三是“公开、公正、平等、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倡导公开、公平、公正、自愿,优先考虑受益农户或拥有所有权的村(社)农户,只要权属明确、群众自愿,国有和集体所有水利资产都可拍卖。努力做到公正议标、公开拍卖、公平竞争,既讲实效又注重灵活性;四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改革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因工程而定,因地域而定,不搞一刀切,可采取“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制定合理方案。如采取股份制方法,即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通过存量资产折股,增量资产扩股,先售后股等方式改造为股份合作制。新建农田水利工程可广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直接组建为股份制。此外,对不适宜股份制或拍卖的工程,可实行租赁制或“几定几包”的承包责任制。
2.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改制形式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达到农户拥护,村干部积极,经营者有利的目的。承包是在所有权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权发包给承包人使用,双方签定承包合同,明确各自权责和义务。合同对经营管理形式、期限、价格、付款方式、债务承担、违约责任及有关事项详细明确。租赁是工程产权所有者将小型水利设施出租给个人经营,经营者交付租金,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水利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拍卖是将水利固定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出售给个人经营使用,购买者对工程设施享有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股份合作制是对新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利工程从筹资、经营、管理上采取股份经营方式,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组建为股份合作制。
2.4依法严格制定改革方案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要纳入“依法管水、依法治水”的轨道,坚持依法办事。所有承包、租赁、拍卖和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后的水利工程,都要依法签定合同,建立规章制度,进行司法公证,尽可能做到公平、严密、合理、合法,让经营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改革方案主要包括资产评估、资金使用与管理,事后管理和监督指导,政策完善等几个方面(,水利部门会同县、乡、村三级领导组成专门班子,共同调查研究,共同拟定方案,进行民主决策,经工程所有者及受益农户同意,方可组织实施。一是资产评估要充分考虑工程投人,管理现状,经济效益,使用年限,债权债务,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评估要实事求是,遵循价值规律,做到货真价实,合理确定工程价值,避免国家和集体资产流失。按照“公开、平等、竟争”的原则,由工程所有者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新的经营者,确定租赁费、承包费和拍卖价格。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工程,要广泛听取群众受益户的意见,对重大问题按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资产评估还要兼顾各方利益问题,例如水价的制定既要反映价值规律,又要兼顾群众利益,可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由群众协商定价,水利、物价部门进行监督指导。无论采取何种改制形式,都要按市场机制合理确定水价,让经营者有利可图;二是要加强对拍卖、承包、租赁等回收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滚动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所在村、组、户新建、扩建水利工程的补助,还可用于特大洪涝灾害给经营者造成严重损失的工程修复补助。资金使用要先提出申请,编制预算,经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以保证资金“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三是要加强事后管理和监怪指导。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完成后,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完事了,责任一了百了。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仍要在水利资源、工程布局、防汛抗早、水土保持、病害处理等方面对工程加强监督和指导管理。经营者要服从水利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工程布局统一规划,用水统一调配,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重复建设,相互干扰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四是改革后要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加强扶持、引导、保护、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规范,使其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和个体等关系。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不能搜自变更水利设施的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工程安全方面,购买者必须负责工程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在出现险情时,政府和群众均有义务参加防汛抢险;蓄水方面,要按水利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做好蓄水工作,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管理方面,要对病害工程进行限期整治修复,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5严格保护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合法权益
改革后经营者取得所有权、经营权的水利设施,政府等有关部门发给产权证、使用证、营业执照等,让他们依法经营,若水利工程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取水工程要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可减免水资源费。对承包、租赁经营水利工程者,享有管理使用权、自主经营权和受益权;对拍卖和新建的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可继承和转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经营管理者要服从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维护公共利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迅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陆续得到了提高,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行业,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基层水利工程往往承担着水利工程中的重任,所以就更要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从而使经济效益节节攀升。但是,快速发展往往都会有一些问题相伴产生,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发展,文章针对这些问题逐一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思路
水是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水不但可以为人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更是人们想提升生活质量所不能或缺的资源。因此,基层水利工程更是为人民的生活提供着重要保障,担负着重任。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水利工程管理同样也在不断成熟,不断进步。如今的水利工程管理已经走出了从前的影子,逐步发展壮大,逐步变成了一支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团队。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上毫无漏洞,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文章提出了一些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上的思路,仅供参考。
1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不足剖析
1.1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管理体制、机制、模式的不够完善,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能力欠缺,这都会对基层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造成影响,影响施工效率;存在一些违规行为,造成管理上的纪律性欠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监管工作不严谨,导致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无法达到监管工作的力度;对基层程序管理上态度不够端正、严肃,导致工程常常出现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使管理工作无法妥善落实;在施工中,工程没有做到验收和检查,工程质量没有做到统一检测,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实施得较差,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匮乏;工程的质量监管不完善,对质量的监管工作也不到位。这些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会严重致使施工质量存在问题,造成工程质量无法保障,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样,这些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会给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来很大影响,给投资带来巨大损失。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因此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隐患必须要得到妥善处理,不然这些问题甚至会引发基层管理工作中腐败现象的产生,会严重影响行业风气,社会风气。
1.2基层水利工程运营管理中的不足
水利行业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虽然存在时间已久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新的水利工程所能得到的管理经费很低,以至于招录的一线运行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素质也不高。由于经费短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缺乏资金,导致设备不能得到较好维护,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效率。水利工程由于点多面广,再加上防洪保安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管理工作也随之增加,繁重的工作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但这些繁忙的管理工作却受到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约束,使工作变得力不从心。单位人手不够,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导致管理部门需要临时招用一些临时工。但临时录用人员和正式员工在薪资待遇上往往会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一些临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减退,对工作不用心。而新招的正式人员基本会被安排在偏僻水闸、泵房轮值,他们的学历一般较高,不甘心于这样的工作安排,经常会寻求岗位变更和调动,这样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又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的进程。以上这些问题都对水利工程造成了一定影响。
2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路
2.1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避免违规违法行为发生。对工程有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待确定后签订规范合同,将责任制有效落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相关规定,严明工作制度,遵守工作纪律。
2.2重视工程安全管理,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到有效落实,在规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再次落实责任制,使施工人员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工程安全。可以通过考核与监督的方式来加强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从而有效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岗前考核的方式使相关人员可以将安全知识真正掌握。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允许上岗,直至考核通过。做好了岗前教育后,在施工中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还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彻底排除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一些特殊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则需要专家来检测,从而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
2.3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质量是工程的根基,也是工程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落实责任制,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1)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力度,加强全体人员的对工程质量的认识。(2)明确分工,加强领导责任制,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化。(3)加强项目管理的自,对项目工程采用企业化管理。(4)提高对工程的检查力度,特别注意施工前的质量管理。(5)对施工材料严格检查,不能忽视现场施工材料的抽查。(6)认真履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7)履行自检、互检和交接班检查的施工操作,并要做到严格遵守。
2.4调整运行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管理的经费应由实际情况决定,根据实际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具体核算管理经费。可以采取一定办法来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比如在水规费来源上,可以按照受益多者来担负相应责任的原则,进行收费,这样既可以促进工作的发展,又可以弥补经费不足造成的一定问题。在财务管理和核算管理上,要尽可能的给单位降低负担。
2.5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引入无人操作模式
恰当地运用创新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应对在水利工程发展中遇到的新的挑战。以泵站管理模式为例,现在采用的模式主要为自行管理、委托管理、管养一体化、管养分离这四种模式。自行管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委托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但缺点是业务过多依赖委托单位;管养一体化多适用于维护管理;管养分离可以使分工明确,但缺点是会导致管理和养护脱节。这四种模式各有利弊,相比之下,可以学习国外的无人操作模式来进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2.6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如果想将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做好,则需要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的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开展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得以发展和进步。
3结束语
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性工程,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在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管理人员积极地去解决,促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阳 单位: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雷雷.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J].管理观察,2015(15).
[2]眭峰.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4(12).
关键词:水利管理;问题;改进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意识薄弱
质量是项目工程的第一位,质量是决定工程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意识主导着人的行为,但是在我国很多的水利工程项目中,相关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还有待加强,以至于许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施工人员薄弱的质量意识,没有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按照相关质量规定进行施工。
1.2 质量监督力量不足
我国当前对施工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队伍不正规,工作人员责任心差,没有专门的培训,在监管过程中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给了施工单位可乘之机。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进行监督时的力量也严重的不足,并且执法不力;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力度不足,工作强度相对薄弱,没有严肃权威的质量评定。
1.3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不足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中,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技术素养,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没有很好的把握和控制,另外也缺乏现场的经验和技术,这些都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因为受到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工程管理人员都没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对于施工企业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过于依赖,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关能力,包括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制约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1.4 现场管理差
施工的现场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现场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目前很多水利工程单位在施工中,缺乏科学的现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1.5 资金管理不到位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事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必须管好、用好水利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还有的地方存在地方配套、自筹资金不落实,下拨资金层层剥皮,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削弱了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二、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2.1 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到工程竣工与投产的各个环节,工程质量问题都是极为重要的,应该把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到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以保证完成高质量工程。应该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能,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2.2 加强监督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上级主管理部门必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同时,培养一些专业监管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制定出现代化的监管条例,完善监管体制。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2.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积极推进监理改革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考核,实行挂牌上岗,严格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切实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向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2.4 完善质量责任制
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
2.5 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用于工程投资的建设资金一定要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账目管理要清晰,杜绝建设资金被随意挪用或占用的情况发生,付款也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如果施工方未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进度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应拒绝支付,以保证施工质量,维护正当利益,避免资金的浪费。施工招标要公正、公开,遵循“低成本、高质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2.6 加强现场物资管理
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物资的管理,以此保证施工管理。在进行物资的管理时,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原则。在物资进场时,要积极做好验收的工作;还要对仓库中的物资进行有效的保管和储存;在使用物资时,要做好监督工作,防治物资的浪费;还应废弃的但还有使用价值的物资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就可以对工程的成本进行节约和控制,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此外还不能忽视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要设置固定的人员和机械配对,制定操作证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程度,加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7 重视安全生产
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进行逐级的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对相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制定,不断的对制度进行健全,不断的对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并且限期整改一些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做到有制度可以,有规范可供参考,使得“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还应建立档案库、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以及施工安全生产制度。如果一些施工单位做了违规的行为,就进行公布和记载档案。此外还应该建立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安全生产知识考核制度以及制定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