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年舞蹈教学

老年舞蹈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7: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老年舞蹈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老年舞蹈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舞蹈;形体;老年

1 老年大学设置舞蹈形体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地将终身教育确定为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非学历的老年教育问题受到关注,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在《关于常州市老年人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常州市的老年人最喜欢的老年教育内容占比例最大的是运动保健类,而集形体训练和舞蹈艺术于一身的舞蹈形体课程满足了众多老年人的需求,在常州老年大学每年的招生工作中,这个课程供不应求。这就要求老年大学必须开设此课程。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年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我认为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舞蹈形体课程一方面能够改善人的形体动作美;另一方面能提高人的审美和修养,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2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的目的和目标

老年人学习舞蹈形体的目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希望通过形体训练培养人体正确姿势,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并消耗脂肪,塑造体形,提高气质。一类希望能系统学习舞蹈知识,对舞蹈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欣赏能力,帮助她们在舞台上或社区活动中更好的发挥特长,圆年轻时代的梦想。

老年人学习舞蹈形体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白怎样的形体是美的,动作和姿态如何完成是正确的,在正确的指导下实现对自身肢体的雕塑,达到健康美和体形美。第二阶段、学会运用和表现自己的肢体,而不是单纯的讲究动作,提高自身的舞台形象和表现能力,舞蹈创作是其最高要求。第三阶段、培养吃苦耐劳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精神,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注重心灵美的实践。内外结合的全面综合的美是舞蹈形体课程的最高目标。

3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的内容

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编的内容中要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尽量从表现自然和人的情感等主题中让大家自然地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社会和时代有认同感。

3.1 音乐的选择

音乐是舞蹈形体课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音乐的结合下肢体更容易得到活动和屈伸。不同的训练组合所配予的音乐也是应有所选择的。在进行系统的教学之前,为使学生充分的热身,打开身体的各个关节,使肌肉兴奋,通常选择节奏适中、乐感强烈的乐曲。进行基训时,通常选用钢琴伴奏的配乐,根据组合及训练要求的不同选择不同节奏和意境的曲目,这些配乐尽量选择学员们熟悉易懂的歌曲旋律。恰当的音乐将推动对动作的理解和强化。在进一步提高舞蹈形体水平时,应选择完整的乐曲,进行舞蹈组合连接。老年学员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院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和层次达不到专业要求,教师应该选择她们喜爱的、心理程度能接受的、符合她们音乐审美的音乐才能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掌握舞蹈形体动作和技能。

3.2 舞风的选择

芭蕾舞是欧洲古典舞蹈,讲求“开、直、绷、立”,被广泛运用于舞蹈形体课程的基本训练当中,选择部分教材进行训练,帮助学员训练四肢的伸展和动作的延长性,使形态更加挺拔,形体的展示性更强、更完美。对于培养学员优雅的气质是最合适的选择,满足了学员学习舞蹈形体的最基本要求。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使人陶醉。古典舞的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增强女性的柔韧性,体现女性的婀娜,东方女性骨子里有着一样的元素,更容易掌握它。其次,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讲究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是舞蹈形体课程最高目标所追求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种类。老年学员的阅历丰富,对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地理状况等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喜爱。在教学中让学员广泛接触各种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使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让知识美蕴藏在人体流动的整体效果中,给人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把握各民族舞基本动律和特点,使她们在特定的环境色的音乐中舞出风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民族自豪感。

现代舞是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一个舞种,它崇尚自由、放松的理念,追求宽容大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没有芭蕾舞那种程式化的训练模式,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这对于思想开放、内心渴望得到解放的老年学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现代舞风格能够激发学员追求现实生活的热情,加强她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培养学员自主创新的精神。

3.3 语言的选择

语言是一门相互沟通的艺术,基本上所有的舞蹈动作都有固定的术语。老年大学舞蹈形体班的学员都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到学校里来学习希望获得更专业更系统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选择适当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专业术语,用生动的词汇结合动作示范来讲解这些术语,便于学员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丰富舞蹈知识。舞蹈形体课堂中的交流无非就是语言的表达和动作的示范,通过幽默的言语来形容某些特定动作赋予它比舞蹈术语更深刻的形象性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员在舞蹈中如何运用眼神,利用感情这条线让她们回忆当年见到另一半时娇羞、躲闪、含情脉脉的眼神,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的气氛。

4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的方法

4.1 因材施教

老年教育对象的基本特点就是学员结构复杂,文化水平、年龄、原身份、从事的行业等差异较大,认识水平不同,性格也各异。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的学员有着其特殊性,学员都为女性。这个年纪的女性在机体形态和机能上逐渐出现衰老现象,大部分学员处于初老期(45~65岁),适当的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这种生理现象,教师需从学员的实际出发,考虑她们普遍的身体状况,避免或减少一些部位的训练和动作。例如,在形体组合中尽量避免膝盖跪地、减少后腰等动作。

学员对于舞蹈的认识程度差异较大,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各学员的水平,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普遍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偶尔往平衡点上方提一提,让基础比较好的学员能够更好掌握学习内容,引导其善于思考,促进个性发展。而在课间或者课后,教师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应给予更多的耐心指导和鼓励,培养自信心,帮助其跟上整班的教学进度。老年学员的记忆力退化,反应能力学习能力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略差,所以舞蹈形体课教师关键的是要有耐心。

4.2 循序渐进

常州老年大学的舞蹈形体课程设置为:基础班一年,提高班一年。舞蹈形体的学习与学员个体的协调性、节奏感、灵活性、柔韧性有关,学习舞蹈形体非一日可成,而需要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慢慢加强。这也要求教师精心的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从浅入深,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舞蹈形体课程的训练一般以调整学员的体态(站姿、坐姿、走姿)开始,然后教授学员针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进行锻炼的一系列方法,之后才进行系统的舞蹈形体训练。系统训练一般分成六个阶段: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形体组合练习――古典舞形体组合――民族舞蹈组合――现代舞形体组合

在一堂课中也需要遵循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先带领学员从上至下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热身之后对于各个部位再进行加强巩固训练,接着拎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单独进行练习,最后进行综合形体训练的教学。每节课热身之后都必须带领学员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然后示范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详细讲解两节课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帮助学员记忆学习内容,提高这节课的学习效率。通常,前面的内容总是后面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而后面的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发展。

4.3 把握重难点

在对老年学员基本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深浅进行最佳控制和合理分配,使她们能“跳一跳,摘到桃”,激发她们求知的积极性。在学习每一个形体舞蹈组合之前,单独把一些难点以及很具有特点性的动作拿出来重点讲解、示范和练习。例如,古典舞中“小五花”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在课堂上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单独进行练习,然后再慢慢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连接形成组合练习。

4.4 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少数人带动大部分学员,达到整体进步

通过教师示范、学员示范、分组练习、换位练习以及集体跳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程度的学员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舞蹈形体教学离不开“示范”,教师示范能够使学员在感知学习内容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模仿,而选择学习较快较好的学员进行示范能够增强学员学习的自信心,分组练习和换位练习都能够使学员更好的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加强学习内容,集体跳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带动部分基础差的学员,通过班级较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员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一个班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总有少部分学员先学会,其他的学员稍慢一些学会。树立少数学员为榜样,鼓励带动大部分学员,从而达到整体进步,是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最为显著的方式。

4.5 注重师生交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舞蹈形体课前、课间、课后,教师都应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可以更加熟悉了解学员的整体情况(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可以了解到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以便在课中加强巩固和反复练习,也可以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拉近师生距离,处好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增加学员的积极性和信心。以人为本、尊重学员、真诚相待、相互关爱、和学员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4.6 开展联欢活动或者举办教学成果展示会

每个学期课程结束,教师应该组织班级开展联欢活动或者举办教学成果展示会,既区别于应试教育,能够很好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也能够促进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表现力、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5 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程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的设置满足了老年人对于健康身体以及改善形体提高内在气质的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好地体现了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第二,老年大学舞蹈形体课的设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梦想得到实现的同时,他们对社会存在感恩的心态,自觉走到社会当中回报社会,在社区或艺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角色,带领更多的老年人提高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祖国今后更好地开展老年艺术教育工作起到了铺垫和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社区第一期老年学校共招收学员21名,主要以书法班为主,设置了书法、唱歌、舞蹈、医疗保健等课程,每周五下午组织授课,共授课28个课时,完成了毛笔书法基础理论以及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的学习,通过考核测评,有12名学员圆满结业。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支、居两委高度重视社区老年学校的教学工作,把它纳入创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来抓。由社区支部书记母顺康兼任校长,副主任黄显科担任教导主任,支部宣传委员邹大富具体负责教学工作,先后两次分析研究老年学校教学工作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社区老年学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摸索教学方法。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热诚为老年人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采取办班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练习与交流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子。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和学员的需求,曾两次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唱歌、舞蹈和医疗保健的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搞好教学保障。为给广大老年朋友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在为学员提供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具的同时,社区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尽量把远教室调整出来作为老年学校每周五授课的教室,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第一期设置的课程是毛笔书法,虽然后来增设了唱歌、舞蹈、医疗保健三个课程,但给人感觉不够丰富,比较单调、枯燥,致使教学工作活跃不起来。

2、师资力量欠缺。主要依靠自身的老师力量,教学层次不高。虽然有请市、区老年大学的老师和其他专家来社区讲课的想法和计划,但由于协调沟通不够,始终没有得到落实。

3、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由于书法练习是一个辛苦的、长期的、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导致个别学员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致使后期有部分学员缺课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其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是第一次办社区老年学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一切都靠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以致存在临时性、短期性行为和管理不得力、计划不科学、教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四、社区老年学校下一步教学工作打算

1、始终坚持为老年朋友服务的宗旨不变。着眼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热诚为老年人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获、学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努力把社区老年学校办成弘扬先进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阵地和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第3篇

家庭里边有了你,蜂蜜加糖更甜蜜。

老年大学有了你,温馨热情有朝气。

我们大家有了你,天天陶醉在琴声里。

这首题为《有了你》的小诗是内蒙古老年大学2007年电子琴班学员写给他们的教师诺敏的。学员们用方正的楷体抄写,并签名。什么样的老师能让学员如此动情?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采访了诺敏老师。

她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闪烁着一双潭水般深邃的眼睛,淡淡的妆容衬托得她神采奕奕。诺敏老师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师,来内蒙古老年大学授课已有八年,担任电子琴初、中、高级班的教学工作。

和诺敏老师交流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提到学员,提到电子琴课,她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就怕学员问倒我,所以不断充实自己”

诺敏老师认真地对我说:“想让学员爱听你的课,那你的课要教给大家真东西,要充实”。刚刚毕业的高级电子琴班班长窦爱萍深有感触地说:“给诺敏老师打电话,她总说自己在备课,无论是平时休息时间,还是寒暑假期。”诺敏老师也自嘲:“我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备课了,看到我这样,身边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实,我就怕学生问倒我,所以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加坦然地站在讲台上,面对老同志。”

诺敏老师的妹妹是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专家,在北京居住。寒暑假时,她总会去妹妹家小住。每当这时候,她都会拒绝妹妹一家为自己安排的娱乐消遣,一头扎进书房,离开时还要将妹妹的有关音乐教育的书和光盘成箱打包地带回来,慢慢消化。久而久之,妹妹也就习惯了这位“不客气”的姐姐,同时也理解了她对老龄教育的一份执著,有什么好的教学素材也总是及时提供给她。

2006年,诺敏老师自费参加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暑假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探讨幼儿教学方法的,倡导肢体语言参与学习。诺敏老师创造性地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了老年大学的课堂,让学员动起来。她举例说:“原来我们拍着手喊一二三四,一不留神,就不知道到哪一拍子了。现在我让他们用右手拍左臂,手掌一、小臂二、肘三、大臂四,到了哪一拍节,都清楚明了,还锻炼了身体,学员们都喜欢这种方式。”

八年间,诺敏老师自己也记不清备过多长时间课,看过多少本音乐教育知识的书,听过多少磁带、光盘,参加过多少次培训班,而且以后也不知道这样的工作还要有多少,但诺敏老师说:“我会不断给自己加压,提高教学质量,但我不会给学生加压,因为我要让电子琴课带给他们快乐,这也就是我的快乐教学。”

“我要把大家带进艺术的殿堂”

内蒙古老年大学开设电子琴专业以来,诺敏老师一直担任电子琴班的教学。“八十年代刚开办,没有教学场地,40个人的一个班,就在组织部干休所一个锅炉房的楼上会议室里勉强上课。当时学校没有琴,学员都是自己背着琴来上课,琴五花八门的”。就这样的条件,她坚持了下来。

诺敏老师说,初级班最不好教,很多学员都有畏难心理。她总会和学员们讲这样一件事。曾有一位学员,身体有残疾,手指关节不能伸展。诺敏老师专门给她纠正了压琴键的动作,指导她的练习方法。老人三年如一日,坚持练习,风雨无阻来上课。最后她的手指竟奇迹般地伸展了。听了她的话,很多打退堂鼓的学员都留了下来。

2010年,老年大学筹备图书室。诺敏老师听说音乐和乐器专业的资料缺乏,她就利用中午时间,跑了好几家书店,选购了两百多本图书,还有一些光碟,全部捐赠给了内蒙古老年大学图书室。她的这一举动在老师中引起很大反响。

除了电子琴技艺超群外,诺敏老师还精通多种乐器,对声乐也有造诣。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使她对舞台、服饰、舞蹈等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年大学的领导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请她为老年大学的学员开设欣赏课。 “如何用直白的语言解释清楚这些形而上的艺术感受,这是个难题。比如在舞蹈欣赏课时,我要解释舞蹈是什么,我国的舞蹈情况,什么样的舞蹈才算是蒙古舞等等,还要有具体的动作”,她还告诉我们,老年大学以前没有开过这样的课程,要讲什么,怎么讲都是自己摸索,在准备音乐欣赏课时,光盘就买了两千多元,自己先一遍一遍听,再将心得体会与学员交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欣赏课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七十多岁的学员彭汉茹对诺敏老师关于《多瑙河之波》的解读记忆犹新。诺敏老师一边放着音乐,一边引导着大家:“清清的河水穿过城市和乡村,和煦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点点波光,两岸的绿树倒映在河水中,远处的大桥傲然耸立,横跨两岸……” 彭老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欣赏课的意境教学也是她为老年学员想的招,她说:“老年大学是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地方,不求考试,不图学历,图的就是愉悦身心。所以,不能要求老年人必须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关键在于给他们美的享受和启迪,我要把大家带进艺术的殿堂。”

“对待学员,超过朋友,你才能走进他的世界”

电子琴三班毕业时,学员们邀请诺敏老师聚餐。回忆学琴的时光,学员们无不惋惜时光匆匆。她曾为学员们写过很多歌曲,其中《快乐在老年大学》被三班的学员们定为班歌。惜别在即,大家再一次唱起了这首歌,很多学员在这熟悉的旋律中落泪。

诺敏老师说起这些学员也是感动不已。学员谢丽大病住院,腿脚不灵活,便由保姆送来上课。学员李淑艺高级班毕业后,始终跟着诺敏老师学琴。七十多岁的刘玉花总是在课堂上流眼泪,原来是一个儿子去世了,可她强忍痛苦,就是不缺课。两年后老伴去世,她竟由女儿送来上课。第二天,儿子送她上学,当听完课后,刘老的儿子高兴地告诉诺敏老师,他马上要回广州工作了,他很满意内蒙古老年大学的学习环境,也理解了老人对电子琴课的不舍。

平时诺敏老师总能接到学员打来的电话,问电子琴知识,问课程安排,有的把生活上的事情也告诉她,让她给拿主意,还有的仅仅只是发发牢骚。不管什么情况,她都是个忠实的听众。有一些总打电话的学员时间长了不打电话,她还要打电话去问问情况,或者去做一个家访,和老同志们聊聊天,确定没有什么事情,她这才放下心来。学员们家里有什么事情找到她,她也绝不推辞。

经常麻烦诺敏老师,很多学员都觉得不好意思。一位姓董的学员问诺敏老师:“你烦不烦我们这些老年人啊?”诺敏老师回答:“不烦”。

“为什么呀?”

“因为你们可爱呗!”

真是这样的,在老年大学八年,诺敏老师说她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老年人的可爱,他们单纯善良,对音乐有着最朴质的热爱,她能够体会到很多老年人都把她当成了家庭的一分子,精神的一部分。“对待学员,超过朋友,你才能走进他的世界”,她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第4篇

关键词:老年教育 音乐教育 创新 方式方法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加强老龄人群的工作,让老年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课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在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全世界少有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影响,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

以北京市为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及现实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截至2013 年底,北京市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计279.3万人,占总人口的21.2%。预计到2020 年将达到394.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7.5%。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规划并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我国老年教育的办学内容和形式入手,分析音乐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以及音乐教育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益处,并针对老年大学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对老年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一、我国的老年教育的基本情况

办好老年教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满足老年人对新知识的追求,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是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老年人生命力旺盛期虽然已过,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减。因此,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满足老年人对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老年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老年大学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近6万所,在校老年学习者700万名左右,还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老年大学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老年电视大学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参加学习并没有学历教育需求,他们更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并能贴近其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教学内容易于学习、见效快。从学习内容受老年人欢迎的高低程度看,生活保健、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合唱等均排在前面[1]。

大多数老年大学采取一年春秋季两次招生,学员限制数量,不限人员范围,学费较低,所以经常出现热门班级一座难求。以中央部委下的老年大学或者活动中心为例,培训一般不收取费用,但是限制人员范围,必须是各自的员工,并不对外招生。老年大学中书法绘画班次开设较多,因为学习成本低,成效快。而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戏剧、舞蹈也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之一,而乐器等音乐教学开设并不普遍。

二、办好老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从咿呀学语到满头银发,音乐总以某种方式伴随着人们的一生。老年人在其晚年生活中,除了有物质需求之外,也有同年轻人一样强烈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大多数人很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有些人产生失落情绪,严重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参与老年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但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其社会交流,对于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音乐对人体的特殊功效,使得音乐教育成为老年教育的必要组成之一,在老年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一)音乐能调节老年人的情绪和行为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音乐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可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并能与细胞共振,按摩细胞,使人感到神清气爽[2]。

对于长期以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习惯了平时的忙忙碌碌,当他们接到退休通知后心里就会存有不适的感觉;对于儿女成家立业,自立门户而不能经常与他们见面的老年人来说,心灵的失落是自然的事;对于老年突然丧偶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打击,陪伴自己度过几十年人生的最亲近的人突然离去,心理承受的失落和恐慌更是可想而知,但上述这些情况又是人之常情,在是难以避免的,长期的压抑就会使老年人身体、心理极为不适,容易产生疾病。美国医学家詹姆斯等对老年人进行长达14 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独隐居者得病的机会为正常人的1.6 倍,死亡的可能性是爱交往者的2倍。可见,孤独和寂寞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一大劲敌[3]。

(二)参与音乐学习交流活动,能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

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大多是老年大学的音乐课程、社区活动站或者各种规模的合唱团、舞蹈队、戏剧小组、乐队或者是公园的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歌唱活动等。这些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参与的形式进行的。有着共同艺术爱好和追求的老年人因为趣味相投而聚在一起,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唠家常,同时也起到锻炼身体的功效。经常参加此类活动的人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里,他们可以抛开家务的繁忙琐事,有时甚至忘记身体的不适,共同沉浸在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之中。很多离退休职工都热爱文体活动,他们经常在忙完家务,相约在小区的花园切磋舞蹈动作,或者凑在一起你唱我拉,自娱自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彼此交流心声,有些在家无人诉说的话语,可以跟队友们交流,从而维系了因退休而逐渐缩小的社交圈,愉快的氛围削减了自身的许多不良情绪。

(三)参与音乐活动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项调查显示,经常从事音乐活动的老年人,其视觉、触觉、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意志力等均有所提高。同时对老年人的个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音乐学习能促进老年人的大脑,有利于老年人记忆力的改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老年人获得美的享受,使大脑细胞活跃,增强了老年人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了老年人智力的恢复。同时,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使精神放松,紧张感和孤独感降低,负面情绪得到改善,身心自然健康愉悦。笔者多年在国家科研院所工作,单位离退休干部中经常参加文娱活动的老人都保持着良好的身心状况。老年人岁数大了没有不得病的,只要不是严重到起不了床,热衷予参加合唱、戏剧、舞蹈等活动的老人们始终都坚持参与单位组织的、社区组织的或者是社会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老年文体活动。调查发现,参与文体活动的比不参与活动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同时心态更加健康,身体状态普遍较好。我单位经常参加合唱团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87岁,参加舞蹈队的年龄最大的是76岁。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音乐是由衷的热爱,他们感受到了音乐教育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并能使得身心保持健康状态。他们喜欢唱熟悉的老歌,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年轻的影子。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陈蔓琳曾在《音乐学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接受音乐学习和非接受音乐学习的老年人作了主观幸福感方面的比较,并得出结论:学习音乐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4]。

三、老年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目前,许多老年人已经逐渐开始重视音乐活动: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在经济、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建立、改革、完善,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基物质生活上得到基本的保障,因此有时间有精力去改善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并且有条件参加到各类音乐活动当中。二是社会文化机构的建设,改善了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的条件。各级单位、老年组织、街道社区等各种主管老龄工作的部门高度关注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动员、设计好区域内甚至是辖区外的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例如增设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培训班的设施建设,或是对于比赛活动的资金投入以及街道社区等场所的免费开放等。三是周围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家庭及晚辈的主动关心、支持和鼓励,是老年人积极热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因素[5]。

四、加强老年音乐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老年音乐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所滞后,本文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重点推进。

(一)加大政府宣传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于音乐活动的意 识,使音乐活动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设老年人的活动舞台,让他们走向屏幕,表现自己的生活热情和对音乐的感悟,让社会上的更多群体来关注老年人。特别是促进不同地区开展地方特色的老年音乐活动,挖掘和丰富音乐项目,加强各社区老年人之间的音乐活动交流。

(二)加大老年培训机构,增加老年大学投入经费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老年大学发展比较迅速,规模有了一定增长,学校数量和办学质量较过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跟日益扩大的老年人口增长状况相比较,各类培训仍然存在学员“一座难求”的状况,很多老年大学招生简章一出,名额便被抢光。国家应加大老年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加大师资力量,提高老年大学教师的职位薪金,开辟更多的渠道,丰富老年课程,尽量满足老年人的学习热情。

(三)不断创新老年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目前的多数老年大学里,老年音乐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如学习几首老歌,歌曲外延的东西基本不介绍,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一句唱一句不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乐理试唱等。相关科目,如音乐欣赏等,用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科目,几乎是空白。所用教材五花八门,很多书目不适用于老年人。级别低的老年大学甚至连钢琴都没有,只能用电子琴替代,教学的配套设施就更免提了。这些问题,这些都阻碍了老年音乐教育和教学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老年大学的音乐教育和教学方法,也更显得尤为重要。

(四)鼓励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加强老年教育培训

目前社会音乐培训机构规模及数量逐渐增多,然而对于老年人的培训设置很少。社会普遍存在着老人非常舍得为孩子花钱参加学习班,却很少舍得花同样的钱给自己去报学习班。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费一般都是老年大学的很多倍,建议对于老年人给予适当的优惠,同时政府对于给老年人优惠的社会培训团体给予一定的补偿性奖励。

(五)鼓励艺术师范院校的学生去老年大学开展实践活动

鉴于老年大学师资贫乏,建议M织各大艺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参与老年大学教学实践。老年大学与各大院校签订实习协议,并鼓励学生开展老年人社会调研,提高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关心度,既解决了实习困难,又增加了师资力量,一举两得。比如,可以组织师范类高校音乐系的学生或艺术团体深入社区、文化 馆、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机构对老年人的音乐活动进行理论和专业指导,开设讲座、提供乐器资源等,针对老年人观念的保守,更应耐心、细心,诚恳的带领他们进入音乐领地,在享受音乐带给老年人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 叶培结.老年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推进途径探索[J].蚌埠学院学报,2014(2):164- 167.

[3] 杨艳.音乐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1(11):104- 105.

第5篇

关键词:文化馆;舞蹈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文化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机构,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目前,我国各地区都设有文化馆,它们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中的一种艺术门类,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舞蹈,因为它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愉悦身心,同时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舞蹈作为造型艺术是活的雕塑和动的绘画,需要用元素造型手段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感。纵观人类社会的所有艺术,很少有其他艺术行为能够像舞蹈那样令人振奋和激动。舞蹈作为生命活力的一种形式体现,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助益。正是由于舞蹈艺术表演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感染力、亲和力、渗透力和震撼力,因此,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意义。在文化馆开展蹈教学时有一定难度,文化馆虽有专业的教师,但学员一般为中老年群体普遍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入难,从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入手。

1 文化馆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传递情感。舞蹈作品中一般都有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首先必须把握住人物鲜明的时代精神及其特定的舞蹈特征,想要塑造其完美的舞蹈形象,还要做到正确握人物的真情实感,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所有的艺术表现中情感的真实性都是十分重要的,舞蹈表演也不例外,然而由于舞蹈表演对于音乐、节奏以及舞台上的位置等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演员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应的情感,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就必须把所演绎的艺术形象表现的有血有肉、入木三分,结合舞蹈技巧来加强情感的真实性从而吸引观众的目光。

(二)有助于增加舞蹈表演的灵动性。熟练运用舞蹈技术可以烘托整个舞蹈氛围,熏染核心故事情节,增加舞蹈的灵动性。通过连贯而有力的肢体动作,加上情感的合理运用,舞蹈表演中合理运用舞蹈技术,可以更加鲜明的刻画出既定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舞蹈表演的美感,传递出舞蹈表演的精神情感。懂得舞蹈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将舞蹈与技巧相互融合,最终使整个舞蹈具有生动灵活的灵魂,传递给人们一定的心灵境界。

2 文化馆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脱离实际。多年以来,文化馆的舞蹈表演大都片面强调技术、技巧难度,舞蹈艺术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过于落后,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舞蹈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是口述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学生所能做的便是对教师进行模仿,整个教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教学,不如说是在模仿。舞蹈艺术教学的课程形式往往是一群人共同学习,表演老师无法对学生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通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素材上,从而忽略了实践性,学生不能通过接受舞蹈艺术表演教育,从中体验到舞蹈表演的真正涵义和行动规则。另外,大量舞蹈表演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使得教学渐渐脱离实际。

(二)舞蹈教学设施不全面。文化馆舞蹈教学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大部分专职文化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专业老师短缺,舞蹈教学设施匮乏等。在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文化馆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前文化馆艺术表演教育主要存在着重视不足、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舞蹈艺术表演教育更是难以顺利进行。

3 提高文化馆舞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要让舞蹈回归于群众。舞蹈艺术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舞蹈带来的乐趣。如果不从艺术角度来考虑,舞蹈在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我馆文化艺术表演的形势有多种,其中以广场文化演出和百姓大舞台为主。如由我馆自行编排、指导的《客家布娘》、《酒坊娘子》、《让我试试》、《泡泡澡》等舞蹈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晚上形形的人齐聚一堂,跳起自娱自乐的广场舞,吸引了大量围观者,场面热闹非凡,体现了一种愉悦的群众文化生活。群众舞蹈没有场地的限制,它取源于生活,可以说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作为一项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文化,要想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独特的社会功效,就应该让它回到群众中去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精神生活成为人们一个新的需求点,所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舞蹈艺术中来,让他们用肢体消除心中的烦躁和疲惫,用肢体语言营造和谐、快乐的社区氛围,作为一名群众舞蹈老师,要把自身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职责统一起来,让舞蹈教学变成有益于社会、皆大欢喜的乐事。

(二)增强舞蹈表演的形体表现力。由于舞蹈艺术表演主要通过人体语言传情达意,因此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强化艺术表现素养应当从生理的动作,即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抓起。形体训练是舞蹈训练的基础,其最终目标是使自然状态的形体趋于艺术的理想状态,因此它有助于提高形体素质,改善形体条件,规范形体动作。从认识上讲,只有通过形体训练才能真正理解正确、优雅、合理的形体语言,并融入到艺术表演当中,通过人体各部位的功能的配合来体现人的情感和本质,最终在表演上形成内、外的完美统一。

(三)创新舞蹈教育的艺术氛围。群众舞蹈形象的情景交融及艺术特写与描绘,让群众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得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不断增强审美感受,并不断洗涤灵魂。舞蹈讲究意境,意境强就更容易使观众接受,进而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因此,作为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不仅要教会学员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要为其注入生命力,让他们能够在一种享受的氛围之中不断前进。舞蹈一旦有了生命力,观众的视觉将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陈玲.试析文化馆少儿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5,11:230.

[2]章淑莲.浅谈文化馆该如何开展有效的舞蹈教学[J].才智,2014,18:187.

[3]杨妙.浅谈文化馆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3,02:23.

[4]肖瑞泽.浅论文化馆的民族舞蹈教学[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01:70-73.

第6篇

昌乐县在老年教育工作中,在创新上下功夫,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老年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办学的吸引力,逐步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县老年大学专业设置由最初的书法、绘画两个专业,扩大到了包括舞蹈、保健、装裱、电脑等8个专业,并依托各主体专业班次成立了京剧联谊会、老干部艺术团、老年艺术团三个艺术团队及太极拳、乒乓球和门球三个代表队,在校学员由最初的不足百人,扩大到了现在的近千人,全县的老年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创新。在专业设置上,重点在增强办学吸引力上下工夫。每设一个专业,都先进行问卷调查,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围绕老同志爱好选择专业设置,避免了教学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做到了因需设置。同时,通过征求意见,激发了老同志参与老年教育工作的热情,调动了老同志的积极性。今年5月份,针对部分老同志提出的要求,县老年大学就开办电脑班进行了调研,先后发放调查问卷近百份,并在网络上消息征求意见,得到了老同志的广泛支持。经积极争取,县里投资1.4万余元,为老年大学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于5月底开办了教学设施一流的电脑学习班。首期有15名离退休干部成为了电脑班的新学员,并且有的老同志因名额已满,提前报名参加第二期培训班。因此,昌乐县老年大学每次开设新专业都非常成功,每次招生都爆满,效果很好。

二是在聘请师资力量上创新。除了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老专家任课外,还聘请了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来授课。土洋结合,不但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增强了学习效果。书法班教师于云坛不光讲书法知识,还讲文学知识,使书法班学员在练好书法的同时,还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历史,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增加了老同志的学习兴趣。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学上采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方式。每年都组织教师和学员到市老年大学和先进的兄弟县市区进行听课、观摩、取经,同时,多次邀请县内外的知名专家来学校授课、点评,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县老年大学还尝试充分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都利用七一、国庆节等节假日,组织几次学员的书法、绘画及舞蹈和太极拳(剑)的展览和表演,把教学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员的水平。同时,尝试进行了现场教学,效果很好。今年6月29日,利用全县“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的机会,邀请原潍坊市政协副主席王继东、潍坊市知名书画家韩效友、王润之等来老年大学进行现场观摩、点评,并请他们进行边创作边教学。当场创作书法、绘画作品28幅,使广大老干部书画爱好者在欣赏到名家作品的同时,也得到了名家们的现场指导。不仅提高了书画创作水平,而且增进了友谊。

四是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上创新。昌乐县在办学宗旨上,坚持学员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力争在满足老干部学习、开拓老干部的知识面的同时,促使老干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与时俱进。每年都组织学员下乡演出,到乡镇老年学校进行联谊活动,到农村、厂矿书写对联,慰问一线工人和老干部,为学员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为和谐创建擂鼓助威。去年,为配合县里的“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活动,老年大学的学员参与了26场演出,并组织了一次专场演出,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技艺。今年,为了配合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县老干部艺术团分别于5月28日和6月13日在朱刘街道万庄村及县委党校进行了两场演出,利用自编自演的地方小戏、表演唱等形式,寓教于乐,扩大了宣传,教育了群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

第7篇

摘 要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得知,近年来,体育舞蹈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体育舞蹈功能作用、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及教学教法的研究,其它方面涉及较少。因此,本人希望能够通过调查,对苏州体育舞蹈参与人群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苏州 体育舞蹈 参与人群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苏州地区体育舞蹈的参与人群。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求,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苏州大众市民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3份,回收率96.1%,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98.3%。另外,对苏州体育舞蹈爱好者发放问卷60份,回收及有效问卷均为60份。

2.专家访谈法。就本研究涉及的一些问题,对国内体育舞蹈教育专家及学者进行了咨询,并走访了苏州市体委负责体育舞蹈协会筹备工作的领导及成员,对本文有关内容做客观的指导与评价。

3.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苏州体育舞蹈爱好者现状分析及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苏州体育舞蹈爱好者主要年龄段是7-17岁,而66岁或以上老年人极少有体育舞蹈爱好者。通过调查可知,苏州体育舞蹈爱好者主要为学生和在职人员,而退休人员体育舞蹈爱好者极少,占调查总人数比例的3.3%。在所调查的人数中有63.3%为学生,是体育舞蹈爱好者的主力军,主要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家长们从之前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而轻视体育锻炼,转变为体育锻炼与学业同步协调结合,这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苏州大众市民对体育舞蹈的认知情况

从表2中得知,苏州大众市民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程度百分比分别是1.2%、0%,充分说明苏州大众市民对体育舞蹈是持有喜欢态度的、不厌倦的。且有60%的市民对体育舞蹈的喜欢程度为一般,说明近年来随着体育舞蹈的蓬勃发展,市民通过电视媒体对体育舞蹈都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影响苏州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

影响苏州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为大众的体育舞蹈观念和意识(占84%)、体育舞蹈在社会的普及度(占76%)、传媒对体育舞蹈的宣传效应(占74.5%)、资金来源(占67%)、场地设施(占66.5%);另外,教师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整个地区的体育舞蹈的发展;缺少培训基地会严重制约体育舞蹈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各大组织的政策问题对该地区体育舞蹈能否迅速、全面、有序的开展的方向标;运动技术、裁判、竞赛制度这些软件因素都从侧面制约影响着体育舞蹈的长久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苏州体育舞蹈爱好者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参加训练班的体育舞蹈爱好者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体育舞蹈爱好者主要年龄段是7-17岁,且主要是学生和在职人员。2.影响苏州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为大众的体育舞蹈观念和意识、体育舞蹈在社会的普及度、传媒对体育舞蹈的宣传效应、资金来源、场地设施。3.苏州大众市民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感官的感觉上,动作奔放、服装华丽和旋律优美;大众市民普遍对体育舞蹈表示接受,并较多大众市民喜欢体育舞蹈。

(二)建议

1.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运作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其强有效的宣传作用。2.开展多样的培训基地促进体育舞蹈队伍的壮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巧珍.影响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

[2] 于会.我国部分城市中老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第8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己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比如社会上人们学习舞蹈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年龄的层面也在不断扩大。作为群众文化战线的一名文艺辅导干部,我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多年的群众业余舞蹈辅导工作中,我根据舞蹈辅导对象的不同,逐步探索出一套循序渐进、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从心理学入手,从提高兴趣、培养情绪入手,把握学习节奏,使学习者尽快地找到舞蹈的形体感觉,尽快地进入角色,把“快乐舞蹈”带入人们的生活,让舞蹈在每个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渴望,形成一种力量,最后达到通过舞蹈的学习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实践,谈谈在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粗浅体会。

首先,我认为群众舞蹈辅导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尽可能多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甚至人体结构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因为人的思想和体形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所变化。在多年的基层群众舞蹈教学实践中,我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群众舞蹈辅导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根据舞蹈对象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这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业余舞蹈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是“口传身授”。示范教学是业余舞蹈教学的第一步,这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模式,其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要了如指掌,其中包括舞姿要准确、动律和内心感受要到位。教师的一招一式都要给初学者的视觉留下深刻的印象,既使学员们的动作不准确,但只要对着标准去揣摩、去反复练习,就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形象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舞蹈的要领,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舞蹈教师除了具备足够的舞蹈知识和修养外,同时也要具备有相当的语言修养和功力。标准的动作除了示范之外,运用准确丰富的语言描述就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每个学员的悟性不同,在示范教学中领悟的本领也参差不齐,而能够把领悟的内容通过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语言的传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同一个简单的勾绷脚动作,对初学舞蹈的孩子们来说,教学中需要比拟性较强的语言描述,如“让咱们比一比,看谁的腿伸直了脚趾尖还能够得着地”这一类的话语。对成年人,我就会直接告诉他们绷脚时脚腕、脚趾和肌肉的力量感觉,让他们在练习中加深体会,一直到领悟各种基本动作的要领。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职业甚至不同文化的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归纳,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激励教学法”适用于青少年;“激情教学法”适用于成年人;“善变教学法”则是针对其他的群体。

“激励教学法”的对象适合孩子们。舞蹈对于初学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张白纸,她们对于什么是舞蹈、如何跳舞都是陌生的。然而她们的特点是可塑性强,但也存在定性和理解力方面的欠缺。在教学中,我的第一步是把舞蹈动作拆开,把手和脚的动作分解来做;第二步是模仿,在模仿过程中我又分解成四步,即“听、看、说、跳”:让孩子们仔细地听“要领”、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让孩子们把动作过程按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最后是让孩子们大胆地跳起来。在孩子们做动作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用适当的语言激励孩子,使她们心情放松,学习情绪高涨,有意识地增强她们的自信心。第三步为分组对比训练,即让孩子们在一堂课中担任两个角色,在本组训练时是学生的角色,在他组训练时是评委的角色。通过这种对比练习,让她们相互提出个人动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的表达方式。孩子们之间的这种互动,既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大大地激励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通过这种互动教学,也培养了孩子们从小养成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力求创新的能力以及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激情教学法”适用于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特点是目的性强,理解力相对要好,但是可塑性较差。在舞台上,专业舞蹈演员更多的是注重舞蹈技巧的展示,而群众业余舞蹈者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表演欲望。所以说,“专业演员看技巧,业余演员靠激情”,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舞蹈首先要学会用心去跳舞、用形体去感受美,这是对业余舞蹈者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成人舞蹈教学先要从提高学员兴趣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舞蹈内容进行传授,而且其动作要简单、形式要多样、适用性要强。那么如何渲染激情呢?我认为老师就是编导,课堂永远是老师创作的第一线,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有朝气、有激情,语音语调一定要充满感召力,要把自己在舞蹈中享受到的美感淋漓尽致地传递给班上的学员,让她们起劲地练,把全身的活力释放出来,从中享受到舞蹈给她们带来的快乐,使课堂对她们产生巨大的诱惑力,既使人离开了心还在课堂。其二是在示范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自我的陶醉感,而不用顾及动作对于学员的可参照度,这是与少儿教学的最大区别。对于少儿来说更需要的是看得清楚明白。而在成人舞蹈教学中,动作的感召力更重要,因为成人首先要有对动作的认可才会产生学习的冲动。她们首先要认定“美”,才会去考虑如何去表现“美”。由于可塑性的限定以及个人身体条件的差异,学员在同等时间里学习但相互之间的接受能力却差距较明显。因此,当她们找到“美”感的这种实用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让她们在短期内看到自身的进步,对于鼓励其坚持训练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