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07 14:12: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

第1篇

前半年我负责**绿化工程,在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在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以及所属工程绿化合同办事的同时,我注重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准确发现存在问题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全方位为所属绿化工程提供直观依据,力争为我市园林绿化养护水平,及本单位的绿化工程管理工作上全新台阶做好技术保障。在安全生产方面,我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从业者手中,针对绿化养护、园林机具、农药的使用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技术交底,期间安总多次亲临工地进行指导工作,让我们受益匪浅,促使工期如期完成。五月底,海景项目部正式成立,安总经理任命我为技术总工,全面负责项目部的技术工作。我在安总和肖经理的领导下,在厂区的建设中先后经历了包装车间、宿舍楼主体框架结构的完成,内外墙的装修以及屋面保温、水池浇筑、空压机房、机修房、门卫、餐厅、锅炉房、锅炉基础等阶段基本完成。期间多次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施工现场积水过多,影响工期的完成,导致宿舍楼、包装车间未能如期交工,对此我已经做好签证资料,延期交工。作为管理人员,海景项目部的技术总工,我注重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协调以及班组的管理协调、主动配合安全科完成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狠抓材料管理以节约工程成本。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工程质量管理。

针对**项目的特殊性、复杂性,故工程质量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施工前期,注重对班组的技术交底,给班组人员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在技术上了解本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安全要求,为后期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班组的管理协调工作

(1)施工管理员是所内最基层的管理者,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领导意志、意见的体现,也是基层问题的反馈者,因此更要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在工作中成为同事的榜样,在感情上成为同事信任伙伴。要求大家加班自己一定第一个到,要求大家树立高质量的标准,所以各个单体在每个隐蔽工程我都全程参加,注重过程控制,对一些质量通病控制的萌芽状态。

(2)关心同事:遇到同事有事,主动帮助替班并组织全班一起关心,慰问,形成一种大家庭气氛。

(3)注重对新到大学生的培训,让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在每次的会议上,针对施工配合存在的问题,我尽量让他们至少占主导地位一次,以增加其经验,使其都能独当一面,处理各种问题,使整个管理阶层技术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

3、安全管理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主动配合杜经理完成施工人员的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在建设单位的几次检查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每次检查上,明确了**项目的安全管理示范单体。

4、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协调

作为一个施工管理人员,**新厂建设项目开工以来,我就注重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配合协调工作,针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出的好的建议,自己带头研究落实,取得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5、材料管理工作

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控制,在模板、混凝土、钢筋的使用上,每一分钱都使用在工程上。例如卸货平台变更,导致52个钢筋笼报废,但在后期工程中得到充分利用,给公司节约一大部分成本。节约成本的思想,落实到了各个班组的行动中,在项目的建设中节约了成本。

6、技术管理

在工作中,对施工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在工作的一年中,提出工作联系单43份,为工程的工期起了一定的作用。

7、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计划

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本人在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质量通病还是存在的。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人在下一阶段的施工中会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质量。

(2)、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多动脑想办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每次工作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2篇

2012年,职称科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和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为目标,以重水平、重业绩、重创新为政策导向,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职称改革。科室全体人员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认真搞好了我市2011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在人社、教育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按照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经过基层学校公示推荐上报,省、市、县教育、人社部门材料审查、说课答辩能力检测、评审会议评委审查、评议表决,通过评审1305人符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中高235人,中一499人,小高525人,讲师43人,小一转中二3人。

(二)精心组织,认真完成了全市事业单位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岗位等级认定工作。自2008年7月我市首次岗位等级认定工作完成以后,对新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因各方面原因未进行岗位等级认定,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相应待遇的及时兑现。为了使我市岗位管理和聘用工作符合省上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加快我市岗位管理制度的步伐和规范运行,经研究,对我市首次岗位等级认定工作以后新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等级认定。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涉及我市近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三)认真完成了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手续的办理工作。及时转发了经省、市会议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文件,并按照我市企事业单位聘任办法,严格审查聘任人员的任职资格、任职条件、单位岗位限额等基本情况,凡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了聘任手续,全年共为45家事业单位,207人办理了聘任手续。

第3篇

一、确定归档范围

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履历表,学历、学位毕业证书复印件(包括学历变动)、继续教育学分证书、计算机模块成绩单、职称外语成绩单、结业证书的复印件等;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书、资格证书等,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各种材料。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以及聘任证书。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的成果材料:主要包括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绩的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完成者证书和获奖证书等;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材料:主要是每年度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学术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情况;工作奖惩情况;部门领导评定意见、考核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他材料:这类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各种学术团体及其他兼职的证明材料,社会兼职的聘书以及荣誉证书。

二、建立材料的收集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材料的收集采取随时收集和年终收集的方式。

(一)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材料在每项活动结束后,随时归档。一般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从事科研技术成果材料、参加社会各种学术团体及其他兼职的证明材料、社会兼职的聘书以及荣誉证书等材料由个人主动、及时地将原件或复印件送交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经过核实并登记后收集归档。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年度考核材料、奖惩材料等由单位政工人事人员收集,年终移交档案室,并办理移交手续后归档。个人送交、部门移交的归档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能全面反映个人业务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为了保证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复印件的归档在原则上应核实原件或加盖公章后再进行归档,以示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三、严格业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

(一)整理。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材料的立卷,其方法不同于一般文件材料。应按照业务材料的自然形成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每人一盒为保存单位,编一个流水号,盒内材料进行编页、填写卷内目录,盒上标明姓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业务材料规格不齐,应采取灵活组卷的方式,如厚书,只要给予一个标识,有检索代号就行了,因为实质上它已具备了案卷的特征。

(二)保管。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由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其业务档案随人员调出转往新单位。个人一般不能相互借阅,如特殊原因需要,应征得档案室和被借用人的同意。凡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由档案室提供相关材料,作为评审依据。

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技术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客观上提出了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专业技术业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管理,要改变传统人工操作、手工管理的落后局面,必须实行网络化管理,要建立统一、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相对纸质档案来说具有储存容量大、节省空间等优点,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中,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检索信息反馈、统计、汇编等管理程序的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权限在单位内网上登录系统、校对资料、补齐信息、网上提报;各单位(科室)把平时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业务资料通过局域网络上传至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档案管理员在收集纸质材料的同时,收集、拷贝与纸质文件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可以在网上对上传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详细地筛选、整理、下载、录入、编辑、立卷、归档,以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齐全、完整,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速度,而且能减少调阅档案的次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还能实现档案之间的内容互补,发挥业务档案资料的效用。

五、重视业务档案人员的培养

第4篇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总体部署,以员工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开展了员工管理、薪酬、人才选拔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完成重点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部内员工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爱岗敬业意识,但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管理方法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人员管理工作。一是按照集团公司调结构组织机构优化要求,人员定编进行优化,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并通过方案;二是开展选拔培培养工作;三是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初步核查整理工作。四是开展了员工电子信息系统的培训和录入工作。

(二)薪酬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办法》,配合集团公司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津贴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生产操作人员拟实行岗位聘用,通过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

(三)组织管理工作。一是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年度考核工作;二是配合集团公司完成部分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推荐考核及聘用工作。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人员管理工作。一是根据集团党委确定的组织机构优化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确定人员编制,重新界定各岗位的上岗标准,做好人员的调整和配备工作;二是组织进行人员的社会招聘,确保符合岗位要求、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入岗。做好组织架构设置工作。按照工筹,制定组织架构、人员培训、企校培养等方案,逐步开展订单培养、招生选拔工作,确保大批量操作人员按规定时间到岗到位;三是对出台的公司原考勤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各中心针对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本着“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原则,针对一些员工出现的懒、散、慢的工作态度和现象,从制度上形成纪律约束机制,明确请假、年休假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四是年底前,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组织管理权限,做好人员档案的移交和管理工作,使公司档案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轨道在对档案资料严格清查的基础上,针对所缺材料,列出清单,按照清单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五是根据集团公司出台的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公司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和生产人员的技能等级评定工作,为稳定队伍、留住人才,打造员工成长空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第5篇

1 个人业务档案的特点

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1]。个人业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材料(基本情况、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证书等)、任职材料(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以及聘任证书等)、成果材料(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考核材料(年度考核、奖惩情况、考核小组审核意见等)和其他材料(参加的学术团体、社会兼职和荣誉证书等)。个人业务档案作为重要的人事档案之一,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1 专业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而成的。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性,集中反应了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业绩、职称、科研等活动情况。

1.2 独立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后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每次业务进修学习、学术、科学研究等各项业务活动中,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变化的过程的真实反应,是人事档案中的一个独立的整体。所以,个人业务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沿其业务成长的发展独立管理。

1.3 动态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是随着个人在技术生涯中每一阶段成长而“成长”的。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科研论文和专著发表、业务交流、教学和培养人才等,以及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的每个过程中所不断产生的新业务材料,使个人业务档案在不断补充中逐步完善。

2 个人业务档案的作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服务行业,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为患者服务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管理好卫生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对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人才资源

建立个人业务档案,是医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成果和辛勤工作的承认和体现,也是其在职场生涯中成长历程的最完整、最真实的证明材料。因此,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可以从业务档案内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掌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情况,有利于医院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进修计划;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档案所纪录的真实内容和职业成长经历,医院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掌握每个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成就、经验积累等情况,分析每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立合理的人才构架提供有力的基础参考依据,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实现有效调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医院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2.2 有利于职称评聘资质甄别,确保人才管理的公正性

职称评定和聘用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尤其目前在贯彻实施国家评、聘分开的人事制度改革之际,业务档案所收集记载的关于个人职称评、聘的一系列真实材料,更是成为甄别其相关技术资质的有力证明,避免了职称评审和聘任工作时因资料不全或虚假材料等情况导致错审、误聘情况的发生,更是确保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2.3 有利于促进交流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院每年及时把新产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专业成就、奖励等资料存人业务档案,同时对相关业绩进行统计、汇总并加以奖励。医院对学术有进步、科研有创新、技术有精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论文、科研、新技术项目等相关业绩材料,汇篇成册进行交流学习,在院内营造了“互看、互学、互助、互补、互促”的学术氛围,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也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学术上良性竞争循环的发展局面。

3 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

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业务档案意识不强、管理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管理工作繁重、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更新不及时等。为了更好的加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3.1 唤起风险意识,强化管理理念

风险存在于业务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危害难以估量。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把收集、处理、制作、保存和利用人事档案看作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相比之下更为关注的是文件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很少有人瞻前顾后,有意识地从全局、全程角度防范风险,往往在遭遇不良后果如业务档案不全、失真而无法作为凭证情况时,才领教了业务档案管理面临的种种难题和麻烦[2]。因此,增强业务档案管理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并培养严谨的业务档案管理作风是规范档案管理的第一步。

3.2 规范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

首先要规范完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用标准来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如明确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内容、规范对形成个人业务档案相关科室的职责要求、在档案鉴别上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等。同时还要完善运行各个部门、过程、环节之间的沟通,要求在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材料,要及时收集、登记并汇总后交由人力资源部专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归档。其次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应对的重点放在防范上。如果管理者不知其缺、不知其漏、不知后果、不知症结,就会埋藏隐患[2]。因此,建立日后事故的预案,防患于未然更显重要。

3.3 完善规定内容,增强档案效力

要创新性地完善业务档案归档内容,保证档案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如建立人才诚信档案信息,作为业务档案的补充,动态记录专业技术人员各方面情况,增加提供学历、学位、职称、教育培训、科研成果、工作业绩和经历等相关的诚信报告和证明[3],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内容全面性、真实性和效力。

第6篇

一、个人业务工作报告的作用和地位

个人业务工作报告,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材料之一,不仅是个人业务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业务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更是评审委员会了解与评价申报人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专家对申报人的评价结果,所以写好个人业务工作报告很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业务工作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情况等。

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自然情况、简历及专业工作经历;二是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三是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四是、论著、研究报告等学术水平情况;五是继续教育情况。

三、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应按工作岗位、职务的变动分别、分段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主要指任现职以来所从事的代表个人能力与水平的专业工作,同时应注明个人所起作用(主持、参加、独立承担等)。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主要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包括个人任现职以来所获的荣誉。

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是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要详实。要求提供反映出水平、能力的主要专业工作总结,特别是要把所取得的成果、效益及在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即:主持哪些课题,课题进展情况,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突破,通过哪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等。

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应在业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中除了概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价值外,还要注明的刊物名称及时间,以及个人承担情况(独立、合著等)。

继续教育主要指任现职以来参加的本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也包括学历教育。报告中要写明反映继续教育学习的课程、(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需要确定,每年上半年为和省委要求的当年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半年为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形式、时间等,(根据文件规定,中高级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初级人员不少于40学时),特别要总结出学习后的收获和提高以及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四、其它要求

1、业务工作报告是个人任现职以来本职业务工作的高度概括,不要把任现职前的工作再总结进来,也不能写成流水账。

2、业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水平、能力、效益、成果应客观、真实,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属集体创造的成果应注明个人部分的作用。

3、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总结,要对应所申报级别的资格条件要求去写。

4、申报高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申报中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申报初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1000字左右。

第7篇

关键词:岗位工作交流 青年科技人才 培养 油企科研院所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给石油企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严峻考验,如何成功应对新常态下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充分挖掘青年科技人才的潜质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是石油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也日益成为油企各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岗位工作交流的必要性

国有石油企业的发展在于科技创新,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石油企业未来的兴衰成败。作为石油企业科技人才聚集大本营的科研院所,同时也是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智囊团,要务之一就是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够强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企业提高生存力和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各大石油企业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明显的“两高一少”特点:学历层次高、青年比例高、工作经验少。以某油企科研院所为例,截至2015年底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5,35岁及以下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3,工作5年及以内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近一半。经过长期跟踪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多次调研分析发现,这支年轻的高学历队伍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就劣势而言:一是普遍处于较低级别的工作岗位,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二是专业深度和广度不够,知识面较窄,跨专业科研能力弱,独立解决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三是多数直接来自于高等院校,与生产一线接触少,现场工作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四是国际化素养欠缺,语言能力、国际化思维和视野有待加强。

这些劣势都是制约青年科技人员成才的现实障碍。石油行业本身又是集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石油炼制、经济评价、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各种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上中下游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石油产业链和技术链。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势必要求青年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还应了解与本专业上下相关的专业。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石油企业必须对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再教育”,除了必要的专业类培训以外,岗位工作交流作为培养手段之一,因效果显著其重要作用日益凸出。

二、岗位工作交流的实践探索

1.建立多元化的交流模式

油企科研院所应结合业务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工作交流模式。比如按专业可分为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岗位工作交流;按地点可分为本单位内部和去外部单位的工作交流;按人员层级可分为新员工的现场实习和成品人才的回炉再造。无论何种交流模式,都需要紧跟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科学设计、用心组织、有的放矢地开展。

(1)相同专业交流

相同专业交流是指青年科技人员到具有相同专业岗位的其他部门科室或者单位开展工作交流。比如:负责国内勘探与海外勘探的综合地质工程师交流换岗,可以获得不同研究区域和地质条件下的项目经历;从事海上平台前期研究和基本设计的工艺工程师到负责新技术研发的深水工程部门开展工作交流,可以学习深水领域工程设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相关专业交流

相关专业交流是指青年科技人员到与本专业上下游相关专业岗位的其他部门科室或者单位开展工作交流。比如环境专业与工艺专业、钻井专业与采油专业、储量规划与经济评价专业之间的岗位工作交流,可以使青年科技人员在不同工作岗位中得到实践和锻炼,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和科研思维,有利于后续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生产现场交流

石油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不同于石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研究应以油田效益为导向,必须与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结合并快速应用于生产,解决生产难题。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能总是低着头闷在办公室里搞科研。

可安排青年科技人员奔赴本石油企业的生产现场开展工作交流。比如去分公司的油气田,参加生产方案编制,参与现场作业与调研,接触在办公室里无法涉及的平台现场施工、调试等环节,从而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内容,提高对第一手资料的鉴别与运用能力,熟悉现场技术控制流程和各项技术细节。

(4)海外公司交流

应对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满足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可选拔外语水平较好、专业基础扎实的青年科技人员到集团内部的海外公司开展工作交流。采取定期交流、换项目组交流等方式,让青年科技人员在与外方人员的共事合作中,熟悉国际行业的规范和操作惯例,提高国际合作和沟通能力。

2.岗位工作交流的组织实施

(1)确定交流人员、地点、比例和周期

做好交流人员选拔、地点筛选、比例和周期确定,是保证岗位工作交流对青年科技人员培养效果的基础。

应结合公司现状,明确交流人员的专业划分、工作年限及专业水平等,制定具体的选拔标准,确保真正有需求的青年技术人员到真正能学知识、长经验的单位开展工作交流。确定合适的交流人员比例,在保证本单位各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每年选派适量的青年科技人员在本单位内部或者外部参加不同模式的岗位工作交流。

关于交流周期,可以半年至一年不等,最好在3个月以上,要避免时间太短员工无法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并独立地做出业绩。交流周期可结合实际项目的运行期限,保证交流人员可参与从开工设计到结题验收的全流程。

(2)交流计划制定和实施

应充分结合交流人员原部门业务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与接收单位提前沟通,明确交流人员参与的具体项目和工作安排,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交流工作计划。并在交流单位设置指导老师与原部门共同培养。导师一般挑选作风严谨、学术水平高、科研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导师需要对交流人员的日常工作予以切实指导。

工作交流实际开展后,即使是在科研院所内部的岗位工作交流,原则上也必须调换科室和工位,以保证交流人员真正融入到接收部门的工作中去。

(3)考核、激励措施相结合

交流实施过程中可采取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交流人员认真完成计划中制定的工作和学习内容。

交流期间,交流人员需要提交周月报,定期对交流工作总结回顾。交流结束时,交流人员需向交流单位、原单位提交整个交流过程的工作总结考核表,交流单位出具考核意见,作为原单位对交流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回原单位后,交流人员还要做好汇报工作,分享交流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员从中受益。

对于交流人员中潜质较大、业绩优良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鉴于他们在专业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可以安排其在更富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历练,比如在项目中优先担任专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促使其把交流期间学到的经验和优良做法运用到科研院所的项目运行中。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政策上予以倾斜培养交流人员并给予更多的晋升、发展机会。

3.岗位工作交流效果初探

(1)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平台

岗位工作交流可以促进交流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大幅度提高,增强沟通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通过岗位工作交流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甚至担任新员工的青年导师,在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中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构筑T型复合科技人才高效培养机制

T的横表示广博的知识面,通过在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工作交流,拓宽知识面,开阔工作思路,使这一横延的更长。T的竖表示专业的深度,通过到石油系统内生产单位或者海外公司开展工作交流,积累现场工作经验,使这一竖钻得更深。

对于油企科研院所而言,拥有一批集广博知识面、较深本专业知识和生产现场工作经验三者于一身的T型复合科技人才是保质保量完成各类科研生产任务的重要前提。

(3)促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海外工作交流可以为油企科研院所培养海外科研人才,使他们具有国际化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满足石油企业海外技术支持任务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另外,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着海外项目点多面广、员工来源多元化等特点。选派人员前去交流,相当于在国内公司和海外公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双方员工可以全面了解彼此的业务情况,体会国内技术支持单位和海外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增进相互理解,减少因沟通不力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三、岗位工作交流实践思考

为了保证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交流效果,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应构建一套有效且长效的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体系。岗位工作交流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建立健全交流机制,加强组织管理

岗位工作交流应该整体筹划、规范程序,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年底有考核,使之处于有目标的管理和有组织的运行之中。

出台管理办法。科研院所应出台岗位工作交流管理办法,落实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交流单位的责任分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岗位工作交流的模式、选拔标准、考核管理、考勤管理、出差管理、假期管理等详细规定,做到工作交流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配套体系。因岗位工作交流涉及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因此要与员工的培训开发、绩效考核、选拔晋升、薪酬福利等紧密结合起来。对过程开展跟踪监控,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交流的谈话、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度,及时全面了解交流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

2.构建环境保障机制,增强人文关怀

岗位工作交流开展时,既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要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特点、个性和兴趣统筹安排。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人性化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要充分考虑交流地区、部门的变化给交流人员带来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不便。注意在交流前、中、后三个节点做好深入细致的组织安排。应充分保障交流人员的差旅费用,支持交流人员开展与科研生产相关的出差、调研等工作。在租房、假期等方面制定相应补贴政策,免去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原单位可以不定期赴交流单位开展考察回访,一方面督促交流人员高效务实地完成交流计划,及时解决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关注员工安全,使交流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总之,单位应采取多种举措增强人文关怀,为岗位工作交流的顺利开展提供温润的环境和土壤,引导员工到海外一线、艰苦地区轮岗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油企科研院所而言,岗位工作交流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工作交流模式,使青年科技人员获得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中实践锻炼的机会,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和工作思路,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国际化业务水平,快速成长为石油企业所需要的青年科技人才。油企科研院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工作交流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考核、激励、保障等管理制度和配套体系的建设,从而充分保证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静.推进油田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科技,2014,35(9)

[2]冯会.石油石化行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0-84

[3]陈利生.油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80-83

第8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开发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39-02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新建高档智能小区越来越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维护以及安全运转和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之相匹配的智能化设备技术专业人才紧缺。我校经过调查,为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在我校电子类专业开设了楼宇智能化系列课程,并配置了智能小区实训室。笔者作为智能小区新课程的开发者,并兼管智能小区实训室,参与了《智能小区》课程开发,并编写了《智能小区》校本教材。根据智能小区技术人员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我校智能小区实训室实际情况和中职学生特点,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智能小区》课程和校本教材,实现学习过程以实践为主线,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形成工作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德国Rauner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实践行动中的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为基础的,开发的步骤一般是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岗位群,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后再归类,确定职业能力领域,确定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再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把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或课程体系。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2.1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依托,明确典型工作任务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部署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依托,探索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建设,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开发与建设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职责。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和企业紧密合作,才能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专业取向,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融“教、学、做”三者合一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

笔者在开发《智能小区》课程和教材时,多次到小区智能化设备和智能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调研,了解行业、职业与岗位的需求情况,智能小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主要有物业管理技术人员,小区智能化设备公司设计、安装、维护人员。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企业对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和岗位的要求,对现有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明确典型工作任务。智能小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能熟练使用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设备;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每个人能独立完成一个或多项工作任务,最终组内协助完成总项目工程,并要符合工程规范和安全要求;定期对智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能对故障进行维修,并对设备保养维修资料保存;在工作中能熟练使用常用仪表和工具。

在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将智能小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过程引入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校实训室实际情况,构建教学项目、实施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具有工作任务的性质,有可操作性和相对真实性,通过任务学习可以训练岗位技能,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2.2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工作项目,构建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智能小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任务就是使用、安装、调试和检修智能化系统设备。按此主线及我校智能小区实训室设备情况,《智能小区》课程设置了七大工作项目和二十五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都可在实训室完成,接近真实的工作情景。

设置工作项目,构建学习任务如下:

项目一:小区灯光控制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小区灯光控制系统;(2)小区灯光控制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3)小区灯光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项目二:巡更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巡更系统;(2)软件参数设置;(3)巡更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4)巡更系统故障检修。

项目三:远程抄表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远程抄表系统;(2)软件参数设置;(3)远程抄表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4)远程抄表系统故障检修。

项目四:楼宇对讲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楼宇对讲系统;(2)楼宇对讲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3)楼宇对讲系统故障检修。

项目五:门禁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门禁系统;(2)软件参数设置;(3)门禁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4)门禁系统故障检修。

项目六:监控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监控系统;(2)监控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3)监控系统故障检修。

项目七:报警系统。学习任务:(1)熟练使用报警系统;(2)软件参数设置;(3)报警系统线路设计、安装和调试;(4)报警系统故障检修。

以上七大项目的安排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难度逐渐递进,工作项目载体的选择体现了智能小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完整性和典型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依托安排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工作过程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过程来安排课程结构。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是信息获取、知识应用、技能训练、能力提升的综合过程,是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形成工作经验的过程。

通过任务学习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是:能熟练使用智能化系统设备,能完成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资料,在工作页指引下,熟练使用项目设备的,并能对项目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检修。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仪表、工具和材料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检修,作业时安全规范,自觉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学习结束后,学生获得智能设备使用、安装、调试和检修的工作经验。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智能小区》课程特点

3.1 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

我校的智能小区实训室,是根据智能小区对智能化设备的要求,以及中职学生特点,配备了七大智能小区设备系统。七大项目的教学都在智能小区实训室进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的学习任务都是从认识、使用设备,设计、安装和调试设备,最后检修设备的顺序进行教学,接近真实的工作过程情景,符合工作经验形成过程,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小组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等社会能力。为了学生能获得更多智能化系统设备知识,还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消防报警系统和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3.2 以工作页为指引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材的每个学习任务都配有相应的工作页,学生在工作页的指引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工作页的形式按照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内容:一是工作内容与目标,作用是让学生明确在学习中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生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的工用具及资料;二是工作准备,包括工作劳动组织(小组内的工作分配)、工作用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三是工作过程,它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等;四是工作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在完成本工作任务之后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

3.3 遵循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顺序

学生进入实训室看到各种智能化设备都非常好奇,非常兴奋。如一看到楼宇对讲系统,学生往往第一印象是门前主机、室内分机、管理中心主机等,至于工作原理是认识设备、学会使用设备后才慢慢理解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摈弃过去先讲授理论后实操的做法,先让学生学会用。以楼宇对讲系统为例,从认识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开始,先了解各设备的名称、外观,然后教授学生操作各种设备,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建立实物概念后引入图形符号和线路知识,让学生用软件画出楼宇对讲系统的拓扑图,最后学生按图安装一个小型楼宇对讲系统,完成各参数的设置,调试使系统正常工作。在学生具备安装、调试等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检修系统故障的知识和技能。

3.4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过程性学业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常把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过程性评价主要从综合职能力的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按工作页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从熟练操作设备,安装、调试设备,对设备常见故障检修等方面考核专业能力;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问题,能否自觉查资料或从同学、老师得到帮助来解决问题等方面考核学生的方法能力;根据学生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考核社会能力。评价的方法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课程结束后综合每个学习任务的评价给出总评。

4 教学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智能小区》课程和教材,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真实的项目任务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获得了工作过程知识,形成了工作经验,培养了综合职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