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8: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毕业四年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

第1篇

大学生毕业一般都要写自我评价,在毕业登记表上。毕业生自我评价主要是毕业生对自己在校期间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1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我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为实现梦想而为之努力奋斗,也曾有过迷茫。

大学期间,我系统的学习了大学所有学科,专业知识很强,曾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等。在计算机方面,我通过学习考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方面获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通过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不怕困难,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参加校内的活动能让我认识到更多的同学,增加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大三暑假期间,曾有过跟本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通过实习让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用武之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与实际相结合,为自己日后找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对体育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曾代表班级参加校首届体育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届足球联赛中,我作为主力参加了国贸专业队,并在六场比赛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联赛首球和决赛第一球,最终我们专业夺得了冠军。

通过这四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有如一张白纸的我,到后来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活得很精彩。我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2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转眼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离校之前,该好好的给自己作个评价,及时给自己定位,规划好未来。

回顾过去,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在这三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上进,遵纪守法,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一向严于律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奖学金。平时我还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涉猎了大量英语方面的课外书,并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自学各类与平面设计相关的软件,以进一步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

在工作上,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外,结合自身特长,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网络设计比赛,并获得奖励,为学校争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做事有时候会优柔寡断,不能果断、大胆的放开手去做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我人生的新旅程。

对于一名大四毕业生来说,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开始人生的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三年多的评价,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3四年的大学生活似弹指一挥间,转眼大学生活就该结束了。回首这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有期待,有迷茫,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有失败。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在各个方面都提高很多,以下就是我对这四年大学生活的评价与评价。

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整、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一、思想方面

通过大学四年系统全面地学习,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二、学习方面

我努力认真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基本掌握了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一些实用技巧与技术。在校期间,我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能够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虽然即将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我的学习从此终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学习,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

三、工作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做过志愿者、促销员、调查员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大大提高了我为人处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四、身体和心理方面

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里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我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日常生活方面,我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一名大四毕业生来说,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就是人生的一个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评价,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每一步。

作为毕业在新世纪的大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满怀期盼!难忘而多姿的大学生活即将逝去,但我不会沉浸于过去的岁月,我将用全新的心态去拥抱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4光阴似箭,转眼大学生活即将过去了,本人从进入大学以来,一直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辛酸,然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我充分认识到,若想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这些锻炼都是很基础的和必要的。大学时期的所学、所感、所悟将指导我一生受用!

在学习上,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一向严于律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为把自己,变成一个掌握现代信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我牢固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我还广泛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上,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外,结合自身特长,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网络设计比赛,并获得奖励,为学校争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在体育方面,认真参加、学习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并圆满完成任务,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刻,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大学毕业学生自我评价5大学四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四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这四年在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四年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做自我评价如下:

时光飞逝,依稀记得刚进大学时还是一个毛毛躁躁的小丫头,转瞬间四年即逝,褪去了青涩经过时间的洗礼与磨练、在失败中重生,已然成为了社会需要型人才。大学—小社会—大家庭,在这个小社会中我们学会处事,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学会为人。生活需要自己去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性格属于活泼开朗型却又不失谦虚稳重,充满活力,待人真诚热情·有较强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际能力,凡事能吃苦耐劳,适应性与应变性都很强。

在学习上,我信仰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生的使命,因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对实践的自我要求,都彰显了我的好学态度。经过不断地努力,我圆满的完成了本专业课程,并取得了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证,还在课余时间涉猎了大量解剖学、心里学、营养学等等一系列与专业靠边的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定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2篇

2011年6月22日,统计学院在主教212举办了以"师长送一程"为主题的2011届毕业生座谈会。统计学院院长刘扬老师、副院长高兴波老师等6位老师和统计学院2011届全体毕业生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首先,主持人高兴波老师宣布座谈会开始,并说明了本次会议流程主要先是几位与会教师寄语毕业生,然后再由毕业生代表交流即将毕业的心情。高兴波老师首先用"感谢"和"祝愿"四个词概括了他的感受,感谢同学们四年或者两年里为学院做的贡献,祝愿我们以后的路越走越广。

然后,毛炳寰老师、边雅静老师、孟洁老师和徐婧姝老师分别给毕业生寄语。毛炳寰老师希望毕业生们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统计学子的精神,为学院争光,而且也欢迎本科毕业生工作以后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回来学院继续深造;边雅静老师祝愿大家以后发展更好,越走越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注意锻炼身体;孟洁老师提到,挫折越多,成果越大,希望毕业生们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徐婧姝老师作为07统计班的辅导员和09统计研的班主任,一方面是感谢大家这两年来对她的帮助和配合,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前程似锦。

接下来,刘扬院长代表学院和个人给毕业生寄语。刘扬老师首先对大家表示祝贺,祝贺各位毕业生们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给大家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工作;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都能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也能好好珍惜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最后,院长也预祝毕业生们能够成功。

第3篇

在校期间,曾担任地理科学专业学习委员,参与组织领导班里各项活动。专业团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摄影展、书法比赛和其它各种活动深受好评,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特色活动"石头记"(岩石矿物展览)更深受学院领导赞扬。同时,多次以个人和代表学院身份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乒乓球、合唱、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为自己取得了自信,养成了严谨务实、积级肯干、耐心负责的敬业精神,锻炼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信心胜任将来的工作。

2015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系学生会干部的我,有较强的组织、宣传、管理和应变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外,还在校内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深受同学们和老师的喜欢。

四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特此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回顾走过的路,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仅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大四的我正在做毕业设计,通过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将使我更加成熟。

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时,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015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大学三年生活即将结束,象牙塔就要远去,迎面而来的是社会的锻炼。大学了给我留下很多美好回忆,舍不得大学的教学楼、操场、图书馆,还有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学习上,我除了学习主修课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我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在专业知识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曾获一等奖。我还涉猎了很多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知识。

第4篇

关键词:职业转换能力;综合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15-02

近些年,就业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就业问题关系每位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但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单位提供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又不能与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完全吻合,这样就必然会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同志在天津考察时,就指出要增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转换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力探索高校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内涵、意义及培养路径,增强毕业生的职业转换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比例。

一、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内涵剖析

探究职业转换能力,就不可避免地要先谈谈专业和职业。关于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专业是否决定职业时,很多人都认为专业会决定职业,将来毕业就业时会从事和大学所学专业相一致的职业。实际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大都没有认真考究或者详细地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没有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是否适合自己学习,所选择专业的前景及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等,甚至有些准大学生根本没有相应地了解自己即将学习的专业,随意、盲目地选择专业;更有些考生是因为专业服从被迫调剂到相关专业的。进入大学学习后,很多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逐渐地深入了解,发现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好。这时我们仍然认为专业决定职业或者专业和职业有很大的关联度,很显然是不妥当的。由此可见,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能成为自己的职业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例。那么,毕业生能不能从事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职业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具有较强的职业转换能力,我们就可以从事和自身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职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就业概率。笔者认为职业转换能力应该包含以下要素:正常的自然力,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积极饱满的精神,向上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完善的情商,准确的体验力;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承担;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较高的协调能力;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储备。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从上述职业转换能力的内涵来看,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其实质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1999年扩招以后,学生本身素质相比于精英教育时期有所差异。特别是2009年以来,大学生基本全是“90后”青年,“90后”大学生有许多独特的优势(独生子女比例大,家庭负担轻,经济状况好,观念开放,学习能力强,善于利用新式学习工具,胆大、敢于尝试,部分知识掌握深入等),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只注重专业培养的传统方式进行大学生培养教育,按照只要获得学历学位就是合格大学生的标准输出大学生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可见,必须把以往被弱化的大学生基本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向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心,定位在和专业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我国的就业市场始终不景气,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性难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法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的就业单位无法招收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出现这样的尴尬,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破解这个难题,化解这种尴尬,就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毕业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这是现实的需要,刻不容缓。毕业生综合素质、职业转换能力的提高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具体体现。职业转换能力提高了,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增加了就业就会,提高了就业率,也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当前就业市场不景气,本来就业单位提供的岗位相比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就少,再加之毕业生不符合就业单位的具体条件,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没有生活来源,必将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职业转换能力很强,那么毕业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握现有的就业岗位,还可能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政府再利用好政策杠杆,激发用人单位的活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势必会解决就业难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维护了社会和谐。可见,毕业生综合素质、职业转换能力的提高,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更是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必然结果。

三、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路径探析

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既不是某一个单位努力、某一所学校奋斗能够实现,也不是某一个群体需求、个体的要求就能够实现的,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高等学校对提高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有优势、也有义务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转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能够指导正确的行为。因此,思想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教学。从大一开始,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对照职业转换能力的内涵要素,我们要教育大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系统的专业思维,更要掌握专业以外的其他基本知识、基本思维;不仅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专业学习、考试分数重要,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要多锻炼,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情商;要明白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并不等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追求高工资、社会地位,并不一定是我们职业选择的唯一目的;要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要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找到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特长;择业要有主见,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锤炼自身的意志;要不断实践、不断体验、不断总结,树立成长意识;要不断反思,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完善教师选拔机制,提高教师选拔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书育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教学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如果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不高,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当前,我国高校在选拔教师时,大多只选专业素养高的人员从事教学,这是不科学的。在选择高校教师时,既要看专业技术水平,也要看综合能力。高校应积极制定、完善人才选拔的机制,提高教师选拔标准,不能只把专业稀缺、资历深厚或者是科研成果显著等当作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高校还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师数量(特别是承担学生工作的教师),提高师生比例,减轻教师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教书育人。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现有教师培训,提高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职业转换能力。

3.加大投入,打造完整第二课堂平台。要利用好学生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结合学校文化氛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应结合形势、特别的节日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第二课堂能够把学生的空闲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避免大学生沉迷网络;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意志;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丰富某些方面的具体知识;能够增加学校、院系、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大学生之间友谊。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教育,四年不断线。针对毕业生如何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教育,笔者调查了近几年的毕业生,很多毕业生认为:“这些课程特别的重要。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生活结构、自主时间等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这时约束力小,生活更自由,特别容易产生一些错误想法继而有些错误的行为;经常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方向,特别需要老师能够适时教育引导,助我们成长成才。但学校却把这门重要课程开设成了‘附课’,上课的老师也不够重视,最终导致我们也觉得此类课程无所谓,上这些课程时没有认真听讲、学习,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大学里最有用的课程就应该是这类课了,学校应加大投入,每学期都开设。”可见,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等学校应加强此类课程的教育、管理、探索、研究,推进此类课程进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门教师进行授课,做到每学期开课,四年不断线。此外,授课老师也要转变观念,应该全力投入,不断学习,加强调研,完善教授的内容,提高授课的水平和效果,增加这些课程的吸引力,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转换能力强的大学生。

第5篇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英语师范生,带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投身其中的热情,我首先开始从事家教的职务。我认为从家教过程中,我可以学到很多难以从书本学到的知识。

二、实践内容

我家教的对象是一名即将步入六年级的小男孩,家长称其有多动症,其期末英语成绩很不理想。通过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我首先找到孩子的变化的原因。起先,父母经常在家,孩子四年级的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的成绩逐渐下滑到现在的情况。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

三、实践结果

通过测验,孩子对语音的认识加强了不少,成绩也提升了。孩子的进步就是我实践的成果,他的成长和进步就是我的最大收获。孩子进步的多少就意味着我的付出有多少的成效。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企业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1年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高校毕业生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还认为,毕业生职业能力不足问题在大学扩招后日益突出,高校对此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解读此报告时说:“劳动力市场变化非常大,而大学对它的反应特别慢。” 

实际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教育部部长共同发表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然远远不够。该报告认为,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对企业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面试中,用人单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工作?”“你做过什么项目吗?”等等。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进行招聘时的问题已经明确地起到了导向作用,这一导向清晰地指向了大学生在求职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和素质。这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主要需求 

职业能力是企业对于求职者的最主要的需求,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通过职业能力来衡量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该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诸如经验、智商、情商方面的标准作为对职业能力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骛远”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为关注的大学生求职者职业能力 

2007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有较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生还做不到: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的应用率不足40%,反映出大学在专业设置、能力培养、课堂知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30%的被调查大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很远,还有30%的学生用“所学陈旧”来形容他们大学四年的收获。 

通过调查,在职业能力模型各要素中,企业认为责任心最为重要,领导能力最不重要;而在学生们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最重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低。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而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之中。 

因此,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求职者最为关注的五项职业能力,并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能够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能够投入热情执着追求,要有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意识,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的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同时,在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大学毕业生更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自己和企业带来双赢。 

二)敬业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尤其在职场上,很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那么大学毕业生就要有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当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成为一名职场人,就不能够再用做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要清楚自己所担负的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学毕业生无论在今后从事何种工作,即使是纯技术类工作,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企业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能力,这就更不用说诸如销售这一类以语言艺术为职业必备技能的工作领域了。尤其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好的想法、完整的工作思路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能够顺利的表达出来,而顺畅的语言沟通往往能够起到展示自我、为工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必备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是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企业更为看重的将是大学生是否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是否能够快速地掌握新的技能,也就是说是否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使自己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材”快速转变为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专业型“人财”。 

(五)解决问题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在“创新能力”这一宽泛的领域中,“解决问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从事的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性劳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棘手难题,这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就更为严峻,所以大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乎着是否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更为严重时很有可能关乎着企业形象建设等关键问题。所以,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积累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困难面前不畏缩,并且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难题。 

三、基于企业需求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回归到高校中,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在课程日常教学中,就需要高校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可以在高校中引进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 

(三)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第7篇

关键词: 创业能力 重点培养 整合资源

自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党和国家对鼓励大众创业的工作越来越重视。

大学毕业生创业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也符合我们大力发展实业,实业强国的政策导向。高校学生性格多样,他们身上时代特色鲜明,价值取向也是多样的。近几年来,在应届毕业生里面出现一些毕业不求职、不考研、不出国,而是选择直接创业的身影。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当前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毕业生辅导员,我们更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在日常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顺应时展的需要,因势利导,重视对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笔者是一名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工科毕业生辅导员,日常工作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在笔者面对的毕业生群体中,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创业的尝试。近几年的应届毕业生里面,陆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毕业不求职、直接创业的案例。可见,在毕业生群体中,创业有可实现的土壤。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工科院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文科而言,动手能力更强,特别是结合本专业的领域,日常参加的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的机会更多。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师,本身也有不少机会能申请相关工程科研项目。老师鼓励学生参与其相关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客观上也为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创新能力锻炼的平台。

大学生群体,最大优势在于年轻,且想法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这个阶段,即使学生的创业尝试失败了,重新开始的成本较低,也能为他们将来的成功积累宝贵经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呢?笔者有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分类指导,重点培养

在创业人群中,既有获得事业丰收的如马云这样的成功偶像,又不乏众多失败的身影。创业需要极大的勇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每一个成功的创业人物,背后都可能会经历心酸艰难的奋斗期,能否支持他们从创业初期的困难,最终走向事业的成功,需要具备基本的企业家素质。

而企业家素质,并不是仅仅在高等学校学习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它同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息息相关。相对而言,其亲属里面有从事创业的,这样的学生开展创业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类人群,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而亲属中,如果都是朝九晚五的打工族,那么这样的学生虽有创业的热情,但创业的成功率要远低于上述人群。因此,针对第一类人群,家族有创业先例,并自身有创业想法的,我们要重点地进行指导。而针对第二类人群,其家族没有创业先例的,在对其创业的激情进行鼓励的同时,要帮助他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帮其做好心理建设工作。

二、重点年级,重点突破

1.大一年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启蒙期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大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向大学学习的过渡期,这个时候对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启蒙阶段。可以在新老生经验交流活动中,对高年级的创业人物展开宣传,作为启蒙。

2.大二年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突破期

大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也逐渐开始分化。这个时候,是我们开始着重进行创业教育的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总支、学生会、社团等部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对于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建议其加入创业类的社团,多锻炼,多实践。

在这个阶段,强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多参与,多尝试,特别是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鼓励多接触相关社团、组织。

3.大三年级――学生创业能力重点塑造期

笔者认为,大三年级是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学生经过各种尝试,已经能够逐步细化出来具有创业潜质的个体,这部分学生也是我们要重点培养创业能力的对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特点,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习、实践,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种创业、创新技能竞赛,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

并且,这个阶段,是我们开展创业讲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创业政策宣讲的重要时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相关政策。

而对于有明确创业欲望的学生,鼓励其开展创业尝试,适当提供一部分经费和政策支持,为其将来最终走向社会开展创业打好基础。

4.大四年级――学生创业的实践阶段

到了毕业年级,学生除了完成毕业设计外,也要确定自己的最终去向。对于明确创业目标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为其创业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相关支持,帮助他尽快开展创业实践,以最终完成创业理想。

三、整合资源,重点扶持

就学校的大环境而言,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能力的锻炼平台,比如多举办相关的竞赛活动,或者对于在校大学生尝试创业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或学习上的鼓励,可以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以广泛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

第8篇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知道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将面临就业困难。但由于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白领、当公务员,而把走职业教育之路做蓝领排除在选项之外,其结果是,孩子大学毕业后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多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难圆白领梦,反而在就业路上以“低就”告终。一边是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边是坊间盛传16万年薪难聘高级技师,充分说明了不少家长的成才观与现实需求的巨大矛盾,也表明了做蓝领的前途美好。其实近几年,蓝领的求职优势渐显,易就业,薪水起步赶超白领,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提升,工作环境大为改善,早已不是人们观念中的“两手油一脸黑”的工人形象,甚至有媒体预测:蓝领未来前景将超越白领。那么,父母们的成才观里,是不是该加入“蓝领”选项呢?

就业调查:

蓝领比白领更加受宠

家住上海市崇明新河经济小区的葛叔,是左邻右舍公认的“神通眼”,原因在于当年他力排众议,让自己的两个孩子报考了普通的职业技术学校。那会儿,大家都不明白葛叔为何让两个儿子放弃考大学,有勇气让他们做“低人一等”的蓝领。现在葛叔的儿子月薪过万,从毕业、就业到今天,一路顺风顺水,比同小区好多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要风光得多。

亲朋好友和邻居的艳羡让葛叔颇感欣慰。他告诉笔者,十年前双胞胎儿子初中毕业时,作为家长,葛叔面临是让儿子上高中还是考职业技术学校的选择。通过与老师沟通,葛叔得知儿子们的考试成绩在全市考生中处于中等偏下,不够优秀,又听老师分析了今后社会需要大量蓝领工人的就业形势,他决定:让孩子们报考铁路技校,毕业后当蓝领。妻子听闻此事坚决不同意:“蓝领工资再高,也是工人,逢人都说不出口。”

“做父母的总有白领情结,我老婆极力反对孩子将来下车间、干司机之类的劳苦活,她是希望孩子坐在办公室里养尊处优。谁不想呢?可我始终觉得,孩子成绩不太理想,勉强考大学读研究生也会掉队,将来就业也困难。”葛叔以过来人的经验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

三年后葛叔的双胞胎儿子从铁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一个当了副司机,一个当了连接员。接着,他们又边工作边函授学习,几年后,二儿子函授本科毕业,大儿子函授大专结业。另外,他们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技术学习,先后考上了火车司机和车站值班员。

从儿子们求学和就业的经历中,葛叔总结出,家长在给孩子做升学决策时要符合实际。智商高,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当然可以考高中、上大学;智商一般,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可考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后当蓝领,免得孩子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独木桥上被挤下来,导致就业困难。

葛叔的明智抉择,令曾经嘲讽讥笑他的人大开眼界。遇到自家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拔尖儿,有人就来向葛叔讨主意。笔者调查采访期间,受惠人邓姓邻居一直赞叹葛叔的“择校神眼”。她说,自己上初中的儿子学习成绩很一般,担心儿子考不上高中将来没出路,她特意跟葛叔讨教了一番。

以往邓女士认为,让孩子上职业学校是件丢人的事,随着葛叔育儿的成功经验传开,她的观念才因此慢慢转变。“我请教葛叔后考察了上海很多的中职学校,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都很不错,反正考不上高中,我就把儿子送进了中职。”

姜鹏程是威海工业技术学校2006级数控铣床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威海市一家大型企业,堪称“金蓝领”。“因为技术过硬,毕业后在这家企业干了两年多我就当上了车间主任,月薪1.2万元,远高于普通白领。”姜鹏程跟笔者讲述他的成功历程,强调他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是想选择技工类专业,幸亏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家长支持。“如今国内稀缺的就是技工类人才,所以今后我们这类蓝领会非常有出路,普通脑力劳动者工资将明显低于我们这类技术性体力劳动者……”

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蓝领就业市场的火爆,但任何时候动手能力强都是优秀蓝领最重要的标志。田继辉出生在河北省蓟县马申桥镇一个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本想到市里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但被父亲阻止。“我爸说我这么大点的孩子啥也干不了,还是要上学。”因此,根据自己“理科稍好,文科很差,爱动手操作鼓捣电器”的特点,他选择了某职专的机电专业。

“职校的课业负担很轻,如果自己不主动学,就很可能一事无成。”田继辉说,进入职校后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轻松,再也没有辛苦的早、晚自习和没完没了的测验考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实践、操作。一根管子哪怕外观看不出什么区别,但一个好的技师,一摸就能够知道它的材质、薄厚,并能判断出它适合的用途。“所以需要多上机器,多动手。”三年职专,田继辉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消磨在了实践教室里,到毕业时甚至蒙上眼睛他都能说出手掌触碰到的机器的位置,都能熟练准确地操作机器,因技能突出,他荣获了中等职业技能考核大赛状元称号。谈及自己的蓝领身份,田继辉十分自豪。他相信只要好学、肯干,付出多收获就大,要拿高薪,不一定非要做白领,改变观念勇于转身之后,蓝领也是一个好选择。

调查显示,技能实用型蓝领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技术改造后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仅天津市每年新增劳动力28万人,其中97%是从职业院校挑出来的。蓝领就业前景持续看好,受宠指数也高于普通白领。

白领情结:

陈旧观念已不适应时展

蓝领市场需求的旺盛毋庸置疑,可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脱离流汗阶层。他们把成功理解为“劳心者治人”,对蓝领或多或少有些歧视。

广西南宁某小区展开“认识职业教育专项调查”,相关部门回收了近300份调查问卷,参与者多是中学生家长,70%的家长并不太了解职业教育,认为这是一种低学历教育,拒绝孩子去职业学院就读,觉得上大学才是孩子真正的“好出路”。针对工作性质,家长也更倾向孩子进入科学家、教师、医生、公务员等比较白领化的阶层,几乎没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工人。

陕西下岗女工莲嫂认定,她儿子必须考大学当白领才算有出息。她说:“我已经下岗好几年,孩子的爸爸几个月前也下岗了,儿子现在上初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无论怎样我都要让他考大学。”莲嫂表示,她跟丈夫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才落得下岗的结局,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重蹈覆辙,所以下决心要让孩子考大学。这几年莲嫂当送奶工,三班倒,生活不规律,对孩子照顾太少,儿子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散。老师多次找莲嫂的丈夫谈话,希望他们量力而行,在中考填志愿时考虑报中职。老师还举例说,他教过的一名学生,在辽宁工程学院学习三年,毕业后到深圳生产汽车喷油嘴的机械公司上班,月薪6000多元;另一名学生在附近一家公司当文秘,月薪只有2000元。莲嫂并未因此而动摇。她跟笔者坦言:“管机器哪有管人风光啊,我宁愿大人受点苦,也不能亏了孩子,要是几年的学习就为了在厂里操作机床,我接受不了。”

在福建莆田高新区工作的周先生,年轻时留学过日本,可他的思想观念依然保守。他向笔者透露,如果孩子中考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他希望通过花择校费的方式让孩子上高中,不愿意让孩子到职业学校就读。在周先生的心目中,职业学校招收的都是差生,教学质量也不行,孩子学不到什么。他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完大学出国留学:“我想把他送到日本去继续深造,最好是在东京大学或早稻田大学学习,日后就留在日本工作。日本人很重视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听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马上肃然起敬;如果听说你是一般大学毕业的,态度平淡;一听说是东京大学毕业的就大加称赞。我想把孩子送到东京大学去继续深造。”

哈尔滨高一学生晓磊近日不堪压力欲跳楼。据了解,晓磊家是低保户,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如果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大发雷霆,甚至对他大打出手。“不打行吗?不打能上大学吗?他只有上大学,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要是他以后和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就白养他了。”晓磊父亲振振有词。

可以说,无论家庭状况好坏,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上大学做白领,把成功理解为将来可以“劳心”“治人”,当官或坐写字楼当白领,彻底脱离体力劳动。其实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时展要求,目前就业已成头等大事,通过劳动实现发展才是出路。

甚至有一部分已经学成毕业的职校生也不愿意从事技工工作。采访中,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传统的人才观和职业虚荣心在作祟,很多家长对蓝领存在偏见,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孩子理应高人一等,怎么能在生产一线呢?所以哪怕企业给高薪,父母也不愿意让孩子当工人,自觉丢不起人。相反,他们认为做管理比较体面,哪怕是低级白领。

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不愿意加入蓝领队伍,导致不少蓝领工种面临断代危险。年轻人既不在车间,也不在田间,技术工人难招,缺口巨大,比如哈尔滨,目前技工缺口高达53%。

“蓝领的岗位供大于求。只要想干,技术工人今天找工作明天就能上岗。”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力资源市场副总经理赵冷说,某蓄电池厂在该市场招工两个月,月薪开到5500元,才招到需求量的30%。某外企HR赵先生说,目前他所在的单位最紧缺的不是管理和销售人员,而是高级技工,“我们打出月薪1万元的招聘启事,但应聘者寥寥。”

黑龙江正大实业招聘机械维修工和制冷工也并不顺畅,只能寄希望于多渠道招聘。该公司工作人员说:“现在除了在网上招聘和现场招聘,就没有其他渠道与技术工人对接了,不知道技工们都在哪里。”

即使招工成功,多数应聘者在岗位上也做得不踏实,甚至中途离岗。南京市江宁区一家大型数控机床制造企业谢总给笔者举了个例子,他们厂里曾经招过6个本科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当技术工人,后来走了5个。谢总说:“主要是他们太不安分,眼见研发部工作的同事坐享空调写字间,就心理不平衡,认为同样是大学毕业,凭什么人家是白领我却要做蓝领,跟工人一起干活?其实从基层做起才更有前途,死守着白领情结只可能高不成、低不就。”

专家观点:

最好让孩子根据兴趣来选择

沈阳建筑大学首席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毕岩和中国教育学硕士张维平,都一致强调父母要“因材施教”,就是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孩子擅长音乐,有的孩子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一定要死读书考大学。就如广州万通汽修学校毕业的谭小楠,虽然只是技校毕业,但是目前已经拥有自己的汽车维修公司,月收入超过10万元。

谭小楠从小就喜欢拆装玩具,上小学后,将家里的收音机、自行车都拆了再重新装好,到了初、高中,他更是迷上了汽车,看汽车杂志,自己买汽车维修方面的书钻研。高中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到广州万通汽修学校学习汽修。

谭小楠说:“我就是喜欢维修,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汽车维修公司是我的梦想。来到广州万通汽修学校后,我系统地学习了汽修知识。在创业期间,汽修学校的老师给了我许多帮助。我的汽修梦想真正是在技校起航的。”现在谭小楠的公司发展得很好,他成了母校的成功典型,还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

谭小楠的经历值得借鉴,父母们不应该给予孩子过多的成长压力,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自由。传统的观念应改变,死读书不一定就能够改变命运。与其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不如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或拜师学艺,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

早在2011年的“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就呼吁,大家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当时曾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表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现在的大学费用如此之高,这是农民家庭难以支付的,而且供完了孩子,孩子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年轻人不愿回农村,也就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蜗居现象。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高中或者职业技能学校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虽然两会代表的提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讨论,但当风波平息后,人们也会理性地思考:农村的孩子是不是非上大学不可?的确,孩子上大学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很重,更像是一笔大额风险投资,因为谁也不知道孩子四年后大学毕业是否能找到工作,是否能还得起家里的债务。为了供孩子上大学而返贫的农村家庭并不鲜见,因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产生不愉快甚至悲剧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林高龙指出,为孩子筹划未来,可以加入蓝领选项,而根据他们的兴趣择校是关键。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父母应该放下架子正确认识蓝领,因为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按照一般人的认知,脑力劳动的岗位肯定都是给那些高学历的人才准备的。有了高学历,才有资格做白领,从事脑力工作;只有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会不得已去当蓝领。反过来,具备了高学历的人只能做白领,如果去当蓝领就是纡尊降贵,就是浪费资源,就是没面子!学历越高,就会越轻视体力劳动,越对蓝领岗位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