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8: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践;基础;保障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不断要求各类职业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2010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一要以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加快校企一体化建设;二要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三要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要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五要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即“五个对接”。它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开拓、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中,多次提出以做好“五个对接”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建设思路,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实践活动。“工学结合”是“五个对接”的重要内容之具体体现,它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新思路。在职业学校,如何使学生在“试学”“厌学”心态中,产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是职业学校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中职院校,学校发展经历了省重点职校、国家级重点职校历程,学校始终努力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但是学校在区域条件下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目前学校不断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开展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一点开展“工学结合”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 对“工学结合”的解读
“工学结合”一语说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期待,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培养出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是应该和行业、企业岗位相适应的。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直接成才。目前的人才培养程序是学校―顶岗―就业三步走。其中,顶岗是学生身份向工作一线技术人员转变、学生从学习走向工作的缓冲环节,是实现知识向工作能力迁移、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转变、学习任务向工作任务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及实践中,如果以“工学结合”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思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转变身份意识,将会调动学生深层次的知识探索意识。因此,“工学结合”应该包含:教学情境和工作情境的结合,教学活动程序和岗位工作流程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的结合,课程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的结合,教学任务和工作任务的结合,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工作岗位需求的相适应。
二、 增强“工学结合”实践实效性的基础 1.以 “工学结合”为理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活动
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技术人才,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能适应一定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工作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因此,通常所说的“学以致用”、“学中做、做中学”是当前教育界,尤其职业教育备受重视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而“工学结合”正是这种思想的典型具体表现之一。它既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也是组织实施教学行为的理论指导。在实践层面上,易于促进开展项目教学;易于促进构建情景教学;易于促进探索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其实也鲜明直接地指明了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的思路与做法。
2.以“工学结合”开展教学实践探索要实现几个目标的结合
(1)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结合。目前,众多的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体系,组建教学内容,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目标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及过程设计思路。变教学知识目标为工作任务目标,以工作任务的目标为引领,工作完成必须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在“目标引领、过程落实、体验完成工作任务”的环节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结合有利于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要注重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基于“工学结合”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学习,从类比角度看,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一脉相承。因此,围绕相关的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或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材料,一方面信息量要全面、丰富,还要知识突出,与生产生活具有适应性,要避免教材与市场实际情况相脱节。因此,教材教学知识要新颖、要突出技术性、不能一味以结构、原理、分类,举例冷僻,贴近生产生活的反而被忽视了。知识目标贴近应用性、工程性,便于用在教学的工作任务中,学生容易能够自主完成其它相近的实际工作任务。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素养。
(3)要注重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工作目标的直接要求是工作者要具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要围绕工作问题学习掌握所需的技能,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训练中,对要求到的一些规范和相关知识要不断地强化。在设计行业和工程技术的技能训练中,要按照企业规范要求,组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基于这种工作需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校本教材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甚至依托相关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校本教材编写。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有利于将系统的专业技术、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紧密联系,在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扩展专业技能,克服岗位技能的局限性、片面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要注重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在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不尽科学,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意识,再好的情景、再好的模式,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的投身学习中。再好的教学组织,也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对专业的热爱,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5)要注重教学环节与工作流程的结合。教学环节转变为工作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改变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专项专业技能,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也易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环节和工作流程的结合融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于虚拟或现实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通过创设企业情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几种实践模式和做法
1.在教学情境中构建“工学接合”模式,在学校教学和实训环境中实施。根据特定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编制学习流程,组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将企业项目或从一定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中提炼的项目,结合学科知识,设计成学习项目,组织教学实践。
2.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中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在学校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中实施。利用企业工作项目,开展教学实践、拟定学习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利用学习项目的组织,弥补企业工作项目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3.在企业实践中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在企业环境中实施。学习目标立足于企业工作目标,而高于企业目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
四、保障条件
1.对教材的内容要求
教材理论知识要全面、要具备学科科学性;具备专业性、做到知识和技能和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具备实用性、要能够直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具备拓展性、要让知识技能紧密围绕某项职业岗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前瞻性。
2.对教师的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与知识技能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核心要素是态度和能力。对于态度,要有制度约束,要有激励机制,要有指导引导。对于能力,要求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突出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全面落实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可行性的培训活动。教师的成长,制度保障和激励约束不可少。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关于教师成长或资质认定的文件,在教学行政管理中要落实到实处,不能弄虚作假。
3.有效的教学行政管理或科研组织
在成熟的条件和实践模式中开展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教学实践,需要必要的教学行政管理,保障实施的实效性。在探索的条件和实践模式中,可以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征集实施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组建项目研究团队为实践教师制定行动计划、帮助实践总结和调整、同时对“结合”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研究。实践表明,有学校相关部门的统筹指导,项目小组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落实,教师、团队和学校将会是“多赢”局面:教学有成效、实践有成绩、研究有成果、专业有面貌。
【关键词】解读 基础 模式 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94-01
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不断要求各类职业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解读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一语道破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期待,中等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培养出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是应该和行业、企业岗位相适应的。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直接成才。目前的人才培养程序是学校-顶岗-就业三步走,其中,顶岗是学生从学习走向工作的缓冲环节,是实现知识向工作能力迁移、学生身份向工作一线技术人员转变、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转变、学习任务向工作任务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及实践中,如果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思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培养转变身份意识,将会调动学生深层次的知识探索意识。
二、增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践实效性的基础
1.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为理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活动。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能适应一定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2.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开展教学实践探索要实现几个目标的对接。
(1)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目前众多的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体系,组建教学内容,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目标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及过程设计思路,变教学知识目标为工作任务目标,以工作任务目标为引领,工作完成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在“目标引领、过程落实、体验完成工作任务”的环节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有利于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要注重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基于“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学习,从类比角度看,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一脉相承。
(3)要注重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工作目标的直接要求是工作者要具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要围绕工作问题解决所需的技能,进行专项技能训练(表面需求,是显性的),并在训练中、对规范和相关知识(内在需求,是隐性的)不断强化。
(4)要注重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在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不尽科学,但是中职的学生,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意识,再好的情景、再好的模式,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地投身学习中,再好的教学组织,也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
(5)要注重教学环节与工作流程的对接。教学环节转变为工作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改变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专项专业技能,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也易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几种实践模式和做法
1.在教学情境中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模式,在学校教学和实训环境中实施。根据特定的企业、行业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编制学习流程,组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2.在工学交替中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模式,在学校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中实施。利用企业工作项目,开展教学实践;拟定学习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利用学习项目的组织,拟补企业工作项目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3.在企业实践中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模式,在企业环境中实施。学习目标立足于企业工作目标,而高于企业目标,具有一定适合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
四、保障条件
1.教材的内容要求。教材理论知识要具备学科科学性(全面)、具备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和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具备实用性(直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具备拓展性(知识、技能紧密围绕某项职业岗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前瞻性)。
2.教师的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与知识技能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突出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全面落实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化、运作规范化、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可行性活动。
《年度市农民增收六大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区农民增收统计监测调查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为了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及时完成调查监测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农民增收目标监测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分乡镇、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工作:调查范围为涉及有农村常住人口的所有乡镇、街道。调查对象为各乡镇、街道抽中的样本村(各乡镇、街道抽中样本村名单见附表1)和样本户(每个样本村抽10户),原则上样本户一经确定三年不变。
工作目标:省政府要求的5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其它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完成年度增收考核目标。
(二)低收入农户监测调查:调查范围为涉及有低收入农村常住人口的所有乡镇、街道。调查对象主要为各乡镇、街道被抽中的低收入集中村(各乡镇、街道抽中样本村名单见附表2)和样本户(每个样本村抽10户低收入户),原则上样本户一经确定五年不变。监测的低收入对象的标准为人均纯收入不到2500元的农户。
工作目标:确保收入为1500元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元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中,有2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
(三)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调查范围为涉及有农村常住人口的所有乡镇、街道。调查对象为各乡镇、街道抽中的样本村(各乡镇、街道抽中样本村名单见附表3)和样本户(共200户),原则上样本户一经确定三年不变。
工作目标: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或全省水平。
二、农民增收目标监测调查的责任分工
农民增收监测调查工作由区统计局牵头负责。区民政局、扶贫办和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做好1500元、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前期调查摸底工作。
区统计局认真组织实施抽样行政村,抽样调查户的布点工作、数据处理程序编制工作和调查业务培训工作,并认真组织对样本户调查数据质量、相关数据匹配性等进行评估会审。
各乡镇、街道确定分管领导、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落实或选聘辅助调查员,每个抽中村配备一名辅助调查员,由辅助调查员入户调查,乡镇、街道负责数据收集、审核、录入工作,于12月15日前上报区统计局,并进行会审处理。12月25号前有关资料上报市局,作为考核依据。
三、农民增收目标监测调查的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今年是首次开展农民增收目标监测调查,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同时由于调查监测工作面广量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密切配合,专人负责,特别是要落实好辅助调查员,确保人员到位。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会员素质。工会将利用每周五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写好心得,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建设一支诚信敬业、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严谨、乐于奉献的采购人队伍。
(二)密切与县财政局工会的工作,全面完成2012年度工作目标,工会将努力使全体会员团结一心,求真务实,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工作。
(三)完善维权机制、构建稳定和谐集体。工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代会、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搞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化解职工积怨,既要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要为单位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环境。
 
; (四)搞好节日活动安排,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充分利用“三八”、“五一”等传统节日,发挥工会组织群众优势,开展一些领导重视、职工欢迎、社会好评,能激发职工活力的文体活动。
二、女工委工作目标
(一)抓好女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女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中心固定学习时间及“三八”、“五一”等节日学习政治、业务知识,注重推荐评选在学习、工作中涌现出的女职工典型,逐步在中心形成女职工学习政治、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良好氛围。
(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做好女职工爱心帮扶工作,保证女职工的工作权益、工资报酬、社会保障、工作安全和特殊权益不受侵害,特别是要做好单亲大病女职工帮扶工作;继续参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职工子女,建设和谐家庭。
(三)配合县财政局女工委工作,加强女干部培训和推荐工作,加强女职工干部工作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以此来提高中心女职工工作整体水平,为全面完成单位各项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女职工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职工情感;企业文化
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就变得复杂起来,不但包括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还出现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等,其实管理的核心都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人是所有生产因素中最活跃的因子,只有管理好了人,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生命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参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通过应用心理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学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修课
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激励人的行为,以充分挖掘出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现阶段国内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不良,职工凝聚力不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职工的激励与有效管理。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于充分发挥脑力及体力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企业只有尊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保障他们自身物质利益,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认真探索职工的心理活动,满足其情感需求。
应用心理学理论研究职工群体心理可知,只有增强整个群体的凝聚力,改善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促使职工和职工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才可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心理学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任务,即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升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让领导可以通观全局,掌控整个管理过程。所以,领导需要重视使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如何科学管理职工,以挖掘出企业发展潜力的根本所在。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通过大量心理学理论实践可知,需求产生于动机,进一步动机激发行为,其中积极性是一种亢奋状态的心理特点,它属于动机的范畴。从这个角度分析,积极性是劳动动机的升华,更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热情的工作状态。一旦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从原来的“要”转化成“我要干”从原来受金钱驱使而工作变为为事业而工作。这种变化过程是职工动力系统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也说明职工已经突破了患得患失的心理约束,工作动机得到了提升。
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的心理过程其实是人的动机被充分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动机的产生、实现又是一个人的内在需要与目标相互转化的过程。若职工把工作目标定得很高,预计可实现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那么自然而然,其激发的力量就会越强烈。相反,若职工的动机与期望目标有一方是零,那么就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因此,职工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相应目标,当职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目标不断进行对比时,了解个人前进的速度与目标的距离时,其工作积极性才可能持久。其次,由于职工的需求、价值观以及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就可能导致相同的工作目标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产生的激励作用不同。而要想让工作目标更具有吸引力,就必须让目标和职工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学会分析职工的情感需求,确保企业制定出的目标可以对大多数职工产生吸引力。若目标定的太高、太有难度,就会让职工丧失达到工作目标的信心;而太低,则根本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出科学、可行性强的工作目标,这样才能既有利于职工实现个人利益,同时又能让职工对实现工作目标充满信心。
三、探索职工优势需要及情感需求发展企业文化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们一切的行为都来源于某种动机,动机带来需求,而需求的形式需要从人和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考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首先要满足其主要需求,也就是“优势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只要瞄准了人们的优势需要,以此激发职工积极性,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领导方法。对于很多人而言,目前的优势需要就是不断地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个情感层次需要,可能就会降低职工的满意度。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难满足职工的这一需求,所以在尽最大限度改善职工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宣传到位,积极地职工谋福利。
其次,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注重大多数职工的“优势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个体员工的优势需要。不同职工的优势需要是不同的,职工在工作时的情绪也是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些时候在领导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对于一些员工而言可能正是他的优势需要。故管理者要非常注意情感方面、物质方面以及心理层面的各种不同需求,尽可能帮助职工解决那些他们自身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在社会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下,要想满足职工的情感需求,主要是满足其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尊重感以及荣誉感。现代一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企业文化,开始尝试着开展“能人进言献技”的活动,而为了让一些有才华的职工充分地展示个人才华,而广泛开展科技论文征集大赛活动,然后评选出“科技明星”,“优秀职工”等荣誉称号,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一步发展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适当应用心理学,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企业结构,促使职工与职工之间建立起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发展。但是也需要注意心理学并不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其主要是以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基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而采用科学的方法,促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客观依据。要想真正地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还需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市场营销学理论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等。
参考文献:
[1]姜艳.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3(24):121~122.
管理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除了管理下属、管理团队外,对上级的管理也助于工作目标的达成。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上司是下属经理人的责任和成为卓有成效的经理人的关键。”
管理上级不像管理下级那样容易,有硬性的规章制度与威严权力来约束,它更讲究方法、技巧,更加依赖情商。
首先,要了解上级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目标。
上级领导身上肩负公司对他的目标考核,如果下属不清楚他的工作目标,有可能向下施行的策略就与之背道而驰,这就有可能浪费了资源却收获不到效果,更严重者可能会打破上级对你的信任。所以,下属经理人在做工作计划的时候,所有的出发点都要站在为上级分忧的角度,通过自己团队的努力去帮助上级完成工作任务。比如说,我在戈尔公司是负责中国区的市场,我的顶头上司是负责亚太区的市场营销,我必须清楚公司对亚太市场的目标是什么,中国区必须达到怎样的市场效果才算达标。清晰了目标之后,做好任务分解,再循序执行,基本上就不会与上级的工作目标相差太远。
其次,要定期沟通,建立信任。
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是每个下属经理人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做的事情。特别是异地领导,这就相当重要,有句俗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长时间不沟通,领导心里一定不踏实,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了有效控制,他可能会替换掉这个下属,换上让他信任的人。聪明的下属经理人会与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上级知道自己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这样的好处是,得到上级的支持,免于应付复杂的人事,可以专心工作,在工作执行中遇到困难,也更容易争取到资源。当然,向上级争取资源也要讲求技巧,比如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准备好充分的数据,沟通时,先谈整体情况,再谈具体细节。基于目标你做到哪一步了,需要上级哪方面的支持。上级会根据你的汇报,评估后再合理配置资源。总之,有效的沟通会让一切都变得简单。
再次,管理领导的期望值。
有的下属经理人向上级汇报工作常常是报喜不报忧,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美其名曰不让上级担心,为领导分忧。这虽然是对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但却不利于长期发展。这会产生一种情况,上级不清楚下属团队的实际战斗力,对任务不断加码,当任务没有圆满达成的时候,反倒会认为下属经理人工作不力。
优秀的下属经理人会管理上级的期望值,会让他知道,根据现在团队的实际情况,能做到怎样的程度是尽全力了。举一个例子,年初上级给我制定工作目标:要在中国区开展十个营销项目。但是我的人手不够,我坦诚跟领导沟通,让他知道我团队的情况,通过分析与协商之后,我的工作目标定为:集中资源重点做五至六个项目。这样,在年末考核的时候,就只考核我那五六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而非十个。而我有精力做的另外几个项目,则成为增量,做好了,就是加分项。
2013年的工作目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方面:
一、经济收入方面。这个是我2011年的工作重头,一切的计划还是围着经济效益最大化实行。没有办法,本人目前还是属于房奴,房贷的压力非常大,减贷依旧是我未来好几年的主格调。2012年自己还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实现经济领域的这个数字,也希望2012年经济危机小一点,因为自己能否实现2011年的经济目标,和大环境的经济有很大的关系;
二、创作方面。2013年自己给自己定下要独立完成一本技术书籍的写作,及合写2-3本的目标。关于技术文章/书籍的创作方面,我已经非常厌烦,这也难怪,从1998年至今,我已经写了13年。一件事情,连续做13年,我觉得我这份执著也是很可贵的。但我还是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有那样一群读者,他们喜欢看我的文章,读我的书;有那么一帮朋友,他们在帮助着我,推动着我在技术书籍创作的路上不能止步!于是我写了一年又一年,2013年还要继续写,并且要努力向品牌化、系统化方面发展;
三、文学方面。对文学我曾经非常喜欢,并发表过8首诗歌。如果不是在1989年因生活所迫,迈入电子技校的大门,我坚信,我是能够在中国诗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但21年过去了,我已经离文学越来越远,这不能不说是憾事。2013年,我计划自己不断地加大文学及语文的基础学习,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和涵养;
四、自学考试方面。在自学考试方面,自己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自己参加的是大自考,要坚持很难。所幸的是我竟然一路坚持,虽然工作繁忙,几乎没有仔细读书,但每次还是能侥幸通过考试。在2012年,计划是通过8门,这样在2013年,就能把“广本”的自学考试终结。终结后,就不在继续参加自学考试,毕竟,学历只能玩玩,不能走火入魔,哈哈;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立足实际,不断深化妇联计生“三结合”工作,以关爱女孩成长,关注母亲健康“为主题,围绕2011年“巾帼示范村”建设、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新型妇女骨干培养、妇女培训工作目标及计生“三结合”帮扶任务(每社区2户),以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积极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帮助妇女实现再就业。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宣传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政策,增强国策意识
社区妇代会要加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妇联工作的议事日程,组织妇女工作者和辖区育龄妇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新修订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强化计生帮扶意识,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向广大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依托“母亲健康快车”等项目,向广大妇女开展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实用技术、妇女生殖保健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咨询活动和“计生帮扶志愿者”工作,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计生户就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各社区妇代会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为计生户妇女搭建服务平台,在创业、提供技能培训、子女教育、扶贫助困等方面,给予计生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实实再再的帮助。发挥“计生帮扶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为计生家庭提供资金帮扶、物资帮扶、技术帮扶、信息帮扶,通过多途径,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拓宽创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结合“双学双比女能手”培养妇女自主创业,并在计生妇女中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带头人和治富能手,并带动妇女姐妹共同脱贫致富。在帮助计生妇女及其子女创业、就业时,优先考虑为其提供“妇女小额贷款”扶持帮助,积极营造遵守国策、国家关心、社会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关爱女孩”行动和推动计生妇女健康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三)履行维权工作职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妇联、妇代会要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妇女进行学习、培训,注重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关爱女孩”行动,为计生独生子女家庭提供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