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8: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实践
一、概述
(一)账务处理能力为导向教学实践概述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入门课,理论性强、专业性高。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账务处理实务作为引导思维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实务导出理论;引导学生在实务中设疑,在理论中找到解答;并寻求实务、理论与实训的前后呼应,这是账务处理为导向的教学法设计思路。
(二)账务处理能力为导向教学法作用
第一堂课学生就动手练习“怎么做账”以及以后课程强调先实务后理论,理论与实务相互融合,加强实务操作的比重,使枯燥的课程学习变得形象而生动。第一堂课就看到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等内容,学生感觉非常新鲜、好奇且激动,而这情绪与感受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情感,调动良好课堂氛围。研究表明,学生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时,学习的效果最好[1]。本教学法还致力于提升课程对学生的相关性与趣味性,“账务处理”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通过“账务处理”训练、重点内容背诵、课堂默写、个性化的思维图制作等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教学强调“个性化图表”的设计以帮助学生将会计概念形象化。个性化的图表,有的是结构简图(类似于思维导图),有的是信息归纳图表,还有的利用现有图表(如资产负债表)对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出延伸的图表。众所周知,会计的知识点非常多,个性化图表设计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记忆的质量,还创新地把不同知识串到一起。例如: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融合到资产负债表中,学生不需要记忆就知道这几个账户的增减方向、期初期末余额所在位置。
二、账务处理为导向教学方法的操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从现实世界账务处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这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践的一条主线和基本精神。基于这一精神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具体的会计基础理论与丰富多彩的企业账务处理操作结合起来。现实世界的“味道”贯穿于每个章节。财务处理能力的核心是“会计是干什么的,怎么做”。也就是要掌握:自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根据账薄编制财务报表(简称四大内容)。在开学前两周,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四大内容的操作步骤;二周之后围绕四大内容以及书写会计分录讲授理论;最后,以《基础会计实训》夯实前面的实务与理论。也就是说,课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二)具体操作
1.第一阶段:会计初体验(开学前2周)仿真实训为主穿插核心理论,学生模仿四大内容操作步骤。模仿之前,要求学生当场背下四大内容,以建立实务工作的基本框架结构;简要介绍财务报表,把“背诵财务报表”的第一次课后作业布置给大家。背诵报表有助于理解财务目标,有助于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打开会计思路,有助于深化对报表本身的掌握,为后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打好坚实基础。课程讲授不从总论而从报表起头,因为以形象化的方式讲解抽象原理是本教学法指引。财务报表是基础会计里最形象且是理论知识中最为提纲挈领的部分。教学从这里作为切入点,整门课程是以知识网而非切割成零星知识点方式传授给学生。背诵时学生需关注报表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表中所隐含的恒等关系,探索式的理解报表项目、计算公式,尝试计算报表金额,并与老师的答案作比较。接下来是正式的会计初体验环节,思路如下:(1)以实物方式向学生展示原始凭证、账薄、报表等。其中出库单、入库单、各种结算凭证、发票、差旅费报销单、领料单、纳税凭证,需请学生仔细观察里主要记载事项。(2)学生模仿填三张代表性的原始凭证。建议填增值税专用发票、现金支票、入库单。(3)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只需填“通用记账凭证”,教师需要强调分录在各种考试中比重,以往同学没入门,问题基本上出在书写分录上,多角度向学生灌输,分录书写是难点、重点。(4)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跟着老师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等。此处需向学生传达平行登记的概念。(5)报表填制。操作方法此处先行省略。只需要给学生展示课本样例。到此学生虽理解有限,后面的两个阶段可弥补这一不足。2.第二阶段:编制会计分录与四大内容理论(第3周开始)编制会计分录分书写理论和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处理,处理思路:(1)编制分录理论。本阶段开始前,学生需要记住并理解:①会计科目表(包括代码),理解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关键词8次以上;熟悉科目隶属于哪个会计要素。②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③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上述内容除课堂讲解,还要默写、书面测试加以强化,此外课外还要求学生加强自学,以达到背诵的目的。背诵能有效帮助快速建立初步概念,被迫调动思维,这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高职学生必要且有效。在此基础上,讲解编制会计分录理论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2)“三轮式”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①分解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但凡基础会计教材,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均集中在一章;但是,作为初入门要克服的难点与重点,集中讲解并要求熟练掌握,学生“压力山大”。从第一次课起,主要经济业务的分录尽量分配到每节课,以举例方式每次10分种为宜,并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要求进一步复习巩固。特别是采购材料,领料,产品完工入库,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结转已销产品成本,结账损益类账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有关分录要讲到。这是逐步积累的第一轮。②第二轮讲解分二段。第一段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固定资产、期间费用,这段放在讲完如何书写正确分录理论之后。第二段为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这块放在账薄之后、报表之前。最难掌握是损益类科目的结转、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所得税计算、本年利润的结转,这些分录在讲解时要放慢速度、多加训练。③分录的第三轮学习。所有理论结束后,以一个小型企业的案例形式给出,让学生在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巩固、串连所需掌握的分录。(3)四大内容中的其他。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理论的理论知识学习,下面以记账凭证填制为例。先回忆第一阶段填过的记账凭证。出几道经济业务,老师不讲解学生各自直接把分录填到记账凭证上,校对答案。对于曾经做过的内容若再出错,学生必然印象深刻。分发收款、付款、转账凭证。让学生总结三种凭证的相同与不同点,思考不同点的填写方法,随后老师再一起总结、补充。再分别给出几笔收款、付款、未涉及到收付款的经济业务,学生猜测填哪种类别的凭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三种凭证的填制。取现存现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判断该填哪种凭证。做完以上内容,再讲记账凭证的分类,按用途、填列方式。对于纯理论知识部分,教会学生关键词学习法和用EXCEL整理思维图的方法。所谓关键词学习法,要求学生重视关键专业词汇。具体有形象化、粗显化、多次重复、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想得越离奇,记忆越深刻)等。所谓用EXCEL整理思维图是用EXCEL工具把每一小节的内容按并头脑思考问题的方式,把知识点理成合乎自己思维的内容。使用此法后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之前零散抽象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而系统,此外整理是把书从厚读到薄,精简知识点的过程。需强调,这种整理强调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否则学习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了多张记账凭证后,再听有关理论,学生就不会再那么茫然与没有知觉。而凭证的填制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已经掌握,这里只是系统化整合的过程。凭证的审核需要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的样题来讲解。因为大赛审核成本会计与会计主管填制的凭证是总账会计的职责,这个岗位没有尽责的危害,同学们一听便触目惊心,从而印象深刻。同样道理,账薄、报表处理的思路基本上相似,此处不再展开。3.第三阶段:综合实训(20个课时)在实训老师的协助与指导下完成小型工业企业的一个月经济业务的完整账务处理。达到真正入门,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了解的重点难点,搭好初级会计工作的结构框架。至此,学生体会到“会计知识深如海”,对学好会计需要的投入耐心、精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产生学习紧迫感。受到以上启蒙教育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动性更强。而这正好满足大学阶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要求。
三、账务处理为导向教学法注意事项
(一)强调课前课后的背诵与预习复习需注意,虽然我们强调背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并不认为它是唯一的好方法。背诵的最终目的是迫使学生被动思考。而思考才是学好会计最好根本途径。预习复习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会计知识深如海,任何个体没有个性化整合知识的过程是学不好会计的,不按着自己的思维梳理,学习便是呆板的死记硬背。课堂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而预习则是正式演出之前的预演,新的课程犹如新的曲目,合奏者必须都熟谙此曲,否则上台之后,就成了教师的独奏[2]。归根结底,背诵预习复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其他注意事项在分配本课授课任务时,最好选同时具备企业经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承担。学精会计是很难的,倘若入门课授课教师经验丰富,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更好的启迪,势必在专业的学习生涯中将少走许多弯路。教师要多设问,鼓励学生多提问,以勾起学生思考欲望。有疑问才有自主的思考,进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悟出答案,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把灌输知识化为吸取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结束语
总之,本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尽量使课程充满趣味性,它使相对枯燥的会计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形象。从现实世界的账务处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现实世界的感觉贯穿于每个章节,并能轻而易举地使学生对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
一、从《大纲》角度看数学史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a纲》(2009年版)在“课程性质与任务”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史是数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类文化中处于独特的地位。学习数学史,可以知晓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人文价值;《大纲》在“拓展模块”中指出:“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条件举办‘数学与文化’、‘数学史’等专题知识讲座”;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素材的选取要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教学,通过揭示知识在历史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经历概念逐步形成的思维过程;通过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的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中数学史内容的分析
从上表可见,课本中数学史出现的方式有四种:①数学家的名言,出现在页面的两侧,共有4处,鼓励中职学生立下志向,培养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还可让学生感性了解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但现在的学生学习环境中,警句格言有泛滥的趋势,因而教育作用也在下降。这种名言效应有多大作用,需要时间来检验。②以小资料、趣味知识加框的形式,出现在页面两侧,共3处,对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数学史加以说明。一般只有简短几句话。这种形式很灵活,可在某个点或侧面对数学史料作一个简略介绍,提高课本的可读性、趣味性,此类型书中不多。③在阅读与欣赏中,以故事加简历介绍的形式较大篇幅地加以呈现。这是课本中用来介绍数学史的主要形式。选取的史料详细可靠,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是学生了解知识历史背景的好材料。其中有4处介绍数学家,2处介绍数学事件。④在正文(一般在趣味数学或知识巩固的例题中)呈现,共2处,篇幅较大,但篇数明显太少。这种形式由于在正文中,因此教育的意义比以上几种都要大;并且它们常常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数学史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自然,既不挤占教学时间,又有趣味性、知识性,在史料的处理上是难得的好形式。但遗憾的是,这种形式在教材中太少了。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史志教育在新教材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形式多样。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数学史料在书中还不丰富,形式上期待更加多样化,在书中数学史的人文价值有所体现,但它的数学思维锻炼价值表现得相当欠缺。
三、从中职数学教师角度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1)数学史料的充实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教材中数学史料明显不足,教师备课时应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以这方面的补充。但史料的融入要有选择、有目的,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简裁剪,切忌为数学史教育而教育。譬如在“等比数列的定义”这一节教学时,可举下面问题链来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在其代表作《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①每次取出的木杖长度依次排列成一个数列,请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②这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有何特点?在与学生互动探索中得出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中,可再用这个例子,要求写这个数列通项公式;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中,再用此例,要求写出此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样,史料根据教学内容改编成符合课程要求的题目,自然地融入进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做到了精简,避免过多、过杂,没有重点。本例是中国古代学者中已孕育有无穷与极限思想的有力例证,思想教育意义特殊。这个数列又是学习数列极限的经典问题,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数学史融进数学教学的方式一般地分为补充式与融合式。前者是将史料外加在教学内容中。如学习解析几何前,先介绍笛卡尔蜘蛛织网发明坐标系的故事。补充式操作简单,在课堂中最常用。但它把数学史外加在学习内容上,带来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形式上常常以讲小故事等方式进行,次数多了学生会觉得单调。建议教学中“少用”“奇用”这一方式,尝试用情景剧、动画等新奇的形式进行,避免教学上的呆板和学生热情冷淡。融合式是将史料与教学内容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对史料再加工,使它自然地融合到学习中。这一方式增进了学习趣味,设置了知识背景,增加数学文化内涵,却不加重课堂负担,受到师生的欢迎,消除了数学史融入与课时不足的矛盾。例如:课本下册第8页的“趣味数学”小高斯从1加到100的巧妙算法即为这种方式,它让学生简单了解伟大的数学家高斯,通过小故事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铺设阶梯,“一举三得”。再如本文“庄子取棰”在课堂中的融入,也是这一方式成功的运用。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多考虑使用这一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2)数学史志教育所涉及的教学领域,通常我们更多地集中在课堂教育。其实,从备课到课后练习测试,都可渗透。如在等差数列求和练习中,可加入这样一道习题: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本质的学派。他定义的“三角数”是下列三角图形中的各个点数:即1,3,6,10……。①求第6个三角图形的“三角数”。②求第n个三角图形中的三角数。这种练习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用、归纳能力训练、数学史教育、美学教育”于一身,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
(3)数学史志的学习媒介,不局限于数学课堂。我曾在所教的二个班作过调查:你通常从哪些途径获得数学史知识? (多选)A、数学课堂 B课外书 C网络 D报刊影视或听他人介绍。从反馈结果看,选A的学生有85%,选B有23%,选C有55%,选D的仅有9%,也有同学认为可以从历史古迹或黑板报宣传橱窗获得数学史知识。这表明,课堂、网络、课外书、报刊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教育载体。当今学生除了课堂外,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数学史料的重要途径。他们中很大一部份人习惯于上网,而不习惯于看课外书或报刊。老师对学生上网应当引导与鼓励,但课外阅读也需要培养与倡导。不妨采用开办“班级图书馆”,“有书大家读”等形式,买些数学史书同学间相互传阅,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增进他们的课外知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也可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栏目,进行必要的宣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按数学史教育的时间集中度来分,可分为课堂常态教育与数学史选修课教育。对于开展数学史选修课的问题,我曾在所教的二个班作过调查:你希望学校开设数学史选修课吗?(单选)A、非常希望 B、有点希望 C、无所谓 D、不希望。选A的学生有33%,选B有22%,选C有24%,选D的有21%。从结果看,一半左右的学生希望能开设数学史选修课程,学校开设选修课程时可作为一个参考。但从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中职教育所编教材看,目前是没有数学史选修课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只有为普通高中编有《数学史选讲(选修3-1)》。这里面的内容有些是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如《康托尔的集合论思想》、《罗素悖论》等章节,思维有一定的深度,不太适合职高教育。而中职学生喜欢的趣味数学、职业数学内容太少。因此中职学校数学史教育,现阶段重点是在平时课堂中进行数学史融入。开设选修课,对于手头资料有限,又因教学任务而疲于奔命的一线教师,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教育部门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程专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程开发,让数学老师做 “饭”有“米”可下,这样选修课才能顺利开设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2009
[2]李广全,李尚志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 基础性教学 探讨
一、《会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性
《会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它是会计专业入门最基本的课程,要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基础。但是如何确定这种“基础性”的内涵与外延,即什么是会计专业初学者需要具备的基础,并能为其未来专业发展奠定根基?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人士强调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本文认为《会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基本态度与价值观,即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三者缺一不可。
二、会计基础知识的教育
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概念和理论。一提到专业概念、理论一类的词汇,人们多少会认为其晦涩难懂,与实际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存在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体会到会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学生只有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塑造专业能力并可持续发展。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较薄弱,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经常感觉抽象,难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他们对知识消化不良。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能形象地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能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比如在理解会计要素含义和会计等式原理时,首先可以组织“创业方案设计”的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创业资金的来源,确定小组的创业方案,将方案结果提交教师进行汇总。教师在进行会计基础理论和知识教学时就可选择学生自己设计的企业案例来解释,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设立一个饰品店需 3 万元启动资金。同学们准备从自己积蓄中总共拿出 1 万元,再向父母共借2万元。通过这个方案,让学生理解饰品店现共有 3 万元现金,它是饰品店的资产,借款是负债,投资人出资是所有者权益。接下来再分别归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含义,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进而解释会计等式的左边是资产的占用形式,右边是资产的来源。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案例中,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的乐趣,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包括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实务基本流程、方法和技能。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中,结合工作全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思路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以从审核原始凭证到登记账簿,最后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过程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训练并掌握会计基本方法与技能。
以“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情境中“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子情境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实现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首先,播放记账凭证填制的规范视频,启发学生认识记账凭证。其次,教师以一笔简单的经济业务为例带领学生从头至尾理解填制此业务记账凭证所需要涉及到的过程,进而示范。然后,教师布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记账凭证的编制。这个环节学生分组分工作岗位完成各自的工作。最后,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课后,教师布置知识迁移的巩固练习。
四、会计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
从整个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流程来看,《会计基础》课程还充当着后期《企业会计实务》等核心课程的铺路石的作用,但如果在前期基础课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意识和习惯,在后期的教学中就会显得阻碍重重,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实习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在课程设计与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学目标应明确并细化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目标不太容易明确的界定,它贯穿于会计职业活动始终,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鉴于此,在制订职业素养目标时要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情境具体的教学内容归纳需要学生形成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细节。通过反复强化和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并为职业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最后,完善《会计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即在平时作业与阶段理论考试内容中加入有关职业规范的内容,而对于实训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将操作过程中的规则遵守、规范执行情况一并纳入。通过对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促使学生在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明确会计职业基本规范并能自觉遵守,从而养成专业人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会计基础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职业素养”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兼顾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基本态度或价值观念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吴素芬,《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
[2]邹春梅,解读《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职业教育,2010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策略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68-02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以教高[2012]4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高等教育界日益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各高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力求计划的全面有效性,培养通晓会计但不失主专业的“通才”。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各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程,以某高校为例,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该校七分之一的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且课程性质为必修课程的比例大于选修课程比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开课学期也普遍较早。基础会计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揭示了会计学的概貌,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完善高校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将来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课程专业性、理论性较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内容抽象艰涩、枯燥空洞,他们学习态度普遍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所学知识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何关联,学习以通过获得学分而应付了事。
任课教师大多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对基础会计知识略知一二,在教材、课件、大纲一样的情况下,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化版,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主专业的不同特色以及各专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在教学方法上更无创新,在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光讲授书本枯燥知识,忽视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堂讨论、启发式,致使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为初来学校的年轻教师,非会计专业该课程的授课成为教师上岗的“练兵场”。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策略设计
在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主专业学习的同时,拓宽知识面,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并运用会计信息对生活、工作进行创新性决策和控制,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创新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会计人员,而是通过“懂会计”为其主专业服务,教会他们看懂财务信息,并能够对财务信息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让他们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理解财务信息直接或者间接传递的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培养他们进行生产、营销、投资等决策与判断的能力。因此,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讲授会计基础课程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通晓会计但偏向其主专业的“通才”[1]。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创新
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其教育理念应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会计要素和报表分析为核心,加深和强化理论基础知识,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会计管理职能[2]。
采用“分专业”的教学模式,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核算,通过往年的财务报表审核投标单位资质,以助其进行项目前期调研与开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关注销售业务指标分析、了解增值税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应收账款的确定等;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补充工商税务知识、增强对财务状况分析的能力等;金融统计专业的学生利用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在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教材的情况下,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增补和章节顺序的变换。首先从会计报表的实例分析开始,说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逐一介绍每个科目账户,推出账户结构和登记方法,分析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2]。鼓励专业教师加强针对性教材的撰写,坚持有用性原则。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应注重如何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坚持形象性,强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应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导构建教材内容,尽量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会计知识[1]。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知识的初学者来说,主讲教师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理解枯燥无味的会计基础知识,了解简单的实务。毫无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教不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
1.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在一些工商管理类高校得以广泛运用,并已列入各高校的教改计划。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对会计案例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
以某大学工程管理、统计学两个非会计专业5个班共计14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6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他们对案例教学更有需求和更易接受。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用恰当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贯穿会计理论教学中,用案例形式展示会计知识。通过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及报告的撰写,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实践教学。根据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教师教学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结合非会计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如在账簿内页上试着编写分录,在增值税发票上进行填写练习;可以参观或亲身体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到与专业相关的会计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并理解生活工作中的实际会计,从而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四)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改革创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在期末进行一次闭卷考试,最后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试题过多的考核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培养创新人才,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平时课堂、实践的表现和案例分析、撰写论文、阅读运用财务报告的能力等,真正达到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目的,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策略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3,(12):252-253.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教学 趣味性
现阶段,中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教学不但没有动听的旋律,同时也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又没有优美的教学情节,所以学生们也就根本无法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这门学科的信心。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初学者来说,获得知识通常都是要靠教学直接的讲解和引导的,所以教师怎样才能把学生领进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会计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信心,这就是很重要的问题了。结合笔者的心得体会,在进行会计基础教学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会计基础教师在进行一章新的教学内容时,需要高度的重视课程内容的导入环节。而课程内容导入工作的关键就是在教学一开始时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引起学生重视这门课程。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和你所教的东西。”只要学生们重视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就能使学生们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所以,会计基础教师在新章节的教学时,要精心的设计这个新内容的导入环节,争取尽快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我们在讲授会计平衡公式以及经济业务与会计平衡公式的关系的内容时,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时,笔者拿出天平,分以下几个程序进行导入:第一,天平两边都不放砝码,看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第二,是在天平两端砝码盘分别加入两个砝码,看天平是否平衡状态? 第三,在天平两端砝码盘分别减去一个砝码,看天平是否平衡状态? 第四,在任一端砝码盘中加一个砝码,并在原砝码盘中上减去一个相同的砝码,看天平是否平衡状态? 其实答案很明确,这四种情况的天平都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在天平两端砝码盘同减或是同加—个相同重量的砝码,天平肯定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只不过平衡的重量发生变化;而在天平一端的砝码盘一加一减相同重量的砝码,天平也还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因为加减的重量抵消了。通过这个物理实验导出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十所有者的权益,学生们就较为直观和类比的记住了。
第二,教学举例要结合生活。教师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的理论通常以讲授为主,那么教师在快就教学时以照本宣科和解释有关条例原则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堂中满堂灌,肯定就无法激发出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倒容易使其在课堂上打瞌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角力时要生活。例如,在讲固定资产的内容时,就“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这句话的解释时,就举例为:我们的教学楼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成茅草屋吗? 公共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会变成拖拉机吗? 学生们自然会发出笑声并充分理解其含义。再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利润表是动态的报表,而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报表的时,就类比用拍手机照相和拍视频进行举例,利润表是一类反映某个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就像手机拍视频它是记录一段时间的动态效果,所以是动态报表;而资产负债表则是反映某个公司或企业某个特定的时点的财务状态的报表,就像手机拍照片是定格某个特定时点的画面,所以说资产负债表是一类静态的报表。
第三,语言应生动形象。会计基础中的专业术语是很多,教师教学中,应依据会计学的本质特点,自拟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尽量的生动形象化,并切合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生动的记住。例如,会计的发展史笔者就叫称为“会计的前世今生”,在讲解会计要素的构成时,笔者也把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称为“六大门派”,会计准则笔者称为 “会计门规”;又如,很多学生存在着写错会计科目的问题,比方说将将“银行存款”写成了“存款”等等。所以笔者对学生们强调会计科目就好像是人的姓名一样,人的姓名可以简称,或者我们还会取一些昵称,同学刚开始还不熟悉时我们会叫其全名,熟悉并了解后我们就给他取一些简称,但是在会计科学中,“银行存款”是否可以简称为“存款”或是“银子”呢? 当然是不行的了,这样学生们在听到后就心领神会的发出笑声,并且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第四,注重记忆方法。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中,很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学生背下来,那么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并且愉快的学习与记忆,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会计教师就应注重记忆方法。例如,在讲授应付职工薪酬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学生们很难记住社会保险包括哪些,笔者讲解时用“生老病死”来概况,“生”为生育保险,“老”为养老保险,“病”为医疗保险,“死”引申为失业保险,这样学生们心领神会了。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提高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见效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进行趣味总结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扎实的学好《会计基础》这门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开放教育;《基础会计》教学;探究与分析
引言: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国教育逐渐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教育”形式转变,这种教学体制的变化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引导我国高校人才教育逐步向着多元化,科学化以及实用化发展,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的逐步合理化发展。
一、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式教育”模式而言[1],开放教育指在在教师教学目标内容设定,教学课堂模式,教学氛围,学生学习模式第三方面的开放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使现代互联网技术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连接的教育新形势。开放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开放”[2],包括:教学形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关系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将开放教育应用到《基础会计》中能够丰富教学课堂内容,转变教学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氛围,推进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当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开放教学课堂应用范围小
当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开放课堂范围较狭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教授者,课堂互动性较低,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受到教师个人理论知识和思考模式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较肤浅,缺少对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长时间采取这种固定的理论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理论依赖性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学习意识逐渐丧失,开放教育的应用范围也会逐步缩小。
2、学生自主学习范围应用程度低
传统《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较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学生主要对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缺少深切的理解,导致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无法对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在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中,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范围也进一步缩小。
3、教师教学注重理论,实践性较低
教师进行课堂基础会计教学中为了应对应试考试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某高校开展《基础会计》教学中对会计珠算应用中的珠算实际操作作为课后作业[3],而课堂只采用教师示范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严重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保障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应试成绩,由于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的跨级基础知识应用与会计实践之间形成段当,不利于学生将会计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
4、互联网在开放教学中依赖程度较高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展《基础会计》教学中以互联网课件的应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作用,导致教师对互联网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较高,不仅导致教师的教学中缺少教学创新,同时也使学生对基础会计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创新应用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教学研究
开放教育是我国教育逐步发展的重要形式,从我国当前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实现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课堂”[4]三方面入手对开放教育的创新应用的探究。
1、从教师角度而言
1)开放教育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课程认识的基础首先,开放式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创新应用作为教师创新教学形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师备课的知识范围,教师能够在教学前期进行更加充分的备课准备,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资源,实现会计教学中的相关教学知识点与现代新会计法规的应用以及社会需求之间同步更新,教师应交知识开放扩大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认识。例如:教师通过课堂开放式引导[5],扩大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相关学科进行积极引导,拓展了学生对基础知识认识范围。2)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达到预计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创新型开放教育形式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目标实现手段,开放式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能够将现代计算机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会计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框架,是学生后期会计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基础会计》中有大量的晦涩难懂的教理论知识,传统会计课堂主要采取“学生死记硬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这种“填鸭式”[6]的教育形式不仅为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讲解提供了课堂助手,教师能够恰当的应用多媒体能够将枯燥理论知识变成“结构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某高校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会计在金融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对会计在经济管理体系中的整体构架以树形图的形式开展《基础会计》教学中,实现新课教学中学生首次感知的正确引导。3)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实现教学形式创新再次,开放教育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程,实现我国现代高校教学形式创新发展,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彻底转型发展。基础会计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理论构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应用,实现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经验的同步积累。开放教育使教师进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时能够从注重注重“理论”向着“理论+实践[7]”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现代高校教学中多种形式的应用,促进基础会计教学课堂的活跃应用。4)积极引导下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管理的会计意识最后,开放式教育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为教师实现课堂角色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放式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融入到学生中,形成融洽的师生管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定,这种开放教育形式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教师进行课堂设定时与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接受程度相符,辅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课堂学习范围,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培养意识。例如:某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实施开放教育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教师通过几堂会计课堂交流[8],发现应用“小组讨论形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创新应用,因此,教师在以后课《基础会计》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开展教学。
2、从学生角度而言
1)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专业的自由探究范围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从学生角度而言,其一,学生能够提高对会计专业的知识的探究范围。开放式教育与现代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学生能够呢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实现对面专业知识的自由探索,教师能够及时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合理应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课堂、课下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式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渠道。此外,开放教育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创新性发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完备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检测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开放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网络互动平台[9],学生能够应用《基础会计》教程软件进行专业知识深入探究,甚至开展“基础会计”相关论文探究,提高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创新探究。2)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行业人才培养逐步向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会计管理应用意识。开放教育围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基础会计学习空间,学生在基础会计理论的同时没有相应的会计理论限制,实现学生将会计准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高校会计教学形式改革的实际意义。3)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其三,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例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式采用情景模拟式的开放教学模式进行《基础会计》教学。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情景模拟教学任务进行课堂前期准备,学生对情景模拟中应用到的“核算账目”、“企业日常账本”准备[10],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应用互联网,图书资料等相关理论丰富自身的会计理论,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达到教师预计教学目标。
3、从塑造民主课堂而言
1)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开放教育的应用能够促进民主课堂的实现。第一,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开放教育的应用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基础知识学习,推进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中应用程度的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相关内容的合理掌握,提高学生课堂利用率,提好了学生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提高教学课堂合理利用率第二,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师教学课堂前的专业知识的准备,使教师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合理化安排,实现完备的会计基础理论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融合;另一方面,开放教育能够降低学生在高校会计学习中的后期实践投入,学生能够将互联网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连接,提高了学生对《基础会计》晦涩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利用率。3)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化第三,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于现代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同步发展,开放式教育能够打破传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丰富《基础会计》的教学课堂,推进课堂应用多样化发展。一方面,教师能够依据开放教育“开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首次感知的合理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将口耳眼等多重感官的合理应用,实现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课堂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中理论发展实践能力同步发展。
四、结论
开放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发展的重要形式,创新应用开放教育模式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能够积极引导我国现代会计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实现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应用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萍.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条件下立体化电子教材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方法[J].远程教育杂志,2015,05:107-112.
[2]邱德君,张晓坤.浅议EXCEL电子表格在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39-42+45.
[3]邬展霞,赵世君.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新会计,2010,10:2-6.
[4]段贵珠,王志安.基层电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的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20-24.
[5]韩素莹.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校内实践活动的形式与成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3:69-72.
[6]王红艳.变革下的本土化进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史莉玲.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课程的设计与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8.
[8]曹世凤.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D].暨南大学,2009.
一、当前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砍掉传统的优秀课程。很多会计教学的研究者们为了区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无端地砍掉一些优秀的会计基础课程,比如说很多院校砍掉了《会计基本技能》这门我们在10年前本科院校都要学习的课程,认为这是中职学生学的,高职学生要提高一个档次,不需要在学习。
(二)会计教育成了会计培训教育。我们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学科教育完全就变成了培训教育,我们很多院校开设的课程完全是为了迎合考证,比如说,我们高职院校开设的《财务会计》完全与考初级会计师的《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基本一样,讲解的内容也基本完全一样,完全没有实际工作内容的影子,完全成了为了考试的教育,这跟会计培训有何差异。
(三)不假思索的创新思路。我们的社会涌现了很多理论学者,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的创新教学思路,这些创新理论真正用了吗,可想而知,只是为了迎合一些领导下发的思路而已,认为领导提出的思路就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打断了以前优秀的教学思路,也让很多学生的学习思路混乱。
(四)没有真正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学团队。高职教育为什么从以前的大专院校更名为高职,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出去基本就能工作,但是我们现在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大多具备高学历,如研究生等,但是大多数基本是一天都没在企业工作过,进入学校后,就是象征地到企业去呆上两个月,然后就成了双师了。
二、高职专科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本位”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会计学生要想和本科生、研究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决高下,就必须具备企业青睐的独有的职业能力。那么,“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呢?
(一)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另外,会计学只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也应相当熟悉。同时,还要学习财政税收、经济管理(?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最基本的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熟练操作会计流程,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一定的管理财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的是导向原则,对某些问题提供的不是唯一答案,特别是某些特殊情况,没提供准确的定义或方法,而是给出许多可供参考的方法,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这使得会计活动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管理艺术。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业务时,需要一定的职业能力。
(三)工作表现。工作表现,首先会涉及到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工作岗位所在的行业性质不同,比如说汽车工业、能源工业、服务行业等,会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即使在同一行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会有不同的要求。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一定有各自的能力要求。在一个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岗位,再具体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职责。这些都会构成一个人所谓的职业能力要求,而这些要求都会有所不同。
三、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行百分制考评,采用理实结合,兼顾过程考核,注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具体方式如下:
总分=过程性考核×40%+知识性考核×60%
过程性考核:是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平时的阶段性学习中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促进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积累。具体评价方法是:
过程性考核(40%):每个任务的操作考核(20%)+课堂考勤(10%)+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回答问题(10%)
知识性考核:是从单项技能和独立知识点的考核递进到综合性考核,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会计核算通盘账务处理能力。
知识性知识考核(60%):综合测评(40%)+真账实做(20%)
一、结合教学对象的现状,进行培养目标定位
对学生自身状况进行分析,按其基础知识储备、学习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多个方面给其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第一层:初级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基本了解会计理论的基层会计人员,面向本地的商场超市等商业单位的就业。第二层:中级目标。培养学生达到会计从业资格的入门级别,掌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这类人员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之后,能够独立顶岗。第三层:高级目标。达到会计职业技术资格初级资格的水平,可以直接应聘到企业单位独立从事工作。
二、课程内容的重新编排与设计
目前的会计专业的教程大多是既系统又全面,内容多逻辑性强,已经超出了目前在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与拆分、降低难度、增强实践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会计基础课程大量的基本理论很容易让初来乍到的学生无所适从,不用功不吃苦的习惯很容易让学生关闭学习之门。多年来有很多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自认为会计太难学、不可能学会,然后就放弃了。因此,入门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直观、简单,要有一定趣味性,而不必讲究太强的理论逻辑性、知识连贯性。比较可行的做法之一是,带领新生参观学校的实习实训车间,从认识机器设备、实训材料、生产工具等开始,引入会计的核心是反映企业的“账”。从账里都反映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反映在哪里等一系列简单直观的问题学起,再进入到“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理论,进而认识企业的“凭证”“账簿”等实物,最后是会计记账方法的慢慢进入。内容切忌多而全,令脆弱的学习之火熄灭。
三、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要并行,时间安排比例要合理恰当
很多教师喜欢把会计基础的理论课程讲授完毕之后,再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这样会导致前段时间理论课程用时太长,后段时间实训课程用时太长,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密切,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同时开设两门课程,并合理安排进度及理论与实训的穿插搭配。授课时,根据讲授完毕的理论基础知识恰当安排实训课题,并将整个部分设计整理成一个个的模块,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释与解决。完成一个班级的授课任务时,再对模块内容总体评估,加以调整和改进。会计电算化是讲授完会计基础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之后紧随其后开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巩固,又对会计技能提升完善、岗位融合至关重要,很多学生就是通过会计电算化中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加深了对会计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方法的开发与完善
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穿行,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较高。单一惯用的教学方法适合于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性约束性较差的学生往往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授课技术与技巧尤为重要,多样多变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合理匹配的教学工具的配合,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尤其适合演示法教学、角色模拟教学、任务式教学等合理方法;而理论性的记忆内容则比较适用背诵式、朗读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只是要注重理论内容的简省化、分散化,切忌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一次性讲授,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