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9: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扶贫的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逐步建成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任务。从2004年起,福建省艺术馆和全省各级文化馆以“关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为主题在全国率先开展“艺术扶贫”工程,组织联络广大群文工作者,面向农村学生,进行对口艺术教育与帮扶活动,开创了文化馆专业人员常年坚持为贫困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并于2009年10月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创新。艺术扶贫工程不仅让农村贫困孩子走进美育世界,获得艺术美的熏陶,而且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一、开展“艺术扶贫”工程的文化意义
1.发挥城市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城乡文化统筹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做到五个统筹发展,其中第一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体现在文化上就是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如何使丰富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贫困农村流动,提升农村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已是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所要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近年来,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发挥城市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在艺术扶贫过程中,各级文化馆充分利用自身各类文艺人才云集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文艺专业人才走进贫困小学,为农村孩子开展艺术教育。这种艺术扶贫一方面使得全省各地文化馆资源和专业人才艺术特长得到充分挖掘,更好地发挥出在文化公益事业中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好弥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使得学校的艺术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
2.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精神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城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让人人都享有文化权利,让人人都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精神之所在。艺术扶贫工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并没有忘记生活在农村中的孩子们,他们也同样享有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艺术受教育权利,正因此如此,这些文化工作者远赴偏远贫困的山村海岛学校,为孩子们开设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等兴趣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从这一层面上讲,艺术扶贫工程可以说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精神,同时也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3.深入基层,提高群众文化队伍形象
过去各级文化馆管理比较松散,团队意识比较缺乏,各类专业人才基本上都把精力放在馆外,这使得群众文化队伍在社会上缺乏影响,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极为不利的。但自从开展艺术扶贫工程后,文化馆各类专业人员纷纷行动起来,把他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农村贫困孩子,同时在艺术扶贫中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搞陪同,不受吃请,不拿报酬,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通过这项工程的深入开展,各级文化工作者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心灵境界更是得到了升华,对人生、社会和生活更有着全新的体会和认识,同时也因参与这项工程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这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文化队伍在社会大众中的形象和地位。
4.丰富农村教育内容,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艺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和活动。在城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已经摆上日常教学日程,但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艺术教育历来是非常薄弱的,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艺术教育。艺术扶贫工程首次有系统、有计划地把艺术教育普及到贫困农村孩子身上,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重视培养农村孩子人文素质,提高农村孩子艺术素养,这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教育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性,使农村孩子有着更加完善的知识构架。从艺术教育视角来看,这项工程也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活动空间,促使我们对艺术教育进行全新的审视,对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进行更深的思考。
二、当前艺术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1.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存在“走过场”现象
近些年来,艺术扶贫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个别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全局意识,艺术扶贫存在“走过场”现象。有的把艺术扶贫理解成“一阵风”,派几位文艺工作者下乡上几堂课敷衍了事,有的事先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匆忙定下艺术扶贫对象,致使有的学校已经有了专职教师的也成为扶贫对象,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扶贫工作非但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样的扶贫,影响了教师情绪,影响了学校管理,成为了学校的一种负担。
2.艺术扶贫主体过于单一,仅局限在文化馆专业人员上
一谈到艺术扶贫,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文化馆,但是文化馆作为弘扬群众文化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一方面受人员和经费限制,另一方面受体制约束,单凭文化馆的力量,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艺术扶贫还无法引起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重视,其他层面的人员基本都没听说过有关艺术扶贫的消息,更不用说参与进来。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文艺工作者尽管在艺术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但毕竟不是专业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互动环节有时会表现得比较被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艺术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财力捉襟见肘
由于艺术扶贫定位于免费无偿为农村贫困孩子提供艺术教育,因此该项工作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资金完全来源于财政的拨款,讲的直接点,也就是从文化馆那少得可怜的办公经费里挤出一小块。由于资金实在是太少了,某些音乐器材无法配备,表演服装难以添置,直接影响了艺术效果,有时会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有的专业人员在授课中发现孩子们连基本的学习用具都缺乏,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钱来为他们购买毛笔、画夹、素描纸、练功鞋等各种用品。有的专业人员下乡经常自掏腰包,有的发票一直拖欠未报。长此以往,专业人员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4.农村艺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孩子无法系统学习艺术
发展农村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讲要依靠农村的艺术教师,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做保证。然而现在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只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教师艺术水平不高,专业素养不够,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艺术才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美术等课程会影响孩子升学,不愿意让孩子过多接触音乐、美术。这些观念,从各个层面冲击着艺术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严重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无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孩子们也无法系统地学习艺术。
三、解决艺术扶贫面临难题的思路对策
1.思想高度重视,建立艺术扶贫长效机制
改变农村落后的艺术教育状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艺术扶贫是一项长期的政策,需要从领导者到参与者持之以恒的关注与支持,它不仅需要我们的激情,更需要持久的奉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完善相应的艺术扶贫制度计划,建立长效机制,促使艺术扶贫工作以具体的目标任务让文化下乡成为一种常规。平时要加强艺术扶贫专业干部职业道德的学习,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还要对专业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艺术水平。文化馆领导应当亲自带领专业干部下乡授课,自己也承担艺术扶贫教学工作,发挥专业特长。“一马当先百马奔腾”,艺术扶贫工程自然持续不断坚持下去。
2.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促进艺术挟贫的社会化
艺术扶贫应该冲破“小文化”的束缚,本着“大文化”的理念拓宽发展思路,以文化馆为龙头,整合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促进艺术扶贫社会化。在开展艺术扶贫工作中,广泛发动文艺界人士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艺术扶贫队伍中来,成为艺术扶贫的参与者。比如说邀请教育界的艺术类教师加入队伍。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走文企联谊的道路。文化主管部门应借助艺术扶贫这一形式,积极会同一些商家企业为他们的企业和产品专门编排节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广告宣传,或者可以发动企业界的力量,对艺术扶贫开展赞助活动,以弥补财力上的不足。
3.加大对艺术扶贫的投入,强化艺术扶贫队伍建设
艺术扶贫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城市人才、技术和资金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持续不断投入农村。既然文化下乡是公益性,就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采取政府介入的办法,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把艺术扶贫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多方筹措资金,为艺术扶贫的正常开展做好后勤保障,特别是要注意研究解决艺术扶贫的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强化艺术扶贫队伍建设,这就要求文化馆切实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发挥业务特长和优势,把“要我艺术扶贫”转变为“我要艺术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艺术扶贫的被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艺术扶贫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抓。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从事扶贫研究超过20年了,尽管见过许多地区和人群的穷困窘迫,两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河边村的时候,仍然被深深触动了。村里没有一处像样的房子,孩子们光着脚在冬日冰冷的地面上行走。他决定留下来,在这里开始他的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试验。
“绣花”式扶贫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接壤。下辖的河边村是一个蓝靛瑶自然村寨,背靠热带雨林,每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总有野象来啃食庄稼,甚至还发生过闯入村里的情形。由于交通非常不便,河边村在整个勐腊贫困县也算得上条件最差。
进村的路非常难行,前一天下过雨,加上收购香蕉的超载大卡车压坏了路面,一路上,司机好几次下车用铁锹铲平泥泞,才能顺利通行。2017年4月5日下午,《南风窗》记者在河边村见到了李小云。他正在临时办公室与助手和志愿者开会,勾画房屋草图。
盖房子,这是他的河边村综合治理的一部分。
眼前的河边村,几乎已经看不到原貌的痕迹了。村里到处堆放着木料、建材。电钻的声音、来往的拉沙车让村庄异常热闹。大部分人家房屋的主体结构已经基本成型,从外观上看,三层的木楼保留了传统的瑶族风格。有几户人家已经进入了软装阶段,李小云把他们称为第一批示范户。开完会后,李小云带着助手到第一批示范户家里挨个查看装修的进展。在河边村待了两年多,他已经和村民相当熟稔了,可以随意进出他们的家。
木楼内部与外观截然不同,厨房、卫生间的设计建造以及装饰和摆设完全是现代的。李小云让助手记下来他的意见,墙面上要挂什么,窗帘和沙应该选什么材料和颜色,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这里可以放一个他们原来用的灶台,陈列一些生活用具,相当于一个小型博物馆。”李小云向助手比划着。他补充道,蓝靛瑶的介绍也要布置进去。查看到灯饰的时候,李小云发火了,“我说了多少次,灯的作用不仅是照明,更重要的是装饰,这个太高了。”助手辩白太低会撞到头,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审美。
“绣花式”扶贫,这是李小云给自己的评价。他要把助贫工作具体到每一个末梢和细节。李小云说,助贫就是要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他们的短处。这样的态度让他显得有些强势,无论方向性的规划还是细微之处,都是他的理念和审美的体现。村民对他也几乎是言听计从,“我们哪里懂得装修。”一位村民羞怯地笑道。
河边村要脱贫,盖房子是最重要的步骤。这是李小云经过近一年的诊断后得出的结论。“贫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转型贫困,转型贫困值得关注的问题比较多,比如留守儿童、妇女,转型贫困只是暂时现象。真正难做的是长期性、结构性的贫困,受文化程度、语言的制约和少数民族本身特点的影响,劳动力不出去打工。精准扶贫的核心应该盯住这些人群,他们的贫困不是社会政策所能解决的。”李小云说,河边村就属于结构性贫困。
挨家挨户调研了之后,他发现,河边村的59户人缺的是可以产生持续收入的资产,以及让资产变成收入的能力。同时,这个地方又有很多优势,全方位的气候资源、热带雨林景观、附近还有望天树景区这个旅游资源。基于这些判断,李小云给河边村定下了一个发展目标,那就是高端会议经济旅游小镇。房子盖好之后,前来旅游、开会的人可以住在瑶族人家的客房里,与他们一起生活,形成“嵌入式”居住,让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度的提高。
@是李小云勾画的脱贫蓝图上的主导性产业,另外还有基础性产业,农民可以继续种植甘蔗、粮食,其次是辅产业,建立一个电商平台,卖农户家里自产的热带雨林鸡蛋。“三个产业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解决吃饭、收入增长和福利问题了。”李小云说,不解决收入增长的问题,他们就只能在贫困陷阱里打转。
贫困陷阱
河边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村里基本上都是山地,田地非常少,主要种植甘蔗、砂仁。甘蔗几乎是支柱型产业,但野象的破坏让村民蒙受大半损失。砂仁本来是重要的收入来源,由于气候变化,从2014年开始,砂仁就结不出果子。
前任村支书李书记说,最困难的还要数交通。以前只要一下雨,村民基本上就被困在家中。孩子们上学要到镇上或者县里,最近的小学在9公里之外的另一个村庄,镇上的中学离此12公里,如果有幸读到高中,就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勐腊县城住宿上学。摩托车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上学只能靠家人接送。很多孩子辍学就是因为交通条件的影响,一年400元的油费,让那些成绩不怎么突出的孩子自觉放弃了读书。
收入少,消耗大,村里很多人家都处于负债状况。李小云经过调研发现,河边村2014~2015年的户均收入是13277元,人均纯收入为3193元,远低于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10489元,也远低于云南省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56元。河边村2014~2015年人均年支出为7000多元,人均负债为4000多元。这意味着,假定支出维持不变,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只能确保不发生新的债务,仍有老债未还;即使收入达到了11000元,也只是偿还了债务,整体福利水平并无改善。这就是所谓的贫困陷阱。
因病致贫是重要因素,李小云发现,全村户均医疗支出为1972元,有8名因病陷入重债,高达1~4万元,有11名几乎消耗完了当年的家庭收入。
小盘就是受医疗和教育支出双重影响致贫的家庭之一。
小盘今年31岁,和许多瑶族村里的女孩一样,她早早就结了婚。大女儿已经14岁了,在县里读初二。二女儿上小学,小儿子才四岁。家里原本还算过得去,她的丈夫替别人管理橡胶园,收入尚能维持生计,但是自从他患上严重的肝病之后,家里就变得非常困难。“可能是以前给橡胶打农药得的病。”小盘说,打药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她带丈夫去勐腊县、景洪市、甚至远赴昆明看病,家里欠了许多债,从信用社贷的款也没能还上,即使掏空了家底,欠下了十多万债务,她丈夫的病也未能治好,只能靠药缓解痛苦。犯病的时候,翻身都很困难,没法下地干活,家里也就越来越困难了。大女儿学习成绩好,尽管在县城住校每个月的开销要1千多元,小盘还是想让她读书,将来能有一条出路。“有一个昆明的好心人从三年级开始资助我大女儿,今年年初给了四五千。”小盘说,她现在最担心的是,丈夫的病进一步恶化。
怎么解决这样的结构性贫困,这是李小云试验的初衷。像小盘这样的家庭,低保兜底、养殖业扶贫都已经无法解决她的问题了。
可持续发展,不可能有一个公式
李小云是较早开始研究扶贫问题的学者之一,1987~1989曾在著名的“九号院”农研室从事农村政策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李小云及其同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参与式扶贫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他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采纳了参与式扶贫村级规划方法。
卸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后,他决定亲身试验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该怎么走。现在,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河边村。2014年底来到河边村之后,大半年时间里只是做调研,反复到59户人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一开始,村民并不信任他,上门的次数多了,他们也有点不耐烦。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小云做出了河边村的扶贫方案,除了发展三个产业,还有道路、村庄环境、学前教育、养老等综合治理规划。与此同时,“小云助贫中心”公益组织也在勐腊县正式注册成立。
“原有的农业、产业扶贫都做完了,只能发展新产业,结构性贫困的问题不是让他们养一些猪、鸡就能解决的。”李小云说。怎么解决可持续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公式,每个村每一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得花时间诊断。对于河边村来说,收入要实现成倍增长,才能摆脱贫困。他希望自己能够创造一个经验,提出解决深度性贫困的方案,尽管农民还没有完全受益,经验尚在总结中。
“如果能够细到这个程度,我就不可能失败。”李小云指着一个木质的六边形垃圾桶说道,这是村民按照他的要求用剩余木料做成的,每一样东西都得符合他对高端会议旅游小镇的设想。当然,李小云在“河边试验”中占据了较大的话语权与他的身份不无关系。他既是来自北京的教授,也与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有良好的关系。基于此,他的权威感就不仅仅是来自于田野实干。这一点不仅在村民当中奏效,对地方政府也是如此。
撬动公共资源
李小云自己也承认,他的身份是一个优势。在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相比其他公益组织更为畅通。“小云助贫中心” 顺利成立,扶贫规划几乎被全盘认可,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到县委书记。这都不是一个普通公益组织所能做到的。
勐腊县委书记来过很多次,很支持李小云的工作,李小云不否认身份带来的便利,但他更看重与政府良性合作的结果。“我不想把自己放在第一线,政府应该是起了主导作用。我们相当于提供了方案,政府才能有一个抓手。没有方案,政府做不了这个事情,只要他们的支持能够到位,公共资源就能够发挥作用。”李小云说,政府现在可支配的资源是他这个从事扶贫研究多年的学者也没有想到的。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撬动这些资源。
“政府现在可支配的资源非常大。”李小云说,到目前为止,村里的挡水墙政府投了300多万,道路也是300多万,盖房子时发现高压线高度不够要重新拉线,县里也很快解决了,此外还有农户贷款。作为云南省易地搬迁的重点村,河边村每户可以获得6万元无息贷款,20年后开始才开始偿还,建档贫困户还可以获得4万元的建房补贴,普通农户可获得一万元的建房补贴。此外,还有住建部门的危房改造补贴每户7千元。
李小云提供方案和具体执行,政府出资源,这样的合作方式产生的效率令村民有些意外惊喜。“村里以前没有4G网络,李老师来了之后就有了。”河边村青年创业互助小组组长黄小勇说。
李小云来了之后,镇党委书记、县委书记都来了,村民们最初的不信任态度开始l生变化。起初,他们不愿意贷款,担心20年后还不起,除去无息贷款和补贴,建房不够的部分他们还要向信用社贷。李小云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说服了他们;两年前,李小云希望村民黄元周让出部分宅基地作为村寨公共用地,黄元周不答应,而且处处唱反调,电商平台成立后,他家的鸡蛋卖得最多,黄元周就主动让出了部分宅基地,还开始主动帮着协调很多事。
整合政府资源做基础性建设和贷款落实,利用个人资源让大城市里的熟人客户买一个十元钱的土鸡蛋,李小云还能利用的就是社会资源,两次通过捐助平台以“为河边瑶寨的村落建设和瑶族妈妈客房建设”的名义进行公众筹资,一共筹款200多万,补贴村民盖房。当然,这些钱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河边试验”的意义
按照规定,接受捐赠收入要收个人所得税,李小云决定以实物的形式把筹集来的200多万补贴给村民。他和助手亲自去勐腊县挑选材料,或者上淘宝买枕头、被褥,用于布置村民的客房,按照河边村的脱贫蓝图,客房将是他们未来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要按照宾馆的标准布置。
李小云的助手张萍是勐腊县本地人,但来到河边村后,还是觉得做事很不容易。起初,有些村民对他们的筹款行为并不认同,觉得“小云助贫”把他们的照片、生活状况公之于众,只是利用他们牟私利。款项筹到后,有些村民还来跟他们借钱。
还有更麻烦的事。4月7日下午,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住建局的相关领导来检查河边村的房屋建设。他们指出了房屋的缺陷,比如木桩与石基的连接处没有加固、砖砌的卫生间与整个木楼没有形成一体,存在安全隐患,后期要改的话非常麻烦。尽管在建造之初,李小云招来了专业的设计师志愿者,但仍然留下了一些疏漏。
更重要的是,这个瑶族村寨的前景是否能像李小云勾画的那样,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小镇,让村民实现收入的倍数增长。尽管李小云对河边村未来的商业前景很有信心,但不得不说,河边村的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名气,距离他设想的高端小镇还有一段距离。
关键词:趣味性 时代性 新颖性
长期以来,社会中的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都是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是学生上政治课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赋予时代性。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掌握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关注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清理教材脉络,教师利用多媒体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政治知识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亲身体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新兴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一场重大改革,利于克服教材的滞后性这一弱点。
建议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要有“据”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标不作要求的可不复习或不作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及知识点要求更具体和仔细,一定要认真研读,围绕《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覆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还要将《考试说明》要求培养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合、表达、运用信息的能力”目标渗透其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复习时,要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相结合,对《考试说明》要求的而《课程标准》中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告诉学生,在教学中能放手的低层次要求的内容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对理解和要求掌握的内容,要下功夫,探求规律,学活学透
二、复习要有“点”
一是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当然,对基础的复习要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重点,切忌知识“泛滥”。
二是要关注时政,点击热点。《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 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解剖,其重点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的中考,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等仍是考察的重点。
三是要分类研究,找准结合点。对热点的透彻解剖,让学生由社会问题回归教材,这只是中考备考的一个层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热点问题,要做到“处变不惊”,还须对教材再次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提高的能力,不仅要对本节、本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要打破章节和年级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横向、纵向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找准分析热点问题的联结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例:它和教材可以结合的知识点有八年级的社会公平正义,九年级的社会责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基本国策,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拼皮衣物的清洗:
一、洗前应查看衣物的洗涤标签,若是真皮一般需干洗,可拿到专业的干洗店进行洗护;
二、若是可水洗的PU皮衣物,由于皮质清洗不当涂层脱落的风险很大,可按洗涤标签说明,使用专门的洗涤剂进行清洗洗涤:
常规衣物清洗,用干净的棉布或毛巾蘸取洗衣液稀释液,拧干,直接对衣物进行整体擦拭;厚重或明显污渍清洗,用干净的棉布或毛巾蘸取蓝月亮洗衣液稀释液,直接擦洗PU皮衣表面的的污渍处;将污渍擦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毛巾蘸取清水,将有洗衣液的地方擦拭干净;洗后将衣物放于通风处晾干;完全晾干后,在存放之前再涂上一层皮革护理剂,防止发霉、虫蛀。注意:PU皮衣清洗褪色及涂层脱落的风险很大,在使用洗涤剂清洗前,一定在衣物隐秘处进行测试。
(来源:文章屋网 )
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的病人吃柿子更要慎重,以免导致病情恶化。
冷饮空腹状态下暴饮各种冷冻饮料,会强烈刺激胃肠发生挛缩,久而久之可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诱发肠胃疾病。在女性月经期间还会使月经发生紊乱。
香蕉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山楂和橘子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胀满、嗳气、吐酸水。
牛奶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糖糖是一种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骤然升高容易导致眼疾。而且糖属酸性食品,空腹吃糖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的平衡,对健康不利。
酸奶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饮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作用。
白薯空腹食用白薯容易引起腹胀,建议与一些米饭、粥类食物同吃会更好。
大蒜由于大蒜含有强烈辛辣的蒜素,空腹吃蒜,会对胃黏膜、肠壁造成刺激,引起胃肠痉挛、胃绞痛并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西红柿由于西红柿内含丰富的果胶、柿酸及多种可溶性收敛成分,如果空腹吃,以上这些成分容易与胃酸起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硬块物,易形成胃结石,引起胃肠胀满、疼痛等症状。
杏杏不能空腹吃,也不能在吃了肉类和淀粉食物后吃,这有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我们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发,坐了3个小时的大巴,然后在海上乘摆渡轮20分钟,就进入瑞典王国。瑞典的国土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人口890万,没有我们国内一个省的规模大,但它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而瑞典更吸引世界关注的是,那里的贫富悬殊也是世界最低的,社会福利政策首屈一指――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即“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郊,一幢漂亮的两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中,你也许会认为这一定是大户人家。然而,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房子的主人是退休老人斯文森。老人每月的退休金有7000瑞典克朗,约合1000美元。这个收入在瑞典是属于很穷的阶层,但老人能买得起如此漂亮的房子,这得益于他从来不需要为孩子上学存钱,也不需要担心无钱看病,学校和医院都是免费的,他没有后顾之忧。如今,他的两个儿子全都毕业于瑞典的名牌大学,老大成了一名工程师,老二则在大学里教书,但两个孩子的教育他并没有花费一分钱!
当然,如此高福利高待遇,是以这个国家的高税收来保障的。瑞典是世界上税率最高的国家,超过收入的60%。它的税收政策实行的是累进制,越是收入高,越是富有,纳税越多。上自政府官员、国王,下自黎民百姓,都得纳税,概莫能外。瑞典虽是世界有名的富国,但是翻一下福布斯富豪榜,瑞典几乎没有像美国甚至像我们中国那样在世界上排得上名次的个人或家族大富豪。他们难以产生超级大富豪的原因就是他们高税收。这些税都用于国家改善民生,主要用在穷人的身上,是地地道道的“劫富济贫”。
出发之前,同行的石先生电话中与在爱立信公司工作的拉尔森先生约好前去拜访他。拉尔森是这家世界知名公司的技术员,曾经外派到中国工作两年,石先生是他在中国期间的同事。这天,我和另三位同伴陪同石先生一起去拜访拉尔森,刚好遇上拉尔森发工资的时间,也许是在中国工作过的缘故,他毫不见外地将自己的工资条展示给我们看。作为世界知名企业的技术主管,拉尔森的月工资总额为5.5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6万元,然而,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4万克朗,另外的3万多克朗,全都作为税收被扣了。
富人们在交纳高额税款的同时,也同样享受像穷人一样的高福利的好处,例如生孩子的补贴、医疗补贴、孩子的免费教育等等。而最让富人们称心的是,他们的高税收保障下的高福利社会,没有人担心会饿肚子,人们的生活压力都不大,这让瑞典的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犯罪率几乎为零。富人们敢于单门独户住在大森林里,充分享受与自然的融合,不用担心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在瑞典的几天时间里,我们竟然没有碰到过一个警察,路上也不见一个交警。
由于生活富足,在瑞典期间,我总感觉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人们的竞争并不激烈,人们都习惯了生活至上,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很舒服的关系,很少出现相互间的猜忌提防。
身处瑞典,我们根本不能根据一个从身边走过的人的衣着外观来判断他的生活状况,一个衣着普通的人,也许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而一个衣着光鲜的人,也许是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的穷人,这个国家处处充满着一种人人平等的精神。任何夸张的享乐、挥金如土的举动,在瑞典只会被公众蔑视,而不是羡慕。
浮雕作为雕塑艺术中的一种造型语言和形式。有它独特的造型方式。食品雕刻的浮雕是指在能食用的可塑性食品原料平面上对自然物象进行体积上的合理压缩,使图形突于平面或凹于平面上,同时运用形体压缩的方法雕塑形体图样。即表面形象的长宽比例尺寸不改变,只将物象的厚度压缩到所需的尺寸。浮雕分为凸浮雕(又称凸雕、阳纹浮雕)、凹浮雕(又称凹雕、阴纹浮雕)两种,凸雕,就是在可食性原料表面上雕刻出向外突出的图形,常见的如:南瓜盅、西瓜灯、金瓜灯、南瓜花瓶、金瓜罐、人物、寿星头部的鼻耳、脸部等。凹雕是指在可食性原料表面上雕刻出向里凹进的图形与线纹。如常见的冬瓜盅、西瓜盅、南瓜盅等以风景、花鸟、人物为主的图案瓜盅类浮雕作品。浮雕可以多层次的塑造形象,也可以单层次塑造形象。浮雕的层次及所形成的凹凸面,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明暗效果。因此食品雕刻的浮雕(主要指高浮雕)技法同样可运用雕塑艺术中的透视原理加强物象的立体感或空间感。
浮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塑造手法各异,以下是三种浮雕技艺的处理方法。1、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的方法:如近者大、远者小,使浮雕产生强烈的空间感,这一类的浮雕作品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构图也可分前景、中景、远景、人物景色图案,依次从大到小,景物也完全按透视方法处理。整个浮雕作品从前到后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层次感强,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如笔者雕的“月宫献寿”作品,以仙姑人物为主题形象表现第一层次的前景,以天空中的祥云仙山表现第二层次的中景,以月宫图景表现第三层次的远景。整个作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给人一种空间层次感强的幼觉意境。2、运用体积层次的压缩原理所表现物体的手法;在浮雕中,面对立体形象,要通过形体体积和比例上相应的压缩处理,构成体积上有秩序的层次重叠。如笔者雕的“双鹤祝寿”作品:首先将寿星老人的头像整体压缩到一个适当的厚度位置,以主题突出大体尺寸比例协调的基础上,才考虑寿星整个形体每一层的压缩比例关系。其次将龙头拐杖及童孩,双鹤形体及仙桃表现在主题寿星的上方与下方,上下呼应协调对称,衬托寿星老人的主题。3、作品充分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手法。将作品分几个层次,第一层和第二层空间层次压缩比例都要大一些。尤其是第一层空间的形体,也就是头像的最凸前的部位压缩比例更大,而第三层空间层次和贴近原料平面的形体压缩比例较小。因此,在浮雕制作中,必须掌握分层次进行形体压缩塑造方法,才能较准确地雕出各种人物及头像及景物形体、形象压缩的关系。
高浮雕与浅浮雕(低浮雕)的区别:浮雕中体积厚者即比较凸出的图型为高浮雕。体积薄者即图形较薄者为浅浮雕(低浮雕)。高浮雕除尺寸最外与低浮雕相比较厚外,高浮雕在形体塑造上与圆雕有近似的地方,甚至于某些局部的形体用圆雕的方法处理。比如笔者雕的“金鱼戏水”作品就是将不同姿态的金鱼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在一整弯形的牛腿南瓜上,用近似圆雕的方法制作“金鱼戏水”作品,使低点处理得较深,形成较深的阴影、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金鱼与背景水草衔接自然空间虚实协调统一。高浮雕形体压缩比例小,从侧面看物象形态变化小,比较容易塑造人物、动物形象、立体感也较强。雕刻造型方法和形式比较丰富,因为体积较厚,便于浮雕的凸雕、反凹、切挖、深掏等塑造方法表现。而低浮雕(浅浮雕)因厚度较薄不适于表现较大尺寸的作品,透视效果不强,外形轮廓不明显,作品的主题表现受到影响,因此常雕刻较小尺寸的浮雕作品,且表面要求做得非常精细光滑才能符合浮雕造型技艺制作的要求。如常见的西瓜盅、冬瓜盅、南瓜花篮、水果提篮、花瓶等如笔者用浅浮雕的手法精雕细刻的“水果提篮”,利用提篮的编纹线条浅浮雕出篮子的每一根纹路。整个作品、纹路整齐清晰、统一、协调一致。给人一种真实感。
以下简介浮雕的几种常见表现手法:1、运用透视原理强调景物真实空间感,也是写实性浮雕常用的方法。浮雕构图一般可分为近、中、远三景,分属三个不同层次空间,人物及景物均按成角或平行透视规律,表现不同体裁的形体透视原理。如笔者浮雕作品“月宫献寿”。2、运用外形轮廓线表现物体的手法。将外形突出于底平面原料上,人体景物所有物象都压缩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反凹外形处理人物景象结构,非常强调外形动态,追求某种内在情绪,视觉效果强烈,装饰性强。如笔者浮雕作品“麻姑祝寿”作品。3、运用形体平面的反凹处理手法。造成形体外形重叠的装饰效果。如笔者的“寿星老人”作品,以阴凹面衬托出脸部外轮廓的阳线,使主体人物的面部呈现出特有的装饰情趣。运用镂空浮雕的手法,对浮雕进行局部透空处理,形成虚实相间的空间表现形式。如笔者浮雕作品“中华世纪龙”、“仙如献桃”作品,采用实体空间形态对应空间的作用,将中华龙实体浮雕在一大圆型的老南瓜平面上,再将龙傍边多余处镂空处理,使作品虚实相间,使两者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局部透空浮雕中虚实空间的互补关系,使作品增添了几分情趣。
总之,浮雕(食品雕刻)的处理方法很多,手法技巧多样,形式内容丰富,重视形式美感和外形轮廓的整体装饰效果。浮雕在造型方法上分为具象表现手法和抽象表现手法。具象表现要尽可能达到与自然原型相接近,表现具体主题内容,在形式上要求统一,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而抽象表现则是对自然原型的概括与归纳以装饰夸张、变形或几何抽象的表现方法进行抽象处理。即通过形块、线面、结构和原料等基本造型因素的理想结合,组成某种美感(观)的造型意境氛围。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表现形式均有它各自特点与优势,在学习食品雕刻的浮雕技法中要学会运用透视原理,处理物象的形体透视关系,常见的处理方法是近者大、远者小,进行构图安排时,分前景、中景、远景三个不同层次,无论人物、景物依次从大到小,完全按透视原理处理物象,力求使整个浮雕作品从前到后,拉开空间距离和层次,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总而言之,浮雕技艺的处理手法很多在学习中能灵活运用,不能死板硬套。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实践中掌握食品雕刻的造型技巧与手法,才能创作出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的浮雕作品。
一、简介作品《浮躁》及译者葛浩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以悠久深厚的秦地文化为背景,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鲜活生动的秦风秦韵,是一部表现当代社会现实的力作。作品在高层次文化审视下概括了中国当代社会时代情绪,写出了历史阵痛悲哀与信念,是新时期带有标志性的文学作品。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翻译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翻译过多部中国现当代小说。[1]他1991年把贾平凹的著名作品《浮躁》翻译为Turbulence,语言地道,风格鲜明,与原著珠联璧合,荣获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ThePegasusPrizeforLiterature)。对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翻译小说是为了让不懂原文的人阅读的,因为译作读者既不懂源语语言,又不了解源语文化。译作要想被接受,就要遵循译入语主流文化规范,而这些流行规范,很可能与源语文化的规范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和文化误译总是难免的。现就《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中所选的几段加以分析和探讨。
二、文化误读与翻译误译现象分析
语言依附于文化,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直接决定了翻译的复杂性。
在语言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具有双重身份。[2]
首先,他是原作读者,需要使用源语语言及文化知识来理解原作。译文是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参照系中完成的,原作者与译者的背景和经历又大不相同,就算源语、译语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较低层次上没有什么增减,但在较高层次却一定存在着变化;可以说,知性方面的增减率可能较低,但感性方面的增减率却很高。而且文学性越强,引用源语文化元素越多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经历的增减也相应更高。因此,文化误译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以下就举例说明:
1.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译
例1.小水爹出生的时候,正在“犯月”,小水的奶让人卜卦,说是要一生平安,必认干亲。
译文:Sinceherfatherhadbeenborninanunluckymonth,afortunetellerhadbeenbroughtin,whohadtoldhismotherthathe'denjoypeaceonlyifhehadgodparents.
犯月就是某一属相在某月受难,谁正好生在这个月就犯月了。译文并未将原有的意思正确的翻译出来,而是用“anunluckymonth”简单的翻译,至于什么样的月份是不吉祥的,也未作出合理详尽的解释,由于犯月的说法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风俗,有必要做更详尽的解释与说明。同样,卜卦是否就等同于“afortuneteller”,干亲是否等同于“godfather”。“拜干亲”就是认义父、义母,借“拜干亲”消灾免祸,保住孩子。“拜干亲”的习惯,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礼节习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北京,人们一般认为认干爹,干妈会对干爹、干妈自己亲生的子女不利,所以不是至亲好友,人们一般是不敢求其作为自己孩子的干爹、于妈的;而且拜干亲,双方要互送礼物,并摆酒席,以后每年三节两寿,干儿子、干女儿家都要送礼,做干爹、干妈的也要回赠礼物,所以,不是富厚之家也是难以应酬的。而译作中仅仅将干亲翻译为“godfather”,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意味。
例2.船到对岸,金狗跳下船。小水睁着一对毛毛眼问:“金狗叔,你这往哪里去?”
译文:Whentheboatreachedtheoppositeshore,GoldenDogjumpeddown.WaterGirllookedathimwithherfetchingeyesandasked,“Whereareyouoffto,UncleGoldenDog?”
在这里,“毛毛眼”说的比较方言化,属于陕西的地方话,是指眼睫毛很长的意思,在这里翻译成“fetching”不是很贴切。
2.物质形态层和行为习俗层的误译
例3.巫师便在一张黄表上画了符,一张压在炕席上,一张贴在门框上。
译文:Thesorcererwroteacharmontwoslipsofyellowpaper,puttingoneunderthestrawmatonthekangandpastingtheotherabovethedoor.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文化符号:巫师和炕席。译文对于巫师的翻译流于表面文字形式的对等,丧失了汉语语境里巫师概念的延伸,即一种能够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古代施术者女称巫,男称觋。炕也是北方的一种鲜明且常见的卧具。我国农村地区普遍有火炕,为了清洁,常常要铺上一层席子简称“炕席”。译文将炕做了音译处理,并未将北方这一特有的物质文化形态翻译到位。因而,译文的读者并不能够体会出原文所要表达的语境内涵。文化翻译的“物质形态层”涵盖人类以物质形式所体现的一切数以千万计的与人的衣食住行发生关系的“物态文化”实体。文化习俗是一种历时性社会约定行为,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性。它“常常与某一社区、集体、氏族、群落或民族之远古的规约和体制有关,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贾平凹的《浮躁》以其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突显乡土文化的方言土语为其特色,无疑反映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语境、人物个性、社会地位及生活水平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明喻与隐喻。[4]
3.特定的专有名词和称谓的误译
例5.“她最烦小白脸男人,一心要找一个高仓健式的!”
译文:“Shehatesweak,effeminatemen.She'slookingforamachotype!”
例6.当然她不满足的是金狗太土,且家在乡下又有一个老爹。
译文:Eventhoughhewasalittletoorusticforhertastesandhadanagingfatherinthecountryside.
高仓健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影星,他饰演的角色大多冷峻,刚毅,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作为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高仓本人也成为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译文中将“高仓健式的”简单的翻译为“machotype”,这就将“高仓健式”的这一个具体的感念和所指替换为抽象而泛指的名称,显然并未读懂其文化所指和特殊寓意。另外,“老爹”的翻译也过于直白,老爹在汉文化中是很亲切的称谓,并不等同于“anagingfather”,上了年龄的父亲,译文并未成功的传达出原文的乡土气息和文化习俗。
4.文化信息不足和文化缺省导致的误译
例7.金狗气得在石华家破口大骂:“让我也去‘州深限公司’吗?去他娘的吧!怎么都是这样?走到哪儿都是这样?!这就是生活吗?生活就是这么大的网?!石华,石华!”他恨声地叫着石华,连着说了五个“难呀,真难呀!”
译文:BackatShiHua'shome,GoldenDogblewup.“I'msupposedtoworkfortheZhou-ShenLimitedCompany,too?LikehellIwill!Iseveryoneeverywherelikethis?Isthiswhatlife'sallabout?Onegreatbignetwork?ShiHua,ShiHua!”Hecalledhernamemournfully,andsaidoverandover,“It'shard,soveryhard!”
“网”在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修饰生活,如果简单地翻译成“network”显得很机械,有点汉语式英语的成分。“network”基本含义是网络、网状物,用到这里比较生硬,不能对等地再现源语的整体乡土气息。
5.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译
例8.金狗甩开了石华,搭上了回白石寨的班车,满心里只留下了一个小水的形象,天下只有小水是干净的神啊!
HeleftShiHuaandtookabusbacktoWhiteRockStockade,hisheartfilledwiththeimageofWaterGirl.Shewasthelastangelleftonearth.
中西方人们心中的神的形象是有很大差异的。
三、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分析
文章如果从文化层面分析产生文化误读的五个因素,那么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心理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都是产生误译的重要方面。按照形成原因,文化误读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凡受制于客观因素的即为无意识误读,反之则为有意识。尽管在实际解读过程中,两者经常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但为论述方便,仍沿用此界定。
1.无意误读
无意误读往往是由于译者对源语文化缺乏足够了解或受本民族文化背景的制约而产生的。[5]哈特(HenryHHart)在中国古典诗集《诗苑》译文的序言中说,翻译家“必须浸润在中国历史、文化、传说、传统以及中国宗教和哲学中。要用中国人的眼睛来看世界,不论对内在刺激还是外在现象,都必须作出和中国人一样的反应。同时,他必须能够退回到自己的母语中,寻求在这个语境中表达另一个语境的东西”。
2.有意误读
在文学翻译中,有些误读是主体文化和译者有意选择的结果。译入语文化由于本身的发展需要,对源语文化的某些层面加以强调,另一些层面加以弱化或忽视。这种误读一方面丰富了主体文化,另一方面又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客体文化的应用范围和解读方式,为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对外国作品的误读,还可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