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社区;空巢老人;卫生服务;需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演变,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老人另组家庭,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空巢老人亦包括独居老人[1]。空巢老人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城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高达90%[2]。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末,浦东新区老年人总数为37万,其中纯老人家庭即“空巢老人”家庭就有5万余户,共8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及更好开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于2011年5月对浦东新区浦兴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现状和卫生需求进行调查,旨在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浦东新区浦兴社区辖区内40个居委会2010年8月登记的空巢老人,且60-70岁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文献[3]和本社区家庭医师根据当地老人生活习惯自行设计的空巢老人调查问卷,采用入户访谈形式。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度、社区卫生需求、心理精神方面需求、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本文主要调查分析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本次调查由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经过统一培训后作为调查员,大部分空巢老人能够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空巢老人,由调查员以无偏向,无暗示语言讲读问卷内容,待其理解后自行回答,由调查员填写,所有问卷填写完整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 本次实际调查130位空巢老人,有效应答率100%。男8人(6.15%)女122人(79.2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人(3.85%),初中51人(39.23%),高中49人(37.69%),大专及以上21人(16.15%)。退休前职业:企业职工106人(81.54%),教职工17人(37.08%),机关7人(5.38%)。居住方式:1人单独居住104人(80%),夫妻两同住26人(20%)。94.6%独居老人有子女。

2.2 一般生活状况及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空巢老人以退休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占94.62%,经济状况够用有余占50.77%,具有生活自理能力93.85%,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比较健康占48.46%,患一种慢性疾病占49.23%(见表1)。由此可见,空巢老人高中专以上学历占53.84%,经济状况较好占55.77%,说明空巢老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济基础。

2.3 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空巢老人就医模式中有病就吃药的老人占70%,只有39%老人只要表示有病就去医院;陪伴人群中自己看病占43.08%,其次为保姆、老伴、子女及亲戚;在希望得到照顾服务中93%老人希望能有社区护士居家生活照顾,21.54%老人需要亲人经常探望得到情感支持;卫生健康需求中66.92%老人希望得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16.15%老人希望得到养生保健知识讲解,8.46%老人希望定期做全面检查或康复指导。对社区卫生服务非常满意占8.46%,比较满意占47.69%,一般满意占36.92%,不太满意占6.92;对目前生活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占10.77%,比较满意占33.08%,一般满意占28.46%,不太满意占27.69%(见表2)。空巢老人总体对家庭病床和康复指导需求较多,心理问题出现较多,所有老人都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兴趣活动。3 讨 论

老年人群是社会的脆弱群体,空巢老人更是其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以其就近便利的优势,逐渐受到空巢老人的青睐[4]。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在空巢老人各方面服务需求中,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与照顾需求急剧增加,尤其在家庭病床医生护士上门服务、定期体检、健康教育方面需求最高,说明空巢老人与普通人群对卫生服务需求明显不同。慢性疾病以较高比例困扰着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自评心理状态差,自觉健康水平下降引起他们的担忧,对目前生活状态满意度不高,对家庭与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这些情况与空巢老人年龄逐渐增长,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子女不在身边或独身居住,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

3.1 提升并延伸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及内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 本次调查中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就医模式不合理,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理念缺乏,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延伸和扩展服务内容,比如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定期做全面健康检查,讲解健康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康复等,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及时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转变健康观念,有利于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3.2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缺乏社会关爱和照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应增加心理治疗与干预的服务内容,取得子女、亲戚以及居委会的支持与配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多开展一些有益健康的多种形式活动,使老人们从中得到心理慰藉,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独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调查结果中显示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空巢老人医疗保健工作和慢病管理计划,通过不断调整和创新服务内容及形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给予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照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社区其他部门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使老年人在社区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建设安定、和谐的中国式社区。

参考文献

[1] 赵芳,许云.成是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5(3):61-67.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64-465.

第2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本为通过在深圳市一所普通中学进行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要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英语特别有兴趣,而有些学生对英语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可以说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哪些方面感兴趣,我做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

二、问卷调查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共选取八年级四个班,八二班,八三班,八五班,八六班;九年级四个班,九二班,九三班,九四班,九五班。(其中八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版,九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共在八个班中发放问卷249份,回收问卷2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回收率为90.8%。

该问卷调查,通过参考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问卷样卷,以及和指导老师讨论,经指导老师修改之后,编制出了《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这次问卷的编制主要围绕学生在课堂中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在课堂下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等几个因素展开,旨在了解当代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点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其成绩以及动力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

结果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6位同学中,21.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兴趣,64.4%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但仅限于学习课本上的英语知识,而有1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这15%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消极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是差的,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现用的教材。

在对学生认为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一题的问卷调查中,22.9%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和班上的同学差距太大,跟不上就失去兴趣了;7%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教英语的老师,所以对英语没有兴趣;30.3%的同学是因为不喜欢枯燥的语法知识所以失去了兴趣;7.6%的学生本身就对英语不感兴趣;15.6%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背单词所以失去了学习兴趣;10.5%的学生因为不管自己再努力学习但是成绩都没有提高,所以就失去了兴趣。 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37.4%的学生喜欢老师教唱英语歌环节,11.7%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环节,21.6%的学生喜欢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环节,29.3%的学生喜欢做游戏环节。根据调查显示,58.3%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与卡通动漫有关的,23.5%的学生则喜爱看童话故事类的英语课外读物。42.3%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歌曲歌唱比赛以增长英语的学习兴趣,35.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话剧表演比赛来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14.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

2.结果分析及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自认为英语成绩差的学生通常都对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在调查问卷的答案通常都是比较消极的,比如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他们通常采取的态度就是:不会就不会,不去请教任何人。他们也不会主动地在课后学习一些课外的英语知识,所以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才能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认为可以增长他们英语兴趣的事物,以及什么是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具体的,比如说语法,单词,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好恶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歌曲,以及看英语原声电影。这两者都是娱乐项目,如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英语歌曲的学唱环节,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歌曲(或者让学生自行选歌),教师可以将歌词中出现的最近所学的语法和单词给学生们进行进一步讲解,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看英语原声电影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比如说学生的成绩进步,作业完成的好或者是课堂纪律好,老师都可以用一节课放电影来奖励学生,并在电影看完之后对一些大家学过的单词,或者一些常用习语做一总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电影的同时温故知新。

同时教师也应该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哪些是学生不喜欢的,认为最无聊的。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背单词,语法,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部分。自然,他们对那些他们认为难的部分没有兴趣,而且这些难题也再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兴趣就跳过去,老师应该知道怎样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比如说,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很枯燥,老师可以在讲解语法的时候加进去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游戏进去,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印象;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背单词比赛,赏罚分明,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背单词当成是一个无聊的作业,而是有趣的比赛,学生对待背单词的态度变了,当然效果也会更好;学生认为阅读总是看不懂,是因为生单词太多,老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多开一些课外阅读的课,大多数学生对开英语阅读课还是很欢迎的,他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动漫卡通和童话故事,老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多找一些学生们喜欢的题材,这样学生在阅读期间才能够专心对待。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原因是平时的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应试中较为注重读和写,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有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如果学生课外没有时间,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阅读的时间,同时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也很单调,大部分的学生只看过老师发的英语报纸和教材配套的阅读练习,这些事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从各种渠道找一些难度适中,并且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认为,如果能够攻克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们没有了畏惧心理,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大增。

第3篇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一)

20xx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30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结果一 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调查结果二 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相关语录: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大学生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200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 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社交是很重要的,往往为了面子或者大气就到上着几千元的餐厅去请客吃饭。

调查结果四 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昆明理工大学大三某一学生说,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只要自己能上班挣钱了,会全力回报父母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总述(分析报告):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二)

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19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19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 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农业推广;农业气象;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98-02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各门课程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工科类职业学院各门课程较多地应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而农林高等职业学院的各门课程也不同程度地积极探索了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但因课程内容不同,受体对象不同,授课效果、师生收益也各不相同[1]。

二、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方法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略有不同。

1.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四、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学习效果见图1。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

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2],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五、结语

目前,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建议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造性地探究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能够得以肯定,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潜能则被无限激发,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2]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8(3):28-30.

[3]向建红.关于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南平师专学报,2007,(02)

[4]杨建平.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8,(16).

第5篇

关键词:问卷调查;金融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80-02

双语教学由“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

1 我院推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根据上述指导性文件,嘉兴学院财经系调整了专业课程设计,从2006届学生开始,实行3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分别是《金融学》,《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

我院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尚短,应该说是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方方面面都还在摸索。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磨合的阶段,问题也暴露得更全面。发现得早,解决得好,将有助于推动我院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推广。因此,笔者,作为我院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一位主讲老师。特意为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希望借此摸索双语教学的发展路径。

2 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这份调查问题涉及的对象是我院金融专业2007级的学生,其中四六级通过率为73.2%。整个问题及调查共发放同卷70,回收问卷65份,有效应簪率为92.86%。整个问题调查设计共有18道题目,16道为单选或多项选择提,2道为开放式。问题设计大致围绕四个方面,课程目的、教材,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

(1)课程目的。

为什么要实施双语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这个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笔者更希望能聆听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双语教学的意义。

根据回收的同卷调查。7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在给定的双语教学的意义多项选择题中,大多数学生的选型也是集中于提高英语水平,更加国际化这两个选型。这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意义还是持肯定态度。对于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的学生。笔者在设计问卷的时候给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希望他们能简述缘由,答案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不认同主要来自于他们认为外语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教材的选择。

对于教材的选择,有32%的学生选择了原版的英文教材,45%的学生选择了中英文双语教材。对此选型。笔者特地咨询了学生的想法。学生认为理想的中英文教材应该是针对一些专业的术语,理论或推导过程之类的作出中文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否则,即使使用了原版英文教材,学生也会再去买另外一本相对应的中文教材辅助理解。另外少部分学生选择了使用中文教材。

对于所选择教材所应包含的内容,这个是多项选择题,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应该与时俱进,反映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教材还有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用理论来分析实际情况。

(3)授课模式。

笔者在设计授课模式这部分的问卷调查时,涉及了授课语言,授课组织形式这两个方面。

对于授课语言,9%的学生选择了全英文授课,17%的学生选择了部分中文,大部分英文授课。62%的学生选择部分英文,大部分中文授课,其他的选择全中文授课,

而在授课组织形式上,31%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授课为主。47%的学生选择了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看来在双语课程中,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加大讨论,加强交流的迫切性更甚。

(4)考试形式。

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教师用了自省自身教学效果的一个工具。而且,考试形式的安排从某种程度上也会指引学生在其学习内容上的安排。对于考试语言,63%的学生选择了英文命题,中文答题,19%的学生选择了英文命题,中文答题。对于考试题目形式。四个选型。加大论述等主观题和论文这两个选择的比例加总和达到67%,这说明了对于双语教学这一新的课程形式。学生也希望接受不同的考核形式。

3 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本次问题调查结果的分析,再加上笔者这几年在双语教学上的实际探索,笔者想就双语教学的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1)双语教学的目的。

金融专业实行双语教学有着这个专业自身的特点。很多金融的基础经典理论本身就是由国外的经济学家研究探索而来的,而目前欧美国家也主导着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若学生能利用自身的外语能力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金融专业知识的话,这无疑将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学科,把握这个学科的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但是,实际的双语教学中,我们碰到一个尴尬的难题,那就是学生无法理清专业知识和语言载体的关系。笔者曾发现一些学生在课本密密麻麻地对很多单词,词组句子作上注解,但其中很多单词跟专业知识并无太大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习惯了作英语阅读理解之类的练习,比较注重细节。但是,作为专业教材的书通常都较厚。一个知识点下来阅读量会很大,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快速浏览能力。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任课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专业知识和语言载体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也应避免在语言上作过多的解释,同时,可以通过其他课程的设置来为双语教学的“语育”作铺垫,如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英语课程对相关术语的掌握等,使双语教学能切实得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2)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目前各大高校在选择双语教材的时候似乎都是倾向于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语言地道,实用性强。但是问卷调查中一部分学生对中英文双语教材的偏好却给了笔者一个启发。目前国内已经引进的原版教材往往也都配上了中文翻译版本。虽然中文版本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但却也造成了学生对中文的依赖。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出于对原版教材的畏惧,往往是先看中文教材。再看原版,这就大大削弱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些教材往往定价不菲。反而中英文双语教材由于在关键部分都已经作上中文的注解,反而使得学生有耐心和自信将教材通读。另外,原版教材往往是根据所在国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

(3)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中外语和中文的合理安排运用一直是个难题。不同章节知识点难度不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分配。笔者认为,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可根据章节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适应。学生容易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少的章节,采用的英文可以多一些,而重点、赡点部分,则可以适当地多用一些中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了解学生对目前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

当然,归根到底,双语教学中知识点由于受语言的影响,知识点的辨识度较低,使得传统的“灌输一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譬如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和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以及形式上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缓解学生的语言思维压力。如老师可选定某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这个范围内查找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讲述(presentation),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报告进行评点,并可将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还可以增长其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其综合能力,特别是应用专业外语的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交传统方法而言。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自然更大。但根据Kra3hen输入习得理论中的i+1输入假设,如果学习者接受的输入材料超出学习者能力但又能让学习者接受和理解,那么这种输入将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考试形式。

从问卷调查学生倾向于选择加大主观题的结果分析,双语教学这样一种新鲜的教学形式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新的考核方式的需求。学生反映,由于考试的引导性,大量的客观题会使得他们比较依赖书本已成型的知识,虽然督促了学生阅读教材,但是这种效果是暂时的,学生往往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这种现象在原版教材中过甚。学生甚至完全不理解自己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反,主观题为主的考试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就多阅读书本。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考察了学生对外语的运用能力,因此,更能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自我意识;中职校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02-03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对自身和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中职校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此时的自我意识发展对他们正确的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确立和自我设计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职校生与普通高中生因为在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和社会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中职校生和其他同年龄人一样,有着良好的品质,内心存在着积极力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致力于纠正他们的弱点和错误,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发掘他们的长处和成功的经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活,提高其信心和自尊,拥有快乐和幸福。

一、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概述

2010年6月~12月,笔者参加了《上海市中职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0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D-079)课题组,担任中职生自我意识一章节调查问卷的制作和结果分析。自我意识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等信息;第二部分包括有关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方面的问题共10题,回答以5级来分级(包括“是”、“基本是”、“说不清”、“基本不是”、“不是”)。2010年9月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2所中职校在校学生。发出问卷5980份,收回问卷5965份,有效卷为5915份。除书面问卷以外,还对部分被调查学生进行了访谈。统计工具为spss13.0,采用卡方检验。

二、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

以往许多关于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研究表明,很多中职校生在经历了升学上的挫折后,带着无奈的心态进入了中职学校,他们承受着更多的焦虑和紧张,自我意识模糊、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挫折感强,对未来的期望低。而此次调查的结果却一反以往的调查结果。

1.自我体验方面。①60%以上的中职校生体验到自我满意感和生活满意感;②近70%的中职校生认同自身的价值,在对未来希望的体验上,乐观倾向明显大于悲观倾向;③仅15%的学生自尊低下,20%的学生感觉自己很可怜。

2.自我评价方面。①40%的中职校生担心自己会失败;②60%的中职校生在自己想干的事情上相信自己的能力;③10%的中职校生自我价值的评价较低。

3.自我调节方面。60%的中职校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的奋斗目标。

三、对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的思考

1.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学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塑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也可以说,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乐观、自信、意志坚强、有责任感、诚信、尊重关爱他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真正将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2.大部分中职校生正健康地成长。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职校生对自己满意,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对未来表示乐观。他们感受到自尊和自我价值,在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上自我效能感较高,表明中职校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笔者认为这个结果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职校开始努力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致力打造师生关系和谐,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校园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中职校生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得到了积极的体验。青少年自尊心的确立对自我体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尊心作为个体人格结构中自我概念的核心,与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肯定有关。当一个人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贬低、忽视和拒绝时,他就会形成较低的自尊;反之,当一个人经常受到他人的赞扬、欣赏、重视和接纳时,他就会形成较高的自尊。笔者认为近年来中职校注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注重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学校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缓和,大多数的老师对待学生以鼓励为主,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期长期得不到重视,进入职业学校后,通过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拾了信心。(2)注重形成积极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中职校,学业不是单一衡量学生的标志,学生其他各方面的智能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学生会领导下的学生干部,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才艺表演、“星光大赛”技能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发挥出了除了学业以外的各种智能,让他们体验到了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同时,渐渐地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高的期待。(3)注重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近年来,中职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致力构建一个讲求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这样的文明校园显示出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受到的是科学的人文精神、正确的舆论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取向。

3.为中职校生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此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数据,有15%的中职校生表示“作为中职校生,我感到很没面子”,2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可怜,40%的学生常常担心自己会失败。所以,在中职校进一步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职教育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是刻不容缓的。笔者在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努力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1)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①积极情绪是人的愿望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如高兴、快乐、喜悦,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中职校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总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把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以及将来的自我进行比较。如果三者一致,他们就能接纳自我,并产生自尊和自信;如果三者不一致,就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自信心会因此而下降,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因此在自我意识上能否体验到积极情绪,关系到他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②让学生悦纳地对待自己的过去。初中的学习经历对中职校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更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自我意识”章节的教学中,我着重帮助学生寻找他们过去的成功经验(经历),让他们知道,没有一个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困扰当中,不论多么麻烦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这就是过去的成功经验,而这往往是学生的能力或潜能所在。因为当学生只记得自己失败时,他会感觉到挫折与失败,没有自信;相反,假如学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也有成功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能更好地悦纳自己。③感恩、幸福地感受现在的生活。中职校的学习并没有像中职校生想象的那么轻松自在,除了严格的校纪校规和丰富的学习内容,他们还要面对专业兴趣、就业等诸多矛盾与压力。引导他们感激过去他人给予自己的一切,感激老师,感激自己健康的活着,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地、乐观地面对未来。中职校生的学历使他们面对自己的未来时常会产生茫然、悲观和信心不足,在“规划生涯”章节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帮助他们确立合适的愿望目标,做好生涯发展规划: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在哪些方面比别人优秀?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的热情所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目前社会上最需要的行业是什么?家庭目前最大的需要是什么?怎样才能帮得上忙?);自己的良知(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如果不小心的话,有可能在什么问题上栽跟斗?)。(2)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积极归因是把挫折或失败归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用功或努力程度等);而把成功等积极结果归为不可控制的因素(命运、运气等)。赛里格曼认为,影响一个人归因方式的原因主要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体验,所以,对于积极归因思维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在“学习心理”章节的教学中,我补充了归因这一概念,对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了测试,组织活动让学生从中取得成败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通过不同情境中的各种成败体验以及归因,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3)重视培养学生内心的积极对话。一个人对周边事件的解释方法组成了他的内心对话,当一个人从外在环境得到信息后,脑海中立刻会闪过一些文字,然后会通过思想加以处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全看你怎么去想它。”一些中职校生由于未考上理想的高中,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进入学校,如果再加上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等因素,他们就容易陷入习惯性的消极思维。他们比其他同年龄人更容易先看到事情的负面,再看到正面,或者说他们更习惯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所以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内心自我对话,从而取代他们消极的内心对话。(4)帮助学生把积极的行动目标化为具体行动。①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训练学生坚定的信心,若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退缩。②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愿望是人们行动的出发点,顽强的毅力是与强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③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才会产生强大而又稳定的吸引力,行动才会有方向。④训练学生有组织地做出计划,只有制订出明确且具体的计划,计划才能变成行动,而多一步行动,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毅力。

以上是我对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思考,在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比如:(1)在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的同时,如何防止陷入“积极万能主义”,因为“消极”在许多时候也是一种必要,正如消极有时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2)在积极评价自己的时候,如何教育学生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的特长,既要肯定自己的长处,也要防止盲目乐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运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第7篇

1前言

二十世纪末以来,现代科技就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化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无法逆转的趋势。随着移动客户端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令人吃惊。人们在知识的获取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转变也有了更高的挑战[1]。

图书管理系统[2]在软件开发和使用上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国外图书馆管理系统[3]的发展总趋势是向开放式发展,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仍然处于一个各自独立的状态,并没有一个居中的媒介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近年,国内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在这其间也并没有运用任何中间载体对二者架起联系。

最近,一个名为“扫一扫”的功能逐渐风靡,这一功能可以与数字对象识别符[4](包括二维码、条形码等)结合起来,使用摄像头对数字对象识别符进行扫描,就可以在手机或其他移动客户端上出现多种信息,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如果能够利用数字对象识别符来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处理,建立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联系,相信能够让图书馆的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本文便是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二位一体的系统,旨在通过数字对象识别符号搭建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连接的桥梁,以期改善图书馆纸质资源庞杂、使用不便利,而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电子资源使用率又较低的现状。与此同时,面向高校学生,本文还介绍了一个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课程的电子资源库,力求方便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希望改善现在高校学习中电子资源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寻找资源麻烦的状况。

2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配置优化

2.1资源优化配置

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试验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首先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项目的整体走向及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完成前期准备后进行技术调研,选择项目技术路线。(3)然后进行资料收集,资源库的建立,以及网站设计工作(4)建立网站,并且试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用户的反馈信息收集工作并对于项目成果进行评估。(5)通过试运行结果分析项目的发展意义及推广价值。

2.2前期调研分析

2.2.1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针对纸质及电子资源的现状制作相关调查问卷,将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最终得到结论: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在学校的时间越长,他的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会增长的越来越快,而增长率与其使用方便度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使用方便度正是指图书馆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匹配程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此项目深入进行下去。

接下来,基于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对以下三个措施,入馆培训(P1)专人咨询(P2)二维码技术(P3),在经费,人力,资源,复杂度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使用层次分析法[5]作了分析,以此来确定二维码技术可能对于图书馆建设带来的影响。

分析结果如下:

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合理利用资源所考虑的三种方案相对优先排序为:P3优于P1,P1优于P2,P1,P2,P3的资源分配比例为:34.45%,20.63%,44.92%。即在只考虑上述三种措施的情况下,图书馆资源在三种措施投入方面的最佳比例。可以看出二维码技术相较于入馆培训及专人咨询上分别有着30.39%及117.91%的优势,因此利用二维码技术来进行研究是具有可预期的效果与益处的。

2.2.2 图书整理分类及二维码制作

将书籍分为专业类、科学科普类、小说类、课外读物类、杂志和期刊。并根据不同书籍类型不同的特点提供不同的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如视频、音频等。

选择了东南大学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中的部分计算机类期刊,使用堆叠式二维码。二维码中所包括的信息有:主编、定价、国内邮发代号、国外发行代号、电话、投稿邮箱、出版日期、期号、刊号等重要信息。同时,针对于各院系专业整理了其参考教材,辅导资料,往年真题的电子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并且借助于二维码来将资源分享给高校学生。在图书馆相关纸质书籍的背后,也附上了实体二维码,以达到连接纸质书籍以及相关电子资源的目的。[6-7]

2.3 项目分析及搭建

2.3.1 基于用户调研的需求分析报告

根据前期的用户调研,设定了以下一些网站的功能模块。

论坛、学习资源模块及其用户上传制度。在书籍详情下设置讨论区,对书籍进行评论,实现读者的阅读经验分享和知识互动。将课堂课件、相关课程论文等学习资料整合成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用户上传机制来丰富的资源内容,且设置相应的审核机制来严格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在增加图书资源丰富性的同时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智能搜索与智能推荐。设置多种搜索方式,设置在不同的查询条件下搜索及不同程度的搜索来缩小查询范围及其快速定位搜索目标,大大提高了查询的效率和速度。充分应用大数据等计算机领域相关技术,获取用户的阅读偏好,在网页的智能推介栏中呈现相应的书籍推介。

建立反馈机制并提供App接口。提供App接口实现更多扩展功能,如支持懒人听书App的接入,实现多种途径多样化的书籍阅读方式,达到文字、声音、移动资源相结合的书籍视听效果。并在网站上设置了反馈栏,用户可以随时给留言进行反馈和评论。

2.3.2 网站技术及架构

(1)网站的技术框架:从构件化与集成化的角度出发,采用 J2EE 四层架构的技术方案、构件化的开发模式,应用功能的实现在支撑构件的基础上完成。通过 J2EE 标准体系将所有的 App 构件在 JVM 上,实现和OS的无关性,保证系统的跨平台、扩展性和安全性。采用oracle数据库,建立后台技术框架Spring-MVC,Spring,Mybatis。同时在图书馆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将网站数据库与学校学生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相连接。

2.3.3网站设计

(1)数据访问层类图设计;

(2)类图的详细设计:LoginDao及BookDao接口设计;

(3)网站的用户界面设计:结合网站的定位人群与主题,将网站定位为简约大气的风格,色调以清新且给人予舒适安静感觉的暖色调为基调。采用了bootstrap、css、Html、JavaScript等相关的技术实现。

3网站实现及运行

3.1网站试运行测评

本网站现阶段面向人群主要是东南大学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因此网站初步完成时将具有以下功能:

(1)登陆界面以及身份识别系统:由于网站资源版权属于东南大学,且目前所做工作主要是针对东南大学学生。因此使用东南大学的一卡通账号来登陆网站,确保现阶段的使用人群只有东南大学师生。

(2)网站主体设置:包括连接的图书馆书籍电子资源库,构建的院系专业以及公共课各类课程的电子资源库。以及用户交互以及上传系统。

设置上传积分系统以及奖赏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的资源共享与互动中来,使得的网站可以早日成为东南大学学习资源共享交流的广泛普及的平台。

在东南大学进行了试运行后针对于网站在东大试运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制作调查问卷调查用户体验并分析整理。根据后期测试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撰写了用户体验反馈文档。这次的测试用户参与人数为492个,主要来源为东南大学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将用户登录网站、搜索书籍、分类查找、阅览书籍等一个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体验分为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浏览体验与信任体验。

报告显示,目前搭建的网站不仅可以较好地满足东南大学师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很好的避免了目前图书馆资源庞杂而利用率低下的弊端,用户体验十分良好。

3.2试运行结果分析

通过对用户报告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Open Your World网站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努力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且界面操作简单,各方面的设计简约。同时设计了用户反馈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对网站进行改进,形成了以实现用户需求为目标驱动,后台更新维护为实现方式,用户反馈系统为连接纽带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更好的面向全校师生提供贴实的服务。

目前,网站的建设初具雏形,内容尚需填充,风格也需要逐渐完善丰满,但是这些不足都会随着后续工作的持续开展,逐渐由一体化服务模式指导解决,确保网站有着充分的发展潜力。

4项目展望及意义

在理论研究上,本文创造性分析了利用二维码进行资源连接的可行性和好处;实践上,成功进行了网站和二维码的设计和实现,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纸质和电子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提高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在思想上,本文为图书馆信息化创造性地设计了新的发展方向。

第8篇

调查结果显示,在自上而下教育行政系统紧锣密鼓的部署与管理下,江西省各地和学校积极探索,精心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例如,学业水平考试保证了国家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作用更加明显;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实施对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业水平考试也促进了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和高考方案的不断革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学业水平考试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社会氛围营造、师生观念的转变、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困难。

一、 现行学业水平考试所面临的困境

1.思想认识偏差导致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陷入边缘化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52.7%)对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认同度不高,学业水平考试并未如我们希冀的那样对普通高中教育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师生(45.3%)认为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对抑制“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克服偏科现象以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学校对学业水平考试不够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不少人认为学业水平考试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影响不大,较多师生把学业水平考试完全等同于以往的高中毕业会考,认为即便学生不能通过考试也无大碍。因此,不少学校只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考试,使得学业水平考试成了一种形式化、走过场的考试。其二,教师尤其是学生对考试产生反感甚至排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师生的教学、学业负担比较重,学生考试的名目繁多,这就使得教师尤其是学生对过多的考试产生反感和排斥,不少人指责学业水平考试 “劳民伤财”,把其看作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累赘,是一种“低水平重复考试”。

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学业水平考试在很多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考试的地位与作用陷入边缘化。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不少人都建议取消学业水平考试。

2.监管工作不力导致学业水平考试的公平性受到挑战

在“对学业水平考试进一步改革的意向”这项调查中,近半数的师生(41.2%)对 “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改革诉求强烈。访谈中也了解到,由于不少地方对学业水平考试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考试组织工作存在缺陷,对考试监管不严,使得考试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舞弊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很多师生对此意见很大。

可见,如何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遏制舞弊现象,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诚信度,保证考试成绩的可信、可用,使学业水平考试回归公平、公正,是当前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3.科目设置缺陷导致学业水平考试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调查显示,师生对“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呼声也比较高。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的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11科。然而,这种“全科目省级考试模式”的合理性却引发了部分师生的质疑,不少人认为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一些教师和学生(36.2%)倾向于把高考科目之外的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即文科、艺术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理科、体育考生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还有少数师生主张由学校自行组织部分学科的考试,其意图主要在于减轻学习负担与考试压力。另外,有些教师和学生(27.6%)认为考试内容也存在一定缺陷。如考试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契合度有待加强,试题难易度的把握欠佳(大部分师生认为试题偏容易),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真实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

二、 突破学业水平考试困境的路径

1.提高认识――理性看待学业水平考试的“存”与“废”

由于不少人认为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效果欠佳、作用不大,因而关于废除学业水平考试的呼声较高。其实,效果欠佳并非学业水平考试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学业水平考试的“存”与“废”问题。

设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在于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高中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美好初衷却没有得到彰显。现在,不少学校和学生很“实际”,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不重视,马虎应付;有的学校从高二开始就分班教学,学生主攻高考科目,其他副课都得“让位”。看来,在高考制度一统天下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心目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充其量只能算是高考的装饰品,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产生的结果是,如果不与高考挂钩,就味同鸡肋,不受重视,进而衍生出考试组织、实施层面的问题;如果与高考挂钩,又会导致考试科目的重复,同时增加学生的负担,异化为“小高考”。这其实也正是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实效低下、备受人们非议甚至反对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取消”并非学业水平考试应走之路,改革与完善才是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理性路径选择。为走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现实困境,社会各界和学校必须准确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定位,全面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一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标准参照考试(水平考试),它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还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学业水平考试作为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积极推进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的整合,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高考改革配套进行,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让学业水平考试像高考一样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敬畏。

2.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鉴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加快推进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使其不断完善。

一要加强考试内容的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修习程度的终结性考试,其内容改革或内容规范制定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包括内容领域或主题的一致性、知识深度水平适应性、内容主题中知识范围对应性、内容主题或知识点的平衡性等。此外,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着手制定各学科的学业标准,并严格依据各学科学业标准来命题。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从减轻考生负担的角度出发,建议采用文理科反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即11科目全部开考,文科生只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8科,理科生则参加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8科的考试。同时,要适度分散考试,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把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此外,还可允许每个学生多次报考某门考试科目,将最好一次成绩记入档案。

二要强化考试的组织与管理。为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作用,各级考试组织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考试的规章制度,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措施,加强监管。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命题、统一编排考场、统一施考、统一评卷、统一成绩管理。采取电脑报名采集相片等信息、实行与学籍对应一人一号多次使用动态管理的考籍管理办法、采取网上评阅卷办法,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坚持并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巡视制度,实行县与县交换监考,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权威性。同时,还应强化考试数据的反馈激励功能。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分设区市划定学生各科考试成绩等第,每年编制并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充分利用考试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学业评价、质量监测、教学反馈和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三要积极尝试考试模式的创新。我国的学业水平考试借鉴的是美国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美国的SAT与中学教学脱钩,每个高中生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报名参考,考试评价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但我们借鉴得很不彻底,目前我国各地推进的学业水平考试,不是SAT这样的综合能力考试,而是每门学科的考试。这其实与以前的毕业会考大同小异,只是将考试分割在高中不同阶段而已。

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虽然这是针对高考制度改革而言的,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也可以依照“教考招分离”的精神,遵循自主教学、社会组织考试、高校自主招生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开发、管理等专业问题交由专业的考试机构独立地操作。学业水平考试不与中学的学科教学紧密挂钩,而应突出对中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评价。这样,在高校的招生中,就形成“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体系,而不是中学学业成绩看学科成绩、学业水平考试仍旧看学科成绩、统一高考还看学科成绩这种教考招紧密一体化、只注重学科单一评价的格局。当然,推行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由于学生和学校的选择空间变大了,对目前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权威无疑会形成挑战。

3.积极试验――尝试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适度挂钩

学业水平考试既有助于对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同时能为高考的多元学业评价改革提供基础信息。目前,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各省份在高考改革方案上都无一例外地赋予了学业水平考试一项举足轻重的新功能,即将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以至于学业水平考试被称之为“小高考”或“高考的首战”。

随着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向自主、多元的方向迈进,高校招生录取在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是大势所趋。所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当前,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严格、规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在现阶段有必要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校招生录取适度挂钩。何谓适度挂钩?即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入毕业生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而言,可以规定考生所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或者,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达到A级(或优秀)数量多的考生。此外,还可给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允许在某些专业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科目提出等级要求。今后,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将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高考总分,实现学业水平考试与高校招生录取完全挂钩。

总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及时总结试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才能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真正发挥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理想功能。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赣教基字〔2009〕25号)[z].2009-5-8.

[2] 刘决生.我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科研,2010(3).

[3] 杨向东,崔允.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4).

[4] 岳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

[5] 雷新勇.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改革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8(8).

[6] 朱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命题与成绩使用. 考试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