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综合办下一步工作思路

综合办下一步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9: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综合办下一步工作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综合办下一步工作思路

第1篇

关于乡镇改革各机构运行情况的汇报

县编办:

按照县编办《关于巩固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成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照调研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建设情况

按照涞水县两办印发的《关于印发<涞水县深化乡镇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涞办字〔2020〕10号)要求,我镇积极开展了乡镇改革工作,形成了以增强党建为抓手、融合审批服务与执法力量为重点、以工作实效为考核标准的工作总格局,于2020年6月成立“四办、一队、一站、两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退役军人服务站、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8个机构全部按照工作职能和负责事项开展工作。义安镇核定编制59名(行政编制31名、事业编制28名),其中党政综合办公室编制10人,党建工作办公室编制5人,应急管理办公室编制5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编制5人,综合行政执法队编制11人,退役军人服务站编制3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编制8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6人,全部按“三定”方案编制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审批服务事项完善了授权交接手续;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在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公开公示;承接下发权限19项。综合执法事项已履行委托交接程序;行政执法各项制度、执法流程已进行了公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在公示栏对外公开;承接下放权限112项。

二、机构运行情况

我镇8个工作机构全部按照自身工作职能正常运行,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实现了职能转变,实现了职责界定清晰又紧密衔接,职能配置做到了无空挡、无遗漏。各机构内部实现了深度融合,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等平台运转平稳顺畅。我镇按编制要求成立了由11名人员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了综合执法队伍人员力量,按照县司法局有关文件对执法人员开展了培训,使其知晓乡镇承担的综合执法事项;完善了执法装备配备,统一执法服装,配备了强光手电、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执法队员实行持证上岗。

三、乡镇内设机构与县级派驻机构、县级职能部门的关系

我镇内设机构与县级派驻机构基本实现了协调联动,按职能开展工作,工作力量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机制,与县级派驻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机构协调配合,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我镇与县级职能部门特别是综合执法机构,主动对接,相互配合。同时进一步厘清综合执法队执法职责与其他内设机构监管职责边界,在建立基层综合执法协调配合上进行深度探索。

四、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放得下、接不住”的问题。

目前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配备合理性不充分,办理执法证条件限制,多数执法队员不能办理执法证,对实际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客观上造成了人员混编混用情况;缺乏精通乡镇综合执法的法制审核人员和执法人员,而且下放的行政处罚事项涉及部门较多,涉及的法律及行政法规较多,加之基层工作范畴比较广,乡镇干部大多身兼数职,短时间内执法队伍不能熟悉所下放的相关执法事项,造成了“放得下、接不住”的问题。

2.与县级职能部门、县级派驻机构协调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县级派驻机构同时接受派驻部门和所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业务工作接受派驻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所在乡镇的统筹管理,同时其职能与乡镇内设机构职能存在一定的重叠交叉,乡镇内设机构与县级职能部门对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了协调联动上的滞后和阻塞。

五、意见建议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下意见建议:

(1)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把好乡镇执法人员上岗关,所有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并取得有效执法证件,凡是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证,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二是加强执法人员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抓好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建立定期学习考评制度,督促执法人员常态化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四是加强执法人员廉政教育,不断强化执法人员拒腐防变的意识,确保乡镇执法队伍健康发展。

(2)加强协调配合

乡镇和县级部门应主动加强协调配合,配合县级部门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极易发生的执法事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程序的培训。切实加强派驻机构与乡镇内设机构力量的融合,促进各类资源在乡镇层面的整合协调、联动支撑,进一步强化乡镇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着力解决乡镇责大权小的问题。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内设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各项保障,进一步健全考核和管理制度,巩固乡镇改革成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第2篇

2021年6月,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生产技术部紧紧围绕公司“1256”发展战略,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部门各项工作,严把工艺关,全面推进信息、工程、设备深化管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力度,提质增效,确保生产技术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现将2021年6月份工作情况和下月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监督工艺执行情况,确保检修质量

1. 完成装备公司《关于规范铁路货车铸钢车轮表面缺陷判定标准的通知》文件转发,确保文件及时转化,根据文件要求修订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文件有效落实。

2.组织对Z2修相关人员进行试修前检修规程、工艺及作业指导书培训,对货修车间开工前探伤设备做好季度性能校验,保证相关人员全面掌握Z2修作业标准及设备性能状态良好。

3.对Z2修计量器具台账及新安装设备压力表进行整理及排查,核对钩缓间更新设备配套的各类仪器仪表72块。整理计量器具台账信息,并下发本月计量器具送检计划,本月共送检计量器具425件,确保计量器具送检及时率达到100%。

4. 完成分公司Z2状态修首辆样车鉴定并整理材料报送质量验收中心,确保C80车型Z2修检修作业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5.持续开展现场开工作业后的技术指导盯控工作,确保新工艺、新规程落实到位,并根据现场作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作业指导书。

二、加强工装设备管理,保证生产正常组织

1.赴齐齐哈尔车辆段考察调研轴承智能选配系统的使用情况,就轴径自动检测机、轴承内径自动检测机、轴承智能库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稳定性与齐齐哈尔车辆段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细致沟通,为下一步的轴承智能选配系统的选型奠定良好基础。

2.联系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所完成了肃宁北站修所新安装双梁桥式起重机报验流程,于6月17日配合特检所完成了新安装特种设备安装检验工作,目前已取得新装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报告,确保特种设备使用满足相应的法令法规。

3.组织完成钩缓间改造项目中74台(套)新购设备、14台(套)利旧回迁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4.组织完成货修车间6套照明UPS电池的更换工作。

5.组织完成轮对电动转盘、制动阀外部清洗机、制动阀超声波清洗机、轮对喷涂机器人、集控试风系统、轮对自动检测机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于6月22日组织使用部门、质检验收中心、验收室、设备维保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完成了设备初验。

6.组织设备大修厂家与设备维保单位共同调试大修完成的18台(套)架车机,并安装了新改造完成的镐头,组织使用部门与维修单位共同试驾了C80车辆,并组织维修单位及时整改试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Z2修顺利开展。

7.根据公司设备工程部组织的“消防系统”询比价结果,编写拟定购销合同,并在SRM系统及OA系统完成合同的流转及审批,在完成合同审批后及时联系中标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8.办理已经签订完毕的“普通车床等设备购销合同”“转向架内腔成像仪购销合同”等8份固资购销合同的预付款手续。

9.编写完成了轮对电动转盘、制动阀外部清洗机、制动阀超声波清洗机、轮对喷涂机器人、集控试风系统、电动脱轨器等设备操作规程并下发使用部门。

三、跟进信息化项目采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1、完成网络线路运维项目招标,目前该项目已推送到OA系统走网上合同签订流程。

2、组织京天威技术人员对货修车间开展Z2修手持机使用培训,有效提升现场作业人员操作水平。

3、持续跟踪机房改造进度。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做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确保施工进度。

4、根据2021年采购计划,组织做好网络专线租赁项目采购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公司采购计划审批。

5、组织完成信息安全咨询和应急维护项目招标文件编写,目前招标文件已提交公司审核。

四、积极部署、合理安排,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1.完成“车钩三态智能试验机”公司级项目三项技术交底书整理工作,包括“一种用于17型车钩下锁销防跳检测装置”“一种新型车钩钩锁检测用托具”“一种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功能的钩提杆”,并于本月上报公司。

2.完成2018年后公司级科技创新项目电子档案整理工作。本次资料整理包括项目立项阶段、招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等8类42项材料整理。

3.针对公司科技发展部对分公司申报的立项材料修订意见,对3个公司级项目立项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并上报公司。

4.完成肃宁分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修订工作,新增铁路装备公司肃宁分公司研发成果后评价管理办法。

五、稳步推进基建工程进度

1.职工生产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工程:修车库通风管路支架安装完成75%,完成房屋检测工作。室外变压器完成基础制作。

2.完成Z1修检修线改造、综合办公楼整修工程结算审核工作。

3.完成组合修车库室外电缆整修工作。

六、下月工作计划

1.组织完成货修车间三季度开工前探伤设备季度性能校验工作。

2.整理计量器具台账信息,下发7月份计量器具送检计划,确保计量器具送检及时率达到100%。

3.对货修车间Z2修现场的作业进行现场盯控,保证现场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4.完成状态修车辆油漆标记涂打二季度费用结算。

5.完成2021年第二批科技创新项目专家评审。

6.推进“轴承自动码垛机研发”“制动阀弹簧智能检测分拣系统研究”“车钩三态智能试验机”项目进度,开展中期检查。

7.配合公司完成“车辆运行状态多维智能监测系统研制”实施方案评审。

8.对“货车轴承故障自动检测装置”“25t、30t轴重货车车轮磨耗演化规律分析及列车动力学行为研究”“液压剪板机自动上料技术研究”“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泄漏点定位技术研究”开展中期检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验收。

9.组织硬件维护厂家和信息系统维护厂家完成2021年上半年巡检。

10.组织完成3台移动式电动扳机、1套温湿度控制系统、2套滚动轴承诊断仪等新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

11.组织综合办公室、安全质量部、设备供货单位对消防系统的施工方案进行评审,并组织施工。

12.根据公司设备工程部组织的公开招标结果,编写拟定电动叉车、电动平台搬运车购销合同,并在SRM系统及OA系统完成合同的流转及审批,在完成合同审批后及时联系中标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13.对钩缓间的关键工序、关键设备使用情况等关键节点进行持续跟踪及优化,重点跟进钩尾框抛丸上下料工艺机器人、钩尾框智能库上下料机器人、钩舌3D智能检测设备等智能化设备、配件浸漆烘干等新技术的安装调试,确保钩缓间改造项目中新技术及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通过钩缓间改造来实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人控向机控转变,达到提高劳产率的目标。

14.完成职工生产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工程通风管路安装。

第3篇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河南伊川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10-02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浅山丘陵区,辖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万人,全县有耕地5.73万hm2,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面对当前农业生产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增加农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伊川县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作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转变职能,细化服务,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如下特点。

1.1 结构趋优化

农、林、牧、渔业结构逐步优化,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56.7%、0.6%、40.1%、2.1%。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结构也逐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2003年达到2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为6∶4,并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品种结构也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已经启动,并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被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业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增加值分别为1.3亿元和1.1亿元,一、二、三产业逐步合理。

1.2 生产规模化

通过引导扶持,全县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业新格局。鸣皋镇、平等乡的温棚蔬菜基地,江左乡、吕店镇的烟叶基地,葛寨乡的青铜器生产基地,沿高速路、快速通道的花卉苗木基地等。目前,全县已形成有一定规模、有较好效益的种、养、加、销专业村110个以上。

1.3 结构特色化

按照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了花卉林果、畜牧养殖、特色杂粮、优质烟叶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基地。全县建成城乡规模农产品市场8个,年交易额7.8亿元以上。伊川县已流转、调整蔬菜用地1 533.33 hm2,新建温室大棚390个,建成温棚蔬菜示范方5个113.33 hm2,种植蔬菜面积2 133.33 hm2。全县优质红薯、谷子瓜菜面积已达到1.33万hm2以上,成为豫西地区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以新大牧业、立华禽业为龙头的畜牧养殖业在全县快速发展,新大牧业总部入驻伊川项目,总投资4.2亿元,涉及将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年产20万t饲料厂及祖代猪场落户伊川等。立华公司3 500万只土鸡养殖项目,总投资5亿元,包括建设总存栏40万套种鸡场3~4个、年孵化鸡苗3 800万只的孵化厂1座、4 000 m2的综合办公楼1座、建设商品鸡示范场1个、发展1 000家合作养鸡农户、年交易量4 000万只的活禽交易中心等。在城关、高山等乡镇发展薄皮核桃666.67 hm2,在吕店、彭婆等乡镇发展牡丹种植266.67 hm2,在城关、彭婆、鸦岭发展环市区苗木花卉林果133.33 hm2。县域土壤多系红黏土,含钾量大,适宜烟叶发展,质量可与云贵烟叶媲美,2013年全县落实烟叶种植面积2 000 hm2,优质烟叶基地雏形初现。

1.4 布局区域化

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特色、规划化发展的原则,通过调整,目前全县区域板块经济已初步形成,呈现出东西两岭优质杂粮基地和烟叶基地、周边山区林果基地、伊河川区温棚蔬菜基地、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沿线花卉苗木基地、畜禽养殖遍布全县的主体格局。

1.5 经营产业化

随着特色农业的规模发展,全县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全县龙头企业达到62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68个。同时,还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

1.6 服务系列化

在科技服务上,加强了县、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农技专家服务团和专家协会,搞好技术培训指导。在信息服务上,建立了“518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和农民致富协会,实施了“农信通”进村入户工程。在资金服务上,实施了“信用乡、村、户”工程,不断加大小额信贷支农力度,2年来,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亿元,其中农贷占90%,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流通服务上,全县建成城乡规模农产品市场8个,年交易额7.8亿元以上。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运销大户等经纪人队伍,开辟了农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伊川县农业结构调整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状况是,创办的龙头企业不少,但规模不大;开发的产品不少,但品牌、名牌不多;调整的面积不少,但档次不高等。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反映在2个层面上。

2.1 农民自身层面上存在“三个难”

一是农地难调。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需要成片开发时,土地难协调,影响其调整积极性。二是项目难定。农民在调整中心中无数,不知道调什么、种什么、养什么,存在着等待观望现象。三是新品种难找。农民搞调整是以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要寻找一些产出较高、投入较少、见效较快、风险较小的品种很难。

2.2 组织领导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一是服务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技术指导、信息引导、产后服务等方面仍然跟不上。二是调整工作不力度不到位。地区间不平衡性突出,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三是调整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是部分干部对拉动农民增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结构调整成效不大。

3 对策

3.1 调整工作思路

伊川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上,要突出“四个围绕”。一是围绕市场。引导和组织农民调整市场所需的产品,做到产品围绕市场转。二是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结构的调整,就是把农民是否增收作为衡量结构调整成效大小的主要标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围绕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创名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1]。四是围绕区域特色。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传统产业优势,努力扩大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县级区域特色经济的知名度、外向度。建议下一步伊川县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大力规模经营,促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继续抓好市场建设,扶持一批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建好一批有带动能力的专业市场和经济联合体[2]。

3.2 明确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要用大农业、大环境、大市场的观念来发展农业,用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标准来审视农业,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来规划农业[3]。为此,在指导思想上: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前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必须以农业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初步建立起区域明显、布局合理、特色显著、结构优化、产销衔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县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4]。

3.3 加大农业服体系建设力度,全面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当前新形势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充当农民利益的保护人、农民致富的引路人[5]。在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中,各级农服部门要重点抓好4项服务:一是信息服务。要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更新信息资源,扩大信息内容,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农民解决调什么和如何调,当好农民的参谋。二是技术服务。各级农技服务的同志都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农村去,多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等方面的服务,真心诚意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实际困难,真正体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三是法制法规服务。要切实加强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四是质量检测服务。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更好地适应优质农产品发展的需要[6]。

3.4 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先行。要加快品种改良和新技术的应用步伐,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把新品种引进放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7]。因此,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建立安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县级农业发展中的一项全新任务,要针对伊川县产业优势,制定重点品种、重点产业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范,促进特色优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一批无公害蔬菜、粮食、果品和畜、禽养殖等生产示范基地[8]。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重视制定产品品牌标准。

4 参考文献

[1] 乔兰芳.古牧地镇农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村科技,2012(7):77.

[2] 何斌,杨宽,罗燕.盘县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5):80-82.

[3] 段清斌,徐静,孙杰,等.息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2(1):54-55.

[4] 王银.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1(9):49-50.

[5] 童泽平,鞠磊,宋文彬.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22):104-105.

[6] 韩宪华.论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69-70.

第4篇

2007年上半年,我院总的指导方针是继续强化管理,理顺关系,而综合办面临的主要工作除了履行好基本的部门职责以外,主要是围绕我院2007年的工作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进一步发挥好支部和工会作用,群策群力。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完成工作情况如下:

成绩方面:

一、部门内部管理:今年我院对机关工作继续进行目标管理,并且加大了考核力度。我们以此为契机,重新明确了科室的分工,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保证了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而且还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我们按照院班子和院党委的指示精神,通过开会和谈心等形式,在科室内部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教育大家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危机意识和主动工作的意识。在肯定初级的同时,指出不足,并提出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科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也大为增强。

二、行政管理工作:综合办每天都要面对车辆调配、证照发放、印信使用、来访接待、资质年检等等大量的繁琐的日常工作,工作量很大,头绪也很多,科室同志在认真完成好这些琐碎工作基础上,仍然拿出了大量的精力考虑如何改进提高,我们在3、4月间对往年漏检的证书执照十余项进行了集中清理,每天多要频繁往返于各个主管单位之间,目前我院的各类资质年检和变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另外,我们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进行了补充完善,比如建立了严格的证照使用审批手续,重新修订了印信管理制度、会务管理制度等等。

三、劳动人事管理:在工资管理方面,我们今年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了工资审核的严密性,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差错率明显减少,上半年没有产生工资的错、漏问题。在人事管理方面,我们狠抓制度落实,做到制度目前人人平等,并针对新的形势,对原有的部分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如考勤管理规定等等,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杜绝了工作的随意性,因此没有产生新的劳动人事纠纷问题。另外我们今年还与临时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特岗提前退休工作也完成了实际操作,并且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的劳动人事纠纷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对我院多年积压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了集中的归档整理工作,通过努力,目前归档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另外,在推动我院人才工程建设方面,我们在总工办同志的密切配合下,对“2135”人才战略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适合我院今后发展的需要。

四、工会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职代会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年初召开了八届二次职代会,每月还举行工会委员的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审议我院的各项管理制定,较好的发挥了纽带桥梁的作用,使职工的参政议政的权力得到切实保障,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进程更加深入。上半年我们还组织职工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三八”妇女节期间我们组织了小型的女工趣味运动会和女职工保龄球比赛,并夺得局系统保龄球比赛的团体冠军,5月份,我们还组织职工参加了局系统羽毛球比赛。另外我们在6月份开放了职工阅览室和乒乓球室,从而大大活跃了职工业余生活的气氛。在保障职工福利方面,我们制定了带薪休假制度,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为困难职工发放困难补助,并多次到工地慰问一线职工。年初,我们还成立了职工技协,经过我们与有关科室共同努力,职工技协的工作已经开展起来。总之,工会组织在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也大大加强了。

五、党团工作:年初,我们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了全院范围的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工作,通过评议,肯定了干部工作的成绩,找出了不足,使广大干部明确了目标,坚定了改革发展信心,也使广大职工对院党委和领导班子更加信任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在干部管理上,我们还加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后组织中层干部学习观看了多位知名学者的讲座光盘,累计授课时间达到十几个小时,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今年,我们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在全院职工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同时还完成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体系等三个课题的调研工作,编制了企业文化专刊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宣传工作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定期更换橱窗和发行内部刊物,宣传当前形势和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敬业标兵和优秀青年评比活动,我们组织候选人进行演讲,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职工。我们还对主楼楼道进行了统一的布置,宣传我院的实力和业绩,增强了职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另外,我们上半年还分别组织了团员青年和离退休干部旅游活动。

六、其它工作:在年初,我们还配合其它部门完成了年度经济指标测算、签约和工资分配政策调整工作。在推动机关目标考核管理方面,我们和有关科室人员积极配合,使考核工作更加完善。在行政后勤工作方面,我们对全院的办公用房进行了多次调整,取消了女浴室同时给女职工发放洗理费补贴,还修建了9间平房,缓解了房屋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办公条件。我们还与测绘院积极协商,加强了门卫和自行车棚的管理。另外,我们对院容院貌进行了逐步改造,使我院的整体环境更加整洁美观

通过上述成绩方面的总结,我们体会到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进行运作,制度要公开、透明。通过上半年的努力,综合办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质量大大改善。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根据我们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以及全院总体工作的要求。我们在下半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在日常行政管理和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奖惩规定、激励机制等制度。

2、加强各项管理的宏观控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监管力度,使责任落实在基层。对基层公司的管理要注重政策控制和事先把关,过去是在制定了院级政策以后要求各公司遵守,然后依据公司对院有关政策的运行结果进行评判。更多的注重了结果控制,加强事前和过程中的控制。

3、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首先要制定一套相对完善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为实现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干部年薪制打下基础。同时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宏观分析,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特别使电子档案的管理,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向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过渡。

第5篇

新时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困难,在全台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台全力围绕今年“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目标,紧紧扭住“转型发展”这个“牛鼻子”毫不放松,积极探索,有序推进,使得2014年转型发展初显成效。

一、转型的前提:在新闻宣传上转型发展必须坚定不移

1、进一步搞好栏目微调

我台紧紧围绕民生、特色、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市场抓好频道、频率栏目调整和完善,切实搞好二次创业。收视率低的、效益太差栏目必须要调整,广告经营迫切需要栏目转型,办好节目,提升收视率是根本。

2、积极拓展合作办栏目空间,进一步丰富新闻宣传内容

今年以来,我台超前谋划,积极与市直相关部门及区县广电台进行合作,分别与司法、教育、林业、文化等部门及行业协会开设了一批专栏。新闻综合频率上,与纪检部门合办《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交通旅游频率上,与交警交通部门进行栏目合作,合办《交警面对面》等。同时,我台还与各区县广电台携手合作,制作了“留住手艺”等专栏。总之,围绕特色、民生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做到台内所有媒体齐上阵,大大丰富了新闻宣传内容。

3、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进一步提升广电品牌

如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爱心送考”、“传递书香、分享阅读”、“关爱身边老人”、“健康快乐老人”评选、“为劳动者送清凉”、“黄山最美教师”、“最美计生干部”、“黄山好故事”和“金牌导游员(讲解员)大赛”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利用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时间,联合爱心企业开展送温暖活动等,营造正能量,为加速发展添砖加瓦。同时,我台还积极探索公益宣传片的制播形式,即由有关单位及部分公司负责制作、广电台提供播出平台,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开展公益性宣传,有力地提升了广电品牌。

4、强力推进外宣由数量向质量转型

今年以来,我台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台、省台的联系和沟通,强力推进外宣转型。①高清纪录片《清清新安江》顺利摄制和播出。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策划、准备、拍摄和后期制作,我台与安徽广电合打造的全市首部高清电视纪录片《清清新安江》顺利完成拍摄制作,并从7月21日开始相继在黄山广电台和安徽台播出。同时,我台还着手与中央台、省级合摄制系列专题片。目前,与省台谋划并联合摄制“城市形象宣传片”、“徽州古建筑系列”专题片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②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积极对接,搞好直播宣传。如今年“十一”黄金周,中央电视台一共播出黄山新闻45条,其中分别在黄山风景区和歙县阳产进行了9场直播,频率上直播宣传也有所动作。同时,通过主题专栏报道和新闻信息播报等方式播出黄山文明旅游、秋色、特色游等新闻。③外宣工作捷报频传,新闻获奖连连不断。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2014全省电视新闻年会上,我台再次获得“全省外宣先进集体”称号。至此,我台新闻外宣以绝对优势多年稳居全省市级台第一名,并实现了电视新闻外宣“八连冠”目标;广播荣膺“全国地级城市台发稿十强”、“全省电视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全省广播新闻宣传突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今年5月,2013年度安徽广播新闻奖、安徽新闻奖相继揭晓,我台各频率频道共有24件新闻作品荣获省级奖项。新闻创优工作再获佳绩。此外,《家园》、《娃娃乐》、《美在黄山》栏目获得省及国家级表彰奖励和资金扶持。另外,《家园》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文化纪录片博物馆系列”专题今年还被列入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文艺类项目。

5、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积极整合台内资源,搭建黄山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开通了微信号、手机客户端、电子商务等频道频率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初见成效。当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人的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机制、支撑平台等等方方面面。要大家共同思考和努力,分步来推进。

二、转型的基础:通过项目建设搭建转型发展平台

今年以来,我台抢抓国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有利契机,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近390万元(其中到位资金合计290万元,还有原争取的100万元电视直播车工程项目资金拟允许调整使用),为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搭建“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其中“高清”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被列入国债项目,对上争取资金220万元(含省、市委宣传部文化事业费支持资金20万元);应急广播项目去年已到位资金60万元;正在实施中的黄山视听在线新媒体技术体系建设及联盟工程项目获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娃娃乐》栏目经过积极争取,再次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少儿精品专项资金项目,又喜获10万元专项资金;由我台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联合上报省广电局的五集纪录片《美在黄山》获得了10万元的安徽省广播影视精品专项资金支持。

当前,我台正加快推进实施应急广播、高清系统升级改造、黄山视听在线新媒体等项目(黄山广播网络电视)三个项目。黄山视听在线新媒体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期工程建设,重点是新建黄山市网络电视台,通过与黄山视听在线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黄山新闻网”,进一步整合媒体资源(台内台外),推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客户端、黄山资讯视窗等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积极占领舆论阵地,提升节目覆盖率的目的。建好平台为下一步办好节目、提升收视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超前谋划黄山资讯电视网项目、徽州文化纪录片《徽州探古》项目,并继续申报了黄山视听在线新媒体技术体系建设及联盟工程2015年续建项目,为明年进一步争取项目资金奠定了基础。

三、转型的重点:始终紧紧抓住广告经营不动摇

在今年全国经济形势严峻、市级广电台广告创收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在广告播出管理更加规范的基础上,我台逆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广告创收和活动营销工作力度,取得良好成效。截至9月底,全台广播、电视广告及创收收入达1153.25万元。这实实在在的数字,不仅是全台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说明我台的转型发展工作已初见成效,它得益于收入结构的转型、开展活动转型、联合开办栏目的转型以及整合资源的转型。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台里努力减少“三公”经费支出,从台领导干部自身做起,自觉遵守重大项目设备招标采购规定等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公务接待和广告客户接待,做到每季度公开其费用。

四、转型的保障:积极探索管理机制新模式

今年以来,我台逐步建立起量化管理体系,发挥管理“支撑”的作用,为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1、加强学习培训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台通过外派学习、短期训练、挂职锻炼、业务培训等多渠道多举措分类分层次稳步推进全台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改善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解放了思想,创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有力地提高了全台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2、及时做好人员招聘及依法用工

根据工作需要,我台向社会公开进行人员招聘,逐步缓解和改善目前存在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同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用工管理,规范用人制度,超前对接,做好依法用工工作。我台还根据中央和省市文件,逐步解决“双轨制”问题。

3、严格绩效考核,逐步实现量化管理,营造正气

2014年,台里在对原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并进一步完善,严格按照新的要求实现了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和人、财、物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购片、广告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等,并在此基础上严格绩效考核,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量化管理工作。

台里还以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督查,重申了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检查和日常管理,凡接到问题举报及群众反映的,接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五、转型的方向:抢抓机遇、群策群力,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

1、在转型发展上要超前安排,抢抓机遇,形成共识

当前,我台正处在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国家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给我台的转型发展和二次创业带来了良机。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全台上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敢于争先的观念;要有超前发展、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有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勇气,努力开创我市广播电视工作的新局面。

2、在转型发展上要举全台之力,谋后而动,群策群力

转型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扶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台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奉献。全台上下要团结一心,凝聚力量,要举全台之力,加强工作谋划,特别是转型发展方面的谋划,选准了方向、目标后就要大胆地去闯、去试、去干,集中全台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与才干,迸发出无穷的发展力量,使黄山广电台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广播电视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在转型发展上要积极创新,边干边调,少评多试

第6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在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各小组、每个党员紧密结合自身工作,按照第二阶段工作计划认真进行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下面将各党小组的分析讨论,简要归纳如下:

人事教育处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虽然能按照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但存在着按老传统、老办法来处理日常工作,特别是针对客观情况变化和干部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性开展工作还不够。2、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上缺乏目标机制,没有近期、中期和远期相结合的目标计划。二是干部队伍“出入口”缺少畅通机制。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形成干部队伍建设的制约“瓶颈”。三是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特别是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方法不多,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和实践锻炼的渠道不多。四是内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与干部队伍建设相关的职能处室应有分有合,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各处室负责人要增强“两手抓”的意识,努力做到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齐抓并进、共同促进。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要逐步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办法。3、业务素质不够精通。由于平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学习不及时、工作人员缺乏多岗位锻炼,再加强上人事工作政策性较强,工作中习惯于按老办法和政策规定办事,对新出台的政策业务规定学习研究不够,导致本职业务理解掌握不深不透,业务水平提高不快,影响人事工作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办公室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由于相对而言,办公室人多事杂,且较为分散,虽然也采取一些措施强化理论学习,很好地坚持了局学习制度,但没有切实把学习摆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高度来认识,一般性、分散学习多,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较少。对于一些新知识、新理论,还存在理解不深,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方式单调,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习保证措施不够有力,往往因日常事务较多而挤掉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对自身的财政理论、政策、新的改革学的不够认真和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水平的提高。2、队伍建设不够扎实,整体作用发挥不够。面对财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办公室干部队伍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由于办公室部分岗位属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使得有些同志在日积月累中已习惯于这些“机械”的工作,自我创新和进取的意识逐步淡化、动力逐步弱化;有些同志身上存在等、靠的思想和习惯于当“二传手”的现象;有时陷于事务性工作,抓落实的精力不够集中,特别是对局领导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还缺乏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韧劲。内部还缺少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说成绩的较多,说问题的较少,提工作要求的较多,出工作主意的较少,同志间互相监督、相互提醒不够。3、统筹兼顾不够到位,协调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办公室工作的多元性决定了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统筹兼顾、强化协调。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同志往往就因为事情一多,存在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现象,各项工作的有机联系、合理摆布、有序推进还不是很到位。协调意识和能力也还不够强,当新的问题出现时,有时还存在不会协调的现象。在有些问题上与处室沟通不够,习惯于从自身想问题、做事情,许多应该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税政法制处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税政法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不够。近年来,我们在加强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在一些关键环节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依然在税政法制工作精细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2、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不够。虽然我们在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还不善于运用市场理念和战略思维研究思考工作,学习掌握最新知识与技能不够。3、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深入实际调研不够,对发展规律把握不够,改革创新的胆略不足,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处室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税政法制机构服务科学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要求还有差距。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生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精神仍然缺乏。少数干部安于现状,未能完全克服畏难和本位思想,学习意识淡化,工作之外疏忽了对财政业务的学习,特别是对知识的更新缺乏紧迫感,导致工作思路陈旧,办事僵化教条,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看问题做事情的眼光不够长远。

2、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干部不能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没有真正的公仆意识,缺乏主动服务精神,平时仅立足于做好面上的工作,服务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并帮助企业及基层解决反映的问题。

3、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少数同志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深入基层去了解问题,倾听基层的意见,解决问题总是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缺乏对问题认识深度,表面文章做的多,实际问题解决的少。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及措施

通过深入学习和对存在问题的检查分析,进一步增强了支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了推动支部党务工作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把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作为一项先导性工程。针对分析出的问题,结合第四支部每个岗位的工作实际和人员的思想状况,突出围绕权责观、大局观、服务观、价值观等内容,查问题,挖根源,促改进。从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第四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积极倡导“敢讲话、会做事、能管理”三种能力,以及增强“责任、忧患、服务、创新”四种意识。在工作中,结合八个工作机制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手段,完善工作系统,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实践,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

第7篇

根据《安徽省地方税务系统创建标准化分局(所)试行办法》的统一要求,淮南市地税局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突出队伍和业务两个建设,注重实效,切实促进两个转变,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创建标准化分局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局的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征管改革以来,特别是转换征管运行机制后,我市在市区推行了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新的征管模式运行以来,在推进依法治税,强化廉政建设,构建新的征管运行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征管改革如何在税收计划改革等其他配套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解决依法治税与完成税收任务的矛盾?如何在征管职权适当分离,监督制约机制得到加强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征、管、查职能部门各自作用,并加强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有效的整体合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归集到一点,就是在新的征管运行机制下,作为税收工作一线的基层单位怎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省局开展创建标准化分局活动,为我局指明了工作方向,它对于继续深化征管改革,提高征管质量,促进依法治税,确保完成收入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市局领导班子感同身受,认为非常及时和必要,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迅速作出反映,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创建标准化分局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实施方案、全局性规范性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创建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为了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局对申请创建的单位进行了慎重研究,全面衡量,认真筛选,确定了征管基础较好、领导班子能力强、户型比较典型、征管难度大的田家庵管理分局和凤台县毛集分局作为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联合办公,负责创建具体组织实施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

二、理清思路,狠抓落实

在确定试点单位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试点单位的实际,特别是征管改革后管理分局面临的新情况,并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究。征管机制转换后,管理部门是联系征收和稽查工作的纽带,也是征管改革后工作难度最大,挑战最多的部门:任务压力大;税干对新的职能不适应;税源管理和征管基础比较薄弱;征管信息不畅通等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照省局的创建目标,我们进行了周密规划,理清了创建工作的思路。

一是制定了《淮南市地税局关于创建标准化分局实施规划》,对我市试点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规划。主要分为:创建准备、组织实施、市局检查验收和迎接省局检查验收四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创建工作重点,确定创建工作的方法是:以创建单位为主体,上下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制定了《淮南市地税系统创建标准化管理分局(所)实施方案》,根据管理分局的特点,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具体内容、标准、步骤,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方案的制定为各试点单位创建工作的开展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试点单位根据市局的方案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时间表,成立了具体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田家庵管理分局在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后,多次召开局务会、研讨会,集思广议,寻策纳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创建标准化分局的基本框架。分局成立了创建标准化分局领导小组,下设业务和其它两个工作小组,组织落实标准化分局创建工作,制订下发了《淮南市地税局田分局创建标准化分局工作计划》,拿出了初步的工作设想和时间表。并制定了《田分局创建标准化分局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提出了创建工作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三是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市局在年初召开的科局长会议上布置全年工作任务时,就将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布置。试点单位按照市局要求,先后召开了全体税干参加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和股所长会议,进行具体落实。市局利用一切机会宣讲创建工作的意义,并与分局一道深入基层税干中间,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基层税干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既营造了创建工作的氛围,又沟通了思想,完善了方案,使广大税干听得进,做得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试点单位先后召开了创建标准化分局动员会议,对分局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市局领导亲自参加动员会,并对创建标准化分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创建的内容、目标以及如何开展工作作了重要阐述,要求各试点单位上下思想上重视,认识上统一、工作上自觉,切实把创建工作溶入日常工作中去,使创建的标准化分局真正成为新时期税务基层建设的楷模。

三、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一)、完善规章制度,统一行为标准。在市局的指导和配合下,田家庵管理分局下大力气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整理,适应创建工作的需要,制定完善了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内务管理三类制度,重点细化了征管业务流程、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和纳税申报管理办法,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体系。市局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对试点单位的各项制度、资料内容和设计的台帐进行了审定,使其规范统一。为了便于执行,分局将其汇编成册,人手一本,使每一位税干了解应该“做什么”。

(二)、强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创建工作以人为本。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税干积极参加,必须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田家庵管理分局在三个税务所都实行了责任到人的个人岗位责任制。对不同岗位税干的各项工作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标准和分值,按月考核,作为计酬和年度评优的依据。此办法实行后,大大增强了税干的工作责任心和争先进位的意识,一举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现象,该分局的舜耕所实施二个月后,入库税款增长了33%,税干的精神面貌、办公环境、所容所貌也明显改观。在学习上,分局制定了学习和奖励制度,一个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试,调动了广大税干学习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该分局现有本科生12人,大专以上学生22人,大专以上人员占80%。注册会计师1人,会计师、经济师8人,在职学习和报考各种职称23人。在信息工作方面,分局制定了信息考核制度。调动了税干调查研究,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改进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强化业务建设。

(一)、推行科学的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征管改革后管理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田家庵管理分局从自身管理工作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征管改革后税务人员对纳税户税源不清,情况不明问题,推出了税源ABC管理,A类为重点税源户,C类为非正常户,B类为其他类,按税源大小实行强度、深度不同的分类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税源台帐、分户税源台帐和重点税种税源台帐,并有计划地组织了税源分析和税收计划分析。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税源难以掌握的状况,目前,管理员已能全部掌握各自片(组)情况,所长可准确掌握重点税源户情况,分局局长既可以掌握重点税源情况,又把握了总体税源的结构形态。哪里有税,有多少税一目了然,强化征管落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收明白税。

(二)、强化征管资料管理,提高征管信息利用率。试点单位从实际需要和加强管理出了,强化征管资料管理,下大力气整理征管资料,并按月分户归档。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税务登记、停歇业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发票核定、核销台帐等各类税源和征管台帐24种,为上至分局长下至管理人员掌握征管各环节的税收情况奠定了坚实基础。征管资料使用率得到提高,既强化了税源管理,也加强了对各征管环节的监控,使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业务处理规范化、处理结果文档化、信息传递程序化的轨道,加强了内部监督。如实行的《发票核销办法》规定:凡使用地方税发票的纳税人均要于每月25-30日持纳税申报表、发票存根到税务所办理核销登记,对发票管理实现了全程监控,有效防止了税款的流失。分局先后对100多户饮食业税负进行调整,月均税款调增20万元;对建筑业实行“核票结算”及时结清当期税款,杜绝新欠。《征管资料管理考核办法》实行后,各项征管资料均实现了A、B、C分类、集中、分户归档,做到了收集及时、内容完整、立卷规范、装订成册、集中存放;纳税申报真实性审核也形成了制度化,零申报户和申报异常户全部实现了当月取得信息,次月上旬审核完毕;《税务违法行为税务文书管理考核办法》,对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文书的制作、保管、使用和法律依据进行了统一的规范,纠正了各类不规范操作的现象。

(三)、强化依法治税,加大执法力度。试点单位一手抓规范执法,一手抓从严执法。制定规范执法方面的文件3个,建立了执法责任制;规范了税务文书的制作、使用和管理,纠正了各类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完善了税款核定工作,税负张榜公布,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试点单位全面推行了“办税八公开”制度,通过设置税收宣传栏、张贴通告,局、所长接待日等形式宣传税收法规,还专门印制了“办税八公开”制度(单行本)发放纳税人。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田家庵管理分局对长期拖欠税款的纳税户依法采取了80余次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清理欠税近700万元,对56起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和各类虚假申报行为进行了处罚。毛集分局对574户纳税人全面换发了税务登记证件,同时清理漏管户5户,税务登记户数较98年底增加64户。

五、加强指导监督,严格检查验收。

在创建标准化分局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省地税局纪检组沈组长、征管处沈处长、李处长等省局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我局的创建工作,先后深入到我局试点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在肯定试点单位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创建工作中的簿弱环节。省局领导的检查和指导增强了创建单位的信心,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推动了我局创建工作的开展。为了及时掌握各试点单位的创建工作进度和情况,便于加强指导和监督,市局要求试点单位及时反馈创建信息,并先后组织召开数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和创建单位领导会议,针对创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加以解决。同时市局领导和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经常深入试点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现场予以指导。

按照省局的要求,在省局验收考核之前市局按照〈〈安徽省地方税务系统创建标准化分局(所)试行办法〉〉中的考核标准和〈〈淮南市地方税务系统创建标准化分局(所)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田家庵管理分局和毛集分局的创建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我们对检查验收合格单位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创建单位必须在市局向省局申请验收报告之前限期改正。

五、主要收获

1、创建标准化分局活动加强了队伍建设,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税干工作积极性。通过创建活动,试点单位强化了队伍的管理,建立了激励机制,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健全完善,标准化分局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试点单位税干自六月以来,全部放弃了双休和法定假日,加班加点,开展创建工作,做到了创建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主动工作的人多了,思考问题,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人多了,出现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见贤思齐的良好局面。人的积极性提高了,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征、管、查部门之间的推萎扯皮大大减少,信息日渐通畅,配合越来越密切。目前征管查协调制度在田家庵地区得到了很好地落实,分局经常召开协调会,交流思想,摆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协调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征管查整体合力的形成。

2、创建标准化分局活动规范了征管行为,强化了税源监控,征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创建活动,试点单位各种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的修订和制定,各类税收管理台帐的设计和登记,规范了税收征管行为,强化了税源各环节的监控,征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零申报户和申报异常户明显减少。六月份以来,田家庵管理分局发现、查处了13起虚假申报案件,查补入库税款50余万元。与上半年相比,零申报户减少了35%。某建安公司连续三个月出现零申报,经审核其财务报表发现,该公司工程结算收入为零,但建安成本却较前期增长近6倍。通过检查发现该单位采取虚列收入进行偷税,数额达15万元,当即进行了处理。随着税源监控力度的加大,税干的业务素质,税干对各种信息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明显提高。

3、创建标准化分局活动深化了征管改革,促进了“两个转变”。通过创建活动,试点单位运用科学的ABC分类税源管理法,并从税源管理需要出发设计分户税源台帐等等,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索,提高了征管的效率,巩固并深化了征管改革;更重要的是,试点单位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思路,转变了依赖观念,积极发挥创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了地方税收工作两个根本性转变。

4、创建标准化分局活动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夯实了各项征管基础。通过创建活动,试点单位相继制定、完善了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内部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各项基础工作,税干表示:“过去不知怎么干,现在是做有标准,奔有目标”,为税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加强税收征管,完成税收任务奠定了基础。

六、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从我局创建工作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征管软件急待开发。由于没有开发出与创建标准化分局相配套的征管软件,计算机的效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创建单位的各类业务台帐、报表基本上还只能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征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征管信息共享率低,征管资料的利用需待加强。由于目前征管软件的滞后,征、管、查还没有实现联网,征、管、查之间的的资料信息传递还只能依靠手工完成,由于单位多、数量大、周转期长,部分资料在周转中存在丢失、滞后、杂乱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征管信息共享率低,另一方面管理分局每月都需要在整理资料上面占用相当的精力,有的甚至整理完毕后,没有时间再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征管资料利用率有待提高。

3、征管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新的征管模式建立后,征管工作在深化细化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征管方式方法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待进一步改进。

为此,下一步我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强化征管资料利用工作。加强征管基础工作的目的是为提高征管质量服务,而征管资料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征管资料的整理、传递工作外,今后管理分局要重点强化对征管资料的分析研究,提高征管资料利用率。田家庵管理分局计划从2000年起将征管资料利用率的检查纳入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

2、加快税源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市局将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组织人员研究开发税源管理应用软件,对分户税源台帐和综合税源台帐实行计算机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使用效能,实现税源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税务人员工作效率。 版权所有

3、进一步研究改进征管方式方法。市场经济和新的征管模式的建立,急需征管方式方法作适应性变革,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为此,要在税源管理上进一步改进征管方式方法,研究各行各业的经营特点,加强信息搜集、分析,提高征管水平。

4、认真总结,扩大试点。对试点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认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在管理分局进行扩大试点,并积极研究在征收分局开展创建标准化分局试点工作。

七、几点建议和体会

1、创建标准化分局是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需要。改革之初,我们经常感到许多工作不顺,征、管、查部门之间易发生一些磨擦,由于我们对征管改革认识不深,也曾产生过疑问。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我们充分认识到,征管改革模式是正确的,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的税收征管不规范、执行不严格,配合不紧密,管理方式不适应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创建标准化分局正是着眼于此,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创建标准化分局正是落实“向基层转移”、“向征管转移”的最佳载体,通过这个载体的建设,两个转移明确了,分局的征收能力提高了,分局成为了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税收征管工作迈入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2、创建标准化分局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标准化分局只能从群众手中创建起来,也要在群众中坚持下去,来自于群众中的方式和方法才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和贯彻。创建伊始,田家庵管理分局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提出了“四个有利于”的创建标准。只要有利于规范税务执法、有利于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的建议,分局都将认真研究采纳推广。全局税干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研究,深入思索提出了“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工作日志”等好的建议和办法,经分局研究后汇集出台了《田家庵管理分局创建标准化分局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可见,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税干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把标准化分局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8篇

我县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其中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省重点职中1所、市重点职中1所。小河职中农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全县中职学校开设有农学、机电、建筑、旅游、机械、计算机等18个专业,在校生已达5968名,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0%。近四年来,全县有1400多名中职毕业生考入各类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4000多名毕业生被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2000多名毕业生成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率达97%以上;6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得到转移培训。以初中毕业生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城乡职教整体功能不断完善;以省、市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以公办职业学校为主体,以民办职校为补充的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不断延伸;构建覆盖支柱产业、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不断健全。全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中等教育结构的科学化建设,完善了我县教育结构,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社会办大职教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政策促保障,确保职业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县属国家重点扶贫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条件差,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地方适用型人才。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县委书记青理东曾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强调,教育与经济发展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应由培养“飞鸽”牌人才向“永久”型人才转变,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现场办公,积极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建校资金、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解决学校发展中软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我县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制订政策,完善制度,为发展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近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在经费投入上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解决职教,为学校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在职业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教师聘用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统筹招生政策,分解招生任务,实施职高生源送培责任制,既给职业学校下达招生指标,又给各乡(镇)中学下达送培任务,并纳入学校工作年度考核,逗硬奖惩。从而使南江县职业学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

3、多方筹资,增加投入,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这一目标,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逐步构建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企业参与的职教办学模式。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纳入了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并在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先后向学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修建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城镇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比例。

二、以质量促提高,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加强重点学校建设,精心打造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从2002年到现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约2100万元,用于重点学校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其中省重点职中小河职中2006年被审批为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学校的重点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其它职业学校的共同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现职教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提出了以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校为目标,开展了第二轮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活动,目前小河职中正积极申报国重,县职中也已具备省重点职中的申报条件,正在积极组织申报,促进全县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2、重视示范专业建设,体现职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宗旨。几年来,我们始终牢牢地把握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这一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以主动适应、主动发展、及时调整的思路,通过专业调控,引导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重点专业,调整一批重复专业,更新一批传统专业,开发一批新专业,鼓励开办特色专业,注重转变专业教育观念,更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师资水平,改革专业教学方法,完善和更新专业设施设备,现逐步形成了与当地产业、行业特点相适应的专业群,展示了职业教育的生机,涌现出了诸如农学、机电、建筑、旅游、机械、计算机等一批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就业形势较好的职教专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直以来我们十分注重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的做法、措施有:一是打破界限,通过人才引进和接收专业对口的非师范类大学优秀毕业生到职校任教;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业余进修和脱产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技能素质;三是向社会公开招聘骨干教师,吸引和鼓励社会特别是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四是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有关行业组织锻炼,使之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五是结合专业教研活动,通过教材教法的研讨、专题讲座、观摩教学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县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85%,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2%,中级职称的教师占56%,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以改革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与后劲

1、用新理念推进职业教育。我们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实现职业教育与发达地区先进理念相对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求学,职校很有读头;就业,职校更有出路;升学就业,职校最有前景”的思想。学校结合市场的需要设置专业,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毕业生一度成为“抢手货”,数千名实践型、实用型人才,成为了许多领域和行业的业务骨干。

2、用新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一是强化科学统筹,整合职教资源。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配置资源,从专业设置、器材设备的添置等方面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我们以省、市重点职中为中心,以国家、省职教示范专业为依托,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发挥品牌效应,增强职教竞争力。小河职中的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示范专业,我们加强了师资、设备配置,建立实训基地,南江黄羊育种研究员王维春被聘为该校名誉校长,并聘请了几名德高望重的专业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快优势资源对接步伐。二是增进交流,协调发展。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周边市、县职教特色和特点,把职教发展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去运筹和思考,以联谊、研讨等形式,建立起了与周边交流沟通的开放式平台。三是依靠高校资源,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加强了与高校的衔接与沟通,建立起了师资培训快车道和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中高职相贯通的职教网络。我县聘请了中科院生物制品工种技术中心朱鸿飞博士、南京农大博士生导师刘兆普教授、西南农大牧医系吕光俊、水产系的袁朝武副教授为客座教授,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与科研能力。

3、用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一是面向农村实际,培养适用型人才。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支持职业学校为农村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培养适用型人才,鼓励并扶持被培训农民建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家庭项目,使他们边上学,边致富,毕业就是专业户。同时面向城镇建设培养适用人才,在职校设立了工业与农用建筑、计算机应用、装潢艺术设计、旅游与饭店管理等专业,培养非农技术人才,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瞄准大中城市,培养“外向型”人才。与外地一些大中型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建立起用人基地,实行了“定单”培养,使学生一入学就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学校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增强了办学活力。三是洞察市场前景,培养“领军型”人才。我们要求职校师生树立超前意识,立足长远,放眼未来,注意研究国际国内新技术,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动向,注意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市场调研,建立专业信息预警机制,按市场变化有计划地淘汰和增设专业,以便在办学过程中应对来自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统一思想,坚定发展职业教育不动摇。“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多年实践证明,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抓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明确方向,坚持职业教育的“三个服务”。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立足点。二是坚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重点抓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努力为政府排忧,为下岗工人解难。三是坚持为劳动力异地就业服务,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使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由简单劳动力输出转变为技术工人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