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校录播室建设汇报

学校录播室建设汇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9: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校录播室建设汇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校录播室建设汇报

第1篇

教育局副主任科员 XXX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主题教育调研方案,X月XX-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洪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三、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14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2、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2013年以来,XX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2,500人次。全县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县共有5所学校276名教师和652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XX县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和近年来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学校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效能低下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仍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高,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2.基本保障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县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售后维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故障较多。一些设备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当初高价买来的设备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较大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其严重。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因学科专业技术性强,很多学校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问题,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1.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先进科技的了解和认识,让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更紧密,更有实效。

2.推进“两平台”建设

加快XX县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解决全县教研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强“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售后维护工作

第2篇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受学校委托,现将2018年财务收支决算及2019年财务预算向大会作汇报,请审议。

一、财务运行情况                                

2018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财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规章制度,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提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积极配合上级机关的财务检查,严格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在规范财务管理上下功夫,加强集中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集中采购行为。全年政府集中采购计划23笔,金额264万。努力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工资、津补贴按时发放,在财政没拨款情况下,预先兑现晋级、普调等工资,补发目标奖、考核奖200多万,圆满地完成了的财务工作任务。财务资金收支双双达到4000万元以上,创学校历年来财务收支新高度,财务资金状况明显改善。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二、2018年收支情况

1、全年收入共计:4988.3万元,

其中①财政补助收入:4155.1万元。

②教育资金收入:553万元。

③其他收入:110.2万元。

④教育专项收入:170万

兑现补发工资580万。

2、全年共计支出:4751.6万元,

其中①财政补助支出:4155.1万元

②事业支出:486.3万元。

③其他支出:110.2万元

主要是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支出。

(1)人员经费支出:3986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223.7万元。

其中①工资支出:2065.1万元、比上年度增加897万元,

②奖金支出:946..1万元,

③津补贴支出:409.7万元。比上年度支出幅度增加。

其中 : 课时岗位津贴:213.8万元,    

        班主任津贴:43万元,

超课时津贴:136.5万元。

⑷社会保障支出:437.3元。比上年度增加321万,增长幅度276%。

⑸福利费支出:73.3万元。

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54.5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263.8万元,包括办公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维护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等。比上年度减少67.5万元,比上年度压缩20%,“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均有下降,交通费支出:1.69万元,比上年度下降43%,招待费支出:1.89万元,比上年度下降43%。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15.8万元,比上年度减少231万元,主要原因是退休教师工资转社保局统一发放。

其中①退休教师工资支出:41.1万元。

②住房公积金支出:84.5万元。

③助学金支出:74.5万元。

④工会活动支出:29.9万元。

(4)基本建设及其他支出:186万元,主要是西校区大门、围墙和道路刷黑、录播室和班班通一体机设备支出。

三、本年度结余236.7万元。

四、2019年财务收支预算情况

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在合理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完善提高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职工幸福感等方面,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着重加大资金投入。

1、收入情况

全年总收入:4142.79万元。

其中①财政补助收入:3432.79万元。

②教育资金收入:600 万元。

③其他收入:110万元。

2、支出情况

全年支出:4205.99万元,

其中①财政补助支出:3432.79 万元。

②事业支出: 663.2万元。

③其他支出:110万元。

五、今后财务工作重点

随着对财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为此将进一步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抓好财务工作每一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财务报销,积极参与并融入学校管理中,以风险警示、实事求是为原则,准确提供财务信息。加强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推进公务卡制度,严格遵守公务卡使用规范。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三个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主动的服务

 

 

谢谢大家!

第3篇

一是理清思路,从简到繁,强化基本电磁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电机应用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学习本课程时,强调学生要理解电能的产生――传输――应用的过程,抓住结合实际引入问题――分析解决――回到实际问题的主线,遵循“建模”与“解模”两个基本问题的脉络。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主线和学习脉络的认真梳理,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性质,不走弯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观看模型理解抽象磁场概念,加深学生知识的掌握。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机电能量转换和电能传递的基本电磁装置,是有形的;但是,它实现工作原理的磁场是无形的;而反映电磁相互作用外部特征的电磁量,又是实实在在可以测量的。如何使学生把“形”(实际有形的电机装置)和“象”(抽象无形的工作磁场)联系起来,是电机学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入各种电机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磁场概念。

三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促进能力增长。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电机应用技术》课程采用全程录播,上课地点受教室的限制,选课人数限制为47人。由于人数少,教室环境好,所以学生整体的参与度和上课成效都不错。学期初,由两三个学生自由组成一组,全班共分为17组,在保证每组都有机会制作PPT进行汇报之外,其中有9组参与了第二次PPT的制作和汇报。通过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课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团队建设。

四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积极利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Black Board公共教学平台,将本课程的教学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参考书目、教学课件、学生读书报告、学习要点、引导性项目、习题与解答、在线测试、教学视频、网络参考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上网,建立了强有力的教学支持环境。同时,及时开通讨论版模块,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至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末,本课程的Black Board平台量化分已经达到100分。《电机应用技术》课获得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堂和网络活跃课堂。

五是引导性项目贯穿理论教学周期,使建模与解模理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理论教学中,以电机的外特性为主,兼顾新型实用电机以及电机的新型控制方法,强调以项目引导带动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化。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从建模和解模两个角度出发来安排引导性项目,围绕直流电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带领学生从直流电机机械特性、起动、调速和制动等方面,通过采取建模手段来深入理解和把握直流电机的工作性质,从完成直流电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物调试方面,采取解模手段来兼顾实用电机的新型控制方法。该设计题目对学生融会贯通运动控制相关课程内容十分有帮助。基于建模和解模理念的引导性项目内容安排,如下表所示:

以组为单位,由组内成员协作完成该项设计。到学期末,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直流电机实物控制电路的调试和设计报告的撰写。图1为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仿真结果,图2为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模型。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们在学习《电机应用技术》课程的畏难情绪,我们积极探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4篇

而今天再来看晨荷,恍若两所学校:学生数量增到1477名,教师人数增加了3倍;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图书馆、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一应俱全……

改头换面的几年里,学校还一路收获了“尚德杯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株洲市十佳书香校园”、“株洲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株洲市绿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

近日,记者走进晨荷小学,探寻这所昔日的薄弱学校由弱变强、化蛹成蝶背后的故事。

抓契机,校园环境旧貌换新颜

“我的教室就是一间破平房,窗户是关不上的,玻璃是破碎的。”

“因为用房紧张,学校在我们班教室后面用木板隔出了三分之一的‘房间’作图书室。没想到许多野猫便在这里安了家:晚上睡在书里,白天听着我讲课时还会在那边喵喵地叫几声。”

“下雨的季节,教室里放满了接水的盆子、桶子,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谈到昔日的晨荷,校长易文胜向记者推荐了这则日记。同晨荷一同成长起来的翟文君老师用她的日记留下了当年学校最真实的写照。

“那几年,我们真是举步维艰啊!”易文胜说,从子校到学校移交,在学校呆了十多个年头了,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校长有些动容:“晨荷小学的前身是军工企业中南无线电厂的子弟学校。当年到校任职后,厂子入不敷出,学校像断了奶的娃娃,陷入了‘老师无工资、办学无经费、教学无设施’的‘三无’困境,老师一个月领300来块钱的工资,还不能保障每个月都有,有时候甚至一分钱工资都发不出。”

“最难的还是招生。”自2001年毕业之后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的教研主任易宇平回忆说,一到暑假,老师们就分组上街去发传单招生。碰到一些家里离学校很远的学生,老师还要负责接送,下雨天有的孩子不回家,还要带着他们在学校住校。“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完课后帮学校餐厅的师傅切菜和为一年级学生喂饭的情景呢!”

学生是被招来了,但新的问题也跟着来了:学校人手少,有些课找不到人来上。怎么办?校长做出了一个决定: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管理人员都要上课。“校长教英语、年近六十的潘维苞书记教语文、副校长教全校学生体育,初为人母的黄玲老师教语文再加两个班的音乐课……”易文胜笑着说,“当时,学校填报表时没有管理干部,因为大家都上课,都是专任老师。”

对前些年的体育课,副校长王新权还记忆犹新。他说,当时自己一个人教全校的体育,课时冲突的时候,经常是两个班的体育课一起上。“当年的操场是我们自己挑土担煤渣铺出来的!你看看现在我们的操场、篮球场还有足球场,真是没法比!”王新权指着新操场,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何止是操场啊,变化的东西太多了!全新的教学楼、可寻址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室……”易校长接过了话茬,邀请记者到校园里面直接体会。

在一栋新教学楼前,校长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个垃圾场,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后来荷塘区委区政府经过协调,把这块地划给了学校,兴建了新的教学楼。

“可以说,一所薄弱学校要想在硬件上打翻身仗,依靠的就是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易文胜说,晨荷小学能有今天的规模,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乘上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劲东风。

2006年,作为株洲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荷塘区薄弱学校改建的学校之一,晨荷小学得以高标准重建:新建两栋教学楼,新建塑胶运动场和学生食堂,并对校园进行补绿美化。学校新设可寻址广播系统,新增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实验室、舞蹈室和音乐室,各功能室的专用器材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2011年,作为湖南省合格学校的创建校,晨荷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新建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监控系统、精品课堂录播系统。

2012年,学校将拨号上网光纤升级为1000M,实现百兆带宽入校园;学校还升级了教室的多媒体装备,分批将教室的数码彩电升级为42英寸液晶彩电,并配备了多媒体讲台,每间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做到了“班班通”,实现了资源共享。

此外,从2006年起,荷塘区教育局配强了该校领导班子,并陆续选调了一批业务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优秀教师到该校任教。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67名,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3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区“十佳”教师5人。

采访时,记者偶遇了回母校看望老师的陈群平同学,一进校园,她就惊呼:“除了老教学楼旁边的几棵玉兰树还是以前那个样子,其他的全变了,我都不敢认母校了!”

练内功,课题引领提升软实力

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加强,给晨荷小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易文胜校长心里清楚,要真正成为一所优质学校,单靠硬件条件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校软实力的提升!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抓住课堂这个‘牛鼻子’!”为此,晨荷小学成立了13个课题组、项目组,以“课题为引领,打造个性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晨荷课程文化。

由于学校87%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兼任英语组长的教务主任汪燕萍带领英语老师承担了“英语走班式分层教学实验”任务。学生一进四年级,学校便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全年级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的教学班,同时开课分层教学,并执行学生定期交流的制度。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汪燕萍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她加入了株洲市的市级课题《基于大班额前提下走班式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组,自己的教学积极性也跟着提升了。

“目前学校承担了省、市、区级等六项课题研究任务,基本上做到每个课题或子课题都对应一门学科。”教研主任易宇平对记者如数家珍,“语文学科《有效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教学的整合》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市区教研员的鼎力支持。今年,王丽霞老师的归类整理阅读教学法已被编入《种子的力量》一书,作为科普类读物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推广;体育组教师正着手《小学体育三个水平段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研究和音乐组的《趣味简谱教学研究》更是凸显了以研促训的教师专业训练效果,在首届区“挑战杯”音乐素养赛中,学校六年级学生几乎囊括了一、二等奖……”

同时,为促进课堂实效提升,学校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外联内合的形式,从外聘请专职教师担任督课任务,在内成立非行政巡课小组跟踪每个课堂的日常教学;学校通过参与联片教研、改革校内教研模式、教师命名法、教学亮点再造等方式,让教师在教师论坛及经验交流上见证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中年教师的成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信心。

“晨荷给了我们年轻老师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平时只要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都可以直接找校长,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年轻教师王丽霞告诉记者,学校编订《教师幸福札记》,老师们建立了个人成长册……通过集体备课、实践课、汇报课、校际交流展示课的实践,教师提高了把握教材、驾驭课堂、反思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从晨荷小学走出:大队辅导员易利老师被评为市首届“华晨园丁之星”,刘安明、李琼欢、袁灿、易春红等老师均在区“十佳教师”竞赛中脱颖而出……

树特色,“荷和文化”带来勃勃生机

均衡发展的机遇改变了晨荷小学的命运,让晨荷小学软硬实力得到了双重提升,而立足校本的“荷和文化”建设与践行则给晨荷小学带来勃勃生机。

“当校长这么多年,我深深感到,一所没有文化的校园是没有灵魂的,要想让学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下工夫!”易文胜说,从200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晨荷小学开始,她就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在2009年荷塘区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会上,学校“文化治校、品位办学”的理念得到了领导专家们的认可。自此,晨荷小学开始了“荷和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经过凝聚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学校最终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在学校名称中的‘荷’字上。

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了“沉根自养,和而不同”的学校精神,以“立品、善行”为校训,倡导教师自敬其业,自善其道,学生自乐其学,自强其魄,并出台了《晨荷小学荷和文化三年建设规划》。

围绕“荷和文化”,学校“以荷立品,以和善行“,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学校围绕“成长自觉”的教育主题,精心制定了学生成长的年段教育主题,并依此开发了德育校本教材《荷和读本》,以助推荷和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

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易春红老师在学校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知心姐姐”。针对学生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多数家长疏于与孩子沟通的特点,学校专门设计并建成了“知心话吧”,让老师轮流做“知心姐姐”,为孩子和家长传递心声,同时“知心姐姐”将学生的话进行整理归类,对那些普遍性问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疏导,对特殊问题进行个别谈心,必要时与家长沟通。

易春红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五年级阳帆(化名)同学的妈妈在保险公司工作,特别忙,经常半夜才回家。阳帆觉得很失落,给“知心姐姐”写了一封信,说妈妈不喜欢自己。接到这封信后,易春红立即电话联系了阳帆的妈妈,并将孩子的信转交给她。妈妈接到这封信后,很感动,连夜写了一封回信交给易春红。第二天一上学,阳帆就收到了妈妈的回信。看到信中妈妈歉疚的话语,阳帆原谅了妈妈。至此,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阳帆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在打造学生文化的同时,学校还通过以“亲情陪伴、体验成长”为核心的家长学校建设、改变家长会形式、开通家校通短信平台、建立家长QQ群、开设家长社团和爸妈课堂等打造晨荷特色的家长文化。在团省委的关怀下,一项针对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七彩课堂”走进了晨荷小学,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敞开了怀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在“荷和文化”的统领下,“书香校园”和“阳光体育”成为了助推学校良性发展的双翼。2011年,晨荷小学被授予市十佳书香校园、市阳光体育示范校。

第5篇

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

2004年,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开始逐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学校认为:教育信息化,能够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从而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发展。当时,在各级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投入下,学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处于全市中学前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处于兄弟学校领先水平。基于上述事实,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确定为特色创建主题,把“打造教育信息化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作为指导思想,开始了一系列探索。

为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居于威海市中小学同时期前列:2002年,建设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了30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人手一机;2006年,迁入新校后建设了50个多媒体教室、11个多媒体实验室和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综合电教室;2009年建设了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数字探究实验室;2010年,建成了一个集影音播放为一体的法制电教馆,升级了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与有线模拟电视节目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节目容量更大,节目质量更高;2012年,48个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2013年,增设了一个120平方米、配有55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2014年,新增两个电子书包教室。这些设施和场馆的建设,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9年,以环翠区第二轮特色建设启动为契机,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历史,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大会,举行老教师座谈、师生论坛、家长参与投票等活动,经过网上投票及反馈意见,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清泉文化,进一步丰富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锻铸学校品牌。在特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三步走策略,即从宏观的把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到中观的设计(技能、操作、应用、创新),从而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高效、创新、快乐,及至微观的实施,全面推进特色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打造高效课堂方面,都踏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建设中,教师更是关键因素。针对教师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技术熟练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针对培训目标,学校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全员培训――按需培训――骨干培训――达标培训”相结合。

第一,全员培训:特色建设之初,由于教师都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培训侧重于转变教师观念,通过播放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课例,对教师的思想造成冲击。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后,开始进行全员培训。一方面把有一定基础的骨干教师派送到外地培训,另一方面请教研中心的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了“领导要通,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口号,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档案,将培训是否合格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培训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的办公和动画软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又引导教师走优化信息技术的路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电子教案展评、网络多媒体操作、青年教师网页制作比赛等活动,培训采取逐一过关的方式,并按评选的等级与年度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二,按需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培训。例如,语文组和英语组的PPT提高培训,主要让教师们掌握在PPT中插入音画效果,根据PPT的路径制作动画等,这些提高培训让PPT课件不仅仅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而是在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014年3月份,数学组组长张宁老师对全区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进行了学科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此外,还有理化生组的数字探究实验室软件培训。这些分门别类的按需培训,使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第三,骨干培训:DMS(“D”develop,“M”make,“S”service)团队是学校2009年成立的一支由34名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团队,以“开发――制作――服务”为宗旨,旨在带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团队建设之初,就对DMS团队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把重心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几年来,针对这个团队先后进行过网页、动画、色彩搭配以及各学科所需软件的专题应用培训,开展了“DMS团队成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活动,团队中的多名年轻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第四,达标培训:基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同,学校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深化培训。例如:去年开学初,采取问卷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了一次摸底,根据摸底结果,编写了《Word、PPT和Flash三种软件的校本培训》教材,并对教师的参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为主,之后由教导处利用活动课时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指定内容的考试。对于考试通过的教师,学校颁发证书并存入教师成长档案;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分层培训,之后再进行达标考试。

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学校一手抓课题研究,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从最初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及至如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步步推进,每一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即一切教学活动和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立足课堂,同研共议。

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市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研究”的引领下,要求各学科组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专家引领、榜样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们解决科研过程的困惑,使科研成果更有成效、更有价值。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颇具成效,如语文组的“构建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英语组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个别化学习模式”、地理组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的构建”、政治组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2003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学校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三要义对课堂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特色确立之后,为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学校确立“先点后面,逐步铺开”的实施策略,以实验年级、实验学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教材、集体备课、实地讲课、评课改进等环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立足学情,注重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正由于学校关注教师素质的提升,关注有效课堂的打造,仅2014年就有4位教师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位教师的数学化探究实验作品在山东省创新实验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有5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开发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修订信息技术课程体系。2009年,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城里中学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今年暑期,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进行重新修订。课程内容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必修课程分别为初一《Photoshop图像处理》,包括绘画和编辑工具的应用、图层的应用、图像处理、图像合成等;初二《Flas制作》,包括绘图、文本、视频与声音的处理等知识,并且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校动漫小组,学习创作脚本、进行人物与场景的设计及完成动漫作品,其中法制类作品将择优充实到学校法制电教馆,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采购作品的状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初三电脑硬件维修及拆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本领,学会处理简单的电脑硬件故障;初四几何画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选修课程有《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绘画》《网页的制作》《动漫制作》《理化生探究实验》等,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进行学习。

第6篇

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高效益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效益监控为保证,细化、内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向科研要效益。脚踏实地、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根据教育改革精神,为巩固、扩大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成果,高效、健康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稳定有序发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中心工作展开。

三、主要工作:

本学期教务处继续抓好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指导,加大考核力度。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常规教学的管理

⑴、切实把好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秩序。上课期间(包括上晚辅导期间)禁止使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无关的视频影像。

⑵、规范教学过程,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单元验收、学科竞赛等明确要求,认真检查、指导。检查作业批改两次,教务处设专人检查,记录。

⑶、完善教学管理考核项目,增强可操作性,提高实效性。

2、加强教学指导及教学考核。

⑴、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增强实效性。本学期检查教案2次。加强单元测试情况检查,单元验收卷要附在教案上。

⑵、教务处设专人抽查每位教师上课情况(漏课、迟到、提前下课、学生趴桌睡觉人数等)并做好记录。并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数据记录保存。

⑶、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教研组形成良好教研风气。①认真学习两纲,②研究相关的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③每两周一次学科组(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谨防流于形式。④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学校检查听课记录并纳入期末考核。⑤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调入教师、毕业生上汇报课,xx年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和基本功大赛。普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的教师上推到市里参加XX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以此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⑷、深入听课、加强指导(三个主任各主管一个年级),结合学生问卷、学生座谈会汇总课堂教学情况,定期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以此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并做好记录,供考核用。

⑸、按考核项目,定期进行检查、评价考核。

⑹每月一次月考,继续加强考试信度,时刻掌握学习动向,形成良好学风。月考成绩与课节费挂钩。

⑺、听近三年以来上班的教师,每科选出1—2人上公开课,录像保存。

⑻、继续组织集体备课,年青教师要积极参与,老教师要给予指导。

⑼、各年级分别召开教务会议,统一进度,开展研究性学习。

⑽、每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积累并整理出有关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的论文。提高自身的素质。

3、高三备考工作

抓好高一、高二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抓好高三的备考工作。召开高三备考大会、高三教师会,研究考试大纲,指导备考。安排每周或半个月进行一次高考测试。加强综合科考试的训练力度。

高三重点班教师更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增大训练密度,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强度。明确重点学生的重点培养,(大约20名左右)。提高冲击600分的学生基数。以确保完成来年的高考。整体备考复习要稳扎稳打,加强管理,要有升学目标,质量提升。

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以便高效的完成好高考备考工作,胜利的完成高考任务。活动要有记录。

高三各班要加强对本班优秀学生的培养,增加高分段人数,提高升学档次。

4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1)、高一、高二开展单科竞赛,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学校表彰、表奖,大力宣传,给学生树立各科学习榜样。

(2)、提倡各班由任课教师组织各学科兴趣小组8——10人,开展丰富的课外小组活动。

5、组织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把好命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四关。考试后学校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各班召开成绩分析会。

6、完成教学实验任务,保管好实验物品,利用现有的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成绩。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7、开展群众性教科研工作

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校在教育局党委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建设“质量强校”“特色强校”战略目标,突出五个

“抓好”:一是抓好特色教育(含跆拳道艺体特色、课改特色和德育特色、诗教特色),二是抓好教学质量,三是抓好安全工作,四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五是抓好办学条件改造,构建美丽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1.学校奋斗目标:开拓特色,把学校特色做大做强。

2.学校管理目标: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加强各部门目标管理建设,通过实现各部门的目标带动学校工作的开展,争创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得分在县直单位前两名内。争创“最美学校”荣誉称号。

3.党建工作目标:发挥党总支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抓好“”建设,加强对接待费交通费开支管理,实现“零增长”。坚持不签单,争创县级以上党建先进单位,争当八中最美教师、八中最美党员、县最美教师。

4.教学质量目标: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超额完成县高考预测目标,争取不比前两年差,努力争夺文理科状元。争创高考学考市优胜单位。

5.特色教育目标:竞技体育有新突破,争取获得一块以上的省级金牌;体育高考和音美艺术生高考有提升;诗教工作全面进入课堂。

6.特色德育目标:继续开展特色德育,总结特色德育经验,编好特色德育校本教材,提升校园文化底蕴。继续进行“最美八中学子”的评选。

7.综治安全目标:狠抓校园综合治理工作,争创县以上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校园,保持省安全文明校园荣誉,争创省级禁毒先进单位,实现“零责任事故”。

8.校园建设目标:美化校容校貌,争取完成篮球场塑胶Ⅱ期工程,争取学生公寓工程立项。

9.后勤服务目标:办好两个食堂,争取县级以上先进单位;多方面筹集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服务育人,评选最美后勤服务员。

10.群团工作目标:加强工会建设,开好七届四次教代会,关心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组织好校务公开和财务会审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创县级以上工会先进单位。组织好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创市级以上共青团先进单位。做好*教育工作和妇委会工作。做好扶贫助学工作,争创县以上先进单位。

11.宣传工作目标:正面宣传学校,建立奖励机制,建设好宣传队伍,做好县级以上主流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宣传,争创教育系统先进。

12.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争取增建1-2个电脑室、一个录播室,进一步建设好学校管理平台,推行电子校务,逐步实行无纸化办公,抓好“添翼平台”建设,争取县专项资金。争创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13.招生工作目标:努力做好招生工作,积极争取政策,确保生源不比去年差,争取招收到部分特优生;做好特长生招生,争取政策上更倾斜,专项招生计划更多,特长更特;创新择校生招生模式。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1、关于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完善导学案,探索小组建设模式,总结不同形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务实的高效课堂教学。确保“邵阳市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观摩活动”的成功。

2、关于高考。本届高三是近几年来基础最差的一届,要想方设法确保高考一本二本及尖子生上线人数不比往年差,超额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预测目标。努力争夺文理科状元,力争理科县前10名在2人以上,文科至少1人。一类班级一本二本上线率高出前两年,创历史新高;二类班级不比前两年差。

关于学业水平考试。要提高对学考的认识,加强备考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教育。要像培优一样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力争学考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0%以上,超过3所以上省级示范性学校,争创学考市优胜单位。

关于高一教学。加强对高一年级的管理,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期末统考中全县前10名以内有2人以上,前100名、前200名、前400名人数比入校增加20%。

3、组织好优生培训。各年级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高一高二组织好学科竞赛培训,发挥社团作用,组织参加上级学科竞赛,各科力争在省级以上获奖,力争比20xx年更多更好。

4、关于教研工作。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做好省级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争取成为优秀课题。加强对已经结题的省级课题的推广应用。争取每年新增1个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立项。

加强对年轻教师和年轻班主任的培养,落实师徒制,继续实施考试制和业务学习激励机制;组织好教学比武,县级以上教学比武争取获得一等奖;抓好校本培训,组织好集体备课,建立学校资源网;组织好国培、省培,抓好“一师一犹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人物,打造学校名师名课,争创市县名师名课。

5、关于特色教育。进一步抓好体育模块教学,抓好跑操和大课间操活动,抓好专业生培训,力争体育专业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比20xx年有较大增加。

做大音体美专业生队伍,狠抓体艺常规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美术音乐素质,提高音体美社团活动的效果,探索联合办学的模式,增强培训效果,确保艺术类专业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不滑坡。

进一步抓好竞技体育,力争竞技体育在县内有绝对优势,市内成绩突出,省内有位置。夺取一块以上的省级金牌,跆拳道在市内保持较大优势。

探索高考科目社团朝研究性学习社团发展的方式,探索走班制教学形式。

进一步做好诗教工作,真正做到诗词进校园、诗词进课堂,发挥省级诗教先进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

6、关于特色德育。继续开展特色德育,创新激励机制,做好做实潜质生三级转化工作。落实一周一主题德育教育,积极开展向模范人物学习活动,继续开展“最美八中学子”评选活动,争创县最美学子。充分发挥添翼平台的作用,将其打造成新的特色德育平台。进一步搞好环境卫生,争创县最美校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成立心理危机三级干预系统,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

7、关于综治安全工作。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落实每周安全教育主题,加大校内外安全环境治理力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门卫管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安全等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好预案演习,实行教师和学生大型活动报批制度,加强防雷、防冰冻、防滑等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制定安全体系,加强进出校园车辆登记管理。

8、关于后勤服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年内完成学生宿舍窗子改造工程,消除安全隐患;争取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维修,投入高一年级使用;适当增加宣传橱窗,进一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办好学生食堂和教师食堂。

加强财产管理,实行入库登记制度、领用制度、购买审批制度,落实班级财产零维修制,学校财产正常维修费比20xx年减少5%以上,做到水电费零增长,力争减少5%以上。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落实财务会审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确保教职工的政策*利及时足额发放。抓好开源节流工作,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资金和省市资金支持。

做好争资跑项工作,争取完成篮球场二期塑胶工程;力争新的学生公寓工程立项,解决学生宿舍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9、搞好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发挥老教师作业,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活动,做好校友联系工作,成立校友委员会,组织好校庆相关工作。

努力做好教育促进会工作,改变教育促进会筹资方式,力争本年度筹集资金30万元,并依照相关制度管理使用好该资金,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10、加强工作督查,落实各项分工,实行一月一督查,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充分发挥督学的作用,加强对高考、学考备考工作的督查。

第7篇

摘要: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大数据时代的视角,针对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这些教学改革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慕课(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方兴未艾,并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不断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常教学工作[1]。然而,一方面一些公众将化工事故、环境污染归因于化学产业,从而影响化学化工类专业招生生源;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重科研而轻教学,使得教学的中心地位不突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正在影响和渗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传统的化学教育又当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催生的机遇与挑战,这是高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而棘手的课题。本文简要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对应用化学本科教学的促进和启示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下,笔者以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为例,总结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期这些实践做法能够推广开来,为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大数据时代对应用化学专业教学的促进和启示作用

大数据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2]。但是大数据不是海量数据的简单叠加,而是量变引起质变,是数据量、数据形态和数据分析处理方式到理念和形态上的重大变革的总和[3]。大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被波及;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也会受到大数据应用的深刻影响。应用化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专业偏重于“应用”则相对忽视了“化学”;专业偏重于“化学”则相对忽视了“应用”,这便陷入了两难境地。大数据时代促进了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工作,也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跳出两难境地。大数据时代送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如沈永淼等[4]将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控教学节奏和效果,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实效。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时代送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如朱红等[5]对理科本科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得知信息化、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这个拥有海量知识的信息时代,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化学教学不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地学习所有的知识,不再推荐教师讲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简单获取的知识,而更加强调讲解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实验,更加重视发展精准的个性化教学体系。正是在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和理论的促进和启发下,笔者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部分课程进行了改革,现以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为例,重点阐述大数据时代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改变。

2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体系优化与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体系包含了课程的主体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模式、应用方向等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精细化学品化学原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一门选修课,1名教师主讲,2学分32学时。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生产是化学工业的重要领域,也是培养和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精细化学品的化学知识后,不仅可胜任已有大中型企业的相关开发研究和营销工作,而且还可以根据市场和社会对精细化学品的需要,以较小的投资投入创办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这也符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该门课程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探索。

2.1优化课程体系

从2006年开始,课程团队逐步对该课程的课程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大胆创新,目前该课程为应用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国际合作)专业必修课程,3名教师合讲,3学分48学时,其中32学时为理论教学,16学时为实验教学。原先课程体系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知道精细化学品是什么,以及了解具体某个门类的内容。然而,在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对于这类概述型课程,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花长时间去学习和死记硬背。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侧重理论基础教学和问题导向研究,更加突出理论探索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了肥皂的制备、雪花膏的制备、洗面奶的制备和固体酒精的制备等综合性实验。其中,2013级学生团队将索氏提取器提取的草本精华液应用于肥皂的制备中,获得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本课程教学团队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均主动增加应用事例的讲解和应用实例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建设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一门课程的基础,试问如果授课教师都不能接受大数据,学生又怎么能利用大数据学习呢,又何谈课程的大数据改革呢?所以进行大数据时代的课程改革,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的教学注定是以“学”为中心的,而不是以“教”为中心。当然,这并不是说教不重要,而是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怎么接受与课程有关的数据就显得至关重要。课程团队教师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必然会冲击化学教学,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促进和启示作用不容忽视,大数据时代应该倡导以学生为本的高互动教学范式(图1):

(1)无互动,不教学。在大数据时代开展教学,一定要和学生互动交流,没有互动的课堂,可以一票否决;

(2)以学生为本。在大数据时代不再需要学生什么都知道,个个都是学霸,教学做不到、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但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要反复向学生强调,提倡精准的个性化教育;

(3)智能手机辅助课程教学。智能手机和课堂教学并不完全矛盾对立,关键在于引导和矫正,在专业课教学中鼓励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二维码,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利用智能手机作为学生客户端进行课件分享、网上答疑、微博评教、微信反馈实验教学等教学教辅活动。大数据时代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关键不仅在教师本身业务能力的高低,而更在于教师是否愿意学习且能够掌握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范式。

3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积极,课后不复习,考前搞突击”。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诟病其为填鸭式教学。在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近十年的创新与实践中,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本身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奇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学生认可;如果学生不认可,再好的形式都是空谈,所以关键在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是教学形式的灵魂,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1创新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一门课程的主体。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原先属于典型的概述型课程,内容庞杂、题材广泛、易懂难深,共分为精细化学品概念、表面活性剂、石油化学品、药物与中间体、农药、染料与颜料、涂料、香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十几个章节。之前,教师讲解得很辛苦,但是学生的收获并不大。在大数据时代,这类化学概述课即属于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简单获取的知识,所以必须改革课程原有的内容,基于此,课程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深度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些方法可以为同类型化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3.1.1精讲教材重点和难点,提高理论课程的前瞻性和趣味性

将知识要点多、内容程度深的表面活性剂、药物与中间体、农药等三章分别选派3名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讲授,分别安排在学期初期、中期和末期。在表面活性剂章节中,着重演示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强调肥皂制备的原理,这样便于后续实验教学的开展,引申讲解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多品牌战略;在药物与中间体章节中,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教学重点阐述药物开发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讲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从而以青蒿素的化学合成为切入口,分类介绍主要药物与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在农药章节中,以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为开篇,简单介绍“寂静的春天”和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再以问题为导向,强调现代农药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时,将近些年发展较快的有机电子材料的内容引入到精细化学品的教学中,丰富了原有的课程内容,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启发了学生的思考,也使其了解一些前沿知识,学习热情高涨。正是由于课程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精讲重难点,不再追求面面俱到,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3.1.2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增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新版精细化学品课程开设了16学时的实验环节,在实验的选择与设计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的重难点结合,增加了肥皂的制备、雪花膏的制备、洗面奶的制备和固体酒精的制备4个综合性实验,提供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合成等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必修,由教师提供实验讲义,学生自行设计制备工艺和表征过程,教师在实验中负责实验安全培训、学生答疑和实验操作评价,不负责实验讲解,刚开始学生不能适应,尤其是没有预习的学生,教师责令未预习学生离开实验室,下次再来开展实验,引起这些学生对于实验安全和实验准备的诸多反思。中后期实验受到学生充分重视,实验技能和自主实验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性实验为选修,不计入总学时,由学生课后进行线上慕课学习,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近3年学生选修比例均在60%以上。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智能终端记录下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除了完成实验报告以外,还需要将自己所做的产品拍照进行分析和反馈,教师逐个进行网络点评。近几年,毕业生对于该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反响强烈,一些继续深造的学生表示,自主实验使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3.2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密不可分,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并不能完全抛开教学内容空谈教学形式。在大数据时代,教师需要掌握更加多元的教学形式为教学服务,如前所述,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5]。教学形式本质上反映的是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形式,白杨等[6]通过多途径交流开展物理化学教学给笔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除了提问法、作业法等传统交流形式,在大数据时代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微信答疑、合作完成、小组会议等方式进行充分交流。

3.2.1以慕课和翻转课程为手段,线上学习与线下答疑相结合

该课程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学生进入慕课共享平台学习染料、颜料、涂料、香料等内容,慕课具有易于使用、费用低廉、覆盖人群广、利于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教师刚开始需要指导学生使用慕课平台,指定部分学习内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可以学习全部内容,也可以只学习本小组指定的内容。每个学习小组集体制作PPT在课程中进行汇报,在准备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通过微信和QQ群等网络方式向教师提问,汇报人由课程现场抽签决定(避免组内学优生包办,学困生偷懒),汇报人汇报完毕,全组学生回答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现场纠正学生的讲解,也可以帮助该组学生回答问题。慕课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正在颠覆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的是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如果部分小组表现不佳,教师可以围绕必要的重点进行微课式讲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节课讲解的总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大数据时代化学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以前教师侧重“授业”,而大数据时代教师的重点应逐步转向“解惑”。

3.2.2以问答式教学方法为导向,不断丰富师生间互动教学形式

问答法是与大数据时代最契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为基础,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开展好教学,笔者一直倡导“无互动、不教学”的理念。纵观优秀的微课或者成功的课程导入都有很好或很实际的问题提出,好问题是课程成功的一半。如本课程在讲解精细化学品概念的时候,教师就提出一个常见的问题:什么是精细化学品?从而引出精细化学品的定义,阐述该定义是有缺陷的,引出大宗化学品的概念。进一步发问:究竟怎么界定大宗化学品还是精细化学品?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该定义本身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用实际的数据证明,有些化工产品原先属于精细化学品,后来随着产业发展变为大宗化学品。这样便将这个概念讲深讲透,学生的理解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再需要死记硬背。除了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形式和学生问、教师答的答疑形式以外,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相互提问,甚至是辩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师生间互动教学形式。大数据时代化学学科学生的角色也需要转变,以前学生侧重理解和记忆,而大数据时代学生关注的重点应是推理和提问。

3.2.3以多元化考核方式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学生成绩考核制度

怎样科学而准确地评价学生是一个难题,大数据时代倡导精准的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尽相同,就使得这个问题难上加难。考核学生的基本原则就是多元化,在贯彻学校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规定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考核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学习小组中的表现、实验和课程论文等诸多方面。以前教师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只能通过点名册,大数据时代这一点已经完全改观,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可视化录播系统和实验网络反馈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而且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可以通过云盘分享记录下来,这是多元化考核的基础。2010年以来,学生的课程论到“一人一题”,即每个学生的论文题目均不相同,题目由现场抽签决定,在教师许可的情况下,学生之间可以自愿交换,但是不能写指定题目以外的课题。2012年以后,课程团队讨论决定,对总评成绩拟得到80分以上的学生需要选修创新性实验,拟得到90分以上的学生需进行结构化面试环节,也就是说,没有进行创新实验和面试的学生最终成绩至多为80分,激励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结构化面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随机抽取信封里与两个课程相关的问题回答;第二部分学生事先将自己的课程论文内容制作成PPT,当面向三位授课教师宣读汇报,由这三名教师进行提问并评定该生成绩。经过近几年的反复实践证明,该课程得分在90分以上的学生在以后的深造和就业中都表现卓越。究其根由,在学生成绩考核制度设计时,课程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认真学习规定的内容,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才能符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初衷,也才能满足高校不断深化内涵发展的要求。

4小结

大数据时代给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送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充实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把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由传统的以知识记忆为主逐步改革发展到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挖掘方面,并以慕课和翻转课程为抓手,坚持线上学习与线下答疑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自主实验相结合,适度增加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前瞻性和趣味性,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让教育教学回归其出发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积极性。当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不断借鉴教育同行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丽.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No.2,98.

[2]肖义平.高教学刊,2016,No.1,54.

[3]屈莉莉,陈燕.教育教学论坛,2014,No.16,57.

[4]蔡佳璐,黄荧倩,叶伟东,沈永淼.大学化学,2015,30(6),7.

[5]朱红,安栋.教育学术月刊,2016,No.1,81.

第8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微课;课程设计;信息化时代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102-07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design proced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XIAO Wei,XIAO Bo-w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 236072,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design and fabricatio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era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idea for analyzing and solving “learning” initiatively and “learning” autonomously.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me highlighted, compact, micro but grand, and scenario real, ar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Innovating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mann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tisfying students’ need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and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rket development etc.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include such types as theory teaching type, technology teaching type, tactic demonstration type, experiment teaching type, sports event appreciation type, sport promotion type, teaching link type, etc. In terms of design, such links as theme selection, analysis, layout, script writing, recording, post processing, and correction etc, are embodied. In terms of fabrication method, courseware fabrication and material sele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hooting, and screen capturing, are indispensible, post editing and processing are the assurance of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qualit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curriculum design;information era

当代社会“微”无处不在,从“微信”“微博”“微商”“微购”到“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到处都有“微”的身影。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育面临一个颠覆,移动化、碎片化凸显学习的优势。微课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就自然而然诞生了,并且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微课的应用实践和研究中。微课教学、翻转课堂、项目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方式使得学生从被动受教育变成主动学习。令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广大一线教师开始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微课、制微课、研究微课蔚然成风。

对于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独特性就在于体育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示范性大于说教性,微课在体育中的应用既有其一贯的优势,又具有独特魅力。通过研究综述发现,关于微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念的阐述上,对体育微课的类型、设计、制作、应用等深入研究不足。近年,作者在多次参加微课培训之后,针对体育专业特点,实际制作大量课件和体育微课,并在省部级比赛中获奖的基础上,对体育微课的类型、设计和制作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本研究在对微课的起源和概念M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的原则,旨在帮助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体育微课和应用微课提供参考。

1 体育微课的特征及重要性

1.1 微课及体育微课

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年提出“微型课程”概念,即围绕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1]提出“60秒课程”,以期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为大众普及科学常识。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2]提出“一部分课堂”概念,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进行时长1 min的演讲,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核心主题的理解。这些就是“微课”的发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著名的“一分钟教授”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只需要1 min就够了,同年,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诞生。真正触发微课的是2007年可汗[3]成立的“可汗学院”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问题,超过50%的美国小学采用可汗学院的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2009年彭罗斯将微课应用到课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Morris[5]将微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为现实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Sweet Dawn[6]在分析微课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课堂交流讨论优势的基础上,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并为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提供一系列资源[7]。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预言:“未来5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3年,慕课、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8]。

我国微课研究从2011年才开始的,2012、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9]。各种关于微课的定义也相继出现:例如,“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教学方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以知识传播为诉求、围绕单一主题、经过设计导演创作、以试听语言形式呈现的简短而有效的视频等。短短的几年里微课在我国蓬勃发展,中小学方面推进的翻转课堂,大学慕课的疯长,微视频作为它们的载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一发而不可收[10]。

微课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也给体育注入了新活力。微课在体育领域特别是在体育的“教”与“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学习与其他文化课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脑力”与“体力”的不同,而体育学习更依赖于“脑”“体”的结合,体育微课这种多媒体视频形式的诞生能对体育学习产生到很大帮助:首先,帮助学生有效预习。运动技能掌握的开始阶段就是要有良好的认知,有了准确、规范的完整认知对技能的快速学习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这种学习资源恰恰迎合了学生们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习信心,加快了学习的效率。其次,体育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善于“琢磨”的学生进步非常快,因为他们的学习常常少走弯路,这种“琢磨”其实就是接收、温习、巩固、消化知识的过程,体育微课的视频资料可以反复播放、重复利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第三,体育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微课虽“微”但课堂结构不微,是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过程的。体育微课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尽快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点并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第四,体育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弥补示范的不足。体育教学要的是真功夫,假把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吃香的。学生完成动作技能靠的是观察教师的示范,通过模仿、对照进行训练获得的,而教师们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技能的示范有时力不从心,达不到学生所期望的效果,体育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更难能可贵的是体育微课可以借助演示法、表演法实现体育的拓展、延伸,使老师想达到而不能达到的教学环节得以实现。

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在轰轰烈烈推行翻转课堂,大学在推行慕课建设,体育教学推行信息化课堂教学,其核心离不开微课。微课程是网络时代新型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发展契机,微课程具有十分广阔的体育教育应用前景。

1.2 体育微课的特征

从内涵上看,体育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体育知识点或技术技能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它是以解释某一运动技术难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音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在线教学视频。体育微课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主题突出。

体育微课的选题是围绕体育活动中某个特定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方式展现给观众,知识点的选择和表达是体育微课的核心要素。一个体育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应另设一个微课。体育微课知识点的切入应围绕在学生必须学也想要学的“痛点”上,比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易错点、考点、实用点、热点、兴趣点等等并对这些知识点突出体现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罗列书本上的知识,否则体育微课起不到解惑作用。

2)短小精悍。

短:指的是频时间和教学组织活动短。视频时间短(5~10 min为宜),化繁为简,只学核心。

小:指的是视频容量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微型化资源能便于学习者利用短暂的空隙时间学习,更利于体育碎片化知识的共享、重置和构建。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环节)。体育微课要自成体系,教学过程要完整、逻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缩影”“精华”“典范”。

悍:交互性强、应用面广、功能强大。本质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目的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式是流媒体信息化教学[11]。

3)虽微大气。

体育微课虽短,不应失去体育运动中的精气神。在体现短、小、精、悍的同时,体育微课又能体现出它独特的特色:即微言大义、微视大剧、微音大景、微画大笔、微小而精彩。 体育微课内容的呈现不再局限于课堂实录,还可通过录屏软件、PPT、Flash等技术制作的视频让其呈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言语上要体现句句珠玑、字字戳心,声音要能描绘大场景,视频设计体现大剧情(序幕、发展、、结局、尾声等),画面构图新颖独特、精致精美、表现力强。

4)情景真实。

体育微课的构成要素是完整课堂教学视频。微课中有老师缜密的教学设计,也有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等都是教师本人操作。运动场地,教学器材,教学方法、手段、反思,学生练习、测试等都是课堂的真实体现。应该说学生们看到的是一个亲历亲为且融直观性、活动性、户外性、可操作性强为一体的“浓缩”课堂,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手能力以及跨学科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1.3 微课在体育课中的地位与作用

众所周知,简单的体育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组成,而微课在这个系统中帮助教师教学、引导学生习得、创新教学方法、延伸教材功能、搭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微课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处处可以体现并占有重要地位。

1)微课可以解决体育课堂教学问题。

微课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观念向学生传授知识,分章分节、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部分(环节)到整体的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而微课的出现就打破了这种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形式,转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质、技术、技能,选择性地补充学习、自主学习。

微课使体育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教研、课程规划等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网络教研的体育老师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交流展示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此外,可以解决体育老师业余学习和培训成本高、受众有限、不能复制分享的痛点。微课的制作一旦掌握,制作成本很低,放在一个平台上,只要链接过去,相互就可以分享,使整个课程数字化。

微课对体育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的意义还在于能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审美意识等催生了体育微课的产生,使体育教学细致化、生动化,体育教学更生动更具影响力。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首先是专业知识要深厚,这种开放性的微课要吸引学生靠的不单单是花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内容和深度,否则,学生不会选择你的微课观看。其次是课程设计技巧的提升。微课的短、小、精、炼,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巧妙安排,既能体现知识的点面结合,又能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对教师的制作技能和授课经验具有很大挑战性,教师既要有运筹帷幄的思路,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势的约束,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私货,更精细化的设计教学全程。再次,微课的制作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制作微课需要耐心和毅力,是音视频、图片、动画、文学、审美、自然科学的综合体现,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体育教师蜕变的过程,更是全面提升的过程。

2)通过微课可以解决阻碍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

微课对学生的学习在选择、强化、维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微课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源于学情,从学生需要出发,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真正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查缺补遗,巩固强化,填补了学生自主学习无人指导的空缺。体育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讲解听不清、示范看不到,学起来感觉莫名其妙,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微课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不良学习现象。

微课能更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求,既可查缺补遗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体育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可以预见,随着手持移动数码摄录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将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另外,微课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微课在线学习课程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基于高质量的内容研发和行为分析的在线交互式学习。近年来,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诉求以及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催生了在线教育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易公开课、多贝网等幕课在线教育平台日益兴起,让学生能够公平得到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得到提高。

3)微课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和逻辑的延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象地、整体地分析学习者的个体条件、教学条件、动作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微课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使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从而适应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适应性学习。教材是死的而微课加大了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真正利用教材而教学,力求一课一点,课课有突破。

4)微课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通过微课制作,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深入研究,打破传统教学形式,提出新教法。我们深知,体育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讲解、示范 、纠错,在传统体育课上也只能做到这些,而在微课中就可以使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启迪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法、任务驱动法、网络资源法、评价交流法等。

另外,微n还在教育公平、终身学习等宏观层面提供有效支持。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平等、提高教育效率、实现终身学习是发展教育的主旨所在,是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永恒理念。要实现教育公平,课堂教学公平是基石,课堂教学公平要依托教师资源公平、课堂资源公平、教学设计公平、教学评价公平等,而微课在实现这些公平教育的链条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微课的出现可以克服这些不公,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2 体育微课的类型与应用

2.1 体育微课的类型

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把体育微课分为理论教学类、技术教学类、实验教学类、战术演示类、运动项目欣赏(宣传)类、教学环节类[12]。

1)理论教学类:以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常见表现形式是讲授、问答、提问、作业、启发、讨论、合作、探讨等。

2)技术教学类:以传授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教学方法。用于体育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中学习运动技术过程。常见表现形式是示范、演示、对比、练习、动画、纠错等。

3)实验教学类:用实验来验证不同项目的技术关键以及运动的科学规律。微课的表现形式是实验室实验、自然(现场)实验、对比实验、控制实验、对照组实验、单一实验等。

4)战术演示类:以提高学生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战术的能力,从而取得比赛胜利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体育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及竞赛中学习运动战术过程。表现形式是讲解、图解、录像演示、示范、练习、变换、讨论、图示标识、沙盘演示等。

5)运动欣赏类:以观赏体育运动,规范运动技术,产生机体上的舒适惬意,带来情绪上的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各项目的技术和战术发展、规则演变、比赛特点、个人修养、心理调节等。常用教师展示、优秀运动员比赛片断、标准动作示范、优秀教法分析等来表达。

6)体育宣传类:以传播一定的体育观念来影响人们的体育思想和行为的社会行为。用于体育运动的宣传、推介。常用表F形式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评、教育、宣扬等。

7)教学环节类:体育教学和训练课堂环节、结构。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体育公开课、体育展示课活动等。可以用课前预习、新课导入、准备活动、练习方法手段、知识拓展、结束放松等形式表达[13]。

2.2 体育微课的应用

1)巧妙安排体育课堂教学。

微课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来制作的视频展现形式,多个微课串联起来就形成了课堂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微课,把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展开、拓展,以微课为统领,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微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总结汇报,最后教师总结、纠正学生们讨论中的错误,弥补学生们认识的不足,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呈现可视化、体系化,为体育教学知识传承插上一双翅膀,做到因材施教、双向交流。

2)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直观性。

体育教学突出技术动作的学习,形成运动技能。体育技术动作往往在一瞬间完成,难度较高的运动技术更难以给学生直观体现,比如,体操项目中的空翻类动作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此时,微课中的动画、慢动作、重放、定格等呈现形式,可以清楚地展现动作的细节,反复观看就可以快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以及用力顺序,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

3)微课可快捷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体育教师往往要做出大量的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原因,对体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很大的压力,采用微课技术可以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既能快速掌握运动技术,又能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体育微课制作完成后要做的工作。

第一,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保存在U盘中,课程教学随时可用。第二,制作好的微课可以上传到中国微课网、中国慕课网等专业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供学生选择学习。第三,微课本身就是视频,可以把微课视频上传至国内较大的视频网站,比如,优酷、土豆等,上传成功后,视频有分享功能,可以通过此功能把微课视频给学生分享,这样,凡是有网络、有电脑、有移动设备的地方,只要有浏览器就可以学习了。第四,还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以自己账户开设的云盘。比如百度云盘、360云盘等,同时把链接给学生分享,学生们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微课视频了。第五,信息时代,通讯科技相当发达,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博客等各种公众信息平台相继而生,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平台分享微课视频很受学生的欢迎。微课还可以在体育营销与品牌上作文章,微课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定制,跟体育市场分类定制,营销点对点,品牌可植入,在客户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3 体育微课设计与制作

3.1 体育微课设计

体育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缜密的设计,良好的体育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结构完整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体育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而驰的。体育微课的设计的整体思路要做到“3分钟一个兴奋点,5分钟一个大转折”。体育微课详细的设计过程见图1。

体育微课拍摄脚本撰写示例:

微课系列名称:威人说课

本微课名称:前滚翻

视频整体风格:体操运动类

微课类型:技术教学类

微课运用形式:讲解式、示范式、练习式、纠错式

微课时间:12 min

教学过程:讲解、示范、分析、练习、纠错、拓展

教学课件:PPT、flash

视频亮点:学会滚翻

镜号1:片头(20 s)。画面呈现:学校标志、单位名称、作者

镜号2:开始导入(60 s)。画面呈现:教师特写,画面淡入淡出。解说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前滚翻,这个动作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个简单而非常实用的动作,日常生活中不小心跌倒时,就要靠这个动作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镜号3:讲解动作要领(60 s)。画面:添加画面转场效果,教师出镜,背景+文字,第×至×张PPT。解说词:三靠一低头,滚动似篮球……

镜号4:动作示范(30 s)。画面:教师完整示范1次,慢动作示范1次,实地拍摄,画面淡入淡出。解说词:每次示范前要强调本次示范的目的。

镜号5:动作关键点分析(120 s)。画面呈现:教师边分析边示范,教师出镜,背景+文字,第×至×张PPT。配像解说:完成这个动作的重点……难点……需要两个条件……

镜号6:常见错误纠正(30 s)。画面呈现:课件动画用红叉标识,第×至×张PPT。配图解说:常见错误有这些1……2……

镜号7:学生练习阶段(180 s)。画面配轻音乐。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提示学生。

镜号8:拓展(120 s)。画面:教师分别示范前滚翻分腿起、前滚翻直腿起、鱼跃前滚翻。示范完后讲解分析:老师展示的这些动作是前滚翻的拓展类动作,目的是提高学习兴趣,了解动作的变化形式……

镜号9:结束评价(60 s)。教师出镜并作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完成情况……今后改进措施……课后作业……

镜号10:片尾(40 s)。工作人员名单字幕。感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我们下一个微课将讲解后滚翻,期待您的参与。

3.2 体育微课制作

1)体育微课制作具备的条件。

(1)声音的音质适合在网络传播。教师要敢于面对镜头自然、流畅地讲话,从受众的角度听起来比较舒服、穿透力要强,讲课者风趣、热情澎拜、具有个人魅力,让学习者感到成就感。解说要做到精、准、抑、扬、顿、挫。文字叙述镜头化、书面语言儿语化、讲授语言亲切化、专业术语通俗化、数据图形化、要点标题化、教学互动化、教导启发化,多余的语言、口头语及其他语言病不要出现。

(2)需要一定量的教学经验积累和高超的运动技能。微课的教学与实际的教学基本一致,教学过程要严格遵守体育教学规律,运动技术的讲解和示范都要亲自完成,讲解人对课程的开发能力、教学心理的把握、教学步骤等是融会贯通的,具备一定的积累才能具有制作微课的能力。

(3)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堂结构构建和呈现演绎。微课需要讲解者具有构建能力和结构化设计,有头有尾、有转场、有重点等,这样会把整个内容设计得非常紧凑,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者感觉不累。微课的呈现也就是怎样演绎、怎样包装、怎样去传递信息的问题,这方面有时候更加重要,成熟的微课课堂设计和课堂呈现同等重要。

(4)娴熟的微课制作技术。体育微课制作技术的门槛比较低,对体育老师来说感觉很难其实并不难,就是一种应用,一旦掌握一样可以制作出“高大上”的体育微课来。首先,要有极强体育课件(PPT、flash)制作技术基础;其次,熟练掌握录制设备的安装、调试、摆放、使用以及微课录制软件的操作。

2)体育微课的制作方法。

(1)制作流程。体育微课的制作根据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软件,其中,课件制作要有视觉美感,画质清晰,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简单、易懂、大方,简约并不简单。素材采集要考虑背景(不能太杂乱、不能喧宾夺主)、视线(摄像机与被拍摄者关系)、支撑(稳固)、音效(决定微课的质量)、景别(正确运用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曝光(光线分散均匀)、构图(人物所处位置)等。屏幕录制要清晰稳定,屏幕上的所有变化都要录入。体育微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录制是片段的、多次重复的,包括棚拍(选择合适的背景,蓝色最适宜,便于抠像)和实拍(教学现场)。后期制作的主要任务是制作、提升和处理[14]。

(2)体育微课制作所需软件。课件制作所需软件:Powerpoint、Prezi、AxeSlide、Focusky。音频、视频、素材收集、转换所需软件:Photoshop、GoldWave(音频编辑)、Sony vegas(影像编辑)、曦力音视频转换专家。视频录制所需软件:Camtasia Studio(喀秋莎)、HyperCam(屏幕像)、Corel VideoStudio Pro(会声会影)。这几款软件都是当前体育微课制作所必需的软件,录制体育微课除了要准备好课件之外,熟练掌握其中一款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微课是必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几款都是体育微课制作利器。

后期制作所需软件:威力导演、Adobe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后期制作目的是按要求、按脚本突出教学内容的主题而进行剪辑、删减、增加片段、增加logo、添加字幕、配音、三维片头、蒙太奇等制作,为视频素材全方位添加特效和包装,最后成品输出。

(3)体育微课制作所需硬件。最低硬件要求:台式电脑一台,麦克风一只,手机或录像机一台。升级版配置:录音(像)棚10~20 m2、安静无回声、配备录影灯,用于棚拍。笔记本电脑一台,适用于微课的屏幕录制。手写板或数位板,用于手写微课录制。无线耳麦,获得讲授声音。高清摄像机一部,教学视频获得。长焦镜头照相机一部,拍摄运动画面。高清网络摄像头,获取高清视频。高级配置:录播室(60~80 m2,舞台灯光配置齐全,可容纳50~70名学生,可以放置体育器材)。编辑室(录播中控系统、编辑操控)。专业监视器(现场监视)。高清摄像机3台,用于多机位拍摄。导演板(记录场景)。摄影灯、挑杆话筒等。

4 建议

本研究以国外微课发展经验为背景,提出体育微课的定义、特征与特定价值。将体育微课进行详细分类。厘清了体育微课的设计过程及拍摄脚本的撰写步骤,详尽说明了体育微课的制作条件和流程,提出了体育微课制作所需的软件。微课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必将带来更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微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5]。为使体育微课吸引更多学习者驻足,特提出几点建议:

1)内容为先,创意为后。

内容是微课程核心和主体。微课内容必须是学生必需学也想学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易错点、考点、实用点、热点、兴趣点等。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创意是老师的创造,不是技术人员加工出来的,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这是体育微课制作的前提。

2)体育微课不是单一的,而应是系列的。

现在很多体育老师刚开始学习制作微课程的时候,只是一个零散、单独,或者说只是为参加评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微课程”就应该是系统化、配套,向着与教材配套方面发展,到最后形成自主完整系列的微课程,一个系列微课程应不少于10集。

3)增强互动性,增加微课程的知识管理体系。

体育微课学习并不仅是让学生看视频那么简单。在体育微课程中加入学生自学参数,让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去调控微课程的发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练习。比如,学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笔记、共享。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状况等。

4)体育微课的制作要体现自身特点。

体育微课目前存在的困难是制作成本高、费工、费时、后期制作难、效率低。建议体育微课既可以是专门的制作公司来制作,又可以是教师自己做,两者各有利弊。倘若交给专门公司去制作,那么,公司可以系统化与教材配套完成该课程,在制作的质量上也是高质量的。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着局限性:它没有办法去适应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班级,不能做到“特殊性”,更大的问题是所产生的费用较高。倘若由教师独自完成,可能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对应着自己的学生,存在特殊性,由于教师自身的阅历、时间的限制,其所制作的“微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大规模地完成,在视频质量上也难以保证。但是,它最大的好处是具有可持续性、费用低,教师自身得到了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MCGREW L 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itry[J]. 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0(7):543-544.

[2] 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 Education in Chenistry,1995(32):100-101.

[3] 萨尔曼・可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 DAVID S.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Minute-long talks find success at a community college [M].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

[5] MORRIS L V. Little Lectures?[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9,34(2):67-68.

[6] SWEET D. Microlectures in a flipped classroom: application,creation and resources[J]. Mid-Wester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26(1):52-59.

[7] 杨永亮. 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构建[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10.

[8] 菅春叶. 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15.

[9] 窦,何高大. 微课研究综述[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5-60.

[10] 胡铁生,黄燕明,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11] 汪晓东. 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35-37.

[12] Online education-Introducing the microlecture format[EB/OL]. [2015-05-18]. http:// Openeduca tion. net/2009/03/08/online-education-introducing- the-micro lecture-format/.

[13] 梁厚圣,雷小朋. 高校“微n”分类探讨[J]. 科技视界,2014(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