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9: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 新课程改革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36-02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这一时期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需要核心理念的转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符合全面转型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经过了严格的论证,是符合我国高中生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直接决定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和未来走向,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相关。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共识。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学生学习差异较大,需要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指导,这是信息技术教育时代转型的必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顺应时展潮流,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教育逐步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时代公民成为各国的目标。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问题解决,还包括信息交流和信息创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高中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高中生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交流和表达的技能,感受信息的魅力,提升信息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包含内容广泛,涉及计算机和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通信和沟通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可能包含全部的信息技术内容,只需综合反映信息技术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即可,掌握这些技术和内容,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校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条件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注重技术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能力。信息环境的创设不仅包括硬件、软件设备的创设,还包括信息观念层面的创设,借助多方力量,引导高中生参与,使学生安全、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意义重大。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善异,同时注重地区差异。基础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地区、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课程设置和科目教学中全面渗透这种思想。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应关注不同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考虑地区发展差异,兼顾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个体的差异,在新课程标准中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鼓励各地区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鼓励和倡导个性化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选择和设计,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储备后续力量。

(四)强调问题解决,注重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注重和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人才的关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结合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教会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教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和想象力,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有现实层面的实际意义。

(五)鼓励积极表达,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点的教学。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头到尾都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高中生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已经逐步成熟,拥有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资源共享,表达情感,更好地进行社会化。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育和思想观念,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平等的参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与学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有待提高。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高中普遍开设,国家也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但是学校、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参与高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追求能考试过关,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大大多于学习过程。当课时数不够时,甚至会挤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二)信息技术教师跟不上新课程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有较大提高,教师要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上。相关调查表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新课改实施的前提下,仍然在课堂教学中教授计算机的一般层次操作,还没有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三)学生的水平差异显著。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出台后,急需解决不同地区、不同班级、年级与不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差异问题,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的衔接成为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就有接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所针对的教育对象不是完全零基础的学生,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解决措施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任何正确的行动都需要先进观念的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正确观念的指导。课程理念影响着从课程标准的研制到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但是,课程理念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构想需要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课程理念如何才能内化为每个教师、每个管理者的内在认识,进而自觉地转化为实际的行为,这是教育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要针对特定目标、特定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上,要充分体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思维,突出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学生、教育信息主管部门以及家长都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为更好地开展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条件。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文化素养,还要有信息素养、研究创新素养等。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水平以符合时展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定期调研等,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或进行信息技术自主研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三)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新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和建议,教师要参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接受和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造性地运用新技能和新方法,探索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造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课堂,在兼顾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和引导,分层次教学。同时,课堂上不仅要有基本操作层面的教学,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内涵,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教授技术的同时,也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转变了以往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新时代的教育专家和教学研究者。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加强课程教材、资源、教学、评价研究,努力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开拓创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记载教学心得,及时总结提高。开展校内听课、校外观摩课的分析对比教学,学习优秀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研究和实验,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和实验中提高。教师要加强自己科研素养的培养,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将研究成果教学体会归纳表达出来,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总之,新课程理念重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的实施有深远影响,没有新理念的指导,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就会失去方向。新课程理念应成为每个教师、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我们对新课程理念要深入领会和了解,提高认识,并切实落实到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艺.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2]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教育部近两年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力度很大,为加快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今年6月,召开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了《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网络、资源在教学和师生互动中的有效应用是信息化发挥作用的关键。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难点在教学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是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对项目工作提出了刚性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的数据,全省有4 078个教学点,有教师11 243人,学生169 694名。教学点的布点情况在调整变化中、教学点的教师年纪普遍偏大、经费投入少,多数在偏僻地区,项目实施难度大,要求各州市教育局和电教馆充分认识该项目的意义,加快项目的实施。

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从今年到2015年,要重点抓好“三通两平台和三全”的建设和应用的任务,即基础教育领域“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培训、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全力开设”。

(一)主要任务

1.抓好“宽带网络校校通”。全省基础教育(不含中职)阶段有8 053所学校接入互联网,有1 227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到2015年,要建成主干网络带宽达到万兆、支持IPv6、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云南教育网,宽带接入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90%的中职学校、全部普通高中、70%的初级中学和30%以上的小学建立校园网,校园网接入云南教育网的带宽不小于100Mbps。

2.抓好“优质资源班班通”。要加大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力度,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有针对性地组织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和校点;通过多种培训和组织网络教研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应用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水平;组织开展网络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活动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到今年实施完,中央和省投入经费4.3 352亿元,在5 814所农村中小学校,建设35 034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加上各地和各学校的投入建设,目前全省建设了5.3万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占义务教育阶段总班级数的三分之一,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奠定了基础。要求各州市教育局抓好2013年该项目的实施。

3.抓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通过名师工作站、高校联盟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等形式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州(市)、县负责分级组织和管理,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推动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空间进行学习,力争到2015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和高等教育教师利用网络开展研修活动的人数不少于50%,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开展研修活动的人数不少于50%,开展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不少于20%。

4.抓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通过建立数字资源共享体系、大力组织网络教研、组织名校开展网络课堂、开展重点专业课程数字化建设、加强高等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探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方式,力争到2015年,建成汇聚企事业单位、师生开发的优秀资源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千个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建成涵盖高校基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主干课程,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中心。

5.抓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建设方式,加快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在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统一应用环境。按照教育部统一的标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基础数据信息,完成基本信息的准确入库,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2013年重点建设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以及学生、教师数据库。

6.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按照教育部要求,2013年9月前,为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含一师一校)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要落实设备安装和人员培训,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管理,确保今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下面还要对这项作专门要求。

7.抓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远程培训组织17万名教师参加培训,到2012年底已有12.776万名教师取得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合格证书。到2015年,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组织完成有上网学习条件的所有中小学教师参加50学时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远程培训。

8.抓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力开设。我省中小学生机比目前为27.31,全国2011年生机比的平均水平为131,这项指标我省差距很大。力争到2015年,高中阶段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71以上,初中学校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101,完全小学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201,保证50%以上的小学和所有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主要措施

1.加大投入与合作,加快发展。一是教育厅印发的《云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可纳入公用经费;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可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二是争取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专项经费。三是加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2.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力保障。按照“明确任务、整合资源、多种方式、注重实效”的原则,在2013年内,对全省电教机构511名在职人员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全面提高电教人员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水平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其推进“三通两平台三全”各项任务落实的执行力和建设应用能力。

三、切实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我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任务是:2013年9月前,为4 078个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为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点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的政治任务,各州市教育局和电教馆要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督促各县和学校,尽快安装调试设备,确保在9月份内,使设备投入使用,要求教学点利用设备和教学资源,开出一门(至少一门)教学课程,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

(二)组织完成好人员培训工作。要求在9月份内,完成“国培计划”――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培训者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和相应的教学点教师的培训。

(三)组织加强对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的服务和技术支撑。组织中心校向一师一校点提供教学资源工作,确保一师一校点有教育资源使用;要建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服务体系,指导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提供技术支持,发挥乡镇中心学校的作用,加强教学资源应用的教研工作,并为教学点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四)加强对教学点的管理与评估。各州市教育局认真按照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云教电〔2013〕5号)要求,加强制度建设,要将教学点教师利用教育资源开设教学课程与教师考核挂钩,建立设备使用、教育资源利用、设备维护等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收录、应用、培训、教师反映、学生变化等情况资料档案的建立。该项目已纳入对州市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内容,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要从设备建设、应用成效方面对每个教学点进行评估,保障设备和资源效益的发挥。

第3篇

一、义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莘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处,在校生人,其中小学处,在校生人;初级中学处,在校生人。此外,有普通高中处,在校生人;职业中专1处,在校生人。

(一)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1、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坚持政府为主,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大力开展校舍改造建设,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照市县中小学长远规划布局,实施了撤点并校和危房改造工程。2007、2008两年,我县新建农村中小学项目楼29幢,建筑面积40861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2009年以来,校舍改造力度加大,当年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21幢,建筑面积31106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2010年首批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19幢,其中农村中学餐厅5幢,教学楼14幢,建筑面积27213平方米,投资3800万元。全县长期保留的117处农村小学将在2012年全部改建完毕。目前,全县共有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119处,到2012年全县长期保留的学校均能达到县级以上规范化学校级别。

2、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惠民政策,县教育局成立结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坚持并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支出审计监督制度,经费使用做到了科学、安全、高效。同时,不断改进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义保经费重点用于学校正常运转、教育教学和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设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对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进行资助。2007年以来,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258.75万元。

3、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2007年以来,为中小学配备安装教学仪器价值1297.94万元,其中中学装备试验室投入795.08万元,小学408.49万元,中小学仪器药品使用存放设备94.35万元。今年计划装备中小学音体美器材价值403.70万元,其中小学103.7万元,中学300万元。

4、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了54个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54个多媒体教室,53处学校网络实现了光纤连接,112处农村完全小学实现宽带(ADSL)连接。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了23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和23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其中,配备DVD293台,彩电239台,微机980台,服务器54台,项目总投入417.8万元。2010年投入254.8万元配备计算机922台,投入23万余元征订电教软件,满足了全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狠抓队伍建设,打造均衡发展的人力资源

1、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坚持把提高教育干部素质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选贤任能、教育领导干部由教育内部产生的原则,2009年,给县直5个学校提拔了16位科级干部,极大的激发了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中层干部认识到,实干就有前途、干好就能重用。乡镇联校、初中校长公开选拔,经过个人报名、组织考察、登台演讲等程序,让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好的人走向领导岗位,实现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得到了社会公认。全面实行教育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教师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突出办学以教师为本,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做到了在编在岗、人人有岗。

2、完善新教师招考聘任机制。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1.2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截至目前共招聘教师1484名,有效补充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极大优化了教师的知识和年龄结构。2008年,县教育局与聊城大学联合开展大学生顶岗支教双提高工程,先后有571名大学生到我县乡镇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几年来,有8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我县支教,为我县教师队伍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3、不断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县教育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二是抓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2007--2009年,全县教师参加校级培训110000余人次,参加县级集中培训6000余人次,参加省市级培训5000余人次;组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5次,有8个学科的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今年上半年,先后组织1166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班主任高研班、华师大名师高级研修班和省市小学心理健康、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今年暑期还将举办1800多名教师参加的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培训和“知行中国”远程培训,多层次多学科的培训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强化师德教育。积极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四是注重培养名师名校长。在第一届聊城水城名师名校长评选中,我县有4名教师和3名校长当选;在第二届水城名师名校长评选中,我县有6名教师、3名校长当选,其中1名入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在莘县首届名师名校长评选中,共评选出11名莘县名师、5名莘县名校长,名师名校长队伍逐步壮大。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均衡发展的规范提高

按照“小学抓规范创特色,初中抓教改打基础,高中抓巩固促提高”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在小学阶段,立足抓规范创特色,突出加强“书香校园”建设管理和“家常课”管理,遵循发展规律,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2009年6月,全市小学教育工作现场会在莘县实验小学召开。去年秋季开始,县教育局开展“区域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促进个体发展,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实现城乡教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标,今年4月在樱桃园镇召开了全县小学集体备课研讨现场会。

在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建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以蹲点包校、跟进指导、培养典型、创办特色为工作策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一是以“课改”为杠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均衡。2008年3月,组织全县初中校长分四批去黛溪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轮训,以学习推广黛溪中学“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确定了莘亭初中等四处学校为试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二是以教研点为单位,分区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走进课堂,每学期听课150节

以上,和一线教师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结并推广教师们的先进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对口帮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选择六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三所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围绕学校管理、高效课堂创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校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帮扶指导3个月,期间举办各种讲座10余次,提高了乡镇薄弱学校的整体水平。四是成立名师团,送教下乡。今年起,从城区学校抽调了12名市级教学能手组建名师团,分组到乡镇学校巡回授课,开展送教下乡活动8次,搭建城乡学校联系的桥梁,拉近了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发挥了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城乡初中教学水平均衡提高。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均衡发展的管理水平

1、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和措施创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敢于推陈出新,将好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校长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各学校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研究理顺运行机制,深化民主管理程序,学校内部管理初步实现了用机制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同一标准衡量人的格局。

2、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就读的原则,规范招生,规范办学,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小学招生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各招生学校提前摸清服务区内所有应当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底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招生划片录取控制规模。各初中必须招收辖区小学毕业生,不许跨辖区招生,特别是城区初中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班额。

在此基础上,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平分生源。对初中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重点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70%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在生源上侧重支持薄弱学校。特别是从今年起,在莘县一中和实验高中统一招生的基础上,莘县二中和莘州中学也实行了统一招生,即两处高中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平分生源,从而形成了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两个层面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为高中和职业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莘县高中学校坚持“优化艺体,突破文理,重点突破文科”的教学方针和“应届往届并重”的教学策略;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广泛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大力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扎实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高考为标志的高中教育质量连年攀升,自2000年起,莘县高考已经实现了全市“十连冠”,今年高考参考学生发挥正常,据不完全统计实现十一连冠没有问题。特别是文科一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十四年全市第一。截止2009年,已为北大、清华输送学生31人。

2007年,县委、县政府将职业中专、劳动技校、农机学校、体校、卫校进行合并,组建了莘县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职业教育集团南扩100亩土地,投资3000万元建设教学综合楼、宿舍楼和学生餐厅,固定资产接近1亿元,在校生达到1万多人,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在聊城莘县职教集团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中职学校。学校学生一次就业率100%,很多学生进入上海大众、天津一汽、三星重工等国内知名大企业工作,工资最高的年薪10万元。在2009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职教集团做了典型发言。目前,县政府确定依托职教集团规划建设莘县职教科技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国家级示范校项目,寻找合作高校筹建职业技术学院。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莘县是教育大县,财政弱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但是由于莘县财政状况相对较差,在城乡中小学均衡发展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和不同的层面,全社会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各级都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义务教育经费虽然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但和上级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按2008年国家的标准,初中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6.66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6.35平方米,我们就是要达到学校建设的最低标准,不含教辅用房、宿舍、餐厅,初步测算就需投入5亿元。三是办学条件不适应现在教育现状。城区学校生均校园面积普遍不达标,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简陋陈旧,危房还一定数量的存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有待改善。四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区学校班额超标,优质学校更是“生满为患”,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城区学校教师超编,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特别是结构性缺编,英语和艺术学科教师缺乏,尤其是农村小学,有相当数量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教育质量很难提高。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按照学校规划调整布局,坚持积极争取上级校舍改造资金和加大自身投入两手抓,加强校舍改造力度,近期内消灭学校危房,为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我县2010年19处项目学校即将开工,同时正在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普查,凡鉴定为D级危房的,一律立即拆除新建,校舍墙体结构良好具有维修价值的,进行高标准维修,确保校舍安全。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及时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在新招聘教师分配上向偏远乡镇学校倾斜。推进师资交流,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培养更多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达到每个学校都有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实行星级学校评选,普遍提高办学水平。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2010年“全市标准化学校和规范化学校建设年”为契机,开展“星级学校”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在全市领先的示范校,建立强弱学校帮扶制度,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