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1: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情商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过长期一线教学的实践发现在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大多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配备多媒体语音室,这样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大但是由于桌椅及相关设备的限制,想要创设真实的口译场景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有限,容易产生压力。在口译教材方面,虽然各类教材五花八门,但也鱼龙混杂。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缺少适合实际口译场景的口译内容,即使包括不同行业领域的内容,如商务谈判、商务陪同等,但其内容欠缺时效性,与笔译差别不大,因此对于基础水平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有的教材有配套音频,但语速适中、语音统一,不符合口译的实际特点,尤其对于正式商务场合口译来说,这样的教材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大多数仍然传承笔译的教学方法,虽然每个学生可以更好的锻炼其翻译能力,但是这只停留在笔译的层面,对学生在真实口译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了。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创设虚拟仿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在商务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3.1商务接待口译中情景创设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接待是比较容易的口译环节,主要有接送外宾;致辞等。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要注意采用分组的方式,从而确保每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扮演商务口译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的是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口译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给与必要的帮助,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商务场合礼貌用语及文化差异。
3.2商务陪同口译的情景创设
相比商务接待口译,商务陪同口译难度较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就地取材,以所在学校为参观地,或者某一景点作为商务陪同口译的情景教学场景。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一组,可以使用道具对教室进行布置,如使用大屏幕投影、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也可使用图片等传统教具来模拟真实商务陪同场景。在课前预习时要布置学生对本校所在地区的著名景点进行英语介绍,以便为进行商务陪同提供必要的支撑材料。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口译准备。以沈阳为例,可选择沈阳世博园、沈阳故宫等景点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某一场景进行模拟口译,在口译过程中如果学生准备不充分就会出现翻译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解决困难,要让学生知道在口译过程中出现某一词汇不会翻译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处理这样的突发状况呢?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与学生积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让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口译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讨论的过程,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直接向对方发问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讨论锻炼其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以便在日后进行真正的口译活动中应对自如。
3.3商务会议口译情景创设
相对于其他情景中的口译,商务会议口译难度比较大,因为场合的正式性比较高,专业性也比较强,那么对于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有不同行业的商务知识,这样对于口译的教学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更多的讲解与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充实自己,目前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师一般都是英语专业教师,相关商务知识比较匮乏,又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广泛查找资料,认真备课,尤其对于在商务谈判中的合同、协议、条款等专业知识要了解清楚,以便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4情景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4.1情景教学法提供的情景是模拟真实场景,学生的模拟口译练习
也不能代替真实的口译活动口译考验的是口译员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平时的口译练习中不可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紧张的感觉,因此这种模拟仿真的教学法针对口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达到和真实口译一样的效果。
4.2模拟情景体验效果因人而异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个体差异,因此在这种模拟仿真的情景中进行口译训练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
在高职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指导,通过创设不同的商务口译情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多的语言指导,要尽量给学生留出空间来自己思考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结束语
【关键词】生态性教育理念课改教育创新办学定位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作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现代学校制度下的中小学校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基金号:FFB108107)和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生态化教育理念下的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NO: CTF120669―Z22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07-02
新课改要处理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处理好提高教师魅力和促进学生内涵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在这方面,生态性教育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与思考。
一、生态性教育理念概述
生态性教育理念,是一种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仅重视学生、教师、课程、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等教育要素的质量和品质提升,更重视彼此之间的连接与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能;不仅重视每个教师的作用,更强调教师团队的整体影响力。此外,生态性教育理念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倡导尊重多元存在。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具体发展目标是“十态平衡”――健全的体态;健康的心态;规范的行态;丰富的个态;民主的教态;自主的学态;科学的神态;人文的情态;共赢的状态;发展的势态。生态性学校具有五个基本特质: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
二、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办学定位
我校基于生态性教育理念,提出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度和文化品质;“发展个性、奠基人生”,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教育目的。
学校根据办学的总体目标,基于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理念,把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内涵具体分解,将形而上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来。通过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自信、自主、自理”能力和态度,形成“爱心、责任、合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灵魂的人,一个能走向世界的豪迈的中国人。
三、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特色的基点是课程特色。学校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结构上,课程建设立足师生能力培养与和谐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架,形成了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内容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立足学生实际,坚持课程的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课程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保证使麓山的每个学生“会一门乐器,懂两国以上语言(汉语、英语及其他外语),擅两种书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掌握七种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
在课程形式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上,过程与结果、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课程实施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从课内延伸课外,重建校园生态、关注学生的闲暇状态、情感体验、情绪调节、情商成长、情操陶冶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生态教育的“信号”,零盲区,全覆盖,让学生享有活动的快乐、发展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课堂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下,建立和谐、健康的课堂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课堂的构建重点在于建立和谐的课堂生境。我们坚持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努力实现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各要素的综合平衡。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包括有效教育理论在内的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策略。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三个转变:即教学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师生活动由主导型向互动型转变,学习方法由听说式向讨论式转变。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更加自主,教师更加自由,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近5年来,先后有20多个年级、100多个班级、280多名教师实践EEPO课堂教学实验,有近50余名教师正逐步成长为有效教育专家,我校教师在各种课堂教学比武和教学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近100人次,有多名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去年长沙市“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中一鸣惊人,学校凭借4名参赛教师出色的表现赢得比赛团体第一名,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闪耀“星城杯”。
参考文献:
[1]范国睿;人民教育出版社[M];教育生态学,2001年12月,P85。
[2]李素洁等;为“世界公民”的人生奠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育创新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P29。
[3]杨小秋;生态性教育实践寻绎[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家型;班主任;素质;成长途径
一、什么是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教育家有三条标准,一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一个毕生的事业。二要在工作中肯于钻研,敢于创新,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思想体系。三要工作出色,经验丰富,有自己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来源:《现代教育报》2011年12月20日)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真正的教育家应具备非凡的勇气、高超的智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其教育思想独特、超前、具有革命性,经过实践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被人们广泛接受。”他认为教育家要具备七个条件:第一,必须懂政治、懂国情;第二,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第三,必须是真心、真诚、深情地热爱教育与学生;第四,必须深入到教学一线中去,摸实况,出真招;第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强烈的批判精神;第六,不仅仅会挑问题,还要能开良方;第七,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思想及时有效准确全面地传达给公众,让公众听明白,想明白,首先要自己说明白。(来源:《北京日报》2012年1月9日)
《百度》说: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教育家是具有实践教育理论和思想教育理念的教育者,有着德育和美德育相结合的思想,在行业中作出成绩有影响的成就者,教育思想及著作能为学子和后来人指路架桥;教育不仅是育人,更重要的是育心,造就人的正确思想和精神”。教育家与教育学家不同,前者重实践精神,后者重理论研究。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班主任都应该立志成为教育家型班主任。
二、高中教育家型班主任应当具备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
(1)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政策素养,懂政治,懂国情世情,并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善于渗透国情世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情商素质的发展。
(2)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教育理想、高远的教育境界、深厚的人文素养,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心。
2.教育理念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能够从学习、思想、品行、心理等各方面整体地看待学生,能够把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发展地看待学生,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为此,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待家长亲切、尊重、信任、真诚,有效协调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统筹协调班级各学科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与思想、思维、情商、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2)有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远大眼光和大的工作格局,能从更高层次引导学生的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引领学生往高层次发展。
3.专业素质
(1)懂教育规律,专业能力强,主要有组织和管理班级的能力(包括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班级文化、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人性化班级管理的能力等)、开展活动的能力、研究和指导个别学生的能力、与家长和任课教师沟通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等。对德育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善于抓住教育契机,面对班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突发事件能迅速、果断地拿出恰当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学生的学科成绩 = 老师的教学 × 班主任系数(0.5~2)
班主任系数是指:如果班主任工作做得好,所有任课老师的单科成绩会提高,根据班主任工作成效,系数可能是1.1、1.3、最多可能是2;如果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好,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会打一定折扣,可能会打8折,可能会打对折。(这是我个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悟)
(2)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以及有助于发挥班级群体教育功能、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的社会学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的原理与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
4.心理素质
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并能感染他人。
5.研究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善于学习,密切关注和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最新理论,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2)善于反思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勤于撰写教育随笔或教育论文。
6.工作实效
教育家是教育领域的集大成者,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社会公众有着公认的影响力。
(1)他带的学生能自主规划人生的发展,不仅追求学习进步,而且追求思想成熟、视野开阔、眼光长远、思维辩证、意志坚强、胸怀宽广、做人做事格局宏大,凡事习惯于规划。带班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爱戴和家长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在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经常有一定水准的研究成果诞生,他的带班实践、经验、理论智慧,对同行的工作有重要启示作用。
(3)示范效应明显,客观上引领着学校班主任团队共同发展,并将引领作用辐射全区全市甚至更广,影响并推动区域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三、培养高中教育家型班主任的必要性重要性
(一)从理论上看: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1条指出: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2.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年)的第2条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要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应当成为“教育家”。
3.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班级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班级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4.一个人成材的起点在中学,尤其是高中,应当赋予每个学生很多东西,譬如坚定的政治方向、灵活的思维方法、宽阔的视野、严谨的作风、丰富的文化知识等等,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
(二)从实践上看:
1.时代的呼唤。
我国已经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加需要“第一流的教育家”。
(1)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和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挑战,全国上下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呼唤教育家型校长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呼唤教育家型班主任按照教育规律带班,呼唤教育家型教师按照教学规律施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以整体提升国民素质。
(2)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某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信念缺失,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开展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
(4)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缓解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为每所学校培养一支教育家型班主任队伍。实践证明,一所优秀的学校必定有几位、十几位教育家型的班主任,他们又来带动全校其他班主任和教师,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新课改的实践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班主任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时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育人观。新高考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绝对不是离开人“心智”简单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凡是高考中能出类拔萃的考生,绝对不是“没心没肺”的学生。对高中学生的教育应该提高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做人格局的高度来看待,人的成长首先是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成长、心智的成长。
3.改变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做了大量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做不好”的现象。培养教育家型班主任有助于带动班主任队伍的发展,以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改变班主任队伍的这种现状。
四、教育家型班主任的成长途径
1.教师方面
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能否成长为教育家型班主任,首先取决于教师自己,教师自己必须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明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动态,自觉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需要,提高时代修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懂得教育规律;学习科学知识,具有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现状,清楚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难点所在,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勤于反思和研究,敢于创新。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讲求工作方式方法,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2.学校方面
最重要的是校长。校长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崇高的使命感;要热爱学习,热爱思考,做个思想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策、容才之量、护才之胆,呵护老师,用好名师能师,激励名师能师;要善于管理,营建宽松平等的学术氛围,建立催人奋进的运行机制,建设竞争合作的教师群体,创造条件和机制让老师成长,让名师焕发风采。
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应关心教育关心学校关心教师,深悟教育价值,选拔有教育理想、懂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富有爱心和敬畏教育、善于学习的人来做校长。
[关键词]高职教育 音乐教育
[作者简介]朱裔文(1981— ),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科教学。(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83—02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作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之一,音乐艺术在人类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在现代社会,音乐艺术教育更是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情商,塑造他们健全、健康的心理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一、高职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音乐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在原来中师学校等音乐师范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升格开设音乐专业,或者直接成立了艺术系或音乐系。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但并不能代表着其教育水平的相应提升与普遍提高。相反,由于高职音乐教育底子薄、竞争大、整合难等问题,其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
一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几所师范、职业技术等学校合并并升格而成,教师队伍仍由原来的师范、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编配而成,从而致使整个师资队伍在年龄构成、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等方面与老牌高校相比必定存在着差距,特别是有大量的艺术学院或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年轻老师,他们大多是本科生层次或者研究生层次,虽然专业知识丰富,音乐技能水平较高,基本胜任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任职要求,但是其职业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对于高等职业音乐教育的认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高等职业音乐教育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历。
二是招生难使得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真实而又残酷的生源大战,生源问题成为影响、甚至制约高职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高等音乐教育的逐年扩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生源受到严重影响,生源数量日趋减少,学生入学的整体素质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三是以高职院校作为跳板、以“专升本”为目的而入学的学生比例逐年增高。许多学生一入学就抱有“专升本”的目标,高职院校成为其求学过程中一个必经的、不可缺少的“中转站”。
四是职业院校只是针对某一种特定职业所进行的“职业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与针对性,整体上学制较短,学生的专业音乐水平不能得到系统性的提高,所以,其在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中不具备竞争能力的绝对优势。
二、对高职音乐教育的建议
要想取得高职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就要正视种种问题和不足,从实际出发,从高职改革做起,立足自身发展平台,从目标任务、师资队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大胆改革,锐意创新。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要体现职业性的特点,以区别于其他层次的音乐院校,坚决做到突出办学特色就是站稳脚跟、占据高职教育阵地,这就必须充分明确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高职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音乐理论素养,具备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与辅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适合社会需要与就业需求的实用型高等音乐职业艺术人才。 在实际的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职业型”与“专业性”的特点,加强相关专业课程与职业课程的课时比例,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紧密开展。只有切实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特色,才能有区别于其他的音乐院校,从而才具有自己的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职音乐师资建设,改革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加大音乐教育工作的力度,要培养一支优质的高职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并且建立师资培训制度。首先,提升教师素质,加大在职高职音乐教师培训的时代感、紧迫感,为高职音乐教师提供多层次的进修学习机会,使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师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最大可能的提升,还可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教师,以提高高职音乐专业教师质量,扩大高职音乐专业师资队伍,尽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次,引进竞争机制,不仅能够利用竞争机制对一些专业技术水平较差的人员实行转岗或淘汰,而且能够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风气,有助于教师的再学习并维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实施量化考核,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出一定的量化要求,例如,教师几年内参与的课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的层次与质量等都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对达到这个量化标准的教师在薪酬、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教师的从业压力加大,自我提高的意愿明显增强,从而整个教师队伍的再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那么,高职音乐院校就能够保持层次较为合理、结构较为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引导教师“厚德崇教、为人师表”,在音乐知识与能力的言传身教中感染和教育学生,又要为年轻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深造与自我提高提供积极的鼓励与大力的支持,并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和优秀教师带动机制,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三高”高职音乐教师队伍,使之走进教室能讲,走上舞台能演,进得教研室能研究,真正能够成为高职教育行业的人才,为高等职业音乐教育作出最大的贡献。
三是调整专业方向。在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模式应该相应地进行改革。多借鉴众多音乐专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高职教育特点,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有所侧重:综合性高职院校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追求全面性与普及性;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要突出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次理解能力、创造性独立演绎音乐作品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能力。在专业设置选择上要根据文化市场的需求,除保持最基础的声乐、钢琴、舞蹈、合唱指挥等几个常设的必备课程外,还应该开设小乐队编排、电声乐队、通俗演唱、MIDI制作、音乐文化市场运作等新兴的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并将这些具有时代特征、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新型音乐文化课程作为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重点,为学生的最广泛就业、可持续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要归结到其教学根本——高职音乐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应该尝试着对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合并、减少现有的音乐专业课程,优化学科结构,重点体现学以致用的技术与技能培养,突出高职特色;增设排练课、形体课、艺术课、东西方音乐鉴赏课等综合性课程,使多门学科的知识能够最大可能地相互贯通、互为补充,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运用能力;加大艺术实践课的比例,丰富艺术实践课的内容,实实在在地使学生通过在学校课程中完成的音乐专业实践环节,具备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从而为日后具备较强的从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注重教材编写。高职音乐教育应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建立自己的高职教材体系,成立专门针对高职教材编写的教材制定课题小组,参考各个层次音乐院校的专业教材,组织编写一批具有符合社会需求、内容丰富全面、结构清晰严谨、形式多样的,并且可以适当具备浓郁地方特色、适应当地社会需求的高职系列音乐教材。这样严谨翔实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职音乐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使高职音乐教育能够具有培养高标准人才的教材基础。同时,应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及时调整传统的授课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范型,增强高职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加大教学实践活动与音乐社会实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比重,满足自身的教学要求,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六是坚持就业导向。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把握学生就业方向,找准音乐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培养人才的落脚点,将院校课堂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与企业的艺术社团,各地市、社区的基层性、群众性的音乐艺术文化站、艺术馆等音乐艺术相关部门、行业的日常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加强校内实训的同时,鼓励、支持学生多多走出校外,到社会的具体音乐文化工作岗位上参加实习、实践,在社会上锻炼自己,在社会锻炼中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升华。高职音乐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例如,声乐专业的高职学生除具备基本的音乐理论素养、熟练的演唱技能之外,还可以兼修、旁听一些必要的器乐知识、技能,以拓宽就业口径,扩大就业领域。还可以在学习音乐职业知识的同时辅修一些其他艺术门类的课程,这样既可以增加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底蕴,又可以使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业指导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要开设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转变高职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从根本上提高院校的就业率。另外,就业指导课不但要在毕业前开设,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和信息,更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高职音乐教育始终,甚至从入学就开始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及时摆正就业观,调整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增加效益,在不断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音乐艺术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大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其与普通高等教育音乐专业教育的区别,在新的社会需求和现实挑战面前,借鉴普通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经验,面向社会音乐教育、新兴音乐产业、流行音乐文化等新的音乐事业领域,创建符合高职音乐教育特点的教育体系与模式,培养具有高职特点、具备高职特色的音乐从业人才,就应该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率、拓宽学生就业面来做足文章,坚持工学结合,全面推进高职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优势专业、精品课程和名师课堂,不断根据高职自身的特点,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自己的办学规模与规格,完善课程设置,建设发展具备自身特色的高职音乐教育品牌,不断培养出被社会认可、接受的合格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