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1: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

第1篇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当中,为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是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主体的,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的“填鸭式”方法来进行,即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导致课堂氛围比较乏味且教学内容很有限。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在讲解某一课程时,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等方式将文章中的内容展现出来,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强化,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在对课程进行讲解之前,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事先进行课程预习,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培养小学生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在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内容的时间,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展示更多的内容。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一些相关的情景模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让小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展现的丰富内容发表看法的方式来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下新课标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倡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达成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目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迎合了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极强的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为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对策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课件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助手,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确实使我们的课堂容量加大,促进了学生的接受,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但技术从来都是把双刃剑,其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的弊病,阻碍了学生一部分能力的培养。有些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起到了反作用,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一切以课件为中心,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现在有些教师上课,从开始上课一直到下课都在用着计算机,完全以“计算机”为中心,而忽视其它一些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我们应该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的作用有些地方是多媒体课件无法代替的。首先黑板有很强的重现力,可以随写随看,所显示的摘要抬头一看,便可对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2、多媒体课件使用盲目、无目的性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先进辅助教学手段,我们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决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时尚。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现在有些教师并不考虑自己所教课程的实际教育教学论文,对多媒体课件有种盲目崇拜,认为不管什么教学内容,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课堂效果就一定好。没有考虑到如果所讲授的内容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使用之后往往结果会事与愿违,画蛇添足。譬如,在一些理科科目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喜欢把模拟实验的过程也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然而他却忽视了实验的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取知识。因为它是真实的实验过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操作过程和掌握操作技巧,但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演示,这些都无法做到。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演示一些不容易观察、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对于这些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可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过程过度依赖课件,导致教学形式僵化

由于有些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认识也有限,也是为了图方便,把教学内容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先后出现顺序照搬到课件上,在上课使用时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所有内容就按顺序从头到尾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就把一节课完全变成为了“流水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固定下来,上课时教师就得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路跟着电脑的流程走。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教师+ 电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及学生的被动性。

4、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用”与“做”的矛盾突出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有比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同时要对多媒体课件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而现在很多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找计算机专业老师,二者共同制作课件。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但不清楚具体制作内容是什么;而另一方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不了解,也不知道所要制作的内容如何才能表达出来。双方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很难找到共同语言,这样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效果可想而知。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以服务于教学为目的,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决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尽量避免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只能在屏幕上“昙花一现”,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成。这个时候,用上传统的黑板,有一个系统的板书,再加上教师系统的讲解,知识体系就很容易在学生脑中形成。这些都是学生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外部支撑点,同时也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我们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该注意与传统教学中板书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取得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最佳效果。

2、要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尽可能地避免多媒体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它们显示出来,这样即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而对于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所有例题的演算过程教育教学论文,我们尽可能不在多媒体上演示,因为这些可能在推导和演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最好使用在黑板上一边推导、演算,一边讲解的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这样特别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定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可以尝试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3、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并能及时回答出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多媒体课件中交互性的设计,在增加交互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自身的交互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教师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符合时展要求的,它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多媒体课件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缺点而不用,更不能因为它有优点就滥用,一定要实事求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充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伟.网络多媒体课件存在的利与弊[J].电化教育研究,2005(6).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幼儿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71-02

人们常说“注意是学习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要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表现方式来激发的。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不仅具有化静为动、声像并茂、信息刺激性强等特点[1],还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活跃幼儿思维、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优化教育过程。

本文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以《美丽的小鱼》为例,进行了幼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提供明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制作的步骤和流程。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多媒体课件既是一种软件产品, 也是一个教学系统过程的体现[2]。因此,它的设计、开发与制作既要按照软件开发的一般规范来进行,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往往需要满足优学、优教两个基本条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下面简要陈述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如图1)。

图 1 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图1表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课件系统设计和开发制作。其中,教学设计阶段更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整体设计[3]。系统设计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得出课件设计整体思路,再以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为表现形式,对课件的整体结构、界面构成、交互方式、导航策略、超文本结构等做具体规划。开发制作阶段主要任务是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的采集处理[4],根据脚本要求和设计意图将各种媒体素材集成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二、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课程《美丽的小鱼》内容、学情与目标分析

活动内容:本课件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认识各种鱼、了解鱼的结构、感知鱼类的不同造型。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组合的方式表现各种鱼的特征,绘画小鱼并体验运用一次性纸杯、纸盘、废旧彩纸等废旧物品组合创意的快乐。

学情分析:幼儿园大班的儿童纯真、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凭经验和直觉认识周围事物,尚缺乏细致、深入的观察。在美术学习方面,点和线条是他们最常用、最喜欢的表现方式,他们喜欢把一些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线条来概括、来表现[5]。

活动目标:(1)绘画小鱼;(2)用废旧物品制作小鱼;(3)幼儿想象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

1.课件结构及设计思路

教师、幼儿、活动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本课的活动设计思路就是通过对活动过程和资源的系统安排,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在活动设计思路的指导下,本课的课件结构设计思路是:课件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认识各种各样的鱼”、“海底世界”、“鱼的结构”、“鱼的画法”、“废旧物品做小鱼”“实践指导”、“作品展示”。各部分之间的活动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合理转折,有机联系。其设计思路与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结构及设计思路

[\&课件结构名称\&设计意图\&1\&认识各种

各样的鱼\&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鱼,能说出各种鱼的名称。\&2\&海底世界\&通过flas及“海底总动员”电影片段,让幼儿感知、了解海底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鱼的结构\&将鱼分解成鱼头、鱼身、鱼尾、腹鳍、背鳍五个部分,通过动画让幼儿知道鱼的基本构成结构。\&4\&鱼的画法\&通过动画让幼儿感知绘画圆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简易小鱼的方法(教师讲解为主,课件辅助)。\&5\&废旧物品

做小鱼\&通过实物照片的展示,让幼儿感知废旧物品做成的小鱼,提供多个样例(教师讲解为主,课件辅助)。\&6\&实践指导\&提炼绘画小鱼和废旧物品制作小鱼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7\&作品展示\&将幼儿绘制的小鱼和用废旧物品做出来的小鱼拍照,将图片放入课件这一部分中,展示作品,让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

2.课件界面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6],课件最终是要通过界面和学习者进行交互的。因此,界面设计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尤为重要。不论课件的前期工作做的如何,如果界面设计得很糟糕,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出美观的多媒体课件要从版面、图标、文本、图形及动画、色彩、配音、交互等方面着手。

四、《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的集成与制作

根据已经编制好的脚本,准备好素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集成制作了。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而言,最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Word(文字)、Photoshop(图片)、Adobe Audition(声音)、Adobe Premier(视频)、 Flash及Powerponit。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其他软件来制作课件。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集成工作不是几种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把所需素材合理地进行整合,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发现稿本的某些设计不太理想,还需要对课件进行反复地调试和修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使课件符合教学的要求。图2所示为《美丽的小鱼》课件完成后总览。

图2 《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总览

五、多媒体课件应用、评价、修改与更新

作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最后过程,此阶段主要包括课件的应用、调试、修改、维护、更新等。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7]。因此,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自身的使用体验,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和修改,使其达到最优,保证教学质量。

维护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改正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又要修改课件以适应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改进或扩充课件,使其功能更完善,素材和内容更富丰。

六、总结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操作、演示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学活动中激趣、导学、训练、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学生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美凤.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贾居坚,秦旭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黄革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

[5] 胡海燕.利用多媒体优化幼儿美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0,(11).

[6] 胡翠丽.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灵魂――界面设计[J].网友世界,2013,(10).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教学技能

一、多媒体课件概述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因其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改善教学条件,减轻教师劳动强度;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形象地展示实物图片和事件发展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投影屏幕适合大班或多班共同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正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简单,宜重复使用,从而使一些教师无论上什么课,无论教什么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它产生了依赖,甚至发展到了无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地步,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化已达到泛滥的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真的有其它教学技能不可替代的作用吗?我们认为,研究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努力寻求它和教学技能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多媒体课件的定位及功能现今仍没有一个权威结论,很多的定义或多或少拔高了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有十大教学技能:语言、教态、板书、讲解、演示、提问、导入、反馈强化、结束和教学组织,其中语言、教态、板书、讲解、演示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行为方式。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将课堂三要素有效融合,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并非一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过程进行,学生思维活动也不能用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学说解释清楚。教学的目的是完成信息的有效传递。无论编制多么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也替代不了教学技能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不是教师上课的必备“教具”,它只能在教学技术上侧面帮助教师实现板书、演示和部分教学组织技能。多媒体课件的不当使用,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至少产生如下两方面消极影响。

1.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育手段先进,不代表教育思想同样先进。以“三中心”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随着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由被灌输对象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重视教师“教”变为重视学生“学”。

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好坏与课堂教学设计息息相关。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利用已有的设施,选择或编辑现有的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特点计划教学活动的过程,对教学的各方面及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设计。从中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制作不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它只是将经过选择或编辑的教学材料用除板书外的另一教学技术展示而已,既不能完全展示教学的全部内容(讲解、提问、演示等教学内容),也不能诠释课堂教学组织过程。

如果把多媒体课件演示内容的顺序作为课堂教学进程标准,把它完全变成自己教学的一部分,上课时面对的就不是学生,而是自己设计好的课件。单纯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必然忽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于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其严重违背了现代教学理论。

2.阻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而多媒体课件的不当使用和泛用,将阻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1)限制了教态技能的应用。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教态不断变换对学生的刺激,并配合教师的口语,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总结了人接收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公式可看出教师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收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由于多媒体投影设备控制台布置于教室的讲台位置,为了方便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坐在控制台前操作鼠标,限制了教师活动范围,减少了走下讲台用目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课堂中互动与交流的缺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从而使学生对上课产生厌倦心理,教学气氛凝重压抑,影响教学效果。

(2)板书技能被荒废。板书是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绝非可有可无。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使得板书技能在多媒体课件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多媒体课件的滥用直接破坏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步的教学情境和思维过程。如果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将黑板搬家,或者把讲稿呈现,放映内容呆板,文字过多,重点难点不突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教师讲课时生动的情境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课件内容的介绍,结果不仅降低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思考的深度,而且也削弱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激情。比如在开展电工原理课的定理证明、例题讲解等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分析讲解、板书和学生的思维基本同步展开,形成一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效果。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一些教师往往将证明分析步骤批量地或一次性地提前投射在屏幕上,然后再进行讲解,从而破坏了思维的同步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弱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全部计划,确定一个分析研究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忽视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用一次课堂教学设计贯穿每一次重复课,经验性课堂教学代替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忽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久而久之教学设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基于上述状况,又有人开始反对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显然,因噎废食是不足取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技术手段,优点是明显的,使用得当,可以扬长避短;使用不当,则弊大于利。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三、建议

1.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非常普遍,这固然可喜,但是对教师技能的培训却相对滞后。无论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现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未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都是教师手中的教具,是帮助我们开展教学服务的,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课堂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技能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师生的情感共鸣、思想交流、经验共享、相互启发才是最重要的。

2.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多媒体课件从形式上看是帮助教师教,其实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注重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用不用多媒体课件,什么时候用,怎么样用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来确定。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学习状态是教学真正的出发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教学设计时,应把过去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认清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工具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确实对教师帮助很大,但它仅是教具而已,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并且在许多场合也不是最优的。如用屏幕显示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显得机械、呆板,难以实时体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到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同步展开;技能教学中更无法替代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能取代其它教学手段,决不能把教学内容纳入到多媒体课件框架之中,不能为多媒体课件而教学。

4.参照板书形式编制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主要用途在于演示,它的内容及格式尤其重要。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制作,应以板书为参照系,根据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媒体种类和板书的类型,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5篇

[论文提要]针对高校德育教学惯用灌输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学,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德育效果,为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教学,充分结合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特性,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吸收德育内容,德育目标达到有效的实践。

高校德育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为指导的。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包含唯物辩证法思想,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此出现了三种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由此,教师的任务由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转向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这个任务主要包括制作软件、提供学习指导、执行教学计划等。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r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它们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因此,德育教育就应当以建构主义为主要学习理论基础。也就是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必然选择多媒体课件为主流,以多媒体教育方式为主体。

一、多媒体在德教中作用

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D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多媒体课件可大可小,“小多媒体”课件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一般称之为“堂件”),较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知识点,例如涉及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程。

在多年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一些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有效学习的体会。认为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进行较为理想的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适用场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般适用以下三个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

1.用于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是通过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比较深切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一般有三种情况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一是在一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种情况的运用对教学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尽相同。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的情境创设,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的主题上来;课程中间的教学的情境创设,其作用则是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学结尾的情境创设,是作用于对教学目标的巩固拓展与深化。

德育的多媒体的教学要想通过情境创设达到预期目标,要注意两点:一是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型”。即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条件下,原有认知结构不能适应现实环境要求时,他只能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要去了解或学习的欲望;二是隋感体验型”情境创设。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即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到底采用“认知冲突型隋境创设,还是“情感体验型”情境创设,则要根据当前教学目标来决定。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录像、放送一段乐曲、结合画面讲一个小故事、或结合数据图表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等待。当然,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否则达不到创设情境的目的。

2.用于突破德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抽象的概念、原理、论述,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口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一些数据与表格不便在黑板上逐一画出或表示,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提供较多的视听资源,学生不仅能听能看,有时还能对其进行操作,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保持与使用新知识,有助于学生解决直观性较强的问题,同时也有可举一反三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强的主体感,更愿意参与学习。由于学生对课件的好奇和兴趣使然,往往课前或课后也会阅读教材,主动学习,行成自我教育德育目标。

二、着眼教学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特别适应于德育教学,多媒体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感觉,特别是声音和视频动画等给人的印象极深,利于接受产生影响。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教育,实现了师生间真实、交互、动态的思想观念灌输,这种技术的运用,师生不仅可虚拟化直面交流思想,还能通过网络即时交换和共享信息和知识。教师将德育内容以文字、图像、视频或文本的形式给学生,拓展了德育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意识。

1.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要把多媒体课件仅仅看成是供教师演示的直观教具,更要把多媒体课件看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多媒体课件用作CAI,也要用作CAL;目前的状况是,广大教师习惯前一种应用模式(CAI),而不熟悉后一种应用模式(CAL)。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

2.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恰当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特性

一般来说,一些抽象概念、基本原理依赖以大量资料图片和案例来表示和说明,这需要引用、调取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像片和相关的视频材料。如果能够用三维动画演示最为有效。针对某些论述,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激发更强烈的探求欲望。

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确实感受到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形象地模拟教材中的真实环境。多媒体同步传输图、字、声、像等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德育内容所表述的真实世界,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德育效果。根据有关专家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而不同,在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的比例下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人类对信息记忆的保持能力与信息的提供方式有关,谈话情况是:2小时后70%、72小时后10%;观看情况是:2小时后72%、72小时后2O%;二者并重:2小时后85%、72小时后6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能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味觉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其效果是任何一种单一的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3.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正确、形象、生动、丰富在教育心理学或学习心理学看来,教育技术是用来帮助人们学习的工具,其核心即为如何利用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定义宽泛到足以包含经典的教学用具技术,如书本和黑板,以及现代影视技术如电影、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及摄影仪,也包括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如交互电视、计算机投影、卫星电视、视频会议、虚拟现实及互联网。就内容而言,教育技术既包括硬件(如计算机和通讯卫星),也包括软件(如适合于硬件的各种教学材料)。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达到信息师生共享。这是通信网络最显著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交换和共享信息。教师将德育内容以文字、图形、视频或文体形式全天候传给学生,并能够即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运用最新理论知识完善自己,引导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智能化,还能够辅助德育教学过程中达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在德育相关软件设计时采用超文本的思路,在多媒体的链中融入德育方面的知识和规则,使其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内容,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和行为表现给出下~步的学习计划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德育的吸收,从而达到明显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标。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阐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方法课,其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的技能,运用各种手段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

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

1.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

按照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各类网络媒休素材、网络题库、试卷、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信息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音频类、图形图像类、动画类和视频类。

(2)网络题库。题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测试题目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因而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都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教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课件可划分为网络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课件应该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共享:单机运行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既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

(6)教学案例库。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案例库中的案例至少应包含实事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教学建议等组成部分。

(7)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记录重大事件的文章、书籍等。

1.2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模型

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地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概念则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卫星接收设备、宽带校园网、在线平台、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软件资源范围就更宽泛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VBI数据广播、IP课件、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类别。同时,还应包括上述资源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

2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创新意义及内容

2.1理论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丰富了文检课教学的内涵,使单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过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是文检课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该课程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为我国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变奠定理论基础。

2.2实践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开展研究,有利于使教学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克服传统教材的局限,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对网络课堂的研究可以增进同行学术交流,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规模。

2.3网络时代文检课教学资源的改革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引人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己逐步实现,为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空间。教学资源作为文检课课程建设的基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由传统的印刷型教材逐渐向新型立体化发展,出现网络教材:另外,由于本门课的新颖性使得电子型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资源,己成为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广为使用的工具。

3文检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文献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己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报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课”,更适于引人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氛围、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可以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认知潜力,突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达到教学双方知识与信息“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研制促进学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必将给现有的文检课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且要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制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思考研究、选择和调整、补充和更新,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制作出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受学生欢迎的课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4)有利于扩大文检课的教学范围。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Web-based多媒体远程教学的结构特点,支持TCP/IP协议,可运用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用HTML语言建立一个Web界面的“文检课教学系统”,并将系统挂在本馆的主页上,学生或其他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上网查阅信息,而不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无疑会扩大当前有限的文检课教学范围,有效实现文检课的远程教学,提高文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流程:策划阶段、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制作阶段、调试应用阶段。流程结构图见图2。

4.1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1)文检课要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将图片、网页以及文字添加到幻灯片中,授课中只能前进,难以后退,更不能实现跳跃交互,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由于这些课件不能逼真的连续演示整个检索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尽量采用高级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用它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好,画面精美。

(2)优质的文检课课件要做到通用共享。

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令广大文检课教师望而却步,掌握高难度多媒休制作技术的图书馆,应该研制通用型文检课多媒体课件,供广大文检课教师使用,既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便于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3)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

目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工具非常丰富,如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 , Flash , Direetor,微软公司的VisualBasie, powerpoint, FrontPage,以及国内的方正奥思、易思等多媒体编著系统和一些高级语言,都可以用来进行课件开发。

5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策略

5.1网络课堂的定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堂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2网络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其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素材库的更新,使教师能方便地调整和更换网络课堂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实现的。

(2)交互性。

网络课堂的交互性不仅有传统的人、机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互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网上教学的交互,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如电子邮件、BBS、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3)共享性。

网络课堂已不是一种单机学习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共享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串联多个教室或实验室的授课学习共享模式。网络课堂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人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行远程教育,使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之间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4)协作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具有单点和多点学习的特性。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协作形式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异步性和自主性。这也是终身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6)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3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

5.3.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开发的文检课网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交互性上加强,创建轻松的学习、交流环境,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独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系统使用。

(2)有经验的高校应编写网站的制作思想、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其他高校起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可以将这些制作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科,增进网络课堂的实际价值。

(3)将教师需要重复完成的工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简化,如可以通过“作业平台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功能将提交作业和考试考核等工序通过网络完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网站还需要在艺术性、知识性等方面下工夫。

5.3.2制定网络课堂评价原则

教学网站的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同时也不能与计算机技术相脱离,所以其评价有一些特殊性,其原则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指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使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要给予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评述。

(2)教育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

(3)教学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4)技术性原则:指网站在其制作和编辑技巧上要达到特定的标准,满足运行流畅、跳转灵活等计算机软件的标准。

第7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计算机多媒体在高校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新思路。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IA)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教师的行为,通过学生与计算机间的交互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新的教学方法[1]。它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2]。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不但能呈现单纯的图表、数字、文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照片、动画、录像和声音等音像教学信息,使字符教学信息和音像教学信息相互配合,相互解释。这样就达到的图、文、声、像并茂地传递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信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使教学信息由抽象、深奥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和应用。而且,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3],这些是录像、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就当前其在高校教育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反映却不尽人意。为此,作者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校教育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索。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

1.课件开发不注重实效。限制计算机辅助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充足的、合适的教学软件。在实际的教学课件开发中,存在着不注重教学实效的现象。多数高校多媒体课件开发者是课程教师,而不是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设计师,这样在设计只顾个人短期的暂时实际需要,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没有长期考虑,没有考虑到设计一个教学课件平台,与同行交流、学习、共享,为同行提供参考,提供方便。有的个人和单位教学课件开发仅仅是为评精品课程或教学比赛,而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功利思想浓厚。这样花了很大人、财、物力制作出来的课件,实际教学真正用上的却不多。

2.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育课堂上滥用。在高校教育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有传授教学信息的责任。课堂不仅是教学信息输出和接受的场合,也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场合。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也传授人文、职业素养等全方位知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教学信息传授途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余还包括板书、教具、师生互动等。但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由于图、文、声、像并茂地直观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优势,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在教学中居于“垄断”地位,形成了“唯计算机论”的错误教学模式。

二、有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要点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充分认识处理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以下几个要点: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适用场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般适用于以下三个环节: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4]。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抽象概念的阐述,有助于深奥内容的直观形象表达,有助于重点难点的理解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结合学科特性。对于医学的各种手术过程、病例分析、护理操作、病理图像等来说,真实的视频录像和形态学资料,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人文学科的许多理论观点有赖于大量资料和案例来说明,这需要引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照片和相关的视频材料。对于艺术学科多媒体的音响与色彩能发挥重要作用。

3.计算机辅助教学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供教师演示的教学工具,而且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和协助交流工具。

4.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要直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涉及图表、录像、动画、照片、和声音。首先,所有这些内容必须正确;其次,还应满足形象、生动、直观、简洁。

5.计算机辅助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也要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板书、师生互动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新思路——积件思路

积件是一种思想,它是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模式。积件提出者认为,积件由积件库和积件平台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5]。

CAI技术要求高,限制了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亲自编制课件,CAI课件的制作远没有传统教学过程中备课这么自由方便。这也是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中碰到困难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所以,作者认为教师最主要任务是教学研究而不是制作课件,只要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积件思想是对我国CAI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后提出的发展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新思路,其目的是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化学科课件的编制,把教师从资料收集管理和复杂的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提供的各种有用的资源信息和市场上的素材库或教学软件,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学目的来制作个性化、适用性强的课件,从而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高校教育课堂上的运用有效、适度、合理。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M].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朱万森,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 作[M](计算机教育应用丛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年

第8篇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一项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文章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知识,阐述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素材采集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

一、多媒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Media)包括其中的两点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即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值之类的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视频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创作流程

课件的一般制作流程包括:

1.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明确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策略的分析,确定课件的框架和表现方法;进行课件的总体设计。

2.脚本编写:课件的脚本是课件的设计蓝图,作者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件的具体表现方法和内容,直到每一屏幕(页)的具体内容安排。脚本的设计还要根据创作工具的特点以及人接受信息的心理特性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脚本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意过程,创意的好坏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创作人员的水平,对课件的最终质量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3.素材准备:多媒体课件中的基本元素——素材有相当一部分要事先准备好,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原始素材,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采集或制作,有些还需要预处理和编辑。

4.创作设计测试 :根据脚本设计的要求,利用创作工具把各种媒体素材集成创作为一个课件。课件完成以后,其进行反复的测试、试用,以便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学生反馈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对待,力争制作出对大多数学生适用的课件。另外,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形式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课件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改、完善,以适应网络教学发展的需要。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取决于所用的创作工具和创作者对课件使用的熟悉程度。

5.打包压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上的应用,因此在创作的最后阶段还要将课件进行打包,根据课件的大小和需要可以拷贝到软盘或制作成光盘。变成一个可以脱离创作环境便于使用的实用课件。根据课件的不同格式和使用情况也可以到互联网或者学校的校园网上。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用工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大型软件公司及一些专门的多媒体创作系统制作公司,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大大简化了多媒体产品的开发制作过程。借助这些工具课件,制作者可以简单直观地编制程序、调度各种媒体信息、设计用户界面等,从而摆脱繁琐的底层设计工作,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创意和设计。现在比较流行的Flash,Autherware,Director,Powerpoint ,几何画板等软件,每一位教师没有必要精通所有的软件,只要略懂,发挥集体力量,便可以制作出较好的课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件用于教学的实用率与利用率。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必要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传授知识是教学的根本。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应以学生为主体,课件应有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既增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行为为主动的自觉学习行为。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觉学习作为一个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

三、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素材采集

在多媒体创作中,多媒体素材的准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素材,再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也难以创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不同的素材,需要不同的采集方法和课件。

(一)文字素材的采集

各种媒体素材中文字素材是最基本的素材,文字素材的处理离不开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文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方法很多,除了最常用的键盘输入以外,还可用语音识别输入、扫描识别输入及笔式书写识别输入等方法。一般而言,文字素材比较容易采集,利用Windows文件之间的复制-粘贴特性,各种文字素材可以非常方便地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中去。

(二)图像素材的采集

图像素材的采集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最常用的是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从外部采集图像数据;另外对于普通的照片、图象资料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到电脑里,再经过Photoshop等图象处理软件处理。对于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计算机中的操作步骤等计算机内场景主要利用抓图工具来抓取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另外从网络上、素材光盘上间接取得素材也是课件制作中常用的图象素材收集方法。

(三)声音素材的准备

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地运用声音能起到文字、图像、动画等媒体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如调节课件使用者的情绪,引起使用者的注意等。当然,声音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其更主要的作用是直接、清晰地表达语意。

课件中声音素材的采集和制作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一些课件光盘中提供的声音文件。在一些声卡产品的配套光盘中往往也提供许多WAV或MIDI格式的声音文件。2.通过计算机中的声卡,从麦克风中采集语音生成wav文件。如制作课件中的解说语音就可采用这种方法。3.使用专门的软件抓取CD或VCD光盘中的音乐,生成声源素材。再利用声音编辑课件对声源素材进行剪辑、合成,最终生成所需的声音文件。

(四)视频素材的准备

视频作为多媒体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多媒体课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本身就可以由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利用其声音与画面同步、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用视频捕捉卡配合相应的课件(如Ulead公司的Media Studio以及Adobe公司的Premiere)来采集录像带上的素材。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超级解霸等课件来截取VCD上的视频片段(截取成*.mpg文件或*.bmp图像序列文件),或把视频文件*.dat转换成Windows系统通用的AVI文件。

采用专门的屏幕录象软件,可以将屏幕的操作变化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形成视频文件,这种方法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视频采集办法,多应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课件制作中。

四、专业课程教学课件的著作与

在完成素材加工后,就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开发了,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良好的交互性,这样可极大地方便用户的使用。比如在不同的子页面中,增添一个返回按钮,浏览者可以方便地退回到上一级或主页面中。

注意风格的一致性,如不同页面的按钮或导航图标风格尽量作到一致,另外,一个多媒体教材的制作是多人合作的产品,如何分割任务,完成个人项目,最后的组合都需要很好的配合。在时要注意进行文件与目录的优化,删除临时文件以及没有使用的素材,仅所需要的文件,最后打包存盘。

总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需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用于教学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后目标,必须把多媒体的应用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只有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学生,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总之,一个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活动方式的构成体。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新房,郑丹,侯梅,等.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标准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