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2: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篇

一、观察情景图,收集商品的价格,分类

收集了部分商品的价格,我们来分分类吧!分类,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分两类:30元 5.98元

82元 0.85元

25元 2.60元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初步知识。

二、自学教材第88-89页例1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再小组汇报。内容包括:完成任务一:小数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习写小数;完成任务二: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1. 学习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及线段图,提问:1米等于多少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2)为什么用0.1米表示,小数点左边为什么写0,(因为不够1米),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1分米)

(3)1分米、■米、0.1米这三个数量,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它们是相等,所以说1分米=■米=0.1米。

那么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你能表示出来吗?请完成任务三:

任务三:

观察思考:(1)几分米表示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2)几分米表示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3)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 ) 位小数表示。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再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这个环节通过直观的线段图唤醒了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 学习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略)

四、反馈练习

1.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2. 完成课本练十一第1题。3. 完成练十一第2题。

五、达标检测

1. 连一连

2.填一填

36.25元=( )元( )角( )分

7元8角=( )元

50.32米=( )米( )分米( )厘米

1米6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3. 我来当法官(对的打√,错的打?菖)

15厘米就是1.5米。( )

5.25可以读成五点二十五。( )

0.08可以读成零点八。 ( )

九点四三可以写成9.43。 ( )

小红身高1米10厘米,写成小数是1.01米。

( )

第2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天平,秤,两个同样重的鸡蛋,一个鸭蛋,一枚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袋1000克精盐,案秤图。

学具:以组为单位准备,一些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支粉笔,一瓶钢笔水,1把小刀.1袋1000克精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左边一本语文书,右边一本数学书,问:语文书重还是数学书重?同学们争执不下,有人说语文书重,有人说数学书重。这时,请同学们左手放一本语文书,右手放一本数学书,掂一掂哪一本书重,同学很快掂出语文书比数学书重。老师接着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呢?学生说不出来,师说:比较东西的轻重,光靠眼睛不行,要用手掂一掂。但要想准确地说出物品的重量,用什么方法呢?它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天平

教师说:用天平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出示天平)在天平的左边盘里放置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另一种要称的物品,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可以说这时天平两端的物品重量相等,如果指针偏离标尺中间的位置,则天平左右两端物品的重量不相等,指针向哪边偏,哪边的物品就重。

师问:用天平能不能比出数学书和语文书谁轻谁重?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用天平称一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两本书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马上看到指针向语文书那边偏离)

师问:教师这儿有两个鸡蛋,哪个重?教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问:指针动没动?说明什么?学生得出两个鸡蛋同样多的结论。

师说:如果把一个鸡蛋换成鸭蛋,看看指针动不动?说明哪个蛋重?(通过天平的指针向鸭蛋一边偏离,说明鸭蛋比鸡蛋重)

师说:天平除了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称物品重量时,一般在天平左边盘里放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砝码,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标尺的中间位置,表示天平两端重量相等,砝码上标有它的实际重量,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认识重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师问:在天平上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分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天平左边盘里放2分硬币,右边盘里放上标有“1克”字样的砝码,天平的指针正好指在标尺的中间位置,天平平衡,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是1克)

师说:这枚2分硬币约重1克。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克)1克到底有多重?请每个同学拿1枚2分硬币,掂一掂,亲自体会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师说:请同学们将左盘里的2分硬币取出,放入黄豆,直到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间,使天平平衡,然后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以组为单位,将2分硬币取出,把黄豆一粒一粒轻轻地放入左盘,直到天平平衡,就不放了,这时数出黄豆的粒数。由于黄豆粒大小不同,1克黄豆的粒数可能不同)用同样的方法,称一称1克绿豆有几粒,能得出什么结论?

称一称:用天平称一称15个图钉有多重。(学生在右边盘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一直放到10克,这时发现天平平衡了,所以,要肯定地告诉学生,15个图钉共重10克。老师在学生放砝码时,提示学生选择砝码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下10克物品的重量,全组同学传递着掂一掂15个图钉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再称一称1支粉笔、1本数学书、1瓶墨水、1把小刀的重量,填在数学书上。

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师说:像一粒豆、一个图钉、一把小刀等物品,重量比较轻,就可以用克做单位,而有些物品,如:一袋精盐、一袋洗衣粉、一箱苹果等,用克做单位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常常用千克做单位。(板书:千克)

师说:1千克=1000克(教师同时板书)。要想称一称一袋精盐有多重,就不能用天平了,得用这种秤,教师出示案秤。请同学们看一看这袋精盐有多重。(教师将一袋精盐放到秤盘里,告诉大家一袋精盐重500克)师说:500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斤,以后买1斤重的物品,就可以说买500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统一实行的法定计量单位。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就能掌握了。师问:再放入秤盘一袋精盐是多少克?(1000克)师说:2袋精盐正好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所以案秤的指针指在1。1千克又叫1公斤。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精盐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师说:在商店里,常用下面的案秤称物品的重量。

师问:看案秤指针所指的数字,你能说出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说:一般称较轻的物品时用“克”做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要用“千克”做单位。看看下列物品应用什么做单位:一个梨约150()、一个南瓜重4()、一个足球重450()、一颗手榴弹重250()。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个2分硬币重1克,100个2分硬币重()克。1000个2分硬币重()克。

2.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填在括号里

(1)1个桔子重80()。

(2)1个鹌鹑蛋重5()。

(3)1只小狗重2500()。

3.计算下面各题

500克+600克=()克670克-70克=()克

8克×5=()克72克÷8=()克

4.在内填上“>、<或=”

400克500克670克760克

1克1千克1千克1000克

5.应用题

(1)一支粉笔重3克,3支粉笔重多少克?

(2)一个苹果重170克,一个桔子比它轻20克,一个桔子重多少克?

6.回家后,找出3种重1千克的物品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第3篇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产生、形成的过程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学生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和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说话游戏,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义相反的话。

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促进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二、认识负数

1.了解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凤冈到六里的1号公交车下去了5人,2号公交车上来了5人。

师:老师进行这样简单的记录,你们觉得这样的记录清楚吗?(指名汇报)

(2)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讨论。

师(小结):“上车5人”和“下车5人”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老师这样表示没有区别开,你能创造一个既简单又明了的方式来记录吗?同时,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

(3)学生动手操作。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记录方法。(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记录,很好。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数学家们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的数学家刘徽就首创了两种方法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开始时用颜色来区别,后来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别。

(5)比较学生的记录方法。

师:这些记录方法,哪一种数学味最浓?

师(把加符号的两个数字板书在黑板上):加符号的这种方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400多年前的法国数学家吉拉尔创造了“+5、-5”这种方法,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到现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录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并在创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用加符号的方法进行记录的探索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用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师:现在我们也用加符号的这种方法来记录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2)一生说例子,其他学生记录。

3.引入正负数。

(1)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并思考:黑板上写的这些还是数吗?如果是数,它们是什么数?

(2)师板书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3)课件出示数的读法。

(可以指名学生试读,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讲解)

上车5人:记作+5,读作正五(这是正数)。

下车5人:记作-5,读作负三(这是负数)。

(4)介绍正负号。

师:+5前面的符号叫正号,-5前面的符号叫负号。

师:这些数的正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那负号可不可以也省略不写?

(5)板书正负数。

师:正数只有黑板上的这些吗?说得完吗?说不完时加省略号。

师:负数是不是只有这些?说得完吗?说不完时加上——(省略号)

(6)学生交流。

师:我们对黑板上的数有了新的理解,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4.正负数的运用。

(1)师:由于生活的需要,我们认识了负数,现在我们来看看负数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2)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出示:零上20摄氏度,零下5摄氏度。

(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找相应的温度并记一记)

师(出示温度计):零下5℃在哪里?它肯定在谁之下?我们要找零度以下的温度,肯定在0℃以下去找。(引导学生思考零下的温度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5.思考0。

师:我们把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0这个数比较特殊,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却必不可少。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以前学习的0表示没有或表示一个起点,这里的0℃是不是也表示没有?什么时候的温度表示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温度计上寻找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并通过设疑,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0的归属问题。】

6.用正负数表示海拔的高度。

师(出示插图):我们要用正负数表示地貌的高度,你们觉得应该拿什么作为它们的分界点?换句话说,就是把什么看作0?(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地貌的高度)

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用正数来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华山比海平面高2000米,记作______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92米,记作______米;哈尔滨的温度为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下3摄氏度,记作______℃。

2.生活中的负数。

(1)我国发射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而背阳面的温度会低于( );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中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

A.-100℃ B.21℃ C.+100℃

(2)每个足球都规定了标准重量,有三个足球分别称重后与标准重量相比,做了以下的记录,说一说这样记录的意思。

1号球:+2克 2号球:0克 3号球:-3克

(3)食品包装袋上有“500+2g”这样的标记,你是怎样理解的?

3.动脑思考。

原来王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_____层。这里把( )看作0层,如果王叔叔现在2楼,他往上2层记作_____层。同样是4楼,为什么一会儿记作-1层,一会儿记作+2层?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如第1题是基础性练习,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读写和认识;第2题是深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第3题是拓展性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用负数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第4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

几分之一

同步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3题;共4分)

1.

(1分)

(2016·慈溪模拟)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60米,小明从家步行7分到达学校.小明平均每分走这段路的________,平均每分走________米.

2.

(2分)

(2019三上·瓯海期末)

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________,6份是它的

________。

3.

(1分)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________(用分数表示).

二、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4.

(2分)

(2018五下·盐田期末)

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后,长度相当于全长的(

)。

A

.

B

.

C

.

5.

(2分)

(2020三上·焦作期末)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其中的1份是这张纸的(

A

.

B

.

C

.

D

.

6.

(2分)

(2019三上·大田期末)

下面涂色部分不能用分数

表示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

下列阴影部分能用

表示的是(

)。

A

.

B

.

C

.

8.

(2分)

的一半,再一半,结果是(

A

.

B

.

C

.

9.

(2分)

下面选项中,图形(

)的阴影部分占该图的

A

.

B

.

C

.

D

.

10.

(2分)

(2020三上·保定期末)

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A

.

B

.

C

.

D

.

三、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按分数圈一圈

四、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

12.

(5分)

(2019三上·瓯海期末)

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请你分别画出一个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用阴影斜线分别表示出它们的

13.

(5分)

请画出

这个图形的

14.

(5分)

根据下列描述在图中画出三(1)班黑板报的布局.

“作品展示”占整块黑板的二分之一;

“科学世界”占整块黑板的四分之一;

“历史故事”和“名人名言”分别占整块黑板的八分之一.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3题;共4分)

1-1、

2-1、

3-1、

二、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4-1、

5-1、

6-1、

7-1、

8-1、

9-1、

10-1、

三、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1-1、

四、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

12-1、

第5篇

    这里所说的“电器”是指家用电器及各种电讯、电力器材:"压力容器“是指锅炉、氧气瓶、煤气罐、压力锅等高压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是指烟花爆竹、雷管、民用炸药等产品。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明知是上述产品而销售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未构成犯罪的,按照<产品质量法>第37条的规定处罚。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上述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是犯罪行为,按照新<刑法>第146条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

第6篇

一、大小数的概念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认识“同样多”。“同样多”是研究大小数之间关系的桥梁,只有在深入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理解大小数之间的关系。对“同样多”概念的渗透,在学习第一册教材认识数“2”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学生知道2朵花是由左边的1朵花和右边的1朵花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的时候,问学生“左边和右边花的朵数怎样”,学生能够说出“一样多”、“一般多”,这时老师给学生准确的概念,这就是“同样多”。这是通过具体实物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学“<”、“>”和“=”符号时,先讲“<”和“>”,目的是为了学“=”,理解“同样多”,这里仍然是通过实物图让学生理解,如3个苹果和3个梨比较,没有多余的苹果,也没有多余的梨,我们就说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也就是3和3同样多。这时,学生从具体的两部分同样多,已经认识到两个数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表示,也就是“=”表示两个数同样多。

以上的例子都是通过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的。

第二层,认识“大数、小数、同样多”。前面所理解的“同样多”是两部分正好相等,这一层所要理解的是小数和大数里的一部分“同样多”。例如,3个苹果和5个梨里的一部分同样多,其中3个梨是5个梨里的一部分,3个苹果又和梨的这部分同样多,所以说苹果的个数只相当于梨里的一部分,即小数相当于大数里的一部分。在这里,“同样多”就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3”为什么是小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梨的“5个”为什么是大数呢?因为5个梨和3个苹果比较,l个苹果对1个梨,这样一一对应,再继续比,苹果就没有了,梨还有两个。通过比较,很自然地把大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把5个梨分成1和4,行不行呢?如果这样分比不出谁大谁小,那么分成2和3行不行呢?仍然是量在变化,还是比不出谁大谁小,只有当把5个梨分成和苹果同样多的3个和比苹果多的2个的时候,才能通过比较得出5是大数。所以,把大数分成两部分是在两个具体数量比较过程中自然得出的。

第三层,通过大量实物图巩固大、小数和同样多的概念。要达到这一层的目的可不是一日之功,在这一阶段,要求每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不同形式、从多种角度循序渐进地巩固这部分知识。

第四层,从实物图过渡到线段图,进一步理解大数和小数,仍然利用每天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

以上这四个层次均为大小数应用题的准备阶段,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同样多”这一概念,初步认识大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

二、大小数的关系

大小数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大数、小数、差这三个数量的关系。大数和小数、大数和差、小数和差,这三个数量中每两个数量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3个苹果和5个梨进行比较。3个苹果和2个梨的关系:这2个梨是比3个苹果多出来的部分。2个梨和5个梨的关系:2个梨是5个梨里的一部分。3个苹果和5个梨的关系:3个苹果相当于5个梨里的一部分。要研究这三个数量的关系仍然要抓住“同样多”这个概念,以“同样多”做桥梁,把“大小数的关系”转化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理解。这一部分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深入理解“同样多”,初步理解大小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深入理解大小数的关系(理解“多”和“少”),初步理解解答有关应用题的思路。

第三层,深化大小数之间关系(理解关键句),理解大小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初步培养学生逻辑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大小数四则应用题

第7篇

2009年为参加市赛课研究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意义”,在磨课的过程中,有这么几个问题总是缠绕着我:1.由于三年级下册已经教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感觉好像上与不上一个样。2.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形如解释0.2元,0.2千米,0.2时这些小数具体表示什么时,学生总是出错?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学生有疑问:以前学过的知识怎么又要学了?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反复琢磨和观摩名师演绎特别是朱国荣特级教师的教学时有所启发,有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 课堂实录

1.1 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你能说一个小数吗?(3.40.9)

师:这两个小数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个小数点

师:是的,请看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一位小数。你能说一个不一样的小数吗?(7.651.73)

师:如果我们愿意说我们还可以说很多这样的小数,老师也说几个这样的小说:0.1(一位小数) 0.01(二位小数) 0.001(三位小数)

1.2 研究小数的意义

1.2.1 研究一位小数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0.1,你觉得0.1表示什么意思?

生:十分之一……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0.1,老师带来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果这张纸表示1,听得懂吗?(生:懂)2张表示(2)3张表示(3),那么0.1能表示在这张纸上吗?(停顿一下,让学生思考)现在你能在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用阴影表示0.1这么大一块。

生独立操作,师巡视收集作品,汇报展示

①师:他是这么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生:这样画比0.1小了

②师:这幅呢?

生:这样画表示0.5,比0.1大了

师:他觉得这样画大了,那你觉得0.1该怎么画?

生:把这一块平均分成5份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块平均分成5份,整张纸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1

③ 师:是不是就是这样画?谁来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师:讲的很清楚,还有没有不一样的0.1?

④生:其实它们表示的意思是一样

师:那么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师:现在你知道0.1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师:简单的说就是十分之一,图中除了0.1你还能看出哪个小数?

生:0.2

师:那你来指一指。生:

师:一定在这里吗?

生1:

生2:只要我涂两格就可以

师:为什么?

生1:0.2就是有2个0.1

生2: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2份就是表示0.2

师:如果我把它涂满就是多少?

生1:1

师:有几个这样的0.1呢?

生:10个(板书1100.1)

师:这些一位小数,都可以用怎么样的分数表示?

生:十分之几

师:你们刚说的3.4,如果也用正方形纸来表示,你会吗?(0.4)

生:3表示三张纸(板书3+0.4=3.4)

1.2.2 研究0.01和0.001的意义

师:0.01表示什么意思?如果要在这张纸上表示出来,你想怎么做?(同桌讨论)

生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01

师:跟他的想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全部举手)。老师跟你们的想法一样,课件演示。

师:老师心中也有一个小数0.02,你知道再那里吗?3块呢?5块

师:这么一条表示多少?(生独立写)1.10.10.10

生1:1.1比一张纸都大,0.01肯定比1小

生2:把这一条看做一份,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生3: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0份就是表示0.10

师:0.1和0.10都是表示这一条,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表示的意思不一样,0.1表示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0.10表示这张纸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0份

师:意思不一样,但它们大小一样。0.1=0.10,而0.10里面有10个0.01,我可以说0.1100.01

师:在这张你还能找到什么小数吗?涂在纸上。(独立活动)

师:这些二位小数,都可以用怎么样的分数表示?

生:百分之几

师:那么三位小数我们可以用(千分之几)0.001=1/1000 随后列举几个,如果让你说一个最大的三位小数,你会说吗?(0.999)

师:如果表示在纸上你有什么感觉?

生1:差不多都是都阴影了,差不多整张纸都涂满了。

(3)巩固练习

1. 7毫米=()厘米18厘米=()米;3厘米=()分米3厘米=()米;7元5角=()元4.02元=()元()角()分。

2.今天早上,阳阳吃了5个0.3元的包子,走了0.3千米来到学校,花了0.3小时。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小数表示什么具体含义?

生1:0.3元=3角

生2:0.3千米=3米

生3:0.3千米=300米

生4:1千米=1000米1000/10=100100*3=300米

师:猜一猜0.3小时表示什么?

生:30分3分18分

(出示正方形纸,这张纸表示1小时,0.3小时就是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60/10=6(分),取其中3份就是表示6*3=18(分))

2 课后反思

赛课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磨课过程中缠绕着我的问题,在本堂课中虽然已经初步解决,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五年级下册安排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那么像这样的在教学初步认识之后的再认识,该如何认识?

2.1 合理设置和分配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过程的重合。

仔细分析教材和教参,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在三年级下册 “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四年级下册安 “小数的认识”中关于小数的意义的学习目标是有层次的,三下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而四下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从此可以看出,对教材和教参的研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2.2 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

人教版不管是在三年级下册 “小数的初步认识”,还是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认识”中,都是安排了“米尺――长度单位”这个教学情景。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写出这些小数,却很难深入的理解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语)小数的意义简单的呈现和讲解是无效,而“0.1能表示在这张纸上吗?”这个数学问题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创造、挖掘已有的知识。再认识时,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设计。

2.3 充分预设,灵活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小数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三大特性: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紧密结合“同学们平时买文具以及平常买零食”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小数的过程,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

2.正确读写小数。

六、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

今天我带着同学们去水果摊上逛一逛,看这都是些什么水果呢?大家一起说出这些水果名字啊?

葡萄 12元 橘子 2.09元 猕猴桃 9元

香蕉 1.45元 西瓜 22元 苹果 5.20元

这是他们各自的价格,哪些价格你会读一读?(指名读)

像12、9、22这些数是什么数?自然数(二位数,接语:也是整数)。

师:像这些数你知道是什么数呢?(指好2.90、1.45、5.20)

像2.90、1.45、5.20这样的数,都是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2)尝试探究,认识小数

1.师:今天森林里有两位小动物请客吃饭,他们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他们的朋友 (播放课件,让学生识别小数)

2.师:这些小数是怎么读的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小数读法以及写法。

3.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4.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5.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6.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元 角 分

0. 8 5 0元8角5分。

5. 9 8 5元9角8分。

2. 6 0 2元6角0分。

7.师:从大家的踊跃发言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懂得看用小数边表示价格的方法,现在能用小数写出这些商品的价格吗?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8.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

师:在尺子上指其中3分米长的部份。提问: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作零点几米?

9.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10.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1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认识了小数的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身高、体重、时间、体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