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2: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艺流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基于MBD的装配工艺设计技术
在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中,工艺人员首先进行装配工艺建模,依据产品设计模型确定工艺方案;然后利用装配工艺结构树进行装配工艺规划,并对工艺规划结果进行仿真;最后生成装配工艺文件。装配序列规划是工艺规划的重要内容。产品结构反映产品中各零部件之间组成和层次关系,低层级零部件总是先于高层级零部件进行工艺设计。因而,产品结构包含了一定的装配序列信息,工艺人员可以依据产品结构信息,进行装配序列规划。在装配工艺建模时,保存了产品的结构信息和零部件模型信息。在工艺规划过程中,借助工艺结构树进行工艺设计,生成了多种工艺数据集,包括装配序列、装配路径、工艺标注、工艺装备、辅助工艺等信息;工艺数据集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构成装配工艺模型。装配工艺模型信息集合如图1所示。
1.2装配工艺结构树
在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利用装配工艺结构树描述、存储工艺设计数据集,最终生成产品的装配工艺。产品的装配工艺通常由装配工序、装配工步组成。装配工艺结构树的数据结构如下:1)装配工序是装配工艺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含义与一般工序的定义一致。LO是工序对象列表,表示当前工序下所有待装配零部件。根据产品结构,工序对象列表中的零部件必须是相同部件下的同级子零部件。LP是装配工步序列,LP由工序下所有待装配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按照工步划分规则进行细分得到。2)装配工步是装配工艺信息的基本载体,它的含义与一般工步的定义一致。3)装配信息由各种工艺信息组成。在工艺结构树中,装配信息的组成如下:AA是装配活动,它表示模拟零部件装配过程的三维动画展示;IAP是辅助工艺信息,它表示零部件常用的装配操作方法、特殊零部件的处理方法及设计人员的经验;DP是工艺标注,它表示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与装配工艺相关的标注特征信息,包括尺寸、公差、粗糙度、注释等;EP是工艺装备,它表示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用到的夹具、工具、量具等。在实际装配中,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过程通常是按照先组装、再部装、后总装的顺序进行的。在装配工艺结构树中,工艺人员不一定按照实际装配过程进行工艺设计,即组装和部装工艺设计可能交替进行,这减小了工艺设计的限制,人机交互性更好。装配工艺结构树如图2所示。
2装配工艺流程
工艺设计完成后,采用何种方式管理装配工艺信息,将直接影响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工艺结构树的自身特性不利于工艺信息的管理,而工艺流程图不仅克服了工艺结构树的缺点,并且在工艺信息管理中具有优势。为此,本文将工艺流程图应用于装配工艺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2.1装配工艺流程组成和分类
产品的装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组装阶段、部装阶段、总装阶段;装配过程可以由一组串(并)联混合而成的装配链表组成;因此,产品的装配工艺可以由一系列流程节点组成的装配工艺流程图来表示。在装配工艺流程中,将包含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装配过程信息的单元定义为工艺流程节点;工艺流程节点是装配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串并行工艺流程节点构成装配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节点能链接装配对象三维模型、装配动画、装配标注信息、工艺装备和辅助工艺信息等相关工艺信息。装配工艺流程不只是简单的单个流程,对于不同的装配阶段,如组装阶段、部装阶段和总装阶段,工艺流程可以用组装工艺流程、部装工艺流程和总装工艺流程分别表示。对于不同装配阶段的工艺流程,其工艺流程节点的装配对象可能存在父子关系,某个工艺流程节点可由其子零部件所在的工艺流程构成,工艺流程之间存在组成和层次关系,因而,总装工艺流程可以由部装工艺流程组成,部装工艺流程可以由组装工艺流程组成。装配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流程节点间的连接箭头表示装配操作方向;流程节点的先后顺序表示节点中装配对象的装配顺序;并行的流程节点表示其装配对象可同时进行装配。
2.2装配工艺流程数据组成
工艺流程节点作为装配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数据结构如下:<NP>={<Name>,<L>,<ON>,<ID>,<SeqID>,<ParID>,<IN>}Name是节点名称,表示节点在工艺流程中的显示名称;L是节点层级,为将工艺流程节点放入相应层级的工艺流程链表中提供数据;ON表示该工艺流程节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ID是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ParID是父级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根据装配对象的父子关系,建立工艺流程节点的联系,用于标识装配对象的父级部件所在工艺流程节点,即父级工艺流程节点NPP,ParID为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提供数据支持SeqID是并行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SeqID为实现具有并行关系的工艺流程节点提供数据支持;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并行工艺流程节点包含的装配对象可同时进行装配。IN是节点工艺信息,表示该节点装配对象的工艺信息。工艺流程链表用于存储工艺流程节点。工艺流程链表的组成如下:<SN>={NPk|k=1,2,3,…}工艺流程节点NP是工艺流程链表SN的基本组成元素。SN中NP的顺序包含了装配序列信息。
3工艺结构树与工艺流程映射方法
为了实现装配工艺结构树向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依次是解决工艺流程节点与装配对象的关联问题,解决工艺流程节点的工艺信息链接问题,解决装配序列信息的保存问题,解决工艺流程节点的并行关系问题,解决装配工艺流程的层次关系问题,即不同工艺阶段中工艺流程的分离。针对上述五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解析工艺结构树的工艺流程映射方法。它首先对装配工艺结构树进行解析并预处理,然后以装配工步为基本单元,将装配工步映射为工艺流程节点,并存储工艺流程节点生成工艺流程链表,记录装配序列信息,最终生成装配工艺流程。该方法能有效实现装配工艺结构树向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为了将装配工艺结构树映射为装配工艺流程,首先要解析装配工艺结构树,从工艺结构树中获取装配工艺信息。在工艺结构树中,装配工步PS是工艺信息的基本载体,可以从中获得所有装配对象OA及其装配信息IA,IA包括装配活动AA、辅助工艺信息IAP、工艺标注DP、工艺装备EP等;根据装配工序Pd及其装配工步PS的先后顺序关系,可以获得零部件的装配序列信息。同时,在解析工艺结构树时,需要从工艺结构树中分离出不同工艺阶段的工艺过程,以便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通过上述流程,基本解决了上文提到的5个问题。根据PS的OA,实现了NP和ON的关联;根据IA,实现了NP和IN的集成;根据SeqID,为实现具有并行关系的NP提供了数据支持;根据ParID,为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持;将NP依次存储在相应层级的SN中,保存了产品的装配序列信息,为生成装配工艺流程提供了序列信息。图4是装配工艺结构树与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关系。
4应用实例与结论
关键词:工法;编写;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自1984年引入工法管理制度以来,先后经历了学习宣传阶段、工法试行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1]。施工一线人员流动性大,初次参与工法编写的人员常常不得要领,如何快速掌握工法编制要点,编写出高质量的工法,展示企业施工水平和施工能力,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一个台阶。
2、工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技术应用方法[2]。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施工;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单项技术,而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工法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工法的核心是施工工艺,其中的材料、设备、劳动力、质量安全及治疗控制标准都是为工艺服务的;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工法不等同于技术总结和论文,而是成功经验关键技术研究的提炼和精华,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的格式编写。
3、工法选题
3.1选题原则
课题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工法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枢扭,关键工法的选题应满足以下原则:①总结工程中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的工艺技术;②在原有的工法发展起来的新技术;③四新技术形成的工艺方法;④经施工检验的专利及发明的成果提升。
3.2选题范围
工法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土木工程相关大致分为以下四类:①大型重工业工程项目,如石化、冶炼、电力等;②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如水利水电、路桥、港口、污水处理等;③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如文化体育、商业、会展中心、航站楼等;④住宅工程中采用新材料或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关键技术项目。
3.3选题步骤
每项工法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大有小,针对单位工程的是大系统,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编写的是子系统,工法选题一般来说经历三个步骤[1]。① 梳理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性要强,可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也可是某个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② 网络排查类似工法,专业网站或政府机关公布的已通过评审的各级工法名单;③ 对关键技术进行主题研究,参照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报奖等流程。
4、工法编写常见误区
常见工法编制存在以下误区:①前言冗长;②特点模糊;③范围不清;④原理不明;⑤操作要点不对应;⑥材料设备繁杂;⑦质量控制泛泛;⑧安全措施不周全;⑨环保措施不全面;⑩效益分析太片面;⑪应用实例针对性差;⑫工法与方案、总结或论文混淆;⑬文本不规范[3-5]。
5、土木工程工法编写要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6]。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科研立项情况、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专利发明、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工法的特点是指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的特点,不是产品性能说明书,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特点,更不是机械设备或装置的特点。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着重说明工程性质,如公路、铁路、厂房等;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及施工中的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和节能环保等要求方面。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不扩大范围增加误导读者;不限定过狭窄影响推广价值。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着重说明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表达应科学有序、准确严谨、通俗易懂。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操作要点必须是工艺流程的关键点,操作要点应与工艺流程的程序基本对应,工艺技术的关键工序应列为工法操作要点,各操作要点作详细介绍。必要时对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作翔实的说明。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此外还应强调该材料在操作要点中起到的作用,以证明该材料在工法技术实现中是必不可少的。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科研机构、某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水土保持、大气或噪声污染、人员职业健康等。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技术、环保和节能效益。
①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物料消耗、机械购置或租赁、人工减少、造价降低。间接效益是指与其它方案相比投入减少,安全风险降低等。
②社会效益是指工期缩短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提前竣工对社会的贡献,
③技术效益是指对推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开辟了困难条件下某种技术的应用范围。
④环保和节能效益是指满足现行环保节能相关要求,节约水、电、煤、油等能源或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对降低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贡献。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工法已经过2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论文与总结、方案、论文的比较:
工法与施工技术总结、技术论文、施工方案格式和内容不同。
施工技术总结是施工单位结合某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关键技术进行的总结,写法是先介绍工程概况,后叙述施工方法,最后总结经验和体会。工法强调的是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技术论文是作者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 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技术论文可以是施工前、施工中或施工后的技术总结,数据可以是计算分析或者是估算,并不一定要有操作性。工法是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的作用。
施工方案是针对特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体现出材料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参数标准,紧紧围绕特定项目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工法是针对经过成功实施的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提炼与升华,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特定适用范围的推广价值。
(13)行文规范:
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必要时冠以限制词。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格式进行编排。
①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②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工艺原理与示意图宜采用三维线框图绘制,除应用实例外不应过多采用施工照片。
③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
④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6]。
⑤文稿统一使用A4纸排版,页面整洁、无错字、漏字。流程图及示意图清晰美观,建议采用与OFFICE兼容性好的VISIO软件绘制。
6、结语
在工法的编写前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写过程中对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对关键技术总结、提炼、升华,成文后的工法要反复研读、修改、提高。国家级工法均经历了企业评审、修改提升,省部级评审、提档升级,土木工程工法的编写人员应仔细琢磨专家评审意见,博采众长,善于总结,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希顺.《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编写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裴勇军,张志强.施工工法编写要点 [J]. 《山西建筑》2007.02
[3]秋枫.浅析工法编制的十大误区[J].《建筑》2009年第14期
[4]徐浩,施工工法编写技术 [J].《施工技术》1997.11
关键词 压滤机;二段脱水;一段脱水;脱水效果
中图分类号:TD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41-01
1 项目背景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焦化、汽化、液化和制作水煤浆)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自2012年初以来,煤炭行情持续走低,各精煤用户对于煤炭质量尤其是洗精煤产品水分过高的问题日趋重视。由于禹州地区原煤存在粒度细,煤泥含量大,优质煤主要存在于-0.5 mm的特性,导致选煤公司洗精煤水分长期偏高,稳定在21%左右,远超出客户水分要求,加之煤炭形势下滑,选煤公司精煤销售工作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减低精煤水分,满足客户要求,成为选煤公司迫在眉睫的问题。为降低精煤水分,我单位河南永锦选煤有限公司对浮选系统脱水工艺进行了改造,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工艺,改造前后效果对比明显,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
2 项目的提出
选煤公司原设计脱水工艺流程采用的是:主洗精煤采用立式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主要处理+0.5 mm精煤产品,水分根据入洗原煤不同,稳定在5%-9%,设备脱水效果良好;-0.5 mm浮选精煤产品脱水采用二段脱水工艺,即浮选精煤先经过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脱水,脱水后的产物作为粗精煤产品,产品水分在20%-22%,其离心液和滤液(0.045 mm颗粒含量达到40%以上)进入快开式压滤机进行脱水,滤饼水分在26%-27%左右,工艺流程图详见图1,两种脱水设备脱水效果不佳,产品水分均偏高,因此如何优化选煤公司脱水工艺,提高设备脱水效果成为降低选煤公司洗精煤水分的关键。
图1 改造前二段脱水环节工艺流程图
项目改造内容一:优化脱水系统工艺流程
根据实地了解其他选煤厂脱水工艺流程及脱水设备的应用情况,结合2013年4月份选煤公司工业化试验,最终我们提出了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即浮选精煤不通过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而直接进入快开式压滤机进行脱水。通过优化脱水改善快开式压滤机脱水工况及入料特性,提高压滤机处理能力,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改造后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改造后一段脱水环节工艺流程图
3 改造前后洗精煤综合水分效果评价
改造前后,根据各精煤组成部分比例计算,理论分析洗精煤综合水分变化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根据改造后压滤机水分降至21.5%进行理论计算,洗精煤综合水分达到16.8%。但由于近期所入洗的二矿、一矿原煤煤质粒度组成较之前发生较大差异,以二矿为例,二矿原煤大筛分实验数据显示-0.5 mm含量达到了45%,较之前提高12%,一矿原煤-0.5 mm含量也较之前提高7%。而这种粒度变细的变化导致浮选精煤量较之前提高8%左右。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得出,目前主洗精煤量占总精煤含量的22%,浮选精煤占到了78%,这样洗精煤理论综合水分为18.1%与选煤公司目前调试结果18.3%仅相差0.2%,同时我们统计了12月3号-12号商品销售精煤(均为当日生产落地精煤)综合水分为17.9%,与理论水分也相差0.2%。
综上所述,通过对浮选系统脱水工艺进行改造,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工艺,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论文摘要:钻孔灌注桩因其对各种土层的适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噪音、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建设工程的基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工艺流程与要求如下所示:
一、工艺流程及施工准备
(一)工艺流程
施工前必须全面掌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因钻孔设备不同,其施工工艺流程也不一样。现以冲击成孔为例,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清孔检查安放钢筋笼吊放导管检查沉渣厚度灌注砼拆除导管桩头处理检查验收。
(二)主要准备工作
1.开工前施工单位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提前报送监理部进行审查。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
2.认真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定位是整项工作的关键,它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钻孔的垂直度及基准面的标高的至关因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按三检制的要求层层落实,及时与监理沟通,与监理认真复核并与验收相结合,偏差要严格控制在设计或规范允许范围内。
3.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整稳固、不倾斜和位移,并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放止钻进过程中位移和摇晃。为控制钻孔深度,对每桩位地面测设标高,以便施工控制和记录。钻机就位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钻具中心和护筒中心重合,其偏不大于2 cm。护筒有导正钻具、控制桩位、防止孔口坍塌、台高孔内静压水头和固定钢筋笼等作用,应认真埋设。护筒内径比桩直径宜大10~15 cm,并视地面情况而定。护筒壁厚由4~10mm厚钢板经卷制焊接而成,护筒底口应超过杂填土深度;上口应高于地面20cm,护筒间连接时要求对焊平直,密封性好,上口加焊吊环。埋置时护筒中心轴线对正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宜大于20 cm,护筒外围用黏土分层回填夯实。
钻机是钻孔及灌注混凝土的支架,要安装平整稳固、安全,并具有一定的刚度,在钻孔中或其它操作时,不易产生位移和晃动。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资料选用适当的钻机种类、型号,并配合适用的钻头。在钻孔过程中,成孔中心必须对准桩位中心,钻机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位移、倾斜和沉陷;安装就位时,详细测量后底座用枕木垫实塞紧,顶端用缆风绳固定平稳,并在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以保证转盘面水平、钻机机架垂直,进而确保桩身的垂直度和孔径大小均匀。
二、原料选用与砼灌注
砼骨料宜优先选用砾石或卵石,最大粒径
砼灌注分为首批砼灌注与后续砼灌注及后期灌注三个过程。在前一过程中,砼灌注量与泥浆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都与导管内径及桩直径有关。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砼量越多。由于砼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砼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砼,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砼,此时应稍拉导管,晃动漏斗,以便迅速向漏斗加砼,这样能使砼顺利下滑至孔底,下满后,继续向漏斗加入砼,进行后续灌注。在后续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砼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砼。
牵动导管的作用有两点:
1.有利于后续砼的顺利下落,否则砼在导管中存留时间稍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导管间摩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缓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导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砼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间有大量空隙,后续砼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砼,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2.牵动导管增强砼向四周边扩散,加强桩身与周边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力,同时加大砼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在砼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砼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提高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当然在控制砼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这时提高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三、选择打桩顺序
打桩顺序一般分为:由一侧向单一方面打,自中间向两个方面对称打,自中间向四周打。打桩顺序直接影响打桩速度和桩基质量。因此,应结合地基土壤的挤压情况,桩距的大小,桩机的性能,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经综合考虑予以确定,以确保桩基质量,减少桩机的移动和转向,加快打桩速度。
四、结语
施工人员要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认真总结,正确应用有关规范;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相关文件及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砼灌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A2/O工艺 脱氮 除磷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阶段进入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A2/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与其他脱氮除磷工艺相比具有构造简单、总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行费用低、控制复杂性小等众多优点,因此,A2/O工艺及其一些变形脱氮除磷工艺目前在我国拥有50%以上的市场,是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工艺[1,2]。然而,目前A2/O工艺的在脱氮去磷方面并不是完美的。本文针对分别针对A2/O流程中脱氮和去磷工艺提出新的方法,对A2/O进行优化。以求使A2/O工艺达到最优的脱氮去磷效果。
1、A2/O法的基本原理
A2/O处理工艺是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交替变化的环境,完成除磷脱氮反应。在厌氧条件下,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受到抑制,只能释放体内的磷酸盐获取能量,以吸收污水中的可快速生物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BOD5)来维持生计,并在细胞内将有机物转化为PHB储存起来。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将回流液中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出来,完成反硝化过程;在好氧条件下,一方面聚磷菌将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合成,增殖和吸收污水中的磷合成聚磷酸盐,随剩余污泥排除系统,从而实现污水的脱磷;另一方面,硝化菌把污水中的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满足缺氧阶段反硝化细菌对硝酸盐的需求。
2、A2/O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 当A2/O工艺流程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则较差,反之亦然。即该工艺很难取得最佳的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4]。 两过程同时进行时,好氧量大,耗能多。 脱氮过程产生大量CO2,N2O等污染空气质量的气体。 该工艺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出水氨氮浓度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总磷浓度可以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但总氮的去除一般。 回流污泥带入的硝酸盐干扰了厌氧释磷的过程,直接影响了除磷的效果。 由于A2/O工艺造成厌氧段和缺氧段溶解氧浓度升高,导致工艺脱氮除磷效果下降。
3 、A2/O工艺流程的优化
3.1 脱氮工艺过程的优化
3.1.1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传统的脱氮理论认为,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不能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在好养条件下进行,而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完成。近年来国内外的不少研究和报道证明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即在同一反应器中,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硝化,反硝化反应同时进行。打破了传统脱氮观念。
SND避免了NO2-氧化成NO3-及NO3-还原成NO2-这两个多余的反应,使曝气需求量降低,节省能耗;另外,大大简化生物脱氮工艺流程,提高生物脱氮效率,并节省投资,因为微生物硝化过程中需好氧,消耗碱度,无需COD,而反硝化过程则与之相反并互补:厌氧产生碱度,需消耗大量的COD。
3.1.2 厌氧氨氧化(ANAMMOX)
ANAMMOX指的是厌氧条件下氨氮以亚硝酸氨或者硝酸氨作为电子受体,直接被氧化到氨气的工程。其分解反应如下:
该反应产生的能量比产生于好氧氨(氮)氧化(硝化)的能量还高,能够支持自养细菌的生长。ANAMMOX微生物的增长率与产率是非常低的,但是氨的转换率却为0.25mgN/(mg MLSS .d)这与传统好氧硝化的转换率相当。与其他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ANAMMOX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耗氧量下降62.5%,可以大幅度降低硝化反应的充氧能耗;
(2)无需外加碳源作电子供体,节约处理成本;
(3)由于厌氧氨氧化是一个厌氧过程,其反应物和产物均为中性,可以节约大量的中和试剂,既节约费用,又降低了二次污染。
3.2 除磷工艺过程的优化
3.2.1 UCT工艺
UCT工艺将缺氧区分成两部分,同时设置了两个内循环,回流污泥先进入缺氧区的前段,进行反硝化以消除污泥中的硝酸盐,然后通过内循环将回流污泥从缺氧区打入厌氧区。这种改进避免了回流污泥对厌氧区的冲击,改善了聚磷菌的释磷环境。从而保证了除磷的效果。增加了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混合液回流,由缺氧池向厌氧池回流的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BOD,而硝酸盐很少,为厌氧段内所进行的有机物水解反应提供了最优的条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4,5]:
图2 UCT 工艺流程图
3.2.2 倒置的A2/O工艺
倒置的A2/O工艺从机理和工艺两方面重新考虑释磷和吸磷的先后顺序,该工艺将传统的A2/O工艺系统中的厌氧和缺氧区倒置,同时取消了内回流,加大污泥回流比来解决硝酸盐问题,提高系统的整体脱氮除磷效果。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该处理工艺中,由于硝酸盐在前面的缺氧区已经消耗殆尽,因此其厌氧环境更加充分,微生物厌氧释磷后直接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相应地,其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富磷污泥的含量实际上也只占一少部分,因而影响了系统的除磷效果。与此不同,倒置A2/O工艺允许参与回流的所有污泥全部经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故其排放的剩余污泥含磷更高,系统的除磷效果也更好,具有一种群体效应优势[6]。
倒置的A2/O工艺工艺流程图
结 论
通过提出对A2/O工艺中脱氮除磷的分过程优化,减少了工艺中的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菌体对COD的吸收更加合理,提高污水COD的去除率;倒置A2/O工艺允许参与回流的所有污泥全部经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虽排放的剩余污泥含磷更高,但系统的除磷效果也更好;使得同一工艺完成了对脱氮除磷的更好去除,并为污水复用和资源化开辟了途径,具有很好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圭白,张 杰,彭永臻,等. 水质工程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晓莲.A2/O 工艺运行优化及其过程控制的基础研究[D].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3] 王晓莲,彭永臻.A2/O法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4] 张可方,李淑更.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PLC,现场总线以太网,组态软件
1 前言
安钢高线水处理系统采用了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组态王、PROFIBUS总线和PLC技术完成水处理远程监控控制。论文参考,现场总线以太网。在完善提高基础自动控制同时,将各系统的设备监测信号及生产数据连接起来,对压力波动、温度变化和液位等现场数据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处理,实现集过程控制与生产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效管理。论文参考,现场总线以太网。
2 水处理工艺流程
高线水处理系统大体分为净循环水系统、浊循环水系统、软水系统、事故水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冷却水由净循环供水泵组、浊循环供水泵组加压后送至各用水点,经过现场冷却设备后水温升高到约50℃并含有大量污油、铁鳞、污泥等,经过冲氧化铁皮供水泵组将水经冲渣沟至旋流池,在旋流池内沉淀、由平流池供水泵组加压后送至平流沉淀池、经过二次去油、去渣,由过滤器后送至冷却塔、冷却后温度低于35℃。流回浊循环水池,再由净循环、浊循环泵组加压后送用水点循环使用。
3 水处理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水处理系统规模,系统主要有上位监控机、SIMENSS7-300可编程控制器、DX220无纸记录仪、prfibus-DP总线通讯设备、ethernet通讯设备等。论文参考,现场总线以太网。论文参考,现场总线以太网。
基础自动控制系统采用SIMENS S7-300 CPU 318-2(6SE7 318-2AJ00-0AB0)可编程序控制器,二个中央槽架之间由UR0的IM360(6SE7360-3AA01-0AA0)与UR1上的IM361(6SE7 361-3CA01-0AA0)模块相连接,现场配有9台ET200M,PLC和工控机之间通过PROFIBUS-DP总线进行通讯。过程量采集使用两台DX220无纸记录仪,与工控机之间通过ethernet通讯。上位机采用DELL GX-240(P4 1.7G/256M/80G)主机,构成一套完整的控制与监控配置方案。
水处理控制系统通过带有PROFIBUS-DP主/从接口的中央处理单元,采用分布式I/O、PROFIBUS-DP现场总线控制,同远程ET200站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结合组态王操作画面,实现远程控制;通过工业以太网与DX220无纸记录仪的通讯,实现组态王过程参数画面监控,进而达到了现场工艺生产要求。
控制系统采用就地手动、上位机点操和集中自动监控系统三种控制方法相组合,现场采用33块6ES7321-1BL00-0AA0输入模板,输入点数998点,输出采用22块6ES7322-1BH00-0AA0输出模板,输出点数503点,有关硬件组态及模块安装位置见附图1,主要用于操作方式的选择、水泵运行、压力、水位、电动蝶阀限位、水泵起停、电动蝶阀开闭,备用泵自投以及指示灯显示和远程画面等。两台DX220无纸记录仪均为16通道模拟量输入回路,主要采集水温、水流量、水压等参数,用于画面的报警与显示。
图1 系统构成示意图
4 水处理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水处理控制系统软件按照工艺过程和控制设计,编程软件采用西门子STEP7编程软件,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块结构的方式。对于许多工艺控制条件相同的设备,只编制一个功能块(FBs),在组织块中通过调用赋予不同数据块的功能块,来控制相对应的同类设备,在程序的调试和修改中,只需修改FB,即可实现对同类所有设备控制的修改。
5 实时监控
上位机软件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组态平台为工控组态软件KingView6.0。上位机实现的功能为:数字显示水处理系统中的液位、管道压力、进出水流量实时值与累积值、水温度。论文参考,现场总线以太网。按照水处理自动化的要求,对一些实时参数以及历史数据进行汇总记录,生成各类组态王报表,或者将数据输出到SQL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各设备的运行、故障等状态显示,各设备的启动、停止操作,并进行操作记录,以便查询;出现每个设备故障时发出声音报警并记录故障情况(故障时刻、故障类型等),方便进行事故分析。论文参考,现场总线以太网。重要参数、报警、故障都可以报表打印。
6 结语
该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稳定可靠,在线修改和调试方便,给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带来很大方便,在高产稳产、降低能耗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常初主编,PLC编程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郑晟、巩建平、张学主编,现代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
[6]贾庆勇主编,高线机组水处理操作监控系统的开发,河南冶金,2003
论文摘要:钻孔灌注桩因其对各种土层的适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噪音、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建设工程的基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工艺流程与要求如下所示:
一、工艺流程及施工准备
(一)工艺流程
施工前必须全面掌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因钻孔设备不同,其施工工艺流程也不一样。现以冲击成孔为例,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清孔检查安放钢筋笼吊放导管检查沉渣厚度灌注砼拆除导管桩头处理检查验收。
(二)主要准备工作
1.开工前施工单位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提前报送监理部进行审查。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
2.认真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定位是整项工作的关键,它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钻孔的垂直度及基准面的标高的至关因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按三检制的要求层层落实,及时与监理沟通,与监理认真复核并与验收相结合,偏差要严格控制在设计或规范允许范围内。
3.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整稳固、不倾斜和位移,并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放止钻进过程中位移和摇晃。为控制钻孔深度,对每桩位地面测设标高,以便施工控制和记录。钻机就位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钻具中心和护筒中心重合,其偏不大于2 cm。护筒有导正钻具、控制桩位、防止孔口坍塌、台高孔内静压水头和固定钢筋笼等作用,应认真埋设。护筒内径比桩直径宜大10~15 cm,并视地面情况而定。护筒壁厚由4~10mm厚钢板经卷制焊接而成,护筒底口应超过杂填土深度;上口应高于地面20cm,护筒间连接时要求对焊平直,密封性好,上口加焊吊环。埋置时护筒中心轴线对正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宜大于20 cm,护筒外围用黏土分层回填夯实。
钻机是钻孔及灌注混凝土的支架,要安装平整稳固、安全,并具有一定的刚度,在钻孔中或其它操作时,不易产生位移和晃动。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资料选用适当的钻机种类、型号,并配合适用的钻头。在钻孔过程中,成孔中心必须对准桩位中心,钻机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位移、倾斜和沉陷;安装就位时,详细测量后底座用枕木垫实塞紧,顶端用缆风绳固定平稳,并在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以保证转盘面水平、钻机机架垂直,进而确保桩身的垂直度和孔径大小均匀。
二、原料选用与砼灌注
砼骨料宜优先选用砾石或卵石,最大粒径40mm,砂石含泥量小于2%的,以提高砼的流动性,防止堵管。导管直径在250~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砼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砼宜为180~220mm。砼运至灌注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二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首批砼灌注数量使导管埋入砼深度不宜小于1.2m,应连续灌注,严禁中途停止,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6m。在砼灌注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测孔内泥浆返出情况,倾听导管内砼下落声音,如有异常必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在灌注砼过程中宜使导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窜动,并及时转动,防止起拔导管困难。在灌注将近结束时,核对砼的灌入数量,以确保所测量砼的灌注高度是否下确。开始灌注时应先搅拌0.5~1.0m3同砼强度的水泥砂浆放在料斗的底部。
砼灌注分为首批砼灌注与后续砼灌注及后期灌注三个过程。在前一过程中,砼灌注量与泥浆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都与导管内径及桩直径有关。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砼量越多。由于砼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砼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砼,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砼,此时应稍拉导管,晃动漏斗,以便迅速向漏斗加砼,这样能使砼顺利下滑至孔底,下满后,继续向漏斗加入砼,进行后续灌注。在后续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砼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砼。
牵动导管的作用有两点:
1.有利于后续砼的顺利下落,否则砼在导管中存留时间稍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导管间摩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缓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导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砼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间有大量空隙,后续砼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砼,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2.牵动导管增强砼向四周边扩散,加强桩身与周边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力,同时加大砼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在砼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砼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提高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当然在控制砼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这时提高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三、选择打桩顺序
打桩顺序一般分为:由一侧向单一方面打,自中间向两个方面对称打,自中间向四周打。打桩顺序直接影响打桩速度和桩基质量。因此,应结合地基土壤的挤压情况,桩距的大小,桩机的性能,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经综合考虑予以确定,以确保桩基质量,减少桩机的移动和转向,加快打桩速度。
四、结语
施工人员要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认真总结,正确应用有关规范;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相关文件及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砼灌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参考文献:
1、齐淑珍、贾继国、张业力着《浅谈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
关键词:皮带秤,移动式装船机,精度,计量管理,设计安装
0.前言
我公司是以煤炭中转为主要业务,是江苏省能源储运基地,主要承担着北煤、西煤南运的重任。我公司有一台伸缩移动式装船机,专门用于块煤、焦炭的装船。原来的装船计量主要是通过汽车衡计量,存在精度低,装船工艺流程繁琐等缺点。为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计量精度和管理水平,我公司决定在块煤装船机上安装电子皮带秤。
电子皮带秤是一种对散状物料作动态连续称重的计量设备,它是通过称重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打住皮带所载物料的张力和运行速度,经显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进行精确数学处理来完成输送物料的称重。它具有快速、准确、自动称量和即时打印等优点。装船计量是对外贸易依据,要求皮带秤要长期稳定、可靠、准确,再加上安装在移动装船机上,因此对电子皮带秤的造型、技术设计、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经过论证,我们选择安装ISC-14型电子皮带秤(以下简称皮带秤)。
1.皮带秤设计安装的技术要求
1.1秤体结构设计。免费论文。
由于装船机桁架长度有限,秤体的结构设计应具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抗偏载性能好、力值传递准确、限位可靠等特点。免费论文。由于皮带秤安装在移动机架上,应严格限制称量段和过渡段托辊的径向跳动量和外母线的不圆度,以防止出现脉动的冲击载荷,保证秤体的稳定而不产生振动。
1.2对传感器的要求。
皮带秤的传感器有称重传感器和测速传感器,传感器一般由专业厂家提供。经过反复考评,并根据公司应用经验,我们提出,称重传感器必须具备抗疲劳性能好、高阻抗、高供桥电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测速传感器采用脉冲数字式。由于称量结果是重量与速度的乘积,速度信号的准确性与重量信号同等重要,测速滚筒要非常灵活、可靠性要高,确保速度信号的准确性。
1.3对显示控制器要求。
显示控制器是电子皮带秤的心脏部分,要求其准确度和稳定性要高,具有报警、自动校零、校量程、定量输出、温度补偿、自诊断、模拟标定、断电保护等功能。
1.4对皮带秤的精确度要求
由于皮带秤是作为煤炭出港计量的依据,精确的准确度是港口与客户双方利益的根本保证。根据最新国家标准GB/T7721-95标准规定和作业现场特点,选择准确度为±0.25%的电子皮带秤。
1.5对皮带秤的安装要求
①对安装位置的要求。由于电子皮带秤的精确度对安装位置要求较高,安装的位置既不能离落料口太近,又不能离电机和皮带张力变化较大的头部。基于这种原因,秤重桥架应安装在距离落料点不小于7米处,距离装船机头部不得小于9米。
②对皮带机架及环境的要求。在称重系统设计中,下列的挠曲量应考虑进去,它们是载荷传感器的挠曲,秤架和称重桥系统的挠曲,以及输送机支承结构的挠曲,极重要的是这些挠曲不宜过大。在皮带秤的制造中,对载荷传感器,秤架及秤重桥系统的挠曲量作好控制,只有输送机支承结构的挠曲是个可变量。因此,支撑着皮带秤及其前后各四组托辊的输送机纵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如需要,应增加支撑,以使+4到-4托辊间的相对挠曲不超过0.4mm。安装皮带秤的部位,输送机不应有伸缩、接头或纵梁的拼接。由于皮带秤是安装在移动的装船机上,固定皮带秤的输送机机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称重误差大小还受风、雨雪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又要尽量安装在相对湿度较小、防风雨侵蚀及日晒的地方。为此,必须对安装皮带秤的机架进行加固,并采取防风防雨雪措施。
③带有凹形线段的皮带输送机。与凹形曲线部分相切的那一点(向上升的)至少应该距皮带秤12米远,如果皮带秤安装在有凹形曲线段的皮带输送机上而又不能考虑上述尺寸界限时,则秤应该装在输送机的直线段并在整个装料区外,皮带秤的前、后则至少有四组托辊与皮带接触。
④带有凸形线段的皮带输送机。在曲线段相比较,皮带输送机的水平段称重条件较好,但如果皮带秤一定要在曲线段上,则应在垂直方向上不应有弧形的地方,弧形段必须在称量段托辊之外6米或五倍托辊间距的地方。
⑤对卸料器的要求。在任何一个称重精度较为重要的装置里,称量系统均不应该装在安有可移动卸料器的皮带输送机上,如果皮带秤必须安装在有卸料器的皮带输送机上,那么对带有凹式曲线段皮带秤的安装要求也适用这种情况,可将卸料器移到头,保证上文中所提出的距离。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卸料器的配置形式,均应能保证皮带在称量段的中心运行。免费论文。
⑥匀的皮带荷载。在应用过程中,皮带秤可以在30~100%的变化范围里准确地工作,但是它希望皮带载荷应尽可能地均匀,为了减少皮带载荷量的波动,可在料仓出口处装一个高度可调整的插板。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皮带秤的准确度会下降,选择合适的标定周期(或叫检定周期)是皮带秤准确的保证。如何确定标定周期,较可靠的做法是按实际情况,经多次标定比较,统计计算出标定周期。我们的作法是,一般情况下一到两个月标定一次较为合适。
2.皮带秤的调试和应用效果
在安装应用皮带秤的初期,我们也碰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皮带秤的精度不稳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多次与厂家的技术沟通、现场考察、重新调试后,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装船机机架振动明显、皮带跑偏等。
2.1装船机架振动问题
这是影响电子皮带秤精度的最主要原因。装船机架在伸缩移动时产生的振动较大,特别是在负载状态下,振动尤其明显。为此,我们采取增加伸缩机架支撑轮的办法,从而有效解决伸缩机架的振动问题。
2.2皮带跑偏问题
在检查、调试中发现,皮带秤两侧托辊的水平偏差较大,按照皮带秤的安装标准进行重新标定,发现偏差大的地方相差28mm,以致使皮带机产生最大跑偏幅度达62mm。为此,我们对前后偏差较大四组托辊进行调整、垫高,并反复校正,减少相邻托辊间的高度差,从而解决了皮带跑偏问题。
在反复调试并经过链码标定和实物标后,最终得出的计量数据达到设计要求。经过近两年的实际应用,证明完全满足港口的生产要求。皮带秤在伸缩移动式装船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港口计量精度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了装船作业工艺。
3.结束语
皮带秤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关键设备,在设计时,合理地选用部件配置,提高适应现场环境的能力。使用皮带秤装置,应注意提高操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正确地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以提高电子皮带秤的应用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