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心球教学反思

实心球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心球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心球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 体能 技能 球性

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考试项目,同时也是许多省市中考考试的项目内容之一,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动作要领有四个:一是原地;二是双手;三是头上;四是掷。双脚一般左右开立或是前后站立,任何一只脚都不可以完全离开地面,双手必须同时持球,用力将球从头顶上将球掷出。我结合教学实践和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逐一解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体能的问题

作为投掷类项目,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对学生的上肢力量、腰腹及下肢力量有一定的要求,这是提高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我们在体育课堂上常采用俯卧撑练习、哑铃、杠铃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的练习无非就是仰卧体坐、悬垂举腿等,而发展下肢力量大多是进行蛙跳、负重深蹲练习等。这些传统的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体能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做得很好,也能达到发展力量的目的,但大多数素质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女生不一定能做到,比如俯卧撑、悬垂举腿对于女生来说根本完成不了几个,甚至一个也不行。

不能有效完成练习,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力量素质的目标。针对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的项目特点,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使用橡皮带练习的方法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练习的方法是:先将橡皮带的一端固定(如单杠的一侧立柱),高度根据个人调整,另一端用双手从头顶上伸手臂握紧,背对着橡皮带固定点,双脚前后站立,运用掷实心球的动作,向前快拉橡皮带。根据各人的力量调整橡皮带的拉力,一般20次为一组练习,以3到4组为宜。这种练习方法不但适用于每个学生,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练习方法,身体每个部位都在协调用力,能达到提高身体各个部位力量素质的目的。

二、技能的问题

对于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基本上所有的学生对持球、预备姿势、预摆的技术方法都能做得很好。技术动作掌握的难点有:一是如何形成最有效的掷球姿势和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二是最后出手时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用力(即常说的“鞭打”)。技术动作掌握的重点在于出手的角度和高度,这也是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环节。对于初学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的学生来说,常见的情况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形成有效的掷球姿势,虽然有些学生的力量素质还是很好的,但是不能够自下而上地贯穿发力,只是一种低效的脱节发力。对于最后的“鞭打”将球掷出,更是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的技术难点。我结合平时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经验累积,对于技能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形成最有效的掷球姿势和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

有效的掷球姿势,就是在持球、预备姿势、预摆的末后阶段人体形成的一个最佳状态,就是体育运动中常说的“超越器械”。在投掷运动中,要获得最大出手初速度必须做到下肢快于上肢,身体移动速度快于器械移动速度。根据正面掷实心球的运动特点就要求人体形成有效背弓,充分发挥腰腹肌力量。课堂练习中,利用双杠或是横杠之类的固定器械,背对横杠,双脚前后站立,双手经头上向后抓握横杠,由屈膝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拉横杠。这一练习能有效形成学生掷球的正确身体姿态,通过不断练习形成动作定型,从而在实际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的练习中做到有效的掷球姿势和正确的发力顺序。

2.如何发展学生最后出手时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用力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都能将手臂的力量发挥得很好,只有少数学生能运用手腕发力,极少有能用手指发力的学生。如果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将“鞭打”这一技术,对于提高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水平将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我是运用相对较轻的网球来让学生体会的,即一人一只网球,对墙练习。先是单手臂练习,身体保持正面掷实心球姿态,正对墙体,左右手轮流向前掷网球,要求下肢及腰腹不发力,单靠手臂,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将网球掷出,体会“鞭打”的感觉,最后过渡到双手做同样的练习。通过不断反复强化,基本动作定型后再换实心球做同样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方法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

三、球性的问题

第2篇

一、提出问题――创设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而且可以营造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下,会更自觉、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抛实心球这一课上,我并不急于向学生讲授如何抛实心球,而是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怎样才能把某一样物品抛得很远?”此问题一抛出,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回答,并不断地展现自己的动作或方法。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营造活泼、融洽的氛围,为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师应注意在提出问题时,尽可能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生涩,学生不仅答不出来,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反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不上来,导致课堂教学沉闷,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分析问题――科学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应引导学生逐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目的有科学地引导,可使学生慢慢地融入到学习中,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上课时游离的情况,也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思想活动,从而让学生慢慢地确立学习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中,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可以活动教学氛围,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需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分析与探索问题,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共同合作探索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思想及见解,从而会有新的领悟及新的思考,使之更好地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例如,在抛实心球这一课上,我提出问题,在学生充满好奇心,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后,根据学生做出的动作引导其去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同时向学生讲解关于抛实心球的正确动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去练习。在这个阶段,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心中的疑惑或体会说出来,并引导学生积极帮助那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反馈问题――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探索后,学生开始对问题进行积极反馈,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以便能够更客观、更科学地反馈问题。而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后,常出现两种情况,一为能够较全面、较科学地分析问题,得出准确无误的答案,一为未能全面、科学地反馈问题,所得到的答案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前者,教师需及时给予赞赏,并鼓励其去探索更深入的问题;对于后者,教师则应指出需要改正的方面,并耐心地帮助学生改正,用温和的语气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例如,在抛实心球这一课上,在学生分组合作反馈问题后,我则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实施个别对待,对于那些方法动作基本正确的学生,我主要强调具体的细节问题,让他们更清楚;对于表现积极、团结合作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赞扬;对于动作要点还不到位的学生,我则耐心地进行引导,安慰与鼓励他们,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给予肯定。

四、深化问题――共同反思、共同进步

第3篇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五年级某班,笔者已任教两年,整班同学身体素质较差,没有突出的同学。笔者认为,想要提高班级整体的身体素质,必须从身体素质相对更差的学生入手。于是,笔者就开始观察学生,观察他们的技能测试、课堂表现等,发现班上有3名女生身体素质特别差。接着继续深入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各自的具体问题。

女生A:腿部力量差,协调性差;跑步、跳绳等技能动作不协调;体育成绩相当不理想。但是她平时上课认真,有刻苦精神,上进心强。

女生B:身体协调性相当好;身材偏胖;耐力极差;中速跑一圈也会出现呕吐现象。学习态度端正,但上课表现不积极。

女生C:身体协调性极差;胆小;上课不积极、不主动。课堂上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不合群,经常看到独自一人站在队伍旁边。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对这3名同学的观察与分析,针对她们的个性特点,笔者在课堂上开始更多地关注她们的学习与活动,并适时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语言。

对于女生A,课堂上的关注,更多放在技能的指导与帮助上。例如:在教学“实心球前抛”时,她总是掌握不了球出手的角度,导致每次抛出的实心球不超过两米。在强调学习的重点时,故意请她来配合老师,让她徒手模拟做实心球向前抛的动作,然后老师用双手挡在实心球出手的角度上,这样让她明确出手的角度。但是笔者并没有让她拿实心球给大家示范,因为担心她一旦没成功,会打击她的积极性。有了这次手把手的指导后,在分组练习时,笔者就更加关注她,发现有对的角度马上告诉她。几次下来,她也摸索到了正确的出手角度,这时笔者再来让她给大家示范,从她的表情上明显的看到了她的自信。与此同时,笔者在课余时间常找她交流,表扬她在课上的进步,鼓励她回家多进行素质练习。在交流中,经常会告诉她一些练习的技巧。如:跳绳要练踩水车跳,这种方法不仅提高跳绳的成绩,还能纠正她跑步抬不起腿的缺点;立定跳远跳不远,回家要多练仰卧起坐和下蹲起。她不明白为什么练这些可以提高成绩,但她还是很认真地练习,默默地努力。每次在课堂上她有进步,笔者都会表扬她,让每位同学都看到她的进步,肯定她的努力。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她的身体素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协调性也有所提高,体育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提高到了良好,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都已经在班级的平均水平之上。她看到自己的成绩很开心,笔者对她说:“你很优秀,你的努力成就了你的成功。”

对于女生B,笔者坚持严格的态度。例如,对于慢跑,要求她必须每节课都和其他同学一样完成任务;跟不上其他同学,她可以慢点,但是这个量必须达到。有时为了监督她,笔者就在她旁边陪着她跑。由于她的协调性很好,笔者就充分利用她的这个优点,帮她选择乐意的练习活动进行练习。后来在跳绳活动中发现,她会各种不同的跳法,但是耐力太差,跳得不多。于是,笔者将全班分成四组后,让她去每组示范、展示,在示范、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她的耐力,她也乐在其中。连续几节课下来,她的耐力很快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她1分钟跳绳也能突破120个。面对自己的进步,她也非常地高兴。笔者告诉她:“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第4篇

一、“留有余地”,倡导自主体验

案例:在一节实心球投掷课上,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投掷实心球的发力部位吗?”学生一脸茫然,不知该如何回答。“同学们暂时还说不出来,大家先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投掷时注意身体有哪些部位发力了!”一段时间的体验后,学生能零散地回答出手、脚等部位。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掌握学生对投掷实心球发力部位的了解情况。发现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之后,并没有急于告知,而是指导学生通过练习来体验身体的发力部位。经过体验之后,发现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到了投掷时发力的技巧。

总结:自主体验是体育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手段,也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课堂上留有余地,给予学生自主体验的时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边练边想中去实践,结合自己对技术动作理解的程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的掌握。

二、“引而不发”,提高思维发散

案例:四年级垒球投掷课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分成8个小组,小组一起讨论,看看哪一组学生想到的投掷方法多。”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想出的方法多种多样,该教师适时地提问:“那同学们再来比较下,哪一种投得最远?”

分析:教学“投掷垒球”时,以往的教学经常是教师示范一遍完整的动作,然后学生模仿练习再到实弹练习。本案例中,教师有意留出时间让学生利用小组探讨,得出投掷的多种不同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不同方法的投掷比远得出结论。

总结:教师在技能动作方法上“留白”:先不给学生结果,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在各自操练中去独立思考,去理解怎样将球投得更远。最后进行各小组探讨的结果展示,并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动作要领。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以及教师的释疑中,建立起投掷的动作概念,比教师示范后建立的动作概念清晰得多,印象会比较深刻。

三、“秘而不宣”,促进智慧生成

案例:篮球课上,内容为行进间运球,在教授技能前,让学生自己讲解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于是,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观点,“要把球放到身体前面。”“上身要微微前倾。”“要看好球,不能掉。”……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大家各有各的方法,现在我们按照大家的方法来实验一下,看看哪位学生的方法是最合适的?”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行进间运球的方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传达给学生,而是留出时间,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之间产生“观点争论”,最后通过实验,最终得出技能动作方法。

总结:“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不是简省,也不是避重就轻,我们体育教师应注重课堂中的“动静”搭配,“密疏”协调。其实,学生的许多智慧生成是在“教学留白”中,是在表面下看起来的“冷场”中促进出来的。

四、“放任自流”,引导技能拓展

案例:直线运球技能掌握的比较好了,于是教师加大难度,“下面我们来做运球接力游戏,但是和刚才有所不同,这回我们在原有路线中加一段S型路线,看看大家能不能完成?”学生兴致很高,但是一会儿之后,学生就开始苦恼了,“老师,球老是跑掉!”教师笑了笑说:“那你们就要想办法让球不掉,看看大家行不行?”然后放任大家自己练习。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发现在学生直线运球技能掌握比较好了,给予学生游戏的时间,并在游戏中加大了难度,增加曲线运球,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技能,引导学生尝试更高难度的运球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备课;纪律;课后反思;课堂气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项教学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也正在为如何才能营造良好地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而付出着辛勤努力,我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决心,一定做好新课改。通过近几年来我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大胆改革,已初见成效,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氛围营造,课前着手

课前备课主要是指备学生的课,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任务及学生的体能基础、兴趣、知识水平、运动技能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课前备课还指备场地,备好场地才能做到对学生的调度适当,根据场地的范围采取适当的组织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心理的兴奋感及紧迫感,达到事半功倍;课前备课还指备教案,备好备全教案,才能做到心中有个大致轮廓,才能合理利用时间,调配时间,在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应该完成哪个教学目标?如何去调配教学内容等等。

课前备课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课前工作准备的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是否能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它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

二、纪律视角下的课堂氛围营造

(一)严爱并行,营造氛围

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体育课需要在室外进行教学,因此体育外堂课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有时一架飞机飞过,可能让学生停止手中的运动去寻找,有时一只乌鸦叫两声,也有可能吸引学生去倾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他们还是一帮初中生呢?但是,体育课上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尽量制止。试想如果两个同学正在对掷实心球,一个同学实心球已经掷出,这时一架飞机经过,另一个同学抬头去看飞机了,没有注意飞来的实心球,请问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必须更加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特别是在学生们进行技能动作学习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们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体育课到底应该培养学生什么呢?一位专家曾经说过:体育课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以及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如何培养,这就需要严格的纪律作保障。

当然如果只有严格的要求而缺乏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甚至一切都要求整齐划一,学生没有任何自由,这就在心理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没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就没有统一意志,就会失去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宽松和谐,就没有个人心情舒畅,就会失去活泼的教学局面,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严与宽的尺度,使之严而适度,宽而得当,严而不死,活儿不乱,为一堂体育课的良好氛围做下长久铺垫。

(二)刺激适当,形式多样

体育课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每个学生的体质有强弱,要尊重学生之间差异,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安排运动量时,应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实际练习中要及时观察、及时调整,如果刺激过度,将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精神涣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刺激要适当,练习形式要多样生动,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得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有明显的、强烈而稳定的情感向往,以保持积极、持久旺盛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运动效果,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向往。这也是营造一堂体育教学课良好氛围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人格魅力,潜移默化

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做出评价,会做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判断。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艺术,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座右铭,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对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修养,一套完整优美的动作示范,会给学生以美得享受;一套流利的配上动感音乐的技术动作,会给学生以激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成为学生上课的动力,会成为吸引学生上课的重要因素,从而深入学生内心,成为营造课堂良好氛围的又一因素。

三、课后反思,总结积累

课后反思,往往被许多老师所忘记,其实这也是一重要的环节。根据本次课的情况,教师对本节课遇到的问题做一下记录,并作具体的分析,哪个地方不足需要改正,向老教师请教,这样下次课才能更好的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记住优点,下次更好地发挥,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埋下伏笔。

总之,新课标下良好体育课堂教学气氛的建立,不光需要教师利用以上的行径来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因素来辅助,比如:教师要用爱调动学生;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等等,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方针下,体育工作者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体育改革,来用自己的行动,来营造良好地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让终身体育观念深入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中纪律的问题与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4.

第6篇

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1. 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的方式灵活多样。体育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愿与喜好自由组成小组,在游戏教学中采用这种分组形式,教学效果好,学生玩得也很尽兴。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场地的情况,同质分组或者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即把体育技能和技巧相当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例如在耐力跑练习中,依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分为三组。耐力强、体能优的适当加大训练量,一般组争取达到本节课的训练目标,体能稍弱的应降低训练的坡度。这样,每个学生基本技术学得扎实,都有合适的练习目标,都能“练有所得”。异质分组,即根据学生的水平或能力,合理搭配,组建团队。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合理分工,明确组员的职责。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5人作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有负责裁决的,有记录的,有捡球的,轮换着练习,各个组员机会均等。

2. 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案。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与方案,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有序,应该让每个组员都了解本次合作学习的任务与方案。在目标的引领下,成员可以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共同训练。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先由老师在大组内讲解训练的动作要领,并做示范,提出合作的要求,然后才是各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练习的注意事项等等。一人练习,多人点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汇总成组内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小组的成功与每个组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3. 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学习状况,组员们一起探讨、努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开展一些游戏、竞赛活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他们积极拼搏的精神。在集体教学模式中,学生认识自我,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欣赏他人、谦虚忍让,增强了耐挫能力,健全了人格,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 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学习的高效,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前,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精心设计课案;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对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与管理,还可以参加到学生的研究、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情绪与思维的状态,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训练。

2. 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在教授新知识时,组织学生先独立思维,揣摩动作的关键之处,掌握知识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合作学习,进一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高效。例如在“实心球”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我就组织学生让他们自行探索用力的顺序,总结出正确的发力顺序是蹬腿、转腰,最后上肢用力推出实心球。有了自己的思考,再在组内实战演练,互帮互助,训练提升。正确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学生才有足够的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才有足够的时间合作探究。这样分合有序,张弛有度,教得紧凑,学得灵活。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发展的过程。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了解原子内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

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学习通过实验现象建构模型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

1、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积极

态度。

重点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难点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实验

现象的分析

教学准备

玻璃球、泡沫球、纸槽、橡皮泥、Pad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这是一杯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新课讲授】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介绍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原子学说能解释许多科学现象,将人类研究物质的视角从宏观拉向了微观,被称为原子理论之父。在近一个世纪中,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就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也有一些人心存怀疑,可以却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是错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粒子。

2、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

该微粒的电性和质量有什么特点?

电子特点。

这种比最轻的氢原子还要小得多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中。这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可以分为什么?

汤姆生有没有发现带正的物质?

那你根据什么来推测原子中存在带正的物质?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电子上还是带正的物质?

那带正的物质和电子是怎么分布在原子里的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修正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西瓜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能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为当时的科学界普通接受。但这个模型中有一个观点是没有实验做为支撑的,同学们知道是那个观点吗?

3、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1909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为了验证西瓜模型做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原子很小,为了要考察原子内部的结构,必须寻找一种能射到原子内部的试探粒子,通过长期的研究卢瑟福认为α粒子是最佳的选择。

α粒子的特点和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装置。

如果汤姆生的西瓜模型是正确的,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怎么的改变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高速运动的α粒子会与哪些微粒发生碰撞?

α粒子碰到质量比它小得多电了会怎么?碰到质量比它大得多的带正的物质会怎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类比实验。。。

α粒子轰击金箔的初步实验结果。

我们看到了什么?

α粒子能穿过金箔

α粒子能穿过质量是其50倍的金原子,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还是汤原子模型的坚定支持者,你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玻璃球穿过水。

你为什么认为α粒子穿过金原子后传播方向不变?

从各角度观察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汤姆生的西瓜模型所预测的实验结果相矛盾,所以你们觉得西瓜模型是一个完善的模型吗?

你的模型和汤的型有什么不同?

你是根据那个实验现象推测的?

你能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能推测电子的分布吗?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中有一个观点是没有实验做为支撑的,同学们知道是那个观点吗?

核式结构模型的缺陷。

4、玻尔原子模型

5、电子云模型

让我们回到汤姆生和卢瑟福建立模型时的情境。他们在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时分别有什么依据?

西瓜模型全盘否定了实心球模型吗?

如果没有它继续了实心模型中的哪些观点?又有哪些创新?

核式结构模型全盘否定了球模型吗?

如果没有它继续了西瓜模型中的哪些观点?又有哪些创新?

从以上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了短短一节课,学习了科学家艰难探索了几百年的研究成果,但其实关于物质的微粒构成的研究,因设备的限制和思想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走到尽头,需要你们接过前人的担子,继续前行!

用橡皮泥构建水分子模型。用PAD拍照上传。

根据汤姆生的发现,修正道尔顿的原子模型。用PAD拍照上传。

介绍学生自己设计的原子结构模型。

(1)用质量大的玻璃球撞击质量小的泡沫球。

(2)用质量小的泡沫球撞击质量大的玻璃球。

预测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结果。用PAD截屏上传。

学生介绍自己预测实验结果。

发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再预测α

粒子穿透金原子的实验结果。用PAD截屏上传。

学生介绍自己经修改后的预测结果。

根据实验现象,修正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用PAD截屏上传。

学生介绍自己经修改后的预测结果。

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

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

了解电子的的电子的特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来推断未知的能力。

通过实践,体

验建立模型的过程。

感悟模型不是唯一,只要符合实验现象的模型都是科学的。

让学生知道带正电的物质的分布是没有实验支持。为引出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做铺垫。培养批判精神。

金箔的实验做铺垫。培养批判精神。

通过实践,体

验质量相差悬殊的两个物体相撞时运动状

态如何改变。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发现自

己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不符合。

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曲折。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类比的能力。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电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构

结果。

让学生发现α粒子轰击金箔与汤姆生的西瓜模型所预测的实验结果相矛盾。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建立模型的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解核式结构模型无法用实验验证的部分,为引出该模型的缺陷做好铺垫。

培养批判精神。

让学生了解科学模型中的有些观点是可以有假设的成分的。

分析核式结构模型存在的缺陷。

体会科学家及其观点都是局限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新观点的提出必须要有相应的证据。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板书设计: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如何让这些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味。这节课安排了动画、视频、模拟实验将抽象的粒子变得形象。

第8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45-01

初中体育训练教学有着重大意义,但在实现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推动初中体育训练教学事业的发展,笔者在下文中对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意义、存在问题、策略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重大意义分析

1、为学生减压

众所周知,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减轻人的压力。在目前应试教育尚未完全转轨的形势下,我们的初中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社会压力。初中体育训练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适度的体育训练,让学生的机体得到运动,进而使学生的各种压力得到舒缓和减轻。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当前,初中生面临着很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要面对浩如烟海的习题和多如牛毛的考试,周末还得参加各式各样的教辅培训或特长培训,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初中体育训练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3、促进初中生完善人格的形成

体育训练教学可以通过身体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坚持到底的精神,有些合作性的训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对自己形成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这些都有助于初中生完善人格的形成。

二、关于初中体育训练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1、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只重视语文、数学等科目,对体育教学不太重视。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到至今,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们对体育课认识不足,参与体育训练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要么对体育训练教学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要么无精打采的进行训练。学生们的这种态度和情绪既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又不利于自身的身体锻炼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对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2、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较大

传统的应试教学,极大的影响了体育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许多体育教师对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意义逐渐忽略以致遗忘,课前不备课也不为教学作相应的准备,上课没有具体内容放任学生自行活动,课后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关于加强初中体育训练教学的策略分析

1、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教学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是关键。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教学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训练教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认同,以减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抵触情绪。其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训练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次,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学生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先做示范动作,然后请接受能力较强,学的较快的同学做示范,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最后,采用游戏教学、分组竞赛教学的方式,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把全体学生都吸引和组织到训练教学中来。

2、围绕初中体育考核项目开展训练教学

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和百米跑等体育训练项目既是中考考核项目又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项目。围绕这这项目开展初中体育训练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中考考核中的成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围绕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和百米跑等体育训练项目展开教学,这样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就既能够得到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得到提高,起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3、在初中体育训练教学中采用科学训练方法

广大初中体育老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行如下步骤:第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训练的一般原则为指导,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训练计划。第二、有步骤、有阶段的开展体育训练教学。学生们从理解运动技巧到掌握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教师急于求成,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有步骤、有阶段的开展体育教学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逐渐拓展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训练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压力、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意义十分重大。广大初中体育教学在开展初中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教学的积极性、围绕初中体育考核项目开展训练教学、采用科学训练方法等策略,为促进初中体育训练教学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冯立华.论初中学生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J].成才之路.2011(23).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