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94-02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通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也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据大学生安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安全问题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达到预定目标的工作过程。它是对受教育者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能力、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
(一)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治安问题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特别是保卫部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学生被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但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珍惜在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但也有极少数人不珍惜进入大学的深造机会,当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不良习气:酗酒滋事、偷盗财物、参与传销、考试作弊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学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乏。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高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国外敌对势力和各种组织、非法传销组织和各种不健康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学校周围酒吧、网吧林立,不少违法分子混迹其间,伺机作案:而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吧、书刊、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四)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并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仅能使其在学习期间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安全渡过大学生活,而且可以使其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受用,确保一生平安。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可能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采取紧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贴专业领域、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思想的科学性、哲理性、知识性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二)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教育
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以致违法后,还并不认为是违法:有的学生以为受到伤害后可以“私了”,不愿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的学生受到不法伤害后不知如何寻求法律救助:更有一些学生知法犯法、以身试法。因此,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自觉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
随着校园日趋社会化,高校由过去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走向全方位的开放,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广泛,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但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加必耍,大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可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安全,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起码的需要。如何开展安全教育,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这项工作的重心。
(一)明确责任,遂级落实
高校领导把安全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亲自部署,在全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把安全教育工作同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真正把安全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高校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正确处理安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及“安全不能说明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堵塞犯罪漏洞、减少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管理,这不仅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更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组织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进一步学习国家关于高校安全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高校内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与自查自纠,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三)加强保卫部门的职能作用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安全教育中要为高校领导当好参谋,对安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授课内容、运行途径和方法拿出规划,提出主导意见,供领导决策后在全院实施,真正起到保卫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建议
1.走在立法前列,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安全教育
进入课堂,作为学科建设,形成高校独特的教育制度。
2.从国家利益和高校利益出发,建立一个适应高校实际的、高智能的、有战斗力的保卫组织,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吸收相关院校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摸索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五)建立适应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学体系
1.完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法律教育应作为安全教育课程的首要内容之一,耍用基本的法律知识来武装大学生头脑。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法律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讲授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分层次、分阶段地开设《宪法》、《法律基础》、《合同法》、《劳动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课程,使大学生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课程,开展“三防”教育,讲授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性事故知识,宣讲法律法规等,教授大学生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一是必须依靠其他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把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内容。二是在课堂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讲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三是发挥高校校园局域网的优势,利用高校校园网安全教育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二,创造有利条件,适时组织开展大学生模拟法庭,学法用法;定期组织公安、法院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以生动、直观的案例教育大学生引以为戒。
第三,抓住有利时机,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对老生进行毕业就要时,安排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在重大活动前、重要事件后,利用安全教育月、“11.9”、“12.4”等消防及法制宣传日,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知识竞赛、组织演练、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等,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教育管理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实现了有效联结,各国实时资讯、先进技术和产品等几乎可以共享,但其中不乏夹杂着许多落后消极的信息。大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无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各大高校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更好规范学生行为,促使他们形成良好品格,为未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一)思想方面
1.自我意识强烈我国社会经济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为互联网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拥有更加独立的思想和自我意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证明自己。2.受社会影响较大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更近,他们拥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只要敢想敢做、敢拼敢闯,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现如今,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创业,但是由于自身相关经验较少,急需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3.浮躁空虚目前,很多大学生基本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之下,挫折经历较少。同时物质生活的富足也使他们更加注重享乐,攀比虚荣心理较强,显得非常浮躁空虚。
(二)行为方面
新时代的大学生有非常多的机会去锻炼学习,他们的个性十分鲜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他人看来,当代大学生比较成熟,心理年龄超于其实际年龄。然而实质上,大学生受到父母的庇护,其社会生存能力不强,面对困难极易退缩,对失败非常害怕。根据以上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来看,他们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更加强调个性和实践,但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以及家庭学校的过度保护,又显得不够成熟,心浮气躁。而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大学生的主战场,必须充分发挥有益作用,结合当今大学生十分喜爱并且经常使用的互联网,开展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方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原有社会信息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性被打破,实现了相互交融,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不同的社会信息。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交织着多种信息,与互联网的特性高度契合。因此,借助互联网优势,教育管理大学生有利于改善传统模式的缺陷,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例如,当前微信、QQ等聊天软件盛行,高校辅导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创建班级群,经常询问学生的近况,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
(二)增进高校师生的感情
在互联网时代,身处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非常方便快捷。同样,大学校园的师生也逐步从面对面交流互动转移至线上沟通聊天,在他们之间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态发生改变,互动的有效性极大提升。现如今,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以德育人,师生应站在平等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教育管理学生。而且大学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其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不能一味关注其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其专业素养,与其进行密切交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之情。
三、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对高校来说,教育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对学生发展有关键影响。由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盘根错节,复杂程度较高,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交换信息,但是传统的工作模式效率较差,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互联网即时快捷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信息畅享、沟通迅速、配合良好。所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当秉承积极的态度看待互联网,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刻关注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话题,有序开展实施教育管理工作。
(一)创新教育管理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教育管理思路是创新相关工作的前提。负责管理教育的教职人员应当以大学生为重,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动态,积极学习先进的理念,选择大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现如今,我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应当注重学生感受,利用互联网实施人性化管理。例如,高校官网可以设置“说说心里话”板块,学生在这里可以吐露自己的心声,畅所欲言,谈谈近期发生的不愉快或者对学校的意见。教师可以时刻关注其中的动态,以此了解学生的烦恼以及学校教育管理的不足之处,从而切实解决学生问题,满足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二)采用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之间有着非常严重的层级之分,导致相关工作重叠,链条过长,传递信息的效率不佳,制约了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模式的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曙光,有利于弥补现有缺陷,加强学生与教职人员的双向互动。具体而言,将互联网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在网络时代中,网络平台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可以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平台。例如,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在上面管理动态,展示教育成果。第二,将各种网络工具的不同功能进行整合,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具备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规范化的特质。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大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热点讨论话题,不断改善自身教育管理工作,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政策,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
对高校来说,其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核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高校中的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认知到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内心的想法。其次,他们必须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尽可能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价值,从而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更好适应社会。现如今,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通常具备鲜明的个性以及对世界独特的认识。但是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以及实践经历不多,因而存在许多困惑。例如,未来向哪个行业进军?朋友或情侣关系应当如何相处?如何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为了帮助学生解答前述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例如,将心理辅导板块设置于高校公众号或者官网,每周一至周五组织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线上心理辅导,周末由心理学专家在线帮助学生舒缓负面情绪,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消极事件。
四、结语
总的来说,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被社会深深影响,抗挫折能力比较低,不利于其发展。再加上高校教职人员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使学生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而将互联网融入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利于促使相关工作向高效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发展,增进师生感情。作为负责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职人员,应当创新思路、采用有效的工作模式、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走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王海波,马燕.“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
[2]张静.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面临国内外环境复杂化、网络技术时代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大爆炸、经济文化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盈、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不再简单单一。西方国家通过新闻传播、文化交流、吸收留学生、派遣人员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播其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鼓动我国大学生厌恶、摒弃原来所受的传统教育思想。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在拓宽大学生交往范围的同时降低了交往的成本,网络的虚拟化将“道德不在场”发挥到极致,失德行为模糊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导致了“主体人格的断裂、异质”[1],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面临教育主体个性特征鲜明化、矛盾化的挑战。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的时代背景下,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个性特征:虽然敢于表现自己,注重个人权利的维护,但传统集体观念淡化,很少体谅、关心他人,对传统的命令式的规范遵守与履行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思维更为灵活,对事物多有自己的见解,思想道德观念前卫,具有时代的敏锐性和自主性,但对事物的辨别和认知多依靠感觉和主观思维,缺乏理性的辨别思维,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简单的、极端的。(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局限性。经过历史的选择,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外部灌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的“灌输理论”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管理理念。与该理论相对应的,我国形成了以刚性管理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虽然运用刚性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刚性管理模式强调教育的工具性,背离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价值目标,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统一的管理方法评价机制实现“管住”的目标压抑了大学生的个性,难以解决高校大学生如情感教育、心灵沟通等深层次的问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1)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理念,形成刚柔并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来自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eSystem),后来逐渐引入到管理学理念中。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方式上强调以平等地位与学生进行沟通,在管理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以组织的共同意愿及目标来指引其自身的认知与行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由被动他律变成主动自律,继而以组织的内在驱动作用与约束力实现对于学生的创造意识、内在潜力、积极主动性等方面因素的全面挖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运用二元思维,即刚性管理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刚性管理是大学生管理的立足点,但是在“是”与“非”“彼”与“此”间的中间“灰色”地带中,如大学生情感教育方面,要将管理模式升华至柔性管理模式。尤其当认识的对象是复杂的人的时候,要运用模糊思维来处理。模糊并非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而是对人展开不确定性的研究才能取得对人类真实面貌更为确定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这里所发出的信息永远具有不可置疑的模糊性。清晰只是相对的,模糊则是永远的”[2]。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应该注重柔性管理所关注的对大学生思想的管理,改变思想,行为自变。思想工作是柔,责任落实是刚。儒家思想讲求“礼、德、仁”,佛家思想强调“万物皆空、利乐众生”,道家思想强调“道可道非常道”“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因此,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柔并济才能够做到对局势洞若观火,内不失刚劲,外不失柔和,既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让人心悦诚服,又可以做到在有形规则的约束之内。(2)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刚柔并济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实施体系。创新刚柔并济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应当构建“辅导员—学生导师—学长—学生会—班干部”多层次立体化的实施体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辅导员树立柔性管理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柔性管理理念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以表扬、赏识为主,着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和自我意识强,避免对学生使用命令性口气,对待大学生要将利害关系分析透彻,对大学生情况多做耐心细致的了解,用真心和诚意打动学生,达到心灵的契合和共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做到管理工作的事半功倍。其次,发挥学生导师的优势。学生导师制度是基于人文关怀而产生的,一名学生导师可以根据情况负责3~4名大学生。指导教师利用其直接教学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的素质教育。针对导师面临教学和辅导的双重责任,可以将辅导工作略作侧重,在生活、心理辅导方面,可以将重心落于负责的几名学生身上,导师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交由辅导员、心理咨询室、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等服务部门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间的认同心理,也充分调动了学校的管理资源。再次,实施学长制。学长制(StudentMentoringScheme,简称“SMS”)是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吸纳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在一定范围内对低年级学生从学习、就业、思想领域进行引导督促,从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兴学生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立新生学长、宿舍学长、党员学长和毕业生学长等,学长制能够有效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间“上下沟通,左右交流”的传导作用,既帮助了同辈低年级学生解决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中锻炼自己;既有利于缓解高校辅导员配置不足的紧缺状态,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充分调动学生会和班干部的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将内化的思想外化为自觉行动的需要。大学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人际关系、宿舍文化、校园活动各方面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支点,调动学生会和班干部的力量,让学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以互帮互助的形式,帮助学生相互督促和鼓励,能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作者:王艳丽 孙守超 戴恩冰 单位:枣庄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发展;对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养,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培养,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大学生不重视思政教育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之间达不到很好的沟通,因而在思政教育管理方面薄弱,学生们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为思政教育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教育改革以及学生们思维观念的变化需要思政教育加强管理,制定有效的措施给予孩子疏导和纠正。帮助学生们思想道德修养不断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第一,高校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孩子,这个期间,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增长速度快,很多学生生长的环境物质资源丰富,没有过多的接触过物资比较匮乏的生活环境,因而他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比较低,而他们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视,因而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水平都较高,他们往往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多媒体的发展也带动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得他们的思维力更加敏捷,更易于理解很多新鲜事物,而思政教育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这种单一的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因而高校务必采取措施改革思政教育,逐步改变思政教育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们提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帮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第二,在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沟通的程度越来越越轻,加之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现实的教育之间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学生们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学校的教条化管理格格不入,思政教育管理难以行之有效。
(二)学校方面
第一,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中硬件和软件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思政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面对当前新的教育背景下,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现状。第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主要采用内部管理方法,即利用书籍、报纸和各种刊物这些传统媒体进行教学,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接触了很多新鲜的咨询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们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媒体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电脑、手机、广播等。新媒介的迅速传播势必影响到以传统媒介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因而,学校必须改变思政教育的管理方法和内容,学会利用新的媒体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及时联系时政,在思想认识上和学生们达成共识,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需求,及时的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第三,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思政管理工作是由学院支部书记进行分管,辅导员成为管理中的核心,他们进行具体的管理,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辅导员数量却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加剧了辅导员的工作,学校中就会出现一个辅导员管理三四百人的现象,而辅导员一个人的工作量太大,无法对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而辅导员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很多方面无法顾及到,由于工作内容繁杂,也很难组织思政教育类的活动,更不要说是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如何应对高校大学生思政管理中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水平
第一,增加高校辅导员的数量,确保高校辅导员辅导员能够顾及到每个学生,加强辅导员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适时的展开思政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向,并积极引导学生健康的教育环境。第二,对高校的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培训,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水平,努力的进行提升,学校组织辅导员定期进行学习,组织多层次,多方面的集体培训,树立完善辅导员的质量。对辅导员的年龄结构进行管理,鼓励和增加辅导员的收入,让辅导员对工作产生认同感,有助于辅导员质量的提升。另外,辅导员需要和学生多接触,增加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基本思想变化,从而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二)加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第一,采用社会实践法。社会实践是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思政教育的实质,而不是仅仅只停留在书本的理论知识层面上,而且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而学生必将要进入社会中,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高校是一个相对自由,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它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生活、思想方面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校要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多组织一些思政教育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全面认识到自己思想修养得到提升,例如:去残障儿童学校为孩子们送上节目和礼物或者去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义务为老人进行服务等。让学生们善于发现先进的个人事迹,在寻找中受到感染,在感动中得到提升。第三,加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单一化的管理模式,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多样化的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单纯依靠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工作。任课老师在平时上课中也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们能够进行思想教育的熏陶。第四,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思政教育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并不是刻意的去忽视它的重要性,而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难接触到这些思政教育活动,因而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接触的多了,自然耳濡目染,在潜意识中就能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判断。
(三)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管理
第一,许多学生对待思政教育都是采取排斥的态度,他们往往觉得思政教育枯燥乏味,不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而浪费时间,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高校的学生升入大学以后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他们会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自己喜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加上他们这个时期的年龄段,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需要学生努力完善自己的思维,多主动接触时事,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学习优秀的人,从他人身上学习有益的品质。鼓励自己多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第二,锻炼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观念更加丰富多样。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自身思维活跃,正是要利用这段时期努力锻炼自己的思维,把握时代的脉搏,多接触人和事物,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社会动向,关注时代变革,对社会中存在的很多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不断丰富自身的观念,多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从学生那里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让自己的思想不仅仅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开阔眼界,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努力克服自身的矛盾性,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对待他人能够宽容以待,提升自己的素养,不受自己的感情所困扰,而是选择更加理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平时和同学接触中不断的学习。
三、结论
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目前还不够完善,很多机制还不够健全,学生们出现的排斥心理,影响了思政教育的管理,另外,学校对思政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思政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从这些问题着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管理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思政教育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和鼓励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改善辅导员的配给,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颇.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4).
[2]秦福叶.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河南教育,2011(6).
[3]刑卫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价值工程,2011(21).
[4]张勤恳.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J].文教资料.2011(6).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管理模式 PLM 实例分析
一、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管理现状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教育侧重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教授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了创新精神和素质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PLM模式的形成
PLM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基于劳务合作服务和实习实践平台基础上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模式。
“ P”指Practice platform,意思是实习实践平台。建立这样的平台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安排学生见习、实习使得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加强了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度,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实际岗位,增强专业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就业。同时,这一平台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开拓意识。这样的实习实践平台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
“L”指Labor cooperation services,意思是劳务合作服务。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更注重与企业的工学结合,为了实现学生就业的目标,高职院校往往会采取订单式培养、企业蹲点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与企业接触时间多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企业都存在着特定时段的用人吃紧情况,这时候这些企业往往会希望能与学校进行一定的劳务服务合作,尤其在一些酒店和中小型外贸企业和科技软件企业特别突出。与此同时,学校也存在着为学生寻找实习实训岗位的需求。由此就有了建立劳务合作服务关系的条件,一方面企业需要一定的劳务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企业岗位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
“M” 指Management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意思是学生创业管理模式。这里的创业管理模式特指是在劳务合作服务和实习实践平台基础上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模式:首先,通过与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基地的共建加强相互的了解和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建后,双方都会对对方做出相应的评估,对于双方的需求也日益明确。这就是实习实训平台发挥的作用,它满足了学生实践实训的要求,也使得企业内在的劳务需求呈现出来;然后,双方就可以就一些劳务合作服务进行接洽,一方面学校在企业需要劳务合作服务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学习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劳务服务;另一方面,企业需支付相应的劳务服务报酬给与校方。这一过程则是使得学生的实训实践以劳务服务的形式转变成了经济效益;最后,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就是将劳务服务作为创业的基本立足点,所提供的产品就是劳务服务,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延伸的创业项目,这才是这一模式最吸引人的地方。
二、杭科院PLM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实例
2.1中荷电子杭科院阳山外贸部的构成
富阳市中荷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处理设备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绿色环保业。随着公司发展,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场地将外贸部外迁。
阳山工作室是杭科院工商学院的一个学生创业工作室,也是一个对外进行校企合作的平台。
2.2 中荷电子杭科院阳山外贸部的运作机制
经过接洽和考察,中荷科技与阳山工作室签订了学生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同时在校内阳山工作室设立了中荷电子外贸事业部,双方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在P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三个平台:一是在其厂区设立了学生实训基地,每年配合学校安排学生到厂区进行实训;二是在阳山工作室设立中荷外贸事业部,由工作室组织人员,经中荷选拔、培训后进入外贸事业部,负责中荷的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三是组建创业团队与中荷合作开展外贸业务拓展及国内市场开拓。
在L劳务服务合作方面,中荷需支付工资给工作室,作为给外贸部的员工的劳务工资,同时设立培训基金鼓励优秀员工进行深造。
在M方面,工作室本身通过提供劳务服务实现了经济收益,同时合作开展的外贸业务和国内市场开拓也成为了一个可行性较强的创业项目,外贸业务的分成,以及开拓内国市场获得的业务使得学生实现了成功创业。
一.社会发展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矛盾冲突
1.大学生纪律规范与行为道德方面存在的矛盾。在学生的纪律与道德方面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生活方面。例如: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十八岁入学,二十二岁毕业。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谈恋爱是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的,甚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到了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可以步入法定的结婚年龄。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并不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如果期间发生了类似于性关系的行为,也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然而,学校设立的纪律规范,就是为了约束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恋爱发生性关系甚至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在校方看来,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必须要根据学校的纪律规范给予惩戒。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行为只要是双方无条件的共同意愿,就不涉及到法律问题,反而是学校的干涉行为,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便存在了矛盾与冲突。
2.大学生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间存在的矛盾,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的学业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应当给予相应的法律处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行为,按照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来看,学校应该在法律处分的基础上追加学校的纪律处分,以儆效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在接受了法律处分后,便可规避学校的处分,不仅影响了学校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还使得法律的形象受到了影响。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相互关系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1.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备充分的合法性。在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相关行为规范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该行为规范必须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规范中存在的侵权条例要及时进行更正与修改。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法律上的相关处分以外,学校应对违法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并将公安机关及学校的处罚结果计入学生的档案之中,以免出现学校处分与法律责任的相互矛盾。
2.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有正当性。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要确保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要确保行为规范符合实际的要求。以相关法律条文为指导,确定规范的基本内容,以诚信教育作为突破口,确定基本机制,不能使用行政的权利去扼杀学生的道德潜力。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家庭应该积极配合高校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改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转型。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既要体现现实教学的需要和时代特征,又要体现未来的发展要求;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规律,又要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必须要反映人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观念,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管理创新、交流互动等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取向,是一种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导向性的教育管理观念体系。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2.1导向性
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律把握的基础之上的,要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的理念,是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的方向、引导和鼓舞大学生为之长期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能通过管理活动,在对管理的价值导向、实施内容、管理措施,以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引导,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
2.2前瞻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指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应然状态”,而非“实然状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个依据管理目标而利用教学实践、整合资源、塑造人、培养人的长期性的过程,它在本质上就体现了对某种现实的的超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能够使具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功能,使其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确立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尽量做到管理理念与将来发展状态相吻合,尤其要重视战略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防止因缺乏前瞻性而造成在实际管理中产生各种问题。
2.3规范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通过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来规范管理行为,若没有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必然是片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行为必然是短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也必定是被动的,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也会因为受到某种现实力量的影响而顾此失彼。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并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全局具有重大影响。
3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措施
3.1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的理念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必定要有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既要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和人才管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以最高的效率、最少的消耗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管理要素和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按规律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一切实践活动,力求管理规范化。克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我们还要紧跟时展,探索社会、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要求,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增加新的内容。
3.2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谐化的理念
和谐化管理的理论认为,“和谐管理”是既有客观的、科学的“谐”的完美,又有主观的、情感的“和”的融和,建构了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管理理论框架,并提出“和谐”理念可运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之中,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管理之道”。而和谐德育的本质是在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调动德育内外诸要素的和谐互动,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和谐”的元素就要求调动管理要素、过程、系统等的和谐因素,最终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要从管理要素的全面联系人手,构建管理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深化教育管理规律的研究与运用,增强管理的合力,从而实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谐化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金雁,杨柳.关于和谐德育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7,(1)
[3]李万银.陈清.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关键词: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大学生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50%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学生创业观念落后,过于笼统,这种无准备状态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立足之地。学生这种创业观念也反映出了创业教育管理中对创业观念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的学习质量也反映了学生没有创业的紧迫感,说明学校创业教育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时展趋势分析不足。2.创业教育层次不清。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层次不够清晰。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少数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个层次是使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活力、更好地发展,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创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启迪,发掘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辅助指导学生在毕业后有所成就。当一个企业建立起来,就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机会。创业教育管理没有分清层次,在教育目标设置上没有梯度,就使无创业能力的学生产生具体压力,最终既没有练成当老板的本领,也没有锤炼出当优秀员工的素质,这是创业教育的败笔。3.创业教育未完全融入整体的育人体系。目前,学校虽然开设了1门有关创业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没有从源头抓起,没有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当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没有让大学生对此课程产生足够的关注。部分有意向学习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态度和授课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也影响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很大的问题,亟待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成为学生的必须课程。4.师资以及创业教育的外延拓展不足。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高校这样的授课教师极度缺乏,绝大多数任课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国外创业实践课不仅仅是调研和模拟,对好的创业项目,学校还会支持学生,并帮助学生联系相关的人脉促成创业活动生成。在这方面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树立先进的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管理为创业教育质量保驾护航,只有创业教育理念先进而明确,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如果管理理念模糊,管理工作也就无从下手,创业理念如同大脑,管理模式是手足,只有大脑思路清晰,行动才能准确。因此,创业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对创业教育的理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创业活动的本质和组成部分,加深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找到自己在创业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然后创业教育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创业理念认识进行评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从而为后续的创业教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创业教育管理需要重视对先进创业理念的树立。2.明确创业教育层次。创业教育是解决一个时代的人的工作问题,同时为市场经济环境注入新鲜血液,学生的创业潜质不同,没有必要将所有学生都纳入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对象中。第一,学校要通过科学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创业潜质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的情趣浓厚程度进行统计,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筛选出一部分重点培养对象。第二,学校要指导这些创业培养对象构建自己的创业方案。在创业方案中,要有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备、人力资源的安排等。在人力资源安排方面,学校要指导这些“小老板”发动自己身边的人。这样就使具有某些专业技术能力或者社交能力的学生成为这些“小老板”创业活动的骨干力量。这些学生的特质是具有很高的技术和执行力以及稳定平和的心态。创业过程中,需要有头脑灵活和前瞻性的老板,同时也需要有踏实肯干的员工。因此,创业教育管理要明确创业教育层次,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3.强化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国家发展的要求,然而大众对于教育的看法还是比较传统,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对中国家长影响深远。家长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铁饭碗”和新时代“白领”的工作追求和向往都附加在孩子身上,然而这种向往与时代大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平稳工作已经不是主流,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虽然家长和社会对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看法略显落后,但是其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此,高校要强化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通过学校的引导来矫正大众的思想偏颇,同时也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危机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创业教育管理要确定创业教育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的重视。4.提升师资力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绝非流于形式,今后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创业来解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质量提升都需要大学生来完成。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学习欧美创业教育的精髓,避免全部照搬,要做到外国创业教育中国化;另一方面要发动中国企业家关注大学生创业活动,给予资金上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援助。学习外国创业教育思想是创业教育的理论性学习。邀请知名企业家为学生辅导创业工作、提供经济援助,践行创业教育活动。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对高校既定的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要邀请具有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工作者来指导学生的创业工作。5.拓宽创业教育外延。既然中国高校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是为社会服务的,就要拓宽创业教育的外延。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个性化和无定型化以及无法量化,这就反映了创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来衡量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研究人员,要为学生找到创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辅助企业机构。高校要为大学生创业和相关企业做好牵线工作。此举于大学生而言,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转变为现实,于相关企业而言可以将企业资金投入到新的产业中,于学校而言则提升了创业教育质量,让学校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摇篮。
三、结语
总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是时展的需要。互联网环境和数字化进程使体力劳动减轻,企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量显著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解决就业问题。“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市场经济活跃,开发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产品,这就为大学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国利民。然而,高校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尚未与社会需求完全匹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短时高效提升创业教育管理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时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兵,甘英,黄叔界.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3(29).
[2]高朝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