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银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提高盈利能力与传统银行相比,电子银行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①从成本投入方面来说,电子银行平均成本会因为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而边际成本呈单调递减;②从收益方面来说,电子银行产品与服务具有着十分明显的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潜在收益巨大。(1)在初始阶段,业务量(Q)增加,成本投入也会显著增加;一旦业务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成本(C)投入的增速会逐渐变缓,总成本的增长幅度也会趋缓,总成本(TC)表现为先陡峭后平缓的曲线。(2)其平均成本(AC),在业务量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会随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3)在到达一定的经营规模之后,边际成本(MC)呈现为单调递减,边际收益(MR)呈现为单调递增。这种边际收益递增的模式使得电子银行具备巨大的潜在盈利空间。4)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总收益(TR)的亏损状态会渐渐减少,一旦业务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总收益开始转正,并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1.2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随着银行电子化和网络化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主流,电子银行已成为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之外的第三个重要营销渠道,成为银行提品服务的重要平台,其主要作用在于:丰富产品和服务渠道,实现业务分流减轻柜面压力,满足客户业务办理的便捷性、时效性需求,增强对优质客户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如网上财富中心可更好服务中高端个人客户,银企直联、集团资金管理等功能则对优质企业客户具有较强吸引力。
1.3有利于新兴业务市场的抢夺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国内网民数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包括手机银行在内的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去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电子银行业务正是扩展这部分人群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客户的金融消费偏好也发生了变化,手机电子支付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线理财、融资等新业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关注和选择。因此,谁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占据了先机,谁就把握了主动。否则,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1.4有利于弥补网点不足的问题,实现跨区经营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其具有跨区经营的强烈意愿。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区域性商业银行必然会面临营业网点稀少的问题,从而导致客户办理业务不方便、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监管当局严格限制异地开办分支行,所以网点稀少会是区域性商业银行一个较为长久的问题。对此,区域性商业银行通过加快电子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网点数量不足的问题,促进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2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国内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在这几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因为电子银行的发展,使区域性商业银行面临了新的发展机遇。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成为今后银行业发展不可逆的必然趋势,已在区域性商业银行间形成普遍共识。当前,国内区域性商业银行历经几年的厉兵秣马,其电子银行体系已基本建设完善,部分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电子银行基础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在线理财、资金归集等具有更多价值创造功能的电子银行业务,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业务竞争力。总的来看,国内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受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电子银行发展水平特别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有较大差距。但在各区域性商业银行之间,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为均衡,表现在整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各个银行间比较接近,各区域性商业银行对银行电子化的应用水平也比较接近。由此带来区域性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热情普遍较为高涨。
3制约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业务电子化能力较低。区域性商业银行因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能力和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不足等因素,信息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建设有待加强。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且对市场发展缺乏科学的预测,发展电子银行往往只是一味地追随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乃至外资银行的脚步,产品研发存在较强的跟风色彩,不能很好地从本行实际出发进行产品建设。
(3)区域性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能力上相对较为薄弱,在此基础上发展电子银行,加之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电子银行风险控制水平较低,市场影响力和客户认可度有待提高。
4加快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对策
4.1制定电子银行发展战略规划当前,针对区域性商业银行中电子银行业务的分散管理、发展缓慢等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同时,由于自身情况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制订规划时,既要有战略上的超前意识,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又要立足实际应用,安排好众多建设项目的先后顺序,逐步完善电子银行的业务品种和功能。
4.2完善业务组织架构在发展电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能有效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业务组织架构。各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学习先进银行做法,成立总行一级电子银行部门,明确电子银行部门的职能职责、发展目标等,在总行层面加强专业化管理,同时明确各分支行、网点的电子银行业务职责,通过业务组织架构的完善打造业务发展合力,推动业务加快发展。
4.3加强业务人才建设发展电子银行需要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充实员工队伍,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留住人才,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为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4开发个性化产品与大银行相比,区域性商业银行具有规模小、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的先天弱势,这就决定了在电子银行方面与大银行的发展策略不同,不能走产品多而全的道路,而要立足实际,细分客户需求,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因此,要利用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针对目标客户开发个性化产品。
4.5合作开发由于区域性商业银行受制于地域的限制,除本地外在其他地区一般没有分支机构,致使区域性商业银行跨行、跨地域的支付手段只能依靠于人民银行大、小额等支付系统和第三方清算服务组织,走合作开发之路。从降低电子银行建设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合作开发也是区域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5结语
[关键词]网络银行风险对策发展趋势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运行特点
1.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2.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用一对一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弊端
1.网络建设方面:就目前发展形式看,中国的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发展神速,但就宽带、上网费用、覆盖地域等都是网络发展的重头戏,我国网络与业务的实践需求、人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偏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再者,上网速度和宽带也是阻碍中国网络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上网人数的激增,上网速度慢、访问速度慢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发达城市中,互联网设施水平国内领先,与国际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基本上实现了门到户的宽带连接,但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网络设施的不完善等等。
2.网络的支付问题:网络的支付问题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没办法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其突出方面就是支付问题,网络支付结算方式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银行都还没办法提供完全全国连网的网络支付服务,在传统和网络支付的变更过程中,银行间未能很好的合作,而且它的网络支付的覆盖面相对教小,在数据和处理过程中也未能达到统一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应用。诚信也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原因之一,就中国现在的信用制度来看,社会的整体信用制度还不完善,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讲信用的,所以人们对这种借助INTERNET的网络支付结算服务都是半信半疑。
3.网络的安全问题:安全性问题是网络银行在建设网上支付系统时,最为重视,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犯罪分子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给用户造成资金损失。在网络上存在的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假冒、旁路控制和授权侵犯等等。某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实体,非法实体通过种种渠道便获取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在很多时候,黑客还会用木马控制用户的操作系统,其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4.网络的法律问题:网络银行的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在中国,网络的法律问题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使消费者还不能很放心的使用网上交易,从而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三、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1.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
要想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
2.加强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
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是指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
3.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希望金融界能提供更丰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使用新型的电子金融工具产生了强烈欲望和要求。
4.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仁真,余素梅.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02,(03).
[2]王镇强.香港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0,(02).
一、网络银行的电子支付
1.网络银行的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一种通信频次大、数据量较小、实时性要求较高、分布面很广的电子通信行为,因此电子支付的网络平台通常是交换型的、通信时间较短的、安全保密好的、可靠的通信平台,必须面向全社会,对所有公众开放。电子支付的网络平台有PSTN、公用数据网、专用数据网、Internet和EDI等。最早的电子支付网络平台主要有PSTN、X.25和X.400网络等,后来出现了X.435、X.500等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的普及面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Internet电子支付网络平台。Internet网络银行的购物与电子支付基本过程如下:
(1)顾客接入因特网(Internet),通过游览器在网上浏览销售中心的商品,选择货物,填写订单,交给销售中心;
(2)销售中心接到订单后,经过审批,向配送中心发出发货请求。由配送中心向顾客进行送货;
(3)顾客收到商品后,进行商品的清点核对,并对验收单进行签字验收。再将收货单进行数字签名后,发送给销售中心进行挂帐处理;
(4)当需要付款时,由顾客根据订货以及接货验收情况,将结款信息进行签名,并生成付方密码,传送给销售中心;
(5)销售中心接收到顾客的结款请求时,将自身的银行帐号以及收款金额等信息生成收方密码,发送给商家的开户银行;
(6)商家的开户银行将该笔交易信息通过人民银行金融区域网及其网上的电子实时支付与清算系统与顾客的开户银行进行清算,将款从顾客的帐号上划拨到商家的银行中;
(7)双方的开户银行将交易成功信息发送给各自的用户,电子支付全部完成;
(8)商家向顾客发送电子发票,网上交易全部完成。
2.电子支付的大众化网络平台
Internet是电子支付的大众化网络平台。在传统通信网和专用网络上开展电子支付业务,由于终端和网络本身的技术难以适应业务量的急剧增加等一些因素,使用户面很难扩大,并使用户、商家、企业和银行必须承受很昂贵的通信费用,寻求一种物美价廉的大众化电子支付网络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拥有1亿多用户并飞速发展的Internet就成了全世界各国各个银行首选的电子支付大众化网络平台。与此同时,与电子支付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实际应用系统也在不断涌现,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支付已成为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Internet和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的数量惊人增长,终端和应用系统的丰富多样和简易实现,才给网上电子支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真正大众化的通信平台。
3.安全电子支付和SET协议
电子商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完成电子支付的全部流程,在Internet上如何进行安全的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的关键问题。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用卡交易而提出的国际协议,主要是为了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商户及持卡人的合法身份以及互操作性等。SET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公开密匙加密、电子数字签名、电子信封、电子证书等。SET协议体系的不断完善为Internet电子商务提供了安全保障。SET与其他电子交易标准比较,已获得IETF的认可,是电子商务和整个现代化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网络银行
1.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这里介绍当今世界一个典型的网络银行即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FirstUnionNationalBank)。1994年4月美国的三家银行联合在因特网上创建了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这是新型的网络银行,也称为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美国证券第一网络银行),是得到美国联邦银行管理机构批准,在因特网上提供银行金融服务的第一家银行,也是在因特网上提供大范围和多种银行服务的第一家银行,其前台业务在因特网上进行,其后台处理只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该银行可以保证安全可靠地开办网络银行业务,业务处理速度快、服务质量高、服务范围极广。1995年10月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在网络上开业。开业后的短短几个月,即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给金融界带来极大震撼。于是更有若干银行立即紧跟其后在网络上开设银行,随即此风潮逐渐蔓延全世界,网络银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996年初,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全面在因特网上正式营业和开展银行金融服务,用户可以采用电子方式开出支票和支付帐单,可以上网了解当前货币汇率和升值信息,而且由于该银行提供的是一种联机服务,因此用户的帐户始终是平衡的。该行最近已经完成了对Newark银行和费城FirstFidelity银行的兼并,从而成为美国第六大银行,拥有1260亿美元资产,有近2000家分行,已经有1100万用户,分布在美国沿佛罗里达州、康涅狄格州及华盛顿地区等12个州内。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面向美国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包括:低现付抵押和无低现额支票帐户服务等。从1998年1月份起,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通过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一种称之为环球网(Web)Invison的服务。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是建立在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PCInvison之上的一种金融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能够通过因特网访问自己最新的帐目信息,获取最近的商业报告或通过直接拨号实时访问资金状况和投资进展情况,不需要在用户端安装特殊的软件。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主要是面向小企业主和财会人员设计的。这些人可以利用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了解公司资金的最新情况,还可以利用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使用他们的电子邮件与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联系,访问全国或地区性的各种经济状况和各种相关数据。
2.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WEB)Invison系统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是在DataForceInternational软件公司的协助下,开发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的。该系统使用SUN公司的计算机作硬件平台,系统的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上的网络浏览器(Netscape),通过因特网就可以直接进入银行主页。在银行一端,由一台SUN公司的SPARCserver服务器提供用户与银行信息系统主机之间的接口。即SPARCserver服务器负责将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的数据转换成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MarkupLanguage)格式后送往用户端或将用户端超文本置标语言格式文件转换后送往主机进行管理。在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中,一台网络浏览器(Netscape)服务器专门用于加密。SUN公司的设备能够与该服务器兼容。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正在由一个地区性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性银行,因此,利用因特网将银行的服务扩展到全国各地是银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正在作自身调整,不仅作为一个银行,而且还要作为一个金融服务公司,把着眼点放在许多非传统的金融银行服务方面,如:提供电子商务用户的资金市场服务以及为零售用户拆借资金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为此,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将广泛开发在因特网上的各种业务应用。
3.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柜台”服务
在因特网上进入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的“大门”后,展现在客户面前的是各种网络银行“柜台”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1)信息查询(Information):可查询各种金融产品种类、银行介绍、最新消息、一般性问题、人员情况、个人理财、当前利率等;
(2)利率牌价(Rates):可以直接查看利率牌价;
(3)服务指示(Demo):可以告诉客户如何得到银行的服务,包括电子转帐、信用卡、网上查询及检查等;
(4)安全(Security)服务:告诉客户如何保证安全以及银行采取的一些安全措施;
(5)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由银行客户服务部的人员解答各种问题;
(6)客户自助(Customers):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及其密码方可进入系统等。
4.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产品服务
SFNB提供的具体产品服务如下:
(1)SFNB产品——银行业务的更高形式;
(2)现行利率:产品的现行利率和月费用;
(3)基本电子支票业务:提供20种免费电子月支付方式,联机明细表和注册登记,已结算的支票联机记录和金融报告等;
(4)利息支票业务:方便所有基本支票业务计算利息和附属电子票据支付;
(5)货币市场:提供一些最高的货币市场利率,将货币投资在SFNB的货币市场,赚取利息,然后当需支付时,划转资金到支票帐户;
(6)信用卡:SFNB向预先经过核查符合条件的顾客发行VisaClassic和VisaGold卡等。
(7)基本储蓄业务:以有竞争性的利率,通过储蓄获利——目的是为了一个新的汽车、孩子的学业或干脆把它放一边;
(8)CDs:大额可转让证券是利用资金赚取利息的最容易方法,提供了最高利率中的一部分。
5.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金融业务服务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金融业务服务如下:
(1)SFNB的存款信息:迅速轻松地得到客户所需要的在SFNB帐户上存款信息;
(2)SFNB总裁的信:向客户描述了如何使用SFNB的网上服务来省钱;
(3)SFNB网上服务欢迎您:当客户第一次进入银行时开设帐户时,它告诉您如何开设帐户存取帐户、付款、核查帐户;
(4)SFNB在线表单:订购存款单和信封,建立ACH存款,再订购支票和改变地址信息;
(5)SFNB无风险保证:SFNB承诺可以保证用户的交易100%无风险;
(6)SFNB的私人政策:了解SFNB的私人信息的保密情况等。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还在发展和扩大,它为全世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树立了榜样,也为全世界的银行金融业网络银行的创建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网络银行的发展
1.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银行金融业国际化而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各国银行业纷纷发展和推行实行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外在动力,而银行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则是其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内在动力。银行要想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加快网络银行和电子商务的进程则是各国银行的战略性选择。全球已经有多家银行已推出或着手准备提供网络银行的服务内容。银行在因特网上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帐户信息和在线交易四个阶段。现在,绝大部分银行的服务还只停留在第一阶段。据介绍目前全球1000多家银行几乎全部连入了因特网,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制作了网页,其中约有100多家可提供在线银行金融业务和服务,提供动态网页和动态信息的网络银行正在迅速增多。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其网络银行数量之和约占世界市场的90%以上。在北美,IBM联合十五家银行,投资了1亿美元开发网络银行系统。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网络银行,并于1995年10月开始运作。美国美洲银行等也推出了网上家庭银行。在欧洲地区,银行站点设立较多的国家分别为法国、奥地利、德国、英国、意大利和瑞典。香港汇丰银行现正和微软合作开发网上企业银行项目。1998年1月CFB银行与HP公司合作建成台湾首家网络银行系统。
2.国内的网络银行
国内现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推出网络银行服务。中国工商银行也在网上进行宣传开展多种网上服务。
招商银行于1997年正式开通了招商银行网站,分别与1998年4月和1999年4月在深圳地区和北京地区推出了网络银行业务。招商银行在网上建立网址的同时就设置了招商银行天地、招银动态、公告版等栏目。目前招商银行开办网络银行的城市已经有19个,服务内容包括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网上商城、网上查询和网上证券等。
3.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
网络银行是因特网上的重要应用。虽然网络银行在全世界推出的时间还不长,但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目前,国内所有银行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制作了自己的主页,已经推出了或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银行或网络银行业务与服务。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网络银行也是新世纪银行的发展方向,是需要人们共同努力登攀的金融电子化高峰。尽管目前中国银行的“综合网络业务系统”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银行业务服务,但其发展很快,其前景美好。在世界上,各国有实力的大银行都在争先恐后地创建网络银行。除了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外,其他美国银行和许多国家的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网络银行,例如新加坡和其它一些国外银行先后也推出一些网络银行业务,总的说来,这些网络银行也都不是尽全尽美、尽如人意的,它距离客户要求的服务还有很大实质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仅要欢迎它,更要为它的全面实施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近年来,我国银行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已经建成,卫星通信网已建有两个主站和646个地面卫星小站。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已有一千多个收发报行,联接商业银行一万多个通汇网点,大大加快了全国异地资金的处理能力。支付清算系统已成立了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金融清算总中心,新的支付管理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新创建的认证中心正在试行等,可以相信,我国的网络银行必将得到高速发展、广泛普及和应用。
4.我国发展网络银行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几大商业银行都了自己的主页,使大家可以通过Internet来对它们进行更多的了解。对于我国银行系统,网络银行从技术层面来说是一套全新的集成技术,对银行科技工作者是一个机遇;其对银行业务和管理层面的影响要比其他新技术服务产品更加广泛和深入。网络银行所引出的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网络银行正在逐步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它将带来一场金融服务的革命。这场革命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泛,它需要银行科技部的努力,也需要银行业务总产针对这一全新的服务方式提出新的服务思路,还需要金融管理部门为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铺平政策和法规的通路。我国发展网络银行业务,需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针对网络银行的几个问题,拿出具体的方案。
(1)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
对于Internet,我们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美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Internet的发源地,近40%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还远不及它的十分之一,很多家用电脑陈旧,速度慢,影响了Java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多有来进行文字处理,不能上网,而且拥有个人电脑中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是中低收入,甚至是无收入阶层,这其中的大部分又因为Internet昂贵的接人和通讯费用,没有加入Internet网,更不可能通过Internet去购物,去银行存钱,而在美国Internet已免费用使用了二十多年,这也是我国许多ISP被迫关闭的产要原因。
(2)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低,自己的产品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少,技术和产品中的绝大部分来自国外,如Chinanet的40%的网络设备是美国Ciso公司的产品,设计及安装都是国外工程师完成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这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水平,关键的技术及设备都为自己掌握和制造时,我国的网络银行才会有较大的发展。
(3)以基本功能为主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目前主要是以实现网络银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功能为主,即主要是银行的广告、宣传资料的。我国的几大商业银行都了自己的主页,使大家可以通过Internet来对它们进行更多的了解。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以因特网和无线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网络银行的出现,就是这场革命的产物,将来的银行将不再局限于以单一的分支机构作为服务渠道,银行可以通过因特网和无线互联网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银行采用信息技术扩大服务渠道的成本将变得十分低廉,客户可以在任何可以上因特网的地方很方便地处理银行金融业务和开展服务。
一、网络银行的电子支付
1.网络银行的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一种通信频次大、数据量较小、实时性要求较高、分布面很广的电子通信行为,因此电子支付的网络平台通常是交换型的、通信时间较短的、安全保密好的、可靠的通信平台,必须面向全社会,对所有公众开放。电子支付的网络平台有PSTN、公用数据网、专用数据网、Internet和EDI等。最早的电子支付网络平台主要有PSTN、X.25和X.400网络等,后来出现了X.435、X.500等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的普及面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Internet电子支付网络平台。Internet网络银行的购物与电子支付基本过程如下:
(1)顾客接入因特网(Internet),通过游览器在网上浏览销售中心的商品,选择货物,填写订单,交给销售中心;
(2)销售中心接到订单后,经过审批,向配送中心发出发货请求。由配送中心向顾客进行送货;
(3)顾客收到商品后,进行商品的清点核对,并对验收单进行签字验收。再将收货单进行数字签名后,发送给销售中心进行挂帐处理;
(4)当需要付款时,由顾客根据订货以及接货验收情况,将结款信息进行签名,并生成付方密码,传送给销售中心;
(5)销售中心接收到顾客的结款请求时,将自身的银行帐号以及收款金额等信息生成收方密码,发送给商家的开户银行;
(6)商家的开户银行将该笔交易信息通过人民银行金融区域网及其网上的电子实时支付与清算系统与顾客的开户银行进行清算,将款从顾客的帐号上划拨到商家的银行中;
(7)双方的开户银行将交易成功信息发送给各自的用户,电子支付全部完成;
(8)商家向顾客发送电子发票,网上交易全部完成。
2.电子支付的大众化网络平台
Internet是电子支付的大众化网络平台。在传统通信网和专用网络上开展电子支付业务,由于终端和网络本身的技术难以适应业务量的急剧增加等一些因素,使用户面很难扩大,并使用户、商家、企业和银行必须承受很昂贵的通信费用,寻求一种物美价廉的大众化电子支付网络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拥有1亿多用户并飞速发展的Internet就成了全世界各国各个银行首选的电子支付大众化网络平台。与此同时,与电子支付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实际应用系统也在不断涌现,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支付已成为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Internet和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的数量惊人增长,终端和应用系统的丰富多样和简易实现,才给网上电子支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真正大众化的通信平台。
3.安全电子支付和SET协议
电子商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完成电子支付的全部流程,在Internet上如何进行安全的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的关键问题。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用卡交易而提出的国际协议,主要是为了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商户及持卡人的合法身份以及互操作性等。SET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公开密匙加密、电子数字签名、电子信封、电子证书等。SET协议体系的不断完善为Internet电子商务提供了安全保障。SET与其他电子交易标准比较,已获得IETF的认可,是电子商务和整个现代化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网络银行
1.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这里介绍当今世界一个典型的网络银行即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FirstUnionNationalBank)。1994年4月美国的三家银行联合在因特网上创建了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这是新型的网络银行,也称为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美国证券第一网络银行),是得到美国联邦银行管理机构批准,在因特网上提供银行金融服务的第一家银行,也是在因特网上提供大范围和多种银行服务的第一家银行,其前台业务在因特网上进行,其后台处理只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该银行可以保证安全可靠地开办网络银行业务,业务处理速度快、服务质量高、服务范围极广。1995年10月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在网络上开业。开业后的短短几个月,即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给金融界带来极大震撼。于是更有若干银行立即紧跟其后在网络上开设银行,随即此风潮逐渐蔓延全世界,网络银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996年初,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全面在因特网上正式营业和开展银行金融服务,用户可以采用电子方式开出支票和支付帐单,可以上网了解当前货币汇率和升值信息,而且由于该银行提供的是一种联机服务,因此用户的帐户始终是平衡的。该行最近已经完成了对Newark银行和费城FirstFidelity银行的兼并,从而成为美国第六大银行,拥有1260亿美元资产,有近2000家分行,已经有1100万用户,分布在美国沿佛罗里达州、康涅狄格州及华盛顿地区等12个州内。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面向美国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包括:低现付抵押和无低现额支票帐户服务等。从1998年1月份起,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通过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一种称之为环球网(Web)Invison的服务。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是建立在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PCInvison之上的一种金融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能够通过因特网访问自己最新的帐目信息,获取最近的商业报告或通过直接拨号实时访问资金状况和投资进展情况,不需要在用户端安装特殊的软件。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主要是面向小企业主和财会人员设计的。这些人可以利用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了解公司资金的最新情况,还可以利用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使用他们的电子邮件与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联系,访问全国或地区性的各种经济状况和各种相关数据。
2.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WEB)Invison系统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是在DataForceInternational软件公司的协助下,开发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的。该系统使用SUN公司的计算机作硬件平台,系统的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上的网络浏览器(Netscape),通过因特网就可以直接进入银行主页。在银行一端,由一台SUN公司的SPARCserver服务器提供用户与银行信息系统主机之间的接口。即SPARCserver服务器负责将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的数据转换成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MarkupLanguage)格式后送往用户端或将用户端超文本置标语言格式文件转换后送往主机进行管理。在环球网(WEB)Invison系统中,一台网络浏览器(Netscape)服务器专门用于加密。SUN公司的设备能够与该服务器兼容。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正在由一个地区性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性银行,因此,利用因特网将银行的服务扩展到全国各地是银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正在作自身调整,不仅作为一个银行,而且还要作为一个金融服务公司,把着眼点放在许多非传统的金融银行服务方面,如:提供电子商务用户的资金市场服务以及为零售用户拆借资金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为此,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将广泛开发在因特网上的各种业务应用。
3.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柜台”服务
在因特网上进入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的“大门”后,展现在客户面前的是各种网络银行“柜台”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1)信息查询(Information):可查询各种金融产品种类、银行介绍、最新消息、一般性问题、人员情况、个人理财、当前利率等;
(2)利率牌价(Rates):可以直接查看利率牌价;
(3)服务指示(Demo):可以告诉客户如何得到银行的服务,包括电子转帐、信用卡、网上查询及检查等;
(4)安全(Security)服务:告诉客户如何保证安全以及银行采取的一些安全措施;
(5)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由银行客户服务部的人员解答各种问题;
(6)客户自助(Customers):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及其密码方可进入系统等。
4.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产品服务
SFNB提供的具体产品服务如下:
(1)SFNB产品——银行业务的更高形式;
(2)现行利率:产品的现行利率和月费用;
(3)基本电子支票业务:提供20种免费电子月支付方式,联机明细表和注册登记,已结算的支票联机记录和金融报告等;
(4)利息支票业务:方便所有基本支票业务计算利息和附属电子票据支付;
(5)货币市场:提供一些最高的货币市场利率,将货币投资在SFNB的货币市场,赚取利息,然后当需支付时,划转资金到支票帐户;
(6)信用卡:SFNB向预先经过核查符合条件的顾客发行VisaClassic和VisaGold卡等。
(7)基本储蓄业务:以有竞争性的利率,通过储蓄获利——目的是为了一个新的汽车、孩子的学业或干脆把它放一边;
(8)CDs:大额可转让证券是利用资金赚取利息的最容易方法,提供了最高利率中的一部分。
5.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金融业务服务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金融业务服务如下:
(1)SFNB的存款信息:迅速轻松地得到客户所需要的在SFNB帐户上存款信息;
(2)SFNB总裁的信:向客户描述了如何使用SFNB的网上服务来省钱;
(3)SFNB网上服务欢迎您:当客户第一次进入银行时开设帐户时,它告诉您如何开设帐户存取帐户、付款、核查帐户;
(4)SFNB在线表单:订购存款单和信封,建立ACH存款,再订购支票和改变地址信息;
(5)SFNB无风险保证:SFNB承诺可以保证用户的交易100%无风险;
(6)SFNB的私人政策:了解SFNB的私人信息的保密情况等。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还在发展和扩大,它为全世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树立了榜样,也为全世界的银行金融业网络银行的创建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网络银行的发展
1.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银行金融业国际化而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各国银行业纷纷发展和推行实行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外在动力,而银行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则是其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内在动力。银行要想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加快网络银行和电子商务的进程则是各国银行的战略性选择。全球已经有多家银行已推出或着手准备提供网络银行的服务内容。银行在因特网上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帐户信息和在线交易四个阶段。现在,绝大部分银行的服务还只停留在第一阶段。据介绍目前全球1000多家银行几乎全部连入了因特网,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制作了网页,其中约有100多家可提供在线银行金融业务和服务,提供动态网页和动态信息的网络银行正在迅速增多。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其网络银行数量之和约占世界市场的90%以上。在北美,IBM联合十五家银行,投资了1亿美元开发网络银行系统。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网络银行,并于1995年10月开始运作。美国美洲银行等也推出了网上家庭银行。在欧洲地区,银行站点设立较多的国家分别为法国、奥地利、德国、英国、意大利和瑞典。香港汇丰银行现正和微软合作开发网上企业银行项目。1998年1月CFB银行与HP公司合作建成台湾首家网络银行系统。
2.国内的网络银行
国内现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推出网络银行服务。中国工商银行也在网上进行宣传开展多种网上服务。
招商银行于1997年正式开通了招商银行网站,分别与1998年4月和1999年4月在深圳地区和北京地区推出了网络银行业务。招商银行在网上建立网址的同时就设置了招商银行天地、招银动态、公告版等栏目。目前招商银行开办网络银行的城市已经有19个,服务内容包括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网上商城、网上查询和网上证券等。
3.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
网络银行是因特网上的重要应用。虽然网络银行在全世界推出的时间还不长,但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目前,国内所有银行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制作了自己的主页,已经推出了或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银行或网络银行业务与服务。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网络银行也是新世纪银行的发展方向,是需要人们共同努力登攀的金融电子化高峰。尽管目前中国银行的“综合网络业务系统”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银行业务服务,但其发展很快,其前景美好。在世界上,各国有实力的大银行都在争先恐后地创建网络银行。除了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外,其他美国银行和许多国家的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网络银行,例如新加坡和其它一些国外银行先后也推出一些网络银行业务,总的说来,这些网络银行也都不是尽全尽美、尽如人意的,它距离客户要求的服务还有很大实质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仅要欢迎它,更要为它的全面实施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近年来,我国银行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已经建成,卫星通信网已建有两个主站和646个地面卫星小站。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已有一千多个收发报行,联接商业银行一万多个通汇网点,大大加快了全国异地资金的处理能力。支付清算系统已成立了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金融清算总中心,新的支付管理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新创建的认证中心正在试行等,可以相信,我国的网络银行必将得到高速发展、广泛普及和应用。
4.我国发展网络银行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几大商业银行都了自己的主页,使大家可以通过Internet来对它们进行更多的了解。对于我国银行系统,网络银行从技术层面来说是一套全新的集成技术,对银行科技工作者是一个机遇;其对银行业务和管理层面的影响要比其他新技术服务产品更加广泛和深入。网络银行所引出的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网络银行正在逐步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它将带来一场金融服务的革命。这场革命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泛,它需要银行科技部的努力,也需要银行业务总产针对这一全新的服务方式提出新的服务思路,还需要金融管理部门为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铺平政策和法规的通路。我国发展网络银行业务,需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针对网络银行的几个问题,拿出具体的方案。
(1)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
对于Internet,我们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美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Internet的发源地,近40%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还远不及它的十分之一,很多家用电脑陈旧,速度慢,影响了Java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多有来进行文字处理,不能上网,而且拥有个人电脑中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是中低收入,甚至是无收入阶层,这其中的大部分又因为Internet昂贵的接人和通讯费用,没有加入Internet网,更不可能通过Internet去购物,去银行存钱,而在美国Internet已免费用使用了二十多年,这也是我国许多ISP被迫关闭的产要原因。
(2)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低,自己的产品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少,技术和产品中的绝大部分来自国外,如Chinanet的40%的网络设备是美国Ciso公司的产品,设计及安装都是国外工程师完成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这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水平,关键的技术及设备都为自己掌握和制造时,我国的网络银行才会有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货币银行金融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品货币、纸张货币和电子货币。从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货币制度的变迁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交易费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使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迈进。由于金融业对信息有超乎其他产业的特殊需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这个网络经济时代,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在业务处理、顾客服务、经营决策、管理拓展方面的技术环境。这些革命性的变革无疑都必须依赖于货币及支付手段相应的电子化。电子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20世纪末支付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它正在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银行的经营方式。由于在降低交易费用上的巨大优势,电子货币取代传统通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电子货币对传统银行业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商业如何应对电子货币的冲击就成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电子货币相关概念解析
20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其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被称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行,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的金融体系。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就是由消费者(及相对的特约商户)占有的,存储在一定电子装置中,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价值”的产品。具体而言,这里所讲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两种形态:以IC卡为媒质的智能卡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货币载体。电子货币的货币价值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在电子装置载体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储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不是纸质的,也不像电子资金划拨一样涉及到银行,这种新的货币形态可以离开银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过程中不用同存款发生密切联系。就其现阶段而言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形式,还要以现有存款为基础。
(二)电子货币的特性
1、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通常以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卡)及计算机存储器为价值载体的货币
电子货币主要有卡类和计算机两种载体。以卡类为载体的电子货币,卡中的芯片能够根据事先存储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销售终端或其他设备(如电子钱包)的指令存储和处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设备和终端,卡中代表金钱的信息可以被识别,并且按照指令进行转移。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交易前要先下载或从发行人那里获得专门的软件,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电子货币数额的计算和转移。这种强大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是传统的提款卡所不具备的。提款卡主要是通过输入密码同中央数据库相联系,通过中央数据库增减相应的金额,卡本身不存在代表电子货币信息的增减。
2、电子货币是一种信息货币
电子货币说到底不过是观念化的货币信息,它实际上是由一组含有用户的身份、密码、金额、使用范围等内容的数据构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称其为数字货币。人们使用电子货币交易时,实际上交换的是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传输到开设这种业务的商家后,交易双方进行结算,要比现实银行系统的方式更省钱、更方便、更快捷。
3、电子货币价值传送的无纸化
电子货币是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虚拟化,是一种没有货币实体的货币。电子货币是在电子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无形货币。一般来说,电子货币的价值通过销售终端从消费者手里传送到货物销售商家手中,商家再回赎其手里的货币。商家将其手里持有的电子货币传送给电子货币发行人从其手里回赎货币,或者传送给银行,银行在其账户上借记相应金额,银行再通过清算机构同发行人进行结算。整个过程是无纸化的。所谓无纸化是与票据、信用卡相比较而言。而且,电子货币可以在各个持有者之间直接转移货币价值,不需要第三方如银行的介入,这也是电子货币同传统的提款卡和转账卡的本质区别。电子货币在这一点上,很类似于真正货币的功能。
4、电子货币是可以进行支付的准通货
电子货币能否被称为通货,关键在于电子货币能否独立地执行通货职能。就目前而言,电子货币可以起到支付和结算的作用,但电子货币只是蕴涵着可能执行货币职能的准货币。首先,电子货币缺少货币价格标准,因而无法单独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无法具有价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现实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其次,由于电子货币是以一定电子设备为载体—智能卡和计算机,其流通和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设施条件及软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最后,尽管目前电子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执行支付手段,但是现有的各种电子货币中的大多数,并不能用于个人之间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约商户支付时,商户一方还要从发行电子货币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实体货币后,才算完成了对款项的回收,电子货币不能完全独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见现阶段的电子货币是以既有通货为基础的新的货币形态或是支付方式。
二、电子货币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
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银行的主要功能由依赖于存、贷款数量的资金中介功能,向为顾客提供电子清算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的重心倾斜。在这一变化中,传统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信用创造等在法律上如何定位;二是如何保证电子货币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规避电子清算系统风险;三是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经营转变,与金融电子化趋势相适应。
(一)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
目前国际间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这一金融监管的对象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欧洲大陆各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电子货币的发行应该包含在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其发行主体应该属于金融监管的对象之一。1998年,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理事会提交的指令草案中规定,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机构”享有同样的市场准入权利和相同的竞争条件。这体现在:第一即使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无意从事传统信用机构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务,它依旧有权在整个欧盟成员国范围内自由从事经营活动;第二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只接受设立地成员国一国的管理和监督,这也使其在经营条件上与传统的信用机构完全相同。在美国和英国,占主导性的观点则是,若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进行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会损害民间机构的技术开发和创造精神,把电子货币的发行限定于金融机构还为时过早,因为一些证券公司、特殊贷款公司、非银行支付供应商、信用机构也能提供电子货币服务。如果将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限定于中央银行,则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因为货币是中央银行独有的利益,它来自货币发行权,即能使市场参与者将其负债作为货币的权利,该利益反映在对生息资产通过以发行货币的方式进行无息或者低息融资的回报上。如果法定货币被私人电子货币所取代,这部分中央政府收入来源就会丧失或者减少。如果由中央银行以某种形式发行电子货币,不仅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无风险的电子支付产品,还可以换回货币收益的损失。但这样做的代价很大,因为政府的介入会冲淡市场活力的发挥,抑制私营领域的发展,阻碍进一步的金融创新,而且高风险的新兴商务可能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从目前来看,各国只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从而有利于对其监管。
(二)银行的结算职能
随着小额结算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开放式网络结算服务使用者队伍的不断扩大,结算业务作为银行固有业务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结算业务的提供者已超出银行范围。例如电信、交通、旅游等行业发行的名目繁多的、储值性质的磁卡或IC卡,实际上已成为新形式的“结算帐户”。例如储值卡的发行公司,在销售卡时,即与购买者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这笔资金是在储值卡使用时逐步清算的。这种资金清算,与银行存款用作结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这些行业能用更低的价格,通过电话、因特网,提供更贴近顾客需求的服务,那么在结算业务领域,银行将可能被其他行业夺去更多的机会。
另外,以往企业间交易的买卖双方,其资金授受都是通过银行中介进行的,银行可以从中收入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但是,随着金融EDI的应用,促进了货款的相互抵冲及企业间的差额结算,这对企业无疑有效地削减了手续费支出。同时,随着企业EDI应用的发展,这种结算方法必将在企业集团内部普及。其结果是,双方的交易信息不必通过银行即可相互交换,货款的抵冲也不必经过银行即可进行,银行不仅丧失了手续费的收入,而且无法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这对银行的结算职能及资金监督职能又是一个挑战。
(三)结算网络的国际竞争
电子货币、电子结算发展的结果,将为使用者跨越国境利用由外国经营者提供的结算服务创造了更多机会。特别是由于因特网的发展而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以电子货币进行的结算服务,已出现无国籍化的动向,国内金融机构与外国机构之间将处于直接竞争的环境。如何增强结算网络的国籍竞争力,已成为各国银行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为了保护使用者利益,1997年5月,10国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会议(G10)下设的电子货币作业部的报告书中指出:关于跨越国境的电子货币及电子结算的使用,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辖权问题是复杂的,并且某些方面可能是不明确的,即使是对国内的使用者,其保护措施和监督体制也不尽完善。因此,由外国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和提供的结算服务,目前应限定其范围。
三、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我国已由中国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配合国家各主要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联合建设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和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充分利用金融系统电子化基础设施,加强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以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支付清算体制,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银行卡跨行、异地支付业务授权及清算信息自动交换。目前,我国金融卡发卡量超过10300万张,全国金融卡信息交换中心和清算中心已建立,金融卫星网拥有646个卫星站,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700多个县,全国电子联行平均每天往来5万多笔,转汇金额平均每天达800——1000亿元,大大提高了转汇效率,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平均每天为企业减少利息开支500万元。金融卡的发行,使得消费群体、商业领域和银行之间形成了互相支持、简易方便、安全可靠、促进发展的紧密关系,非金融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广泛地应用于交通、水电、煤气、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
(一)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
1、对银行生存和经营的挑战
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使得网络银行的出现成为必然。就目前而言,网络银行有两类:一种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银行,另一类是指传统银行运用公共互联网,把网上银行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柜台的延伸,达到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目的,并节省银行的经营成本的模式,完全意义上的网络银行即第一类网络银行。根据美国BoozAllen和Hamilton公司1996年4月公布的调查报告,网络银行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到了收入的60%,开办一个互联网银行所需的成本只有100万美元,还可用电子邮件等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真正的双向交流方式,而建立一个传统银行分支机构需要150万——200万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经营费用35万——50万美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网络银行业务成本优势显著,对传统银行的经营已构成威胁。
2、对客户市场占有率的冲击
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网络发行并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货币,这就使一国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被打破,于是世界上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大量资本的机构和个人(如软件公司、电信业者、中介业者等)像商业银行一样都将发行和经营电子货币作为其主要业务。这种状况给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带来了严重冲击。如果其他公司发行了代表自己品牌的电子货币,那么这些公司就可能越过银行单独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向客户提供电子货币。电信、交通、旅游等行业发行的名目繁多的、储值性质的磁卡或IC卡,实际上已成为新形式的“结算账户”。例如储值卡的发行公司在销售卡时即与购买者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这笔资金是在储值卡使用时逐步清算的。这种资金清算与银行存款结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这些行业能用更低的价格,通过电话、因特网提供更贴近顾客需求的服务,那么在结算业务领域银行将可能被其他行业夺去更多的机会。
3、对银行经营方式的冲击
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获取规模经济的途径是不断追加投资和多设网点,发展的基础是资金利差。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其经营方式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一方面电子货币的使用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这就使仅有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而没有便利的计算机服务网络的银行经营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多样性会无形中削弱银行信贷的规模,也将使得银行赖以发展的基础发生动摇。因此一些金融界有识之士指出,商业银行如果近几年内拿不出可行的电子货币,那么其他电子货币发行单位将抢占更大的市场。这无疑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电子货币的策略
电子货币产品的开发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各家商业银行的竞争生存意识迅速加强,利用金融业务及工具创新来扩大市场份额的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各家商业银行都已意识到了电子货币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哪家银行在该领域领先一步,其就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1、加快金卡工程建设速度,开发以金卡为核心的表外业务品种
1993年国务院听取电子部关于实施电子货币工程(金卡工程)的总体方案,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标志着我国金卡工程的开始。我国金卡工程的应用目标是先从银行卡(信用卡、智能卡)起步,建立现代化的实用电子货币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和完善银行卡授权、结算、发卡、流通、服务体系,最终减少现金流通量,以电子货币(信用卡、智能卡)替代现金流通,与国际金融支付体系接轨。实施“金卡工程”发卡银行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存通兑,可以实现银行电子化、网络化。
“金卡工程”最初的重点在于推广信用卡和其他银行卡的应用。这是由于我国网络环境相对欧美而言比较差,且我国的支付工具也相对比较落后,现金交易占了交易总金额的很大部分,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确定先发展银行卡为支付工具,再在此基础上发展智能卡。智能卡是银行卡发展的比较高级的形式尤其是智能IC卡。目前在我国12个金卡工程试点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全面投入运行。1999年初,各商业银行卡发卡量达1亿多张,银行IC卡300多万张。我国IC卡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IC卡在我国的生产、应用发展更是迅猛。目前已在金融、商贸、交通、电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旅游人口管理以及公共事业收费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我国IC卡发卡金融机构达55家,发卡量达3.8亿张。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饭店、商店、宾馆等特约商户约13万家,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总计5万台,销售点终端机34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13万个,截止2002年交易总额为84532亿元。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的水平。我国金融电子化系统建设己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实施了电子货币(银行卡)工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种类较多,使用范围局限性较大,使用成本较高,尚不方便快捷。因此我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应加快信用卡合作开发步伐,将现在的四大信用卡合为一卡,增强信用卡的服务功能。一方面方便客户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商业银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提供合作的条件。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可率先统一表外业务创新的标准,开发以信用卡业务为核心的各种新型服务工具,随着金卡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国电子货币的使用,同时加速电子货币创新步伐,用以抗击网络银行对其业务的可能冲击。
2、积极开发新工具,进行业务创新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扩展原来的银行业务如在柜台之外办理存款取款,开设个人理财账户如消费账户、投资账户、外汇交易账户等,以办理及个人消费信贷、教育投资信贷、投资组合工具等业务,积极与各大型商场、超市等电子货币使用频繁的单位联系,在以上单位设立POS机等,将银行、单位、政府、个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庞大的服务网络,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抵御电子货币带来的商业银行收益减少的危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进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随着以IP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深化,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转帐结算为主的资金信用中介将逐渐弱化,因为新的在线电子支付的手段不断更新将不断削弱银行在结算方面降低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过程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从而网上业务的重点将日益向为公司和个人提供理财咨询和金融增值服务方面转移,Internet网、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使传统银行在分支机构和结算体系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借助Internet网,总分行制商业银行能够在网上实时、快捷地提供个性化、互动性极强的金融服务,结算支付将逐渐成为廉价的、甚至在将来是免费的无偿金融服务,因为这是网上银行争夺客户和网上金融市场份额所内生的竞争机制的必然结果,网上银行将日益向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网上拍卖和其他网上投资业务方面发展,网上银行在这些领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随着网上银行电子货币资金的相对充裕,网上投资理财技能将成为稀缺的信息资本,银行业与证券业将日益走向融合,关于投资咨询和理财的信息资本的运营效益将日益成为决定网上银行成败的关键。
3、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主要营销方式
电子货币的应运而生使商业银行之间和其他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对电子货币的流通总规模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商业银行的职能必须进行重大转型,商业银行之间将为争夺网上电子货币支付、结算上的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地提高在线电子货币支付和结算的服务质量,甚至会导致这几项业务走向完全的免费,商业银行和其他在线金融服务企业争夺网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权更加激烈。网上商业银行争夺网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权在本质上就是争夺网上客户群,就是争夺网上金融市场份额。网上银行收回经营成本所依赖的经营收入和资本收人,将主要依赖网上广告收人、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收人和驰名品牌、商业银行的驰名网站门户的数字化品牌在股票市场增值。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与其需要相适应的电子货币类的金融服务。同时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如为强化消费者信心,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对在使用电子货币中遭受损失的客户给予一定的赔偿。商业银行要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模式,使客户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争取占有更多的顾客群。
4、建立完善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
安全性一直是电子货币使用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总体形势来看,为保证Internet下信用卡支付的安全性,VISA、Mastercard、Microsoft、Netscape和GTE等专门签订了Internet信用卡支付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以期建立更加安全的Internet信用卡支付系统。目前正在运行的无条件匿名电子支付系统和可记录的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电子货币支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目前人们对银行电子货币安全性的担忧并未减轻,任何经营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业务的机构都希望他们的帐户管理和风险管理系统能受到严格的控制,能够防止虚假电子货币在系统上进行交易。但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条信息途径的使用,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计算机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防范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子货币业务,如果安全系统被破坏,则可能导致欺骗业务发生。而对于其他形式的电子银行业务,未经授权的闯入既可为银行带来直接损失,也可以产生其他问题。例如电脑黑客通过网络闯入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寻找使用客户的机密材料,使客户利益受损。而缺乏对系统的严密控制,外部的第三者闯入系统设置病毒,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损失。电子银行及电子货币既可能遭受外来者入侵,更容易受到内部职员的破坏。某些心术不正的职员可通过在暗中获得的数据进入客户的帐户窃取资金,而另外一些职员不经意的错误也可能对银行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产生危害。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继续努力,建立真正完善和安全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促进电子货币业务的发展。
结论
虽然我国金融电子化起步较晚,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距离,但近年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种与电子货币有关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领域。例如,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银行POS系统,以及使用IC卡代替现金用于小额支付的预付式系统等。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网络用户的不断扩大,社会对电子货币、网络银行业务的需求必将迅速增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对信息技术进步、金融国际化、传统银行业务衰退等国际性发展趋势,重新认识银行固有的结算、信用创造、资金中介等职能,重新检讨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制定新的经营战略,是经营管理层当前的重要任务。其中,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电子交易业务,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如何与Internet结合,应积极研究并及时展开工作。首先抓紧时机上网,以防再度发生被抢注“域名”事件。网络银行业务可从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开始,直至全方位的交易服务,分阶段逐步展开。否则,将会丧失发展机遇,其损失无可估量。
参考文献:
(著作)金光华、田昊箭、王蓓、刑林明:《电子货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5页。
(著作)唐应茂:《电子货币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83页。
(著作)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67页。
(著作)陈进:《电子商务金融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6页。
(著作)姚立新:《电子商务下的金融创新与运作》,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9页。
(论文)陈颖:《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广东经济》2006年第7期,第72页。
(论文)孔立平:《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4年第13期,第56-58页。
(论文)陈湛匀、李文斌:《我国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发展研究》,《新金融》2000年第8期,第34-39页。
广告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钟蔚雯.电影微博营销的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张传福,刘丽丽.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业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李晨宇.营销传播理论的引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创新,2013(10):18-26.
[4]李响.移动互联网手机广告营销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
[5]杨改霞.中国手机广告营销模式创新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6]薛殿中,黄卫东.4G时代手机广告如何发展[J].通信企业管理,2014(8):78-79.
[7]陈娜,鲍立泉.基于智能手机的广告策略研究[J].青年记者,2014(6):63-64.
[8]段钢,蒋杉杉.手机APP广告点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3):65-69.
[9]张茜.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10]王爱宝.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1]高坤.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应用传播及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2011(05):88-89.
广告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王燊.商业银行广告营销工作面临的挑战及突破[N].建设银行报,2010-08-13.
[2]杨汉武.商业银行营销广告策略[J].企业研究,2009(9):44-47.
[3]李硕.银行营销:告别刀耕火种年代[J].数学财富,2003(9):27-29.
[4]李燕强.中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中的广告策略[J].经济师,2004(12).
[5]戴世洪.形形的银行新媒体营销[J].成功营销,2007(11).
[6]袁岳.中国国内银行儿科化营销现状[N].中国经营报,2002-11-11.
[7]江连锋.基层商业银行广告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银行家,2009(6):128-129.
[8]邓德胜,杨丽华.银行服务营销的特点及其营销组合扩展策略[J].经济问题,2006(8).
[9]郭晶晶,李淑芳.银行广告营销策略之思考[J].企业经济,2008(2).
广告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赤尾昌也.广告用语词典[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6:3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6-10.
[3]江波.广告与消费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3.
[4]刘芸畅.新媒体营销+:互联网时代的娱乐营销解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33.
[5]刘沐.新媒体广告形态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0(19):242.
[6]百度百科.魏则西事件[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d4tQ_9ZyPBO5MFH4S-Sr8wTamLrkQ0kZqPU2wE7V7UqSSmI39Bt4bY3VHkWYBELE_CfRG1OewskNg-okECy1y9zRjZdbVU0s723M_K8jXS,2016-6-16.
当前,要想成为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的领先者,必须有能力达到以下全部或大部分要求:
*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种传统的和采用电子商务技术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
*通过安全的国际互联网渠道提供全球性的交易技术平台提供
*能够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现金流与贸易流的整合方案。,具有良好的全球贸易信息技术操作执行体系。
*与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物流公司、船运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拥有一支勇于创新的、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队伍。
国际贸易融资的更高要求给一些从事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同时也使另一些银行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部分在贸易融资领域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的商业银行逐渐失去了优势,市场份额被一些新兴的银行夺走。
贸易融资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各方的合作
国际贸易和贸易融资领域另一个令人关注的发展趋势是电子网络技术的应用。现在,提供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服务的银行不仅要有开发内部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必须能够接受、使用外部电子网络应用系统,并且能够很好地与有关各方合作。除此之外,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也加人了提供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的市场,为传统的贸易融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由此看来银行界必须重新评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
很明显,在国际贸易和贸易融资领域中的任何一个当事方已经不能独自确立本身的竞争能力了,整个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参与者的竞争力。尽管他们在享有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冲突。但不管怎样,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为所有参与者带来竞争优势。
业务创新是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为加强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一些银行开始通过采用信息科技手段,将原来大量手工操作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过程进行自动化和网络化改进,并且向国际贸易中的各有关方面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银行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单据和数据传输方面的新作为,可以通过摩根大通银行主要基于网络技术的产品一TradeDoc得到很好的展示。出口商可以通过使用TradeDoc系统,将一些贸易单据的制作工作外包给摩根大通银行,由此可以节省人工制作和传输单据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使与出口单据有关的整个工作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另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通过减少和消除手工处理单据的过程,单据存在的不符点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超级秘书网
目前,一些国家的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也起着组织和引导作用。例如,新加坡国际商会正在与几家本地和外资银行合作,开发电子化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oforig饥)项目。但新加坡国际商会最关键的工作是说服其他国家的国际商会组织接受其出具的电子化原产地证书。在需要提供第三方单据(例如原产地证书和质量检验证书)的情况下,要实现全套贸易单据的电子化,将是非常不容易的。随之而来的要求将是全球通用的电子化单据标准的尽快确立。
关键词:电子货币银行金融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品货币、纸张货币和电子货币。从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货币制度的变迁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交易费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使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迈进。由于金融业对信息有超乎其他产业的特殊需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这个网络经济时代,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在业务处理、顾客服务、经营决策、管理拓展方面的技术环境。这些革命性的变革无疑都必须依赖于货币及支付手段相应的电子化。电子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20世纪末支付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它正在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银行的经营方式。由于在降低交易费用上的巨大优势,电子货币取代传统通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电子货币对传统银行业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商业如何应对电子货币的冲击就成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电子货币相关概念解析
20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其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被称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行,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的金融体系。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就是由消费者(及相对的特约商户)占有的,存储在一定电子装置中,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价值”的产品。具体而言,这里所讲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两种形态:以IC卡为媒质的智能卡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货币载体。电子货币的货币价值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在电子装置载体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储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不是纸质的,也不像电子资金划拨一样涉及到银行,这种新的货币形态可以离开银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过程中不用同存款发生密切联系。就其现阶段而言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形式,还要以现有存款为基础。
(二)电子货币的特性
1、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通常以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卡)及计算机存储器为价值载体的货币
电子货币主要有卡类和计算机两种载体。以卡类为载体的电子货币,卡中的芯片能够根据事先存储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销售终端或其他设备(如电子钱包)的指令存储和处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设备和终端,卡中代表金钱的信息可以被识别,并且按照指令进行转移。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交易前要先下载或从发行人那里获得专门的软件,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电子货币数额的计算和转移。这种强大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是传统的提款卡所不具备的。提款卡主要是通过输入密码同中央数据库相联系,通过中央数据库增减相应的金额,卡本身不存在代表电子货币信息的增减。
2、电子货币是一种信息货币
电子货币说到底不过是观念化的货币信息,它实际上是由一组含有用户的身份、密码、金额、使用范围等内容的数据构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称其为数字货币。人们使用电子货币交易时,实际上交换的是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传输到开设这种业务的商家后,交易双方进行结算,要比现实银行系统的方式更省钱、更方便、更快捷。
3、电子货币价值传送的无纸化
电子货币是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虚拟化,是一种没有货币实体的货币。电子货币是在电子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无形货币。一般来说,电子货币的价值通过销售终端从消费者手里传送到货物销售商家手中,商家再回赎其手里的货币。商家将其手里持有的电子货币传送给电子货币发行人从其手里回赎货币,或者传送给银行,银行在其账户上借记相应金额,银行再通过清算机构同发行人进行结算。整个过程是无纸化的。所谓无纸化是与票据、信用卡相比较而言。而且,电子货币可以在各个持有者之间直接转移货币价值,不需要第三方如银行的介入,这也是电子货币同传统的提款卡和转账卡的本质区别。电子货币在这一点上,很类似于真正货币的功能。
4、电子货币是可以进行支付的准通货
电子货币能否被称为通货,关键在于电子货币能否独立地执行通货职能。就目前而言,电子货币可以起到支付和结算的作用,但电子货币只是蕴涵着可能执行货币职能的准货币。首先,电子货币缺少货币价格标准,因而无法单独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无法具有价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现实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其次,由于电子货币是以一定电子设备为载体—智能卡和计算机,其流通和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设施条件及软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最后,尽管目前电子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执行支付手段,但是现有的各种电子货币中的大多数,并不能用于个人之间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约商户支付时,商户一方还要从发行电子货币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实体货币后,才算完成了对款项的回收,电子货币不能完全独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见现阶段的电子货币是以既有通货为基础的新的货币形态或是支付方式。
二、电子货币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
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银行的主要功能由依赖于存、贷款数量的资金中介功能,向为顾客提供电子清算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的重心倾斜。在这一变化中,传统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信用创造等在法律上如何定位;二是如何保证电子货币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规避电子清算系统风险;三是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经营转变,与金融电子化趋势相适应。
(一)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
目前国际间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这一金融监管的对象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欧洲大陆各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电子货币的发行应该包含在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其发行主体应该属于金融监管的对象之一。1998年,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理事会提交的指令草案中规定,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机构”享有同样的市场准入权利和相同的竞争条件。这体现在:第一即使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无意从事传统信用机构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务,它依旧有权在整个欧盟成员国范围内自由从事经营活动;第二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只接受设立地成员国一国的管理和监督,这也使其在经营条件上与传统的信用机构完全相同。在美国和英国,占主导性的观点则是,若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进行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会损害民间机构的技术开发和创造精神,把电子货币的发行限定于金融机构还为时过早,因为一些证券公司、特殊贷款公司、非银行支付供应商、信用机构也能提供电子货币服务。如果将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限定于中央银行,则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因为货币是中央银行独有的利益,它来自货币发行权,即能使市场参与者将其负债作为货币的权利,该利益反映在对生息资产通过以发行货币的方式进行无息或者低息融资的回报上。如果法定货币被私人电子货币所取代,这部分中央政府收入来源就会丧失或者减少。如果由中央银行以某种形式发行电子货币,不仅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无风险的电子支付产品,还可以换回货币收益的损失。但这样做的代价很大,因为政府的介入会冲淡市场活力的发挥,抑制私营领域的发展,阻碍进一步的金融创新,而且高风险的新兴商务可能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从目前来看,各国只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从而有利于对其监管。
(二)银行的结算职能
随着小额结算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开放式网络结算服务使用者队伍的不断扩大,结算业务作为银行固有业务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结算业务的提供者已超出银行范围。例如电信、交通、旅游等行业发行的名目繁多的、储值性质的磁卡或IC卡,实际上已成为新形式的“结算帐户”。例如储值卡的发行公司,在销售卡时,即与购买者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这笔资金是在储值卡使用时逐步清算的。这种资金清算,与银行存款用作结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这些行业能用更低的价格,通过电话、因特网,提供更贴近顾客需求的服务,那么在结算业务领域,银行将可能被其他行业夺去更多的机会。
另外,以往企业间交易的买卖双方,其资金授受都是通过银行中介进行的,银行可以从中收入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但是,随着金融EDI的应用,促进了货款的相互抵冲及企业间的差额结算,这对企业无疑有效地削减了手续费支出。同时,随着企业EDI应用的发展,这种结算方法必将在企业集团内部普及。其结果是,双方的交易信息不必通过银行即可相互交换,货款的抵冲也不必经过银行即可进行,银行不仅丧失了手续费的收入,而且无法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这对银行的结算职能及资金监督职能又是一个挑战。
(三)结算网络的国际竞争
电子货币、电子结算发展的结果,将为使用者跨越国境利用由外国经营者提供的结算服务创造了更多机会。特别是由于因特网的发展而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以电子货币进行的结算服务,已出现无国籍化的动向,国内金融机构与外国机构之间将处于直接竞争的环境。如何增强结算网络的国籍竞争力,已成为各国银行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为了保护使用者利益,1997年5月,10国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会议(G10)下设的电子货币作业部的报告书中指出:关于跨越国境的电子货币及电子结算的使用,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辖权问题是复杂的,并且某些方面可能是不明确的,即使是对国内的使用者,其保护措施和监督体制也不尽完善。因此,由外国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和提供的结算服务,目前应限定其范围。
三、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我国已由中国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配合国家各主要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联合建设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和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充分利用金融系统电子化基础设施,加强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以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支付清算体制,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银行卡跨行、异地支付业务授权及清算信息自动交换。目前,我国金融卡发卡量超过10300万张,全国金融卡信息交换中心和清算中心已建立,金融卫星网拥有646个卫星站,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700多个县,全国电子联行平均每天往来5万多笔,转汇金额平均每天达800——1000亿元,大大提高了转汇效率,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平均每天为企业减少利息开支500万元。金融卡的发行,使得消费群体、商业领域和银行之间形成了互相支持、简易方便、安全可靠、促进发展的紧密关系,非金融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广泛地应用于交通、水电、煤气、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
(一)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
1、对银行生存和经营的挑战
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使得网络银行的出现成为必然。就目前而言,网络银行有两类:一种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银行,另一类是指传统银行运用公共互联网,把网上银行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柜台的延伸,达到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目的,并节省银行的经营成本的模式,完全意义上的网络银行即第一类网络银行。根据美国BoozAllen和Hamilton公司1996年4月公布的调查报告,网络银行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到了收入的60%,开办一个互联网银行所需的成本只有100万美元,还可用电子邮件等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真正的双向交流方式,而建立一个传统银行分支机构需要150万——200万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经营费用35万——50万美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网络银行业务成本优势显著,对传统银行的经营已构成威胁。
2、对客户市场占有率的冲击
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网络发行并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货币,这就使一国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被打破,于是世界上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大量资本的机构和个人(如软件公司、电信业者、中介业者等)像商业银行一样都将发行和经营电子货币作为其主要业务。这种状况给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带来了严重冲击。如果其他公司发行了代表自己品牌的电子货币,那么这些公司就可能越过银行单独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向客户提供电子货币。电信、交通、旅游等行业发行的名目繁多的、储值性质的磁卡或IC卡,实际上已成为新形式的“结算账户”。例如储值卡的发行公司在销售卡时即与购买者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这笔资金是在储值卡使用时逐步清算的。这种资金清算与银行存款结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这些行业能用更低的价格,通过电话、因特网提供更贴近顾客需求的服务,那么在结算业务领域银行将可能被其他行业夺去更多的机会。
3、对银行经营方式的冲击
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获取规模经济的途径是不断追加投资和多设网点,发展的基础是资金利差。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其经营方式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一方面电子货币的使用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这就使仅有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而没有便利的计算机服务网络的银行经营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多样性会无形中削弱银行信贷的规模,也将使得银行赖以发展的基础发生动摇。因此一些金融界有识之士指出,商业银行如果近几年内拿不出可行的电子货币,那么其他电子货币发行单位将抢占更大的市场。这无疑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电子货币的策略
电子货币产品的开发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各家商业银行的竞争生存意识迅速加强,利用金融业务及工具创新来扩大市场份额的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各家商业银行都已意识到了电子货币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哪家银行在该领域领先一步,其就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1、加快金卡工程建设速度,开发以金卡为核心的表外业务品种
1993年国务院听取电子部关于实施电子货币工程(金卡工程)的总体方案,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标志着我国金卡工程的开始。我国金卡工程的应用目标是先从银行卡(信用卡、智能卡)起步,建立现代化的实用电子货币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和完善银行卡授权、结算、发卡、流通、服务体系,最终减少现金流通量,以电子货币(信用卡、智能卡)替代现金流通,与国际金融支付体系接轨。实施“金卡工程”发卡银行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存通兑,可以实现银行电子化、网络化。
“金卡工程”最初的重点在于推广信用卡和其他银行卡的应用。这是由于我国网络环境相对欧美而言比较差,且我国的支付工具也相对比较落后,现金交易占了交易总金额的很大部分,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确定先发展银行卡为支付工具,再在此基础上发展智能卡。智能卡是银行卡发展的比较高级的形式尤其是智能IC卡。目前在我国12个金卡工程试点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全面投入运行。1999年初,各商业银行卡发卡量达1亿多张,银行IC卡300多万张。我国IC卡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IC卡在我国的生产、应用发展更是迅猛。目前已在金融、商贸、交通、电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旅游人口管理以及公共事业收费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我国IC卡发卡金融机构达55家,发卡量达3.8亿张。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饭店、商店、宾馆等特约商户约13万家,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总计5万台,销售点终端机34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13万个,截止2002年交易总额为84532亿元。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的水平。我国金融电子化系统建设己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实施了电子货币(银行卡)工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种类较多,使用范围局限性较大,使用成本较高,尚不方便快捷。因此我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应加快信用卡合作开发步伐,将现在的四大信用卡合为一卡,增强信用卡的服务功能。一方面方便客户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商业银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提供合作的条件。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可率先统一表外业务创新的标准,开发以信用卡业务为核心的各种新型服务工具,随着金卡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国电子货币的使用,同时加速电子货币创新步伐,用以抗击网络银行对其业务的可能冲击。
2、积极开发新工具,进行业务创新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扩展原来的银行业务如在柜台之外办理存款取款,开设个人理财账户如消费账户、投资账户、外汇交易账户等,以办理及个人消费信贷、教育投资信贷、投资组合工具等业务,积极与各大型商场、超市等电子货币使用频繁的单位联系,在以上单位设立POS机等,将银行、单位、政府、个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庞大的服务网络,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抵御电子货币带来的商业银行收益减少的危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进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随着以IP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深化,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转帐结算为主的资金信用中介将逐渐弱化,因为新的在线电子支付的手段不断更新将不断削弱银行在结算方面降低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过程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从而网上业务的重点将日益向为公司和个人提供理财咨询和金融增值服务方面转移,Internet网、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使传统银行在分支机构和结算体系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借助Internet网,总分行制商业银行能够在网上实时、快捷地提供个性化、互动性极强的金融服务,结算支付将逐渐成为廉价的、甚至在将来是免费的无偿金融服务,因为这是网上银行争夺客户和网上金融市场份额所内生的竞争机制的必然结果,网上银行将日益向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网上拍卖和其他网上投资业务方面发展,网上银行在这些领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随着网上银行电子货币资金的相对充裕,网上投资理财技能将成为稀缺的信息资本,银行业与证券业将日益走向融合,关于投资咨询和理财的信息资本的运营效益将日益成为决定网上银行成败的关键。
3、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主要营销方式
电子货币的应运而生使商业银行之间和其他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对电子货币的流通总规模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商业银行的职能必须进行重大转型,商业银行之间将为争夺网上电子货币支付、结算上的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地提高在线电子货币支付和结算的服务质量,甚至会导致这几项业务走向完全的免费,商业银行和其他在线金融服务企业争夺网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权更加激烈。网上商业银行争夺网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权在本质上就是争夺网上客户群,就是争夺网上金融市场份额。网上银行收回经营成本所依赖的经营收入和资本收人,将主要依赖网上广告收人、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收人和驰名品牌、商业银行的驰名网站门户的数字化品牌在股票市场增值。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与其需要相适应的电子货币类的金融服务。同时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如为强化消费者信心,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对在使用电子货币中遭受损失的客户给予一定的赔偿。商业银行要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模式,使客户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争取占有更多的顾客群。
4、建立完善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
安全性一直是电子货币使用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总体形势来看,为保证Internet下信用卡支付的安全性,VISA、Mastercard、Microsoft、Netscape和GTE等专门签订了Internet信用卡支付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以期建立更加安全的Internet信用卡支付系统。目前正在运行的无条件匿名电子支付系统和可记录的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电子货币支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目前人们对银行电子货币安全性的担忧并未减轻,任何经营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业务的机构都希望他们的帐户管理和风险管理系统能受到严格的控制,能够防止虚假电子货币在系统上进行交易。但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条信息途径的使用,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计算机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防范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子货币业务,如果安全系统被破坏,则可能导致欺骗业务发生。而对于其他形式的电子银行业务,未经授权的闯入既可为银行带来直接损失,也可以产生其他问题。例如电脑黑客通过网络闯入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寻找使用客户的机密材料,使客户利益受损。而缺乏对系统的严密控制,外部的第三者闯入系统设置病毒,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损失。电子银行及电子货币既可能遭受外来者入侵,更容易受到内部职员的破坏。某些心术不正的职员可通过在暗中获得的数据进入客户的帐户窃取资金,而另外一些职员不经意的错误也可能对银行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产生危害。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继续努力,建立真正完善和安全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促进电子货币业务的发展。
结论
虽然我国金融电子化起步较晚,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距离,但近年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种与电子货币有关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领域。例如,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银行POS系统,以及使用IC卡代替现金用于小额支付的预付式系统等。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网络用户的不断扩大,社会对电子货币、网络银行业务的需求必将迅速增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对信息技术进步、金融国际化、传统银行业务衰退等国际性发展趋势,重新认识银行固有的结算、信用创造、资金中介等职能,重新检讨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制定新的经营战略,是经营管理层当前的重要任务。其中,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电子交易业务,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如何与Internet结合,应积极研究并及时展开工作。首先抓紧时机上网,以防再度发生被抢注“域名”事件。网络银行业务可从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开始,直至全方位的交易服务,分阶段逐步展开。否则,将会丧失发展机遇,其损失无可估量。
参考文献:
(著作)金光华、田昊箭、王蓓、刑林明:《电子货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5页。
(著作)唐应茂:《电子货币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83页。
(著作)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67页。
(著作)陈进:《电子商务金融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6页。
(著作)姚立新:《电子商务下的金融创新与运作》,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9页。
(论文)陈颖:《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广东经济》2006年第7期,第72页。
(论文)孔立平:《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4年第13期,第56-58页。
(论文)陈湛匀、李文斌:《我国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发展研究》,《新金融》2000年第8期,第34-39页。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电子银行 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自助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银行运行模式,在现代化城镇中受到顾客的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对一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却造成了一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的今天仍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的“瓶颈”,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的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的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首先出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网上银行。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国银行在1996年首先开创国内网上银行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的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的较为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1]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起步较晚,且客户以企业为主,电子银行的利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首先,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主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部分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只能选择传统的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的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保守的客户仍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的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可能造成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的职员由于部分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熟练,很可能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业务错误,可能会造成一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同乐便利,也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作用。
最后,电子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电子银行是新兴事物,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了在出现有关电子银行案件的时候,客户及银行间的权责不清晰,客户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2]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和区域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可在各个区域集中客户群体普及和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银行及电子银行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使农民客户在家或附近就可以实现银行的金融自助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减少了银行柜台的业务工作量。
其次,关于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存在的隐患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渠道如宣讲、大海报宣传、对客户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客户的防范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的安全意识,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导客户如何下载和安装银行电子银行配备的证书、防钓鱼软件及杀毒软件等,同时定期维护电子银行安全系统,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客户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使用环境。[3]
再次,定期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职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培养电子银行专业人才,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的业务水平、综合信誉度,让更多的客户选择和使用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此外可以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督促农村信用社职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避免因自身的业务失误而给农村信用社及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加大对电子银行犯罪的法律制裁和惩罚程度,在保障客户及农村信用社的权利的同时,杜绝电子银行犯罪。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分析
在各大银行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子银行的当代,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迫在眉睫。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以及农村客户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日益提高,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农村信用社在针对客户群体创新电子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专业发展团队的培养,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业务种类,服务种类方面根据服务客户的特殊性进行规划、设计、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孙维薇.《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