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2020年党群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理论武装,狠抓理论学习。
**党总支充分落实“”制度,制定2020年学习计划、运行大表及第四季度党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并指导各项目部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发挥好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积极重要作用。要求全体党员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不断丰富精神世界,防止学习片面化、表面化、形式化。今年9月,**党总支开展庆祝“71周年”主题读书活动,以“坚持和运用实践观”为主题,参会人员共同观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视频,号召员工运用马克思哲学思想指导实践,将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使全体员工不断凝聚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提质增效行动,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2.引领意识形态导向,筑牢思想共识。
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从严管好用好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挖潜宣传媒介功能,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弘扬**精神,推进**精神和阳光文化再探索、再实践、再升华。积极发挥党建宣传舆论引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作用。对确定需要对外的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未出现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截至目前,已上报集团企业动态16篇、在集团官网15篇,**微信公众号信息25次,共推文47篇。同时,提高言行的甄别能力、舆情的引导能力,坚决杜绝员工发表和传播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错误观点的行为。
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坚决落实从严治党总体要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持续开展“”问题整治。一是督促机关部室和各项目部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项措施,**共签订责任书42人,其中处级干部1人,科级以下党员干部41人,组织51人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目标,确保“一岗双责”履行到位;二是开展监察对象基本信息采集工作,认真组织**范围内监察对象68人填写《监察对象基本信息采集表》;三是严把“五一”、“十一”“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纠治“”工作,做好重要事件节点廉洁提醒,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及时向**集团纪委报送履行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同时,积极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有力促进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断把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
4.做好群团共建,凝聚强大合力。
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发放帮扶资金3000元;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买扶贫产品野生山茶油129份,共计18447元;4月份,借助集团“众志成城战疫情中国****在行动”征文活动,在**内部开展征文投票活动,对参与员工发放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活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组织员工参加“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答题活动,在**集团集体排名中取得第四名的成绩;6月中旬按照**集团工会要求,积极组织**员工参加2020年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地成绩;积极参加**集团“战转勇上”主题教育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员工围绕具体工作,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条,为大连酒店项目部创造经济效益21.16万元;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提质增效看业绩,战转勇上比担当”经验交流会,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引导青年员工投身“提质增效”主战场,号召青年员工积极参加青年岗位创新大赛,大连酒店项目部员工通过将库房物品进行分类,积极清理库房积压的过期客房六小件,找出可二次利用的物品,通过加工改造,变废为宝,预计节约费用6.4万元;今年9-10月,大连酒店入住率连续攀升,在酒店客人退房较多、客房服务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降低人工成本,党总支发动全体党员和管理人员,协助客房服务人员进行撤床单、套枕套、倒垃圾等工作,累计清洁房间近500间,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营造起**员工齐奋进的良好氛围。
5.聚焦聚神聚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集团党委统一部署,东北**自4月中旬起,迅速在**范围内集中开展“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制定并向**各项目部、机关部室下发了《东北**“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推进方案》。通过周例会、月度工作会、专题党课及项目调研等形式,对**管理人员、党员、一线群众开展主题教育动员。5月初开始,**党总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由**班子成员带头,将主题教育专题调研、集中宣讲和全员大讨论,统筹谋划紧密结合,按照分管项目部和机关部室,以“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四精”着手,采取“点对点”的形式,对全体员工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深刻剖析东北**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对提质增效意见建议,通过员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热点难点进行交流,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制定三大类共20项具体措施战严冬,使**明确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推进路径。
截至目前,**机关及项目部共开展学习18次,专题研讨8次,班子宣讲6次,专题调研17次,员工讨论7次,征集合理化建议54条,4个班组开展创新创效攻关,已完成2项攻关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党群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对党群工作创新的前瞻性有所不足,谋求党群工作新突破,创新提升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2.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没有引领到位。员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群众观念更新慢、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现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1.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实班子政治建设,结合集团工作部署,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交流和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好**网络媒体建设管理,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能。
一、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持续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深入学习贯彻对工作、对民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2.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市、区统一部署,贯穿全年,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六个学出”:学出忠诚核心、学出信念信仰、学出辩证思维、学出为民情怀、学出忧患意识、学出昂扬斗志。
二、持续做好社会救助
3.巩固民政兜底保障成果。按照省、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实施方案规定内容做好相关救助工作。保持兜底救助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低保渐退、收入扣减等政策。对基本生活陷入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加强对特困对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的动态监测,主动查找发现群众致贫风险,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4.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能力水平。应用“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推进办理无纸化、档案电子化。推动“天府救助通”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一卡通”平台,实现救助申请到资金发放闭环管理。
三、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5.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协调好市老年养护院(社会福利院)项目建设。加强日照中心建设管理和运营。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八角井街道做好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前期工作。开展“养老服务示范社区”评选,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开展特困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八角井街道完成5户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
6.做好“六保六稳”纪巡联动巡察涉及内容整改。对市纪委巡察提出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存在的问题加快整改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改。
四、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建设
7.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宣传月活动和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基层”活动。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确保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人专岗。做好儿童督导员业务培训。
8.完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认定精准保障,按时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开展2021年度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
五、全面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能力水平
9.不断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重性精神病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落实贫因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
六、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
10.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依法完成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好村(居)两委成员培训工作。
11.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全面建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指导村(社区)及时修订完善自治章程。完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村(居)务公开制度。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加强村级民事代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黑榜”等制度。推广罗江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
12.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实践“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城乡社区治理新框架。深化清廉村居建设,以强化基层监督促进城乡治理。6月底前,完成修订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做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项目,争创基层治理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推进社区综合体建设。智慧社区建设全覆盖。
13.统筹协调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细化制定符合经开区实际的“1+N”专项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谋深做实“后半篇”文章。
14.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组织做好2021年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工作。推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2021年,旌东街道建设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站。
15.持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学习和宣传《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指导志愿服务团体和组织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志愿服务信息,无偿、如实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推进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
七、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孵化
16.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落实《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社会组织涉企收费规范工作,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促进发挥“四个作用”发挥。
17.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加强社会组织非营利监管,有序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年报、等级评估工作。持续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
八、不断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18.做好地名公共服务与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对接旌阳区做好行政区划界线勘定后地图资料成果工作,协助做好县、乡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推动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做好市局安排的门牌管理服务工作,
19.做好殡葬工作。做好惠民殡葬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积极倡导绿色殡葬新风尚。
九、不断夯实民政基础提高民政服务能力
20.做好经开区“十四五规划”汲及民政项目。严格按照要求,与市上衔接,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将民政相关项目纳入经开区“十四五”规划。
21.做好民政数据统计。做好民政信息数据汇总,不断提高民政统计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做好民政统计数据单机版与网络版的衔接,确保数据统计质量。
22.不断提升民政政务服务能力。以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依法依规做好行权清单管理。主动参与大数据建设,推广应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川渝通办”。
十、守住民政领域安全底线
23.严密肺炎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好“五有一网格”措施,指导社区加强疫情防控预案管理,督促小区落实《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规范》。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防控,鼓励城乡社区群防群治。稳妥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捏脸蛋”为你整理了这篇水政水资源科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相关业务处室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序开展了水法律法规宣传、水行政执法、扫黑除恶、节水型社会创建、水资源管理等工作,较好的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及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水政工作
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主题宣传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疫情防控条件下,考虑避免人员过多聚集而采用多点分散方式宣传,水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高校。6月29日,配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了节能节水宣传活动。
2、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大对非法采砂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蹲点值守、日夜巡查、联合执法、突击行动等方式,从严从重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非法采砂行为得到全面遏制。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含县市区)共出动执法艇1267艇次,执法车281驾次,出动执法人员7520人次,开展联合执法87次,抓获涉砂船舶106艘。累计罚款616.65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9.045万元。严格落实集中停靠管理制度,在禁采期坚决杜绝船舶无正当理由擅自驶离集中停靠点,加大对非法涉砂船舶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从事非法采砂活动的采(运)砂船只,按照《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点设置及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市在三山区设置了集中停靠点。目前,停靠点共停靠涉砂船舶110艘(市本级集中停靠46艘、无为县集中停靠27艘、繁昌集中停靠6艘、鸠江区集中停靠12艘、三山区集中停靠19艘)。每个停靠点均明确具体管理单位、管理人和责任人,规范设立集中停靠点相关标识标牌,严格执行持证移动制度。对每艘在停船舶实行“一船一档”定期上报,并安排专业看管人员对集中停靠船舶统一管理,并不定期对看管人员进行考核,汛期进一步加强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安全生产工作。
3、进一步规范执法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工作水平,上半年组织全市共50名执法人员参加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水利法律知识考试,经确认谭荣等45名同志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水利法律知识考试成绩合格,并报名参加市司法局组织的通用法律考试。
(二)扫黑除恶工作
持续推进“砂霸”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结合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全国两会和汛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正在开展的“非法小飞艇”“非法吊机水上过驳市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排查河道采砂领域涉黑涉恶线索,依法严厉查处非法盗采、非法运输、阻碍执法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查处过程中,涉及刑事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利用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大涉砂领域“扫黑除恶”宣传,派发宣传传单1000余份,张贴公告300余张,制作横幅30余条,引导舆论大造声势,维护良好的采砂管理局面,不给非法采砂者以可乘之机。
(三)节水工作
1、积极响应国家节水行动。会同市发改委编制印发《国家节水行动芜湖市实施方案》(水办〔2020〕6号),对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2、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我市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均已全面启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前,我市芜湖县已于去年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其他3县正在开展自评工作,计划10月底前通过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
3、扎实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会同市经信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节水办〔2020〕6号),并对全市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初步确定了11家企业为今年创建单位。目前,各创建单位在第三方技术指导下正在开展中,计划9月份完成市级审查验收,10月份申报省级验收。
4、扎实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会同市机关事
务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第五批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节水办〔2020〕5号),今年确定了创建单位共30家公共机构(含1所节水型高校),并于5月11日组织召开了全市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推进会。目前,创建工作正在开展中,计划8月份进行组织验收。
5、扎实开展节水型高校、节水型教育基地、节水型灌区及节水型园区等节水载体创建工作。目前,确定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节水型高校创建实施方案已通过市水务局、市教育局联合审批;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节水型教育基地创建已完成市级初验并已申报省级验收;芜湖县六郎节水型灌区创建正在开展自评中,计划9月底前完成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全面启动经开区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现已招标园区水资源支撑条件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6、认真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办节约〔2019〕206号)要求,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议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定期统计汇总上报省厅。
(四)水资源管理
1、强化水资源监管。
①落实计划用水制度。完成区域用水计划方案的编制,以《关于下达我市2020年度区域取水计划的通知》下达到各县区;以《关于下达2020年度全市取水户取水计划的通知》下达用户取水计划。
②规范取用水管理。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许可延续、用水效率评估等均通过严格审核,符合最新行业用水定额要求。依法要求南陵凯迪新能源公司、南京给水所等取用水户及时办理取水许可延续申请,按期完成取水户“一户一档”规范建设工作,并及时上报省水利厅备案。
③扎实推进取水户网上办事电子化。加强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推进办理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共享化,实现取水许可审批发证、延续取水许可证、用水计划申报及核定审批等水资源业务网上办理,建立健全取水户网上办事便民机制。
④强化水资源在线监控能力建设。推进全市范围内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取水户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全市取用水户在线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取水在线运维体系,规范在线监控系统运维单位服务制度。
⑤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根据《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规定,要求芜湖华衍水务、信义光伏等用水企业严格按照实际取水量和规定标准及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上半年市管取水户水资源费征收到位率达到100%。
⑥强化信息统计与工作。完成2019年度《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按照用水统计调查最新要求及时编报用水总量统计、水资源季报等信息。
2、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专项行动。
按照“全面核查、登记入库、整改提升”的总体安排稳步推进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全面组织核查取水工程(设施)管理权属、工程建设和运行、取水许可及监管等情况,并逐一登记、建档,汇总形成取水工程(设施)核查对象名录,逐级上报审核入库。对核查登记发现的问题主动谋划,制定整改台账,分类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边查边改。我市管辖范围内共涉及取水项目476处,取水工程696个,共制定257处取水工程整改计划。截止目前,我市已完成257处取水工程的整改工作,将销号资料上传至取水核查登记系统并报送省水利厅备案。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一是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宪法日、法律六进等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载体,全面做好水法、节水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让水法知识、节水爱水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水政执法队伍人员素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主动、服务热情、办事高效的水政监察队伍。三是开展以案释法、案件评查等,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案卷制作水平。同时严格落实执法统计数据上报实行“月报制”,严格落实陈年积案“清零”工作要求。
2、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按照依法严惩、标本兼治的要求,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市水利系统采砂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三大领域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打击“砂霸”。深入摸排线索、深挖彻查,严格落实线索报告制度,确保2020年水利行业扫黑除恶工作“治本”的目标。全面开展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完善一户一档工作。
3、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按照国家节水行动芜湖市实施方案计划,有序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完成无为市、繁昌县、南陵县等3个县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1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并申报6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完成第五批30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完成1所省级节水型高校、1个节水型灌区和1个节水型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全面开展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
4、切实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坚持把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对雨水、再生水、采矿排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完成芜湖市“十四五”节水规划、“十四五”水资源双控方案编制工作。
5、着力做好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收尾工作。持续推进,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好核查登记整改任务落实,及时总结工作成效经验,为进一步强化我市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孙权故里,黄公望、罗隐、郁达夫的故乡,不仅有旖旎的山水风光,更有勤耕好学、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
作为第二批被命名的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年来富阳市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3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市;2005年1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复查验收。
目前,该市有23个乡镇(街道)成为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强镇,占乡镇(街道)总数的92%;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与巩固率达100%,优质教育资源人口覆盖率达95%,基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取得这份优秀的成绩单,富阳市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大力监督,功不可没。
“基础教育投入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2003年10月22日,富阳市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捐赠仪式。杭州未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敏德先生个人捐资1000万元,成立富阳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未来基金”,用于救助家庭特别困难、面临失学的学子。
可就在同月底,富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对市政府普及15年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不少乡镇中小学每年2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到位迟缓,教师住房公积金得不到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与蒋敏德先生捐资助教的义举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富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二中教师章叶英女士感叹:一名企业家能如此慷慨解囊,而我们的一些乡镇政府尊师重教的行动体现到哪里去了?
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检查情况,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向市政府发送了书面建议书,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建立起适应富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然而,市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一些校长、老师和人大代表反映,部分乡镇(街道)由于教育基础设施投入较大、财政负担重等原因,加上教育经费预算缺乏监督机制,移用、克扣教育经费,拖欠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住房公积金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连市财政补助部分也没有拨付到位。
在2004年初富阳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富阳市郁达夫中学原校长任张才等17名代表联名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按时足额下拨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住房公积金的建议》。
此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教育监督问题。
“有钱并不一定能办好教育,但要办好教育,没有一定的投入肯定不行。去年刚检查过,今年我们再来个‘回马枪’。”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土田的发言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会议决定组织对全市基础教育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2004年6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分3个检查组深入到全市乡镇(街道)的53所农村中小学校,重点检查2002年至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3个法定增长的执行情况。
为准确掌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检查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借助审计的力量,要求市审计局派出业务骨干,对9个乡镇(街道)的基础教育投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经过近两个月的严格检查和审计,一份详细的审计报告浮出了水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部分乡镇(街道)财政反映的教育投入与学校实际收到的教育拨款不符,2002年仅预算内财政拨款数与学校实际收款数相差1391.82万元,2003年相差797.4万元。2003年9个乡镇(街道)中,财政预算内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比财政经常性收入负增长的有3个。
――被调查的乡镇(街道)均未按政府规定标准(200元/生.年)按时、足额拨付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02年、2003年度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平均只有14.85元和134.64元,个别乡镇生均公用经费甚至更低,分别只有6.10元和51.92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基础教育投入情况的调查报告和市教育局、财政局关于富阳市基础教育工作的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是打地基的工作,政府必须依法承担起基础教育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公民得到基本的教育。耽误基础教育,就是耽误富阳的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富阳中学校长徐松泉的审议发言毫不留情。
“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要认真对待审计报告,正视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锦汉严肃地提出了要求。
列席会议的9个乡镇(街道)的负责人此刻如坐针毡,他们纷纷就何时、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会上提出的问题当场进行了表态。
会议形成了“关于富阳市基础教育工作的检查意见”,交市政府办理。
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立即采取了行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认真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住房公积金两项经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将原先确定的从2000年到2004年提高本级财政支出中的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每年不低于1.5个百分点的政策延续到2007年,同时,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使政府财政拨款首先确保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在土地出让收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配套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校长和老师们的笑脸。近几年来,富阳市本级财政和乡镇(街道)财政依法做到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据统计,2002年至2006年的5年间,全市多渠道投入教育事业经费达17亿元(其中建设经费近4亿元),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对此,任张才校长深有体会地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为找钱而忙,现在,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抓教学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城区教育的供需矛盾太大了,农村孩子都想到城区来上学,城区学校学生人满为患,虽然一再扩容和新建,仍无法满足需求,教育基建投入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
这是2003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普及15年教育工作检查过程中,富春街道负责人向检查组倒的苦水。
他的话从侧面反映出了近年来富阳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及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不争的事实。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不能让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2003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就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问题开展了专题调查。
调查组分别走访了教育系统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负责人和部分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实地察看了20余所中小学校,并与校长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座谈会上,环山乡中学校长孙志强无奈地表示,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受教育环境,现在农村学生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直接导致我们农村学校“吃不饱”,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而城区学校又“吞不下”,超负荷运转,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希望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步伐,统筹城乡教育布局,在经费投入、设施改善、师资力量配备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教育创造平等发展平台。
经过为期1个月的调查,调查组发现,由于富阳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原来的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突出的问题是:
――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偏远学校相对困难。
――初中办学规模普遍偏小。全市50%的初中在400人以下,安排师资难度大。
――城区学校建设相对滞后。城区5所小学占地仅103.2亩,按省二类标准只能容纳3800人左右,而由于城区常住人口急剧增加,现有学生8800多人,小班化教学难以实施。
对此,调查组成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交了调查报告。
报告经市人大常委会转交后,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反复论证,于2004年初作出决定: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并实施新一轮教育发展规划。
2004年8月,市政府制定了《富阳市新一轮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04―2020)》,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召开主任会议,对规划草案进行研究,并于2004年11月中旬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新一轮教育发展规划的报告。
经过认真审议,委员们认为,此规划符合富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普及15年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会议通过了这个规划。
2006年9月1日,是富阳市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规划中异地迁建的场口中学(高中),新建的市实验中学(民办高中),三校合一异地新建的新登镇中(初中),三校合一异地新建的东洲中学(初中),六校合一的场口镇中(搬迁)如期开学,成功地为全市9000余名学生解决了“上好学”的问题,覆盖人口达16万,有效地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再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了”
2005年9月1日,来自湖北的杨彪高高兴兴地带着12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到春江街道民主民工子弟学校办理了报到手续,领了新书。
在给两个孩子报完名后,杨彪得知学校可以解决孩子的中饭,这更让他喜出望外。
面对满面笑容的杨彪,看着一个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像本地人一样高高兴兴走进了学堂,正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在该校视察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土田欣喜地向在场的电视台记者表示: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上学,一直是市人大关注的一个焦点。今后,我们将督促政府和职能部门,切实改善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让民工子女也能上好学。
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2004年12月的一个上午。
那天,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教育监督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的新登镇中校长谢春荣等8名在教育界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提出,富阳作为省教育强市,再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应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待遇,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予以关注。
他们的意见很快化作了市人大常委会实实在在的行动。
2005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进行视察调查。
代表们深入民工相对集中的富春、春江、大源、灵桥等乡镇(街道),与外来务工人员广乏进行接触和交流,面对面地倾听他们的呼声。
“我的孩子在老家已经上了3年一年级,年年留级。我也知道已经误了孩子,可不就是没有办法吗!我和妻子来富阳打工已经3年了,要是孩子能在富阳上学就好了,我们至少晚上可以督促一下孩子的功课,否则,孩子的学业就荒废了。”来自河南的民工方广才向代表们诉起了苦衷。
“民工老家教育条件比较差,孩子上学无人督促,有的十四五岁了还在反复读小学。孩子转学来到打工地,有的跟不上,有的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辍学,更多的上不了好一些的学校。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啊!难道我们对此能视而不见吗?”一些教育界代表发出了痛心的呼吁。
市人大常委会将视察调查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反馈,建议加大对外来民工子女就学的资助力度。
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难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
“困难是有,我们要想办法克服。”市教育局局长向市人大常委会表态。
2005年6月,富阳市政府和教育局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富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在以公办普通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建立民工子弟学校,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好上学”。在富阳暂住1年以上,和单位签订正式合同的外地民工子弟可以接受和本地孩子一样的教育了。这让1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吃了“定心丸”。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给全省做了代表性的发言,创立的、创新的“办事不求人”机制,全社会很认可,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全省在推广。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脱贫攻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导讲话稿资料,欢迎参阅。
按照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的重点安排和崔市长的有关要求,我们召开全市落实“办事不求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当前,六个已脱贫摘帽县区正在开展脱贫攻坚普查,进展良好,能够如期完成;三个未摘帽县认真开展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和“5+1”专项行动,从我挂牌督战的几个村看,也能全面完成,这是我们收获季节最大的收获。
在脱贫攻坚工作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召开这个专项工作推进会,主要我们的“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缓慢。陇南在今年省上召开的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给全省做了代表性的发言,创立的、创新的“办事不求人”机制,全社会很认可,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全省在推广,但是我们写进省、市政府工作报告这项核心目标任务,事关民生、事关普惠政策的大事,在全市有欠账、在各个县区有欠账、特别在各个乡镇有欠账。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
一是落实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精神,会议虽然开到了县一级,但是会议精神落实的不够彻底。
二是结合实际推进我市的“放管服”改革,这项惠民生的改革措施必须纵深推进。
三是全面落实我市创立的“办事不求人”和全省推广的“不来即享”重点改革模式,再一次扎实推进、有效落实,真正让群众和受益者知道、了解、掌握、应用好“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
四是把“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责任、目标、特别是欠账,面对面的交办给各市直部门负责人、各县区政府负责人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县级和县直部门已成为从上到下的关键点,市上放下去了,县上很多方面没有接住,各县区要认真梳理排、抓好承接落实。同时,促进乡镇成为“办事不求人”的主平台、落地点、落实点,把作用发挥出来。
刚才,市政府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全市推进“办事不求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点出了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措施,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西和县等7个部门和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事不求人”作了汇报交流,汇报的很全面、很扎实、很有效,数字也很振奋人心,发言结合实际,点出的问题比较准,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几个部门的发言,会后要印发,相关县区和部门参照落实。下面,我再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个必须充分肯定,
一是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项政策、目标、任务、措施落得比较到位、落得比较实,规定动作扎实有效,创新动作各有亮点。
二是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一方面结合实际,放的到位,管的有效,服务的比较贴心;另一方面从上到下有效承接了中央、省、市的核心措施,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行政审批、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投资项目审批、减费降税、“一网一门一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
三是2019年我们结合陇南实际,创新提出并加快推进“办事不求人”机制,初步实现了知晓政策不求人、限时办结不求人、窗口办事不求人、网上办事不求人、帮办代办不求人、公正监管不求人、维护权益不求人,为群众办事上提供了捷径、提供了帮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办事不求人”成为陇南“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工程。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存在一些短板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小康陇南,特别是即将为编制和实施的“十四五”规划、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群众受益面也不广泛。
一是对已经成为全省亮点的“办事不求人”的核心措施理解的不深、不全,对办事不求人的内容掌握不够、落实不力,市直部门不同步、县直部门不领会、乡镇部门不清楚。群众的知晓率低,群众不知道那些事项可以通过“办事不求人”办理,不知道找那些部门可以达到“办事不求人”。
二是对“不来即享”改革措施理解不全面、推广不宽、落实不够。
三是对“办事不求人”的事项公布不全、公示不宽、公开透明度不高,有一些事项表面网上办、实际找不到。11个市直部门梳理的410项个事项,确定为第一批“秒批”“不见面审批”事项的138项,能够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仅38项,只占9.2%。
四是“放管服”改革宣传不够、引导不精、重点不突出,网上有信息、群众不知道成为在基层落实的断层。
五是工程领域“不见面招投标”“一网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措施推进缓慢,已成为陇南“放管服”改革的瓶颈问题。
三、抓好“放管服”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做实“放”字,应放尽放,“放”出活力和动力。
一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对照“办事不求人”,把“放”什么、“放”到什么地方能让群众看得见、能让办事人摸得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好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专班、靠实专责,协同办理事项全部上网、全部进窗。县级政务大厅和乡镇窗口办事事项要一眼能看到,网上一键能查的着。
二是“办事不求人”相关单位要各尽其责,市县乡各级层层监督上网、层层帮助上网、层层协调上网,做到相互培训、相互协同,让办事的人从乡上的窗口和网上能找到、从县上能查对实据、市上能找得着,真正实现“一网上线、一办”,从根本上基础上保证“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有基础性的支撑和落实。
三是市大数据局、县大数据中心、乡镇大数据窗口要发挥好现代信息的作用,充分利用5G技术,指导县乡尽快把“办事不求人”的门类、归类、类别统一模式、统一格式,做到公示于民、公开于民、展现于民、指导为民。
四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不见面招投标、不见面开评标”、“不来即享”和“网上办事”,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靠实工作责任,跟踪督促落实,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
五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要压减至3天以内,落实好“证照分离”,重点做好“照后减证”等工作。
六是继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特别是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办理时限要压缩到120个工作日内,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切实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要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区域评估”、联合审批、多图联审机制,大力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
(二)做严“管”字,放管结合,“管”出公平和秩序。落实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 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一要靠实监管责任。彻底扭转“以批代管”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明确“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的原则,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加强监管不光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的事,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负有监管责任,都要履职尽责,做到依法依规监管。
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细化监管制度,优化抽查方式,统一规范标准,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做到全程留痕,增强执法和监管工作透明度。要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网络空间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做好全方位的监管,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三要加强综合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以法律法规把“管”字做到实、做到严。继续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牧林水、资源环境、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联查”,实现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同时,要做好企业自律监管、社会舆论监管等。
(三)做真“服”字,优化服务,“服”出便捷和高效。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方发展的竞争力,已经从过去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拼要素升级为拼综合政策环境,我市作为资源优势不突出的欠发达地区,更要下大力气树立“不来即享”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
一要继续推行“不来即享”。各涉及部门要认真研究,优先推动高频事项“网上办、指尖办”,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开展“智能秒批”,推进高频申请材料共享应用。要积极搭建“阳关招标采购平台”,加快“不见面”开评标,尽快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实现评标专家、信息和场地资源共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
二要提升服务水平。要提升陇南原创的“办事不求人”的品牌效应,把这张名片用我们的实际服务行动来维护好、落实好。要深入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通过服务平台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到企业主,实现迅速可办、即时可享。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抓好政务服务的流程、方式等改革。
三要改进服务方式。市级相关部门对重点投资项目已经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市县区一些政务大厅也有帮办代办服务,但还没有普及。市县区政务大厅和单设大厅要尽快成立帮办代办队伍,乡镇设立在窗口设立代办、帮办或导办人员,帮助群众办事。
四要推进限时办结。进一步健全完善限时办结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在“企业开办、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用水报装、用电报装、用气报装、获得信贷、纳税服务”等方面实现限时办结。
最后,就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再提三点要求。一是各行业部门要组成工作组对本行业本系统落实“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市政府督查室要把“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作为平时考核和暗访督查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各部门各行业要大力宣传,专题宣传“办事不求人”,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办事不求人”的知晓率、认知率、使用率。
关键词:新时代;民间投资;营商环境;益阳市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益阳市民间投资稳步增长取得可喜的成就,民间投资总量不断增加,逐步跨上新台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常态化的一年,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需要发挥投资的拉动效应,牢牢把握新一轮民间投资的机遇,多渠道、全领域积极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断巩固我市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民间投资总量逐年增加
益阳市贯彻落实党中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聚精会神做好民间投资工作,全市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87.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30.6亿元)的53.7%;2018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66.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54.4亿元)的70.5%。2019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速12.3%,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0.4%,比2019年提升2.4个百分点。2020年紧紧扭住重点项目建设“牛鼻子”,落实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部署,持续开展中心城区重点产业项目观摩活动、“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民间投资增长0.9%,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民间投资领域逐渐拓宽
从投资行业看,民间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由单一的住宅建设向批发零售、餐饮、生物医药、新材料、房地产等多领域发展,且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等行业。一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成为投资的主战场。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0%。例如,艾华二期、宇晶机器二期、三一中阳摊铺机、新兴铸件等项目稳步推进。另一方面,聚焦改善民生,康养、文旅等投资成为热点。为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文旅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云台山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南洞庭湖湿地公园等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红枫大道、茶乡花海等网红打卡地声名远播,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三)民间投资环境逐渐改善
首先,提升政务审批效能。加快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改革,不断提升政府的行政审批效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一体化平台试运行,企业和群众办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大幅缩减,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其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并实施《益阳市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完善落实措施,清理涉及营商环境文件129个,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第三,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易发多发腐败问题防控力度,坚决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四)民间投资贡献较为突出
民营经济介入的领域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吸纳了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打工者,在增加就业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自身的优势。2014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1.4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18.3万人)的61.9%,2018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3.6万人,占比达到75.55%。民间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在利税贡献方面,在全市利税总额占比一直在60%以上。
二、民间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短板和问题
(一)营商环境不优,影响民间投资信心
首先,政务服务的效率水平偏低。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主观上存在“坐、等、观望”等思想,“慢作为”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企业办事仍然需要“多次跑、来回跑”。其次,政务审批透明度相对不足。政务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做到了,但是权力没有真正放下来,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个名目,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依旧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导致企业办小事、报项目还是要跑多个部门、盖多个章,耗费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延误了市场机遇。例如,桃江县郭家洲夕阳美老年公寓建设项目2017年3月开工,计划2018年初开业,由于消防报建等方面缺乏指导,导致项目建设严重滞后。第三,市场信用法治体系待完善。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诚信度不高,招商奖励或支持等政策兑现不到位,严重影响政府信用度和招商引资满意度。例如,辖区县的水井巷炒货整体搬迁项目已缴纳土地定金50万元,按照合同约定县政府应该于2019年3月底前为其配置用地并完成三通一平,但是选址地块的征地拆迁工作到2019年8月才完成。
(二)投资项目少,压缩民间投资空间
首先,发展水平落后,优势产业不显。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水平跟省内相比,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主要经济指标全省排名靠后。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板块的岳阳相比,经济实力相差悬殊,2020年益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只有岳阳的50.0%、37.1%。其次,发展重点不明,支柱产业不强。本土大型连锁超市、大型批零龙头企业和大型品牌企业少,特别是支撑社零平稳增长的年营业额过十亿的样本企业凤毛麟角。市场主体培育不够,2019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申报新增35家,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比增速排名第一的邵阳市少141家,总量全省排名第十位。第三,环保政策趋紧,发展要求趋严。根据《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实施方案》要求2018年洞庭湖地区坚决退出制浆产能和落后造纸产能,2019年全面退出造纸产能,益阳共有制浆造纸企业26家,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主战场,造纸产业几乎萎缩。
(三)政策引导不强,降低民间投资意愿
首先,知晓率不高,政策效果打折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未有效得到解决,相关部门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扎实深入,对民营经济政策的送达力度不够,导致民营企业在相关优惠政策上不知晓、不熟悉。例如,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等优惠扶持政策,企业家们普遍反映企业“有没有”“能不能”“该不该”享受不是很清楚。其次,执行力不佳,企业获得感不强。国家、省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落实中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第三,普惠性不足,本土企业难发展。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过多的关注外来企业来益阳发展,而对益阳本土企业扶持发展力度则不够,很多优惠政策本土企业难以一视同仁的享受,严重挫伤益阳本土企业家发展的积极性。
(四)要素保障不足,压缩民间投资规模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低。银行大量资金沉淀,没有充分发挥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2019年益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8.5亿元,仅占全省贷款余额(36460.5亿元)的2.93%,存贷比55.34%,低于湖南存贷比(74.41%)19.07个百分点。其次,工业园区制约较多。园区公共交通不便,市政管网、污水管网不能及时接入项目场地,影响项目进度。例如,衡龙新区自来水加压站一直未实质性开工,园区供水困难,同时双回路电源未到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第三,企业用工供需紧张。产业发展用工缺口大,出现普通用工资源不足、技术人才引进困难、培养人才难留住、优秀管理销售人才缺乏的现象。第四,工业用地指标偏少。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8个区(县)普遍反映用地缺口大。
(五)自身素质不高,影响民间投资水平
首先,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民营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丧失了在初创时期的创业精神,对现代市场营销、资本市场运营研究掌握不深不透,发展自信缺失,发展后劲和活力不强,缺乏现代企业家精神。第二,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作坊式、家庭式管理根深蒂固,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投资决策上主要凭借经营者的个人经验,局限性较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难以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应对滞后,思维观念等固化,仍然按照老一套出牌。第三,产业结构层次相对偏低。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缺乏能够真正支撑市域经济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例如,2019年全市251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9个,年计划投资超过2亿元的项目只有66个。
三、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民间投资项目,破解“无处投”难题
首先,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打造“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以益阳高新技术船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益阳特种装备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培育亚光科技、资江机等军民融合骨干企业,推动军民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发展。以沅江市船舶制造产业、安化县黑茶产业遴选为第二批和第三批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为契机,加快益阳特色产业发展。其次,做好项目引进储备工作。抓住国家推动中部崛起、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瞄准中央各类资金支持重点和方向,做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工作。第三,建立项目推介长效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回报明确的产业项目,加快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民间投资推介项目长效机制。
(二)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不敢投”难题
首先,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办事流程和环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通“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后一公里”,加快建立部门间信息交互共享机制,真正变“企业跑”为“数据跑”,着力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率。其次,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健全市县(区)两级主要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结对联系制度,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机制。开展政策落实、金融服务、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第三,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持续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坚决惩治随意干预企业依法经营活动行为,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把考核重心放在促进民间投资成效上。第四,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工业园区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切实解决职工就医、子女上学等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加大政策扶持,破解“不愿投”难题
首先,政策制定精准发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调性,深挖政策含金量,细化、量化政策措施。例如,高度重视本土企业发展,加强对本土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制定本土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企业向集团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带有“益阳基因”的企业上市。其次,政策宣传全面覆盖。全面收集梳理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规定,权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力度。第三,政策落实便捷高效。针对中央、省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的政策,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充分发挥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激励作用,让民营企业从优惠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四)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无力投”难题
首先,保资金。搭建全市统一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加强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做好银行、企业对接工作,将平台打造成集企业、银行、保险、事务所等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增进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和支持。尽快成立益阳市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其次,保用地。强化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职责,按照“争取一批、盘活一批、增补一批、调剂一批、交易一批”的思路,做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确保用地需求。同时开展对“僵尸企业”、闲置土地以及违规变更土地用途的专项清理,加大依法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园区土地、厂房等资源。加强与省自然资源与规划厅对接联系,争取用地指标向益阳倾斜。第三,保人才。制定“益阳市(县)技能人才培育三/五年行动计划”,培养一支适应产业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要出台更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
(五)提升综合素质,破解“不会投”难题
首先,加强党委政府政治关怀。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在依法执政、参政议政、民主执政的重要力量,发挥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益阳实体经济、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各级政协、人大要扩大优秀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治安排的职数,扩大优秀民营企业突出人才纳入“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等评选奖励范畴,让民营企业家真正感受到在政治上有地位。其次,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通过优秀企业家的评比和选拔,树立一批民营企业家优秀典型,让企业家精神融入益阳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提升企业家的投资水平。市工商联、相关社会团体建立形式多样的民企高管培训交流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异地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营企业家持续经营能力、行业分析把握能力、自身企业管理能力、金融工具运用能力,不断提升投资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投资重要论述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20(19).
[2]王焕培.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1(02).
[3]梁安柱.疫情新形势下广西优结构扩投资路径研究———基于近三年广西投资结构分析[J].市场论坛,2020(12).
[4]杨启斐.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2).
[5]张国良,孔祥超.新时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0(11).
[6]沈智慧.新常态下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
根据《关于印发市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县2020年19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6个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专题研究分析。继续坚持每月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每周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扶贫专项工作,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确保各扶贫专项工作实现周周有成效、月月有变化、季季有突破。各牵头部门定期专题研究各专项相关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持续深入指导。各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对农业产业、新村建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财政、金融、司法等扶贫专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全年指导督导共计8132人次。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各专项计划投入资金合计69743.57万元,实际投入(到位、拨付)资金82607.32万元,完成率118%,其中:中央资金16166.41万元、省级资金29434.04、市县资金21796.76、社会资金210.1万元、债券资金1.5亿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到村项目)903个,已完成项目669个,完成率74%。
(三)开展培训情况。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企业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林业工作培训、社会保障业务培训、住房建设、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教育扶贫业务类培训、健康扶贫业务培训、交通项目管理培训、金融支持政策培训、对通讯公司指导督导班、供电质量排查培训、司法扶贫政策培训等各类培训共计9349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实扶贫专项工作
1.抓实农业产业扶贫专项
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8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5万亩;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6个,新增家庭农场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0人;新建新型基层供销社6个、社有网点15个;开展农业技术扶贫,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培训一村一名农技员370人次,培训指导贫困人口4695人次;发展特色小微产业园,组织全县29个乡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292人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特色产业园2158个,建设和提升扶贫产业园20个,通过公司(园区)+小农户发展模式计划带动贫困人口2427人。
2.抓实工业产业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扩大企业规模。二是积极向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工业发展资金,今年以来争取工业发展资金2685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收购力度并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以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风粮油、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本地收购力度进一步增强,大大的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信心,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通过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增值。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项目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聘用当地农户进行种植,使农户能够就近就业。
3.抓实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
一是摸清家底,精准识别。对贫困家庭及人员进行逐一摸排,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及人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以及就业创业情况,建立“一户一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二是精准送岗、促进转移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累计推送岗位7.3万余个。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引导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转移就业。加快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及农合社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并积极吸纳就业。成功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7个,累计吸纳就业954人;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45个。共计发放奖励资金454万元。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支持贫困户创业。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助力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已有6人提交申报资料,5人完成审核并兑现4.5万元创业补贴。四是兜底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对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就业援助,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就业8331人、兑现岗位补贴3025.51万元。五是务工奖补,鼓励外出就业。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鼓励贫困劳动者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乡镇的务工奖补申报、审核、资金发放工作,共为2215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1788.35万元。
4.抓实文化扶贫专项
一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脱贫攻坚,充分利用乡镇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为广播电视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提供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维修维护服务,为2021户建档率贫困户安装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二是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完善升级全县30个乡镇436个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联网工程,为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累计为全县各乡镇提供配送换修广播传输专用设备室内258台次,室外557台次,广播终端维护材料被覆线324公里、线圈变压器1271只、喇叭854支、音圈720支等。
5.抓实生态扶贫专项
一是集体公益林管护项目。全年完成管护集体公益林13.89万亩,兑付补偿资金218.74万元,惠及公益林农户67847户,其中贫困户6130户。二是退耕还林生态林管护项目。完成管护退耕还林生态林4.18671万亩,完成兑付补助资金83.74万元,惠及退耕还林农户35426户,其中贫困户2361户。三是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栽植优质经果林4498亩,惠及1000余户贫困户,完成拨付项目资金201万元。
6.抓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
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不再开展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暂停开展复查复核动态管理工作,新增农村低保5556户7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3017户4493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34500户41233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16731户21858人,累计发放资金8964.57万元。二是贫困残疾人扶助。2020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现有补贴对象13154人,发放资金1114.7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80元每人每月,二级5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发放,现有补贴对象10275人,发放资金542.52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按季度实行补差,为1180名补贴对象发放资金126.47万元。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1.96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四是3157名建档立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发放资金1563.5万元。
7.抓实新村建设扶贫专项
通过实施贫困户住房建设977户、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个及两建三改6258户,一是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善了贫困群众人居条件;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贫困群众能更好的享受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了贫困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
8.抓实易地搬迁扶贫专项
一是促进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我县完成12090人的搬迁工作,新建搬迁户住房5924套,使搬迁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贫困户安全出行和安全饮用水。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聚居点距离场镇较近或交通条件更好,方便搬迁户就医和上学。二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和集中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生产,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食用菌、水果、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为搬迁户稳定增收打下基础。三是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新村,促进了搬迁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搬迁户逐步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9.抓实教育扶贫专项
一是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就学信息摸底工作,通过学校、乡镇政府、县教育局和扶贫局多次比对核实,切实摸清我县建档立卡学生就学基本情况。二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在校园内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宣传、普及,使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强化在校学生巩固。针对重点防控对象,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对送教上门儿童,完善人头档案,并制定个别化送教教学方案,做到“一生一案”。三是根据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梳理并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学段的教育帮扶政策清单。根据贫困学生档案,对照“教育帮扶政策清单”,2020年,将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相应的资助政策内进行资助,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政策落实后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受助告知书,明确其享受政策并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10.抓实健康扶贫专项
一是全面推行财政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出资2755万余元,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二是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统筹使用各类医疗保障政策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减轻医疗负担,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保障,累计2.3万余人次通过慢性病鉴定,在县域内公立医院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四是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签尽签”。五是持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在册贫困人口实现“应检尽检”。
11.抓实交通扶贫专项
一是以推进村社联网路建设为主题,持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村社道新(改)建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2020年分两批下达各乡镇新(改)建村社道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76公里,目前已全面完工,其中包括扶贫专项建设任务新建村社道路20.63公里。三是通过实施村社道路建设,为全县150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水利建设扶贫专项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为乡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了保障,进一步解决和巩固饮水安全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稳定提供条件。一是根据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复核情况,立足于饮水安全达标,6月底,已全面完成173户386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二是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集中供水3处,改扩建工程19处,管网延伸19处,分散打井81处。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0.64万人。
13.抓实社会扶贫专项
一是做好社会扶贫基金相关工作。2020年1-11月县社会扶贫基金收到捐赠资金共计2048万元。截止2020年6月,定向资金共计拨付5319115元,2018-2019年度非定向资金共计拨付1717700元。二是做好十二项重点工作,目前“三支一扶”计划、“童伴计划”项目、“阳光同行·温暖她心”、“让爱回家”关爱母婴大型公益活动、“助残日”系列活动、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助困入学关爱行动计划、“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金秋助学资助、“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雨露计划、“扶贫保”项目,均已完成。三是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系列文艺活动,举办戏剧专场演出14场,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自愿捐赠活动,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表扬活动,在市民中心举办“流光溢彩的祖国·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益晚会”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四是进一步推广社会扶贫网相关工作。
14.抓实财政扶贫专项
一是资金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计划投入2053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9646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494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资金32691万元,完成率159.19%,其中:中央省级资金20622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6120万元。目前资金实际支付31519.03万元,支付率达到96.42%。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实施项目14个,实际完成项目20个,完成率142.86%。
15.抓实信息通信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基站建设方面。电信公司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715万元,完成新建基站60个、优化基站43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4078万元,完成建设开通FDD基站129个。联通公司完成投资260万元,完成通讯基站39个。提前完成年初目标。二是网络端口建设方面。电信公司投资400万,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5104个,宽带宽口已达到26.8万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11456个,宽带端口已达到近30万个。提前完成14000个端口任务。
16.抓实电力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2020年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初安排资金4503.01万元,通过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计划资金目前已完已完成9658万元,完成率214%。二是完成2020年2829户预脱贫户安全用电入户检查工作,发现整改隐患87处,提前完成了贫困户安全用电检查工作,确保了贫困户安全用电。三是192个低电压台区治理完成情况。按照《台区低电压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计划完成192个台区低电压整治工作,已完成192个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四是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完成情况。根据政府土坯房拆除进度,完成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357户,移表1011只,撤除低压线路4.08公里,新建低压线路7.72公里,新建接户线4.95公里。五是积极落实兑现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户免费用电基数(15度)的优惠政策,2020年1到10月已为“低保、五保”落实两保免费用电基数优惠金额优惠240.26万元。
17.抓实金融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规范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挖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有发展生产意愿又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实行应贷尽贷。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对集中到期扶贫小额信贷分类进行处置措施。经多方努力,6月末收回全部“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三是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全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14亿元,同比增长8.1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四是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全县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余额9.74亿元,同比增长20.63%。五是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9月末,全县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2亿元,同比增长4.82%。
18.抓实商务和消费扶贫专项
一是加强“扶贫”标识推广使用,增强扶贫产品的影响力。协助指导年丰、雄健、万凤、神龙等31家本地企业55个产品取得了“扶贫”集体商标标识,鼓励扶贫标识产品进商超。二是大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组织96家次企业参加了市消费扶贫暨“扶贫”产品迎春年货大集分会场等9场展销会,累计带动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三是积极开展扶贫产品上平台,引导雄健、万凤、年丰等10家企业通过京东、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线上开店销售“扶贫”集体商标产品。四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动员集中区办公区、县检察院、悦来镇等13家县乡机关食堂采购米面油菜等扶贫产品12.0574万元;洋洋百货、阳光盛源、四海制衣等14家企业在南华、凯江、富兴、兴隆等地采取“以购代扶”方式购买贫困村或贫困户产品共计350万元;全县218个行政(事业)单位参与“以购代扶”活动,先后采购种植类、养殖类农副产品20余种,累计购买总额达1282.3万元(包含“832扶贫采购网”购买扶贫产品489万元)。
19.抓实司法扶贫专项
一是宣传讲解建四德。将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依托基层司法所、村社法律顾问、帮扶干部等工作力量,全面拓展宣传阵地,围绕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开展宣传讲解,明确了在脱贫攻坚期内只能享受一次的规范指南,在全县全面弘扬了爱老“爱德”、护老“仁德”、敬老“美德”、养老“孝德”。二是法律顾问夯法治。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工作,在全县436个村、86个社区及时调整法律专业人才资源,统筹部署法律顾问共计79人到村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工作。目前法律顾问到村开展工作2200场次,举办法治宣传讲座201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900余份,参与解决矛盾纠纷95件,修订村规民约5条,起草协议26份,办理诉讼案件4件。
(二)特色亮点
1.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
通过实施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摸清了各乡镇2020年建档立卡预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的实施情况,一方面锁定了2020年预脱贫户收入,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激情,并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奖补到户项目受益农户852户、1086人,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特色小微产业园1821个,兑付奖补资金66.44万元。
2.“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企业培育带动就业
一是“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大力组织、引导工业企业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健康帮扶、助学帮扶、生活困难帮扶,德凯纤维、宏发电声、凯达门业、雄健实业、年丰粮油、万凤粮油等20余家企业通过现金收购农户农产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二是企业培育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面向贫困户招工,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共计171人。涉农工业企业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79户。
3.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
通过“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走访县内147家企业,宣传各项政策,了解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310人。通过“送教下乡”模式,在龙台镇、白果乡等多个乡镇开展特色农旅“2+2”产业发展扶贫专班、“1+N”创业意识加农村实用技术专班,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842人、兑现生活补贴118.69万元。
4.强化协调,为贫困户改造提供便利
组织镇、村主动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提交申请材料和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相等程序环节的难度,并明确不得向补助对象收取包括照相、挂牌等在内的任何管理费用。在建材大幅涨价的不利形势下,组织乡镇主动协调主要建材的采购与运输,以降低贫困户建房成本,同时组织乡镇、村出面,协调施工方或建筑工匠,采取垫资建设或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加固改造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最大程度维护贫困群众的利益。
5.实施“两建三改”,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
为加速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组织乡镇大力实施两建三改,贫困户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据人居环境现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不断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功能配套、环境卫生、出行方便。
6.开展文化惠民,助力攻坚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织了“送春联下乡”活动,覆盖了30个乡镇的45个场镇;二是组织了“文艺小分队到基层”文艺演出8场次、春节庙会系列活动10余场次、“科技之春”三下乡文艺演出1场次、庙会川剧演出50场次;三是组织流动图书车走进乡镇、学校50余次,送去图书6000余册;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市体育局申请争取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0个,农村体育中心户17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5条。
7.从点到面,从户到片,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是着手困难村—老牛坡。把双河口水厂作为水源,在老牛坡村修建供水站并进行管网延伸。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于2019年11月25日开工,通过各方努力,历经5个月的建设,目前,老百姓都喝上了“幸福水”,有效解决了老牛坡村贫困户30户、52人饮水问题。二是巩固困难乡—白果乡。白果乡实施的响滩子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总投资7046万元,该项目已向白果4个村700余用水户全面供水,项目完工后,沿途将提升白果、继光、广福4万余名老百姓的用水标准。三是解决困难片—仓山片。仓山片区季节性缺水、地下水位下沉、苦咸水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饮水质量,对仓山水厂进行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7亿,2020年底进行试水,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提升仓山片近8万人群众(贫困户3022户、8011人)用水标准。
8.积极开展“阳光同行·温暖她心”活动
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契机,县妇联积极组织动员爱心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妇女健康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提升贫困妇女健康知识,防治大病返贫现象产生。3月,积极争取到中国人寿保险支行对“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000万元(保额)用于对2000名贫困妇女的安康关爱。4月,积极对接市妇联,争取到市“情系健康送保障·关爱女性助脱贫”活动,为我县175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3510万元,为县市级贫困村120名驻村工作队女干部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40万元。
9.切实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金融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制,对辖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截至9月末,评级比例100%,授信比例100%。二是全部收回“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三是按月监测,发挥协调机制和部门合力,切实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
(三)创新工作
1.农业产业扶贫专班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产业扶贫专班工作机构,其职责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扶贫,规范高效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易地搬迁扶贫结余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其它渠道产业扶贫资金,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构建扶贫产业项目(园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县贫困人口受益率达到60%以上,从而稳定增加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收入。专班每周二召开例会,反映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任务清单制管理,专班会上形成的意见决议、下达的任务、要求等由专班综合协调组当天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向相关小组或站股反馈,相关小组或站股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回专班,以便及时销号。其他重要工作会议随时召开。
2.以涉农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重点实施雄健实业有限公司“挂面产业示范工程”和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有机植物油加工博览产业园建设”两个涉农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能够全面带动农户对小麦、油菜种植的积极性,畅通了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3.聚居点规划布点科学,强化引导统规自建
结合乡村振兴,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在聚居点进行建房,并注重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供排水体系、道路、路灯、绿化和文体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家园。
4.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报账单位只需要将报账资料交到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股,县财政即安排专人负责资料审核、信息录入、请示领导审批、打印支票到银行拨付资金等工作,报账单位只需要通知收款单位或个人核实收款信息。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极大地提高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效率。
5.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护正义
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落实“能源则援、应援尽援”机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当天受理、专人专办,有效预防和降低因重大合法权益受损导致贫困和返贫风险。截至目前,为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为贫困户办理公证15件,免收公证费3200余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分散,利益联结尚未全覆盖
产业基地布局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对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贡献度低。利益联结没有全覆盖,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或者有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带动贫困户发展能力较弱。
(二)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制约因素多
虽然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带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两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地方工资收入水平低、就业技能技术欠缺、产业发展基础不均衡等。为持续推进工业产业扶贫专项,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两个涉农扶贫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对本地农产品的收购力度,增强农户的种植信心。二是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凯洲新城、高新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利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林业产业整合资金难,带动增收效益不明显
一是林业产业脱贫资金整合困难。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示范园的建设、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林业部门资金整合困难,是制约我县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我局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由于缺乏资金,致使林业产业难于做大做强。二是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方面效益不明显。我县竹产业和经果林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科技培训及推广方面发展滞后,致使我县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县政府“2+2”+N产业导向为引领,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和务工就业挣薪金,促进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增收。建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的项目,应该明确业主和村集体按一定的比例签订分红协议,分配时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
(二)加大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宣传表彰
一是建议对积极参与扶贫的工业企业在项目安排和产业扶持上给予支持。为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其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在企业(项目)符合县级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方向和条件的前提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给予参与工业产业扶贫的企业宣传表彰。宣传部门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对参与扶贫开发做出成绩的工业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事迹,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为表彰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建议每年评选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由县上给予表彰,在电视台上向社会公告;对积极参与扶贫优秀工业企业及其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
(三)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减轻财政压力。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自来水普及率,实现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同网、同服务”的供水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