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前滚翻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课中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发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教女生学习仰卧起坐、仰卧收腹举腿等腹肌练习时,问:锻炼这些项目有什么好处?女生会很感兴趣的。抓住学生很想知道其中道理的心理,讲解生理知识:经常进行上述项目练习可以锻炼腹肌,能够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肉的弹性,对维持骨盆内储器官的正常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女生在青春发育期经常锻炼腹肌,对于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有着重要作用。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同学们锻炼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有真正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刻苦性。例如一次上跳高课,我问:“提高跳高成绩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一般情况学生都知道:“是弹跳能力。”“请哪位同学用已学过的物理学‘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来分析一下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关系?”当我把写有这个公式的小黑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大家顿时活跃起来。从公式中,他们知道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练习弹跳力的热情高涨了。以此,又引出如何练习弹跳力,有哪些方法等问题。
再比如体育教学中短跑中的疾跑基本属于“匀加速运动”;弯道跑技术的掌握,离不开“向心力”知识的运用;跳跃项目中,起跳角度的分析,也离不开“平行四边形”法则;田径场是利用几何学中的圆、角、余弦等原理画出来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课堂提问的资源,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体育 提问策略
1 通过提问为传授新知识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作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作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3 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重难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认真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转贴于
4 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产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5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31-0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思品、公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觉锻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率先垂范
向师性是小学生对教师表现出明显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尤其明显,他们对教师有一种无条件的崇拜和依赖心理,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就慢慢开始减弱,若教师行为或语言有失妥当,那么学生就会有不同意见,甚至引起他们的不满。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好好利用,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行为规范、举止文明。当学生看到教师行为规范优雅及文明优美的谈吐,就会严格要求自己,效仿教师。
1.行字当先。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是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小学生时,要特别注意措辞得当、语气适宜。教师教育学生时,应该用正面鼓励的语言,避免嘲讽或全面否定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家长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难以自主形成正确的评价,尤其是向师性较强的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正面评价的鼓励,告诉学生“你能行”。学生就会倍受鼓舞,在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注意。反之,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去学习,甚至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2.言语激励。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有些比较胆小、害怕的女生对滚翻比较畏惧,出现躲避和不乐意参与的现象。此时,教师千万不要去批评她们,而应该以期待的言语去激励她们:“前滚翻很简单,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复杂和危险,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掌握‘蹲撑,两手撑垫,同时曲臂、低头、两腿蹬地,提臀收复、团身向前滚翻。向前翻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要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要迅速屈起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着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状。大家记住要领,认真练习,就会越练越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继续练的信心。同时,当学生在训练中有了一定进步,教师又可以说:“你做得真棒”“你滚动的动作真是越来越标准了”等语言去鼓励她们。
当然,激励语言也要运用得当,才能明显地发挥作用。假如不去考虑存在的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在学生还未进步或成功时,语言激励采用不合时宜,不仅不能起促进作用,还会出现“勉强、反感”的尴尬局面。
二、内容引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到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时候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活动中。目前,有些水平段的体育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越来越低,由此可见,喜爱体育老师的程度也有所下降,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讨厌体育课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体育课堂的枯燥乏味,又加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严厉苛刻,体育课上不断重复地进行练习,教师灌输简单示范动作,体育达标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逐年下降,导致其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到厌倦、畏惧。对此,体育教师应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专业素养及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以德育内容引导体育教学,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地将德育游刃有余地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在备课的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教案,将德育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在教案中体现出来,使德育和体育真正并存。
三、源于生活
体育生活化是指以体育活动为形式和内容,以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体育生活化”换句话就是,体育是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积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体现,成为人们新的生存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它的发展对于人的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育生活化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方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用“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生活,赋予体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投掷》时,可以把课题设计成《快乐的田间劳动》,将复杂、抽象的内容改变成形象易懂的内容。以农民伯伯挑秧苗为开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以投秧苗为主,让学生去体验如何投得远。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投掷的基本要领,还体验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从而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
四、渗透策略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教学;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1. 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练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中,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体育教师师资缺乏,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发展。正确的认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与缺陷,改进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为组织教学 — 复习旧课 — 讲授新课 — 巩固新知识 — 布置课后练习。教师的过多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少;运动量小,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难,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约束思考、探索的客观原因。
例如上鱼跃前滚翻,半节课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都教了,学生能够掌握吗?但当一半时间教动作(不要过多强调学生动作的对错),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练习)、看(人家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试(试试自己能做好吗?我的做法对吗?)。在摸索中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掌握。留一定时间还予学生自主学练,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有效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2.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2. 1 教案设计时考虑周详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班级学生较多、师资、场地、器材少的特点,使得教案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复习课与新教课的关系;体育好的学生与体育后进生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任务。
例如中学教材中的跳远(新课),在农村中学一般会受到场地限制,备课时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如何安排学生运动的量和学习效率是关键,如果让学生练习一次跳远后,再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虽解决了运动量,但对学生跳远动作的掌握效率则不高。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将男生分成甲、乙两组,使男生的甲组练习,乙组观察记录错误人次、错误类型以及哪位同学跳的好、教师的指导性建议。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最后如何安排讨论的时间。女生安排其他复习课内容。对于复习课中,对于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学生指导其他落后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进行练习,如篮球、羽毛球等备课时还应将跳远的常见错误、解决方记法录在案,这样有助于在讨论时减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学生跳远的运动量的不足,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跳远技术。让学生在认识、比较、练习、探讨、思考中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案不宜死,要活,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死板硬灌的课不是体育课,更不是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而是枯燥的军事操—体操课。要求过高学生掌握要领时花费的时间多,且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编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学练的乐趣。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活而不乱、自由思索、探究的情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练。
2. 2 实践课中练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练习。各组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为什么 — 怎么练习 — 有无改进(创新)方法—效果怎样。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在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分组让学生主动学练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姿势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自我评价。有疑难或技术动作不明确地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负责帮助指导。练习后集体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十分钟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纠正个别动作的错误学生,最后学生各自练习5、6次。对于有创新的意见或方法给予肯定,在这个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我当场给予表扬并成立课后研究小组,事后表明确实有所提高。对于复习内容则要求学生多练、多思、敢于做、敢于改,小组长在训练结束时汇报复习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体育好的学生的指导能力,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所有学生的思索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积极性。
2.3教师做好课后小结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形式不够灵活,没有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 创造性思维 儿童 培养
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下,教育界开始关注儿童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能够作为检验和提升儿童身体健康素质的课程是体育课程。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开展,且存在文化课占用体育课教学时间的问题,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在新课标的发展下,需要小学体育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想象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调动一切因素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并鼓励学生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让小组的学生自主提出体育学习计划,根据游戏规则开展游戏。在体育足球教学中,为了避免因为体育锻炼带来的抓伤,在体育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对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考虑。
二、在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在体育活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接受情况对体育教学教案进行事先设计。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体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引导。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启发学生体育运动创新性思维,通过正确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比如在前滚翻的学习中国,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设定这样一个情境:“一只刺猬在路上看到了很多食物,那么怎么将这些食物带回家?”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纷纷开动自己的脑筋,各自提出了小刺猬将食物带回家的策略,有的学生说可以将食物抱在自己的怀里,有的学生说将食物扎在刺猬的后背上……教师接着提问,让学生示范小刺猬怎样将食物扎在自己的背上。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主动蜷缩自己的身体进行翻滚,在学生翻滚的过程中,教师采取措施防止教师障碍物对学生的阻碍。之后,教师利用圆球进一步示范前滚翻的动作,将前滚翻学习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结合。
三、注重提升儿童的逆向思维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儿童习惯应用固定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采用固定、常规的思维方式无法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儿童学会应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逆向思维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一种打破,对待问题的解决强调从多个角度看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儿童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体育变速跑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执行特殊口令,即“逆向口令”,当教师发出“加速跑”口令的时候,学生要做出慢速跑的动作;当教师发出“立定”口令的时候,学生要进行“加速跑”。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能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总体思维水平。
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年纪小,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但对于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却较慢,无法了解每一个体育运动动作背后的意义,这种机械化地被动进行体育运动无法让学生实现对体育运动的灵活应用。为了提升体育运动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创造性培养,在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行尊重,鼓励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学习,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五、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活跃,常进行的课外活动有跳皮筋、踢毽子,这些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学生丰富课外生活的同时实现对身体的锻炼。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完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器材和活动场地支持,实现对体育活动的创新安排。在踢毽子活动中,教师在保障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毽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踢毽子的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六、重视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羽毛球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羽毛球大赛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羽毛球发球和接球的技巧,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训练,从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一方面要强健学生身体素质,一方面要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实现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蓝清贵.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快乐阅读.2013.16:114-115.
1. 学校方面的因素
(1)场地器材潜在不安全因素。据调查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29%,是造成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由于体育器材设施的陈旧,缺乏必要的保护设施,尤其是室外的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爬杆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使得其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另外,课前体育器材的准备不够或摆放不当也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以下案例:南通市某高校学生上体育课,因当时学校没有田径场,教师就将跳高课安排在水泥篮球场地上,一名学生过竿后飞出海绵垫头部触到水泥地上,当即昏迷过去,经过及时抢救才避免了恶性事故。因此要合理安排场地,正确使用器材,学校要投入资金解决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对于质量不过关、长年失修没有及时更换的器材要采取措施。
(2)学校对于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学校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因此学校应该就学生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并且要区别对待。而学校经常视入校体检为形式,检查记录完以后不再制订进一步的措施,体育系或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够,授课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 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中课堂组织管理松散,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对伤害事故的认识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场地安排不符合要求,擅自离开岗位远离教学区等方面的原因也会造成一部分伤害故事出现。
(2)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生比较调皮捣蛋,有的教师没有耐心说服教育一时心急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体罚学生在高校很少发生,但在中小学较常见,教师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好的,但毕竟是触摸高压线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后果。
(3)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学校的管理规程、条例、制度、规章文件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国家的法规条例是全民的行为规范。教师在了解法规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教学文件的制订,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把一些注意事项写在教案上,既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在发生伤害时减轻责任。
3. 学生方面的因素
(1)隐瞒身体现状的实情。有些学生有特殊疾病或器质性疾病不好意思启齿或者没有意识到隐瞒实情的后果,思想上存有侥幸心理。学生和家长应当能充分预见到隐瞒自己病情会产生的后果,像这样完全因自己的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学校并不知情且没有过错和不当行为,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
(2)不遵守上课纪律。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同学间打打闹闹我行我素,学生不听从安排、不遵守运动规则动作粗野。如某次体育课,教师让学生做蹲撑前滚翻,并指定学生进行保护,一位学生不按要求练习随意改动做鱼跃前滚翻结果发生胫骨骨折。
(3)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差。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学生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娇生惯养,怕吃苦、受挫折,总是把他们揽入怀中,有事父母代办。使得他们的参加锻炼和户外运动的时间也大大减少,导致身体营养过剩现象表现突出,从而造成学生的运动能力不能适应日常教学的需要,同时也造成了部分的运动伤害事故。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它具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各项体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能够客观地检查和总结教学经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为体育教师提供科学的体育教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工作计划 编写要点和应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设计和编写出一份详略得当的教学工作计划文件,是集体育教师教育思想、智慧、经验、个性、动机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工作教学计划的编写应用、改革与创新,将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关注的研究课题。
-、体育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思想
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首先要从体育课设计理念和思想入手,确立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制订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前提条件。设计体育课程体系的理念和基本思想如下:
(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科学的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三)加强体育实践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其进行锻炼、健身和娱乐,使其具有走向社会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健康体魄。
(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把教材要求、练习内容和身心活动和谐统一起来,接受意志考验和情感激励,增强竞争意识。
二、制订和编写体育教学计划文件的性质和要求
传统体育教学计划包括:(1)年度教学工作计划,(2)学期教学工作计划,(3)单元教学计划,(4)课时计划。在安排全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教案)时,教材内容要考虑全面搭配,全身锻炼,如上、下肢和各种素质教材的搭配,主干教材与次要教材的搭配等。制定计划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选择内容、运动量要照顾到学生实际情况和季节气候,同时还要考虑到动作的难易程度、运动量大小和时间安排等。
(一)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安排要点及应用
1.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将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和时数合理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制定考核项目标准及要求。明确了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分析所选教材的特点及教材之间的纵横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的关系:是指每一类教材的每一个动作本身的联系,如:体操教材的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之间的联系。
横的关系:是指一类教材和其它教材之间的联系。如:跑、跳、投、球类、游戏、体操等之间的关系。
2.了解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场地器材和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等实际状况,是有针对性安排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
3.制订全年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确定两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任务要简单,重点要突出。(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编写要点及应用(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一般按学期制定,但也可以按学期分教学阶段来制定,它是体育教师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依据,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1.为保证教学重点,先要安排主要项目和主要教材,再搭配其它项目的教材,要注意教材排列的系统和连贯性,处理好教材之间的先后顺序。教材的排列方式可采用连续、间隔排法,也可两种结合运用。但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季节气候、教材难度、负荷量大小等。
2.注意不同性质的教材的搭配、新授课和复习课教材的搭配。一般在基本部分安排两个教材,也可安排三或四个教材,使教材多样化。
3.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一般安排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队列、队形练习和基本体操练习等。也可根据体育课任务和发展学生身体需要安排其它内容。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编排要点及应用(单项教学进度)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是保证各项主要教材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进行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备课的依据,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单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单元的大小即是教学过程的长短。它是按照课次顺序,制定出教材每次课的任务、要求和教学手段的一种进度。它能使体育教师在备课时更具有科学性、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编写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步骤和方法要点:
1.确定各项教材总的任务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2.根据课的任务和课次,制定出每次课教材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3.确定每次课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每次课教材主要的组织教法和措施。
4.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具体情况,定出学生的考核标准和方案。
三、结语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应用的比较好,能使体育教师教学思路清晰,避免盲目性,能更科学地指导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为体育课教学服务,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一、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布置
在体育课本中每一节都有课外作业练习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外作业备在教案中,下课前布置给学生,并简要地讲解一下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要求。或者结合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上没能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各阶段的教学重点,适当调整课外作业的内容。
例如投掷实心球,这是学生考核项目中的主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投掷成绩,除了按教学内容安排的举重物课外作业外,我还让学生每人缝制了一个小沙包,利用早上、下午的活动时间在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投掷练习。结果,投掷实心球考试优秀率比上年提高了20%。
二、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布置
爱好是因人而异的。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布置不同的课外体育作业。这样既能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帮助体育差生弥补不足,同时也使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得到满足,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增强。
比如女同学的上肢力量较差,就布置这些学生练习举哑铃、爬天梯、爬杆及做俯卧撑等。对下肢力量差的学生则安排跳绳、蛙跳、纵跳、单换跳等练习。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原先的弱项得到了弥补。
三、根据练习的条件布置
及时认真的辅导工作是帮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关键。大部分学生是在清晨起床或下午放学后到学校运动场练习,教师要在这个时间到现场观察,采取集中或个别辅导的办法讲解示范。比如单杠,投掷实心球等技术性动作进行集中讲解辅导;发现个别同学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单独纠正,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外作业。
课外体育作业布置之后,只能算完成了工作的一半。为使课外作业能够落到实处,布置作业时,内容不可过多,要安排好作业的顺序,考虑活动的场所,器材,安全等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督促和检查。为了将课外体育作业深入到每位学生的自觉锻炼行动中去,采用了以下三种开放,自主的练习形式。
1.自选型练习
通过“自选型”作业,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在“身体素质练习指南”中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自觉练习。当然学生如有困难可找老师咨询,或老师在刚开始时对学生进行一些辅导,然后再由学生自选练习。
如有一位学生在去年的体育考核中,除了仰卧起坐得了90分外,其于项目均勉强及格。于是我在充分肯定她的柔韧素质和协调性较好的基础上,分析了她速度素质比较薄弱,帮助她对照“身体素质练习指南”制定了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力量、耐力等素质为辅的运动处方。刚开始,我告诉她明确的内容及运动量,如10秒钟原地高抬腿2-3组,连续下蹲10次*3组等。经过几次辅导,她逐渐学会了选择处方中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在今年的达标考核中,她的成绩不但达标合格,而且还接近良好。
2.创编型练习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技能,广泛借鉴,发挥想象,创作或改编一些技巧动作和游戏,并在尝试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积累创作素材:一是通过回忆已学内容,查阅课本复习旧知识;二是从图片,电视中创造性地吸收新知识;三是帮助学生优化动作。
如二年级后滚翻练习,我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编一两个简单技巧动作。等到创作表演时,他们争先恐后,有的后滚翻接着再做一个前滚翻,有的接着做一个挺身跳,有的来一个定格亮相,变化多样,各有千秋。
3.专项型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往往很相似。“专项型”作业,就是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专项练习,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发展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