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汽车保险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每年培养并向社会输入大批的高级汽车应用型技术人才。汽车保险与理赔作为汽车专业类车辆评估与事故处理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对象包括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岗位都与汽车保险与理赔行业相关。因此,建设具有特色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迫在眉睫。课程群建设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特色专业的基础,是课程体系建设在高校培养目标层面的具体化表现。专业课程群建设受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它能够有效克服课程建设中的诸多弊端,如: 过于强调某一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缺少对与其相关课程的横纵向关系研究,导致各门课程内容重复偏多、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脱节等,它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途径
1.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汽车专业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觉悟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素质综合的卓越型人才。在构建崭新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体系时,各种课程之间须关联密切,逻辑性强。可先通过基础的理论课程学习,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故障与诊断、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了解汽车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汽车保险与理赔、车辆查勘与定损、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等课程。这样可使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衔接性,实践内容的安排也具有递进性,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也更好。
2. 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紧密接触工程实际,加强校企合作。黑龙江工程学院一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创办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建立的培训基地有丰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博世汽车故障诊断实训中心、哈飞汽车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安邦保险公司汽车理赔员培训基地等,在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工程环境,建立了具有高校行业特色的校内实践平台。并且与各大保险公司、哈尔滨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森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博远集团、长春一汽集团、哈飞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均可成为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良好基地。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企业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这主要是为了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和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另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自主实践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设实验课比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很多理论课与实验课能够整合起来,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习形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基本的实验和实训。适量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如在汽车保险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组员的沟通与协作。在汽车保险案例纠纷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方法,通过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这样的环节设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的学习主要是依托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专题。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践,参与工程研究开发和企业技术创新,根据企业需要完成毕业设计。可将“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当中的某些教学活动安排在企业进行,利用企业平台的工程环境、拥有的专业场地、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能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进行检验和修正。
4. 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需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素质综合的教师队伍。在汽车企业中遴选适合相关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可选聘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做兼职,建立结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可定期以讲座、实操等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培训。鼓励缺少工程经历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工程。
5. 完善教学资源
在课程建设方面,增设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软件教学的比例,可分别增设 C + + ,UG、ANSYS 等各种仿真模拟操作软件教学,逐步形成专业特色。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卓越计划要求加大对课程教学的调整和更新力度,促进学科交叉,避免内容重复,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注重时效性、多样性和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和形式,合适的教材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应该按照课程整合后进行编写和选择,突出知识的系统性、精简性和时效性,注意教材内容的重复与更新。实验室建设方面,应该与时俱进,做到及时、合理、有效地配备实验设施及器材。从而保证最终服务好学生,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培养目标。
6. 积极拓展网络教学
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必须建设与完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微博、微信、飞信等网络工具软件的发展,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针对这一趋势,要积极引导并加以利用,使之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通过网站建设,定期更新教学 PPT; 链接各大汽车企业及保险公司、技术讨论论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积极补充课外知识; 通过网站自测题,可以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微博、微信、飞信与学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7. 推进任务型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认识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性和构成要素,介绍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真实职业环境的构建及实践,探索了一条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真实职业环境;校企合作;订单班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汽车修理厂(含4S店),汽车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的服务及技术人员。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汽车保险理赔及查勘定损岗,汽车维修零部件管理和二手车鉴定评估及交易岗。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识别汽车零部件极其总成,描述各系统基本工作原理,解释汽车维修的工艺流程(必要时实施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向顾客提供汽车销售及售后的专业化服务及建议。这类工作既要于汽车本身打交道,又要与顾客进行必要的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目前开展的实训课程偏向于汽车机械及电器维修,尽管也十分必要,但在训练学生思维,沟通,决策等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上手较慢。
一、真实职业环境在高等职业教育里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生产型人才,重点培养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能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职业技能训练针对特定的职业和岗位,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职业指向虽相对狭小但明晰。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就业教育。有专家指出“消耗性实训培养不出有过硬本领的人,过硬的本领只有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习中才能培养出来。”职业教育必须有真实的职业环境,也就是要有真实的“情境”而不是模拟的“情景”,并且还要能在“情境”中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就可以精确定位学生的就业岗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真实职业环境的构成要素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只有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真实职业环境的构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真实职业环境的构成要素集中体现在环境机制,教学模式两大方面。
(一)环境机制包括建立有效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只有动态建立的环境机制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有效做到职业教育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场地共建、资源共享。场地怎么实现动态建设呢?场地可以在企业的真实生产场地,也可在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在企业场地里,学生分批次参与实际生产实践。在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里,企业可以实施员工内部培训,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二)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高度参与生产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评价学习成果,把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专家和教师构建的能力标准基础之上,实施学生自主选修,学生自主拟定生产实践范围,由专家和教师确认是否属于典型工作任务。因为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是动态的,学生拟定的生产实践主要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先有任务,才有学生自主的实践科目,再有专家和教师把握方向,最后才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一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即回答what、why的问题,专家教会学生howtodo即如何做的问题。
三、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真实职业环境构建与实践
根据真实职业环境集中体现的两大方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力帆汽车销售公司、长安汽车、奥丰汽车服务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场地共享,人员互派,共同研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在具体项目上建立了有效合作机制,专家到学校,教师到企业,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在读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内外交叉办学和实现企业生产。例如,在校内建立了力帆汽车培训中心,众多企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外聘教师,由学校教师参与了力帆汽车销售顾问等行业企业的培训,既满足了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提升了学校教师的行业参与能力,根本上实现了共同开发课程,员工和学生共享培训成果。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真实职业环境的道路上,提倡学生在众多的校企合作“订单班”中选择一个作为其“出口”,例如“安诚保险班”、“东风南方班”、“长安福特班”、“力帆销售班”等。这些订单班的课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确定,师资互派,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新的任务将报告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确定这是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认真完成,再由专家进行指导,在专家的带领下或帮助下由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由学校教师在专家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基础上完成综合评估。
四、分析与总结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真实职业环境的构建及实践加强了校与企之间合作,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因为企业的培训需求并不是很大,往往让企业觉得在经济上有所“吃亏”,目前大部分的公办院校受制于财务机制,并不能直接给予企业大量的补贴。在经济上如何取得企业和学校、学生的三方之间的平衡,确保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得以可持续发展,这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盈群.论基于真实职业环境的商务类专业实训模式选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0(4):39-43.
[2]傅滨.“教学做一体化”商务英语创新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1中):115-116.
关键词:改革前状况 改革后教学 最终效果
为了实现企业和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我们进行了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汽车营销》课程的研究。在《汽车营销》课程改革中,我们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分析《汽车营销》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营销》课程内容,改革了《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在2011级汽服52名学生中选派两名有驾驶证的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一年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改革前状况
以我院校开设的《汽车营销》课程为例,它包括汽车推销技巧、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消费心理学、汽车电子商务、汽车保险与理赔、市场调查及预测、汽车营销实训等七门课程,从教学时数分析,总学时:822节,相当于用八个月的时间学习《汽车营销》课程。
我们在2011级汽服班50名学生中按传统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在学校进行,其中理论教学582节,实践教学240节。
汽车推销技巧100课时,都是在课堂上讲解销售概论、销售业务过程、寻找潜在客户、售前准备、接待技巧、销售过程处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最多举几个案例分析。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138课时,主讲汽车市场概论、销售策划、汽车促销策略等内容,纯属理论教学。
消费心理学70课时,主讲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需要与动机、购买决策、购买行为、社会因素与消费心理、群体与消费心理、品牌包装与消费心理等,也纯属理论教学,学生坐在教室里,环境没有改变,只是学生扮演不同客户的角色进行教学。
汽车电子商务70课时,利用多媒体讲授汽车电子商务的发展、汽车电子商务的优势、汽车电子商务的内容及操作。
汽车保险与理赔102课时,用案例课堂讲解风险与保险的基本概况、国内外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及保险条款、费率等基本知识,车辆的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内容。
市场调查及预测102课时,着重介绍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方法,用一个星期进行市场调查,将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结论。
汽车营销实训240课时,课堂主讲汽车营销企业其经营的汽车品牌的文化知识及其产品组合,产品策略、汽车营销的礼仪及沟通技巧、客户购车的心理,动机及购买过程、客户开发,接待,咨询技巧、汽车产品展示技巧等,学生分组实习,有的扮演职员,有的扮演客户。
2 改革后教学
我们在2011级汽服班中试点,放2名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在企业进行,每周按企业上班时间进行顶岗教学,由企业经理指导;每周回校集中教师用2节课总结,在顶岗教学期间;其中理论教学82节,实践教学740节。以四个4S店为依托,第一个学期前两个月在北海市易达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顶岗,后两个月到北海弘盛日产服务有限公司顶岗;第二个学期前两个月在鑫广达一汽大众北海店顶岗,后两个月到广州本田汽车北海北部湾4S店顶岗。每到一个4S店都轮换不同岗位,让她们从不同的工作岗位中领会到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顶岗教学三个步骤:细看(看师傅怎么做,不懂就问,初学阶段)试做(自己做,师傅在旁边指导)熟做(自己做,不用师傅在旁边指导)。
我们两名学生进入汽车4S店后,首先进行市场调查顶岗教学。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了解公司比较受欢迎的车型,原因,该车型的主要竞争对手,车型的优势;影响购买车辆的因素:经济环境、产品质量、竞争对手分布、服务质量;公司的广告是否合适现行主推的车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售后服务的技术、售后服务的质量、需要改进的建议;客户的基本情况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个人收入。
其次进行前台接待、展厅销售、维修接待顶岗教学。用整洁的仪容、标准的仪态、有素养的行为举止、亲切的言语来接待客户;以喝茶的方式聊天,聊汽车的话题,给人一种酷似在家聊天的感觉,将汽车的六个方位介绍给客户,对汽车进行系统、完整的介绍,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感,展现车辆各个位置的造型设计、功能或特色及所带给客户的利益。
从六个方位介绍汽车:
第一方位,外观与造型、前脸、超值部分;
第二方位,驾驶座位,主要介绍乘坐的舒适性和驾驶的操控性及刮水器、排挡、仪表盘、座椅的调控、方向盘的调控、视野、安全气囊及安全带、车门车窗的控制、ABS制动系统等操作方法。
第三方位,后排座位,主要介绍的后排座的空间和它的舒适性、后悬架等。
第四方位,车的后部,打开行李箱,介绍行李箱货门的开启、储物空间、后视窗刮水器、倒车雷达、离去角、汽车尾翼、备胎、尾灯的设计等。
第五方位,车的侧身,介绍车的安全性、车门钢板的厚度、车柱的质量、防撞梁、侧安全气囊等。
第六方位,发动机室,主要介绍发动机结构、性能,新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六方位介绍车辆后,通常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试乘试驾项目,检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滑行性、操纵稳定性等,陪驾人员必须上岗前先培训,从驾驶水平、汽车知识、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陪驾资格,在陪驾过程中应提醒客户上落车、转弯时注意事项及操作要领。
在维修接待过程中可以学到客户电话咨询、预约维修时间、来店维修的一系列接待方式。来店维修接待内容包括咨询故障,洽谈服务价格,交由维修人员进行修理,最后登记,将其维修和保养状况输入系统。
再次进行财务会计、仓库管理顶岗教学。由专业技术人员教会财务软件、零件管理软件的使用,专用票据的开具,各种收款方式的流程等;会用合理的方法管好汽车的出库和盘存,学会零配件的台帐和报表。
最后进行保险理赔和售后服务顶岗教学。强制保险,有车必买,要不然不能过年审这关,主要是提供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对受害人损害赔偿责任风险的基本保障。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多人买,车辆损失险,部分人买,即补偿自己车辆的损失。玻璃单独破碎险,部分人买,如果车上玻璃破碎时,保险公司按实际损失赔偿。另外还有司机座位责任、乘客座位责任险、自燃损失险、全车盗抢险等,如果车辆负有责任,保险公司将按条款进行赔偿。
售后服务,就是汽车销售之后4S店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的跟踪服务、汽车维护的咨询服务和修理业务。在售后服务中,可以学到对客户的关怀,对汽车的服务,解决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化解客户抱怨,从而建立与客户互信的合作关系,为寻找新的潜在客户,培养忠诚客户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最终效果
通过以工作岗位为载体《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试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2011级汽服专业52名学生下点顶岗实习,原顶岗教学的两名学生一下去就可以胜任工作,独当一面,有一位学生还能担任“师傅”的角色,其余50名学生对不同岗位工作职责都比较陌生,学徒一年才初步明白4S店的工作岗位职责。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改为“顶岗教学”益处增辉,更适合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刚.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姚丽萍.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顾燕庆.汽车销售顾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郭兴旺.七天学会汽车销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程言昌.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任务驱动
0 引言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整理融合教学环节,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要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领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具有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技术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同时具有较强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汽车生产、流通企业及其他汽车服务行业从事汽车销售、汽车维修企业业务接待、汽车国际贸易、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事故分析、汽车评估、保险理赔等汽车商务及技术服务工作。
2 专业建设思路
本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通过从职业学习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职业的工作过程和企业活动情境。
我们本着“从岗位中来,到岗位中去”的设计理念,使得课程内容设置紧密贴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参考实际工作流程。以现代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为核心,以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通过设计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景,建立仿真的和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职业行动中获取知识,锻炼专业技能,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教学项目,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及4S店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评价,按照相应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获得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课程定位为基础,立足我院的实习实训设备,引进企业培训模式,开发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力求打造精品教材为目标。对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过程化“三化”建设的思路。同时在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中,结合工作任务,并将复杂任务进行分解,开发出若干个专项模块,最后以综合性故障,进行全面总结和考核,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要更多地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和维修技师以及4S店的售后服务经理。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的聘任制度、定期活动制度,明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探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课程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能。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具体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构建设施,而其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 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体系以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汽车销售顾问、售后企业服务管理等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构建。根据典型生产性作业项目工作流程,校企共同开发建设核心课程、生产性实训课程、顶岗实习教程。
在课程体系开发设计过程中,必须同时把握两条主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主要体现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主要体现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只有贯彻两条主线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才能形成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非常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形成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基本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项目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在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强化职业导向,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目标,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4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培养目标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体系的结构方面进行创新,将现有的“横向”课程体系结构改变为“纵向”课程体系结构,突出个性,构建由综合素质课程、基本技能课程、专项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岗位技能课程等五大课程群构成的“素质+技能”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支撑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平台+专项+综合+岗位”的、充分体现培养“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并将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之中。
“平台”指“基础素质课程”(如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德育、体育等课程)和“机电类专业群课程平台”(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课程)。
“专项”指“专项技能课程”。专项技能课程变“横向”为“纵向”设置。以发动机检修课程为例,将原来“横向”课程体系中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拆装实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应用、汽车维修实训、汽车维修电工实训课程里与发动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整合为发动机检修一门“纵向”课程。这样避免了同一系统知识需要几个学期分散完成,课程内容脱节,知识重复讲授,教、学困难,效果差,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现象。
“专项技能课程”包括发动机检修、自动变速器检修、汽车传动系、行驶系统检修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检修、转向系统检修、汽车空调检修、气囊及安全带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网络系统检修、汽车销售实务、售后服务接待实务、汽车索赔及配件管理实务、汽车保险理赔实务等12门课程,培养岗位专项技能。
“综合”指“综合技能课程”,包括汽车保养、汽车整车检测、汽车售后维修实务3门课程,培养岗位综合技能。
“岗位”指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验证所学知识,掌握岗位技能,熟悉岗位流程,锻炼岗位能力,逐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接近工作的实际,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5 专业课程内容开发设计
该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项目来源于生产,经过加工、提炼,将其核心要素提取出来,使其高于生产,作为我们教学项目。即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设计,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采用实际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
该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按企业工作流程来设计,遵照学习领域的“七步法”。即:项目(工作任务)具体的起始条件;项目(工作任务)目标具体化;创设(总)项目(工作任务)情境,说明学生的主要任务与学习内容;拟定可能性流程;制作相关的实训指导和教学材料;讨论并制作对教学项目(工作任务)的评价;以报告形式总结工作。
6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效果实现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采用边讲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讲、学、练、做相互交叉,学做合一、理实一体,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以大大增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使学生获取了专业知识并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的关键能力。这些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
7 总结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师素质、实训条件、教学环境应有哪些具体要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讲训并重,学练结合”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关键词】工作任务;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新型汽车维修与运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增。如何培养出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汽修专业亟等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课程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实践本位的课改浪潮;本世纪初基于能力本位课改浪潮;以及产生于2004年左右的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改浪潮。本文以基于工作
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为例,将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采用行动导向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为该课程能力目标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现状及改革的目的
(一)课程现状
《汽车运用基础》课程内容贯穿汽车的整个使用过程,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但在2007年以前,该门课程还是沿用学科型的课程整体设计,将实际工作任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开来,教学采用知识系统为导向,强调知识的完整性,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被忽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汽车运用基础》教材版本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人民交能出版社版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本、化工出版社及中国广电出版社版本。各款教材各有特色,侧重点不尽相同,如有的版本着重讲解了汽车的使用性能;有的对汽车的维修与运行材料的使用讲解得较详细;有的按汽车使用过程编排课程内容,有的则按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普遍反映学校所学的为抽象了的模块化专业知识,而工作岗位需要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还反映所学知识脱离岗们实际。所以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二)改革目的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改革,将其从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转变为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行动导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改革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缩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行“无缝对接”。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汽车的使用过程,将汽车使用与管理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针对相应的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每次课下发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角色扮演、案例教学、CIDO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生分成多组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任务的学习,获取信息、制定实施步骤、合理分工、组织实施,然后由教师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组织进行讨论,及时多方位客观地评价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掌握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有关专业知识,提高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使工作任务贴近生产实际,课题组组织人员到江门大合、江门别克等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行调研,并举行座谈会,听取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毕业生的意见,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然后组织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具体的学习情境,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采用杨宏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作为教材;参照教材,将汽车从车辆的选配、入户、保养、维护、运行材料的使用、保险与理赔、更新、报废整个汽车的使用过程,划分为“车辆的选购”、“车辆入户”、“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的合理使用”、“汽车公害与环保”、“汽车的维护”、“汽车年审”、“汽车报废”等8个具体项目。并根据这几个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构建,保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同时强调实操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1.学习情境的设计。通过企业行业的广泛调研,对来自企业与汽车整个使用过程有关的“新车的选配”、“车辆的入户”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针对性地确定了家庭用车的选配、新车入户、新车的磨合、保险方案的制定、汽车的日常维护等相应22个学习情境,这些情境贯穿汽车从购买到报废的全过程,学习情境之间前后相互联系,且每个情境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同时,学习情境的设计从课程培养目标出发,在相应的学习情境中穿插了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兼顾学生的持续发展的需要,设计了相应的拓展能力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营销;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营销领域,这一趋势尤其明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这就对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时展的趋势,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新需求,适应时展新趋势的汽车营销人才。这样一来,人才的培养过程就不能脱离企业的需求,而应当与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采用校企合作便成为目前为止较为适合的一种方式。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了校企融合、定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结合这样四种方式。其中较为深入的要数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这两种方式,而灵活性较强的是校企融合和顶岗实习这两种方式。当然,这四种方式孰优孰劣很难评判,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
企业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比较旺盛。一方面是因为营销人才的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周期比较长,据大多数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反应,一个新进的汽车营销人员从入职到熟悉基本知识,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从熟悉到精通则需要9个月到2年不等,这还是基于员工本身思维活跃、勤劳肯干的基础上。从各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具有一定汽车专业知识、营销理论知识以及良好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
我们走访了金华市规模较大的几十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行了相应的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发现企业最看重的依然是员工的品质,包括忠诚、勤劳、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对能力的需求,沟通协调能力是企业在选拔和提升营销人员时最看重的方面,其次是汽车专业知识和营销业务能力,最后,才是对学历的要求。在学历需求上,普遍以大专学历为主,也有企业表示,如果能力突出,可适当放宽学历的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个新现象是,企业希望自身的营销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操作互联网营销。据一些汽车4S店反应,现在有许多客户会在易车网、汽车之家以及品牌官网等主流的汽车网站上留下咨询信息,4S店相关人员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梳理、及时跟进,挖掘到不少的潜在客户。再通过电话营销、邀约来店、上门回访等方式,在这些潜在客户中促成了一定的成交。这些4S店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希望自身的营销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善于操作互联网,始终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前沿,形成具有个性的营销方式。
这样的汽车营销人才,仅仅依靠学校里的课堂教育,有条不紊的实践教育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毕竟离市场一线仍有一定的距离。榱伺嘌出适应当今企业所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需要选择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同时,在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上,对于人才培养路径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二、改革理论课程,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汽车营销人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汽车营销人员是指从事汽车整车销售并提供相关销售服务的工作人员,而广义的汽车营销人员除了从事汽车销售的人员之外,还包括汽车配件销售人员、汽车保险销售人员、汽车服务接待人员以及客户服务人员。我院汽营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指广义的汽车营销人员。经我院专家与合作企业骨干人员的岗位群调查分析,明确了我院汽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应当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确立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现代汽车结构、原理、性能与使用等相关知识,会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市场营销预测与策划、汽车市场分析,具备汽车营销及后服务管理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中高层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本专业毕业生既要熟练现代汽车尤其是轿车的结构、原理以及性能特点,又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基于此,我院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特别是重构理论课程体系,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1)根据企业需求和时展的大方向,引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电子商务是现代商业发展大势所趋,汽车作为高端消费品,其购买的流程,涉及到的服务较为复杂,一般都需要消费者到店亲自进行试乘试驾,进行体验并充分对比后才会形成购买,汽车购买后的保险、上牌、交税等手续,又需要专业人员方能完成,这就和一般消费品不同。现代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将商品的性能通过网络展示给潜在客户,消费者选中商品后在网上下单、支付,商家又经过物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笔交易便形成了。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是通过商家的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而对商品进行了解的,商家要做的是尽可能准确地将商品信息传达给潜在消费者,消费者下单付款了,一般交易也完成了。与汽车的交易相比,销售过程中需要的服务和手续少了很多。因此,电子商务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远远不如一般消费品那样深入。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模式的推广,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开始探索独特的适合汽车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主要是浅层次的结合,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吸引并邀约客户来店体验,进而促进成交。在该专业引入电子商务的课程,正是基于企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电子商务理论基础,以便将来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以及新的要求。
(2)扎实学生的汽车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了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底盘技术、汽车电气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汽车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摩、体验,甚至亲自动手操作,形成对汽车的完整认识。包括汽车品牌文化,不同车型的构造和特性等,为学生有效地认识和分析一款汽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汽车营销人才的核心能力仍然在于营销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营销不同于销售。营销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包括市场调研、战略制定、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营销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不同于销售经验可以以一次次的实战中得到增加和提升,营销能力更需要有全局的观念,需要有对市场的感觉和把握。学生在走上汽车营销岗位后,一般的职业路径是销售顾问――销售顾问讲师――销售经理――销售总监――总经理,或者是在职场中打拼一段时间后自己进行创业,无论是哪种路径,都需要对市场有足够的把握,需要有全局观念,形成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如此一来,理论储备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少走一些弯路,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包含了汽车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心理学、汽车营销策划、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等着重于培养学生基础营销能力的课程。
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分别确定了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具体安排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课程设计构架
三、创新实训内容,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面向企业需要、面向未来的汽车营销人才,汽营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定位于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深厚的营销理论知识,更需要把专业知识和营销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用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形成了学生经常走入企业的走出去模式。
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其中一般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必须掌握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独立生活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对于汽营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有正确评价汽车的能力,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能力、客户开发的能力、沟通能力、汽车服务相关业务处理的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新问题所具备的实践能力。这三种类型的实践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主要解决职业适应问题。
在教育条件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经过从知识到一般技能再到熟练技能最后能够综合应用这样4个阶段(见图2)
图2
第一步是从知识到一般技能的转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学生将获得的显性知识加以实际操作运用,巩固知识,获得某种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二步是从一般技能到熟练技能的转化。学生将已获得的技能,经过多次实践,强化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进行独立的实践训练,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修正错误,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风格。最后是从熟练技能到综合应用,学生能够应用技能来解决现实情境中复杂的、不良结构问题,这是在学生熟练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内化的迁移过程。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客观要求,我院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由浅到深安排了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岗前实训以及顶岗实训,确保学生每一学期都可以与企业进行一次深入的接触,对市场前沿有一定的感悟,一步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形成。
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我院汽营专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金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金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汽车4S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不定期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借助企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技能教育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任务,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项目等,实现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我院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得以把实训课程引入到企业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实训。初始实训课程有认识性实训,学生在企业里实训一周,对汽车行业形成感性认识。汽车专业知识的实训有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底盘实训、汽车性能实训、汽车电气实训,学生在校内实训室中进行简单地操作,然后到企业参观,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跟着企业里的师父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并详细描述自己的实践情况形成实践报告。在此过程中,从新车观摩、新车清洗验车,到维护车辆的接待过程与维修过程的观摩、体验和实践,再到对车辆修理的参观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对汽车产品的整体认识,对于汽车的构造、性能、文化形成直观的体验。在完成了汽车专业知识的实训之后,开始进行营销实训,包括汽车商务礼仪实训、汽车推销与商务谈判实训,以及基于营销管理的5S管理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将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与营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汽车营销实践能力。
经过以上实训内容的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已初步形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在实训体系中设计了岗前实训,这一实训安排是基于校企合作进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特色。这一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后12周,时间长、内容综合,学生完全进入企业进行锻炼,并完成相应的项目。过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实训,学生对理论有所巩固提升,在技能上实现综合应用。
图3 实训课程体系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为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近五年累计2年时间),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汽车营销专业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培养上设计了包括教师入企业培训、教师企业挂职在内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首先,汽车营销专业通过学院与合作企业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给每一位专业教师提供了进入企业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重在长效,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所采用的方式比较灵活,有参与企业培训会议、参与一线岗位的顶岗实践、做企业管理人员助理三种方式,安排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经常性地到企业培训。学习专业技能,感受企业文化,与各类客户接触,提高应对客户的技巧,体会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进一步掌握各类汽车营销技能。使教师能够始终对生产经营一线的状况有所了解,对汽车行业有深入的体会,持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搞好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提供契机。
经过培训,教师对自己所教授课程对应的岗位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当前市场的新现象、新变化,使教学的步伐能够跟上行业发展速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职业要求,今早与社会接轨,提高汽车营销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比教师入企业培训更深入的是教师挂职机制的建立。挂职期间,教师完全成为企业的员工,服从企业的管理与考核,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教师进行过程管理。在挂职锻炼期间,教师需要做到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参与管理,同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每日撰写工作总结与工作体会,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教师应了解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学习行业里的新技术,接受汽车行业的新观念,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服务,真正让企业、学校双方都从中受益。
经过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有更准确的了解,为准确定位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提供有效建议,完成课程教学的改革。
经过企业的培训和一定时间的挂职锻炼,教师对于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任务,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用自身的实践经验现身说法,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实训中作为指导老师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承担好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的重任。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进企业挂职锻炼,学院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将教师入企业的情况作为教师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之一,与教师的待遇挂钩,并进行考核评价,为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学生走向管理岗位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训设计上,考虑了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由分散到综合、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而这些设计,又都建立在与企业深入沟通,相关教师在行业一线亲自体验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莫舒h.汽车营销专业课程校企合作的改革与实践.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2期
[2]吴敬静.汽车营销专业“校企融合-教学见习”人才培养模式解析.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3]王斯斯.加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2期
[4]武瑾.情境式教学法在汽车销售实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02期
[5]胡业华.卢建平.职教教师专业化视域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研究.职教论坛.2015年24期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6A058),《依托区域行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3JA0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在汽车制造和售后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的人才,因此该专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该专业具有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1]。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创新,以适应与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主要工作之一。专业教师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即岗位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2]。
(一)岗位需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的岗位包括汽车生产、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以及汽车服务等,以及汽车行业后市场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信贷等,主要的岗位工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理赔师等,专业的发展岗位有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
(二)能力需求
该专业人才要适应岗位能力要求,需具备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通用能力。三者相辅相成,专业基础能力是基础,核心能力是关键也是保障,是通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包括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地盘、汽车构造、汽车原理以及汽车电气结构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知识,能理解检测设备原理,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够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同时具备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维修、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需求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售前、售中、售后的要求。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应当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能力需求、素|需求来实施课程体系的创新(如图1)。
二、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
首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根据,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征询企业建议来确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岗位进行定位。
其次,符合教育规范,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对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分析总结,制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和目标,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规划。
三、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
以岗位汽车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如何将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联系起来,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单元课程。
在教学目标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从单项素质和能力逐一分析、分解,以形成素质、技能和知识模块。依据模块的性质、内容以及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实习,优化互相间的衔接,合理配置教学任务,整体考虑,优化排序,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共课、岗位职业能力基础课、岗位职业能力核心课以及岗位职业能力拓展课。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专业能力的“专”,在专业下细化学习领域,学生可根据兴趣或就业方向重点学习。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装饰与美容》等培养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细分整合为四大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3]。
四、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动化,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认真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合的四大学习领域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比例,让学生学习后会动手,理解原理。实施方法如下:细分教学责任人制,让每个教学模块项目化,每个项目的目标都是“懂(原理)会(操作)”。在项目计划之初,根据项目特点,融合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时间和顺序,与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学会后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
再者,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需求,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之后的工作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理论中体现实践。
五、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从单一课程试卷考试中脱离出来,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方式,同时建立学校与企业双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学校教师负责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负责评价(以综合素质为主)。
在学历教育中,融入“双证书”制度。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制,毕业离校前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证、二手车评估师等可以抵扣相应学分。同时制定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查,评价学校办学效果,听取毕业生意见,加强重点课程和技能的培养。制定企业随访制度,定期开展企业随访,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以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改革。
总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评价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摒弃单一的由一份试卷或者一次实践操作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企业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语
本文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其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适应汽车产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锂婷.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创新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