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3: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教学工作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
1、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从数量上看,尽管幼儿园总量大幅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其中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从办园布局上看,公办园和部分优质民办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城镇等地,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从收费上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都在每生每学期3000元以下,民办园保教费则跨度较大,每生每学期从几百元到7000元不等,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1.2教育经费投入落实不到位。《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县(区)人民政府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按不低于5%比例安排学前教育经费”,而从调查检查的情况来看,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仅3.21%。
1.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公办教师资源不足,在编在岗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公办教师差别大,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1.4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不规范。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规划统筹力度不够,存在重复建设、布点不科学的现象。有的开发商不按标准建设幼儿园,或将其改作他用;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被开发商或物业以高价租赁给民办学前教育集团,成为小区配套幼儿园收费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5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少数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不严格按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办学,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不按要求编班,班额较大,或未按规定配齐保教人员。
此外,无证办园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园舍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存在需求、在园幼儿难以分流等客观情况,增加了取缔非法办园工作的难度。
2、关于搞好学前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2.1要整合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统筹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使学前教育资源在总量大幅增加的基础上配置得更加合理。继续大力发展公办园,发挥其主导作用,鼓励优质公办园联合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惠及面。将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不论是新建小区还是已建成的小区幼儿园,都应理清其所有权归属,统筹安排,通过各种途径,让其办成公办园或者通过零租金方式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推动幼儿“就近入园”。着力打造示范园,对一些办园行为规范、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幼儿园,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保教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完善市、县(市)、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2.2要加大投入,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进一步将《条例》中关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规定落实到位,保障经费的稳定投入和逐年增长,为教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及幼儿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对于符合规定的民办园,进一步加强资金扶持,加快普惠园的建设速度,适当扩大“以奖代补”范围,将《条例》中关于相关费用减免等规定落实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类、多形式的幼儿园,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2.3要加强培训,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招聘力度,按规定配备公办园教职工数,实现公办幼儿教师补充工作常态化,逐步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加强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培训力度,深化幼师师德建设,加强保育、保健人员岗位培训,完善考核机制,着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通过高水平园结对、座谈交流和观摩学习等形式,将优质园的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办学内涵引入相对落后的幼儿园,深化优质园辐射带动作用。
2.4要强化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依法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的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顿、完善和提高,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对违章违规的幼儿园依法查处。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对学前教育单位收费的监管,对全市幼儿园收费问题进行调研,健全幼儿园成本核算机制,加大幼儿园收费备案审查力度,确保学前教育收费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管理,整治、净化周边环境,为幼儿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2.5关于幼儿教师工作细则。冬季保育的重点:中大班要在此季节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拉裤子、掖衣服;托小班教师要特别关注和帮助幼儿整理好衣裤,保证幼儿不露肚皮受凉;要注意运动前和运动中幼儿的穿衣量以及何时增减衣服;冬季幼儿的衣物特别多,要重视幼儿衣物的管理;特别是要保证幼儿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外出活动时,保育员或教师将教室门窗打开换气;冬季饭菜易凉,要有措施保证幼儿始终能吃上热饭热菜。夏季保育的重点:要控制和管理空调使用的温度,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要控制饭菜、开水进班时的温度,防止烫伤幼儿;厨房及教室等的纱门纱窗要在春季就安排相关人员来检查和更换:每周末请防疫站专业人员对各班的厕所及园内易滋生蚊虫的地方进行灭蚊处理。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学前教育重要性,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兴华.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周睿.县域学前教育发展支持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首先,要创设和谐、良好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幽静、环境优美自然会产生心情舒畅、气氛和谐。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能给学生心理以宽松,不易产生逆反心理。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在这种和谐环境中学生才能自我调整心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健,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其次,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思想,以亲切的面孔,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创设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有了张扬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心理健全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再次,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成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理解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还有,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因各种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学生需要的是关心、帮助,老师应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新课改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颇多,但我认为,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小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关键词] 公路试验与检测 ;“教学做”; 一体化; 流程 ; 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什么是工学结合一体化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过去,关于职业教育的任务有很多不同的表述,其中以传授知识和技能最具代表性。由于对职业教育任务认识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所以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有双元制模式、有教学工厂模式、有企业岗位模式、有工作过程模式、有学科模式、有项目模式、有模块化模式等等。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成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这种认识和表述,强调对进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要把握“工作本领”,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工学结合,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工作,这是基本规律性。“工作本领”的获得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而不可能在课室养猪、在黑板上开机器。
所以,其实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学习情景“土路基检测”的学习任务安排
整个《公路试验与检测》课程,根据企业实践专家的意见,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要求,粗分了5 个学习情景,包括土路基检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路面基层材料检测、钢筋砼构件检测。其中每个学习情景里的学生用工作页的学习任务按顺序分7大块。下面我以“土路基检测”学习情景为例来讲述这个顺序。
1.任务描述
学生接受任务单后,借阅或上网查询《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9)、土质试验与检测的各种记录表格等,获取有关土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的试验与检测工作项目等有效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土质路基施工工艺的要求,根据委托单与检测方案,准备试验检测仪器及原材料,或是到室外检测现场,按照操作规程及检测方案要求进行试验检测。试验检测工作结束后,必须做好仪器设备的整理和场地的清洁工作,根据试验检测情况填写检测数据和试验表格,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结果。
2.任务目标
完成本学习任务后,学生应该能:
(1)能够根据任务要求确定自己对土质路基要进行的试验或检测项目;
(2)能够指出各试验或检测项目的检测目的及原理;
(3)能将土分类,使用相关检测仪器;
(4)能在教师指导下对土工仪器进行检查,并判断仪器的可用性;
(5)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操作土工仪器,制备土质试样;
(6)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操作规程独立完成试验检测项目;
(7)能够准确真实进行试验检测数据的处理;
(8)能够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9)能够进行自我总结,包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教学时间
20课时
4.学习与训练
4.1接受工作任务
思考: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筑路材料,它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们的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土一般是用在哪个部位?它存在的状态又有哪些呢?我们该使用哪些指标和检测方法进行判断呢?由于土的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我们又该如何分类呢?
任务:某施工单位进行高速公路土质路基填筑施工12KM,工期为5个月(以签订施工合同时间为准),工地试验室需完成路基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的试验检测自检项目。试验室主管分配任务,试验员完成试验检测任务,并提供试验检测报告。
4.2信息收集与处理
以引导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学习知识并加以巩固。
例:请指出右图所示仪器的名称、作用和需要用到的试验或检测项目。
4.3制订计划并决策
(以小组形式讨论任务的分工、合作、完成;例出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明确制度工作进度计划。都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制定出来,直观,方便!)
4.3.1.计划
1)小组讨论记录(需有记录人、主持人、讨论内容和日期等)(可另附页)
小组讨论实施计划记录表
讨论主题
讨论时间 年 月 日 讨论地点
主持人 记录人
出席人员
讨论内容纪要:
2)以表格形式,列出你在工作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材料等。(可另附页)
序号 项目名称 仪器设备 单位 数量 使用人 使用情况 借出日期 归还日期
3)根据计划,选定工作面。
4.3.2决策
1)根据小组讨论分析,安排工作进度,编制试验与检测计划书。
(也可自己制表,不限格式)
序号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负责人 备注
2)原始记录表格的准备
(所有表格都附后,自己选取需要的记录表格填写)
4.4任务实施
(1)根据查阅到的规范,开始实施试验检测工作,将实际需完成的项目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分配任务到个人。
(而在教师工作页里面,则是列出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2)实施的地点,可以是专业教室(可按小组就座,配备多媒体视听设备)、土工实训室(可进行室内实操试验)、资料室(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并设工作讨论区)、可模拟进行土质路基现场检测的场所,也可以是工地现场。
(3)注意事项
关于原始记录:各个试验检测项目的原始数据记录。原始记录为最“原始”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其严肃性极其重要,必须如实记载,并掌握正确的原始记录更改方法
关于数据处理:依据规范和行业要求准确真实进行试验检测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扩展工程上所有检测相关数据处理均采用数据修约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2008)
数据整合:注意数据的前后连续性。
试验完成后应注意:不要忘记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环境温湿记录,清理试验场所,仪器使用后应进行常规保养,养成一个好习惯。
4.5成果展示与工作总结
因为试验检测方面得到的成果,只是一些试验记录表或者检测报告,没有实物,所以在这里我比较简单,就是“各组将已填写原始记录的表格整理,出试验报告,给指导老师或专家浏览。然后由各组派代表分享出自己组里面的一些情况,还有结果的通报。”
5.考核与评价
5.1评价要点
(1)注重学生个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由生手到熟手的发展表现。
(2)注重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团队表现。
(3)注重非学业性内容以外的表现
(4)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5)注重学生处变能力。
(6)注重激励学生以起到创造成功。
5.2评价方法
1)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结合父母期望的评价方式,进行及时性的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
2)在评价时根据不同学习情境的特点采用试验检测结果评价、理论测试、过程观察等多种形式,或者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定期让同学、家长或专家进行成长评价,以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3)注重学生差异评价,进行基础评价、反馈评价和提高评价,可根据需要在不同阶段允许重来一次(测验、考试或回答)。
4)对学生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探索各种可能方案,决策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5.3评价表格
一体化课程综合评价表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公路试验与检测》
学习情境: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得 分
自评 小组评 师评
1 过程观察
(100分) 信息收集(30分)
3 学习态度(40分)
4 社会行为(30分)
过程观察 自评20%+互评20%+师评60%
1 阶段性成果
(100分) 计划制定(40分)
4 工作页填写(60分)
阶段性成果 自评20%+互评20%+师评60%
1 团队表现
(100分) 团队合作(40分)
2 任务完成(60分)
团队表现 自评20%+互评20%+师评60%
2 学习情境成绩 为前三项成绩的平均值
教师评定: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6.课后拓展。引导问题的形式,一般是理论或实操内容的延伸,难度会稍大点。
例如:什么是国际平整度指数?
7.附件。将完成任务所需的试验记录表或检测报告附在后面,供学生选填。也可以附上有用的图纸等其他内容。
三、总结
此次课改的对象是我们公路与桥梁专业的课程,在全国当属首次,我本人实际经验也不足,所以觉得存在以下不少的问题:
1.首次进行,无经验可取,无前辈可询;
2.时间比较短促,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
3.规模比较大,每门课程基本上都是由一名老师负责,知识面和宽度都不够;
4.内容比较多,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本人在编写过程中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难以面面俱到!虽有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参与,但由于距离甚远且工地事多,专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任重道远,本人这一个流程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修改完善,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做”完全融为一体,也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在学校里学到工作中实用的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赵志群,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学生课业考核评价指导手册》(试行)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
关键词 模拟工作环境;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五个对接;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26-04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模拟工作环境”的关系
理实一体化教学源自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1]。“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培养紧密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2]。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以该模式为主线,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方式[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在“模拟工作环境”中根据未来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要求,采用配套教材,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参与其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操作技能,在操作技能学习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4]。
从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看出,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从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多媒体等方面来构建“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这种“模拟工作环境”中学知识、练技能,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从理论角度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从实践角度看,将课堂所学与技能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就业角度看,毕业即可上岗,对企业和行业已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与行业所需零对接,突出职业教育注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首先,“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而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也是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此外,建设并完善“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也是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条件。
(一)将教师操作技能培训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专业理论课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学校应将专业理论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将专业理论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指标,并要求他们按期取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
(二)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借助教师“工程背景”带动教学相长
学校招收的教师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系统,但是缺少实践教学经验。学校应安排专业理论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中长期顶岗实习,使其熟悉企业最新需求及企业运行规范,加强教师的“工程背景”,从而使“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加真实具体。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聘请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走进学校,有针对性地讲解行业前沿技术。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是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特点,要求学生针对课程大纲需求自制教学课件,内容自选。通过此项教学设计,不但能锻炼学生做行业报告的能力,同时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如以某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共计62人)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维修》这门课所选课件的内容为例,从学生创新作业热门题目分布来看,学生对汽车安全性(如电控变速器(ECT)、安全气囊系统(SRS)、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等方面较为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学生关注的主题重点讲解。
(四)加强“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
“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其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基于“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不仅要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更要求设备设施、场地布置、工作流程等模拟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的实训过程贴近生产一线。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企业中的最新仪器、最新产品更新换代也特别快,因此学校还应对理实一体化教室配套的设备、零部件及总成等,根据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
三、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
“模拟工作环境”是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落脚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高职教师、企业资深工程师、行业专家共同完成教材的开发,教材应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一线产品作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国家最新标准及企业生产实际,掌握岗位基本技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执行新标准
“五个对接”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即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5]。在此背景下新的专业教学标准应运而生,新教学标准按照“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的课程结构搭建专业课教材体系。“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应根据新的教学标准,分别对接中职和高职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并充分考虑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课程衔接,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并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满足“双证书”要求,同时融入安全性、环境保护、规范操作等现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引导新模式
“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形式的编排应适应“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新模式,将知识的讲授融于技能形成的过程之中。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从应用的角度讲述传统的学科性、原理性内容,弱化理论分析,简化推导过程。教材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来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师的演示、传授、指导、考核与学生的观察、模仿、练习、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从任务实施的角度设计教材结构,用“模拟工作环境”的新模式教材引导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适时地将教学活动安排在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等“模拟工作环境”下进行,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实现“所学即所用”。
(三)考虑新起点
职业教育的起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就我国现状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差异性大,理论知识起点普遍较低,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形式的编排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的多样性与低起点,开发易教、好学,寓教于动手操作,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并为学生创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模拟工作环境”。一是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面向就业实际需求。二是依据生产一线工作项目设计教学项目,岗位技能针对性强。三是设计过程性评价指标,检验并巩固教学效果。
(四)构建新体系
教材建设是搭建中高职衔接与贯通的“立交桥”,在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的背景下,搭建中高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有机衔接和贯通的教材体系是当务之急。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技术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统筹设计中高职教材内容[6],设计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基础模块对应中职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与工作任务,学生修完后可直接就业;提高模块对应高职教学要求,是“3+2”联办学校学生后两年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中职对口升高职学生可免修基础模块。
(五)推动新资源
利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手段,以主教材为中心,开发数字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MOOC、网络课程 、资源库、实验与实训(模拟仿真光盘)、学习指导与练习(助学光盘)、教学参考书(助教光盘)。数字化资源是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有力支撑。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做到“模拟工作环境”,不仅要有充足的建设资金,还要有能够把握生产过程及指导现场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或从事企业一线工作的兼职人员,就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来说,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模拟仿真光盘、MOOC、网络课程等数字化资源可以带领学生犹如亲临生产一线,切实感受产生过程,对技能的掌握具有极大的帮助。
新教学资源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立体性――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二是资源性――扩展内容、丰富知识。三是网络性――体现时效、更新及时。四是仿真性――现场感强、边学边做。
四、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的是教学效果,因此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考核及用人单位的评价[7]。
(一)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
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并不是仅靠传统课程考核成绩指标来评定的,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过程考核应占较大比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工作态度及任务完成质量均应得到充分体现。评价考核=终结性考核30%+过程性考核70%(出勤率10%+工作态度20%+任务完成质量40%)。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的合作状态,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对分工合作的配合情况,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通过教学过程评价考核,可以进一步掌握学生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的情况。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情况随时调整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掌握技能[8]。
(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考核
通过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观察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活学活用的学习效果。在课程结业时,以某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其计入课程成绩;或者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
(三)用人单位评价
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对用人单位而言,应该是成品而不是半成品,应能直接为用人单位服务,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是学校教学效果、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手段,也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因此,应加强学生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其就业后的不定期跟踪调查,以掌握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信息及对技术人才的最新需求,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五、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教师对毕业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调查,分别统计出进行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前、后的情况。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参加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技能掌握等方面“优秀”与“良好”的比例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合格”与“不合格”的比例明显下降,这说明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持续跟踪调查发现,结合配套教材建设,经过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就业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学习能力强、进步快、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等优良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蔡跃.探索德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以柏林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71-75.
[2]许丽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11):96-99.
[3]柳燕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3.
[4]冯晋友,郭瑞莲,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2(3):49.
[5][8]张建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保障机制――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3(1):56-59.
1.百分百成才新理念——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成败的关键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建立起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的德育观念。面对“将捣蛋进行到底”心态走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观念的转变是关键。不但学生要转变观念,重新树立自信,教师更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能够成才。
什么是人才?一定场合里的人的长处被发现、发展、发挥了,这个人就是人才。“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各有所长,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百分百成才理念从尊重学生出发,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尊重;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求他们十全十美;把学生看作是有能动性的人,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实践中职业学校应遵循成功教育原则、环境熏陶原则、教师以身立教原则、正面教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就是在这样的以人为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指导下,职业学校全体教师视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人才,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百分百成才。
2.强化德育工作的服务意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先导和前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已经开始成为二十一世纪备受关注的发展产业。职业学校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的服务意识,形成了德育工作全员服务育人、全程服务育人、全方位服务育人的新格局。
2.1 全员服务育人。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保证。职业学校的职工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感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这个群体应人人心中有学生,人人有德育任务,人人都主动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德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形成全校的德育合力。
2.1.1 在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应坚持常年对职工进行培训,签订师德责任状。由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岗位明确任务,各科教师寻找各自德育切入点,为学生发展服务。
2.1.2 精心打造班主任队伍。
职业学校应每学期期末都举行班主任培训,并注重新班主任的培养,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系统地组织班主任学习最新德育教育理论知识,对德育工作的心理、方法、技巧进行集体辅导,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展开讨论,对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此外,还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感受新思想、新观念。建立一整套奖励机制,推动德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2.1.3 发挥兼职教师岗位优势。
只有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动态,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毕业生。为此,职业学校应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来校座谈、讲学,对学生提出职业能力、素质的要求。如:将银行、零售企业的员工守则和职业规范等,纳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2 全程服务育人。
2.2.1 抓养成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人由于职业素养不是很到位而影响到企业形象,从而使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市场,自然要对学生的行为细节进行培养。职业学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
新生入校,早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聘请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介绍各专业的发展情况及社会对本专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对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形成初浅的认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使学生逐步地调整自我、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的行为,为今后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实习跟踪调查,形成一次行为规范的教育合力。
职业学校应坚持这样一个做法: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学校就组织跟踪走访,了解学生实习环境与工作表现,形成学校、实习单位的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做好准就业的一切工作。同时反馈学生的表现,为更加有的放矢的对在校生的教育提供依据。这种具有超前意识的做法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称赞。
2.3 全方位服务育人。
2.3.1 抓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职业理想。
突出时代感、专业特色及和谐环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的新形式,使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催人向上的地方。只有这样的一种文化熏陶,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形成一种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气势,形成一种在各类竞赛中取得出类拔萃成绩的局面。“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这样强烈的进取心和职业理想,无疑将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
2.3.2 抓健康教育,奠定职业基础。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甚至有心理创伤。对此,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学校还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并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证书的教师专门负责。学生可以当面咨询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写信的形式进行交流,还在学生中组建“心理互助小组”,相互解决心理问题。此外,还组织学生定期出版心理健康专题手抄报,举行心理讲座,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健康的种子。
我们还应以赏识教育、成功教育为心理教育的途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好的途径。所以,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活动,让有进取精神的学生得到展示才能的机会、获取成功的机会和获得表彰的机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生活,感受到快乐,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扬起生命的风帆。
2.3.3 开展职业指导,增强适应能力。
学校应配备职业指导教师,专职指导学生就业。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跟踪,建立学生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品德档案,由职业指导教师制定进一步培养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学习、练技能,指导他们确定专业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引导他们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岗位,顺利踏上就业之路。
3.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自主发展的无限内驱力
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落实职业理想的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给自己定个具体目标,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位置上,确定最佳职业生涯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对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是强化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创业观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的过程;是学生为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台阶,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生实实在在的体验。
4.德育机制的创新——点燃明天的希望
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依赖于良好的德育机制作保证。新的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主要蕴含以下三个机制。
4.1 运行机制。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链”。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依赖于以下六个工作系统,即德育处、团委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教书育人系统,全体行政后勤人员组成的管理服务系统,学生自我教育系统,社会育人系统,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系统。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才能使学校整体和德育机制正常运转。
4.2 评价机制。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的“保证链”。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什么样的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是满足于不出问题的管理?还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活力,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发展?等等,这里都牵涉到一个科学评价问题。学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制定出了科学量化积分考核标准,既考虑学生的遵守纪律情况,又要结合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既充分考虑全班学生相互间的互评分值,也合理考虑学生的自评分值,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考核,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改进。同时,还注意了评价机制中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地使评价标准科学化,内容具体化,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德育评价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增强了德育评价的有效性。
各镇(乡、街道)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区直学校,各民办学校:
建党百年大庆和暑期将至,为确保全区教体系统安全稳定, 根据省安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为庆祝建党 1O0 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的通知》(赣安办字〔2021〕35 号)和省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赣教电传字〔2021〕14 号)的文件精神, 要求各学校、幼儿园防范化解涉校涉生重大风险,维护全区学校平安和谐,现就进一步做好近期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七一”和暑期将至,师生思想活跃,人员外出流动量大,安全隐患增加。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认清做好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师生至上、安全第一”,对学校安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安全工作的任务部署分解落实到地方和学校的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口把守,消除学校安全工作监管盲区、堵塞管理漏洞,严防各类事故特别是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做好党的百年华诞和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再进行一次总体部署,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二、认真开展放假前学生安全集中教育
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墙报展板、开辟校园网专栏等形式,在“七一”和暑假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要加强学生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暑期消防等各项安全和应对自然灾害、反电信诈骗、非法校园贷、反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要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防溺水警示教育,加强学生远离“黄、赌、 毒”、不良网贷和反、反非法传销等法制教育,提倡安全、文明、健康的假期生活。各中小学校要全面使用《江西省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确保放假前天天播出。中职学校要针对校外实习情况,加强实习规范管理和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三、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护学行动”等行动有机结合,在放假前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突出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校内水域、教学楼、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仓库等要害部位和场所。对暑假期间校园内停用的场所和设施(备),特别是用水、用电、用气设备以及危化品存储设备,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具体防控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在放假前要迅速组织整改,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要安排专人跟进,明确完成时限。
四、切实做好学生人身安全防护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 坚决维护校园和谐,确保食品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按照防溺水任务清单要求,进一步加大预防溺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当地镇、乡、街道(居委会)的沟通协调,推动重点危险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防溺水安全措施落地落实。要大力推动校园安防建设“三个百分之百”和“四个一工程”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升安全防控能力。解决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指导学生舒缓压力,疏导心理情感。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学生考试成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五、提高敏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关键人”纳入管控视线,建立“一人一档”信息,要加大排查甄别力度,逐人制定工作方案,逐人落实稳控措施,精准把控网上网下突出动向和可疑苗头,严防漏管失控演化形成现实危害。对校园及周边排查发现的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 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而扬言报复社会的重点人员,要及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矛盾化解和行为管控,防止发生冲击校园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对原民办代课教师挑头骨干人员要逐一剖析评估,精准施策分化转化。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师生关切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和教育引导,落实安全稳控措施,坚决防止群体性涉稳事件的发生。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保证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值班人员随时在岗在位, 有能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有关重大突况和重要信息, 要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