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

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4: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本科毕业论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10-0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将面对社会,面对职业群体,搞好社区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预防工作,确保人员的身心健康,任重道远。因此,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精神,又有领导、组织和指挥的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努力搞好和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预防医学本科生经过四年多的基础、临床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缺乏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为此,在毕业实习期间应着重抓好操作技能和组织才能的全面培养。我校自1976年开始培养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毕业论文规范化、严格化管理

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制定了有关条例,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明确的整体要求,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各院系根据学校的计划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2007年,我校已制定《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指导教师的要求、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考核及成绩评定等进行了细化要求。明确了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并成立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好坏和总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论文带教,教师是关键。因此,对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指导教师要有认真工作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方法指点,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学生适时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论文高质量按时完成。其次,指导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或参与其他教师的科研活动,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和刊物,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这样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才能给予有效地启示和帮助。其三,加强师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指导教师的品德、文化素质、人生观和才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毕业环节工作中,指导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

3 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和立题工作

这是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各人承担的在研课题、横向科技开发项目以及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要求上报课题,经教研室集中评议,并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后公布,由学生填报选题志愿表,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一人一题。

4 全方位培养

目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僵化,束缚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勇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着重全面系统地培养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对每位毕业生严格进行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综述、课题设计、专题报告、实验室工作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统计、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等全过程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室工作和现场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资料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熟悉微机操作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科研综合分析能力。经过全面系统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参加工作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5 加强过程检查,保证进度质量

组织毕业设计初期和中期检查,对任务书填写、毕业设计进度、外文翻译、学生及教师到位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有详细记录。各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也都提供了详细的毕业设计进度计划,100%的学生有毕业设计进度计划,以便督促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关键在教师。选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好、精通业务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是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该项工作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锻炼,要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习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树立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和敬业精神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要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要对教师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等,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如提职、升级、评优、奖励等,这样才能引起教师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周从钜,梁炳钊,蓝才武等.努力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教论坛,2003,(5):72-73.

第2篇

在大学生尤其是医科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的今天,南方医科大学不仅取得优良的初次就业率,甚至一些2008届毕业生也早早就被用人单位“预订”。记者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郑木明,郑校长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郑校长介绍说,学校的“三结合”办学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广东中医药资源丰富、全军中医药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校率先在军队医学院校中成立了中医系,并提出了建设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的思路。随后,学校还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校办企业集团;随后学校又率先在军内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这“三个率先”,实际上是“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雏形。经过长达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西医结合拓宽学习视野

学校始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环境。学校中医药学院有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及一批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30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附属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目前正在建设800张床位的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学科群及资源优势。

学校还致力于培育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队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实施了长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学校确立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消化病、肾病、风湿骨病脑病、心血管病及中医急症制剂、新药研究等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的6个科研方向,获多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并获“补脾益肠丸”、“尿毒清”、“正天丸”等新药证书。

学校还致力于深化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医专业按64的中西比例、中西医结合专业按46的中西比例开设教学课程。在现代医学相关专业中,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在教学中实现了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的综合运用。如教授诊断学,既用传统的望、问、闻、切来阐述,又用自行研究的脉搏图和微循环舌像图作深层次的剖析。

理工医结合复合知识与能力

学校建立理工医结合的学科群,优化理工医结合的师资队伍,促进了交叉型学科的发展。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的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以“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武凡教授领衔的医学图像研究室等理工医结合的研究室。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返回舱非正常着落的冲击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学校承担的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男性“数字人”项目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医学图像研究室承担的功能化PACC系统于2006年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已在全国13家大型医院使用;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四个环节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以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影像专业为支撑专业,近年又增加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段开设理工医基础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上,通过机电实习、教学实验、工厂实习、医院实习、毕业设计等5个阶段,循序渐进。在师资队伍上,对理工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医学再教育,对医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工程技术教育。

据统计,学校按照理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已培养本科毕业生569名,硕士、博士毕业生145名。近3年,这些本科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分别达97.8%、91.4%、100%;2008年毕业的本科生有298名,已有150人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公开出版教材10余种。如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头胸导联”编写出版了《临床心电信息学》,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研究”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等,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和指导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自行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近年来,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0篇,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特别注重科研和科技产业相结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无限极口服液”等产品为龙头,先后成功创办了南方制药厂(“三九集团”的前身)、南方李锦记、东方药林等校办企业。学校先后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国家Ⅰ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

第3篇

关键词:长学制中医学;分流;淘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72-03

一、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教育部批准,部分中医院校开始举办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实施“七年一贯,本硕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随后长学制中医教育逐步扩大,至今已有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成都、天津、湖北、浙江、辽宁、湖南、山东、黑龙江、福建等十多所院校招收七年制学生。

七年制的中医教育模式以培养高层次中医专业人才为目标,强调“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文、理、医的有机结合,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2年开始,我国推出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教育部和卫生部旨在通过这一改革,将大众化的医学教育回归到精英教育的轨道,培养适应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2015年开始,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始举办“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和九年制中医学专业。

二、问卷调查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本硕融通的七年制教育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通过前期各高校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发现各高校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均实施了分流淘汰机制,对外语、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等有一定的要求。那么,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分流淘汰机制在以往的人才培养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存在哪些不足,对近年开始的“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和九年制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有怎样的参考呢?我们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实施了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分流淘汰机制的相关中医药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导师、辅导员以及长学制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组成情况见图1。

如图1所示,本次调查问卷填写对象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导师、辅导员以及用人单位、长学制毕业生和在校生,共计426人,其中以在校七年制学生和七年制毕业生为主。

(二)主要调查内容

1.分流淘汰比例:见图2。

如图2,调查显示各校的分流淘汰比例不尽相同,有50.94%的学校七年制专业分流淘汰比例在5%以内,大部分学校的七年制分流淘汰比例都控制在10%以内,说明分流淘汰的学生人数较少,不影响专业人数的整体情况。

2.支持分流淘汰的比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约3/4的被调查者都对长学制实施分流淘汰机制表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说明包括学生本身在内的大部分被调查者认同分流淘汰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3.英语等级考试是否列入分流淘汰标准:见图4。

如图4,调查显示,对于英语等级考试是否纳入分流淘汰机制,45.31%的被调查者希望不列入,超过了38.26%的赞成列入的人数。近年来,英语四级已经与本科毕业证、职称考试等“脱钩”,逐渐回归为其语言工具的本质,因此英语等级考试是否列入长学制中医学专业的分流淘汰标准,值得商榷。

4.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是否列入分流淘汰标准:见图5。

如图5所示,约3/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应该纳入长学制中医学专业分流淘汰的标准,说明中医经典作为中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5.优秀五年制学生是否可以递补进入长学制:见图6。

如图6所示,约3/4的被调查者同意优秀五年制学生递补进入长学制学习,递补名额来自于从长学制分流淘汰空出的名额,这样在长学制专业中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激励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三、讨论

作为精英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淘汰率,加强考核力度,严格控制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对于“5+3”一体化和九年制中医学专业应继续实施分流淘汰制。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分长学制学生自身也支持实施分流淘汰机制。

长学制中医学专业的分流淘汰机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课程考核。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对每学年的不及格课程数有相应规定。二,阶段考核。对于长学制中医学生,由于学制长、学习阶段多,还应该重视阶段考核。建议在实习前应有阶段性考核。三,有关规定考试。如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部分中医药高校还设有中医经典四、六级考试等。建议对长学制学生严格要求,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经典四级应有通过时间的规定。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在中医学习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应加以保护并可以适当放宽对其英语、计算机等的要求。第四类,综合素质考核评估。综合素质考核评估内容涉及德、智、体等,是对以上三类考核的重要补充,是医学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议对每年的综合素质积分应有相关要求。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