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4: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跳绳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问卷调查;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会计学只有将其自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时,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独有的魅力。而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很少和实践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契合,更是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去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基于此,为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我们以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学校的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推进基础会计学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本次调查以兰州市商业学校14级、15级会计学专业1班、2班和3班6个班共14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问卷有效率为85.8%。为了确保答卷结果的真实性,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答。
二、调查结果
(一)对会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认知情况调查
问卷主要从是否了解案例教学及了解的方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等方面调查了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知。调查结果见表一。
(二)表二对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我校学生总体来说对案例教学有一定了解,但对教学方法不够重视。有效问卷中有39.55%的学生不知道案例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度缺失。72.65%的问卷显示目前所学课程只有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运用了案例教学方法,27.35%显示全部都没有运用案例的教学法。另外,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特点、效果的认识都是积极的、肯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职生对案例教学的潜在需求和易接受的特点。
(三)对案例教学法需求的影响因素的调查
问卷还从外部影响方面调查了影响学生需求的相关因素。在127份有效问卷中,共有98份对会计学原理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选择,具体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见表三。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案例教学预期对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影响显著。总体看来,预期因素对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剩余的影响中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原理案例的教学需求比较强烈,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特点和效果比较了解,也易于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因此,此类学校可以并且应该开展案例教学。另外,预期因素在学生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大,剩余的影响中又以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外部影响的作用最小。基于以上几种形式,我们认为,在中职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普及案例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案例教学恰恰有助于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该在会计专业基础课中普及案例教学这一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贡峻.会计案例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建议[J].会计评论,2006,11.
[2]李晓红.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管理类案例教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6.
[3]颜莉.基于案例教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方法改革[J].财会通讯,2010,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自2013年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县广大一线教师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构建成了符合我县县情的教学模式――“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五环四互”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自学互助、展示互导、质疑互究、检测互评、总结提升”。该模式相比以前的课堂教学,特别强化以“互”为核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引导、共受启发,相互探究、共破疑难,相互评议、共同提升。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五环四互”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由教知识转变为导方法。本课依据我县教改要求而设计。
二、案例描述
(一)教材分析
跳绳是一项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它以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为主,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初中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是以短绳为主,把一些练习方法、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课程资源有效整合的一次检验,也是通过跳绳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发展灵敏、力量、跳跃等身体素质,提高技能的一个缩影。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初一级体育课――跳绳。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快乐、合作”的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该班学生对跳绳有一些了解,对跳绳的认知和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会遇到协调性不好、怕吃苦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跳绳的学习,掌握跳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做事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
3.树立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协调性的发展、跳绳节奏的控制。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五环四互”模式。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
(2)热身运动――绕操场慢跑2圈
(3)组织学生进行单替跳、双脚跳动作
组织:……
2.基础部分
(1)检查学生对跳绳动作预习练习的成果(上次课已布置的预习内容并要求收看相关的视频)。
(2)质疑互究:
A.(师问)跳绳应注意什么?
(生答)人绳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节奏。
B.老师讲解示范跳绳动作,让学生观察动作要点。并进行跳绳知识讲解。
预备: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臂与腰同高,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
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上体稍前倾。
动作介绍:两手臂向前摇绳,跳起一次双手向前摇绳越过头顶,通过脚下,绕身体一周,即为完成一次。
动作要领:基本准备动作开始,两脚掌蹬地发力,跳起一定高度,提膝、收腹、稍含胸、大臂下垂,尽量贴近身体,双手以手腕发力为主,迅速向前摇绳绕体一周,屈膝,前脚掌落地,即为完成一次。
C.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练习并相互指出彼此存在的优点与缺点,老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
每一组派2人出列展示,由同学们指出他们每一个人存在的优缺点,并说明改正缺点的措施。
3.结束部分
(1)往返跳绳接力比赛
(2)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跳绳,男生女生每分钟分别达到200次、180次。
三、案例分析
跳绳练习让我记忆深刻。在小学练习跳绳这一技能时,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会跳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以前我仅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忽略了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造成这一部分学生越练越没有兴趣,没信心,没能掌握跳绳这一技能。要使学生成功,需要教师不断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应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个男生,他是一个很害羞、上课不活跃的学生。从开学到现在一直是这样,问他任何问题不是摇头就是点头或者从嘴里发出细微的声音。上跳绳课时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带绳子,由于他不会跳绳,因此经常不带绳子。经过几次接触后,我发觉教这样的学生要有耐心,要安排同学和他交流。于是,我一直鼓励他要带绳子来上课,这次课他把绳子带来了,我表扬他,他非常高兴。在分组练习时,我特地嘱咐该小组的同学要多帮助他,给他多交流一下技术要领,没想到练习几分钟后有个学生惊奇地对我说:“颜老师,他现在一口气能跳40个了。”这就是“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如果一开始不让学生与他交流,那么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学会跳绳,更不会走出阴影。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教学需要持久性,有些学生通过教学中的“自学互助、展示互导、质疑互究、检测互评、总结提升”,他就会很积极地去完成相关任务。
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之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演好编导角色,将“教知识”变为“教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健康教育;危险行为;需求估价;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04-03
随着学生伤害的增加和健康危险因素暴露程度的增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伤害应对能力的培养需求日趋突出。2006年中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仅溺水和交通事故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就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1]。学生安全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针对中小学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剧增[2-6]。本课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干预研究的基础研究,以PRECEDE模式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调查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及其教育需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延吉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中各选取1所朝、汉族学校,共6所;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所学校各抽取2个班,以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341份(其中学生622份,家长622份,教师97份)。回收有效问卷1 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1.6%。共调查男生269名(45.9%),女生317名(54.1%)。学生年龄范围为11~20岁,平均(15.15±2.09)岁。家长中的80%以上具有高中或大学学历,教师中的83.3%具有本科学历。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经国际安全教育专家3人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补充,提高了工具的效度。问卷分为学生、家长和教师3个部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伤害类型及原因、健康危险行为、健康危险行为认知、安全教育现状及其需求。
1.2.2 伤害认定标准 伤害是指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能量的转移可能是瞬时大量,也可能是长期小量,前者称之为伤害,后者则为慢性疾病[7]。本研究中的伤害是指学生因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伤害而到医院诊治或休学、休息0.5 d以上,或由家长、教师、同学、朋友进行紧急医疗处置过的事件。
1.2.3 健康危险行为的界定 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8]。本研究中的健康危险行为是指各种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和非意愿妊娠的、不良饮食行为。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内容经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议通过后,以学校为中心,研究者、学校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合作实施,学校的校医作为研究的协助者,经培训后协助收集资料。整个收集资料的过程,遵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或退出的原则。学生与教师问卷当日收回;父母问卷由学生带回家,于次日收回。
1.4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教师和父母的一般情况、安全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伤害发生及伤害类型的分布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危险行为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危险行为认知的差异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伤害及健康危险行为
2.1.1 伤害 中小学生过去1 a中伤害发生率为41.2%,其中小学生为54.7%、初中生为38.7%、高中生为36.5%。伤害发生的场所分别为学校(52.0%)、家庭(35.0%)和上下学路上(13.0%)。伤害的原因最多的依次为跌倒受伤(35.0%)、不洁净食物导致不适(8.8%)、与同学发生口角受伤(6.8%)和体育课时受伤(6.1%)。
2.1.2 健康危险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最高的为玩火,在中学生中除玩火外,依次为曾试图离家出走、饮酒、不适当减肥和吸烟等。除吸烟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年级和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家长和教师对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 家长及教师组均认为吸烟属健康危险行为,而家长对学生饮酒、药物滥用、的认知率显著高于教师。家长对的认知基本相同,但在其他项目上,不同年级的家长与教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家长对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等方面的认知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教师对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率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健康危险行为认知率普遍低于高中和初中教师。见表2。
2.3 安全教育现状与需求
2.3.1 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62.1%的教师每年接受过1次或1次以上的急救培训,其中76.1%的教师培训地点在当地卫生局或教育系统。分别有85.2%,76.7%,60.0%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回答学校有培训应急方面的规划或项目,但仅有30.4%的教师曾实施过安全教育。分别有40.2%,21.0%,13.8%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回答在正规课程中接受过1~2次的应急知识教育,且以多媒体教学或电视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
2.3.2 安全教育需求 分别有94.6%的教师、92.2%的父母和77.9%的学生回答安全教育很有必要。然而,许多学校不容易开展安全教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安全教育不在正常教学计划中(57.6%)、无教材和可利用的教育设备(52.2%)、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和技术(46.7%)。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父母及初中教师对教育的需求比较相近,前4位分别是交通安全、食物中毒、火灾和运动损伤;而高中教师则认为最重要的是性教育、交通安全、运动损伤和火灾;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集中在火灾、交通安全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教育(表 3)。同样,不同学段学生教育需求不同,小学生希望得到有关交通安全和食物中毒的教育,初中和高中学生则希望得到有关窒息、家庭事故、饮酒及药物滥用和运动损伤方面的教育。
2.3.3 安全教育手段 58.3%的学生希望由学校聘请的专家来讲授应急预防和生活安全的课程。有关教育方式,42.0%的小学生和33.8%的初中生希望通过演练的方式学习,40.3%的高中生希望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的方式学习。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延吉市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伤害发生率较高,学生伤害年平均发生率为41.2%,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结果(10.82%~20.4%)[2-3],伤害发生地点与相关研究结果的一致,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家中[3-4]。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随年级递增而升高,吸烟、饮酒已不再局限于男生。而有些父母和教师很自然地接受学生的这种行为,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一样,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不以为然,势必影响学生对健康危险行为的态度和实践[5]。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同时需要父母、教师在认识和态度上的转变。
结果还显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安全教育方面的规划或项目,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仅有30.4%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安全教育。究其原因,安全课程未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视为业余活动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多数教师缺乏经验,有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安全教育相关培训,还有无课程安排、无教材、无可利用的设备、相关知识和技术欠缺等,制约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知识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9],且有研究显示进行安全教育最适合的时期是中小学时期,一旦进入社会,将很难有机会再让普通人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10]。因此,安全教育不应再视为中小学教育的额外任务,应将其纳入教育日程,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体系。
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各中小学校在努力把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扶持中小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教师梯队建设和不同层次的安全教育教材开发、提供技术指导等,这将有助于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课程开发应充分分析学生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要针对所在社区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突出的安全问题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实施适合他们的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4 参考文献
[1] 贺霞.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中国教育报,2007-3-22(2).
[2] 韩永霞,高玉梅,王菊香,等.邯郸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0,16(1):10-12.
[3] 黄淳,赵建宁,孟宁,等.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52-255.
[4] 邵月琴,张一英.某民工子女学校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814.
[5] 范存欣,王声,林汉生.对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54-59.
[6] 刘可,郝元涛.广州市1~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 247.
[7] 王声.伤害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3.
[8]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49-264.
[9] PLESS IB, ARSENAULT L. The rol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to children. J Soc Issues,1987,43(2):87-103.
【关键词】 健康教育;卫生资源;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51-02
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疾病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1]。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儿童接受教育、发展技能的场所,一方面具有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职能,同时还应兼顾促进学生健康的功能。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健康意识与行为,把健康作为自身发展和生活的一部分[2]。当前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是农民保健意识差、健康投资意识薄弱、医学知识没有普及[3]。农村学校的有效健康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状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以便有效配合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笔者于2005年7-9月,对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小学共51所接受教学改革课程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所有参加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共194名。共调查小学校长54名,其中男性50名,女性4名;30~40岁5名,40~50岁33名,50岁以上13名;中专学历30名,大专学历20名。调查小学教师140名,其中男性108名,女性32名;20~30岁10名,30~40岁16名,40~50岁46名,50岁以上62名;中专学历占81.4%,大专学历占14.3%。
1.2 方法 采用封闭与开放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当场发放并逐项进行解释,统一要求,让每位调查者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健康教育培训需求。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测试,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由参与人员如实填写,由具有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背景人员进行评分。共发问卷203份,回收194份,回收率为95.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软件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资源及活动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以及专项资金严重不足,调查学校每学期健康教育开课
2.2 校长及教师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水平 本次调查从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方法、评价3个方面对小学校长的健康教育意识进行考核,根据开放式回答进行评分,达到了解以及非常了解程度的校长
2.3 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2.3.1 健康行为教育情况 为考核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健康行为教育情况,从刷牙正确方法、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读”“写”“坐”的姿势、吸烟危害、饮用生水的危害、饭前便后洗手的好处、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碘缺乏疾病及预防措施、合理膳食的好处、食品卫生教育共10项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内容,则得1分,总分10分,调查教师平均得分为(8.4±1.6)分,中专与大专学历教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 心理辅导情况 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考试焦虑、学习困难、厌学、不良行为等,问卷提示小学教师对上述现象进行个别辅导均为80%以上;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6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心理辅导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辅导方法单一,主要是个别谈话,且不能坚持,缺乏学生家庭支持。
2.3.3 健康促进项目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促进项目开展较少,一些基本的低成本高潜在健康促进效果的项目如眼保健操、饮水供应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做到1日2次眼保健操的学校仅占37.0%;能对学生定期体检的学校更少,为13.0%;有常规性的饮水供应设施的占42.6%;有个人健康档案的学校占24.1%。
2.4 健康教育培训需求 84.3%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认为最佳的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依次是短期脱产自学(38.6%)、培训(37.1%)、刊授与函授(14.3%)、网络学习(7.1%)、学历教育(2.9%)。88.9%的小学校长认为学校需要对小学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方式的倾向依次是短期脱产培训(59.3%)、自学(16.7%)、刊授与函授(13.0%)、网络学习(1.9%)。
3 讨论
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面临着3个方面的冲突:一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时间、师资、资源上的竞争;二是农村总体环境对健康教育的忽视;三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3.1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的适宜模式 目前,我国小学健康教育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另一种是将健康教育整合到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体育课等课程中[4]。在此次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均采用整合式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学校应试教育的冲击,但均认为适宜可行,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健康教育质量。
3.2 树立农村小学健康素养的教育目标 调查结果提示,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关联,小学教师在健康饮食、传染病、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得分较低,教师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对甲型肝炎传播、碘盐的作用等信息传递较少,心理辅导方法单一等,说明教师的健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质量。国外对健康素养与教育、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但在我国还很少有研究,健康素养是理解健康文化的能力,这包括对科学健康概念的理解、对健康的社会影响的理解、对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等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形成必要的健康素养[5]。调查结果提示40%的农村小学校长以及15%的教师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但健康素养与文化程度不能简单替换,健康素养是在文化程度的基础之上对健康、疾病、自我功效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6]。由于健康教育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水平并不能说明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层面的健康素养整体缺乏的现状,也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理性发展过程,这涉及师范类院校学生健康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健康素养的提高、学校师资的健康教育常规化的职业培训、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与互动等多个环节。
3.3 选择优先的健康促进项目进入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常规性课间操,此次调查的其他项目在很多学校均没有开展。针对农村具体情况,眼保健操、饮用水卫生等低成本的健康促进项目应该得到主管部门的优先考虑。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人畜共患病、艾滋病等一些传染病的疫情,有重点地在农村小学开展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
3.4 健康教育的效果监测与合理考核 当前,国家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和考试负担,但在农村小学,往往容易演变成“减副”,减少一些社会科学、自然常识等副课的设置,这种现状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新的概念是:“健康是人们实现充实人生的资源”[7],该概念更强调健康的基础性功用,也更进一步说明健康素养与人文素养、数理素养同等重要,甚至相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处于更基础性地位。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课文,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将学科教育与健康教育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该课题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1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探究活动”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该探究活动是依据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的原理,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等知识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可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行的实验方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简易性。本节内容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作出如下安排:(1)学生分别汇报各组的设计方案,自我暴露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的交流,作出评价;(3)教师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作出简要的点评,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4)各组通实验设计方案的修改与完善,简谈收获和经验教训。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学生认识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能力储备
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1-3的探究实验,基本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已经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能力。但对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的应用理解上还不到位。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自主性探究学习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能积极并乐于参加小组活动,能勇于表达自己的
观点。
三、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释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特点。
2.能力目标
(1)体验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
能力。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及结果呈现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
(2)通过合作与交流,逐步养成质疑、创新、协作、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认同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重难点
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
五、教学策略
“做中学”,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是达成本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因此,通过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的评价以及各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来完善实验方案,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推选1人来参加,共6人(选择理由:这样对后面的分组实验就可由该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合作实验的技能培训。
2.完成预实验
教师带领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在上本课前的三周,根据提供的生长素类似物的药品吲哚丁酸用法用量说明,选择用何种枝条,用何种方法处理枝条,设置几种浓度,并计算好需要配制每种浓度的用量及溶液的总体积,避免药品的浪费。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是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后,再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肯定正确,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合作交流式的学习,学生能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常常容易发生的错误,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再发生,同时也对实验设计的相关原则在理解和应用上,做得更好一些。本课实施中重点在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这一过程,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组内同学的互助?特别是如何更好地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本实验的亮点是实验小组的都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设计方案,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或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
因此,在对小组的实验设计评价中,我做了这样的处理:第1小组由学生自由发言。第2小组采取小组讨论综合意见后再进行评价。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发言。这样不致使教学程序单一重复,学生能更有兴致地参与。实验设计中材料的处理与分组成为学生的难点,这是我始料不及的,特别是形态学上下端的判断。在实验结果的呈现形式中,一学生展示了三维立体图(雷达图),这也给予我极深的启发。
此外,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完成之后,从中能体验到的喜悦和成就感是不可比拟的。由此,实际上也对学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情感教育。如材料的选择上:同时处理的迎春枝条与富贵竹枝条能够生根,而月季枝条没有生根,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再实验,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形成尊重事实的观点。
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指导及督促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构想与调查问卷的编制
在展开具体调查前,首先很有必要对于调查研究的展开模式有初步构想,在此基础上再来有针对性的编制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将选取武汉市口区的七所普通高中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鉴于高三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来配合调查,高一学生入学不久,对于相关研究项目的了解与体会的还不够深入,因此,高二学生是最为合适的研究样本。在确定了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后,高二年级的所有生物教师也是另一方面的重要研究样本,调查过程中会分别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相关信息。
本次调查中学生样本共920人,教师样本共35人,后续会给所有调查对象分别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群体的调查问卷中主要会询问如下几个问题:
(1)学案的使用,您希望教师怎么做?
(2)您认为学案内容是否需要教师另作单独教授?
(3)您认为学案什么时候发下来最为合适?
(4)一学期下来学案保存情况如何?
(5)您对教师的学案设计是否满意?
(6)您认为学案应当以哪方面内容为主?
在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主要会询问如下几个问题:
(1)您主要从什么渠道了解到学案教学有关信息?
(2)您一般在什么时候使用学案?
(3)您在什么课型上学案使用较多?
(4)您在设计学案时以什么为主?
二、调查研究的展开与结果分析
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于上述调查问卷结果展开数据整理与分析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学生问卷来看,学生们普遍认同与接受学案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够对于学案内容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教师的学案设计基本满意。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学案设计的偏重上比较能够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应当更多的针对知识与能力,大部分教师也觉得学案应当更多在复习课或实验课上使用,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但是,在学案的发放时间上分歧较大。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学案教学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是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的,学生们对于这种模式普遍也较为认同。但是在学案的设计上、使用时间上等,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想要让学案教学更好的发挥其成效,很有必要让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与展开模式上更为规范。
三、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建议
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建议,主要针对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学校,建议在于学校或年级教研组很有必要规范学案教学在课堂中的展开模式,可以定期展开教学研讨,针对相关课程共同展开学案设计;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应当让学案教学在课堂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应当有针对性的讲解学案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多和学生间展开交流探讨,了解学生对于学案教学的想法与建议;此外,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更好的利用教师准备的学案,这些都是教师对于知识要点做出的高度总结与浓缩,能够很好的强化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掌握。
结语
【关键词】体育绘图 小学体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42-01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很喜欢用体育绘图表示体育动作,尤其喜欢在备课时运用体育简笔画绘图,配上简短的述语来说明运动技术动作。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人以很强直观感受的同时,也增强了教案本身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时,资料记录、收集、整理时,运用体育绘图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一 体育绘图在体育教学设计撰写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备课时,以简洁、明快的线条,组成优美、生动的直观图示,提示运动时的用力方向和顺序,代替冗长烦琐的文字说明,即节省了备课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使教案图文并茂、直观清楚、美观大方,也很一目了然地表示出不同动作的运动轨迹。
以编写花样跳绳教案为例,若用绘图的形式配上简短的文字来描述合作跳绳动作简介,就省去了教案中大量复杂的文字说明,节约了时间,还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 体育绘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体育绘图符合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促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出示体育图解或现场绘图直观演示,配以动作说明、要领讲解,使学生对所学动作一目了然,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和对动作技术要领(重点与难点)的理解,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技能。
以队列队形课的教学为例,在并队、裂队、分队、合队、开口螺旋、闭口螺旋、绕“8”字等队列队形教学时,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配上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动作简图,提示队伍调动时的方向和顺序,使学生建立起队形变换的初步表象,从而尽快地学会队形的变换。
在进行集体项目游戏时,比如游戏队形是圆形、弧形时,或组织往返跑、间隔跑时,用简图表明队形、游戏方向,让学生分组了解游戏的站位、方法和路径,配上简单的规则讲解,学生活动起来就更有序、更有组织。
以韵律操模块单元教学为例,在教授韵律操时,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后,让学生分组强化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绘制的活动简图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认识。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采用快速、准确、优美的绘图,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动作学习的浓厚兴趣,更能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技能动作,带来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
三 体育绘图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发符合学生需要、教师特点、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我利用学校体育现有的课程资源,发挥民族民间体育特色项目的优势,选择如花样跳绳、柔韧创编、体育儿歌、球类游戏等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体育绘图自编体育校本课程单元教材进行教学。
在研发柔韧校本单元课程时,“身体变变变”单元创编时神奇的数字:7、2、4、9;变幻的字母:L、V、C;合作创意字母:A、H、W、M,用体育简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为直观。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不同学段的创编整理,将部分难度动作用简图绘制出来,以便长久的查阅和保存。
我将体育校本课程中不同类型的体育动作绘图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形成学校独有的特色,充分尊重和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四 如何充分发挥体育绘图的作用
首先,作为体育教师要钻研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巧,熟悉绘图方法,力求使绘图形象逼真,符合运动动作技术规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绘图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作用。在编写教案时,想要画出正确、优美的直观图示来辅助教学,就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运动技术,熟悉各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其次,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掌握绘图方法的同时,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殊性,绘图必须准确,注意运动动作的位置和角度,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更要与体育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绘图,避免不正确的绘图带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再次,作为体育教师,绘图应和课堂中的讲解、示范相结合,以利于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和表象,加快学习动作技能的步伐。同时可将课中的重点、难点、注意点以及问题动作的正确和错误表现用对比图的形式绘出,起到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根据课的目标、内容、学生实际及课堂需要,巧妙安排,恰到好处,合理运用所绘制的体育绘图。最后,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对体育电子绘图的学习和理解,学会用电子绘图软件绘制体育动作图解。
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怎样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首先是心理意想的创新。一个人不管干什么事,心里有了一个现实目标,或一个特要实现的愿望,并且有强烈的创造欲望,那么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跳高中,背越式是较难的一项技术,第一组学生每天练习20分钟,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只记录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此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想练结合。20天后第一组成绩提高0.16米第二组没有提高。第三组提高了0.24米。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想练结合,既可动脑筋,又不疲劳,当了学习的主人。
其次课堂上让学生“创新”。课堂上,学生完成基本内容后,利用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创新。如根据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自己创编一套武术套路;学习体操后,自编自创体操组合动作;学习足球技术后,自编自创过人,射门,两人或多人配合等。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就会认真创编。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自制教具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又一方法。自制教具,一是弥补了器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器材比其他人做的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课上还会倍加珍惜,利用器材进行体育锻炼。自制轻器材练习如自制哑铃,绳,棍,圈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样利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望,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搞好体育教学。
第四,创建新内容,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老师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课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手段的选择,执行教学过程均由教师一人完成,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现在则应打破了这一束缚,变课堂的设计着为策划着,把部分或全部设计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师生一起商定教学手段,监督,教学过程。主动交流信息,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设计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教材内容,要跳出教材大纲的框框,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破传统教育大纲的约束,可将教材内容扩展或上界,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如把民族体育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内容引入课堂,并对此进行创新性的改编,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辨和创造性的学习,练习,运用的机会。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全方位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