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生毕业实习

护理生毕业实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4: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生毕业实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生毕业实习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69―0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大众对护理的需求已从对疾病的防治服务扩大到了社区的健康护理服务。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降低,随着老年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护理机构提供的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为了调查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和职业态度,了解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为今后的社区护理改革提供依据,于2010年3月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月整群抽取天津市2010年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390名。

1.2 调查方法(1)问卷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48。问卷分为三部分,含14个条目。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情况调查,含3个条目,内容涉及专业方向、毕业学历及是否已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第二部分为社区护理知识调查,内容涉及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目的、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7个条目;第三部分为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的认知,有7个条目,内容涉及对社区护理的就业意愿及就业前景、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待遇、工作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调查问卷按照目的性、反向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设计。(2)问卷调查:先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下发问卷,集中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90份,实际回收366份,回收率93.8%。剔除8份无效问卷,最后保留358份,有效问卷为91.8%。

1.3 统计方法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的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358名毕业实习护生中,社区护理专业方向15人,护理专业方向190人,涉外护理专业方向117人,助产专业方向36人;本科学历280人,专科学历78人;其中103人已完成社区护理的实习。

2.2 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1)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整体认知情况:67.9%的护生知道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65.4%的护生知道其工作方式,62.0%护生知道其工作方法。按认知得分的高低排名,前三位是“工作目的”(2.85分)、“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2.84分)和“服务对象”(2.78分)。护生的整体认知情况见表1。(2)不同学历护生的认知情况:专科学历护生得(2.54+0.32)分,本科学历护生得(2.64±0.2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

2.3 就业意愿情况护生中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选择“不确定”的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56.1%。不同学历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2。实习与否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3。

2.4 对社区护理职业的态度按护生对职业因素“同意”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认为社区护理“能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前景好”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见表4。

3 讨论

据报道,国外已经有社区护士工作团队使用自评的方式对她们与居民的关系和目标地区所需改进进行了评价。国内朱腊荣等研究发现,当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工作目的”、“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服务对象”的了解分别排在前三位,由此可见,这些方面在教学中已经涉及,护生已基本了解。分别有67.9%、65.4%和62.0%的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护生们不能确定社区护理的工作方式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护生们也不能确定医护协作是否是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这可能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均未注重此部分的内容有关。仅有少数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时间为轮班制,大部分的护生不清楚,这在实习组与未实习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虽然护生进行了社区护理实习,但是对基本的排班情况尚不能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实习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以获得更加满意的实习效果,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调查发现,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高于专科生,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在学制、课程设置、学时、教学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本科生接受的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因此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高于专科生。而不同的认知程度对于今后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如果要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则应对护生进行长期、专业的培养。

从调查结果还看出,目前社区护理实习并不能使护生的社区护理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这与邹德风等的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实习质量还有待提高,教学环境和带教老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对护生毕业后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调查发现,由于生源不同及面临就业压力不同,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也不同。本科生毕业后有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愿望的仅占所有本科生的16.1%,专科生有53.8%毕业后愿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本科生就业优势相对明显有关。本科生多数人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而专科护生就业压力大,较多人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岗位。由此可见,不同学历的护生在职业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是否已实习过社区护理对护生就业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定位比较准确有关。

在我国致力于发展社区护理的背景下,大部分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前景比较乐观,本次调查结果与胡蓉芳的调查结果一致。护生们也认为,在社区工作可以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对目前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工作环境方面却存在疑虑,最不理想的境况是工资待遇,仅33名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工资待遇较高,占受调查总体的9.2%。大部分的护生(57.3%)在这个项目上选择了观望态度。纠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众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还不够,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社区护士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体制滞后;三是社区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高,社区护士专业水平欠佳,自身素质提高意识不够;四是护理服务方式单一,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对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职业情感教育,培养积极的职

业态度:建议不仅要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2)改善社区护理教学环境,提高带教质量:目前的社区护理还刚起步,社区护士的角色尚不能真正在社区中体现出来,因此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只体现出最基础的对病人的护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对不高;而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这一新生事物也还需要时间去认识和接受,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短时间内尚不能显现出来。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单位在选派护士时没有经过严格挑选,把年资和经验都相对较低的护士派到社区,延缓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源严重不足,工作条件简陋,护理服务质量不良,教学环境不佳,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和水平欠佳。实习中护生将带教老师当作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的未来。所以,重视社区护理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3)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形象:提高护生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鼓励护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居民的信任,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娟,李继平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279-2281

[2]刘则杨,王春生,孙学平,对需求变化条件下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l(4):32-33

[3]李惠娟,季正明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4,17

[4]朱腊荣,护生实习前对社区护理的认知调查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5):101―103

[5]邹德凤,张红星,毛祚燕,本科护生社区护理而阶段实践教学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185

第2篇

关键词 护理毕业生 社区护士 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也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外的社区护理定位较高,社区护士的学历普遍为本科和硕士以上,而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护士学历水平较低,主要由正在从业的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远不能达到卫生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怎样就高级护理学生毕业后能面向社会基层“下的去、留得住和用的上?”笔者通过对本校的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有关选择社区护士岗位就业意向的调查。以探讨我校护理专业各层次毕业生对社区护士工作的认识和就业意愿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本科122人、专科112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34人,其中男16人,女218人。调查内容为“知道什么是社区护士吗?、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你认为现如今的社区护理工作如何?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工资多少?何种情况下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结果有96.1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达98.36%,专科毕业生达93.75%)学生认为工资水平提高可以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以及迫于就业压力也会暂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社区护士工作有其特殊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社区护士的培养:

(1)增设社区护理专业,提高护士学历层次是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长远之计。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是社区护理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与经济、社会观念、政府支持度等有关以外,还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为社区护理的开展作好相应的铺垫工作,目前的医护比为1:0.78,提示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求量较大。近几年一些高校开始培养社区护理研究生,但将来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因而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护理教育布局,适当限制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并尽快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在培养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时在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方面要加以区别,社区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种多样,且以慢性病为主,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掌握全科护理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建立实用型课程体系,突出社区护理工作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育部提出护理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重视与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掌握个体及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护理及其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很少,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比例则较高。在美国,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而我国目前社区护士主要由临床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且学历较低,难以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社区护理工作落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而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表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比例仅为3.85%,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是个严峻考验。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包括工资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同度的提高,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社区护理难以吸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性方面也注意政策引导,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社区护理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要一方面注意政策引导,使护理工作受到关注和敬重,也鼓励和促使有志之士献身于社区护理事业;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护士自身的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发挥护理作用,让社区群众接受更好的服务。还要注意解决实际存在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等.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

第3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 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12-01

卫生职业教育的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培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以质量求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情况下,重视毕业实习,加强实习管理,力争做到毕业实习质量不滑坡,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执行两部委文件,重视实习基地建设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管理具有规范意义,而省市广泛开展教学质量活动年对学校实习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学校重视毕业实习质量,相关各科室积极配合,动员全校教职工广泛参与,利用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毕业学生遍布周边各地医院并且有不少人担任医院科室领导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与各地医院医教科、护理部联系,开辟二甲及其以上医院作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其中,包括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内的三级甲等医院,满足学校学生临床毕业实习的需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保障。

2 密切与实习基地联系,医院与学校双方齐抓共管

毕业实习期间,由于学生远离学校,在教师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尚不能做到教师赴临床指导学生实习,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与此同时,学生只把实习医院当作临时学习的一个场所,而不会把医院当成学校来看待,学生对医院也缺乏归属感,这为医院代学校教育管理学生也增加了难度。其结果易造成学生游离于医院与学校两者之间,出现管理上的“空白”与“缺失”。因此,学校以协议的形式委托实习医院对学生带教与管理,同时,学校仍然肩负着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而这种职责的完成必须建立在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之上。学校必须重视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有定期联系与即时联系两种方式。定期联系包括实习班班主任每月与本班实习学生互相联系一至两次;实习小组定期向各实习点负责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坚持做到每月汇报一至两次;学校负责实习点的教师和教务科不定期向各实习点分发实习通报。当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等紧急情况,由实习小组或实习医院即时与学校联系,以便及时应对与解决实习中的突发事件。密切联系实习基地,加强院校双方共管十分重要,因为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1]。

3 以规定和协议规范管理,提高实习管理质量

学校与实习医院、学校与实习学生家长、学校与学生实习期间所租房屋的所有人分别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实习管理协议”、“租房协议”。通过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尤其是学校与实习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实习管理协议”,具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做到由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与管理学生,有效地预防学生的违纪及伤害事件的发生,为学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为明确实习期间各部门的职责及责任,需要专门制定“学校毕业实习管理规定”,解决各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而可能会出现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既做到职责分明,又做到协作分工,使毕业实习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实习管理质量。

4 医院重视带教管理,学生重视毕业实习

学生实习期间远离学校,远离班主任老师,由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授课制,变成了由一个临床医护人员作为老师带一两个实习学生的形式。这种“师徒式”带教培养护士的模式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带教老师、实习学生及医院科教科或护理部。医院科教科或护理部重视实习带教管理,各实习科室积极配合。一般在学生进入医院以后,医院组织学生进行岗前的系统培训,然后安排进各科室实习轮转[2]。在实习学生进入科室时,对实习学生进行科室环境介绍,使实习生熟悉环境,并开展进入科室的第一次考试,以了解学生的基础,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地予以弥补。在实习期间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与培训;当实习学生结束某科实习时开展出科考试,把好每科实习质量关。带教教师对实习学生应严格要求,认真带教,实习学生必须做到遵章守纪,虚心学习。如此,才可保证实习质量不随生源质量的滑坡而滑坡。总之,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理论阶段的刻苦学习,更需要实习阶段的强化锻炼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护理专门人才[3]。

参考资料

[1] 朱建军.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方法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3):108-108.

第4篇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的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临床实习后期是护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最佳时期,但是随着护生实习接近尾声时,护生的主要精力已放在迎接毕业统考和考虑毕业去向等问题上,工作积极性下降,所以这一阶段的带教是对护生影响最大的阶段,也是护生护理风险发生的最大阶段。

我科自2009年3月起启用风险管理理论,加强对神经外科护生实习末期带教的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增加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科室设有病床38张,护理人员16名,于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病人1382例,在本科室实习人员94名,其中本科46 名,专科26 名,中专22名,处于实习末期38名,年龄均在17-22岁。出现护理风险9起,其中因护生护理技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5起,主要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业务素质较低,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悉专科护理流程,应急抢救配合能力低等,非技术服务存在风险4起,主要是沟通不充分,缺乏技巧,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未能充分进行病人评估,护理记录风险等。

1.2 风险识别、评估

风险识别时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首先通过识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1.2.1临床带教老师岗位风险评估

1.2.1.1 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及风险管理的培训 临床带教老师法律知识淡薄,未能意识到带教也有可能会侵犯病人的权利。如一些带教老师在未能与病人有效沟通情况下,暴露病人隐私部位,给护生进行实体讲解或演示操作,此行为已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

1.2.1.2 带教老师管理不严格 有的带教老师见实习后期护生对临床操作已基本掌握,操作结束后带教老师不能严格进行核对检查,甚至把护生当做自己的小助手,放任护生独立进行操作。

1.2.2 护生岗位风险评估

1.2.2.1 因求职和对专业选择产生动摇造成风险 在实习末期易产生厌倦、松懈的情绪[2]。轻视护理专业思想松懈,工作不如以前积极主动,对基础护理繁琐小事有厌恶感,因此,此期除了加强纪律教育外,更是易发生差错事故的高峰期。

1.2.2.2 护生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护理所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易引起医疗纠纷。

1.2.2.3 擅自执行医嘱或独立操作的风险 部分护生在实习后期,对护理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易产生自满心理[3] .反感老师支配“干杂活”,在病人面前不愿以护生身份出现,愿独立操作,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擅自为病人进行技术性、侵入性护理操作,遇到突况,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产生风险。

1.2.2.4缺乏人际交流经验与护患沟通技巧:大部分护理实习生不明确沟通目的,不理解病人的心理及需求;与病人及家属不知如何交流沟通,尤其表现在非本地护理实习生中;不能应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病人做相关疾病健康教育。

1.2.2.5 护生职业暴露风险 护生技能不熟练,工作经验不足,防护知识相对薄弱,使他们容易受到职业危险因素的伤害。

2 方法

2.1增强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带教老师实行竞争上岗,选择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临床操作技能的老师带教,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产生偶像效应[4] ,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护生的工作作风,即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护生,将护生的失误率降低为零。在带教中,带教老师要求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执行,严肃检查,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不可放手让护生无监督的独立操作[5]。

2.2加强带教老师及护生风险意识及管理 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虽然护生在学校受到过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但在临床上她们很难意识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首先要更新管理理念,使护生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业务综合素质的培训,对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的培训和指导。根据我科情况,科室内设风险管理小组,积极收集科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每个月组织护生和全体护士认真学结。

2.3积极消除护生就业选择与临床实习的冲突 后期主要以毕业择业的心理为主[6]。在就业择业问题上,带教老师与实习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安心学习,让其相信只有较好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就业机会。科室每年对临床实习中表现特别突出,经常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的品学兼优的护生,直接向护理部推荐,建议毕业分配本院,使护生的实习成绩直接与护生毕业分配挂钩,鼓励了护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热情。

2.4端正护生学习态度,重视基础护理 带教老师应有计划培养护生在实习的不同阶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护生参与到临床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激发他们对临床护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正确指导护生,基础护理师最常规的护理操作规范,端正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

2.5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履行告知义务,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护生对病人进行“换位思考”,指导护生把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融入到最基本的基础护理操作和生活护理中。带教老师除了要言传身教,还要注重加强平时对护生语言和行为的指导,多沟通,多交流,

要教育护生理解病人感受,尊重病人的人格,及时满足并认定需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同时,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均应先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有效减少带教中的纠纷。

3小结

护生在实习后期面临学习、择业、考试等压力,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神经外科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科室,风险管理应始终贯穿于在实施带教过程中,尤其是实习末期易发生高风险阶段,带教老师应注意了解护生的实习态度,及时发现护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以人为本。经过两年多的临床探索,

入我们科的实习后期护生自律意识明显加强,能在临床工作中自觉及时进行评估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提高了护生在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抢救中的配合能力,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事件管理的思路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376

[2] 张淑东,马秀琴.临床实习生实习各阶段的心理分析和管理办法[J].华北煤炭医学院院报,2010,12(2):283-284.

[3] 高丽华,陈凤香,林海丽.护生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5(8):878

[4] 孟凡刚,毛更生.培养临床与科研能力并重的神经外科研究生[J].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2):212-213

第5篇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宄进入了蓬 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 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护理从业者 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之 一[1丨。护理科学研宄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 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 理实践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各护理学院(系)本科护 理课程中大多设置了《护理科研》课程,这是一门理 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护理研宄的教学中, 如何使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发挥最佳教 学效果,是很多护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护 理本科生来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 毕业论文,所以,了解护理本科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期 间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及实 习医院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论文指导。而关于这方 面的研宄,尚未见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宄采用描述性调查研宄,调查 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级98名护理本科毕业生, 均为女性,年龄22岁~ 25岁,平均年龄23.4岁。

 

1.2研宄方法本研宄采用问卷调查法。研宄者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设计并经专家论证, 其重测信度为0.8。问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学 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的困难、学校及医院所提供的 帮助、护理科研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等等。所获得 的信息将更好地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以及毕业 生论文的指导工作。

 

1.3资料收集资料的收集是在2006年5月一 2006年7月进行.由研宄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发 放问卷,利用学生自习的时间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填 完后,由研宄者统一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8 份,返回98份,回收率100%,98份问卷全部有效。

 

结果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在准备论文时学生感到最困难的环节62. 2% 的学生选题方面感到最为困难;25.5%提到查阅文 献;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分别占 18.3%、16.3%、11. 2%。

 

2.2护理科研各环节的情况

 

2.2.1选题情况 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5. 2%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在临床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 1%的自己选题之后又参考了临床老师的意见。最早确立选题的时间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最 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的3 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平均是在当年初定题。

 

2.2.2查阅文献方面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查阅文 献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文献;有 55. 1%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通过网吧或其他途径 查阅的占13. 3%. 82. 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网查 阅文献资料;7. 3%上其他网站查阅。

 

2.2.3论文撰写方面99. 0%的学生知道护理科 研论文、综述论文、个案论文的书写格式;1%的学生 不知道^ 91.8%学生知道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8. 2% 学生不知道;4 9%的学生写的是综述;4 1%写的 个案;1.0%学生写的是科研论文^

 

2.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26.5%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动; 73. 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19. 4%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0. 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

 

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修改意见的人员:71. 4% 是临床老师;.1%学校老师;2. 0%其他人员;9. 2% 没有经任何人修改;5. 1%临床老师和其他人员; 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

 

3讨论

 

3.1选题需要老师指导选题是进行研宄活动的 第一步,由于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平时阅读护理杂志 有限,尽管热情很高,但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 62.2%学生感到选题是最困难的首要问题^ 25. 5% 查阅文献方面感到困难,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 方法,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文献检索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55. 1%在学校图书馆, 所以可能在检索资源的利用上不方便,学生感到困 难。上网查阅文献资料82.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 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结合自己的选题在中国 期刊网上查找原文,但是也发现有1名学生论文仅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这尽管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能动性,但本届学生论文中有一些选题存在一 定的问题,如选题过大,文不符题等,说明学生选题 之后,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或临床老师进行必要的指 导。5. 2%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这基本上 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自从我校2002年实行本科 生导师制以来,一些护理教师骨干承担了指导部分 优秀的护理本科生的职责,在实习前的1年内在本 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己开始考虑论文写作。

 

学生最早确立选题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这基 本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在学校导师的帮助下,较 早地着手写论文。最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对于6 月份就要返校的实习生而言,在短短1个月内较难 保证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 的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提示应该帮助学生至 少在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最好是在当年初就确定选题,从而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查文献、整理资料、 撰写及修改等环节。

 

3.2论文撰写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而言,94 9%的 学生写的是综述,可能是因为学生感到自己临床经 验不丰富,科研能力还不高,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有困 难,而综述是将现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学 生选择写综述的较多。4.1%学生写个案,结合自己 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写写护理体会;写科研论 文仅有1. 0%学生,该学生充分利用了实习医院及 科室的资源,在有关课题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99. 0%的学生知道科研论文、综述、个案的书写 格式,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论文、综述和个案的书 写格式都需要掌握。但对于实习期间的护理本科生 而言,毕业论文应多结合1年的实习情况,所以,还 应鼓励学生多结合临床实际,写写自己的实习期间 的体会。同时,实习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申报课题, 若条件允许的话某些实习科室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 与课题的研宄,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可尝试写护理 科研论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大有裨益。 3.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仅有26.5%的 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 动,19. 4%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这与实习医 院的护理科研水平及学术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目前 由于临床护士整体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有关的政 策也需向护理科研有所倾斜,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护 理人员参与到护理科研当中,实习的本科生也将从 中收益不少。

 

由于考虑到实习学生与临床老师的接触更多,原则上医院护理部指派一位临床老师指导其论文写作,所以,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过修改意见的 71.4%是临床老师;有时学生也会请学校老师再进 行修改,所以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都进行过 修改。6.1%学生论文经学校老师修改过,这也是本 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而且其中一些论文都己经在某 些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4对策

 

4.1教学方面《护理科研》的教学多采用案例式 教学方法|2,多列举一些选题,让学生讨论选题的科 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131;多增加每种护理论文的 范文,请学生细读后来讲解;还可找些病文,请学生 阅读后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可安排学生小组完成 一份开题报告,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使学生参与到 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说,护理科研还涉及文献检 索和统计学课程的内容。调查中还有不少学生提到 应加强统计学知识的讲授。统计学知识对于临床护 士而言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4]。赵海平等151提出 将三门课程合并开设的建议,也是解决当前护理课 程设置问题的一个办法。

 

4.2医院或学校的支持方面学校图书馆或医院 图书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实习学生提供便利, 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查阅文献。

 

实习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科研,鼓励护理人员多申报课题,有关科室可带领实习学生一起参与课 题的研宄。同时,医院应多开展护理最新进展、护理 论文写作方面等讲座,多开展护理论文的交流,并鼓 励实习学生参与,这样既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科研水 平和论文撰写能力|61,同时也激发了实习学生的灵 感,拓宽思路有助于学生选题171。此外,学校老师和 临床老师也应思考如何合作将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 指导学生书写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第6篇

[关键词] 创新;教学体系;护理专业;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25-02

我国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一直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医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在高职教育日趋完善的今天,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因此,如何培养高职专业护理人才,促进我国护理科学的发展,逐渐缩短与国际护理教育间的差距,是目前我国护理学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发挥高职教育的资源优势,本院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实践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护理系2007~2009级的1393名学生,其中,女生1340名,男生53名。选择2007级41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08、2009级97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年龄19~22岁,平均(20.3±0.4)岁;学历:专科,学制3年。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即2年校内教学加1年毕业实习;实验组采用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即按高职教育“就业向导、能力本位、实践主导、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为基础而构建的“临床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循环递进式教学流程[2],先对2008、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再进行校内实训,然后安排2008级护生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实习,2009级护生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实习,实习期满后委托协作医院使用本校下发的评价体系对所有实习护生进行考核打分。

1.3 考核标准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的工作表现,制订两个评价考核体系:①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有入院护理情况、平时的专业态度与护理操作等;②同行专家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为医德、基本技能及工作态度等。两个评价体系均分4个档次,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秀,分数范围为1~4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患者对实验组入院护理、专业态度、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及出院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专家对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院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校内实训、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渐进式方式进行学习,即在初始两个学年里进行专业学习和临床见习,第3学年进入毕业实习[3]。结果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以在教学早期接触社会和医院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护理经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早期接触医院和社会为切入点,利用课余实践,在第1、2学年开展护理专业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医院,感受其中的环境,提前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要,体验护士同患者之间的角色,尽早认同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4]。同时,提前学习和掌握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护理原则等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达到理论与临床的完美融合,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快学生对社会的适应速度[5]。

3.2 以开展义务卫生服务活动为媒介,强化学生的医德教育

本院坚持以人文关怀和医德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爱心社区、医疗下乡等活动,安排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开展义务护理,培养学生的护理应用能力。学生既从服务中学到了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护理技巧,又接受到了济世扶贫,奉献爱心的高尚医德教育的熏陶,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细心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痛苦。

3.3 以教师带教临床为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教授临床课程期间,专门安排临床见习时间,由护理专职教师带教,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护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的统一性[7]。带领学生逐步熟悉医院临床护理的各环节,参与护理工作,临床解决护理对象出现和潜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变能力,熟悉基础与专科护理的特点,了解新护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同时,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教学互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护理教学实践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感受社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

4 小结

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只有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当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9]。本院在针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瑾,王建华,俞爱月,等.创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6-29.

[2] 左凤林,赵庆华,罗玉琳,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3):2442-2443.

[3] 邵爱和.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6-27.

[4] 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4):925-927.

[5] Pakhomov S,Pedersen T,Chute CG.Abbreviation and acronym disambiguation in clinical discourse[J].AMIA Annu Symp Proc,2005,12(3):589-593.

[6] Lapkin S,Levett-Jones T.Effectiveness of patient simulation manikins in teaching clinical reasoning skills to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Simulation Nurs,2010,6(6):207-222.

[7] Hossein KM,Fatemeh D,Fatemeh OS,et al.Teaching style in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iranian nursing teachers’experiences[J].Nurse Educ Pract,2010,10(1):8-12.

[8] Bourgeois S,Drayton N,Brown AM.An innovative model of supportive clin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the cluster model[J].Nurse Educ Pract,2011,11(2):114-118.

第7篇

【关键词】中专毕业护生;情景教学法;新生儿病室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9-01

新生儿科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新生儿临床护理操作专业性强,具有一个高风险、 日常工作繁忙,紧张度高的特点。教科书上对新生儿疾病护理的阐述相对简单,实习护生对新生儿的护理了解甚少,对新生儿科的实习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厌恶,尤其以中专毕业的护生为甚。再加上当前严峻的医疗形势,大家都怕出事,所以对带学生不热心,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大都由带教老师自己完成。学生“动手”机会微乎其微,只能一旁观看,不能亲自实践和体会[1]。为了提高中专毕业护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笔者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我病室2010-2013年度接收的各中专院校毕业的护生87人,其中女性85人,男性2人,年龄17~19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43名护生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两组护生教学均按实纲要求完成。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临床带教,护生由护士长带入新生儿病室介绍环境,分配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按实纲要求,讲授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观察实习期间护生的动手能力,各种应变能力,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进行出科考核。

2.2 观察组:采用情景教学方法。

2.2.1 教员组成 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3-5名担任带教老师,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其中任命1名教学组长。教学开始前带教老师熟悉教学大纲,统一规范教学内容及操作步骤。

2.2.2 课前准备:老师预先备有实际工作中真实的相片或模拟场景相片及视频,影像资料等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新生儿病房的教学大纲设计情景及呈现方式。情景设计力求真实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并充分估计护生在情景表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标出学习重点、难点。授课前向护生说明情景教学的目标、步骤和要求,使护生对其有一整体了解,指导护生做相关内容的预习。

2.2.3 教学实施 (1)护生入科后由教学组长带领,统一介绍新生儿病房的环境,熟悉新生儿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入室要求等,进行相关知识讲解;(2)针对实纲要求制定学习计划,由入室要求开始,由目前在院病人中选定1-2个,展开此病种的护理讲解,从基础护理技能到专科护理技能,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新生儿日常全程护理过程中的情景,此种病会遇到的各种情景,通过图片、文字设定具体场景,再现临床场景。护生自愿分组,从入室,手卫生,更衣开始,分别进行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程序和新生儿病房全程护理操作技术训练。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际工作操作过程及无菌要求,规范每一个操作步骤;(3)第2天将护生带到监护室该患儿前,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带领参加当日该患儿的全程护理。下班前30分钟根据护生当天护理中的表现,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讲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在此反复进行过程中,根据实纲要求,由浅入深不断增加新知识及操作技能。

2.3 出科考核 实习结束后,两组均进行出科考核,包括相同难度的理论闭卷考试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综合操作考核。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计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

3 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4 讨论

传统的由带教教员“一对一”带教,采取“我讲你听,我做你看,你做给我看”的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应逐渐被重视培养能力的教育模式所替代。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丰富、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呈现给学生, 提前把学生带到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责任感, 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批判性地筛选、分析整合信息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

中专毕业的护生因基础学历较低,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加之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传统带教下的实习护生基本都属于走过场,没有能真正的完成新生儿病房的实习任务。情景教学利用模拟互动的形式,带教老师“寓教于乐”,护生在心情较轻松状态下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各种疾病的护理,临床上各种情形的处理,能很快适应新生儿病房通过学、做、教的训练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情景教学将临床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训练了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病情,如何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提高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缩短了从学校学习场景到职业场景的转变过程,提升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我们认为,在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教学中,尤其针对中专毕业的护生,情景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是一种更适应整体护理发展,符合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带教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

1 存在问题

1.1 教育体制不合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护理教育体制的问题较为明显,如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能满足需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实践应用能力弱影响毕业生就业等。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影响最大,不是体现在学生数量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培养的质量上,由于盲目扩大办学规模,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职高专院校没有随社会发展进行人才定位的调整,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目前的教育体制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都有很大影响,但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更为关键[1]。

1.2 实习态度不端正 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了实习态度不够端正,集中表现为工作积极性及吃苦奉献精神较差,安全意识淡漠,处理不好实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夜班不注意休息,白班无精打采,上班期间聊天,不主动巡视病房,不虚心学习,不努力工作。有的护生重治疗轻护理,对治疗工作争着干,对生活护理工作怕脏、怕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比较欠缺。

1.3 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能力差 虽然近几年来高职高专的护理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仍占主导地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非常被动的,往往是仅学到了老师教的内容,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生进入实习以后,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主动、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

1.4 学习上的压力过重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要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法律等社会及人文科学知识,繁重的课业负担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致使少部分学生因没有信心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而选择中途退学或转学。即使能够完成学习的学生,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

1.5 因求职影响实习 随着医学护理执业资格制度的规范管理,医院对刚毕业的护生需求量不大,为增加就业机会,一些护生选择提前择业,在实习后期经常请假参加各种招聘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使正常的实习受到了求职的干扰。

2 原因分析

2.1 家庭因素 近5年的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不愿意相互配合。实习生的这些不良心态与她们的成长背景有关,她们大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拥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条件,重养轻教,造成她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上级医生的批评,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少数实习护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有的护生对上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到了实习中后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巧,能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开始沾沾自喜,学习积极性下降,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经过前期实习,少数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护理行为的严格和正规化管理,觉得与最初的职业认知不相符,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对专业选择产生动摇,不安心工作甚至放弃实习。

2.2 文化基础差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入学的学生大部分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另外,年龄偏小,理解能力较差,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与中学阶段有很大差别,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要求她们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学习观念有一定难度。

2.3 护士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态越来越关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增大,为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高职护理教育在很多地方开展,大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将成为2l世纪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但我国目前护理行业的现状是一方面护士短缺,另一方面很大一批护理专业毕业生却放弃临床护理工作,选择和从事其他行业或相关行业,造成护理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

2.4 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本、专科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不同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不同的困惑,加之少数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影响学生就业。造成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人才的培养不再是计划模式,能否顺利就业需要学生接受市场的考验。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制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受制于教育规模的发展,许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往往由于不能列入计划,而处于求供隔断的局面。第三,由于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导致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医院的床位规模有限,实习生人均床位相对不足,也极大地影响了实习质量。

3 对策

3.1 调整护理专业教育规模 根据发达国家办高教事业的经验,各级各类院校实现招生规范化,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同时,高校应减少中专生护生的招生规模,通过联合、合并等途径将一部分基础好的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高职院校,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2 加强对护生的岗前培训

3.2.1 注意角色转换 从实习开始要从学校单纯学习理论为主的学生角色逐渐向一个临床实习护士转换。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这阶段中,能否迅速完成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培训内容重点为医院概况、医德医风、着装、仪表、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技能考核等具体要求,使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遵守,检查学生在岗前教育听课笔记,了解学生听讲情况,收集学生对岗前教育反馈意见,了解岗前教育效果,这种先入为主的开导,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转换角色。事实上实习生临床角色的适应与转变受到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我们应帮助实习生加快角色的适应与转变。

3.2.2 对高职护理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奉献精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现实,普遍认为学护理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一旦进入临床实习才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辛苦,工作也不像想象中的好找,就会产生动摇的念头,放弃求学。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动机不明确,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专业志向的选择不够慎重。教师应增强对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认清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使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职业角色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已经签约的学生,同样也需要加强教育,避免出现工作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下降、甚至出现护理差错的现象[2]。

3.2.3 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应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采用灵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另外,护理专业的教师应关注护理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还可以到病房进修,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还应在护理学生入校后多做相关知识的介绍,如护理事业的现状、发展、前景等,使学生们增加对专业的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

3.2.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解释中欠详细、欠妥当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势在必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患纠纷明显下降。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是关键,所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有关知识,并在与患者交流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护士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情况,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3]。

3.2.5 改革护理教学课程设置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护理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思想品德、护理法规、护理心理学、护生美学、护士礼仪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自身修养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一些对将来就业有帮助的课程。

3.3 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严格实习生管理。对一些学生存在劳动纪律差的问题,带教老师应严格把关,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请假制度,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同时,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敬业爱岗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学校和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严格要求,使护理学生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预防医学知识;了解急、难、重症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素质[4~6]。

3.4 学校充分重视护士实习 实习是护理学习的集成阶段,实践教学应得到学校和实习医院的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医院不仅要严格挑选优秀的带教老师,还要对带教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更重要的是进行临床教学方法研究。带教老师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应体现出和蔼的一面,经常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的严师益友。

3.5 对护士进行就业培训 高职高专毕业的护士年龄偏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心理压力很大,医院管理部门和带教老师要真正关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引导,避免她们因盲目找工作而影响后期的临床实习。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社会接受毕业生的容量是受各方面制约的。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找一份好工作,而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黄小霞,刘一苇.探讨高等护理教育毕业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上海护理,2005,5(2):66.

[2] 卢冬梅.中专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压力及疏导[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09-110.

[3] 满晶,李秋洁,刘美芳,等.不同群体对护理专业及本科生的认同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7B):1814-1816.

[4] 郭邑霞,曹枫林.专科护生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