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专业英语课程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课程设置轻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所以它们要求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实践能力。可据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电商企业都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也通过了A/B级考试,但其专业英语实践能力还是较低,不太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与该课程的设置只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有着莫大的关联。
1.2教学模式陈旧
据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与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专业课程比较起来,喜欢上英语课程的同学本来就不是很多。再加上,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英语课程从大学一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三年级,虽然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相同,但是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都是很类似的,无非就是老师在课上讲讲单词和词组,再翻译翻译课文,做一做练习题。对于这种没什么新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早就提不起兴趣来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也就没有热情了。
1.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多数学校里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笔试。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们却认为,仅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考评方式非常不科学。因为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既不能体现出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又难免会使学生养成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前突击老师给出的“重点范围”以求考试能够过关的坏习惯。
2高职电子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改进的措施
2.1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将学生原有的大学基础英语知识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范畴,同时对于学生原有的电子商务知识也进行了温故而知新。因此,改进原有课程的设置应该以专业英语教育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尽可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职业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知识的有效结合为课程内容,主力抓好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务求学生学完此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英语的常用术语与惯用语法,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电子商务信息处理与业务操作。
2.2创新教学模式
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唤起学生们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的兴趣,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重要。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首先,教师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除了上好第一节课以外,还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电子商务英语小故事。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营销(ElectronicMarketing)时,就可以引入Google搜索引擎和eBay网站的趣事。其次,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交际法等等。再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强调学生“能说会做”,成为专业英语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达到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要求达到的实用目标。最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满腔热情、风趣幽默的谈吐、准确的发音和清晰的讲解,并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课件和视频文件,力求使学生觉得学习专业英语是一种享受,并且能够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2.3改革评价方式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考评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而做出的评价。在平时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形成性评价。即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之后,学生们就会被分组来进行在线单元测试,该测试可以由电子教学平台提供。在测试的过程中,不仅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能力行为来进行点评打分,不同的小组之间也要根据他们完成的情况来互相打分,而且每个学生也会被要求给自己打分。这样一来,评价的主体也变成多元化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了。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即期末考试。教师们可以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的知识点要全面、要具有代表性,而且尽量不要给学生们在考试前划范围,以免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3高职电子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的总结
我国高职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并不强,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的需求。为了弄清楚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在将调研结果整理、分析之后,总结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评价方式。
关键词:大学专业英语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专业英语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通过近五年的教学,笔者发现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效果较差。罗毅等对安徽、浙江、江西的6所(二类和三类)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基本上代表了全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效果不满意,课堂上教师仅使用阅读或翻译法,教师不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授课以汉语授课为主。然而王宗英等研究发现,学生原本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是有极大兴趣的,多数学生希望开设本专业的学术论文阅读,36.9%希望开设经贸类的专业英语。因此如何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如下改进方案:
2 改进方案
2.1 调整开设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授课学期
马丽亚针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00名学生进行的研究显示:7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将近70%的同学认为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专业英语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比如学生在入校后的第一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六级考试,那么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专业英语课程,当然西部四六级过级率较低的高校可以适当推后设置。
2.2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可结合不同专业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积极开设适用性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如中高级英语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做准备。缪相林等提出应在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专业基础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这样两个层次的专业英语课可帮助学生较扎实的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2.3 整合教材
为使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充满趣味性,应充分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注意知识内容与专业背景、专业知识的联系,结合学科的前沿性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自觉关注。因此,应整合多本教材,避免文献内容的单一性。
2.4 调整教学内容
除讲授基本专业词汇和文献资料以外,还应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如可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及英文文献的查阅进行讲解,也可增加实用的应用文如简历、求职信、英文招聘广告的讲解,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
2.5 改进教学方法
李金亮等研究发现认为,实现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工匠式”向“探究式”转变是大学各领域教学的主要基调。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由传统的传递式向“交互式”和“生成式”转变。杨娜提出“任务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马丽亚也认为“任务式”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6 教学手段
现代的多媒体等声像工具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英文原声电影、歌曲、英文网站等经过筛选都可以作为课堂内容,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前提下,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更大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2.7 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刘益真提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至少须具备以下五种角色:一是教师;二是课程设计师;三是合作者;四是教学研究者;五是测试与考核者。因此,专业英语教师的角色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英语的教学,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2.8 考核方式
目前很多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的考评方式都是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加考勤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分,然而平时作业和考试其实主要都是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因此这种考核方式无疑会使学生只注重阅读和翻译,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无法全面衡量。可见,这种考核方式并不完善。因此,笔者建议除笔试外,还可增加口语考核,平时成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型情景剧、主题演讲、等方式来评定。
3 结语
大学专业英语课程是基础英语教学向专业领域过渡的关键环节,尽管目前国内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现存问题较多,然而,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在大量进行,可见,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正得到多方位的重视,除了任课教师外,还有很多教学管理者及专家学者也在关注,这增强了我们对专业英语教学前景的期盼。希望以上改进措施能使学生改变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现状,使得21世纪的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2] 王宗英,郭高攀,艾国平.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2(6):113-115.
[3] 马丽亚.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专业英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1(9):204-205.
[4] 缪相林,傅斐,李尚忠,朱玉梅.普通高等院校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09(12S):7-8.
[关键词]学术英语 林学 专业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07-03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简称EAP)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学习、研究、交流等具有明确语言交流目的活动的能力,现已成为国内外众多高校面向中高级学习者的英语教学以及英语水平测试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内各林业院校开设的综合英语课程与林学专业英语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性,又由于学生专业方面的词汇量不够,对句子和语篇结构不熟悉,使得现有的林学专业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特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培养,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迫切需要的。由此导致林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成效与教学目标以及实际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差距。学术英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英文学术论文的检索与阅读,甄别与防止学术剽窃,区别事实和观点的学术批评能力以及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写作、小组讨论、学术演示与陈述的能力等等”。因此,学术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本专业学习和研究最需要的英语语言应用与交流的能力。
二、林学专业学术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由教授综合英语向教授学术英语的转变
由教授综合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EGP)直接转向教授学术英语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迅速提高并满足于学术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学术英语课程开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由于学术英语课程(如学术英语阅读、学术交流英语、英语学术论文翻译与写作等)主要是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英语技能,而非内容教学,因此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准备就都能开设。学术英语教师要能够促进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环境下专业学习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术任务并且能够应对学术任务及其相应过程中的各种要求。这些可以通过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学术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现教师由教授综合英语向教授通用学术英语的成功转型。
(二)课程设置与需求分析
林学专业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能达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ESP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独立学位课程或必修课程,每班人数以25人左右为宜。学术英语教学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预备阶段,如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英语听说与归纳以及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等内容。该阶段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由高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学术英语的教学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等,该阶段一般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同样由学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第三个阶段为林学专业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包括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林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或单人的形式组织课堂学术英语交流与讨论活动,该阶段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该阶段的教学工作。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和需求相匹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依据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此,完整且可靠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犹如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收集战,完成彼此作战实力的可靠评估对战前的战略部署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需求分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具体包括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个人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出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此外,它还涉及学校的英语教学师资能力和授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分析等。这需要各农林院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前,认真做好各项需求分析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定位,并做出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以便于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
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
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
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
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
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多数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早期的“综合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模式,再加上教学目标与定位的模糊,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缺少一个有效衔接的桥梁。林学专业的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并加强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培养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社会需求层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4]因此,将此前的“综合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模式向“综合英语+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转变,这“对改变和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基础英语定位所带来的严重的应试教学倾向,普遍的学习懈怠状态和系统的费时低效,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都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1(6):47-50,73.
[2] 张敏.专业学术英语词汇表编制及其在EAP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与世界,2011(1):100-102.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就业;课程体系
1.引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提出了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等。以就业为导向,坚定立足于这个方向,不断推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使研究成果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探索高职英语教育的革新是时代的呼唤和就业的需要。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岗位的微观角度把握人才的培养规格,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角度,分类、总结、提炼出不同岗位群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和要求,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整体的英语课程设置。这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对高职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思路与途径探索
2.1 改革思路探索
(1)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和研究现状,从职业岗位的微观角度把握人才的培养规格,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角度,分类、总结、提炼出不同岗位群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和要求,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整体的英语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规范的、趣味的以及实效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新模式。
(2)以人才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为主线,从课程设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课程模块的比重调整以及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突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实施课程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构建创新型高职英语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等,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2.2 途径的探索
(1)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市场调研,以专业为基础,个性化设计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整合教材,科学调整模块比重,使基础英语向专业(行业)英语自然过渡。
(2)根据各专业的就业去向,合理细化课程设置。打破将“听、说、读、写、译”于一本书的“综合教程”。
(3)教学中引入“人机互动”的交互式英语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英语基础有选择地进行自助式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课业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并重,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
(5)创新“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设计个性化的网络课程教学。
3.总结
构建合理的、规范的、实用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人才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为主线,从课程设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课程模块的比重调整以及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突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此作为实施课程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构建创新型高职英语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等,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
创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高职学生才会有出路,高职院校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坚定立足于这个方向,不断推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使研究成果与实践紧密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川子.中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冲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2-3).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5).
[3]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1).
[4]周晓敏.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课程设计;职业能力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服从市场人才需求目标的原则,许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途径。在邀请行业专家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各专业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了专业课程设计。为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对往届毕业生及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了英语教学与职业外语能力要求的差距和原因,改革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下面仅以我院品牌专业护理专业为例,探析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一、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英语课程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院护理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高度关爱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在具体的基本要求中,除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较好的外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该目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致,即高职英语课程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不仅要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1]。
二、依据学生现实基础与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英语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200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提出,一般英语课程也要求安排180-220学时,分别在一、二年级的三到四个学期开设,不涉及到专业英语教学,仅有少数高职院开设不超过60学时的专业英语。这种主要用于基础英语的复习巩固的课时分配方案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成效不明显[3]。我院护理专业生源素质较好,专业课程紧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扎实,但是听力、口语能力较弱。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和现实基础,我院尝试构建了以培养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公共英语与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力求做到基础与专业衔接,修养和技能并重。第一学期,作为公共文化课,重点不仅在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规划人生的思想理念和国际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和护理人文修养,并着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第二学期,关注护理岗位职业英语交际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做到知识的传授为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的培养服务,第三学期开设护理专业英语选修课,满足部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
三、密切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通常由不同的教学团队担任,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各自上课,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英语教师不关注专业需求,教学内容也不涉及学生所学专业;而专业英语教师受制于个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技巧,把专业英语的教学上成里了文献翻译,两者都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为挖掘已有公共英语教师资源,我院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和兴趣分成不同的专业教学组,一方面制定英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学习计划,通过旁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师合作上课、自学、教学组交流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术语等,通过网上文献查询、行业调研、行业见习等了解行业文化;另一方面和专业教师一起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职业外语能力要求制定该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我院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组充分发挥原有两名具备双专业素质的英语教师的作用,带领教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说课交流、讲课示范等以多种形式对新任课教师进行讲课培训,帮助她们尽快熟悉护理专业知识、操作规范和专业英语词汇,教师间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英语教师合作授课使英语教师感受到专业知识匮乏的压力,从而更主动地学习,快速地提升了专业英语教学能力。
四、依据学生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行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都是面向所有专业群,强调人文和通识教育,涉及的词汇和情境与专业关联性不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专业性、职业性特点,难以满足各专业学生需求。为了体现“实用为主”的原则,高职教学基础英语内容中应渗透融合行业知识、行业理念、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增加职业领域内的阅读、翻译、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自然过渡到后期专业英语的学习。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各专业应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关注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与专业的关系。如我院护理专业重点选择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与人格塑造、人文关怀、环境健康、跨文化交际等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还补充与医学、护理相关的英语新闻、国际红十字协会、急救、护理工作理念、护士职业特点等听力、阅读材料来扩充专业词汇,激发学生表达思想,锻炼口语,培养专业思想。第二学期主要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参考以护理岗位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的听说、读写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对英语能力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专业知识重新整合,编写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讲义。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国外医院使用的病历卡、电子处方、化验单、进口药品说明书等样本,结合典型病例处理过程设计教学任务,突出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意义的构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五、基于教、学、做一体进行情境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学院护理模拟病区可创设富有意义的真实英语交际环境,教学与实训结合体现英语的实用性,激发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参与意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一学期公共英语教学阶段的内容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活和专业相关的主题与日常交际,适宜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课前信息收集、材料组织,语境设计,课堂上展开主题讨论、演讲、辩论、交际活动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合作、体验性教学。第二学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把课堂延伸到护理实训基地的模拟病房,去完成基于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而设置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比如学生扮演的护士和病人合作完成对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问诊、血压测量、化验、给药、皮试、输液、外伤处理等工作项目,任务的设计既涵盖了学生应掌握的语言和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职业态度修养。在项目化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信息的反馈和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为完成任务而自觉地合作,主动地回顾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牢记操作规范和流程、运用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等,体现了符合认知规律和理论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增加了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成分,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开放性教学评估体系
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得到包括能力、态度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应以学生英语知识、专业知识、语言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职业需要的语言适应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科学的评估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监督和评估反馈,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促使学生反思、总结和改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我院英语课程采取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按照1∶2∶3∶4的比例进行考核。1代表口语测试,由外籍教师主考,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适合性,占学期总成绩的10%;2代表课后作业,由教师根据书面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占学期总成绩的20%;3是平时表现,根据课堂内外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态度、任务完成的质和量,由教师和其他组评出小组分,组员在小组分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成员的分数,占学期总成绩的30%;4是包含听力的卷面考试,由教师按照客观标准评定,占学期总成绩的40%。这样由多元主体和多种方式全方位综合、公开的评估形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了学习者主体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调整教学设计、完善评估标准、实现英语教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基础。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英语课程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多元评估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观念,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满足行业对专门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J].外语界,2009,(1):9-13.
关键词: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增加,熟练地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的专业资讯。因此高校几乎在所有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词汇、语句的英文表达,培养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一、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英语的教学从总体上来说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学校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格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专业教师授课。但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课程,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般的专业教师没有语言类学科的授课经验,再加上课程内容专业性强,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内容相对枯燥不够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难调动,最终变成教师一人独讲,学生在下面“听”课的局面。
2.学生方面
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表现为英语口语差、生词量小、阅读理解能力差。而专业文献的特点就是生词多,句式复杂,往往是一个定语从句嵌套着一个定语从句。例如“Systems range in size and power from pocket calculators to personal computers to supercomputers that perform such complex tasks as processing weather data and modeling 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出现没有耐性、看不懂的现象,造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甚至对课程产生畏惧心理。
3.教材方面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薄,如果选用的教材太过于深奥难懂,会第一时间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市面上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往往都是直接从国外一些原版专业性的文章中选取的,如前文所述,都存在专业词汇多、句式复杂等特点,这样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困难。而如果挑选一些简单的科普文章作为教学内容的话,又过于浅显,达不到训练学生专业英语的效果。
由于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开展困难,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课程如何开展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是任课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二、电气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1.明确教阄学任务
在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明白了要提高学生阅读国外专业文献的能力,溯本求源是要增加学生的生词量,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词汇。认识的专业词汇多了,学生在阅读专业文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学生虽然对专业词汇整体比较陌生,但熟悉专业词汇的缩写。比如说学生都知道电阻可以用R表示、电容可以用C表示,而两者的英文分别是resistance和capacitance,缩写通常都是取自英文的首字母;还有一些单词是由两个不同的单词结合而来的,比如说“伺服电动机servomotor”就是由“伺服系统servo”和“电动机motor”结合产生的。教师在讲解生词的时候要找一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点来帮助学生记忆。
为了活跃气氛,笔者通常在生词讲解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强记,让学生和老师比赛,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在记住了大部分生词后,再让学生依次每人背诵一个生词,不能与前人重复,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让全班强记单词。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愿意参加,而且也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2.让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有了足够的词汇量之后,学生就有了信心,但并不是说就一定能够看懂专业英语了。前面说过,专业文献的特点是句式复杂,长句子多,定语从句多,非谓语动词多。学生一看到长句子头就晕,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抓住句子的主干。
笔者任教电气类专业英语课程,第一堂课通常都会将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部分重新讲解一遍。在一个长句中,如果能抓住主干,将长句分解成短句,再将修饰主干的各从句逐一击破,长句就不再让学生“犯晕”了。例如一开始的例句“Systems range in size and power from pocket calculators to personal computers to supercomputers that perform such complex tasks as processing weather data and modeling 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其实主句很简单,就是Systems range in size and power,后面都是在给不同的sizea和power举例。所以如果学生懂得如何将长句分解,那么看懂专业文献就不是太难的问题了。
3.丰富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词汇量积累的再多,句式分析掌握的再透彻,对课程没有学习兴趣也是很难持续学好一门课程的。所以,不光是专业英语,对任何课程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都是最重要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手段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是绝对没有学习兴趣的。所以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导言怎么说,怎样把内容引到课本内容上,以及从课本内容上还要引申出的其他一些知识,教师课前都要充分准备好。
笔者在课前会准备一些英文小幽默来活跃气氛,课堂教学中会穿插一些与电气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且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比如让学生课下准备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最新技术或理论,利用上课开始的5分钟让学生发言。这种练习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把专业知识同英语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融会贯通。
总之,专业英语是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的一门边缘课程,它的教法既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也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还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育尔,代小艳,徐岚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是会计学的一门专业课,主要是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提高阅读会计英文文献、了解中外会计差异和使用英语处理常规会计业务的能力。“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方面
①教学目标不确定,根据对湖南省内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发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由于各高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不同的高校会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大学基础英语的一种简单延伸,因此,该课程应仍以“英语”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其会计专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在学习中主要学习对会计专业词汇及句子的简单翻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应该注重“会计”,英语只是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该课程应该主要讲的是会计专业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国外常规会计账务处理和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堂上讲解则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和高质量的教学大纲,从而无法有权威的教材,影响教学效果。②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译+词汇学习”,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一样。“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进行精讲,大量的课堂时间侧重于对语法的讲解和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因此,教与学常常呈现出一个“口头授予”的过程,无案例分析,无团队讨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其主体性难以发挥,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③师资队伍不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谁”来讲授,一直是该门课程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高校普遍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由既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的教师担任。但从高校的调研现状来看,会计专业的老师上课,英语基本功欠缺,教授过程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词汇中文解释一遍;英语专业的老师上课,其会计专业知识也欠缺,由于会计学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教师教会计专业英语时往往会显得词不达意,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述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因此,无论哪一种现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中,许多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课并不重视,有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会计+英语”,简单地把会计科目由中文变英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根本不会有机会用到会计专业英语,因此他们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实际用处不大;更有同学为了毕业,只注重四六级的英语学习,完全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不必开设。因此,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ESP理念下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引入ESP理念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能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因此,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明确教学目标
语言学家Streven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而设计的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必须要与通用英语有所区别,是为了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而设计。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培养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处理涉外会计实务的能力,从而构建起“会计”知识与“英语”语言之间的桥梁。因此,会计专业英语应是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西方会计的专业知识,加强英语语言与会计专业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能够在英语中体会和理解会计,在会计中学习掌握英语,达到能够熟练阅读英文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会计工作的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基于人们开始强调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良好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入ESP教学理念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方法还是需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上对一些高难度的专业词汇及句子予以解释和翻译。同时,每堂课开始时,老师设计好问题进行上次课的复习提问,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工作,达到学生熟悉记住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了解国外会计理论及实务的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对待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另一方面,采用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加以辅助教学,如在一学期的授课中,应至少安排一次全英文的案例讨论,要求学生查找最新的会计专业的英文文献进行团队分析讨论,然后,由各团队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英文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促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专业领域研究动态,以及了解国内外会计处理差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达到ESP教学目的。
3.提高教师水平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ESP教学理念实施的保障。作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处理的异同,同时,又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经过对师资现状调研发现,会计专业的老师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比例居多,因此,加强会计老师的英语培训是改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利用假期让英语基础较好的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进行针对性英语强化培训,主要学习国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了解会计方面的最新研究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外教,同时配备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进行跟班听课,这样,对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而言,既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可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开拓视野。随着CPA(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专门英语测试考试的增加,以及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考试在我国的不断扩展,高端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结语
1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与概念界定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当前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对现代学徒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总结起来有有以下的共性:
首先,现代学徒制是正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有别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以外的社会培训。
其次,现代学徒制正式把学校本位教育(在学校或培训中心完成实践/理论教育)与企业本位培训轮换(在工作场所完成实践工作)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实践的无缝对接。(孙玉直 2016)
最后,现代学徒制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最终将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2 现代学徒制对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结合,将真实工作情境融入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成果同步应用于岗位实践。现代学徒制指导下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一方面要坚持语言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突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特点,同时也要兼顾工学结合、开放性教学的要求。
首先,课程建设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课程建设与改革长久以来是由教师主导的一项封闭性的校园活动,语言类课程尤为如此。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人才培养规格的不断升级,课程改革与实践也逐渐从校园走入社会,汲取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融入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为专业工作服务的优秀学生。
其次,课程教学从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到“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转变。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要求语言类课程教学不能再“纸上谈兵”,结合专业岗位的语言能力实践教学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三,课程实施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传统模式下的语言类课程基本被定义为基础理论类课程,实践教学几乎被忽略。现代学徒制的新教学理念给予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以新的思路,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学应结合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要,由企业师傅展开实地教学,结合课堂的理论环节,能有效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3 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电气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3.1 教学理念的改革
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接受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选择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全面参与课程开展的各个环节。
其次,坚持“社会即课堂”的教学理念。现代学徒制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场所更为多元化,课堂、车间、办公室以及市场等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环境。在多种环境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最后,坚持“教师角色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企业本位培训的融入,一方面,使教师主体多元化,除了主课教师,企业的师傅也是教学团队的一员;另一方面,使教师角色多元化,除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教师还要承担校企联动的各项工作。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现代学徒制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企业岗位实践成为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培训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里以作者所授课程《电气专业英语》为例,阐述现代学徒制理念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电气专业英语》整个课程总学时84,共42次课,分为两个学期开展。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两个学期的教学重点:electricity(电)和automation(自动化)。以项目化教学为方向,每个项目包含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两部分,以第一学期教学内容electricity(电)为例,共分为六大项目及若干子项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
项目一:Electrical safety
课堂教学项目: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al safety, the matters need attention, cases on careless using of electricity etc.
企业培训项目:th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safety instructions
项目二:The basic knowledge of electricity.
课堂教学项目:electricity, energy, electrical components etc.
企业培训项目:th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frequently used equipment and components.
项目三:The electrical processes
课堂教学项目:installing, measuring, testing, maintaining etc.
企业培训项目:th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ommon electrical processes
项目四:Electrician
课堂教学项目: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electrical posts
企业培训项目:the interview with enterprise staff
项目五:Electrical motor
课堂教学项目:the introduction of motor: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function, operation etc.
企业培训项目:th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ommon motors: specification, operational manual, maintenance manual etc.
项目六:PLC
课堂教学项目:the introduction of PLC: principle, function, operation etc.
企业培训项目:th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product specification, operational manual, maintenance manual etc.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教材也应作相应的修订。课堂教学项目由主课教师负责修订校本教材,企业培训项目则由企业的带队师傅根据培训内容修订相应的培训手册。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摒弃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开展角色反转,由学生主导课程的进程。
首先,学生自由组队,讨论课堂议题。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项目和议题,学生根据自身知(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2页)识储备和兴趣特长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书本、辅导手册、多媒体工具等途径,收集资料,讨论议题框架和内容,最后通过小组汇报进行总结。
其次,企业培训项目,强调真实情境。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由企业师傅引导,在真实的车间、流水线、项目工地等场所,进行实地教学。同样,企业师傅也可根据培训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进行讨论,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再次,课堂企业轮换,理论实践互补。根据课程安排,每一个项目都在完成课堂教学项目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培训,以加深学生们对课题的印象。
3.4 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现代学徒制视阈下的专业英语课程评价以主课教师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为主,结合学生互评和小组学习表现,作综合评价。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打分为主,通过课程改革,我们要结合学生在课堂和企业两个教学场所的表现,从理论教师、企业师傅和学生三个角度来综合考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体现课程评价的公平性,也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评价过程化。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更加侧重过程化评价。作为一门专业语言类课程,我们强调语言在专业领域内的实际应用,这就决定课程不能以一张?卷来评价学生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应该综合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持续表现做综合评价。
再次,教学评价的有效化。教学评价一方面是总结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为今后的教学实施提供借鉴。为此教学评价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量化,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弱势,也能为教师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思路。
4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