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语阅读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案 阅读教学
一、学案教学的提出
如何能唤起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让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引导学生学习是教学的关键。“学案”教学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英语教师是教学法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李庭芗,1983),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学案教学”将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通过研究学案教学能否帮助学生完成课堂阅读的任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使用学案前后阅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二、“学案”的相关研究
在众多的学案概念的阐述中,裴亚男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明确提出学案教学概念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学案就是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其二,认为学案是学习材料。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评价任务等编写成供师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其三,认为学案就是案例,是在教案基础上,为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裴亚男,2007)。
三、学案教学的实践
1 研究相关资料,精心编写学案。
精心编写学案是实施学案教学的第一步。在编写学案前要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同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要完成的阅读任务,任务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开始时,我编写层次较低,梯度较小的学案内容,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后,便可增加学案内容的层次、梯度,并把重心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目的是让学生克服阅读时心理畏难情绪,让他们感觉凭借自己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树立他们阅读理解的信心。每篇阅读课文在上整体阅读课前编写出一份学案,学案的设计要步骤清晰,任务明确,每份学案包括:prcditing,skimming,scanning,careful reading,summing up and homework几部分,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学案上标注出Task 1,Task 2…,有的任务设计成填空题,有的任务设计成翻译题,有的任务设计成连线题,还有的任务设计成补全句子,最后还有discussion等等,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
2 实施学案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应用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按照学案设计的阅读步骤能一步步完成阅读任务。设计的填空题,填空题等题目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来做,补全句子,翻译等题目可以让基础稍好的学生来完成,discussion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来做,或者小组活动,通过这样的学案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 调查访谈学生。考察学案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四、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被访谈的同学大都认为学案对他们克服英语学习的困难是有帮助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知道该如何预习、听课和复习了,并且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针对采用学案教学的阅读课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是更多地收集学生对学案教学的想法和意见,更科学地检测学案教学的效果。问卷调查的学生仍然是我所教班级的50名学生。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多学生表示在学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阅读任务,而且对学案中老师设计的阅读理解题感兴趣,感觉学习英语变的容易了,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感到满意,认为课堂学习气氛比以前更加活跃和轻松,表示自己的课堂参与机会较以前多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提高了。有了这个支架,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逐渐多起来,借助于学案很多学生可以概括出全文的main idea,能够找到或者总结每段的topicsentence。学会了predicting、skimming、scanning、wordguessing等阅读方法。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字可写,有事可做,唤起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这一切的变化初步可以说明学案教学对学生是有帮助的,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极大地克服了学生的阅读障碍。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直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能力发展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严重扭曲了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无法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案导学式教学是运用导学的方式进行目标训练,以学案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想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处理好“导”与“学”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开展高质量的学案导学式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案导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体制下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重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学习。
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案导学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案导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积极参与到英语阅读课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案学习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加深对英语文章的理解。
3.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在学案导学中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引导的方式支持、协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以此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案导学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借助学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英语文章,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通过预习学案完善英语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预习学案,并且细致编写课堂学案,以此保障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编写针对性、应用性强的预习学案,引导学生对学案进行必要的预习,之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授课计划,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学案,引导学生了解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The United Kingdom这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重点词汇与表达,然后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功能项,提出英语课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后,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可以带着问题听课,以此找出英语课文学习的关键点。通过这种学案导学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以此营造出轻松、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预习学案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学案的编写,并且在预习学案过程中完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案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并且按照学案中的教学目标,认真细致填写预习过程。通过预习学案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为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以深层阅读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速读后对文章会有大致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过程中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和地点等,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框架,深入分析英语文章中的生词或者句子的意思。此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按照预习学案进行预习,正确理解和回答学案中提到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之后重新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然后由教师解答。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速读,加深对英语文章的印象。无论什么类型的英语文章,学生都应该对英语文章进行速读,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并且在阅读之后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学案导学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案导学式教学的优势,以此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导学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尤为重视,建议教师在发挥任务型教学原则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策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导学案的运用则是符合了突出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和有效探究的学习习惯。导学案的运用就是将阅读学习引导和理解感悟通过任务探究的形式来予以推进深入,以此来激活学生阅读学习思维,增强其理解感悟过程,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一、设计阅读预习思考题目,增强学生语篇理解能力
阅读导学案运用主要在于“导”字,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来深入感悟语篇学习内容及其表达主旨。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从语篇整体理解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方案,尤其是注意预习思考题目的探究。
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时,可从阅读学习主旨表达意图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来予以综合考虑。在译林《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的阅读教学前,都有“Reading A”,其实就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预习提示。教师在充分把握阅读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其主旨意图的基础上,可针对阅读学习内容的表达主旨意图进行综合思考。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中,应围绕“整体性”和“难点”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并能够围绕其中的阅读学习难点来鼓励学生思考。预习思考题目一旦体现了上述特点,定会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设计预习导学思考题目时,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思考探究题目。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独自完成Reading A思考题目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根据“How to read literature?”和“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rles Dickens’s writing?”来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以帮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语篇表达主旨内容。
二、注重阅读理解案例搭配,培养学生科学逻辑思维
导学案中的预习思考题目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了解阅读学习素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的主观潜能。而案例的搭配则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学习方法,形成严密的阅读学习思维。
在案例的引导中,可选用与阅读学习素材相似的文化背景内容,或者相反的学习案例,建议学生在通过相似的阅读背景知识激活下能够深入感悟,并能够从中概括出阅读理解的思维和方法。在案例搭配的过程中,可从文化背景知识、表达内涵、资源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阅读认知方案及其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
通过案例来深化阅读学习表达素材,能够更好突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楼兰的历史背景知识案例,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本文所写作的宗旨意图。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结合楼兰的消失来进行对比思考探究:What’s the reason make Loulan disappear和What do we should do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形成有效的理解策略。
三、突出阅读积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阅读是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理解感悟思维不断生成的过程。从教学实践来分析,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累,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阅读学习过程,更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
教师可通过导学案的丰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能够在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灵活运用过程中,更好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在导学案学习运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能够对练习的过程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反思。在案例设计时,可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整体认知感悟状况,从阅读学习所得、综合感悟和独特发现来设计相应的综合运用表达练习案例,更能够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综合理解感悟需要。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运用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以引导推进的模式来深化阅读学习的认知过程,能够在有效发挥导读和引思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悟过程。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导学案的题例应该体现“广”字,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2)导学案的引导过程应该突出“深”字,激活英语学习认知思维。(3)导学案运用应该体现“活”字,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顾金平.英语导学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09).
[3]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0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中国与国际间贸易合作的交流日趋频繁,促使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须不断提升其教育的专业性和情境性,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展开的实际来看,学生的词汇储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是较为有限的,加之其本身对于英语文化背景理解的缺失,导致其英语阅读应用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身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究竟该采取如何的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一般概念阐释
1.1何谓“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指的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其本身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案例,能够实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和句式词汇量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吸收和转化知识,融会贯通。1.2案例教学法的一般应用原则:案例教学法作用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要秉承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这指的是在展开实际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客观发展实际出发,基于所学知识做出分析与判断,启发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索引入的案例当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并致使在实际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到字里行间的文字精髓,加深对其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教”与“学”双方积极参与、互动原则。这是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必然选择,片面的,以教师为主、由学生从属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吸收。第三,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二者相结合,但是相对而言,教师还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知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为高职院校其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根本点和方向,都是为了让学生更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具备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并能结合岗位职责,将知识进行一定的内化和创新。1.3案例教学法对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普通英文学科展开阅读教学以英文文学作品为主的现状,商务英语则更注重对于文章当中情景性和现实性的突出。换言之,商务英语当中必然充斥着许多与行业信息相关的术语与行话,涉及到许多因为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所产生的新兴词汇,而这必然使商务英语阅读存在着较大难度。基于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这样一种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当中,可以通过案例拓展学生对于行业信息的了解,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使其对于英语知识的把握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职场需求,使其在不断形成与社会发展现实相适宜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当中,形成与其同步的阅读理解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笔者在展开阅读教学时,会在每堂课的最后阶段,花上较短的时间,与学生一同阅读学习一段专业术语的英文,每堂课一个小主题(贸易、网络、科技等等)让学生基于此了解当下的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法,从而提升对于日后实践能力的应用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结合院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案例教学法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当前,全国范围内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鉴于不同学校其本身科研方向、教学计划以及师资力量上存在着区别,故而其在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然是没有统一规范和大纲的,只能不同的院校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科指向的就业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并非一劳永逸、也并非百试百灵。2.2加强对于教师商务英语英语环境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以免引起误导:就目前我国已有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构成成分而言,其真正从事过商务类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因此其对于真正的商务英语应用环境也并不明确,那么其在展开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很有可能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例如某教师并没有在外贸企业使用英语工作的经历,那么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很有可能就不会拥有任何的外贸背景,但是经过其教授知识的学生再进行职业选择时,也必然会造成外贸类专业缺失,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外贸企业所需的英语工作环境当中。鉴于此,高职院校再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于教师的实践环境培训,以免造成“误导”。2.3注意对引用案例材料的选择和把握:当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是多样化的,因此必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规范和体系。但是多数情况下,案例教学法又是本身基于教材内容而形成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保障案例的使用能够更加符合学生所需、职业所需、社会人才所需。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将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相融合,本身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选择。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注重对于案例材料的选择、对于客观环境以及学生需求的把握,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区别、有针对,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发挥出良好的优势,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作者:周新花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晖.案例教学法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以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06):73-75.
一、使先学后教落到了实处
要达到有效教学首要的是做到先学后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学定教。而不仅仅是教师所谓的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那么简单。而先学后教在我们初中英语阅读课上也并不陌生,现在我校就采取的这种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案式教学模式,且学案是在课前发给学生的。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在发放学案的同时,教师要用几句话讲明先学哪些内容,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阅读是独立围绕思考题阅读,找答案。还是边阅读,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学生在明确预习目标之后,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跃跃欲试,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的学习。
二、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发展
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出高效的课堂。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由教师是主体变成学生是主体,教学方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他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这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要研究对待学生的方法和艺术,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随意地大发脾气,应该沉着、冷静、灵活、机智的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指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增强了差生的自信心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基础知识的差异,使得班级内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学得好的同学往往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多一些,而差生往往被放到被学习遗忘的角落,他们在课堂上,老师很少让他们回答问题,因为叫到他们时,他们往往沉默不语,白白浪费时间,久而久之他们便越来越差,另外,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同学们的思维方式,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会不同的,教师的统一讲解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有时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扼杀,学习的潜能也从中受到抑制,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找到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出符合个性发展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阅读,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来历经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具有层次感,开放性的问题。
四、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得到了养成
在学案指导下,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变成了自主探究的王国。教学实践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课本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是探求新知的金钥匙,使他们自主探究的习惯得到了养成。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acher's questioning behavior and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Bloom Cognitive Taxonomy, questio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lower-cognitive and higher-cognitive questions. Bloom pointed out that high-cognitive questio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adopted to collect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teacher's questions could not improv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under the present context.
Key words teacher's questioning; critical thinking; Bloom Cognitive Taxonomy
0 引言
众所周知,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得最频繁的教学手段之一,他可以帮助教师激发更多的课堂话语(Classroom Talk)。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早已开展了大量的对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调查研究。总体上来说,国内对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要比国外起步得晚些,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将教师的提问行为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主要调查当前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现状。
1 研究方法
1.1 理论框架
教师课堂提问属于教师话语的一种特征,不同的研究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本研究与以往的不同,主要采用Bloom的分类将所观察到的教师的提问进行分类。Bloom将认知领域的教学分成六个层次: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 (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其中知识和领会层次属于低一级认知领域层次(Lower-cognitive level),应用,分析和综合属于高一级认知领域层次(Higher-cognitive level)。根据Bloom等人的观点,属于知识和领会层次的问题,可以检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他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复述。相反,属于较高一级认知领域层次的问题(包括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为学生在回答这一些类型的提问时,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
1.2 研究的问题
(1)高校英语阅读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在本调查中,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有哪些,数量各是多少?
(3)在本调查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贵州某高校英语专业1名阅读教师。历时3个月,共20个小时。研究方法有:(1)课堂观察法;(2)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及类型
在20个小时的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共收集到288个问题。并运用Bloom的六个分类将其进行分类,结果得出,教师在课堂上一共提了190个(66.0%)知识型问题,38个(13.2%)理解型问题,11个(3.8%)应用型问题,24个(8.3%)分析型问题,5个(1.7%)综合型问题,以及20个(7%)评价型问题。在进一步从大层次上分,教师所提出低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总共228个(79.2%),而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只有60个,占总数的20.8%。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低一级领域的问题比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要多得多。
2.2 教师课堂提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
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探究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低一级认知领域问题和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
(1)教师的低一级领域问题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教师所提出低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总共228个(79.2%)。基于Bloom的分类理论,低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复述。这一类型的问题主要考查的是文章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对材料意思的理解。除此之外,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低一级认知领域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所提的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单词,句子结构,以及文章的具体信息,学生从文章中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过多地使用低一级认知领域问题并不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没有用,在课堂上不用提,因为他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文章的基本理解能力。
(2)教师的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数量上看:在本研究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提出了60(20.8%)个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根据Bloom的分类这些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关。作者以这四种类型的问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了深度的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师所提出的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太少,不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的提高。Almeida在他的研究中也曾指出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过少,就无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此,从数量上来看,教师有限的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从质量上来看:通过对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的数据上来看,教师对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的使用上存在着一些误用。例如:
T: 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prefer "eat-to-live" or "live-to-eat"?
S1: Eat-to-live.
T: Eat-to-live? En...good. Do you know what the meanings of "eat-to-live" and "live-to-eat"?
Ss:......... (Students translated it into Chinese.)
在上例中,根据Bloom的分类,教师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prefer "eat-to-live" or "live-to-eat"?)属于评价问题。但从教师接下来的提问可以看到教师在使用课堂提问策略时,缺少有效的推理链条。所谓有效的推理链条,就是需要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地提问慢慢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某个问题,学生不仅要给出答案,更要解释原因。根据Fisher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他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就是有技巧地对问题进行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中,必须注意问题中的推理链条,要保持问题间的相互联系性,一级一级递进,这样才能慢慢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上述例子中,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评价问题让学生评价判断两种生活方式,但教师却没有紧接着让学生说明原因。相反,教师在提问策略上,转而提出了一个低一级领域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从本研究的结果得出:(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低一级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用于帮助学生简单地复述文章中的具体信息以及大致中心意思,对于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没有帮助;(2)在对教师提出的少量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教师在对此类问题进行提问时,缺乏有效的使用策略,在提问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推理链条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这类问题的提出也不足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077-3
1 选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的要求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背景下,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条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以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为例,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分数比重占整个卷面总分的50%以上。如何高效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规范办学向英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课堂教学质量不下降,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再提高,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传统学习模式必须转变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learner-centered),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掌握要领等新的学习方式。于是,我校就提出“以学案代替教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自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2 学案及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及学案导学的定义虽不相同,但所表述的涵义是相同的,如:
“学案就是学习的方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学习材料。”“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调控,突出学生自学,有效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教学体系。”(赵加琛、张成菊,2009)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编制的学习活动方案。”“该方案有目标、重点难点、探索过程、学法指导、测试、反馈等环节。”“学案导学充分体现教师是研究者,学生是探索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达标’为目标的教学行为。”(光、陈启胜,2000)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等功能。”(任长松,2003)
3 理论依据
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下列教学理论的支撑:(1)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2)布鲁纳的发现法(Discovery);(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4)图式理论(Schema)等。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发现法强调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首先提醒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编制出科学的学案,同时帮助教师如何做好指导者,即如果学生所学内容在他们已有的发展区内,那就应该使学生通过自己先自学来完成;如果所要学内容超出了他们现在的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完成学习。而图式理论则是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采取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有了以上理论的支持,课题研究就有了方向。
4 研究设计
4.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方面:
(1)自主阅读学案的编写与设计。
(2)实施学案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3)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检验。
4.2研究假设
学案导学改变了传统的“教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阅读)能力。
4.3研究方法
“学案导学”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受试者(subject)为我校高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在同类性质、同水平的班级中随机抽取“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前测等行动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学期后(共四学期),进行问卷调查、后测,分析、讨论,作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4.4研究工具
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师问卷调查表,前测、中测、后测试卷,数据收集整理SPSS文件包,英语阅读教材。
4.5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建立初始数据;(2)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3)阅读能力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4)数据的处理、分析、评价和课题研究结果的报告;(5)反思及进一步完善阶段。
4.6研究时间
2009年2月10日至2010年10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1)2009年2月10日至4月10日为准备与前测阶段;(2)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为实验实施和中测阶段;(3)2010年5月10日至2010年10月31日为实验实施和后测、分析、评价阶段。
5 实验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实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一)教师教学行动方面
(1)增强了教师的“研学”意识。实验前的教学研究,教师的备课重点是研究“如何教”,即教师备课的重心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知识,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试验后,教师关注的不再是自己“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情、学法和心理状态以及研究课内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高质量学习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
(2)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实施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行为的发生。教师自发地形成合作,合作编写导学案,在备课组集体教研中互相讨论并修改导学案,整合了各位教师的资源,大幅度缩小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而且,对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组内合作可以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教研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3)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题研究能力。为了设计出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导学案,教师必须分析学情,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精心选择素材,合理设计与编写学案。这一过程激发了教师的灵感与创造性,提高了教学预见性,自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活动有序又高效,从而提高课堂管理与驾驭能力。总结评价导学案教学工作的成效,不断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研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需要老师深入课题研究,通过实验不断升华点滴经验,使学案教学更科学、更适应学情,从而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4)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前的自主探究(Exploration)一课上的讨论(Discussion)一展示与交流(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一课中的教师点拨与归纳(Instruction and Summary)一课末的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pand),突出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英语阅读教学向优质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行动方面
(1)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并在班集体前展示,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咨询老师、同学乃至家长,商讨问题,求证答案等。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气氛浓烈,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或他人的解释。
(2)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
(3)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借助学案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内容的指导,学生经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阅读任务而获取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阅读材料中的观点或思想提出质疑或给出自己的观点。
(三)阅读成绩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单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新版Goforit教材每单元后的泛读课,信息输入量很大,事先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效地理解生词和记忆生词,那么,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就能扫清单词障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在这样的预习活动中,可以分工完成,一方面减轻了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求却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这改变了以往在词汇学习环节中只会死记单词的被动学习方式,同时,预习的第一步检查也得到了落实。
(二)背景知识渗透
英语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并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导学案中,如果选取与即将所学的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则该材料的呈现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于其他的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任务:比如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句子正误判断;比如根据信息线索,进行填图列表;比如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进行回答。学生依据预习任务,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阅读策略渗透
所谓的阅读策略意识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在英语阅读方面的水平所形成的对英语阅读进行计划、思考的意识行为。《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这样阐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对有标题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标题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彻底理解全好铺垫。如果没有标题,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在阅读课导学案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适度地增加一些相应的阅读技巧类的题目,比如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文章结构分析等可以为课堂上的阅读策略指导做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课前预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导学案的容量要适度
导学案量过大,学生没有时间做,特别对后进生来说预习阅读材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导学案上习题容量过大,只会使预习低效甚至无效。所以课前预习所占用的时间最好在10分钟左右。
(二)导学案的设计避免一刀切和习题化
导学案使用的宗旨就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同时避免导学案上仅仅出现枯燥的习题形式,以免久而久之,学生乏味应付。
(三)教师把好导学案的检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