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量经济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量经济学

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化学需氧量;测量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化学需氧量属于对水质污染情况做出判断的关键指标。对其进行测定所依据的方式主要是高锰酸盐以及重铬酸钾氧化的指数法。第一种方式在对饮用水与水源水以及地面水测定方面更为适用。第二种方式则对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测定更为适用,即锰法主要用来监测地表及地下水的,而铬法主要是用于监测污水,因为监测值铬法大于锰法,六价铬氧化性大于高锰酸盐。

一、1 COD检测方法概述

COD检测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以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换算成氧的量来表示待测水样中有机物污染状况。作为常规水质监测项目之一,科研人员就COD检测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地研究摸索,形成众多的检测方法,整体上可以按照国标法、国标法的改进型、其它新兴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等划分。所谓国标法,即重铬酸钾回流法,在保持待测水样的强酸性介质环境下,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和催化剂硫酸银,在加热回流一定时间(2h),部分重铬酸钾被水样中具有氧化性质的污染物质还原,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根据消耗重铬酸钾的量计算COD的值。该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但要消耗大量浓硫酸和价格昂贵的硝酸银;为了消除氯离子干扰,还需加入毒性很大的汞盐,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操作时间长。因此,不适宜对样品的批量分析和水质的在线监测。

国标法改进型检测技术。在国标法的基础上,以下几种典型检测方法通过调整消解时间、引进相应仪器等手段进行COD检测,可以将下面系列方法暂定为“改进型”技术。比色法比色法即分光光度法,其测定原理为在国标法的基础上,引入分光光度计,利用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确定被测水样中的COD。该法具有测试速度快、取样量少、操作方便等优点,从而在水质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分光光度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当前被人们普遍采用。电化学法。电化学法主要是库仑法和电位法。前者实验原理是消解15min后,用电解产生的亚铁离子对过量的重铬酸钾进行库仑滴定,根据电学定律,计算电解产生亚铁离子所消耗的电量来换算出COD;后者是根据氧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绘制工作曲线,按照曲线规律获得COD。流动注射法。流动注射法也称连续流动分析法,是通过改变实验药品和水样进入反应和检测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实验的最优化,即用空气泡将每段溶液均匀地隔开,恒温持续加热,然后运用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原理计算出水样的COD值。稀释法。对于水样中氯离子浓度较高的COD测定,可以采取稀释法,即将水样稀释至氯离子浓度低于1000mg/L,之后按照国标法或者采取密闭消解法进行测定均可达到测定该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目的。例如冉敬文等在测定盐湖卤水中的COD实验中,采用稀释加沉淀的方法消除高盐、强干扰离子的影响,相应条件下测得的COD数据准确度能满足定量要求。同时此法测定范围较宽,不需回流,节水省电,测定效率也大大提高。COD检测其它方法。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即检验COD与易测水样某一测定指标数值(如TOC)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构建某一易测水样数据指标与化学需氧量之间的逻辑数量关系,进而达到间接测定COD的目的。若上述逻辑关系选择得当,该法可以简化测试环节,达成迂回测定目的。同时该法也存在逻辑公式适用范围有限等制约瓶颈,不能满足任意水样COD的测定。极谱法极谱法,其原理是在国标法的基础上,用示波极谱二次导数间接测定待测水样的COD数值。该法测定结果精度高,但由于所用仪器价格高昂等原因使得试验成本高,批量性检测受到制约等原因,经数据库检索发现该法一直以来未得到有效推广实践。快速消解法。由于不同的消解方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消解方式来调节消解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消解、优化实验效果的目的。常见的消解方式有:开管式消解、闭管式消解、超声波消解等。其中密封消解法是在恒温条件下,通过调整国标法中的闭管回流时间,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自动监测系统基于流动注射检测技术的优势特点,COD在线自动检测仪器研制成功,实现了水质监测的跨越式技术发展,有利于即时、快速、准确地实现水样中有机物污染指标―――COD的测定。因此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如何整合COD各种检测技术、优化自动监测效果,将成为自动监测系统研究的努力方向。

二、标准法的改进

铬法需要使用的硫酸银价格高,成本贵。所以,要对其替代物实施研究,以有效减少分析的费用。比如用硫酸锰来替代经证实有可行性,不过其回流所用时间依然比较长。而Ce(SO4)2同过渡金属混起来后能有协同催化的较好作用,若用MnSO4-Ce(SO4)2的复合催化剂来替代Ag2SO4,则对废水的COD测定,既能减少测定的费用指出,也能减少溶液的酸度及分析的时间,同铬法没有明显不同。不过该方法需要耗费价格较贵的硫酸银及毒性很大的硫酸汞等材料,容易引起较重的二次污染。并且后一种方法加热消解用时较长,能耗较大,目前同我国的环保发展需要并不相适应,所以由各个方面实施了改进措施。

1、消解方法

选取可代替的催化剂等,而目前工作通常适用声化学或微波的消解法,包括光催化的氧化法在内均为新的技术。由于重铬酸钾的方法适用材料中硫酸银的费用昂贵,因此其分析的成本较高。所以对可替代硫酸银的其它催化剂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减少分析的费用支出,具有实用性。用硫酸锰替代硫酸银虽可行可回流用时仍较多长。使用硫酸铈同过渡金属的混合有着练好的协同催化效果,用硫酸锰硫酸铈的复合催化剂替代硫酸银进行废水的COD测定,既能减少经费支出,也能减少溶液的酸度与分析用时,同重铬酸钾法并没有明显不同。

2、微波消解法

这种方法并不需使用硫酸高汞及硫酸银才可检测出COD的数值。氧化铒为催化试剂的微波消解对生活污水的COD进行检测。而罗蒙等则用了聚焦微波进行加热,实现常压下的快速的COD数值测得。同标准回流法比较,微波消解用时减少至大约10min,而且消解时不用回流冷却水,能耗较低,试剂用量大幅减少,每次能完成对12个样品,因此降低了各类材料导致的再污染。

3、超声波消解法

超声波的消解十分便捷,试验说明超声波辐射标准的水样30min后,低频、适高声强对完全消解水样有益。

4、光催化氧化法

此法可在常温和常压中实施,并且氧化速度快,效率高,也不会产生再污染,所以其应用优势非常明显。近些年纳米材料的使用已经引起广泛重视。

5、分光光度法

在强酸溶液里借助重铬酸钾的氧化水还复原才可来实现COD的检测,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用分光光度计来进行六价铬或三价铬的测定,以测出COD数值。而Inaga等人用硫酸铈为氧化剂,经加热反应测出吸光度并算得COD的数值。Konno用自制比色计同计算机连接测出COD,目前国内外很多COD的快速测定仪都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迅速,成本较低。

6化学发光法

重铬酸钾消解废水之后,最终的还原产物Cr3+的浓度同COD的数值是成正比的,且处于碱性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的发光原理,也有人建议使用光电的二极管来作为检测器对水体的COD进行测定的新方法。

7、紫外吸收光谱法

该法经对水样内的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量直接测出COD。很多有机物处于紫外光谱区时吸收非常强,而基于某种条件COD同有机物吸光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利用相关性能直接测出COD。本法并不如COD和TOC法那么明确,可处特定水体时相关性非常高,也可真实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而按照紫外吸收的原理对COD进行检测的仪器已经在产。通过以上各种不同方法的对比,能够明显看出各类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如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是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迅速,成本较低。而电化学分析法检测限很高,并不适于对地表水或者轻度污染的水进行测定,另外化学发光法处于碱性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的发光原理、紫外吸收光谱法不用添加试剂,不存在再污染,使用非常便捷,但是若要使用此法必须有个必然前提条件即水质的组成一定要有相对稳定性。

结束语

对COD进行测定的方式愈来愈简便快捷,越来越仪器化,而基于仪器性能的日益完善使用其进行测定具有明显优势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臧鹤超.基于PC104总线的臭氧法海水COD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第2篇

关键词: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苗床制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

武运粳19号、武运粳23号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优新品种,全生育期158d左右。有效穗数315~34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36.0粒,结实率92%,千粒重27g左右,产量10.5t/hm2以上,产量潜力12 t/hm2。株高98cm左右,主茎17.5叶,6个伸长节间,分蘖力中等,叶色淡绿,叶片宽挺,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茎秆粗壮,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耐肥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现将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苗床制作

适合用作机插育秧的床土,一是菜园土和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二是冬闲田耕翻后经冻融的稻田土。切忌在草荒地或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田中取土作营养土。移栽大田要备足过筛细土1 125kg/hm2。利用旱地土、稻田土作育秧床土的,要先粉碎后过筛(土粒粒径小于5mm),同时要拣去床土中稻根、草根、小石子等杂物,以免影响立苗及机插。培肥时间能早则早,一般要在播种前1个月培肥到位。使用壮秧剂培肥法,即用0.8kg壮秧剂均匀拌入75kg过筛细土中,然后起堆用农膜覆盖防雨淋,以防养分淋失及便于播种时床土铺设的操作。

机插稻育秧的苗床应相对集中,宜选择灌排通畅、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苗床。机插稻育秧的秧大田比例按1∶100配置,移栽大田应备足有效苗床75m2/hm2。建立通气式苗床,秧田整地可采用干整水验平法或水轧水验平法,干整即在播种前20d进行,水做应在播种前1个月进行,并将建成后的秧板脱水露田硬板。大田用作秧田的应采用长田横做畦,秧板规格掌握畦宽140~150cm,畦沟宽30~40cm,畦沟深10cm,围沟深15cm;秧畦板面要求达到平、实、光、直、净。

2播前准备

利用塑盘育秧的移栽大田应备足机插育秧专用塑盘375张/hm2;采用地膜育秧的需备打孔地膜150cm×350cm(地膜打孔的孔径为2~3mm,孔间距为2~3cm)。选用优质种子37.5~45.0kg/hm2(发芽率90%以上),于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d。先用清水淘种,再用适量浸种药剂浸种(按植保情报要求),浸足60~72h,将种子起水后用清水淘洗一下,然后催芽至露白落谷。需备幅宽160cm的白色无纺布57m/hm2。采用地膜育秧需用20mm×20mm铁方管制作长方形框架(内径为200cm×120cm),以供铺设底土。

3适期播种

按秧龄15~20d适龄移栽来确定播种期,机插面积大的应分期分批落谷,金坛市单晚稻播种期掌握在5月20~28日为宜。将育秧塑盘或打孔地膜平铺于秧板上,铺放塑盘时要将相邻塑盘与塑盘的边相互重叠排放。定量上底土,每张塑盘(或等面积)中匀铺预先培制好的营养土2kg左右。底土铺设后播种前应进行造墒,实行沟灌洇墒法,切忌大水漫灌,以防冲散铺设床土,洇透底墒确保播种后出齐苗。适宜播种量的确定应按单位面积和种子千粒重来测算,以2.5粒/cm2为宜,并做到精播匀播。落谷后要及时加土盖籽,盖籽土用量约为1kg细土(厚3~5mm),以不露籽为宜。播种盖籽后用无纺布覆盖,覆盖后用泥块将无纺布四周压实,以防大风吹刮。

4秧苗期管理

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可在移栽前1~2d揭盖炼苗,但在育秧过程中应在齐苗后将无纺布四周压实泥块移去,使无纺布覆盖物随秧苗的生长而松动自如,以免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发育。

秧田期以湿为主,以保持“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沟无水”为原则,并使无纺布经常保持湿润,移栽前2~3d控水炼苗,掌握秧块含水量40%左右。看苗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床土没有培肥的为在一叶一心期适施断奶肥,施尿素1.25g/盘,“送嫁肥”宜在移栽前3~4d追施,施尿素2.5g/盘;追肥方法为将苗床建立2~3cm薄水层后进行追施。应用壮秧剂进行床土培肥的秧苗期不用追肥。切实做好秧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应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一般可不喷药或少喷药,若要喷药,应做到随揭布、随喷药、随覆盖,并在揭盖后移栽前做到带药移栽。

5大田准备

夏收后抢耕晒垡,耕翻深度10~12cm;推广麦草全量还田;耕翻田即先耕翻后施有机肥,而旋耕田即先施有机肥再旋耕,然后上水旋轧平田沉实1~2d,基施高含量复合肥(15-15-15或16-16-16,下同)225kg/hm2后再插秧。稻谷产量10.5t/hm2以上其肥料施用量分别为纯氮270~315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氧化钾150kg/hm2。其中氮素运筹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按5∶5或6∶4运筹。

6适龄移栽

秧龄15~20d,叶龄3~4叶,苗高12~18cm适时移栽。起秧时小心将秧块卷起,运秧时秧块堆叠2~3层。地膜育秧的用定制切块机具按58cm×28cm标准分割切块,搬运过程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栽插规格为行距30cm,株距12~13cm,插25.5万穴/hm2以上,3~5苗/穴,基本苗75~105万根/hm2。薄水浅插,插秧深度以“不漂不倒、越浅越好”为原则,一般以入泥0.5~1.0cm为宜。

7分蘖期管理

及时化除,适期分次追施分蘖肥,促进低位分蘖,适期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于机插后5~10d结合化除施尿素150kg/hm2,第2次于机插20d后施高含量复合肥225kg/hm2;7月中旬结合搁田施单质钾肥112.5kg/hm2。浅湿灌溉,排灌结合,促进根系下扎(尤其是采用麦草全量还田的田块,要经常排水露田,促通透防僵苗),增强抗逆能力。适时搁田,掌握当总茎蘖苗数达预期穗数苗80%~90%时脱水搁田,并由轻到重分次进行,逐步到位,控制无效分蘖,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根据植保病虫情报,及时用药防治条纹叶枯病、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螟虫类等病虫害。

8孕穗期管理

幼穗分化期田间保持水层,其后采用间歇湿润灌溉。坚持“两查两定”法,根据品种生长发育的特征特性,适时稳妥施用。穗肥采用重促轻保2次施用,促花肥(余叶龄3.5~4.0叶)施尿素112.5kg/hm2加高含量复合肥112.5~150.0kg/hm2,保花肥(余叶龄1.0~1.5叶)施尿素75.0~112.5kg/hm2加高含量复合肥75.0~112.5kg/hm2。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选准药种,积极综防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其他螟虫类等病虫害。同时,在孕穗破口期及齐穗期时用苯甲丙环唑225mL/hm2各喷施1次,以提高防病效果,延缓和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稻米品质。

9成熟期管理

大力推广养老稻技术,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齐穗期干湿交替,以气养根,保叶增重,收割前7d断水,确保饱水绽谷。齐穗后可用兴欣肥力素、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粒重。

10适期收获

待水稻籽粒黄熟后适期抢晴收脱,收脱后的谷粒应立即进行晾晒或烘干,使稻谷含水量达14.5%的标准,然后入仓贮藏。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3] 蒋祖明,李伟海,段云辉,等.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9(5):69-70.

[4] 张洪明,嵇友权,赵加留,等.武运粳2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24.

[5] 茅玉兰,周铭成,彭华梅,等.水 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2006(2):29-30,69.

第3篇

关键词: 经典测量理论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一、引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1]。显然,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各种笔试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质量定量评价方式。试卷质量自然影响对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针对笔试试卷的质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质量的分析一般是利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CTT: Classical Test 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IRT:Item Response Theory)进行分析。

经典测量理论又称为真分数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线性相关,即CTT的数学模型为X=T+E,其中,随机误差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该理论最重要的四个指标正是反应试卷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有效、难易适中、鉴别力强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验质量指标[2]。当然,由于其比较依赖样本、信度估计精度不高、难度和被试水平没有定义在同一参照系上,同时,无法回答总分相同的考生的真实能力有无差异等问题,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非常严格,主要包括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4]。主要方法是在利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特征曲线、试题信息函数进行探讨,同时利用EM算法,用边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寻找项目参数的一致估计[5]。

本文主要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通过试卷“四度一分布”了解试卷质量,并反馈教学效果情况。

二、基于CTT的试卷质量情况分析

1.成绩分布情况

一般而言,一份好的试卷考试的成绩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考试成绩的正态性是考察试卷质量的一个首要指标。检验正态性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利用直方图和卡方检验、K-S检验。从参加本次考试的872人中随机抽取387人的成绩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成绩的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K-S统计量显著性概率P值为0.095>0.05,因此,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2.信度

中学试卷中,选择题分数可简化为0,1得分情况来解释,解答题和填空题可以看成非0,1记分的项目。因此,选择题信度主要采用折半信度[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卢隆(Rulon)公式、弗拉纳根(Flanagan)公式]和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信度(K-R20、K-R21公式)进行分析[7]。填空题和解答题为非0、1记分的项目,采用克龙巴赫系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试卷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每种方法计算的选择题信度都接近0.7,信度系数处于尚可使用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对于标准化的大型测试题目信度要求一般要在0.9以上,而学校期末考试的信度在0.6以上即可接受[1]。选择题、解答题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905,可以认为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信度非常好,综合考虑,试卷整体信度是可信的。

3.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通过测验能够正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5]。测量的效度的种类很多,其中基于专家和教师对试题与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的逻辑判断法的内容效度使用较多。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但一次考试很难包含学生所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考核,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8]。

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经过该校7位一线数学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位,中教一级2位,中教二级1位)不记名反馈信息来看,本次考试所设计的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查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4.难度

试题难度是反映考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而言是按照答对人数的百分比确定的,是衡量试卷质量的最主要的数量性指标,简单来说可以利用测验分数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进行观测,例如考察测验分数的全距、零分、满分、众数、平均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定性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有关公示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而言,难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大,难度越小。难度在0.7以上的为比较容易的题,在0.4-0.7为中等难度的题,在0.4以下的则为较难的题或是难题。在实际教学中试卷难度水平的选择,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试题的形式。如果测验是用于区分学生水平,那么应该将试题或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各试题难度值在0.2-0.8,同时各题平均难度值在0.5左右是比较适宜的[5]。

对于采用0,1记分的选择题,用通过率P、平衡猜测的校正公式CP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试题的难度。

表2 选择题的难度

对于非0,1记分的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难度系数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项目的难度。

表3 填空题、解答题的难度

结果显示,就选择题而言,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的难度差异不大,整体趋势较一致,从三种公式的难度均值看,第1、2、5、6、7、8、9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3、4、10、11、12属于难度中等偏上的题目,其中第4题难度最大,10,11,12三题难度也较大,选择题总体难度为0.767,属于比较容易,从试题编排上看,除个别题目外,整体趋势是容易的题型放在前面,中等难度试题放在题型中间,较难试题放在题型后面,较合理。

对填空题和解答题而言,题目难度显然大于选择题,填空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99,难度中等,解答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72,属于中等偏难程度,8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也和题目顺序基本一致,越难的题目越在后面,符合数学试卷的一般规律。

从考试成绩来看,难度系数为0.548,综合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类型的难度均值,整张试卷难度均值为0.579,和总分难度系数接近,因此,可以判定该份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5.区分度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效用的一个主要参数,同时也是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的统计量。若试题的测试结果是水平高的学生答对或者得高分,水平低的学生答错或者得低分,则认为试题的区分能力强。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效果,在0.3~0.39为合格,修改会更好,在0.2~0.29为勉强,仍需耍修改,区分度在0.19以下为差,必须淘汰[6]。

对于0,1记分的选择题,利用极端分组法、点二列相关计算各个试题的区分度。

表4 选择题的区分度

对于连续记分的主观性试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法计算各个项目的区分度。

表5 填空题、解答题以及试卷的区分度

注:试卷区分度是将各题区分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

结果显示,对于选择题而言,总体看来,整个选择题中大部分题目的区分度都在0.4以上。通过极端分组法和点二列相关系数计算的区分度在大部分题目中相差不大。极个别题目有明显差异,主要在于两种方法考虑的视角不一致,就第1题而言,极端分组法的区分度指标0.093,是利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差异进行计算的,两者差异很小,说明该题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都能完成,就区分能力而言属于应该淘汰的题目,但正是由于该题目在高低分组中完成率都较高,和总分的相关性自然就大,因此,点二列相关法计算出来该题的区分度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试卷区分度均在0.6以上,说明该试卷区分能力强,区分效果佳。

三、有关结论

事实上,该次试卷为全市统一考试题目,从一定程度上说属于“较大的标准化”考试题目。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次考试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并未凸显畸形特征,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单峰,稍微右偏。就四度而言,填空题、解答题的信度很好,但选择题的信度适中。常见的提高测验信度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适当增加试题量;二是提高质量,试题难度要适中,区分度大;三是调整试题编排顺序,尽量做到先易后难。

测验的效度采用学科专家通过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了解到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试题的难度较合理,大部分选择题难度偏低,其中第4、10两题难度最大。而最后一道解答题的难度系数则过大。这和数学试卷利用最后一题作为压轴题有密切关系。

试题的区分度方面反应较好,但选择题第1、2题和解答题最后一道题在两种计算方法中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在于第1、2题属于难度很低的送分题,因此区分度也不高,最后一道压轴题属于难度最大,很多学生放弃作答,因此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随着统计学及经济计量学边缘的不断扩张,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评价技术方法中教育测量理论就是应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实现的,成为测评学生能力、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利用SPSS测度考试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不仅可以直观、便捷分析考试结果,发现考试中的重要信息和规律,还可以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模式。目前在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人们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测度试卷科学性的尝试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考试,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亦不利于考试学研究者开启新的研究视域。应该加强对试卷科学化测度的研究及实践,使考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日益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试卷质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试卷情况,更可以利用试卷科学性测评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试题库、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等方式,提高试卷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注教育质量监测[N].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简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0,1.

[2]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洪飞.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15-17.

[4]Christine DeMars.Item Response Theor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5]何穗,吴慧萍.基于教育测量理论的中学数学试卷质量评价研究[J].考试与招生,2012(08):49-53.

[6]Robert L.Ebel.Measur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M].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65.

第4篇

关键词: 通用技术 课堂教学 多情境

多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学习的典型场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和应用及拓展。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如何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知是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教师多情境地开展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模拟生活场景与现实场景,让学生亲历知识所处环境,亲历认知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才会灵动。

一、挖掘实践内容,改变教学情境,让课堂动起来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为此,多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是促进课堂教学灵动起来的重要手段。

在通用技术的必修2课程中,总体来说,实践内容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多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亲历认知,如不能提供动手实践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常常会受到条件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刻挖掘,将方法和实践结合成一体。例如在《技术与设计2》“稳固结构的探析”一节中,再讲解“稳定性”影响因素时,给出一个鸡蛋,让学生思考如何把鸡蛋立起来?大家开始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很多方案,一一让学生上台展示。接下去就是老师归纳总结,自然而然地得出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讲解“强度性影响因素”时,由于高一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学生不是很理解它的影响因素。在讲解时,给出一个学生做的相框,问:如果相框从高处摔下来,哪些地方容易坏?接下去开始请学生从高处砸相框,学生的兴趣非常大,那么从破坏的相框中看出哪些地方容易坏,学生自己总结出影响强度的因素,听得又很认真。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而且整节课中,富有生机活力,整个教学课堂真正灵动起来。这一堂课,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机会,变枯燥无味的通用技术课堂为富有生气的课堂。

二、关注生活内容,改变教学情境,让课堂联系生活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这只是通用技术课堂灵动的一个方面。其实,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则将使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上课就没有兴趣。而当教师说:“同学们,来看一个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例子。”或说:“请大家看看这么一张图片……”这时学生就有点兴趣,甚至可能会认真地听教师讲下面的内容。这说明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更应生活化,而不是理论化。这就需要在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时,力求引用的例子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在引入新课或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力求引入生活实际的例子能产生一定的“悬念”,成为课堂教学灵动起来的诱因,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进而积极思考,提出种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我在讲《技术与设计1》“技术的性质”时,先给出一张一个人很吃力地提着塑料袋的图片,问学生:“你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么?”“你有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么?”请学生积极思考。然后预设小提手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技术的目的。再问:“设计出小提手后,为了使小提手更好用,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修改?怎么修改?”总结出技术的创新性及综合性。“在开始投放市场之前,我们还有做什么保护来自己的知识产权?”引出技术的专利性……

从刚开始发现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学生体会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乐趣、设计的成就,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堂“技术的性质”的知识。学生在本节课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理解如何设计一个产品,也给后续几章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对通用技术课堂更有学习兴趣,课堂就灵动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学情境,展现课堂中的“技术与设计”

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所教知识一目了然,既可缩短教学时间,增强视觉效果,加大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方法往往以案例分析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主。因为技术是服务人类生活的,技术教学素材非常丰富,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教学对实例进行展示。如大量图片、实例通过视频演示出来,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在学习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这一内容时,播放“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视频片段,使学生对技术有感性认识,提高对技术的兴趣和想象力。在“技术与设计关系”教学中,展示荷兰水果节上各种丰富的精美的水果雕刻,学生很有兴趣,原来水果可以雕刻成这样。其教育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其课堂教学是活泼的。应该肯定,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利于知识同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是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灵动起来的重要因素。

注重课堂,根据教材,合理改变教学情境,让学生能亲历认知,能从关注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体会设计的魅力,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让通用技术课堂变得灵动,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5篇

经验,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如何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积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落实以下两个方面能扎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

一、迁移生活经验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积累了一些数学方面的经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到数学活动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素材加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就能把那些感性的经验理性化,加以提炼、提升。

鉴于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用实际生活经验来编写数学应用题,借生活来“打通”数学关节,积累活动经验。比如编写4x+2=18这个等式,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择取生活经验来编写:妈妈带小红与小江兄妹俩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小红买3支钢笔,小江买了1支钢笔和一本2元的练习本,共花去18元,那么钢笔的单价是多少元?不久,就有学生联想到植树节中的生活经验,编写出这个应用题:在今年的植树节中,我们小组四人植树,一共植树18棵,其中组长多植树2棵,问其他三人每人植树多少棵?还有不少学生联想到平时的购物、行程等问题。用这样的等式去启示学生发散思维,迁移生活,能在浓浓趣味中快乐地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

在课堂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都可以用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让数学根植在生活中,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带动数学的学习,从而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新知。特别是一些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很难掌握的知识,如果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体验,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千克的认识”这课之前,笔者布置学生抽空跟家长到超市逛逛,找些一千克左右的物品看一看、再掂一掂,让学生对千克有比较感性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每人带一个饮料瓶,在瓶身上粘贴100克、200克、300克、400克等标志,并装一定量的水,反复增减,加深对克的认识;之后自然过渡到千克的学习。

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利用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素材,作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铺路石,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与价值。

二、开展建模活动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模型是一定生活知识提炼、简化的结果。开展建模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发现过程,增加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比如,有邻近的三个城市,筹备建设一个飞机场,以促进三个城市的合作协调发展,这个机场修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探讨这个问题,要将数学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衔接,不断地猜想和推理,比较假设这三个城市,依据不同的情况得出结论。从三个城市人们方便出行的角度,有学生认为飞机场应该建在到达三个城市所需要的时间最短的地方。这样的话,问题就转换成了怎样选择一个地方到每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是最短的。学生利用学到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建立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里设立一个点P,这个点要与另外三个地方的距离都是最短的。这就是应用数学中的数学模型问题。

有学生用实际的替代物开始了模拟实验:将三个大头钉定在厚纸板上,代表城市;用细线连接飞机场与城市。其目的有三:首先具体表达距离等概念,并且以具体动作“移动绳子”使距离最小化,由此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直观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为讨论是否存在唯一满足最小条件的点创造机会。

再如,一个学校要购买一些电脑,采购员从两家电脑专营商场了解到每一台电脑的报价基本都是七千元左右,如果学校多买就有两种优惠方案:一家商场是第一台依照原来的价格,剩下的每一台给予24%的优惠;另一个商场是每一台电脑都8折优惠,买4台送一台。如何开展建模活动,积累这类题的解决经验呢?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变量主要包括电脑的台数以及总的价格,这样一来,就需要运用百分数等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者,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省钱,还有数量变化的比较和分析,就需要运用折扣的知识,还要充分了解折扣。这样的数学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第6篇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Y-1608)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4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总体偏低。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教学方面,就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而言,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就必须了解高职院校目前的科研现状。

陕财职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创建于1960年4月,其前身为陕西省财政学校,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统计财经学校、陕西省财政会计学校、陕西省统计财金学校、陕西省财经学校等,1986年由西安迁建咸阳。2001年9月独立升格改制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7月正式由陕西省财政厅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陕财职院秉承“博学、慎思、诚朴、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立足陕西省,面向全国,依托会计行业,面向三大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陕财职院以建设成为陕西财经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陕西财税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与认证基地、财经类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实现“省内一流,行业著名”为办学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旨在形成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专业体系。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检索网址为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检索时间为2017年2月7日;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控制检索条件为: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模糊匹配方式,发表时间从“2001年”到“2016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454篇,然后利用CNKI提供的“分组浏览”和“文献分类目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单位的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单位的学术氛围。表1为陕财职院2001~2016年发文量统计。其中升格初期,由于科研实力薄弱等原因,年发文量较少;2009年首次突破100篇。可以看出,自升格以来,陕财职院年度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科研总量在增加。(表1)

(二)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论文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能体现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群)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超过50篇的学科共有11个,具体如表2所示。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学科是企业经济、会计,发文量较多的学科有贸易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金融等,这与该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吻合,也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在企业经济学科203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13.96%,说明该校企业经济学科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表2)

(三)研究层次统计与分析。研究层次是指研究论文所属的领域。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所属最多的五个领域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说明陕财职院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高职院校群体中,陕财职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较为鲜明。(表3)

(四)合作机构统计与分析。合作发文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情况。科研合作对合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有很大帮助。截至2016年底,与陕财职院作者科研合作最为密切的机构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陕财职院地处咸阳,该校作者与民族学院(坐落于咸阳)、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科技大学(以前也坐落于咸阳)合作比较密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表4)

(五)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基金论文是指由各类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各类基金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陕财职院作者科研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详见表5。截至2016年底,该校作者共有33篇产出论文标注了7种基金项目的资助,基金论文比为2.27%。这一比例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中属于低水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相对薄弱,较难获得高层次基金的支持。(表5)

(六)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期刊档次整体上反映了该期刊所的普遍水平。表6列出了陕财职院作者数最多的10种期刊。可以看出,在该校作者发文最多的10种期刊中,有《教育与职业》、《财会通讯》、《商场现代化》等期刊出现(或曾经出现)在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该校作者的其他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大部分论文质量尚待提高。(表6)

(七)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7列出了2001~2016年陕财职院作者发表期刊论文标注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陕财职院作者使用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高职院校”、“对策”、“问题”、“高校”、“教学改革”等,这说明陕财职院作者关心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同时,高频关键词“电子商务”体现出来该校的专业特色。(表7)

三、结语

本文统计了陕财职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到2016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显示,该校科研实力持续不断增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经济、会计等学科的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该校作者的科研合作具有地域倾向,发表的基金论文较少,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尚待提升。该校作者科研工作聚焦于“高职院校”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林伟.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7.9.

[2]秦萍,桂云苗.基于CNKI的安徽工程大学学术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3.

第7篇

关键词:减负;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喊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推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传输出去,使得学生都能够吸收理解,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的教学理解不够深入,教课严谨度不高

高中的数学教学是需要教师来做引导人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以致用。许多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学,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囫囵吞枣,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对简单的基础题目讲解很少,主要钻研难点,这样不仅浪费了上课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教师对课程的目标设立单一,考核标准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成绩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准完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掉了,只注重学习成绩,单纯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这样就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更阻碍全面式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新教材的改变和更新的步伐

近年来的课改主要是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由于新的教材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课堂的教学方法死板,生搬硬套严重

新的课程教材要求教师能转变观念,建立起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课堂死气沉沉,这都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途径

高中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实行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制订出教学板书或者课件;对有可能出现的难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对课件进行完善,保证内容的质量,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时将代数和几何进行穿插讲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转换。

2.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将看起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生动,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这样可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

(1)提高课程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对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进行明确,进行良好的课程导入。

(2)教师自身增强学习,同时注重自身的个人魅力,利用精妙的语言、简洁有序的板书、熟练的解题技巧和敏捷的思维等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教学效果会更好。

(3)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不能只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自问自答,给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然后对答案进行引导,逐步感受到学生对课程的想法,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多多开展数学的相关活动,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精选题目,对题目做深入浅出的解析,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深入,减负势在必行。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及时完整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并最大循度地让学生吸收,这是在新课改时期广大的高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努力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燕菲.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08.

[2]苏锦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09(35).

[3]赵书香.新课程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第8篇

学校: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

姓名:薛楠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32、33页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加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系统学习加法的开始。为此教材在编写上十分重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们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小棒等直观模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与交流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十位数多一的道理。

(3)

3、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各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十位数多一的道理。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孩子们第一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学习单。

二、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我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小组开火车快速的说出下面各题答案。(边做口算题边说算法)

6+7=

33+4=

42+7=

25+3=

22+50=

5+9=

8+51=

79+10=

师小结:不管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还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我们都得先算出有几个十、几个一,再把它们合起来,就得到我们要的答案了。

(二)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找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问题

师:咱们同学们可真能干,丽丽来到了图书馆,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快来看看,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师适当板书)

数学信息:书架上有69本科技书,还回来4本

你能试着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现在(一共)有多少本书?

2.书架上的书比还回来的书多多少本?(顺势解决)

师:我们把数学信息和刚才提的数学问题合在一起说就是这道题?谁来试着说一说?(找两个孩子读题,在同桌互相读一遍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先来研究“现在有多少本书?”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为什么用加法?谁来列算式?(预设:大部分孩子能够知道69+4=73,但是说不出算理)

2.动手操作,研究算理

那69+4为什么得73呢,咱么今天就来研究研究,请同学们借助小棒或学习单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表示清楚。

3.

汇报交流。(学生变汇报,老师边板书计算过程)

方法一:

预设:我是这样想的,9根小棒和4根小棒合起来是13根小棒,再加上60根小棒是73根小棒。9+4=13

60+13=73

方法二:

我是这样想的,9根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我把它们捆在一起因为十个一是一个十,60根小棒再加上10根小棒是70根小棒,70再加上3是73根小棒。9+1=10

10+60=70

70+3=73

方法三:直接数,69往后再多数4个。

方法4:方格图

我是这么想的,69个小方块再加上1个小方块是70个小方块,再加上3个是73个小方块。

方法5:我是这么想的,我把69看成70,,70+4=74,74-1=73,因为多加了1个所以要减去1。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爱动脑筋会思考的孩子,一下子想到了这个多种算法,那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课件再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计算69+4=73的吧?

课件再次演示摆小棒和方格图的方法。

师总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同学们都是把9凑成10,就是从4里拿出1个一,9个一和1个一凑成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然后我们再加。那4+69等于多少?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4.巩固练习

①计算56+7

生摆小棒,说算法,找2-3个学生说,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板书课题)。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发现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够10个一了,我们就先凑成10,10个一就可以换成1个十,再和剩下的合起来。这样就变成我们学过的口算了。

P33——2

引导孩子们做题前先观察数的特点,会有更好的方法。

P33——4

口算,找规律

P34——改错

里能填几?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