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妇产护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5.0作为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与手术室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认为年龄、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有无侵入性操作等手术室护理因素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有关,见表1。
2.2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与手术室
护理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度危险因素包括切口类型、术前应用抗生素及手术时间,见表2。
2.3两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7/60,占28.3%)明显低于实施前(41/60,占6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在阳高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20例,均为预产妇,排除妊娠合并症及内科合并症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27±4)岁,40例患者为初产妇,20例患者为经产妇,孕期21.0~42.2周,平均(32±6)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27±4)岁,39例患者为初产妇,21例患者为经产妇,孕期20.9~42.0周,平均(31±6)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院内培训、院外培训、定期召开护士长会议、护理质量监督以及护理质量评定等,医务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管理,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医务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即采用热情的态度、和蔼的语气主动对其进行接待,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并保持整齐的着装、乐观大方,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使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了解医院的环境和作息时间,重视人的因素,对患者的所有心理活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工作环境,尤其是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向其讲解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从心理上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消除心理恐惧感和紧张感,直至患者出院。出院时,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家属做好出院指导,提醒患者要按时回医院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其中患者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产后并发症观察主要包括产后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出血以及便秘等。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8.3%,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护理服务模式从最初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即“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这种护理模式以患者的特征和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的层次和质量。吴文平指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够使孕产妇在心理、精神以及生理上都达到平衡,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有助于患者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服务工作中效果确切。
4结语
教学目标通常是在课前备课时制订,但目标制订得是否恰当,目标能否引导、控制、评价教学过程,学生能否达标却要通过实际教学来检验,通过课后反思来总结。回顾教学过程,如果学生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反应灵敏、思路清晰,则说明学生勤学好想、学有所得;如果学生无精打采、眉头紧皱、反应迟钝,则说明学生学习吃力、效果欠佳。由此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存在问题,思考补救措施,并明确以后教学的方向。只要做到教学目标具有可实施性,其就能真正起到引导、控制、评价教学全过程的作用,教学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反思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学习、自己获得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思教学方法就是使教与学都不定法。每一次的反思,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笔者在刚开始讲授月经失调妇女的护理时,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青春期女生,常常出现月经失调,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会很感兴趣、容易理解,因此笔者采用单纯的理论讲授法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多数学生兴趣不高。笔者课后通过了解得知,多数学生感觉这部分内容很复杂、很抽象、很难理解,因而无兴趣学习。经过多次反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探究月经失调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
3反思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学生的这种精神生活是学习兴趣的体现,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和捕捉学生学习的心理反馈信息,加强学生职业心理训练,从而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在护理教学中探索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职业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促进当前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异常分娩时,感觉分娩很可能随时出现异常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产生恐惧心理。反思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笔者在教学中播放分娩视频,让学生感受接产者如何指导产妇在精神上、身体上做好分娩的充分准备,增强产妇分娩的信心,同时也感受产妇产后的幸福情绪,并结合临床资料说明充分的准备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异常分娩的发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4反思教师情绪,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情绪是能够互相感染和影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积极饱满,能给予学生正能量,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互动、求知;而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无疑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压抑和紧张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全方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以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后笔者都特别注意反思课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经常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是否无意中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人格魅力,增强教学效果。
5反思教学价值,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反思教学价值就是充分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情感价值、道德价值、行为价值能否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结合国家对妇女身心健康的相关方针、政策,加强学生爱国、感恩等思想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6反思教学遗憾,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备课时,有些问题不容易发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因此,笔者很重视课后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教学能力。
7反思教学亮点,积累教学、教研、教改素材
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片断”,包括学生的创新活动、精彩答题、探究质疑等,教师课后若能及时捕捉、提炼、记录,就能为以后的教学、教研、教改等积累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8撰写反思笔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4例孕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6±3.4)岁,孕周36~42周,男64例,女60例,新生儿体质量为2700~4800g,平均体质量(3108±510)g。将本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给产妇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亲切的与孕产妇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产妇消除因即将分娩而产生的恐惧、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使产妇树立信心能够积极的配合分娩。
1.2.2分娩护理
分娩前要进行外阴冲洗、阴道填塞,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外界对产妇的刺激,保护好产妇身体暴露部位。对产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突然状况,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保证产妇全程处于舒适安全的状态,避免手术室环境及创伤影响产妇的情绪及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分娩,对于剖宫产产妇应检测心电,护理早与婴儿接触,早吸吮,保证新生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1.2.3分娩后护理
告知患者禁止盆浴,注意口腔清洁以及外阴护理,避免发生生殖道感染,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出院后也要给予随访,对错误的哺乳姿势进行纠正,同时,进行护理。全面掌握患者会阴切口及手术切口情况,预防感染且告知患者不可随意用药,以免影响新生儿。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以及母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供对比分析。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为:通过向孕妇发放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表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包括20项内容,4个等级,总分100分,0~40分为不满意,40~80分为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对护理非常满意24例,满意3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产妇对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29例,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75.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护理,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3%(7/6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4/62),产后抑郁发生率为6.5%(4/62),无一例新生儿窘迫发生;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9.4%(12/6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4.5%(9/62),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7%(11/62),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为11.3%(7/6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由于其本身所患精神疾病特点,其围产期的护理过程,不同于正常初产妇。对该类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母婴安全极其重要。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妊娠状况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复发在妊娠20~28w,平均24.10±2.20w。均在预产期前2w内住院待产,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精神症状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维10例(83%),命令性幻听9例(75%),关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错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内感性不适2例(17%),物理影响妄想1例(8%)。
3护理
3.1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2]
3.1.1常规护理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12例患者均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均存在明显的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治疗护理均不和作。营养状况相对正常。均给予Ⅰ级护理。
3.1.2护理目标促使患者能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疾病及其症状有较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顺利度过围产期。
3.1.3护理措施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母婴的安全,对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疗,这就使护理工作更具艰巨性。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意门窗的管理,安排适当的活动,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适当限制患者活动,不与患者争执,每次进行妇科检查时,尽可能的给予心理安慰和解释。
3.1.4特殊护理及时发现冲动、外走行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认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针对围产期护理
3.2.1产前护理临产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在1人间待产室待产。每次进行检查、阴道检查及清洁灌肠前,都做适当的解释工作。同时密切监视胎儿情况,耐心指导患者会阴及卫生工作。
3.2.2分娩过程护理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指导患者在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腰骶部涨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压迫腰骶部。20min听胎心率1次,用胎儿监护仪描记胎心及宫缩曲线,确保宫内胎儿安全。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严格按照常规处理,指导患者正确施加腹压,完成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护理及接产工作。
3.2.3产后护理产后在产房观察2h。回病房后,24h内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有无尿潴留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作好产后会阴消毒、卫生的工作,主动进行母婴接触及初乳喂养工作。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产褥期感染及褥疮,作好产褥期的心理工作。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据心理调适的不同时期[3],细致耐心地对患者家属进行产褥期护理教育,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产后早期的母婴护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顺利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的9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5.5±3.5)岁;其中55例产妇为初产妇,35例产妇为经产妇;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4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5例产妇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其相关措施如下。第一,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产妇讲解健康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孕产期的相关知识、孕期营养饮食、分娩时的注意事项、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母乳喂养问题等,使产妇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第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视,由于健康教育尚未在产科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范围更加有限,因而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视,逐渐使更多的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第三,丰富教育方式,医护人员应通过电视教育、图片教育、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孕产妇的学习兴趣;此外,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还应确保语言通俗易懂,以确保产妇可更快、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4.5±1.2)d,住院费用为(1100.5±185.5)元,护理满意度为(44/45)97.8%。对照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7.9±2.6)d,住院费用为(1500.6±255.6)元,护理满意度为(32/45)71.1%;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为促进孕产妇健康,其不仅要加强对孕产妇生理上护理的重视,同时还应给予孕产妇心理上的支持,从而使产妇在最佳状态下进行自然分娩[1]。临床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确保母婴健康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予产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2]。因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能力,耐心、温和的与产妇进行交流,并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产妇对分娩产生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的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3]。
本组患儿共57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窒息的诊断标准,男患儿32例,女患儿25例;最小胎龄为25周,最大胎龄36周;体质量<1000g3例,体质量1000-2500g42例,体质量>2500g12例。复苏的时候有30例行气管插管,有15例心内注射药物。
1.1结果
本组的57例早产儿在复苏之后,其中有30例患儿的呼吸、体温、血糖、循环、PO2、尿量以及各种脏器功能保持正常值;有9例患儿体温不升;有11例患儿呼吸节律不齐或者出现呼吸暂停;有7例患儿心率减慢;有8例患儿心率加快;有8例发生高血糖;有5例发生低血糖;有17例消化道受到损伤、喂养比较困难。
1.2转归情况
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45例痊愈,6例好转,3例未治愈或者是放弃治疗;3例死亡。
2临床观察和护理
2.1体温
一旦早产儿复苏,护理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精神,一切操作在暖箱内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移动。通常每4~6h测一次体温,对体温不稳定需要每2~4h测量一次;同时,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等调节远红外辐射式抢救台上或者是暖箱内的温度,暖箱内湿度50%—60%。
2.2呼吸
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咽内的分泌物,以防窒息;复苏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当早产儿仰卧的时候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发生曲折。根据患儿缺氧和呼吸衰竭程度决定给氧方式,一般采用温湿化头罩间歇给氧(5mL/min),至青紫消失、呼吸平稳。同时注意调节氧气浓度,防止因吸氧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若患儿的呼吸次数有增无减,并且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就要考虑是否出现气胸。针对呼吸暂停的患儿可以采取对其足底进行拍打、托背呼吸等方法;若患儿的呼吸出现反复暂停,可以使用氨茶碱;针对严重呼吸暂停的患儿需要采用面罩或者复苏器加压给氧。若患儿的心率<80次/min,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对重症的呼吸衰竭的患儿要及早的采用呼吸机,并观察其面色、口、鼻以及四肢末梢紫绀等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发热、痰液是否增多、心音和呼吸音是否异常、胸部活动有无异常等。
2.3循环系统
窒息患儿的心率往往会减慢或者是增快,血压会下降、皮色晦暗、脉搏较弱、末梢循环较差等。给患儿复苏之后,当心率>100次/min,对肤色红润或者是手足发绀的患儿,需继续观察;若经复苏之后并给予碳酸氢钠、肾上腺素等药物,其周围的组织仍然出现灌注不足、脉细、持续性的休克等,使用多巴胺(小剂量开始),在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的监测下逐渐加大剂量,同时还要密切的关注患儿的心率、心律及其波形的改变情况,四肢温度以及末梢循环的情况。
2.4血糖
由于患儿在窒息之后肠道功能受到损伤,不能进食,加之糖原合成酶系统的活性比较低,导致糖原的形成受到障碍,易发生低血糖;同时,由于肾功能的发育不成熟,肾糖阈低,在滴注葡萄糖的时候,过多、过快或者是不能耐受都有可能造成患儿的高血糖[2]。不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会造成患儿脑部的损伤,因此,要加强对血糖的监测。为了维持患儿脑部组织能量的代谢,可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葡萄糖<8mg/kg.min,以促使血糖维持在2.8—5.0mml/L。此外,还要每2~4h监测一次,再根据其血糖浓度对微量泵的滴注速度进行调整。
2.5喂养
复苏之后,以母乳喂养为好[3],或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乳,循序渐进的增加喂养的量,以少量多次为宜。也可通过胃管或滴管喂养,奶液温度要适中,在进行每一次的鼻饲之前要回抽胃管,便于了解胃内的排空情况、胃滞留物的性质以及量等,再根据其残奶量决定其注入新鲜奶量。喂奶后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奶或呕吐,以防呕吐物逆流入呼吸道再一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并详细记录24小时热量、水分及大小便。若患儿出现腹胀、呕吐、胃滞留、胃出血等,要实施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对明显腹胀的患儿通过肛管排气,使用甘油、开塞露等方法减轻腹胀以及刺激胃肠道的蠕动。
观察指标①产妇给予不同饮食后恶心、呕吐、腹胀、口渴、饥饿、焦虑情况。②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③首次下床活动时间。④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有清淡乳汁流出。⑤泌乳量:乳量充足:产妇哺乳前自觉胀大或手法挤压有大量乳汁喷出,哺乳时有下乳感,哺乳后变软,母乳喂养后新生儿满足、不哭闹、安静入睡,每天更换6次及以上尿布,大便1次/d。乳量不足:挤压乳窦有少量乳汁排出,产妇喂养前无奶胀,喂奶时间长,喂养后新生儿哭闹,有觅食动作,不能安静入睡。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产妇恶心、呕吐、腹胀、口渴、饥饿、焦虑情况比较。
2两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3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术后72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充足率达97%,对照组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24h恢复普通饮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术后早进食是加速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3]。剖宫产术前,产妇禁饮禁食时间已达数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部分产妇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试产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之后选择剖宫产,术前即已出现脱水、口渴、焦虑、低血糖、低血容量等状况,若术后常规禁饮食,会加重产妇的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术后康复及泌乳。对照组口渴、饥饿、焦虑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口渴说明体内水分已经失衡,传统应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补液量,加快液体滴速,则会加重产妇心脏负担。尽早经口补充液体和食物可有效解除口渴、饥饿以及由此引起的疲劳、焦虑、烦躁等,提高机体对创伤的耐受力。术后禁饮食是预防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术后产妇神志清醒,咳嗽反射正常,侧卧位进食,即便呕吐,发生误吸的可能性极小。恶心、呕吐与低血压、神经冲动传入、手术操作、患者精神因素、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及术后疼痛程度有关,与饮食无关,观察组首次进饮食时间术后30min26例,术后2h74例,24h内均恢复普通饮食,无一例发生误吸,两组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腹胀1例,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穴封闭后缓解,未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说明剖宫产术后不禁饮食,早进普通饮食是安全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