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转换:从ISO/TS 16949到IATF 16949
:2016年10月1日,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IATF 16949:2016正式。请介绍一下该标准转换的动因和契机。
何元敏:我先介绍一下现在正在使用的标准,即ISO/TS 16949。最初我们可能更多地把它称之为技术规范。但其实1999年至今,它起到的作用已超过了大部分标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也把它称为标准。
1999年以前,全球汽车行业的管理标准处于“战国时代”。国内一级供应商通常给多国主机厂供货,面临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比如供应商给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供货,就要通过美系标准QS 9000、德系标准VDA 6.1;给神龙供货,就要通过法系标准EAQF;给菲亚特供货,就要通过意大利行业标准AVSQ 。这导致一级供应商要获得主机厂的认可,有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上这些标准,往往要花费很多精力。鉴于此,1999年,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推出了ISO/TS 16949标准。该标准根据美国、德国等几个汽车强国主机厂对一级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要求,将各国不同的要求综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标准。
ISO/TS 16949有一个很单纯的目标,即减少多重认证、提高管理效益。该标准经过几年过渡期之后,逐渐变得成熟。2002年,ISO/TS 16949第二版发行,2009年第三版发行,也即当前运行的版本。
根据IATF的统计,ISO/TS 16949目前在全世界颁证数量超过6.2万张。其中,我国颁证数量所占比例在40%以上。相比我国汽车行业在全球的地位,这一占比是非常高的。我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国整车出口量不算多,但汽车零部件出口量远远高于整车出口量。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几乎都获得了ISO/TS 16949标准的2002版证书或2009年版证书。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和广东等地区。第二,我国一些主要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供应商,比如轮胎、轮毂、汽车电机等,通常也会遵循ISO/TS 16949标准。毕竟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获得这个标准的认可,其实是得到了海外市场的“敲门砖”。
不过,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扩张,汽车企业数量和产品量开始增多,企业规模和出口量也不断扩大。这势必造成原有质量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资源等被稀释,从而导致ISO/TS 16949标准获证企业数量激增的弊端显现。其实不只在中国,在印度、韩国等新兴汽车市场,都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趋势。IATF将此归纳为两类:一类是“Soft auditing”,可译为“轻审”,即在抽样审核时不够严格;一类是“Soft grading”,可译为“轻判”,即不管有没有进行“轻审”(或“重审”),对审核的发现进行归类或判别时,下了不严格的结论。不管是“轻审”还是“轻判”,其实都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鉴于此,IATF在2013年10月推出了ISO/TS 16949认证准则的第四版,提出了一些对现有审核进行规范的要求。这就帮助了审核方和被审核方共同努力来满足IATF和ISO组织的要求。实际上,ISO/TS 16949规范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保持一致的,会随其变化而做出调整。2015年9月,ISO 9001再次更新。以此为契机,2016年10月1日,IATF 了新的标准――IATF 16949:2016,替代现有的ISO/TS 16949标准,标准名称由“ISO/TS”改为“IATF”。
此次标准名称的改变有几层含义:第一,由“ISO/TS”改为“IATF”,减少外部对标准升级速度的质疑;第二,直接称为IATF告诉我们,IATF是唯一认可的机构;第三,以前被称为规范,现在叫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实际上意味着它与ISO 9001同等地位、同一目标;第四,新的标准完成了巨大调整。
焦点:IATF 16949新标准五大变化之处
:从ISO/TS 16949:2009到IATF 16949:2016,标准的重要变化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元敏: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IATF 16949将管理体系的输入由原来比较注重对顾客的要求扩大为对相关方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受ISO 9001影响。同时,相比ISO 9001精炼的描述,IATF 16949对行业要求的解释更加详尽。
第二,IATF 16949更加强调了“基于风险的思维”。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很多内容,要真正运行起来,就必须采取优先的顺序。“基于风险的思维”告诉我们,风险高的那些要求要排在前面,优先被应用在管理体系中。
第三,之前的管理体系主要针对汽车产品实现的过程,也就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开发、采购、制造和产品检验,直至把产品卖给客户,考虑的很大比例是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而实际上,汽车是耐用消费品,使用的年限会比较长,生命周期后端也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对此,IATF 16949增加了相关要求。
第四,IATF 16949增加了对汽车内置软件开发的管控。在此之前,不论是在审核设计开发阶段,还是在审核供应商管理时,都没有把软件要求写进标准范围里。近些年,汽车行业逐步高科技化、电子化、信息化和软件化,很多汽车硬件产品中植入了软件系统。IATF 16949将软件开发控制加入规范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五,IATF 16949在供应链里加强了管理体系的要求,下决心要着重打造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供应商要纳入管理体系,其下一级的供应商同样要纳入管理体系,在汽车全供应链中强制推行IATF 16949和ISO 9001的第三方认证。这也会导致汽车行业中一部分不具备战略上共同发展的供应商被淘汰。而那些管理体系比较健全、质量保障能力比较强的供应商,则将在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推动共同的质量管理要求及技术管理方法,以此达到整体供应链水平的提升。
紧迫:3个关键时间节点不容忽视
:对汽车供应链企业来说,本次IATF 16949:2016标准转换过渡期有多长时间?关键时间节点有哪些?
何元敏:从2016年的10月1日正式,到2018年9月14日新旧标准全部转换完成,IATF 16949留给汽车企业的时间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关于新标准及其认证转换过程,有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汽车企业一定要关注。
第一,2016年10月1日新标准颁布这个时间点。
第二,2017年10月1日以后,将不再接受ISO/TS 16949的任何审核(包括初始审核、监督审核和换证审核),而必须按照IATF 16949新标准来实施审核。也就是说,从2017年10月1日开始,就没有ISO/TS 16949这个概念了,而只有IATF 16949证书。
第三,2018年9月14日之后,ISO/TS 16949认证证书全部失效。这对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制造企业来说,IATF 16949新标准的转换认证及其审核的时间变得尤为紧迫。
而实际上,新标准真正的转换时间是从2017年1月1日开始的。这样看,汽车企业证书转换时间更短,只有一年多。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证书转换数量不会很多。而2018年9月之前的一个季度,由于已经接近转换尾声,预计转换审核也比较少。其实,真正繁忙的证书转换时间段很可能集中在2017年4月~2018年6月。在这差不多15个月的时间里,要将之前覆盖3年的所有审核都转换完成,这对认证机构和汽车供应链企业来说都将是非常大的挑战,因此,也建议企业尽早和认证机构取得沟通,以便能够顺利应对此次标准转换。
应对:分步骤更新质量管理体系
:当前,面对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的这种转变,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可从何处着手加以应对,以便符合新版本的审核要求?
何元敏:对于那些之前通过ISO/TS 16949审核的企业来说,紧迫的是,需要在2018年9月14日之前完成新标准转换审核。这可以通过几个步骤实现。第一个步骤:学习最新标准的内容,同时适当参加一些外部培训,然后进行内部转训,从而全面理解新标准的要求。第二个步骤:掌握新标准要求之后,将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与IATF 16949新标准作对比,进行差距分析。在此过程中,汽车企业需要弄清楚,与IATF 16949新标准相比,自己目前运行的旧版质量管理体系还缺少哪些文件化的要求、缺少哪些实际运行的证据等。第三个步骤:在差距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新,并迅速运行起来,以求快速实现新标准转换审核。
根据IATF的要求,转换审核的时间节点,是要和正常的监督审核节点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在上述15个月里,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转换的,这需要与之前的一些审核时间段相对应。如果在2018年9月14日未能完成转换审核,那么,就会由转换审核变成一次全新的审核。这对审核费用、审核效率等都会造成浪费。因此,汽车企业要尽早行动起来,熟悉新标准、进行差距分析及更新质量管理体系。
还有一类是新审核,即原来未做过ISO/TS 16949审核的汽车企业,本次需要申请IATF 16949新标准审核。首先,新申请不可能早于2017年1月1日;其次,企业要了解新标准,按照新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运行满12个月以后,才能到认证公司申请第三方的IATF 16949审核。这其中还有一条比较苛刻的规定需要企业特别关注,即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满12个月的同时,向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批量供货时间也要满12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审核转换,还是新申请审核,汽车企业面临的时间都非常紧迫。在审核之前,企业内部最好建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以在规定期限内顺利完成转换审核。
SGS:全力协助汽车企业适应新标准
:针对本次标准转换,当前及未来SGS将如何帮助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适应新标准?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6-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应用系统方法、过程方法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概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构建和形成的基本框架,它是国际和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特殊行业具体应用的优秀范例。为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增强质量服务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现将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1 鉴定站现状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经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8年批准成立并于2009年3月正式开展鉴定工作,目前鉴定站设专职工作人员5名,在聘考评员26人,年鉴定能力2500余人。现有21个鉴定工种资质,鉴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鉴定站开展工作三年来,共鉴定7批次,鉴定人数为7134人,为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
鉴定站经过三年的基础建设,建立了理论、实操标准化考场,购置6.2平米彩色电子显示屏用于信息及考试现场的监控,应对考评员进行了量化考核制度,所有鉴定站岗位均应按照要求设置专人负责,办公、宣传及咨询面积达到80平米以上,办公环境按照现代办公场所的要求改善,区域划分应合理,标识醒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流程,利用附表形式将建细化管理的内容、表格装订成册以供日常工作查询。
2 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可行性
2.1?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性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鉴定站现有21个鉴定工种资质,鉴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对于我院的8个系部42个专业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各专业的鉴定需求,导致好多专业挂靠其他鉴定站完成鉴定工作,耗费大量人力及财力,同时四年制高职的引入要求学生毕业时需要拿到各工种高级证书,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资质。鉴定站申请提高鉴定级别和增加工种按正常程序耗费时间周期太长,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会加大上级部门对鉴定站的信任度,有利于鉴定站鉴定工种和级别的完善和提高。
2.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院鉴定站工作效率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确保产品具有国际质量信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自带评审机制和评价系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实施,使鉴定站的管理模式文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包括鉴定站的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的职责,鉴定过程的控制、预防和纠正措施,质量记录、教职员工的培训等都要确定下来。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从报名资格审查、审批、培训监督、考试安排、试卷管理、考评管理、证书管理等,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注重在各种工作程序中接口的衔接,各接口处理的工作程序清晰明了,各工作人员履行相关的职责,进行相应的记录,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OA办公系统的作用,既可以通过纸质材料进行交接,也可以通过校园网OA办公系统的内部往来进行传递,减少了纸张的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是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的有力保障
创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鉴定过程和鉴定行为,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完善规章,维护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和创建国家示范鉴定站的目的是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也确保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扩大了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影响力和诚信度的基础,成为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的有力保障。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提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
2.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十四是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工作的规划要求
质量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生命线,在鉴定事业快速发展时期,与鉴定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体质和制度改革缓慢,监管机制不完备,导致考评行为、考评秩序不规范方面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从内部环境看,大多数鉴定机构没有建立起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内部管理机制即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才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鉴定机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维护证书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想,确保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因此省鉴定中心已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并从2011年的省级示范站中开始实施。
2.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院示范鉴定技能站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考核对象的能力与规定职业要求的符合性进行验证。多年来,各个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鉴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等要求,依据统一命题,考务、鉴定机构条件、考评人员资格和证书核发与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章和职业能力评价质量保证体系。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缺少现代管理理论支持,导致某些鉴定机构对鉴定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管,我院鉴定站相对其他鉴定所(站)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各项管理制度还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监管机制、考评机制等都存在有很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我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鉴定行为,推动我院鉴定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院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鉴定站管理运行的一种科学、有效、经济的途径,也是促进学院长足发展的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可行的,必要的,其潜在价值和收益将是巨大的。要把学院办成具有鲜明特色形象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站,就应该积极准备,创造条件,适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完全可以借鉴先进鉴定站的经验,结合鉴定站的实际,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构建适合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参考文献
[1] 陆炳坚,谭惠坤,蒙逸云.从ISO9000理论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2).
[2] 蔡启茂,袁美华.ISO9000族标准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J].职业,2007(8).
[3] 钟明煊.技工院校质量管理标准的运行实践[J].职业,2007(4).
YY/T 0287-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该行业标准的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如下:
YY/T 0287-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代替YY/T 0287-1996)
该标准自2004年4月1日起实施。
【关键词】 标准化建设 专家组 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
一、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
(1)是监理行业发展的趋势,要求进一步推进企业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升监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2)是公司稳定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计,目前监理公司所面临的状况是:通信监理市场呈放开的趋势,大量的监理公司进入通信监理市场,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要求要求通信监理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监理公司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需要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面对严峻的形势,客观上要求从战略高度认识研究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制度、法规和措施。
二、根据公司目前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建议从以下两个措施着手来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
1、成立建设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专家组。
成员组成既可聘请公司有长期工作经验的骨干员工;也可外聘专业咨询公司专家。在标准化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调动专家组成员的积极性,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将大大缩短标准化体系制定的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标准化体系建立的效率;在标准化体系建立后;专家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也可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作用,促进标准化体系在公司的贯彻实施。
2、积极引进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到监理企业标准化建设中。
(1)目前工程监理中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程管理的模式是:项目小组成立后,由总监分配任务给具体监理人员。监理人员按规范要求记录监理日志、完成大量监理表格的填写;总监按3控3管一协调的原则完成相关工程控制资料的填写;工程竣工后,总监负责主持监理文档的收集、整理和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存在以下问题:①采用手写方式的纸质载体,保管和收集的难度太大。受纸质载体的限制,记录内容只能以简单的文字为主,无法包含图片等信息,很多时候不能直观的说明和反映现场情况。②记录内容不透明,缺少公共监督,存在记录不及时,事后补计的现象、存在编造信息的可能。不利于总监了解实际情况,影响对工程的管控;不利于总监对监理人员的管控。③缺乏实时性,总监收集了解工程信息,难以做到与工程实施情况同步,存在一定的时延。④监理工作缺乏延续性,因各种原因,各级监理人员发生人动之后,后续接手的人员不容易得到监理工作的全部原始材料,难以查询共享资源,难以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很可能让客户感知到监理服务的质量发生差异。⑤不利于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由于每个项目总监根据自身对业务的理解不同,导致总监对监理员的要求,以及按3控3管一协调的原则完成相关工程控制的方式都会有所差异,一旦更换总监,可能会造成监理员要花大量的时间适应新领导的工作思路;而且客户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模式的理解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总监因人而异,造成客户理解为监理公司的管理缺乏统一性。个人觉得一个规范化的大型监理企业应该有一套标准化的监理模式,面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标准化、规范化的。⑥不利于在后期出现质量问题时的调查取证,例如无线基站工程竣工几年之后,因某种原因需要审计复查时,因资料的收集和保管问题,很可能难以提供全套的工程情况资料,使监理工作陷于被动。
(2)将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到监理企业标准化建设中
①在新形势下,客户单位对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管理模式向国外接轨,业主单位建设管理模式也在向标准化体系方向迈进。以电信为例,无线C网基站建设就引入了《无线工程实施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软件。
该系统的特点如下:包含了工程实施阶段设计、施工、监理各个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每个节点的开工到竣工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它记录的内容丰富,格式标准化,可加载现场施工图片。记录操作简单高效,记录内容直观明了;记录的信息与节点施工情况同步,数据库管理者可以授权给具体节点的工程管理者权限,让具体管理者输入针对该节点的工程信息。每个人的记录匀与服务器同步,记录内容是公开的,本单位的工程参与者都能通过公网查询共享资源,由于这种实时的、公开的相互监督机制,客观上大大提高了记录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减少了记录不及时、事后补计的现象;因数据库信息是按工程的建设流程来填写的,如果需要增加某个环节的信息,或者是改变某个环节信息的格式,通过软件开发人员增加、更改软件功能块就能实现,这样将有利于管理者按3控3管一协调的原则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管控;管理者可以按工程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将系统信息从数据库中导出,格式转换成EXCEL格式;也可以按系统的要求格式制作各种报表,随时可以将表格内容导入系统,完成资料的调用。
根据客户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以后的监理工作中,只有引进数据库管理软件,才能跟上客户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的步伐,从而提供更优质的监理服务,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②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有利于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根据授权,有利于规范化,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③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将有助于工程管理部门从宏观上统筹把握全公司的工程情况,发挥监控、监督职能。
【关键词】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下,企业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这一激励竞争的背后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要想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还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最终要作为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在市场上与其它企业及产品进行角逐。标准化被认为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化水平高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与国外航空产品相比,国内航空产品的问题就在于质量不高,确切的说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无法保证每一件航空产品的质量;在当前国外航空产品生产企业觊觎国内市场,想方设法进入与占领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国内航空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势在必行,有必要进一步推行“航天行业标准化”,加大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力度,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一、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一)短期内有效提高零部件产品质量 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生产,它多属于尖端技术,具有产品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可借鉴经验少等特点,一旦研制成功转入产品生产就面临着较大数量的需求,要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度和生产的成熟度;生产工艺、操作的标准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与稳定产品的质量。
(二)缩短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准备周期 航空零部件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一般库存数量有限,如有零部件需要又是非常紧迫,即生产时间有限,要求要不断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需要的是成熟的零部件产品还好,而一旦需要改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要进行试制,试制及生产前的准备都要占用大量时间;而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旦形成,就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试制及生产准备周期。
(三)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水平高低被认为真正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标准化也被认为是产品成果及先进经验保存和传递的最有效手段;标准化体系一旦形成,产品质量及企业生产水平就不易受到人员素质、人员离职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已有生产能力的真正固化,对进一步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航空企业的生产效益 航空零部件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带动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良好的产品社会信誉和企业社会形象。同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责、权、利”的明确及产品生产问题的准确确定和解决,做到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高度统一、协调、有序。
二、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一)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 标准化生产管理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生产技术、原理、方法来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之前必须保证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性;因此,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也就成为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先借鉴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化成果,也许同类产品中没有标准化生产可以借鉴,那么可考虑其更小的零部件构成,因为一个非标准结构整件,其可能是由许多标准零部件构成的。
(二)引进与应用国外先进产品标准 通过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交流,尝试引进国外相关航空零部件生产标准,在经过必要的消化吸收后应用的国内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中,前提是保证引进产品生产标准的成熟、安全、可靠。国内企业引进国外产品生产标准应用失败例子不在少数,并且多是因为可靠性不足,导致最终的失败。在产品生产标准可靠性设计方面,以日本质量工程学家田口玄一发明的“三次设计法”最为著名,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引进国外相关产品标准时,可以考虑利用“三步设计法”来检测相应产品生产标准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加速与强化产品研发的标准化 新产品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新产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背后研发方法与生产技术,谁掌握了新产品的研发方法,谁就拥有了新产品。因此,加速与强化航空零部件产品研发过程的标准化,对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牢牢把握住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航空零部件新产品研发的标准化,应该贯穿于新产品的计划决策、情报调研、新品试制、验证、确认和投产各个阶段;是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开端。
(四)加强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制定或者引进标准的目的是实施,只有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对相关标准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和检查,变传统的事后整改为事前控制。以航空产品中的惯性器件设计为例,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依据事先制定的产品设计标准化大纲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的检查和抽查;要求在一个设计阶段结束后,要先有设计主管按照标准化大纲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自检,然后再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进行检查、验证,对不符合标准化大纲要求的要予以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依据标准化大纲进行检查、验证。
(五)尝试建立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 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生产标准、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未能、设备等构成。为了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在制造技术上要科学、在方法上要先进、在质量检测上要可靠;如果只是实现上述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中某一部分的标准化,不可能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最终还是要从构建完善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入手,因为体系一旦形成,就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而真正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王璐,于冠龙,马永强.浅析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公路施工项目;运行;审核
1. 前言
众所周知,运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三方中业主和监理绝大部分没有建立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而承包商绝大多数已建立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但也没有完全按照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把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束之高阁,不针对施工项目编制质量计划,承包商(企业)通过认证的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项目脱节,不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运行,导致施工项目质量时好时坏,不能持续的高标准的保证施工质量,更谈不上持续的改进了。因此,探讨公路施工项目中如何有效地运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十分必要。
2. 公路施工项目运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已普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业主主导下的监理制和承包制,参与施工项目的三方临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当然也是在这个临时管理体系中进行的。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业主、监理和承包商都要建立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参与公路工程建设的三方都建立了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才都知道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怎么运行的,才有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
(2)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都要订立实施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条款。由于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属于推荐性质的标准,监理和承包商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执行,实践表明完全依靠自觉执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合同条款规定要执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则其就变为强制性标准,各方都必须执行。
(3)编制质量计划。一个公路建设项目,参与施工的承包商往往很多,监理也可能不止一个,不同施工企业(承包商)的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千差万别,并且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而全,可能不适宜直接应用于施工项目,如果各行其是,将造成管理混乱。因此,业主应组织所有承包商和监理,结合他们的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编制统一的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以资各方共同遵守。
(4)业主组织成立执行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强力推进。
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力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为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动力,促使其运行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确保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全面全过程的审核,可以发现工程质量、施工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并针对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纳入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存在于公路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连续,不能间断。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主要是预防性的审核。日常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重点在于审查和发现可能发生的不符合项和低效率项,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确保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持续、稳定、合规运行。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跟踪控制式的审核,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纠正措施一抓到底,直至纳入标准,其及时有效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业主和监理介入质量管理过程的重要有效工具,通过业主和监理的直接介入和强力推进以及有效地监督与控制,能够使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更高效的运行。
4.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原则
(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规范性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并且具有可追溯性;基于客观评价,形成审核发现,它包括审核证据、审核准则和比较评价三个因素;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通过文件形成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业主和监理对承包商的审核具有外部性、强制性。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系统方法主要体现在:审核具有计划性、全面性、充分性、完整性等。
5.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
公路产品具有期货的性质,业主和监理参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第三方审核相比更直接、更便利、也更有力度。公路施工项目中业主组织的对承包商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本属于第二方审核,但又与传统意义上的第二方审核差别巨大,依据经验本文认为此审核适宜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执行。
6.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步骤和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步骤分为:审核策划、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审核报告和纠正措施的跟踪。
(1)审核策划是由业主负责的,业主重视并亲自抓是至关重要的,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足够的有能力的人员、制订审核程序是其主要内容。
(2)审核准备工作的内容有:制订计划、组成审核组、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编制审核表等。
(3)现场审核是关键环节,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查问题、找证据。
(4)审核报告的内容有:被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审核员姓名、审核依据、不合格事实的描述、不合格类型、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等。
(5)纠正措施的跟踪主要是适时检查掌握不合格项的完成情况,以及验证是否达到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等。
7. 结语
(1)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持续和稳定的运行是优良工程质量的保证,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持续和稳定的运行提供动力,因此只有持续的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效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不断地推动PDCA循环上升,才能达到持续地、稳定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审核属于过程管理,从加强过程管理入手,预防不符合项、不合格项以及低效率项的发生,避免“死后验尸”,减少浪费。
(3)保证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4)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的、稳定的运行,不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公路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向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迈进,全面提高整个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2]石澜,李芸,钱志锋.持续改进——有效支持[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3]王海有,等.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柴邦衡.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柴邦衡,吴江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王寿华.施工企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丁世民.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应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制造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和进行落实的过程,帮助企业在规划中找到具体的目标,明白每个环节需要进行的工作,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制造业中精细化管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质量管理体系与精细化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在质量方面严格的进行控制以及指挥的一种管理体系,是制造企业或者其他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和把控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管理体系,因为它的管理原则、管理特点都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保证质量的水平。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理念,它来自于发达国家,如今迅猛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的核心工程,它将管理的责任细化、具体化、明确化,保证了企业在工作、责任上管理分工精细化,以此达到企业的精细化发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可靠的管理方法,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制造目标中的每个环节。质量管理体系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有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便于发展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质量管理体系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和实现,因为质量管理是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中必须认真、负责把控好的责任,对于质量的管理若是做得优秀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而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质量管理的细化和标准化同样也是在精细化质量管理,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讲有促进作用。
二、质量管理体系为精细化管理搭建平台
(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为细化的量化
质量管理体系对精细化管理而言是一个平台,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建立精细化管理,这是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要求相对精细化管理来说有共同之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造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从顾客的需要、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质量的检测、产品的销售、资金的流通等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做好策划、再进行实施和监控,最后进行缺陷的分析和改进,这些都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实际上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求企业在制造过程中,在企业的整个活动生产中最好质量的管理,要求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求,而规范化、标准化本身便代表了精细化的量化。正是因为将任务都做好了规划,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因此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的实行起来,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讲是一个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企业才能够形成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二)质量管理体系为精细化管理的提供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定,它对于企业的工作标准做了详细的解释,而这对于制造业这种对于质量水平要求极大的企业来讲是比不可少的。精细化管理体现了管理的精细化,即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做好质量的要求把控同时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又要紧密,而质量管理体现制定的各项标准便给了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管理标准和要求指标,这些对于帮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使精细化管理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质量管理体现就像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精细化管理可以顺利的建立和执行。
三、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成功
(一)为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点是重视细节,而这将会为精细化管理的成功打好基础。例如在制造业的企业中各种制造流程大部分都是固定的,年复一年的进行,但是仍然有部分工作没有具体的流程要求,或者是一些制造流程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形态,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若是这些流程没能够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被发现并进行修正,那么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很容易就会出现管理断层。精细化管理需要精细到每个人、每件事,若是中间有了差错很容易导致整个管理出现前后衔接较差的现象。而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为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制定好质量管理体系后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有了符合实际和要求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精细化管理更能做好管理工作。
(二)椭解决精细化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做好梳理错误问题,解决管理界限不清楚,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的任务,而这些其实也是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仅仅依靠短时间的排查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便可以实现长期的检测和控制、管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能够使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和责任的细化,界定好各自的工作任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制度是管理理念的体现,我们先是有了制度之后才能够根据制度去执行,去进行管理的工作。但是我们在实行了质量管理体系后便有了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个时候就能够成为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引导精细化管理的进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精细化管理,这在以制造为主的制造业中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吕国荣.精细化管理的58个关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摘要:我国宣贯ISO9000系列标准经历了1987年等效采用和2000年等同转换为国家标准两个阶段,特别是等同采用IS09000系列标准后,各行业纷纷贯标建立质量体系,并取得国家授权机构认证。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上看,许多企业还仅仅停留在认证合格水平上停止不前,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做得不够,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业务管理融合度不够,体系运行效果没有较好体现。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检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通过落实应对措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一、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1日,是由原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车辆工厂、西露天矿检修车间、电力机车车间、运输部车辆段整合而成的。企业性质为国有独资企业;厂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员工总数13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7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55人、初级职称44人);企业资产总值1019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670万元;年经营总收入15000万元,上缴税金1300万元。产品为准轨车辆、露天矿电铲,准轨电力机车,矿用窄轨矿车和矿山机电设备修造等业务。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图1:检修中心组织机构):行政机关为经理办公室、经营管理科、生产技术科、质量科、机电科、安全监察处、人事科、财务科、供销科;中心下设三个分厂,即车辆分厂、电力机车分厂、检修分厂。
中心成立的前身为原抚矿集团公司车辆工厂,车辆工厂在总结过去全面质量管理及方针目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2000年,依据ISO9001:2000标准要求选择了质量体系要素、分配了部门、人员质量职责,制定了工厂质量方针和目标,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和支持性文件(质量管理制度),修订和建立了质量记录。同时对生产设备、工装及检验仪器进行了评估和必要的补充。至此、工厂质量管理活动才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使产品质量形成包括服务全过程得到规范和控制。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后,于2001年11月21日正式通过了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每年进行一次第三方监督审核,三年组织一次复评。中心成立以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尚未进行过全面的实质性的改进修订,体系文件处于滞后状态,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控制存在缺失。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部分主要归纳有以下内容(图2:检修中心质量体系文件):
图1: 检修中心组织机构
二、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体系,是围绕企业质量方针、目标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其活动有别于以往的质量管理,需要通过确定组织结构中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及相互间关系、并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确定下来,成为企业法规性的工作准则。由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通过国家授权专门机构认证,所以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将受到第三方监督机构定期或随机抽查审核,具有强制性。又由于我们对外经济交往中是以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单位身份向顾客做出了质量保证,即对顾客进行了承诺。这就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出现质量纠纷,顾客将依据违背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相关条款的证据提讼。所以、我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好坏还受到顾客的评价和监督,对顾客提出的诉求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并给予合理解决。第三方机构及顾客的监督对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有益的。
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不仅仅涉及技术性因素,还更多地涉及人员、管理、市场、顾客、营销等诸多因素,因此实现质量目标是系统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有机整体的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或不足,都将影响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影响产品质量最终结果。鉴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办法主要有:1、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和最终检验结果;2、对顾客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质量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结果;3、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论;4、管理评审结论;5、第三方监督审核结果。
针对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通过深入生产现场和部门调研,个人认为体系文件、体系运行实效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造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障碍,这是当前影响体系有效运行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本身证明了我们的运行方式、方法是合格的。但实践中恰恰是我们人为因素阻碍了体系的正常运转,表现在一些员工和个别干部,对ISO9000国际标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供持续改进质量工作的框架和可以增加顾客信任程度认识摸糊,习惯于将其作为迎接检查的一般工具,不去学习、贯彻文件和标准,日常也不去自觉带头执行和推广,更谈不上要求本部门的工作人员按程序办事,出现记录缺失、传递信息不及时,质量素质差,对质量基础工作心中没数,不愿意做质量基础工作“苦差事”,只热衷于做一些“热点”的事务性工作。出了问题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系统上治疗质量问题的根源。更不去系统地落实本部门所应承担的全部质量管理职能。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的作用、全员参加及持续改进四原则没有很好地落实。审核时习惯于事后补上一些“事实”和“记录”来应付检查。二是依据对质量体系运行状况的调研及当前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变化较大的实际情况,客观上体系文件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和完善。主要有三个方面:1、修订质量手册,需要重新落实质量职能、明确职责、权限和相互联系、沟通的“接口”;2、结合体系运行实践,在不降低质量体系标准的条件下修订程序性文件;3、对现有的158个质量记录进行重新评价,要紧密结合各项业务管理记录,能归类的归类、该删除的删除,力求简便易行、管用。
三、完善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予以监控和约束,保证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并能减少、消除和预防不合格。这就要求每个过程都要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规定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分目标的基础上保证公司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鉴于目前中心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变化较大,人员调动频繁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和相关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覆盖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售后服务和部门工作质量。为使公司持续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必须保证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要素所规定的质量职责得到真正地落实,并保持有效运转。针对当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以人为本、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以不同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各级干部首先要学好、用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产品质量与我们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关联。确信只要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按要求认真落实自己应承担的质量职责,质量体系就能有效运行,产品质量和服务就能得到持续保持和提高。各级领导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改进自身的工作质量,还要自觉地宣贯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不断地指导所在单位的员工按规程、按制度办事,并激励员工自觉执行过程质量职责,保证持续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2、针对当前质量体系过程要素的变化和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照ISO9001体系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体系内审,通过全面调查、收集和统计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不符合,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牵头制订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分工负责、落实责任、集中把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充分结合中心各项业务管理实际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达到体系过程便于操作、运行有效。
3、按照ISO9001:2000标准规定质量体系要持续得到改进的要求,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和改进中后,中心要加大体系内审频次,抓好年度管理评审工作,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落实纠正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体系要素持续处于受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