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件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知识管理 课程开发 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知识资本在当代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竞争力,而知识管理则是提升知识资本的有效手段。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以领先的生产技术,运行、维护和管理着国内独一无二、世界少有的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驾驭难度最大的现代化电网。在各项生产活动中,一方面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变动频繁,经常需要进行快速地学习和积累,以适应新的环境及技术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类技能专家在挑战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诀窍,但常因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阻碍了知识在组织和队伍中有效沉淀和传承的速度和效率。业务的实际需要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根据这一思路,超高压输电公司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新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目前,对电力系统生产技能类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实用性程度较低
电力系统涉及范围较广,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而没有有效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培训内容,与各生产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表现不佳。
1.2 课程规划缺乏系统性
一般的培训课程即使与各生产岗位工作相关,但都缺乏把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沉淀经验、能力传递的高度,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演讲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成果转化率较低。
1.3 课程开发缺失规范可行的共享传承机制
对电力企业而言,多年积累的事件处理经验与核心技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财富被分散地隐藏于各地域、各部门、各专业,甚至是各技术技能专家之间,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共享和传承,容易造成各单位的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2 知识管理视角下培训课程开发的定位
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教育培训工作肩负三个重要职责,即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是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和重点,是肩负起上述三个责任的重要支撑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2)通过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3)培训课程开发是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的重要手段。根据这一定位,结合对一线生产业务的梳理,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应用的案例和最佳实践,超高压输电公司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新模式―“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
模式。
3 超高压输电公司内部培训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思路、方法与工具
3.1 “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开发模式思路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认为,课程开发要抓住“课程开发就是对组织知识和能力进行管理”这一核心,即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使开发人员(一般为内训师)掌握最关键的培训课程开发能力,使用时要懂得传授最关键的工作经验。在开发课程课件时,融入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懂得如何总结工作经验,持续开发课件,达到从培训课程开发的源头上保障课程有效、可用的效果,同时解决内部培训中经常遇到的“内训课程与基层、一线的需求脱离”难题。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提升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以项目制为推进方式,以岗位培训规范和关键技术技能培训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同时实现“建立一套培训规范,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的工作目标。该模式采用项目制,每个内训师都分配有具体的课程开发任务,保证每个受训人员在完成课程开发任务的同时,完成能力的提升,使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主要的培养步骤
如下。
3.1.1 人课匹配。在选拔课程开发人员时,除对学历素质、职业资格、工作经验等资格进行考量外,还需要根据将要开发的课程确定适合的候选人,使其可在课程开发前准备好课程素材。
3.1.2 明确任务。在课程开发工作启动前,明确学员在培养课程中应依据的岗位培训考核大纲和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开发的课题。培训中由授课老师讲解培训课程开发要求和技巧,使学员明确如何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3.1.3 课程审核。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开发标准,检查课题内容的编排和组合,对课程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
3.1.4 课程试讲。授课老师对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结合内训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进行提问与反馈等授课技巧的锻炼,提高培训能力;结束前组织内训师使用自己开发的课件进行试讲,并对课程质量和授课技巧进行审核。
3.1.5 课后跟进。内训师在培训中完成的课件还需要在课后补充完善,授课老师在课后将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进行再次审阅。此外,项目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课件质量持续改善以达到标准。
3.2 课程开发技术方法与工具
超高压输电公司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该方法通过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再运用问题启发、练习运用、说明解释、案例示范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开发者将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
3.2.1 隐性知识显性化。内训课程的关键贡献在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技术手段方面,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采用了Key-Value队列、关系二维表及有序树等核心数据结构,有效存储技能专家根据来自作业标准等的显性知识和结合自身技能工作经验的隐性知识。
基于课程框子开发超高压输电专业课程的流程如下:第一步,规划课程的基本信息。根据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将要挖掘的隐性知识进行规划,圈定应知应会等课程目标。第二步,搭建知识逻辑架构。运用快课软件的“结构助手”功能,内训师对所要呈现的知识进行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通过“步骤法”和“序数法”,对要点的结构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进行梳理,使知识点形成树状的金字塔结构。第三步,细化知识点的描述。按照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树状结构中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描述,提炼知识点对应的口诀、添加文字描述、插入示对案例和示错案例。第四步,构建知识考查体系。快课软件的“出题助手”功能支持内训师在课件中形成结构化和标准化的题目体系,以达到考查目的。考查题目包括“过关测试”和“总测试”两部分。过关测试按照树状知识结构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的考查相应知识点。总测试则着眼全局,对课程的知识覆盖进行全面考查。第五步,参与专家评审。内训师开发出课件的初稿后,需要对课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审。在课件形式方面,快课软件支持辅导老师对已形成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点进行批注。在课件的内容方面,由同行专家提出针对性改善意见,由内训师给出相应的修改。在工作方法论方面,技能专家运用三种思维方法整理隐性的经验知识,使用QUICK软件使其显性化:(1)从问题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新手容易犯错的。(2)从差异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专家与新手在完成工作中不一样的。(3)从改善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改进做法可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3.2.2 显性知识结构化。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基于知识管理的理念而设计,采用问题启发(Q)、练习运用(U)、说明解释(I)和案例示范(C)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KNOW-HOW(K-关键诀窍)。存储在核心数据结构中的显现知识,通过软件的前序遍历有序树的关键算法,并经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ActivePresentation、ActiveWindow等基础接口,直接形成可用于授课使用的PPT课件。超高压公司生产岗位技术技能课件的课程框子主要包含七个部分,分别为前言、基础介绍、主题切入、技能诀窍、整体测试、视频回顾、示范练习。前言部分主要针对课件的基本信息,如课件的作者、课程目标等信息;基础介绍提供信息准确理解及定位所讲解的操作。主题切入部分利用真实案例有效设置课件悬念,提起学习兴趣。在课件的技能诀窍展示中,主要通过对技能诀窍进行有效的结构分解,并对诀窍点通过符合快课要求的具体说明,以及对易犯错误和异常情况处理进行立体阐述。最终,还将通过整体测试及视频回顾部分对课件内容进行重温,达到总结回顾的目的。利用“课程框子”工具搭建出一个技术技能课件的结构,帮助学员迅速形成课件,课程结构突出体现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并通过运用口诀法、步骤法、序数法、嵌套法等条理化方法整理出知识诀窍,内容编排分类及次序得当,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和掌握。
3.2.3 结构知识共同化。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课程通过增加集成界面(视频、图片等)供学员更方便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结合课间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并根据学员所学给予即时反馈。
4 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超高压输电公司通过上述的实施思路和实施方法,经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实现了对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为公司带来了三大价值:一是将优秀员工未编码的技术技能技巧剥离出来,成为可复制的知识,为技术技能的保留与传承奠定基础,实现知识提炼价值;二是通过标准化的课件制作和内训师现场培训,将内训师必备技能有效而广泛地传递给基层员工,实现知识传递价值;三是通过PDCA的流程,持续改善培训课程质量,最终达到技术技能标准化,实现知识进步价值。
在实际的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4.1 课题的规划
课题是课件内容的核心概括,课题范围的准确定义将有助于课程开发者在既定的框架下清晰阐述所需要传达的知识和经验。一是要避免因为课题太大而导致内容空泛,二是要避免范围太小而导致内容过于简单。从实际项目经验得知,课题所传达的内容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员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习,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4.2 质量的保证
在实际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质量需要通过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实施不同的质量控制手段达到。开发前,需要课程开发人员正确理解所开发课题覆盖的范畴,防止出现偏差;开发中,课程框架保证符合课件的逻辑结构并且完整后,方能进行内容的填充;开发后,需要反复经过同专业专家的共同评审,反复修改完善才能确定课件的内容。
具体而言,新模式实现了以下三点管理效益:
4.2.1有助于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所开发课程围绕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开发建设,并通过对关键岗位关键能力的全覆盖,使员工能力提升与组织要求保持一致。
4.2.2 有助于提升员工技能标准化水平。所开发课程将标准化的技能固化下来,使位于不同地点的相同岗位人员在学习课件后,或使用电子课件进行现场培训后,不仅是能够用正确的步骤做正确的事,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4.2.3 实现了内部知识沉淀。课程将富有经验的员工(课件开发者和课件审核者)的诀窍与经验转化为可以积累和传承的知识。
5 结语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从对培训定位的重新思考开始,对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一线生产员工培训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为达到“培训为生产服务、培训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培训资源系统运作、培训资源统一标准”的目的创造了资源基础,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Rodrigo Ribeiro.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J].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2012.
[2] 魏永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岗前培训;多媒体课件;板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20-02
参加岗前培训是许多高等院校为帮助新任教员打牢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而推出的一项举措。一般规定所有新进入师资队伍的教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通常包括理论培训、教学观摩和实践训练等部分。对岗前培训验收合格者,院校颁发合格证书,教员即取得任教资格。未通过验收者,一般不允许承担教学任务。岗前培训大大提高了新教员的授课水平,为他们顺利走上教学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对此感受颇深,并通过自身参加岗前培训的体会以及观摩其他年轻教员参加验收的情况,将年轻教员在这一项活动中经常容易出现的10种不良教学倾向总结为岗前培训“十忌”,供大家参考。
1 忌视备课为背课
这是许多首次上台讲课的年轻教员在备课过程中常犯的一种错误。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去认真探讨和钻研。备课和上课紧密关联,备课是制定方案,上课是方案的实施。在备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要牢记于心,青年教员往往就把备课过程转变成“背课”过程了。将要教的内容记在心上,上课时又将记在心上的内容简单地“背”给学员。从表面上看,教员讲课似乎内容熟练,功底深厚,却没有意识到,课堂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了讲堂,教员是讲者,学员是听众。这样的“备课”过程既没有体现教员的主导作用,也没有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备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涉及多个模块,备课过程中教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怎么学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备课就是自己先学,学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拿到课堂上和学员交流。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备课。
2 忌课件华而不实
有的教员把多媒体课件的华丽程度看得比课件的实际功能和效果还重要。美观的课件当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如果过于注重形式,在课堂使用时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许多教员把课件装饰得很华丽,不该用动画的地方用动画,不必加声音的地方加声音,却不在实际功能和作用上下功夫。这样的课件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在使用时学员的注意力常常被吸引到教学内容以外,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偏离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初衷。
3 忌课件没有层次,整屏出现,没讲前因,已出后果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量大,节奏快。年轻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考虑学员的思维顺序和速度,“剥夺”了学员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操作课件时整屏出现,有的全屏都是文字。学员刚刚理解已知条件,结论已经一览无余。这种毫无层次、不加引导的课件操作方式必然会严重挫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丧失成就感和满足感。
4 忌一成不变式开头
高尔基说“文章的开头为定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做文章亦云“虎头豹尾猪肚子”,都可见开头的重要性。讲一次课开头也是如此。引入一次课的方式有很多,有些年轻教员在做开场白时缺乏变化,没有新意,无论哪一次课的引入方式都是“前面我们学习了……,大家掌握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种以旧引新的开头方式当然不是不可取,关键在于旧知识一定要有针对性,新旧知识衔接要妥帖,引出新知识要自然连贯。而更好的开头方式则是巧妙地提出问题,钳住学员的思维,造成一种有疑待解的气氛,像以例引理、以疑引题、一语破的等开头方式都可以使用。当然,开头的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几种,讲授时应根据每次课的内容和学员情况灵活选择,切忌一成不变的开头方式。
5 忌平铺直叙,没有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讲课也是如此,切忌平淡无奇,一平如水,无主无次,而应该是有“峰”有“谷”,“峰”“谷”相间,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波浪式推进。整个授课过程,格调低沉,无“奇”无“险”,当然不可取;但处处是峰也就显现不出“峰”的险峻,反而使学员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同样不可取。一次课可能有几方面的内容,要准确把握重点,一般内容略讲,重点内容精讲。一般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关系犹如星和月,教员应力求创造一种众“星”捧“月”的情景,切忌“天女散花”式的讲解。
6 忌简单重复式小结
一次课结尾好,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应营造一种曲终情留、意犹未尽的意境。年轻教员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概括式结尾方式,即通过总结、归纳一次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这种结尾方式最忌讳的是简单重复、问题罗列,较好的方式是在总结归纳时着重指出每个问题的关键、问题之间的联系等。要想在一次课结束时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设计采用提问式结尾和中断式结尾等方式,这些方式容易激发学员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 忌罗列标题式板书
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年轻教员初次授课往往对板书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认为板书就是把章讲名称、大标题在黑板上重复写一遍。这种板书缺乏新意,而且由于这些内容已经在多媒体课件或者教材中有所体现,所以在黑板上再写一遍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吸引不了学员的注意力。好的板书应当与多媒体课件协调使用,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章节题目、重点内容、随机内容三部分。章节题目给出教学内容的主线,重点内容包括核心公式、重要概念、关键知识点等,随机内容包括推导公式、图示原理以及突发灵感的即兴发挥等。
8 忌缺乏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如果把教学过程比作一场戏,教员和学员是戏中的主要人物,那么戏演得精彩与否,主要人物之间有无互动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年轻教员初登讲台,缺乏互动,常常表现在有的教员不敢看学员的脸,更谈不上仔细观察学员的表情,与学员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了。而学员对教员讲授知识的理解与否以及理解程度恰恰都刻画在了他们的脸上。有的年轻教员不善在授课过程中设置疑问,引导学员思考,只是单方面地输出,不考虑接受者的感觉,这些都是缺乏互动的表现。
9 忌问题解决简单化
一些年轻教员在课程设计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以此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在实际授课时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过于简单,总感觉学员对答案的获得太过于轻松,以至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对他们产生任何较深刻的影响。一座好的园林,往往妙在布局,山水、林木、花草、建筑错落有致,神奇之处半掩半开,不使美景一览无遗,游客在曲曲弯弯、寻寻觅觅中产生情趣,即所谓“曲径通幽”。讲课也是这样,不能把所有问题答案简单地、裸地暴露在学员面前,而应造成问题提出,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探索、思考,终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兴趣,刺激求知欲,调动探索欲,产生成就感。
10 忌语速过快,语言平淡
有的教员天生说话就快,而大部分年轻教员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学员讲课时难免会紧张,所以出现语速过快也并不奇怪。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慢慢纠正。语速快,学员一是不容易听清,二是不容易跟上。所以语速应当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区间,既不能过快,当然也不能太慢。语言平淡容易使学员不能集中注意力,这里的语言既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肢体语言。讲授语言除了最基本的清晰、准确要求外,还有一个尽量生动的要求,同时应当辅以语调变化、停顿、暗示等技巧的运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肢体语言平淡的表现是有的教员整个一堂课下来很少有动作上的变化,这样导致教员站得很累、学员看得很烦。肢体语言如果运用得恰当、得体、丰富,则能充分展示教员的魅力,使讲授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尹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100-105.
[2]张荔.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17):246-247.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自开办了“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每星期一次,真正从理论的高度引领了我,从教学实践的前沿感悟了教师,让一位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高。
(二)按统一的计划自主学习
在网络技术普及迅速、比较发达的今天,学校鼓励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的老师直接上网学习,并要求自己按照继续教育要求认真自学,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期末上交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积极应用远和资源
本学年来,我班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搞得轰轰烈烈,每学期开校初和学期末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从基本操作、文字输入与处理、电子表格、powerpoint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且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每天空堂时间主动到电教室进行操作训练,经过培训,现在我的全体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金山文字(word)编写教案、编排试卷,会用电子表格统计学校成绩,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在学校教务处的的组织和领导下,我班积极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我积极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自制制作课件10多个,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资源库,为今后的教学研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据学校要求,我积极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整合好资源,为教师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1、师资培训中心应根据现有情况,在硬件建设上,首先从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始,分步建设,连成校园网,最终实现教职员工人手一台计算机。在软件建设上,从校园网入手,将建成基于教学的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包括中心资源库和视频点播系统;基于管理的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日常办公等系统。师资培训中心成立后,已先后建设了60座以上的两个网络教室和一个计算机教室、建设了8个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教学系统、地面卫星接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为每位专业教师配置了PIII以上电脑。建立了师资培训中心网站,配备了二台服务器,组建了校园网,百兆光缆校内互访。教室里室室都有多媒体,人人能上因特网,为教师的发展创建良好了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除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外,师资培训中心还添置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组成老师课件电子备课室;购买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并充分利用电大教育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课件开发提供支持。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培训中心发展的需要,准备采用以下培训方式对老师进行分层分阶段、多渠道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分层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老师情况分普及培训、骨干老师培训和中青年教师培训三个层次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这些培训有分有合,具体如下:
(1)、普及培训。普及培训面向所有的教师,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基本运用、浏览因特网页、收发邮件及运用校园网与其他老师交流以及新课程的通识培训等。 通过培训让老师们了解信息技术能干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他们哪些方便,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冲击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各种变革;通过培训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平时的办公、教学与交流,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营造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化氛围,促进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
(2)、骨干老师培训。骨干老师主要是担负师资培训中心教育科研、网络建设管理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他们是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先锋队,是实现师资培训中心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他们不仅要负责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建设,还要对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教育设备、校园网络进行管理、维护及维修,还要对师资培训中心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对他们的培训主要采取由师资培训中心出资,送出去参加省市进行的相关专业的培训,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本身产生的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上将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把握信息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掌握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的基本方法。
(3)、中青年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是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是实现师资培训中心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园网信息的更新等都需要他们的努力。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首先由师资培训中心出资培训考核,其次由校骨干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校园网信息的更新等的培训;再请专家来中心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的讲座;组织他们参加市、县有关的新课程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经过培训,这些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自己制作课件,自己查找资料,相关的教师能及时更新校园网的信息。
2、分阶段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信息化工程的进度和实际应用的需要,逐步分阶段进行培训。这些阶段并不泾渭分明,有时是交替进行,有时是同时进行。
(1)、初级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骨干老师进行培训。由于师资培训中心的设备建设是逐步进行,校园网的建设也是逐步完成。一切都还处在试运行阶段。首先让骨干老师熟悉、掌握相关技术至关重要。这些老师常常是边学习、边建设、边维护,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成长。转贴于 (2)、普及应用阶段。当师资培训中心的第一批信息技术设备建成,普及应用的培训就相应地开始。这一阶段以应用为主,面向全体教师普及培训,让每一个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都能上网找资料。同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择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参与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工程的管理建设和教育科研,在实践中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才干。
(3)、总结提高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普及应用,会发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反复。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又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培训、总结和反思。老师们在实践中出的一些成果也需要进行及时总结推广。因此这一阶段的培训,既有针对骨干老师和中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出成果;又有面向全体教师的普及培训,以更好地运用这些成果,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3、多渠道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培训内容、财力情况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多渠道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1)、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经济、实用、方便,针对性较强,可边学边用,是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的主要方式。主要由师资培训中心的骨干老师负责进行的培训。在普及应用阶段,由教务处组织,每两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上可采取能者为师,上课讲授的方式;也可采取发放资料或通过网络自学,完成作业的方式。
(2)、网络培训。网络培训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内容涵盖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且很多由知名专家讲课,有较强的自主性,除了对设备要求较高外,也比较经济。可采取老师自学的方式和要求全体教师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有关学习任务。
(3)、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主要是师资培训中心无能力进行的相对比较专业的培训。如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以及上级部门组织的一些专业培训等。专业培训主要针对骨干老师,费用基本由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财力和计划,每年送一些老师赴外学习,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1、娱乐与教育教学结合。在计算机运用的初级阶段,鼓励教师上网、聊天,甚至进行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充分展示计算机和网络世界的魅力,吸引老师主动使用计算机。然后逐步引导,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利用Serv-U在服务器上搭建了FTP服务器,为每位教师根据其不同需要分配磁盘份额,只要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的IE地址栏中键入FTP地址,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分配给他自己在师资培训中心服务器中的存储空间,既可以上传或下载老师的照片等私人材料,也可以传送、存贮教学资料,满足了远程存储的需要。师资培训中心校园网设置了视频点播,把影像资料数字化,既有电影、动画片等娱乐内容,供老师点播。既满足了教师娱乐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功能,让老师在娱乐的同时,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掌握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2、利用师资培训中心网站实行网上办公。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的和日常工作的管理,如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档案管理、课程安排、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管理工作。教师可以登录中心网站解师资培训中心最近的工作安排和动态信息,如一周工作安排、考试通告、重要通知等。为师资培训中心信息管理提供相互沟通渠道,实现师资培训中心内部动态信息管理,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内部互通信息,并逐步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网整合,有效地提高师资培训中心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使管理水平更上台阶,同时促使老师不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师资培训中心要求各学科老师在任何合适的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而不是只把他们与公开课、观摩课联系在一起,甚至把计算机设备当作摆设。要求在各学科学习中可以使用字处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可以使用网络课件、校资源库中的课件、绘图软件等一些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等。并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中老年教师,要求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能接收、查阅校园网上的信息和上因特网查资料,能运用网络课件和校资源库中的课件进行教学。对中青年教师,要求不仅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还要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师资培训中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中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分解,在教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反思,并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和中心的QQ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寻找一条适合师资培训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之路。对一些比较优秀的课件、积件充实到校资源库中去,供大家共享。目前师资培训中心资源库应做好课件、积件的收集工作。鼓励老师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有效地解决师资培训中心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
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迫使老师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备课、上课,使老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逐步改变老师上课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从讲解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以及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而促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尽快成长。
4、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在与各学科的整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把有相近研究方向的个人小课题,形成合作课题或子课题群,或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培训层次等建立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师资培训中心可聘请市教科所、市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有关专家作技术指导,进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我中心已承担了市级课题和多项子课题,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多次在国家及市县的论文评比中获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的能力,增强教师的信心,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有效促进教师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是我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师资培训,探索师资培训中心教师成长的一些举措计划。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成长条件、途径的多样性以及教师本人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师资培训中心教师的成长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孙莉.《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2、王厥轩.马联芳.《走向信息时代的教研与科研》.《上海教育科研》.2001-7
3、
运用Powerpoint 2003制作生物教学课件,以及在一线教学中使用课件,我总结出课件教学有许多优势。
1.转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2.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促进了教师操作能力的提升。
3.PPT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手段。
课件设计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以服务教学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以简洁、直观为原则。这些都是我在以后制作PPT的过程中要加以改进的。培训中,老师讲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我选了其中一些技法进行学习,不但提高了对PPT制作的认识,而且学到了一些操作技巧。虽然不甚娴熟,但我相信在日后只要经常操作运用、多学习,我的课件制作就将会更出色。
教材中讲了很多很多的制作方法,我选了其中一些技法,体验了PPT是朴实与强大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虽然教材中说PPT只是个辅助的工具,但通过制作和分析PPT就足以吃透教材,加上换位思考,绝对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换句话讲,要提高PPT课件制作水平没有比在应用中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了。
在此之前,我发现自己以前制作的课件,简单、粗糙、缺少艺术性,里面的诸多功能都不会运用,因此技术含量很低,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缺少感染力。相信通过学习我以后制作的课件质量会高得多。
我深入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的应用,领会了课件的设计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的原则。
学习了在教学课件制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2.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3.以简洁、直观为原则,并且得注意课件制作的教学性、科学性、结构化、开放性、易用性、条理性、简洁性、动态性、多媒体性等特性。
在学习制作期间,我始终满怀热情,认真学习,学习PPT课件制作的相关技术与方法操作,用心领悟PPT课件制作及应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能积极参加本校研讨活动,主动思索,积极探讨,深刻理解怎么去很好地应用软件里面的技术操作把课件制作得更好。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如果不与应用效果相结合,那么一个演示型课件无所谓“好”和“坏”。
不要盲目地对一个不够精美的PPT嗤之以鼻,也不需要对那些华丽的PPT无端赞美。
1.版面编排[15分]
(你的演示观看方便和有吸引力吗?)[5分](你的演示作品避免了杂乱无章吗?)[5分](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有目的性吗?)[5分]
2.组织结构[15分]
(幻灯片上的标题和其他重要元素着重标出了吗?)[5分](幻灯片上的元素出现符合适当的顺序吗?)[5分](项目符号或组织结构图应用恰当吗?)[5分]
3.内容[15分]
(你的多媒体演示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吗?)[3分](你的多媒体演示内容是否全面?)[3分](演示作品中有至少10张幻灯片吗?)[3分](演示作品中至少包含3种多媒体类型吗(图片、声音、动画等)?)[3分](有作者和资料来源信息吗?[3分]
4.教室演示[5分]
(演示作品的速度适合于任何一个听众吗?)[3分](演讲者的讲话清晰、有信心并恰当地使用目光交流了吗?)[2分]
通过制作课件可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学习书中的课件制作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学无止境,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
本课题的完成也提高了我PPT课件的制作水平。
掌握PPT软件的使用,了解PPT课件制作流程,优秀的PPT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等资源,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操作技能,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PPT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设计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技术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创新性原则。
说到从校园思维模式到职场思维模式的转变,就不得不提到角色定位。从进入公司伊始,就要求自己以职场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将学生行为带到工作环境中,但是在学习新的问题时依旧要像学生那样保持谦虚的态度。
(一)项目工作总结
一路走来,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逐渐理出思路,目标逐步明朗。期间不仅熟悉了工作环境以及公司运作基本流程,更是学到了很多专业技能。
初始接触的是某移动传媒公司的项目。该项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制作公司制度全案;一是制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体系,包括薪酬制度方案,绩效管理手册。
在制作绩效管理手册中绩效考评指标一部分时,前期准备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 对媒体行业概况及公司的背景信息做详细深入的调查
2 熟悉公司的基本工作流程及组织结构
3 熟练掌握绩效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方法论
在制作绩效考核指标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
1 制定部门kpi时,部门负责人的对抗,基于此我们与其上级领导进行沟通,使考核指标与目标值的确定更加趋于客观化合理化。
2由于媒介工作的特殊属性,使得对节目制作编播人员的考核成为难点。对此我们将节目编播制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另行订立奖惩办法进行考核,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影响较大的指标设置到kpi中分得的权重较小,体现不出激励作用。
3 由于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影响kpi推导过程的准确把握。对此我通过各种途径熟悉理解各部门工作的内涵和流程。例如像财务部门,综合处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同其他行业有很多共性,所以学习起来难度相对小些,对于业务部门有其独特性,则需要认真分析总结。
(二)培训课件制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培训课程就是培训师手中的利器,因此培训课程的设计成为整个培训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培训课件制作过程中,我逐步总结出其基本流程。
1 前期准备
在制作课件前首先要调研客户需求,即要弄清楚学员是谁;他们需要什么;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了解以上信息后就需要确定培训的主题。
2 设计具体内容
首先搭建课程框架,然后填充内容,最后对课程润色,最后形成标准化课程。
3 注意事项
前期准备工作中要尽量使自己关于某方面的知识完善,形成逻辑严密的系统;课件制作中的案例要丰富,多增加互动游戏,使课程不枯燥,生动有趣,生活中很多例子都可以成为素材,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可以成为危机公关很好的案例;注意整个ppt的格式统一和标题美化。如客户开发换成客户开发的七大武器更加夺人眼球。
(三)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
在公司实习期间除了工作内容的学习外,我还掌握了几点工作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增加工作效率。
如联想三问(why what how),即领导分派任务时要充分了解领导的目的,了解的越详细,工作实施起来才会更加到位和顺利。 明白了为什么之后在做一个详尽规划,最后才去实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很多无效劳动和重复工作。
二八原则:80%的产出来自20%最至关重要的行动,所以每天首先要做的就是当日工作计划,哪些工作是重要紧急的,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合理安排时间。
会议的基本程序:open(开场白) clarify(澄清观点) develop(展开讨论) facilitate(推动达成一致) close(总结)
要勇于承担工作任务,不懂得地方尽快学习,边工作边学习,不断的遇到新问题去面对和解决,才会迅速成长。
还有很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自己做的都不够到位,比如如何与上级汇报工作和沟通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求做到更好。
关键词:企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设计;课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47―02
近年来,远程教育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推广,远程培训已逐渐成为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课件资源建设已度过了“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资源建设重心已向针对核心业务、突出专业特色、设计精良、学员体验度高的精品课件倾斜。而市场所供应的课件依然以通用类课件为主,企业录制的三分屏课件又缺乏适于远程学习的教学设计,在企业培训中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一套适用于企业的远程培训课件设计与开发方法来指导企业课件开发工作。
一、企业远程培训课件开发模型
课件可以看作一种在一定学习理论指导下,由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组成,具有教学目的要求的计算机软件。其开发过程符合软件工程的一般原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等经典软件开发模型在课件开发中都得到过应用,但增量模型更适合用于企业课件开发。增量模型要求开发软件时先完成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概要设计环节,再将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在企业课件开发过程中,可依据此模型,首先以本企业培训专家主导完成需求分析、规格说明和概要设计环节。之后,根据概要设计将课件拆分为若干模块,交由课件制作公司并行开发,每个模块开发完成后交付企业业务专家审核。
二、企业远程培训课件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式,如ADDIE模式、肯普模式(J.E.Kemp)、迪克一凯瑞(W.Dick&L.Carey)模式等。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设计模式。但迪克一凯瑞模式作为经典教学系统开发模式,在企业远程培训课件设计与开发中有更加重要的应用意义。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对学员任务和起点能力的分析,重视设计过程中的分析、评估与修正,将整个设计看作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非常符合企业课件开发的实际需求。重视学员任务和起点能力分析,保证了课件切实符合企业需求,重视设计过程中的分析、评估与修正,保证了课件质量,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
三、企业远程培训课件学习策略
成人学习有其固有特征,首先,成人学习是插曲式而非连续式的,学习的目的性很强,通常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驱动力。其次,对成人而言,学习不是其首要任务,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学习,必然希望所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在企业远程培训课件学习策略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特点。
(一)学习流程设计
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课件要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抓住学员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员体验,通过体验引导学员进入实际问题场景,引起学员共鸣。接下来要让学员认知,调动学员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是讲解,系统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需要注意的是,体验虽然是学习的起点,但讲解并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点,即体验、认知与讲解三者之间是首尾相接的循环过程。讲解环节完成后,可继续进入体验、认知环节,以深化记忆。除了第一次循环必须保证流程的完整性,整个学习过程以哪个环节为终点,应以教学中的实际需要而定。
(二)学习要素设计
充实的学习内容、充分的学员互动、适时的测试与复习是一个优秀远程培训课件必备的三要素。内容是学习永恒的主题,不论是现场教学还是远程培训,充实的知识内容都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但远程学习与现场教学有所不同,要求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紧凑,合理缩短学习时长,从而实时抓住学员注意力。在远程学习中,缺少教师与学员的交流,所以充分的学员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学员互动既包括人机互动,也包括学员间的互动,以保证学员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测试和复习是强化学员记忆、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理解的必要环节,因此,在远程课件设计中必须要予以考虑,以保障教学质量。
此外,在要素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与学习流程设计相结合,如内容、测试和复习设计要充分与讲解环节相结合,学员体验环节可加入人机互动设计,学员认知环节可加入学员互动设计等,只有将要素设计与学习流程设计相互融合,才能真正提升课件的用户体验。
(三)学习时长设计
在整个学习策略设计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学时长、每个流程的学习时间以及何时插入相应的学习要素,这都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了解人类大脑对知识吸收与理解的一般特性。人类大脑潜能与学习法研究专家托尼・布赞(Tony Buzan)对此进行了充分的实验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成人能够带着理解力去倾听的最长时间为90分钟,能够带着吸收信息的心智去倾听的内容的最长时间为20分钟,而可以带着兴趣去倾听内容的最长时间只有8分钟。基于托尼・布赞的研究结果,在课件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课件学时长不应超过90分钟。当学习内容较多,无法在9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应合理拆分教学内容,将整个课程以系列课件的形式开发或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围绕知识点开发微型课件。
2.一个学习流程循环应在20分钟内完成。带着吸收信息的心智倾听,代表着能够听懂、并结合现有知识,将新内容进行内化。因此,20分钟是对知识熟悉、思考、理解的黄金时间段,在此时间内完成一次学习流程循环,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至少每隔8分钟调动学员学习兴趣一次。因为学员带着兴趣倾听的最长时间只有8分钟,若不在此时间段内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要以8分钟为节点,合理安排各学习要素,调动学员主动思考,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企业远程培训课件设计与开发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笔者结合本企业课件开发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企业的课件设计与开发流程。此流程融合了增量模型与迪克一凯瑞教学设计模式,将课件设计开发分为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概要设计、开发制作、测试评审和使用等六个步骤。
(一)需求分析
由企业培训专家主持,先后完成评估需求目标、教学和学习者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并组织专家组审核验证,确保需求分析可以切实为课件开发工作指明方向。
(二)规格说明
此步骤依然由企业培训专家主持,完成目标和评价方案的编写,形成规格说明,并组织专家组审核验证,进一步明确课件开发目标。
(三)概要设计
此步骤应以企业培训专家为主导,充分与课件制作公司沟通。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保证开发可行性。脚本编写要详细,切实起到指导后续课件开发的作用。
(四)制作开发
根据概要设计拆分课件,将课件拆分为素材制作、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三大模块。各模块可继续拆分,如素材制作可再细分为三维建模、FLASH制作等。各模块并行开发,制作完成后均需经专家审核验证,通过后就可以整合,形成完整课件。
(五)测试评审
由专业技术专家、培训专家、课件制作专家及受训者共同组成评审组,针对课件的内容、表现形式、用户体验等方面给出评审意见,并根据意见对课件做相应修改。
(六)使用
作为整个流程的最后一步,在课件使用前,要整理、保存好相关文档,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由于此流程借鉴了迪克一凯瑞模式强调评估与修正的思想,在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中,文档的编写与保存显得尤为重要。规范翔实的文档不仅是课件制作期间各类人员通信的媒介,更是课件修改、维护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