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14:55: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第1篇

摘 要:“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是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迄今已有112

>> 教育部开展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部: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 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 大连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召开 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主要做法与体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 对玉田县创建出口蔬菜示范县的思考 关于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宿迁市全面启动省级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 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和问题探析 榕江县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关于打造武定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思考 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 提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试点工作的意见 关于当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断想 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9-13.

[3]韩国明,王鹤.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示范方式失效分析――基于示范村建设个案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4):38-42.

[4]叶敏,熊万胜.“示范”:中国式政策执行的一种核心机制――以XZ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4):15-25.

第2篇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继续保持教育发展的龙头地位,进入全省教育强县行列。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与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强县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具体目标:学前教育3—6岁儿童入园(班)率达80%以上;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毛入学率达100%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毕业生中考参考率达68%,升学率达66%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普高招生4200人,职高招生2700人,毛入学率达65%,高考总上线率达95%以上,一本上线率达16%以上,普通高中学生流失率控制在2.5%以内,职高学生流失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中小学D级危房排危任务;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完成1500名教师培训任务;建成省一级三等高完中1校,一级一等幼儿园1所。

(三)工作要点。

1、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

2、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步伐。坚持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扩建工程。

3、牢固树立人本思想,不断优化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狠抓教学管理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业务型、专家型教师,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各项工作围绕和服务教学的原则,加大教科研力度,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管理、以管理促提高。

5、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教育督导,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以“两基”国检为契机,加大对各乡(镇)及县直部门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督促检查。

6、以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7、促进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持续发展。以“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载体,督促职业学校用好各级财政资金,加大资金自筹力度,努力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供坚实保障。

8、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配合公安、工商、城管、文化、卫生、交通等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完善档案,落实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平安。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二)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县职教中心由于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加上我县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在全省、全市还处于落后的位置,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三、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我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适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坚持职页 页 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共赢。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和两所职校,建议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扶持龙头职业学校,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第4篇

【关键字】高职教育 分层教学 能力培养 周期特性

一、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存在的必须性。在许多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第二产业外迁的比例增加。使得相关行业也随之逐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而近些年来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却将制造业回迁至自己国内,可见制造业对国家发展、解决就业、国防建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制造技术水平并不发达,因此发展制造业还需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2.学生预期岗位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加使得现有学生对自身发展前景有着不同的期望。对3年的高职教育内容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从原有的学好专业技能发展到具有一定的设计、管理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到学生心态的变化。提供适合不同种类学生发展的空间。

3.专业定位困难。高职发展初期,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原因比较简单,本科教育使学生禁锢在各类条条框框中难以与企业衔接。工作后还需先进行培训学习。因此,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拉近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距离,成为当时的工作要点。在高职教育的三年中,实践能力的训练占用了一定量的学习时间,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势必受到一定影响。形成了现在高职生技术能力达不到中等职业教育水平、专业知识与本科差距加大的尴尬局面。原因不是出在我们的高职定位上,而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上。

二、分层次多元化的能力培养方案

1.根据学生特点及发展意向制定不同的工作内容及层次化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其能够得到因材施教效果而被广泛使用。但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公平性、班级管理、学生心里压力等方面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不少争议。合理的运用此类教育方法是解决学生预期多样化的关键。分层教学如果被单一或强制性的使用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里压力,例如初高中常出现的“分流”“A、B班”。这样的分层是把学生分成优劣的等级而不是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其特有的能力。而且对整个教学班级的管理也是相当不利的。分层次教学方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适当的配合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环节中将行政班级分组进行项目教学的同时在小组内部分配不同的工作内容。

2.职业能力综合式培养。能力培养包括所需的知识、技能及专业态度。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往往只注重一种。中等职业教育反复的技能训练中提高的是学生实践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知识要素。大学教育中系统的学习了某种能力所需要的必要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人为的归纳总结后的产物,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更谈不上“运用”了。两种教育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只做到其内涵的一个部分。高职教育的出现不是增加一种教育层次而是要改革教育方法,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获得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不能单一教育,需要综合的培养,实践教学便是培养职业能力的载体之一。高职教育课程在实践环节中不应该机械的完成训练项目像中职教育一样锻炼实际技能,而是将大学教育的知识部分渗透到技能操作中。学生从实践中吸取、总结相关的知识。专业态度的培养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目前的职业教育常注重“过程教育”,走马看花似的实践环节在高职教育中成为了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既达不到提高职业技能的目的,也达不到知识总结的作用,更培养不好学生的专业态度。因此,高职教育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实践环节来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知识的积累以及专业态度的培养。

3.能力培养的周期特性。数控技术专业相关能力的培养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职业能力培养中,技能的提升目的不是为了就业,更不是为了工作后简单的操作设备。而是为了在技能训练中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将书本上难以理解的部分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最终形成知识的固化,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更重要的便是专业态度的培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是通过书本讲授的,而是通过点滴的工作不断养成的。从能力培养的三个方面出发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需要比较长的一个周期来完成。通过近5年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完成技能提升及专业态度的形成需要经历4个周期的时间,基本在10至15周。考虑到教学时间限制,培养方案将14周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4周在第四学期完成。第二部分10周在第五学期完成。学生4至5周的学习后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提高阶段。之后会形成技能的起伏现象,同时也伴随心里的烦躁现象。因此,将提高阶段放在第四学期,起伏现象出现前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来缓解学生心里烦躁感。高原现象基本集中在技能训练的第10周,为巩固训练结果,达到技能极限,训练延长至第14个教学周。

三、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结构

第5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对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学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方法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从职业教育开展的比较好的西方国家来看,都明确要求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需要申请职业教师资格,或者必须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且以后,仍然要不断地进入企业参加企业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企业+职业学校”合作培养职业人才的职教模式,是助推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职业教育形式,对职业教育教师也有严格的企业实践制度和较高的企业实践经验要求。美国职业教育规定,要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除了要符合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规定的条件(必须获得学士以上学位并在相关领域工作1到2年),也特别强调教师对所教的课程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历。

由此可见,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技能既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能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可以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对于职业学校创新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结构,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5年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2015年,支持2万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各职业学校也分别制定本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为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笔者选取了多所中职学校,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在参与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才能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让企业实践发挥最大作用,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多样的,有社会导向问题,政府导向问题,企业认识问题,学校问题和教师个人方面等问题。

2.1社会导向问题

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而且总是被人们赋予高尚的含义,也就让社会导向认为教师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职业学校教师非常需要进行企业实践,但是中国社会的整体舆论导向仍然是老师就应该在校园里培养学生,而不应该到企业去干什么具体的工作。所以一些职业学校把教师到企业实践定位于贯彻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而没有把教师到企业实践视为提升学校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另外,一些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态度不积极,把教师到企业实践视作一种负担,认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2.2政府导向问题

一是从法律层面来看,国家制定的促进企业支持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政策法规不是很健全。

二是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落实企业实践制度”,各省也提出深入组织实施“职业院校素质提高计划”,但据了解普遍操作性不强,各职业学校教师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参加企业实践,实际约束力不强。

三是从激励措施方面来看,教育部和不少地方政府都已经出台了若干激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政策规定,但是有些相关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使得职业学校教师普遍对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从管理制度方面来看,规范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行为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善。如统筹规划不合理、质量监控不到位、评价考核不严等,致使不少学校的教师企业实践变成个人行为,缺勤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到企业实践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2.3企业方面问题

一是社会的舆论导向,让很多企业人士并不认可这种教师的实践行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国家和政府的多此一举。

二是很多企业宁愿接收职业学校学生的企业实习,也不愿意接收教师的企业实践,是因为学生实习结束,如果双方都满意,企业可以留用,而教师的企业实践,在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就一定会离开企业,影响到企业人员的稳定性。

三是,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群体,一般不愿意提供真实的岗位给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学习。因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一般不是很长,企业只能安排一些容易上手的工作,根据教师的专业来安排工作比较困难。所以企业能不接收就不接收,如果迫于某种压力,就安排很少的可有可无的工作。反而让实践流于形式,最后不了了之。

2.4职业学校方面问题

一是职业学校普遍没有统筹规划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没有把教师到企业实践作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致使教师实践的连续性和常态性没有保障。

二是职业学校普遍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和安排专门人员管理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致使企业实践不能进行有序管理。

三是职业学校制定教师企业实践实施办法的时候,首先是根据自己本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等来制定,而没有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

2.5教师个人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不少教师觉得企业实践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书本知识才重要,没有把进行企业实践看作是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

二是自我监管问题。有些教师对企业实践刚刚开始还是很重视,也很感兴趣的。但是由于政府和职业学校考核机制不健全,致使企业实践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自己制定方案,自己实施。所以一段时间后,教师们普遍比较懈怠,不论是出勤率还是其他方面,都无法达到企业正常员工的要求。

三是经验总结问题。教师到企业实践目的在于将实践经验和教训用于将来的教学工作中。但是不少教师在没有企业和院校等指导的情况下,无法自己完成经验教训的总结工作,也就无法真正达到实践前预想的目的。

3.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国家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营造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舆论环境。一方面,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要重视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实践对提升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遴选优秀教师案例汇编成册等形式向职业学校教师宣传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政策及其相关规定,使职业学校教师深刻意识到企业实践不仅仅是上级工作安排,更是促进广大教师自己专业成长的学习机会。如河南省教育厅除了每年在教师省级企业实践结束时举行经验交流之外,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继续抓好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按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完成350名企业实践任务。同时遴选优秀教师案例汇编成册,为提升广大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借鉴。”这些都对教师到企业实践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效果。

3.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政府和社会应该积极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大力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法》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等支持校企合作,支持企业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如山东省2013年制定了《关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该文件中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活动有关的住宿、耗材、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补贴等有关费用,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山东省政府制定的这些向校企合作相关企业提供的具体优惠政策,对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3企业要担任起其社会责任

企业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责任,同时也要认可,接收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企业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企业还需要认识到,教师到企业实践,可以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规格,这样教师回到学校后,在日常的教学中既可以宣传企业,还能使学校培养出企业所需之人才。这样,校企双方可以因此建立长期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赢,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对口的专业实践机会,最终将企业积极接收教师企业实践成为企业运行的常态。

第6篇

同志们:

一、关于上一年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年初教育工作总体安排,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1、五年规划高位启动。重新规划设计了我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管理理念和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转变了教育发展方式,把“教育强县”作为基础战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经过一年的运行和探索,各科室、部门、基层学校认识高,行动快,促进了各项工作蓬勃发展,验证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和行动路径是符合农安发展实际的,加快了我县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迈进的步伐,真正走上了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轨道。

3、教育基础能力普遍增强。校舍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投资9023万元,共完成校安工程建设面积208886平方米,是年初计划90000平方米的2.32倍。投资650万元,装备了县城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和中小学音体美器材,使全县初中、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率达到56.8%;理、化、生实验室装备率达到92.8%。全面启动了信息中心建设和教育督导网、教学资源软件建设工程。完善并充实了农安教育网站系统和进修学校教研培训网络资源,推进了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完成了部分学校校园网和多媒体班级建设,加快了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6、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学前一年普及率达到99.9%,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59%,市教育督导组到农安检查我县学前教育工作时,给予了“落实最快、措施最佳、效果最好”的高度评价。更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断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成绩在招生总量减少,新课改命题偏难的情况下,再创佳绩,清华北大录取5人,650分以上人数列外五县(市)之首,重点、一本、二本各段进线率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凸显,招生人数、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特殊教育功能不断拓展,继2007年以来,已有10名学生升入大学,创造了农安特教高考的新纪元。民办教育得到规范,理顺了办学秩序。可以说,目前的教育结构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备,我们已经拥有了比较理想的教育发展链条。

7、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普遍推行体育艺术“2+1”培养模式,举办了第九届中小学生科技艺术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教育系统“小手拉大手,共创国家卫生县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开创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创城的新局面。特色校建设进一步凸显,3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三星素质教育特色校。

8、保障机制有效跟进。深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把3所重点高中“统招生”总数的40%作为“指标生”,直接下拨初中各校,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实质性作用。安全稳定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在整肃教育风气、制止教师补课办班等方面下大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塑造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坚持依法施教,按照市局要求,创新使用电脑分班方法,全县初一、小一普遍实现了标准班额,促进了教育公平。得到省市督导评估组高度认可,评价为“以超凡的力度,在规范办学行为,均衡编班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全省率先解决了择校择班和大班额问题,有力推进了教育公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教育线长面广,与社会联系紧密。当前社会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外,我县教育还存在校际发展不够均衡、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尚需加强等不足。国务委员刘延东曾深感教育有“七个千万”:即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办教育千辛万苦,办好教育要千方百计、千军万马。这“七个千万”,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更是要求。所以,我们更要充分认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办好教育的信心,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我们要把这份情感和优势化为前行的力量,抓住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契机,紧密围绕标准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加快脚步,提质发展。

二、关于2012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是我县教育“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是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全面达标的攻坚年,更是实施创建教育强县战略的拔高年。关于全年的教育工作,已于年前形成工作要点,并已印发。希望各校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逐条解读,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总体讲,今年的工作就是深入贯彻去年8月12号学校标准化建设大会精神,落实蓝皮书的各项工作内容和要求。

从内容上讲,是继承、延续和丰富,继续深入推动“五化”建设,实施工程,实现十项突破,推进二十八个建设项目,在去年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紧扣达标,抓基础抓规范;

从目标上讲,标准高,难度大,全县90%以上学校要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从态度上讲,要振奋精神、高涨热情,增强信心,知难而上;

从要求上讲,要全面落实、严格执行,规定动作必须做好,特色项目拔高拓宽;

从效果上讲,要有花有果、有声有色,整体工作全面达标,单项工作形成品牌,力争省市先进行列,升高走远。

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化三大战略,统筹三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实施《农安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区域推进为手段,以项目驱动、课题带动为策略,全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认真把握“一个总抓手”,做到“四个坚持”,推进“四项达标”。

把握“一个总抓手”:就是要以学校标准化达标建设作为总抓手。2010年4月,省教育厅下发了《吉林省学

第7篇

关键词:大连模式 电子信息 职教集团 四方联动

1 建设职教集团的必要性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促进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意见》、《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和大连市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相关领域的职教集团和培训集团。

大连电子行业协会和软件行业协会在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积极发挥着纽带作用,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推动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活跃区域经济。

大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GE、戴尔、IBM、爱立信、埃森哲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连投资,带来大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大批电子信息人才,为职教集团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企业后盾。

目前大连共有18所高职院校,在校人数4.7万人,中职96所(其中技工学校36所),在校生7.89万人。电子技术专业群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在呼唤着企业,愿与之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组建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将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

1.2 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力度不够大,不足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运行机制;国家也未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护,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热情不高。

1.3 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影响校企长期的稳定合作。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校企“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和校企双方的稳定合作。

1.4 校企之间的信息不流畅,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校企合作,导致校企合作缺乏信息交流,出现“就业难、招人难”的矛盾现象。

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呼唤着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建设思路,在专业建设、校企科研、多元培训、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2.1 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

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前提下,研究各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高职、中职院校,创新出“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 “大连模式”。

2.2 职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职教集团内各成员的资源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达到合理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2.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研究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设计、实施、管理与考核,由校企共同设计、实施、管理、考核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同一专业设置相同的标准,解决好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问题。

2.4 中高职教育的横、纵向对接

针对中高职的现状,从招生、学历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研究中高职教育对接问题,解决教育重复与衔接不当的问题。

2.5 集团内的人力资源优化与社会培训共享教育资源

研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职业教育实训指导的新途径;研究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培训资源共享的问题。

2.6 集团内教、科研的合作与成果共享

研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让三者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并直接共享成果,运用到生产和教育中,加快促进人才成长、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3 “大连模式”的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设探索

3.1 实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优势的互补

集团成员统一认识,建立高效管理、运营机制。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工作任务等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各成员认识一致、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有效开展工作,高效实质运作,避免“挂空牌”的现象。行业协会主动承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角色,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

采用共建、联合、重组、兼并、兴办等方式,大力推进多方合作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教育资源,应按优化组合的方式达到最佳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集团内各主体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通过集团学校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联合办学、连锁发展,实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

3.2 深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集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建设上的分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避免学校之间在专业建设上的重复,避免了小而全且力量分散的局面。

集团促进中高职学校间的衔接与沟通。在专业设置、标准化课程、实训实习及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既考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普通高校的纵向衔接,又考虑中职与普高之间的横向衔接。使衔接体系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开放系统,不断实现自我调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挑战。

3.3 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研发的需求

集团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师生参加生产服务、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制定、企业问题诊断。职业院校利用专业和设备资源优势,对企业员工岗前准入、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资质鉴定等提供培训。

调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教集团建设利用政府政策的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集团中职业院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区域特色的专业建设,岗位拟合度高的人才培养,影响力大的社会服务,吸引规模大、实力强企业的主动参与,避免浅层次校企合作现象,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形成以集团为中心的利益链,达到政行校企多方共赢

职教集团的运营,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实力,推动行业的兴旺,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总体布局,吸引更具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达到区域经济链上各主体的健康、稳定、联动发展,达到多方共赢。

整合职教集团内校企资源,共建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达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大连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集团的协调与引领作用,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服务优势,与企业的技术和工作实际环境实训实习相结合,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政府的助推使得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繁荣。职教集团的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为目的,在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化办学,拓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实际,培养与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7月中,第20期:11-13页.

[2]首珩.组建职教集团 促进校企合作.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第12期:4-6页.

[3]吾喜杂志.泰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第8篇

2009年,我县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以“着力均衡发展、促进内涵提升、全面提高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教育强县,努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以扎实推进基建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确保县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二个续建重点工程,即*三中扩建二期工程与*五中改(扩)建二期工程于2009年年初开工建设,土建工程于年底结顶。东干小学迁建工程争取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土建工程争取于年底结顶。

2、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验中学申报省Ⅰ类48个班规模的初中标准化学校检查评定。邵宅小学申报省Ⅰ类36个班规模的小学标准化学校检查评定。*小学申报省Ⅱ类18个班规模的小学标准化学校检查评定。

3、实施部分学校校舍扩建、改造工程。项店小学教学楼扩建及运动场改造工程,计划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土建工程争取于年底结顶。芦北小学教学综合楼扩建工程,计划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土建工程争取于年底结顶。下杨中学教师宿舍楼改建工程,计划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土建工程争取于年底结顶。

4、继续做好教育装备更新、添置工作。计划更新部分学校的学生课桌设备。计划添置多媒体设备100至150套,添置更新计算机500至800台。计划更新部分学校的教师办公设备。

(二)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根据2008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规范也是发展”的内涵,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加大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督查和考核力度,按要求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教辅资料和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切实规范教师教育行为,规范节假日补课和有偿家教行为。按要求做好规范招生、规范编班、控制班额,规范学籍管理等工作。

2、深化新课程实施,努力打造“有效教学”。确立“实施课程改革,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继续加强对中小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管,提高校长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继续抓好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强化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质量监测制度,改进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标准和办法。重点加强对薄弱学校的监管、指导工作,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认真做好普高学生的选课、走班、分类指导和新高考的研究工作,确保2009年高考、初中学业考试成绩稳中有升。

3、提升德育工作整体水平。深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学校良好校风的进一步形成。推进中小学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县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革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丰富德育活动的载体和渠道。坚持以德育导师制、团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等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继续探索我县南部学校留守儿童和东北部学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管理模式。

4、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鼓励更多的学校参与创建活动,扩大特色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在做好首批特色学校特色项目深化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创建学校的工作指导,使特色创建工作常态化,积极培育和打造*教育的特色和品牌。

5、加强和完善督学责任区的管理。做好省重点中学年度视导,继续开展省示范性学校的视导工作。指导*三中、县职校做好省重点中学复查准备工作,指导县职校申报创建省一级重点职校。指导白姆乡、大田乡做好省级教育强乡复查整改工作。指导三港乡、大溪口乡市级教育强乡复查整改与省级教育强乡创建工作。

(三)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开展“三个注重”(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试点活动为契机,按照《*县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要求,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坚持“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确保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队伍的风正气清。

2、推进校长队伍和学校中层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校长学习培训工作,探索完善理论培训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校长培训方式,通过开展高层次的理论学习班,组织中小学校长论坛等形式,不断提高校长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进一步完善校长队伍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校长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校长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培训。

3、增强教师敬业精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师风教育的实效性。积极为教师素质提升创设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发挥名师名校长的“领雁”、示范功能,创新培训方式,深入开展班主任培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以创建市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为契机,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效果。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以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考核。

4、稳步推进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教职工评聘分离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立足于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结构,进一步完善新教师招考录用制度,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缓解部分学科专业教师欠缺、兼课过多的问题。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福利待遇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继续实行“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制度,发挥县城支教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以发展学前教育为重点,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以申报省一级职业技术学校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县职校的校风校纪、专业教师队伍、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同时,进一步发挥县职校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完成县府下达的农村后备劳动力和重点专业人才的培训任务。

2、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发展。认真贯彻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被列入县委“破难攻坚”项目的机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适时出台有关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做好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和民办幼儿园重新审核工作,重点做好幼儿园布局重新规划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努力改善全县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认真做好幼儿园园长的培训工作,抓好幼儿教师学历提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加强乡镇成技校的建设和评估工作,2009年,争取创建省一级成技校1—2所。坚持为“三农”服务,大力开展“千万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培训,继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五)以完善安全防控体系为重点,构建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1、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校内责任网,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及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安全工作管理人员和保卫干部培训,继续推进学校保安队伍建设,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2、增强危机管理意识,落实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预警制度,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检查落实,及时消除隐患,完善安全台帐制度。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月报制度,在学校层面,形成班主任和教职工一日一查,各科室一周一查,分管领导一月一查,校长一季一查的排查制度,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安全工作紧急预案,每学期组织师生参加应急逃生、疏散演练,增强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3、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重点加强“防溺水”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家长在节假日、放学等时段的监管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防溺水”宣传,加强农村和城市近郊河流、池塘、水坝附近的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此外,加强与公安、卫生、交通、工商等部门的合作,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六)以打造品牌赛事为重点,促进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1、做好2009年全国汽车、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的申办、筹备工作,把“两项赛事”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品牌赛事,为宣传*、提高*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突出群众体育工作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性、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举办2009年全县第二届机关干部运动会、全县教职工运动会。

3、以创建体育强县为契机,继续开展体育强乡(镇)创建工作,扶持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工程建设,开展健身器材、体质监测、体育培训“三下乡”活动,让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4、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将开足、开好体育课,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冬季长跑活动、学生体制监测、作为对学校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力求使学校体育督导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5、加快县体育中心建设,着手准备土地征用、项目审批,图纸设计等基础性工作,改变我县体育场地设施落后面貌。

6、认真备战金华市第七届运动会,做好赛前选拔、训练和参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