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14:56: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机械科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机耕道抑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与农田田块和机耕道发展相适应,否则势必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水田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田间机耕道不适应机械化作业成为营口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营口地区的田间机耕道大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泥土道路,路基础差,路窄断头,道路坑洼不平,没有合适的错车位置,机车通行困难,导致运输周期加长,油料、轮胎等原材料消耗大。同时,机耕道田间入口少,再加上现在的生产规模变小,每个生产单位种植品种和种植期不尽相同,造成有的地块因没有进入田间的道路而使机械作业受阻。机耕道已经严重制约了营口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2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瓶颈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营口地区的玉米是高秆品种,玉米籽粒与秸秆比高达1.0∶1.6,除少量秸秆被作为燃料、饲料、肥料以外,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腐烂在田间地头。玉米秸秆作为燃料、秸秆还田、养殖饲料、生物菌载体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农民却无利可图。例如,667m2玉米地的秸秆大约有800kg,人工收割大约需要0.5个人工,收割人工成本接近100元,运输成本大约50元,如果出售秸秆,可能即使有人买,也收不回收割成本。玉米秸秆可以作为饲料饲喂牛、羊等动物,但干玉米秸秆是粗纤维,适口性不好,只能作为粗饲料,营养利用率很低。营口地区饲养规模小,受资金、场地、技术的制约,用玉米秸秆做青贮饲料一直没有实现。用玉米秸秆作为燃料,有的乡镇试点以玉米秸秆做为原料生产燃气,由于技术原因,其使用效果远不如气化炉好。营口地区玉米是高秆品种,秸秆产量大,直接还田量过大,出苗率减少15%。施氮肥不足,易使幼苗发黄,干旱年份的麦秸不易腐烂。如果大面积连续多年实施这一技术,有引起病虫害流行的可能。营口地区常用犁耕把打碎的秸秆翻到土壤深层,然后再用旋耕机进行整地作业。这样的玉米耕作工艺与玉米保护性耕作工艺相冲突。长期不合理作业会使土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甚至威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3农业机械配备水平低
农业机械配备水平低表现在:农业机械选型不合理、农业机械配备量不合理、农机具配套比低。随着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在大型拖拉机补贴多的刺激下,出现了大型拖拉机保有量激增的现象。大型拖拉机在水田作业中的农具配套比低,部分作业环节的经济性、工艺性较差。大型拖拉机保有量激增,而土地作业面积没有增加,导致单机作业量减少,投资经济效益降低,投资回收期长,使得农民投资大型拖拉机的热情降低。
2推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规划耕作田块和机耕道
水田耕作田地规划应为东西方向50m,南北方向500m。营口市水田的地理条件是地势东高西低,海拔2~10m。东西方向每50m落差大约是2~3cm,这个落差形成的水深满足水田机械化插秧的要求。水田机耕道要有主干道,宽6~7m,可并行2台拖拉机。田块的东西方向每100m要有机耕道,宽度4~5m、南北方向200~500m,保证联合收割机行走顺畅。东西方向机耕道上,50m内有两个4~6m的机车入口。这样规划的田块和机耕道能满足营口市水田机械化的需求。玉米种植区的作业道宽度加宽为6~7m,可并行2台拖拉机,保证玉米收获时运输车辆通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进入田间的道口,方便玉米收割机进入作业田块。
2.2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利用玉米秸秆、养殖业生产沼气发展再生能源。通过玉米种植-养殖业-沼气-大棚-渔业的生态系统,利用玉米秸秆、养殖业发展沼气,减少养殖业污染,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沼气池是该模式的核心技术,起着连接养殖和玉米种植的枢纽作用。在沼气池上建猪舍,在猪舍上方扣大棚。利用粉碎玉米秸秆和猪粪尿为原料生产沼气,大棚保温可有利于在冬天生长。同时,由于大棚温度高,可解决北方气温低导致的沼气池冬天产气不足难题。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毛光皮嫩,增重快,可提前出栏,节约饲料20%。在沼气池上建蔬菜大棚,利用温室大棚保温,解决北方沼气池冬天产气不足的难题,以沼气为燃料提高棚温,能减少大棚蔬菜病害;沼气积造的有机肥是优质的速效肥料,施用3a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用沼液喷施果树、蔬菜,其保花、保果、保水抗旱性能显著提高。一个8m3立方米沼气池能出16m3的优质沼肥,可供1/5~1/3hm2农田使用,每667m2增产20%以上,农产品的品质大幅度提高,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沼肥养鱼,可减少鱼病传染,提高鱼群成活率和品质,还可加大混养密度,节约饵料。
2.3开发玉米秸秆打捆、固化机械
加快高效率玉米秸秆打捆机械、固化机械的研发。有了高效率的打捆机械、固化成型机械,在玉米收割作业中,留一部分玉米秸秆覆盖地面,其余秸秆回收用于生产青黄贮饲料。发展规模化的青黄贮饲料生产,才能真正解决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2.4提高农业机械配备水平
目前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大,从购买拖拉机的趋势上看,大型拖拉机购买量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大型拖拉机的机具配套比低,农业机械动力资源浪费严重。现在应该增加中型拖拉机的保有量,优化农业机械的配套结构,提高农业机械配备水平。在水田作业中,中型拖拉机机具配套比可达1∶3;在旋耕、耙地、农业运输等作业环节,有着极高的农艺适用性和经济性。国家应该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控,适当增加中型拖拉机的购置补贴资金,提高补贴比例,给予重点扶持,以调控农业机械配备水平。
3结语
【关键词】小型;农业机械;现状;发展
一、小型农业机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存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具体而言,我国的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等地形为主,不利于大型农机的运用。在这一自然条件大背景之下,不难得出的结论:南方农业基本都依赖小型机械或人工进行农业生产,而尽管是在大型农机高度普及的北方地区,在田间管理这一环节依然依赖小型农机。
2.人文条件与相关政策
回顾历史,可以说农业机械大小与否,是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相关的。在70年代的落实,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才逐渐升温,手扶农用拖拉机、小四轮、三轮车都是那个时代的杰作。我国现行的的土地政策,制约了土地规模化以及集约化,农机小型化与这一土地政策是相适应的。此外,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不算高,对于偏大型机械的负担有一定压力,而对小型机械购买则能够承担。
二、我国小型农业机械现状
1.行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
小型农机制造行业未能得到各级地方政府应有的重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对企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也不到位。尽管中央政府逐年加大农机的购机补贴的幅度,但小型农机并没有实现上档次、跨越式的发展。在整个农机行业中,小型农机所占比重、地位和贡献均处于落后状态。
2.行业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化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流。通过联合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不断增加对新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小型农机生产企业规模小而散乱,产品缺乏个性化,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市场竞争主要靠低价销售的手段,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售后服务缺失,企业利润枯竭,企业发展缺乏活力。行业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没有综合性产业基础平台的支撑,没有形成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合力,使整个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能大幅度地提高。
3.行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化的状态
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尚未形成一条集发展战略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市场策划、售后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不受制于人的产业链。行业都集中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的、品种类型相对单一的产品上,缺乏能向全行业提供支持的集产品研发、试验推广、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因此,行业总是游走在产业链的低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发展,不能通过高新技术发挥对市场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在国内、外的高端市场上,更是缺乏与强手竞争的实力。
4.自主创新的人才匮乏
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自主创新源于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则源于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人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在大多数的中、小农机制造企业中,产品开发、质量检测、制造工艺、试验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非常匮乏的。致使行业的整体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农机产品。
5.生产隐患
目前,小型农用工程机械主要是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多处在农村、乡镇和城乡接合部,对农民的要求反应及时,产品改进快,但过于追求低价位,生产中大多采用报废汽车底盘,选用非正规厂家的简易液压元件,结构件也缺乏合理的技术设计,生产装备比较简陋,加工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于现今我国小型农业机械发展的若干建议
1.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政策补贴力度
当我国小型、小批量农业机械迟迟不能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因为其较大型农业机械而言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导致市场上缺乏理想的种类齐全的小型农机具。仅有的少数小型农机经销商又缺乏对相应配套机具的重视,最终使得小型农业机械无法进一步打开农业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而推进小型农机的普及。
2.重点发展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产品
依靠科技创新,重点开发适合丘陵山区的耕作、插播和收获机械。在突出农机小型化的同时,又要提高单机的作业效率和复合作业率;采用新型材料、复合材料解决小型农机强度差、刚度差、寿命短的问题;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有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农机产品的可靠性。
3.注重农业机械科技人才培养
一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拔尖人才。二是重点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公开招聘首席专家制度,提高创新团队的整体水平。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能动性。评价人才不能只用学位(力)、技术职位的高低来衡量,应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实效;四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给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
4.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力度
要使小型农业机械得到普及,对农机的质量监管和销售监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购买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更有助于整个小型农业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监管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促进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全面提高农机监管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独特的人文条件政策法规给予了小型农业机械重要的地位,尽管现今仍存在诸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在政府、农机生产部门、农民三方面的努力下,小型农业机械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也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机械设备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18-01
引言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宁夏海原要能够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红利,就要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1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所在
其一,从山区的农业环境角度出发,在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上以小型的设备为主。受到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当地的多数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设备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使得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有效应用,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了制约。
其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由于宁夏海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小型设备为主,几乎不会使用中型或者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这就导致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范围,相应地,农业的产量和农民所创造的农业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其三,农业机械设备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多而收益较少。虽然在近年来的油料价格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长,而且在农忙时节会持续作业,就会导致农业机械设备所消耗的油量增多而且机械设备会过早地老化,由此而缩短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就必然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失去热情。
2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农业,就要完善农业装备,为现代农业创造物质条件。早在2006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建设现代农业都是首要的任务,并提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条件基础上的,主要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这些科技成果逐渐地渗入到农业技术中,加大了农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农业产业而言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提升。现代农业要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导而展开,重在基于现行的农业发展目标而培养新型农民。这些农民可以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现代的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从目前的宁夏农业海原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当地以山区为主,农业发展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就是要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引进机械化设备,以使得农工业机械化切实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切实地在当地发展现代化农业。
2.2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
农业要现代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基础不同,农业资源配置不同,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的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机械化。宁夏海原地区即是如此。这里是山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在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农业环境和农业特点,以使得农业机械化符合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以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就意味着农业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机械化是跨越式的农业变革。农业机械化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渗入到农业领域中,就是将知识转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知识以农业产业为途径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对建设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3 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够推动现代农业大幅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要注重科学元素的渗入,还要提高技术创新力度,这就需要国家加大科研投资,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研发,以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当地的有关部门则要注重农民的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培训,特别要注重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知而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还能力对机械设备做好维修和维护工作。针对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时的反馈信息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以使得农业机械设备更为完善。
论文摘要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迫切需要多种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何满足时代的需求问题亟待解决。从农机产品价格与售后服务、农机产品的研制开发、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及农机发展政策层面,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化发展步伐较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在生产中对适用机械化新技术和各种配套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已从过去的单项作业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从过去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机械设备的需求向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处理机械设备的多样化需求延伸,饲料机械、园林机械、青贮机械、棉花、油粮及薯类等经济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等将是以后农业机械发展的重点。
1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迫切需要多种农业机械
(1)牧草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过去只有在牧区需求,而现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求,养殖业发展较快,农民已有大量需求。比如我们小麦种植区的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前都是白白烧掉,而现在可以收集起来加工成牛羊饲料,因此需要大量的麦草打捆机和玉米秸秆收获机等收获加工机械。
(2)马铃薯和果蔬机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果蔬面积的不断扩大,采用机械收获也是当务之急。油菜、花生收获机械也有较大的需求。
(3)水稻插秧机。水稻插秧机在南方大部分稻区已经开始应用,而在淮河流域和一些丘岭地带小面积的水稻种植区却很少见到,这里的农民早就希望摆脱繁重的人工插秧,但苦于买不到适应本地方的小巧的插秧机械。
(4)秸秆还田机。随着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加强,秸秆还田机在我们这个地方已开始使用了,玉米收获机配套的还田设施,已基本上能够满足玉米秸秆还田的需要,不足之处是被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有点长,对整地和小麦的播种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唯有小麦秸秆还田还在困绕着农民,他们也不情愿烧麦秆,只是没有好的办法来消灭秸秆,以便夏种能够顺利进行。
(5)烘干设备。烘干设备过去只有在制种企业才有使用,而现在为了减少霉烂造成的损失,增强优质农产品供应,粮食生产区逐步重视产后的烘干设备的投入,来解决无日光照晒所造成的损失。因此,烘干设备的应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今后,伴随着烘干品种的扩大和能源的多样化以及烘干成本的降低,烘干设备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6)养殖机械。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为养殖机械的运用带来了商机。养殖也可以运用机械,它不仅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而且还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所以现在大量需求。自动给料设备、清洁设备、温控设备和监测设备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7)设施农业机具。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较大。发展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当务之急。如使用方便的大棚多功能作业机,为设施农业带来了新的需求。目前虽然此类机械种类较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民需求。
(8)田间管理机械。需求量最大的是植保机械,其次是中耕和排灌机具。如今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需求已向高层发展,如小型的植保机械将会被大型的植保机械所替代。而对于蔬菜、苗木等生产的田间管理机械相对较少,特别是温室大棚的种植管理,大部分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费时、费工。因此,目前需要发展的田间管理机械主要是多功能田间管理机、中耕除草机、滴灌、喷灌机具等。
(9)玉米采摘机。现在的品种不少,但大多数机械只能采摘站立着的玉米,对于倒伏的玉米就无能为力了,而只能靠人工采摘。还有一些玉米采摘机在生产技术上达不到采摘的要求,如有的机器不能随着玉米行距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割宽和行走宽度。因此,造成玉米损失过大,虽然农民需要机械采摘,但也不愿使用这种性能不好的机械。此外,随着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打穴、推土、运输、起苗等农村环境改造及农田基本建设机械也有地域性需求。
2农业机械化如何满足时代的需求
(1)产品价格。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不高,如果产品的价格过高,农民虽然需求,但考虑到一次性投资过大,投资的效益又比较低,影响到机械设备的销售和推广应用。如:用于设施农业的电动卷帘机、微耕机等产品,产品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已经能够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民也迫切需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考虑到价格和使用成本过高,所以一直未能较快地普及与推广。如果产品的生产率高,使用成本又低,并且物有所值,价格又可以接受的话,农民还是愿意购买的。如新疆地区进口的采棉机,每台每天采棉10hm2,可以替代150人采摘棉花,采净率高达95%以上,用机械采摘比用人工经济,经过几年的比对,尽管采棉机的价格高达160万元,但农场职工也愿意购买。
(2)售后服务。现在农民非常注重农机产品的售后服务。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机产品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服务,做到用户基本满意。但有少数产品因销售数量有限,服务网点又比较少,影响了售后服务工作;还有一些生产厂家对机具的研制和开发较快,忽视了老产品配件的供应,用户买不到配件,致使未到报废期的机械提前报废。售后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等也影响到服务工作。有的服务人员服务不到位,配件供应不及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有的厂家虽然承诺24h内随叫随到,但由于服务区较远,而延误了服务,农民怨声和责难时有发生。另外,村镇道路的好坏也是影响售后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厂商应当注重售后服务工作,农民买产品也就是买的售后服务。
(3)农机企业要加大对农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过去,我国的农机产品都是吸取国外技术发展至今的,加上以前资金少、底子薄,当然无法和外国的一些大企业相比。近年来,日本的洋马公司、久保田公司在华售销的产品不少,对我国的农机行业,无疑是个挑战,同时也是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农机企业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有的企业现在已经跻身于国际市场。
(4)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的完善和推广人员的稳定以及推广经费的运用,也影响着农机化的发展步伐。一些新式、先进的农具,必须经过推广、示范这个过程,才能达到普及运用。如水稻插秧机,我们这个地方就很少见到使用,虽然农机经销商曾引进过,但农民从未见过,不敢购买,也不敢使用。
论文关键词:行业人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农机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面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已势在必行。通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农机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队伍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为行业和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在长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学团队于2003年起,在“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改课题的资助下,以河南科技大学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建设点建设为契机,系统地开展了“农业机械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研究。
教学团队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日本筑波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同类高校。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会议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多种典型模式,树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新观念。走访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坤达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强豫农业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洛阳卓格哈斯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000多份,对毕业生的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提高认识,明确教学改革思路
树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合作教育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确定了“一条主线、两个突出、一个强化、一个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出学科基础,加强学科基础教育;突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方向特色,凸显办学特色优势;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工学、农学、管理学齐备的多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开设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二、全程互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结合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全程互动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理论实践教学、基地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具体实施方式有:(1)利用科研与生产提升办学条件。自2000年以来,本学科共计入校经费1000余万元,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研制成功各类实验样机如切割器实验台、风扇实验台、犁体外载测定装置等12台,价值60余万元。通过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发项目,内容涵盖专业课实验内容的50%以上。(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等38周的实践环节,强化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建设了若干个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习训练。(3)生产实践发现的问题反馈于科研。针对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对玉米收获机械、玉米秸秆处理、玉米根茬处理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功耗,解决了双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主机宽度较大,田间作业开道困难等问题,正是生产实践对科研的反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4)利用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将科研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穿插到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以实际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心得丰富本科生教学内容。(5)用科研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本科生到研究项目中来参加课题工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有所用。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校基金与校实验技术开发基金的研究中要有本科生参与,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新方案
针对农业机械行业的新发展、新需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计划,制订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低年级学生统一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构建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完备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高年级学生主要强化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
建立了与生产实际、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二平台+专业方向+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二平台是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和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个模块构成,开设课程主要包括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工程学基础和专业基础四大部分,占总学分的65%,实现厚基础教育。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由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验室构成,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专业方向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2个模块,占总学分的8.5%。创新教育包括全校公选课、素质教育和综合创新3个模块,占总学分的9%。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各个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转贴于
四、强化能力,优化实践教学新体系
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四层次、八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由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训练组成。八模块由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科研训练、工程训练、专业技能等模块组成,构建了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框架,占总学分的18%。
充分利用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以现代农业装备设计技术和先进农机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农机设计与制造信息化技术为纽带,整合、充实、提升原有实验室资源。同时,依托形成的行业合作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全方位构建集农机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五、专兼结合,形成教师队伍新结构
学校为企业举办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农业机械学习班,教师在行业协会兼职,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讲学或短期工作、实践进修,聘请企业院所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和学术讲座、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校企双方互动,相互渗透,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立足培养,重点引进,尽早规划,分步实施,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学术造诣较深、基础理论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打造一个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采用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策略,鼓励硕士学位的教师读博的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内条件好的重点实验室去进修学习、参加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在学校人事部门统一筹划下,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对青年教师予以扶持,吸收青年教师进入科研梯队,锻炼其科研能力。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在培养期结束后,都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合格的学术、学科带头人。
六、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
通过近两年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情况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优秀与良好占90%以上。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较高,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在对毕业生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优秀与良好占91%。毕业生对多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可以发现,除了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之外,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达到100%。这几方面肯定了本次教育教学改革路线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柱,姬江涛.工科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71-173.
[2]易国顺,许绮川.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1,(7):59-62.
[3]林小峰,等.实行责任教授制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7(11):86-88.
[关键词] 芳华镇 农业机械化 抑制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00-02
芳华镇位于陆良县城北部15公里处,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9812户33764人,农业人口28731人,总耕地面积27214亩。全镇海拔在1260~3140米之间。年降水量110.4多毫米;无霜期157天。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8亿元,粮食总产量2.87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7元。农业机械化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一、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011年,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带动下,芳华镇农业生产者购置大中型农用动力机械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农业机械大量进入千家万户,从而带动了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得到优化,有效促进了农机化的协调发展。
1.农机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2011年底,全镇已经拥有价值1.6亿元的农业机械总值,2173.3万瓦特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每万亩可耕地具有0.66万千瓦的农机动力。全镇具有181台的大中型拖拉机,234台的小型拖拉机,总共具有不同种类型号的拖拉机415台。进行农用运输的车有1905辆,耕作机械182台、排灌机械1126台、收获机械23台、植保机械132台、畜牧机械1233台。还有736台进行农作物和副食加工的机械,75603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的设备和具有半机械化的农具。在全镇形成农机配套比达1:6:7。
2.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在全镇3万标亩采用农机进行标准工作。在全镇有2.2万亩的田地采用机器耕种,有2.43万亩的田地采用机器播种,有4万亩的田地采用机器收割。农业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8.3%、73.4%和22.6%。机器化在农业种植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进行机械耙耱、镇压、平田整地、植保、脱粒、灌溉、加工农副产品及饲草(料)、运输等。在粮油加工和农业运输等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已经达到72.5%的农机作业综合水平。
3.管理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农村机械维修网点9个。其中:二级修理点4个,专业修理点5个,农机经营的机构有3个。其中,建立了2个企业进行农机流通,成立2个企业进行农机生产,设立3个农机供油站。组建7个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现已拥有13610户农机使用户,其中存在16个农机使用大户,5个农机使用专业户。已经具有总数达1825人的乡村农机人员
4.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加大
全镇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建立了5个农机化技术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全镇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达300多人(次)。农机化科技知识得到大力普及。为早日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农机监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农机监理部门不但进行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宣传,进行检查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技术,还进行审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开展各种农机活动如:“农机安全月”活动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活动,还有“平安农机示范乡村”的创建活动。结合6月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十一黄金周宣传活动为契机,搞好农机安全知识宣传。全年内,我们累计发放各种安全宣传资料1600余份,签定农机安全责任书132份,签定率达100%,“拖拉机严禁载人”字样喷涂率达100%,张贴标语118条,其中:永久性标语8条,悬挂安全警示牌12块,农机安全教育宣传栏4期, 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四期160人,发放100本关于农机安全生产的手册。为了进一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侧地的消除农机事故隐患,进行专项整治“黑车非驾”等。现在全镇没有农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已经保持5年,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6.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抢农时、抗灾害、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都显现出重要作用。在农田及水利工程建设时采用农业机械施工,不但促进了蓄水保墒和农业作物的稳产增产,更促进了自然条件的优化,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为了积极促进我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不但增加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在我区实施农作物机械化综合利用措施和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农业生产中的机器化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渠道的增加,如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使农业机械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2011年,全镇达到572万元的农机经营总收入。其中农机化田间作业收386万元,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收82万元,农用车辆运输收287万元,实现利润249万元。
二、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芳华镇的农业机械化在芳华镇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在农业机器中,存在老化现象,部分农机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更新换代。还存在小型的动力机械较多,只有较少的动力机器。还有在机器中较多是低档次农机具,只有较少的新型机具和高性能机具。现阶段我镇的农机使用现状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的差距,农民对农机产品存在“能用、爱坏、常修”的评价。这是因为我镇农机存在较低的技术含量,品种不全,除较少的农机品种之外,大部分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我镇农机产品拥有量少、规模小,大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没有注入资金更新换代,制约了我镇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够平衡
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农机经营规模化程度高低的制约。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中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现在我镇仅仅有33%的农机耕、种、收3项作业水平。我镇存在高性能动力机械较少,小型拖拉机较多,有较少的配套机,较多的主机。在农业机械中存在较低的作业效率,而且功能单一,利用效率不高。在发达地区1台拖拉机多采用复式作业可以同时高质量的完成几项工作,而我镇目前存在1台拖拉机能实施操作的作业项目平均不到1.5项。芳华镇农业生产过程主要的机械化生产是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方面。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具有较高的机播和机收机器化水平的是小麦,在水稻和玉米基本上还没有实现。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较差
没有真正切实的形成农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有重要的影响农业机器化的条件还没有切实的形成,如只有较少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才刚刚开始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如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
存在较低的农机使用成本效益。制约我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还有较高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一是农机的价格与农民收入水平相比,农机的价格较高。二是农机作业服务的成本随着农用柴油价格增高,也保持较高的成本。三是农业机器存在较高的税费。四是农机购机户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存在较低的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没有稳定的乡镇农机服务站,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等等因素。现阶段农业机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进行合理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农机装备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等。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跨区作业。燃油价格不断的上涨,导致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加重,出现了偏低的农机经营效益。
4.农机化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
农业机械化存在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回馈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现阶段农机的购机积极性减少,这是因为购机补贴政策受到总量的限制,具有较少的补贴比例,政府补贴资金不能增加农民购机的积极性。自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但与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发展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机械化。坚持提高效益与节约并重,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按照以上发展思路,今后农机化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扶持政策,增加农机化投入
进一步完善农机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全年芳华镇争取国家农机购机补贴109.68万元,农机户个人投入各类农机具购置126万元。重点支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服务体系建设。
2.优化装备结构,发展适用型农机
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结构与农业机械装备的同步调整。由于芳华镇地处半山区,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以适用、高效为原则,在小巧、轻便、耗能低、实用的基础上推广引进适宜该镇地方特色的新型机具和技术,着力解决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突出的新问题:要在推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合理引导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只有中小型农业机械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装备,盘活存量,优化组合配套,向优势产业集中,向重要环节倾斜。
3.强化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效益
对于农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为了加快农业机械的利用率的提高和增加农机化整体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不断加强农机大户的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如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主要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有生态的效益开始,采用信息化不断带动农机化的大发展,促进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了以实验基地为基础,不断加强推广和培训服务。不断促进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4.加快人才培养,构筑发展平台
农机化的大发展重要的是有人才的支撑,要不断加强关于农机化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的完善。要立足农机、面向社会,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引导和解决好耕作机械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我镇机械化耕作水平,有效突破和解决政策倾斜不力的瓶颈,要不断加强现有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的科学使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培训。进一步促进加农机化管理工作人员和农机专业工作人员建设,不断加强农机操作人员和技工队伍培训人员的建设工作。
5.严格监督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不断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投拆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强农机户的合法权益的维护,进行严格的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确保农机市场中不出现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保证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在农机维修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关系,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建立科学严格的规范进行鉴定。为了促使农业机械进行维修时有准确的质量保证,采取对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
6.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农业机器化发展,所以要不断促进农业机器化快速发展,要不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现在要不断促进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机部门的管理职能,进一步促进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组成建设。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就要不断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制度和机制改革完善,更要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农业机器化服务。
四、结论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芳华镇的农业机械化出路只有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指导、服务下,才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谢辞
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同事以及陆良县监理站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陈金虎.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 卢秉福.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
[3] 李佳.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4] 汪永青. 浅谈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J]. 安徽农机,2011,01:19-20.
关键词:农业机器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06-03
随着现代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作物栽培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集机械化作业、自动化栽培设施、人工可控环境等尖端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农林类高校纷纷开设“农业机器人”课程,尤其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诸多专业课中,“农业机器人”是农业机械领域最新技术水平的代表性课程,是机械设计、控制技术、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因此,开展“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的研究和探讨,快速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农业机械发展趋势的创新人才,对于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校相关专业本科和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分析“农业机器人”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农业机器人课程的知识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形成了一套适合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教学方案。
一、课程目的和定位
“农业机器人”课程是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林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机械工程专业面向本科和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前沿课程,它主要讲述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实例两大部分内容;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目前各种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基本组成和应用状况。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目前世界各国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机器人,把握农业生产系统中的高新技术,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建立宽广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本课程在农林类高校的大机械类专业、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诸多课程知识点(机械设计类、机电类、信息控制类)的集中体现和有机融合,又是后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前期的直接专业训练和前期预演,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图1所示。
二、知识和评价体系
“农业机器人”课程知识体系基于现有正式出版的教材有:徐丽明主编,《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日本)近藤直(日本)门田充司(日本)野口伸译者:乔军,陈兵旗,孙明等,《农业机器人(全2册)》,第1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同时还有根据“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小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教案。它由概论、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实例分析等循序渐进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穿插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在“农业机器人实验室”进行和到吉峰农机杭州分公司参观,考核评价体系本科生和硕士生要求有所区别,“农业机器人”课程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三、教学要求和模式
“农业机器人”课程面向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同时开设,课时分配、重点难点、目标要求、评价标准等均有所不同。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要求比较如表1所示。
四、教学成效
“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通过2012、2013两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表2所示。
“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探讨充分体现了以技能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类高等人才办学宗旨,其在课程目的和定位、知识和评价体系、教学要求和模式以及教学成效上,以应用为主的本科生和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均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学校唯一的一支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又几乎一致,然而,通过2年的教学实践,均取得了应有的效果。根据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农业机器人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农业机器人”课程的软硬件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今年有望编写出新的适合学校特色的“农业机器人”教材,“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也将日益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徐丽明.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日]近藤直,门田充司,野口伸共,著.农业机器人I·基础与理论[M].乔军,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摘要:论述了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的重要性,分析了淄博市农机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农机信息化宣传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激励、监督等功能,有助于把党和政府有关农机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落实到基层、农户;有助于传播普及农机化先进技术,弓1导和促进农机结构调整,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有助于加强农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促进农机化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与社会各部1’]的沟通交流,提高农机化工作的地位。
淄博市非常重视全市农机信息化工作,目前全市农机化信息网站已经建立,各种信息报送的制度和规定已经制定,信息上报进一步规范,网站内容也曰趋丰富,上报信息都以电子邮件方式报送,切实做到了信息发送及时、准确,使全市农机化信息报送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1农机信息化宣传的重要性
1.I农机信息化宣传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政冶、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知识,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农机化发展全局、影响到社会舆论环境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在宣传农机化政策,展示农机化发展成就、凝聚各方力量、沟通领导和基层、服务农机化决策、推进政务公开、树立部门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的成败得失.关系到社会各界对农机化工作的认知水平和支持程度、农机化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农机化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既是新时期农机管理部门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推进农机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舆论保障。
1.2农机信息化宣传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任何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需要宣传舆论的有力支持。新闻舆论的力量,同样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支持农机的舆论氛围,是农业机械化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宣传农机化发展成就,有效地提升农机部门的社会地位,提高广大农机工作者对农机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宣传农机化的重要作用,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农民、机手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宣传农机化工作的典型经验,推动农机化系统的工作交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宣传新的农机实用技术.不仅把致富信息传授给广大农民,还可以运用市场信息手段,引领农机产品进入市场转化成商品。农机管理部门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行电子政务办公,提高办事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农机管理服务水平。
1-3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几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机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已进一步享受到了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一些新的需求相伴而生。比如:一些农民对农机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机具(玉米联收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不熟悉、不会使用,还需要农机部门提供技术方面的信息服务嘲;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制约农机发展的因素和一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如新技术尚不成熟、不适合小地块作业的机具),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需要通过信息的渠道及时去反映、去呼吁,促其早日解决。这些都对农机信息服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淄博市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投入不足,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缓慢;三是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四是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传输滞后。 3对策
3.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管理、营造机制的作用,为不断优化农机结构,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延伸,提供详实信息,做到“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
3.2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
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采取弓1进与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31。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3增加农机化信息采集。提高信息质量
信息的采集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信息收集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中的新需求,突出重点,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农情信息人手,积极采集各类农机化信息。信息服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简报、传真和电话等多种媒介,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的信息服务窗口。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信息加以利用,是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淄博市各基层农机部门织不健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与基层的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解决的办法:~是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即:在全市各区县农机部门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将当地的农机信息上报上市农机局,市局办公室对各区县上报的信息及时加工处理,重大信息采集后随时上报省级农机管理部门;二是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随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三是与兄弟省市农机部fq建立广泛的联系,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做好信息传递;四是做好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在保证信息采集量的基础上,要有一支较强素质的信息管理队伍,还需要一个加工平台,对采集到的信息依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加工成有用信息以便及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