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3: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管理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管理制度

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促进企业信用信息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记录。

第三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和准确、及时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省联合征信机构依照本办法规定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做好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汇总和报送等工作。

第五条省联合征信机构应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和本省企业信用信息,实现行政机关信息互联和共享,为行政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无偿提供有关信息查询服务。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征集

第六条省联合征信机构负责征集企业的下列信用信息:

(一)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

(二)金融机构在业务活动中获得的企业信用信息;

(三)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开展服务活动中获得的企业信用信息;

(四)省人民政府要求征集的企业其他信用信息。

第七条市、县下列行政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逐级向省相应行政机关报送有关企业信用信息,省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本系统有关企业信用信息汇总后提交省联合征信机构: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企业登记注册基本资料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二)国家税务、地方税务机关提供企业税务登记、欠缴税款、偷逃税款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三)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执行标准、国家免检产品、质量检查结果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供国有企业资产变动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用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及有关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七)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旅游服务企业行政许可、质量监督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八)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中小企业经营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环境监测记录、环境污染事故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基本情况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一)建设、交通、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资质、招标投标、质量管理或者安全事故责任及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三)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从事内外贸易经营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四)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价格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五)食品药品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行政许可、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执行标准、质量检查结果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六)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经营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七)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福利企业经营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八)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文化经营企业行政许可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九)公安机关提供企业公共安全行政许可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二十)海关提供企业分类管理、海关管理等级、走私违规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二十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企业进出口商品免检和奖惩记录等信息;

(二十二)其他行政机关提供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关企业信用信息。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有关行政机关确定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具体项目、范围、标准及报送的具体办法。

省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加强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处理措施,提高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利用水平。

第九条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对其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并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数据;其提供的信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该信息真实性由企业负责。

第十条省联合征信机构应当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整理、储存、维护和数据安全等工作,并根据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省联合征信机构接受、传输企业信用信息时,发现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告知提供信息的单位予以更正。

第三章企业信用信息分类和使用

第十一条企业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和提示信息。

第十二条下列信息记入基本信息: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

(四)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五)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

(六)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有关企业身份的其他情况。

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

第十三条下列信息记入提示信息:

(一)企业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生产事故以及诉讼案件;

(二)对企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

(三)对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责任追究;

(四)经依法确认的企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其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下列信息根据企业的要求,可记入提示信息:

(一)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

(二)企业的纳税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三)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

(四)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情况;

(五)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情况;

(六)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证书的情况。

第十四条省联合征信机构对按照本办法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根据前两条的规定进行分类,并按照统一标准、平等披露的原则向社会公布。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除外。

第十五条省有关行政机关将本系统有关企业信用信息提交省联合征信机构的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企业信用信息公布的期限分别为:

(一)基本信息,至企业终止为止;

(二)提示信息为3年;

(三)企业自愿公布的信息,至企业要求终止公布为止;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的期限执行。

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布期限,自该信息公布之日起计算。企业信用信息公布期限届满后,省联合征信机构终止公布,转为长期保存信息。

第十七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可以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省联合征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有关信息。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到省联合征信机构、省有关行政机关或者通过其网站,无偿查询公布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企业认为省联合征信机构公布的本企业信用信息有错误的,可以要求省联合征信机构予以更正。省联合征信机构应当及时与提供信息的单位核实,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答复;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更正,并予以公告。

省联合征信机构在企业要求更正信息期间,不得对外该信息。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失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处理。投诉情况属实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投诉情况不实且属诬告性质的,投诉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投诉者是企业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其诬告的事实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

有关单位和个人向省联合征信机构投诉企业失信行为的,省联合征信机构应当在接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行政机关调查处理,并将转交情况告知投诉者。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省有关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无故拖延向省联合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由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三条省联合征信机构和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有关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公布或者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提供虚假企业信用信息的;

(三)擅自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修改或者拒绝更正错误信息的;

第2篇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大事,为了加强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消除各种隐患,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提高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本公司的运输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本公司属下各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及所有从事道路货物运输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守法经营,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道路运输经营者负责经营许可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3、聘请符合道路运输经营条件的驾驶人员,并与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责任书内容分解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分清,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积极参与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设立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5、落实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6、建立营运车辆维护、检修工作制度,督促车辆按时做好综合性能检测及二级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是**职务**,主要工作职责是:

1、宣传和贯彻政府颁布的安全法规、条例、规定,组织各项活动、技术培训。

2、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实际制订的安全工作计划和有关管理措施,修订本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考核标准并负责组织实施。

3、组织召开安全会议,总结、分析各阶段的安全生产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二负责人是**职务**,主要工作职责是:

1、布置和检查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学习。

2、负责驾驶员的安全考核、培训及安全奖罚,参与公司重大生产、交通事故的调处及善后工作。

3、负责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建档管理以及有关牌证的换发、年检审业务的组织、管理事项,并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和各阶段工作总结。

4、培训驾驶员掌握汽车基本原理,及对交通事故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和现场处理能力。

三、驾驶员的岗位职责

1、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程序,抵制违章行为,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安全行车。

2、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和技术水平。

3、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按时、按质完成运输任务。

4、遵守车辆管理和保修制度,自觉做好车辆"三清例保"工作,保持车辆、轮胎、附属装备、随车工具的整洁及车辆、证件齐全和完好。

5、熟悉车辆性能、熟练驾驶技术,学习先进经验,掌握行车规律。

6、服从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人)的指挥和检查,接受上级布置的有关任务和培训。

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1、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整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法规及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

2、做好出车前、停车后的准备、检查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发现隐患要及时修复后方可出车。

3、装货时严查超载和擅自装载危险品。

4、不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装置、灯光信号、证件。

5、检查驾驶员是否带病或疲劳开车,是否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6、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安全有效。

7、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依制度进行奖惩。

五、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公司驾驶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安全驾车。并应遵守本公司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驾驶员须与公司签订聘书,聘用条件为:

1、须持有合法的驾驶执照;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取得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

4、经公司组织对其进行面试、理论和机械常识考核、道路驾驶技术测试合格。

(三)、驾驶员的管理、宣传、教育

1、本公司聘用的驾驶员应当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旅客、货主提供安全、及时、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2、驾驶员应爱惜公司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每月到少用半天时间对自己所开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辆,以保持车辆的清洁(包括车内、车外和引擎的清洁)。驾驶员发现车辆有故障时要产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包括维修项目和大致需要的经费等)。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将车辆送厂维修。

3、驾驶员对自己所开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一定保证证件齐全。行车里程超过四小时的,须配两名驾驶员,驾驶员连续驾驶不得超过四小时。

4、公司将不定时、经常性的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车。

(四)、凡我公司聘用的驾驶员,须遵守《安全行车十一条禁令》禁令,违反者一律解聘。

六、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一)、车辆的年度检验、上户、转籍、技术检测、维护保养由公司负责组织实施。

(二)、凡我公司的客、货营运车辆均应参加保险,投保险种包括: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驾驶员人身意外险。

(三)、车辆必须具有良好的技术善方可参加营运,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必须按规定进行二、好级维护,关配备各种有效的安全装置和设备,如灭火器、防滑链、防扩网、铁锹等。

(四)、车辆必生故障必须及时修复,特别是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如制动、转向、轮胎、灯光装置等。严禁车辆带病出场、出站。

(五)、严禁超员、超载行驶,严禁客货混装,严禁超速行驶。

(六)、车辆在运行途中,驾驶员应主动做好车辆的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车辆必须按规定位置停放,严禁在办公楼前、加油站、八字坡、油库、生活区乱停乱放。

(八)、安全行车十一条禁令:

1、严禁无驾照、无从业资格证人员驾车;

2、严禁违反行车命令行车;

3、严禁酒后回车、疲劳行车;

4、严禁超员、超载行驶;

5、严禁车辆带病行驶;

6、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车;

7、严禁车未停稳时上下乘客;

8、严禁在通过无人看守铁路道口时与火车抢道;

9、严禁车辆载客加油和发动机运转中加油;

10、严禁直流供油、严禁冬季明火烤车;

11、严禁雨雪道路和涉水后高速行驶。

七、对驾驶员的奖惩

1、年安全奖:凡一年内未出现事故或发生事故责任不在本人,按保险公司返还安全奖的70%奖励驾驶员(凡出事故并负有50%以上责任的不得安全奖),其余30%奖励管理人员。

2、月安全奖:按0.006元/公里计算安全奖,凡发生事故者,不论大小,当月不给安全公里奖。

3、驾驶员在一年内行车没有发生大小责任事故者,办公室奖励100元,出事故者不得奖。

4、节油奖:月节油奖按办公室审定油耗和行驶公里核算,每节约一公升油奖0.80元;全年节油在400公升以上,年终按全年节油数另奖0.10元/公升;每超耗一公升汽油按市场价驾驶员自付。

5、租车费按总收入15%提奖,奖励管车人员和驾驶员,奖励方法按出车天数、行驶公里计算。

6、修车坚持勤俭节约原则,修理费以去年年终修理费总额为基数,本年度节约部份,按30%提奖小车班及管车人员。

7、驾驶员行车去外地执行任务,因各种原因,被执法单位或执法人员罚款,按罚款总额本单位报销70%,剩下30%由驾驶员自负。

8、驾驶员未经派车人员或分管领导许可,私自动用小车办私事或给他人办事,除按违纪处分外,发生大小事故,后果自负,一切损失由驾驶员负责赔偿,并按对外服务收取租车费用,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9、驾驶员执行任务发生交通事故,视其责任,酌情给予纪律、行政处分。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视其责任,给以50—1000元经济赔偿。

10、驾驶员行车途中,出现方向、制动、轮(鼓)胎松落,驾驶员失误等事故险情(平时保养没发现事故苗头,或错加油料、虽没发生事故,但出现了方向失灵、制动失灵、轮胎松落等险情),酌情给以10—100元经济处罚。

八、驾驶员的劳保待遇

1、按国家工人劳保用品规定,根据实际需要,经领导同意后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购买、统一管理,由小车班长统一发放。

2、劳保用品购买的时间和使用的年限,由小车班长掌握登记,使用时间一个月的劳保用品,在每季度内购买一次,使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劳保用品到时购买。

3、购买数量:驾驶员每月毛巾一根、手套一双、肥皂一联(计25元以内),购买劳动服2年一套,水胶鞋2年一双(计250元以内)。

时,在出示检查证后,司机必须停车配合,如发现车辆状况不佳的或违反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的,管理人员有对车辆进行停驶、回场检查的权力。

(三)、车辆保养和审验

1、关于车辆二级维护、季检、年审。

(1)车辆每季进行一次二级维护,维修厂必须具有福州市交通部门核准资格的修配厂;

(2)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后,司机要将二级维护单交到公司备案,再到福州市晋安区运输管理所签章;

(3)严禁车辆不进厂检测而取得二级维护单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查实,除了重新进行二级维护外,公司将对司机进行罚款;

(4)车辆每年进行综合检测年审一次。

2、按规定参加交警、运管部门组织的检测、年检、年审。

第3篇

水的流量(指水量大小和时空分布)、流态(指流速、流势和水位)、流质(指污染物、泥沙浓度与盐度等)以及生态效应构成了水的自然属性,也构成了水资源的本质内涵。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必然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变化,而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时空分布状况又会对人类的用水行为与社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人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水平。处于社会发展中心的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水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具有绝对依存关系,处于“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链条的中心位置。人是社会的主宰,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治水史,也是一部水环境变迁史。为水而战不仅发生在原始部落或村庄,也发生于国家之间。区域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支撑,人和社会处于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约束之下,人类的生产生活在消耗水资源的同时也会对当地的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彰显了“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当水资源日渐紧缺的时候,水的商品属性开始显现,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价值得到政府与个人的重视,国家开始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实行管理,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便是水资源开始从无偿使用逐步转变为有偿使用,国家开始运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人类趋利避害的生物选择性和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贪婪本性,使得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使水污染的“公地悲剧”重复上演。与传统社会的水问题相比,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当代社会水问题已经演化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加剧、水生态退化”的综合性水问题。水问题的转变也使得现行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水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水问题产生和水危机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5]。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由于现行法规的协调性不够,实际工作中流域管理机构无法承担流域综合管理的职责,因而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在体制、机制上依然存在的“条块分割、区域分割”现象,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在水污染防治职能方面分工不明确是其集中体现。水文、水量、水环境等方面信息共享的巨大难度,以及水管理决策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参与严重不足的现实,使得现行的、自上而下的、以行政命令为特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体制正在经受市场经济的挑战。事实上,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考虑,只有在尊重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公共资源属性、商品价值属性的基础上,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出发点,从“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的多重关系出发,构建文化伦理为先导、社会广泛参与为特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蕴含的水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功能,通过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探索解决我国复杂多样的水问题的新途径。

2制度建设与创新

2.1水文化伦理的软规则建设水资源是公共资源,其资源属性与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被掠夺和占用。掠夺性开发水资源,不加节制的用水行为和习惯以及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尽管也受到了来自道德与社会舆论的谴责,但保护水资源的声音常常被经济发展的浪潮所吞没。不少地方政府忽视水资源约束条件与水环境容量的承载极限,引进“投资少、见效快、获利多”,但“高耗水、高污染”的低端项目,为了当代的发展而牺牲子孙利益的水伦理道德失范的事例屡见不鲜,彰显了强化水文化伦理软规则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水文化伦理软规则在水资源保护中主要体现在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意识、道德、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水文化与水伦理道德的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病”,并逐渐被人们漠视或忽视。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无论何种原因伤害了其他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必然受到社会道德与舆论的谴责。但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情况则大相径庭。如果有人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占用水域,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引起足够的社会反响或产生较大的社会危害,恐怕很少有人会出面干预,大多数人都会置若罔闻或视而不见,相关的职能部门也不会主动制止或惩罚。这是水伦理道德失范的典型例证,也从一个方面形象地说明了强化水文化与水伦理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种习以为常的水资源认识理念、水资源利用价值观的迷失、全民节水意识淡薄等社会问题才是导致当前水危机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领域的“软肋”,是造成当前我国水危机愈演愈烈又难以根治的社会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水资源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的手段,强化文化伦理软规则建设,改变社会意识领域对水的认识危机,重塑社会对水资源的尊重与敬畏,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使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自然观深入人心,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伦理价值观,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才可能成为国人持久有效的集体共识。2.2法规管理的硬制度建设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己主义盛行、文化道德失范等人与社会的因素是导致水危机的直接原因,而管理法规不严、管理职能错位、管理制度缺失等则是促使总量有限的水资源与承载能力相对较弱的水环境演变为水危机的又一推手。从政府职能部门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管理现状来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是隶属两个不同层次的管理,分属诸多的管理部门。这些不同的管理部门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与内涵,使得本来密切关联的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被人为地划归到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降低了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的效率。除了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之外,当前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相关联的公共政策、法规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硬伤”,如,水资源与水环境自然资源属性与公共资源属性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与管理,水管理中的水权、水价等关键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中央与地方、不同行业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合力尚未发挥应有的优势,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措施在一些重要考核与涉水项目审批等环节并未实现联动。因此,要尽快强化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的法规、体制、机制、政策等硬规则,以强有力法规制度约束人与社会掠夺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不道德行为,并以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保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保证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中的“三条红线”不被突破。2.3公众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引导水资源与水环境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利与生活质量,但在人与社会的认知层面,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殊不知,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可能就缺少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太湖“零点行动”与“三江三湖”的治理成效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可以说,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而重塑“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更需要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行动。通过推广普及生态道德文化课,加强水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水文化、水伦理、水道德引领下的人与社会积极参与的、自律式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模式,构建“水资源-人-社会-水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石。2.4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2010—2012年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已经完成,公报数据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使人们掌握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状,摸清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了解了水利行业建设状况,为我国建立国家水信息平台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笔者认为,应在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开展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如以立法形式开展水资源动态监测与年度调查,构建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构建以3S集成技术为依托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尽快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管理手段与技术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利用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涉水相关部门共建共享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并借助这个现代化的高技术平台,实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监测等实时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更好地让公众参与和监督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技术飞跃。实际上,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是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思路的需要,是科学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依托,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27.01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换,新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建设活动中不断地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完善,在事业单位中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同时也在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中的财政改革。就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新状况,将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的财务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是当前时期的主要任务。

1在事业单位推进信息化财务管理体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就信息化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程度来看,会计电算化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以会计核算为目的,主要通过这两项工作来完成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出现了,简单的两项工作根本无法将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全貌完全、确切的描述出来,而事业单位中的宏观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好,有待完善。主要薄弱的财务管理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现代管理思想缺乏,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好的想法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迅速解决关键问题。就现代的财务管理这个问题来说,信息化并没有很好的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对信息化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成本效益性问题没得到重视,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的信息化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这就给建立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带来了麻烦,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缺乏整体性。

1.2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信息系统也不健全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新时代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的出现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统一的要求和一些系统的规划是达不到的,再加上财务管理体制本身所拥有的机制问题,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特点,没有相对完善的、系统化的处理会计信息的系统,这就使得财务会计的有效信息没有得到最大成都的利用和整合大打折扣了。

1.3会计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

新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实施,不然需要与此相关的管理人才的出现,但是对于具有着特殊属性的事业单位来说,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来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和不断地创造新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的思维意识在管理层中相当缺乏。同时,高素质管理人才也比较匮乏,相比之下死板、墨守陈规的管理员工比较多,因此信息化的管理体制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解决信息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措施

2.1目标的设立

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信息化的引入,只有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将原有的的就财务管理模式焕然一新,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只有信息化才能将财务管理实现整体的实施、监督、控制,将财务管理活动变得全面、具体,最终实现财务的动态监管和有效监管。

2.2详细措施

(1)以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进行推进。

任何制度的推进都需要思想的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推进也是如此,而科学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拥有清晰的管理思维才能理顺管理关系,才能有助于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推行实施。

(2)建立集成式的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一、从实际需要出发,以信息化要求为基础,对原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业务重组,建立一套标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第二、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明确,确定会计信息化系统所建立的具体内容。第三、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以及设立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信息的安全使用。第四、注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使各单位能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业务娴熟的会计信息管理化人才。

3总结

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的完成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财务管理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把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不断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集成式转变,更好为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蕾.简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5):23.32.

第5篇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项目之一,尽管我国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煤炭安全生产的要求。我们应结合调度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一套更加快速、高效、准确的综合调度指挥系统,并对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数据总库统一管理

一、煤矿调度指挥系统

对煤矿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既要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井上、井下各种安全信息,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杜绝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要掌握煤矿生产状况,实现煤矿信息灵、通讯快、调度准,并且实现煤矿信息与矿区信息资源共享,依靠科学信息有效地指挥生产。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就是在此应用背景下设计开发的一套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运、机、通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说明锚杆能穿过塑性区,锚杆长度选择是合理的。

二、煤炭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建立

(一)调度指挥系统的存在问题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通讯系统没有进行有机融合,相对独立。矿井上、下缺乏及时的沟通,造成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指挥系统更不能统筹全局,发生灾难时只能各自为营,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扩大了灾情。二、监测设施不到位,很难做到对生产环境的及时调节,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调度指挥系统中对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监测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的多起瓦斯爆炸事件都是由于检测的不及时造成的。

(二)调度指挥系统的原因

调度指挥系统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指挥信息系统设备的陈旧以及缺乏系统维护人员,调度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由于指挥系统的技术原因,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存在诸多的不便,致使矿内决策层及相关职能科室无法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及工矿运转信息,不便于生产调度的指挥,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势在必行。另外,生产人员与管理者责任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生产缺乏专业化指导,缺乏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

1、更新信息系统设备,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信息系统对煤矿的生产至关重要,关系到煤炭的质量、生产的效率以及灾情的预防。为实现安全生产应采用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CS是信息化在工矿企业自动化领域的体现,是工矿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系统集成的重要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是保证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体现出有关部门对生命的负责,的安全生产的重视,更是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2、加强监控,建立信息系统总库

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中的监测系统主要是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监测煤矿生产中有害气体涌出的含量、空气质量、提升运输排水和采掘工作面设备运转等情况。通过全面监管便于调度指挥人员及时反应做出判断和决策,调度指令,实现对生产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指挥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指挥调度、日常管理办公、信息共享和服务的一体化。另外,应建立信息系统总库全面整合分散在所属各矿井中与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各种无序、多介质的信息和多种工业监测监控数据,形成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数据库,为各层次管理者、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3、完善监督制度,实现安全生产

为完善调度指挥系统应建立相关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煤炭生产的管理。这就要求建立煤矿与监管机关各自独立,不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权限得到合理配置,内部各用户权限可以任意设置,确保数据安全、秘密的系统权限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控制更加合理,通过双方的监督可以确保煤矿工人的利益,也保障了生产的安全性。

三、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安全生产与稳定发展,是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煤炭的指挥信息系统实行科学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矿井的改扩建和高产高效,推动企业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使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煤矿调度指挥系统的科学管理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调度指挥系统的分工,统筹全局

这就首先要做到对井下各个生产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控及时统计相关数字,对煤矿的历年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能,延伸内部科学管理到部门、班组。使全矿内部之间业务往来形成有效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好全局部署,统筹兼顾。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2、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调度指挥系统分布于各个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煤炭的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的许多煤矿事故的原因类似,同样的事故屡屡发生。为全面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迷信信息库的数据

由于各地区煤炭生产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在煤炭的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和数据库中不相符的情况,甚至预想不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明确系统总库的建立只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数据,不应以信息总库的数据作为生产的唯一标准,应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专家的现场实际指导来组织生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束语

我们应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提高事故应急抢险能力,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改革。通过利用科学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企业资源达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所提供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满足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日常情况下生产调度协调、分析决策、安全管理、灾害预防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玉婷.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M].山西大学.2007(8)

第6篇

为了使单位信息化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保障机房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特制定以下机房管理制度。

一、机房人员日常行为准则

1、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禁止在机房内吃东西、抽烟、随地吐痰;对于意外或工作过程中弄污机房地板和其它物品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清理干净,保持机房无尘洁净环境。

2、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穿着要整洁。

3、机房用品要各归其位,不能随意乱放。

4、机房应安排人员值日,负责机房的日常整理和行为督导。

5、进出机房按要求必须换鞋,雨具、鞋具等物品要按位摆放整齐。

6、注意检查机房的防晒、防水、防潮,维持机房环境通爽,注意天气对机房的影响,下雨天时应及时主动检查和关闭窗户、检查去水通风等设施。

7、机房内部不应大声喧哗、注意噪音音响音量控制、保持安静的工作环境。

8、坚持每天下班之前将桌面收拾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二、机房安保制度

1、出入机房应注意锁好防盗门。最后离开机房的人员必须自觉检查和关闭所有机房门窗、锁定防盗装置。应主动拒绝陌生人进出机房。

2、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区域前,应注意保存工作区域内的重要文件。

3、工作人员应做好到访人员出入登记。接待人员应负责该客人的安全防范工作。

4、未经主管领导批准,禁止将机房相关的钥匙、密码透露给其它人员,同时有责任对信息保密。对于遗失物品的情况要即时上报,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证机房安全。 

5、机房人员对机房安全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有责任及时提出改善建议。  

6、绝不允许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直接或间接操纵机房任何设备。 

7、出现机房盗窃、破门、火警、水浸、110报警等严重事件时,机房工作人员有义务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协助处理相关的事件。

三、机房用电安全制度

1、机房应安排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定期检查供电、用电设备、设施。 机房人员平时应学习常规的用电安全操作和知识,了解机房内部的供电、用电设施的操作规程,并做好应急演练,经常实习,熟练掌握机房用电应急处理步骤、措施和要领,  

2、机房不得乱拉乱接电线,应选用安全、有保证的供电、用电器材。

3、在真正接通设备电源之前必须先检查线路、接头是否安全连接以及设备是否已经就绪、人员是否已经具备安全保护。 

4、严禁随意对设备断电、更改设备供电线路,严禁随意串接、并接、搭接各种供电线路。 

5、如发现用电安全隐患,应即时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必须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员提出解决。 

6、机房人员对个人用电安全负责。外来人员需要用电的,必须得到机房管理人员允许,并使用安全和对机房设备影响最少的供电方式。 

7、工作人员需要离开当前用电工作环境,应检查并保证工作环境的用电安全。

8、最后离开机房的工作人员,应检查所有用电设备,应关闭长时间带电运作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用电设备。 

9、禁止在无人看管下在机房中使用高温、炽热、产生火花的用电设备。 

10、在使用功率超过特定瓦数的用电设备前,必须得到上级主管批准,并在保证线路保险的基础上使用。 

11、在危险性高的位置应张贴相应的安全操作方法、警示以及指引,实际操作时应严格执行。 

12、在外部供电系统停电时,机房工作人员应全力配合完成停电应急工作。 

四、机房消防安全制度

1、机房工作人员应熟悉机房内部消防安全操作和规则,了解消防设备操作原理、掌握消防应急处理步骤、措施和要领。 

2、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消防系统工作状态、设备位置。需要变更消防系统工作状态和设备位置的,必须取得主管领导批准。工作人员更应保护消防设备不被破坏。 

3、应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消防常识培训、消防设备使用培训。 

4、如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应即时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员提出解决。 

5、应严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操作和安全警示及指引。 

6、最后离开的机房工作人员,应检查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关闭将会带来消防隐患的设备,采取措施保证无人状态下的消防安全。

五、机房环境

1、禁止将供水管道和设施安装在机房内。

2、机房的温度、湿度应符合维护技术指标要求,即: 温度:22~26摄示度,湿度:40%~60%。  

3、机房应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有秩序。地面清洁、勤扫勤擦、设备无尘、排列整规、布线整齐、仪表准确、工具就位、资料齐全、一切有序。 

4、机房内照明应能满足设备的维护检修要求,并备有应急照明设备。 

5、机房应有防鼠措施,发现鼠情,及时灭鼠。

六、机房硬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1、机房人员必须熟知机房内设备的基本安全操作和规则。 

2、应定期检查、整理硬件物理连接线路,定期检查硬件运作状态(如设备指示灯、仪表)定期调阅硬件运作自检报告,从而及时了解硬件运作状态。 

3、禁止随意搬动设备、随意在设备上进行安装、拆卸硬件、或随意更改设备连线、禁止随意进行硬件复位。 

4、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配置操作,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应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5、对会影响到全局的硬件设备的更改、调试等操作应预先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改。 

6、对重大设备配置的更改,必须首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和调整,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设备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准备好后备配件和应急措施。 

7、不允许任何无关人员在服务器、交换设备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任何操作。未经上级允许,更不允许他人操作机房内部的设备,对于核心服务器和设备的调整配置,更需要小组人员的共同同意后才能进行。 

8、要注意和落实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

七、软件安全使用制度

1、必须定期检查软件的运行状况、定期调阅软件运行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和软件日志备份。

2、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软件调试,禁止在服务器随意安装软件。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必须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3、对会影响到全局的软件更改、调试等操作应先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软件配置的更改。 

4、对重大软件配置的更改,应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软件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

必要时需要先备份原有软件系统和落实好应急措施。 

5、不允许任何人员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软件调试和操作。未经上级允许,不允许带领、指示他人进入机房、对网络及软件环境进行更改和操作。 

6、应严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安全操作、警示以及安全指引。

八、机房资料、文档和数据安全制度

1、资料、文档、数据等必须有效组织、整理和归档备案。 

2、禁止任何人员将机房内的资料、文档、数据、配置参数等信息擅自以任何形式提供给其它无关人员或向外随意传播。 

3、对于牵涉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要信息、密码、资料、文档等等必须妥善存放。外来工作人员的确需要翻阅文档、资料或者查询相关数据的,应由机房相关负责人代为查阅,并只能向其提供与其当前工作内容相关的数据或资料。 

4、重要资料、文档、数据应采取对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密、存储和备份。对于加密的数据应保证其可还原性,防止遗失重要数据。

九、机房财产登记和保护制度

1、机房的日常物品、设备、消耗品等必须有清晰的数量、型号登记记录,对于公共使用的物品和重要设备,必须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借取和归还制度进行管理。 

2、机房工作人员应有义务安全和小心使用机房的任何设备、仪器等物品,在使用完毕后,应将物品归还并存放于原处,不应随意摆放。 

第7篇

首先,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企业制度改革过程中,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强调政企分开、自主经营的同时,作为企业产权最终所有者的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受到削弱,而代表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监督机构却未能建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由于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权的缺位,经理把持企业,形成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局面,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往往与企业利润最大化背道而驰,扭曲了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最大化的手段,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在人事上由企业负责人任免,财政部门只是在业务上进行培训,在会计监督上没有真正行使企业所有者的权利。

最后,产权归属明确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企业产权主体明确,当其产权受到伤害时,可通过交易行为达成协议,以确定损害方应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从而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反之企业产权不清晰,将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利益的企业往往扭曲会计信息。例如承包经营,产权界定是基于短期的利润指标,有的承包人就通过少提或不提折旧,将费用资本化等手段来追求短期利润,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并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全面、不真实。

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1.按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许多经济业务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具有可选择性,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例如企业存货的计价方式就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另外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帐处理方法、对外投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等等,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销售成本的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数据有所不同,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扭曲。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利的办法,而不管该办法是否能客观、公允的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可能频繁地变更会计核算方法,而不论这种变更是否合理、合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004年笔者参加了集团公司2003年度财务审计工作,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在建工程及改造工作已基本结束,但集团下属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增加较少,多数完工投入运行资产不转资,通过少提折旧来调剂利润,达到完成承包任务的目的。

2.财务报表运用货币计量,本身就有局限性。首先币值稳定假设本身在剧烈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因而建立在币值稳定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在物价持续、剧烈变动时,不可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次当前有不少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例如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巨大财富,但人力资源的价值在财务报告中却不能得到反映,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也难以在无形资产中显现出来。

3.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核算制度,都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但会计学本身并不是一门精算科学,允许有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这种学科属性反映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就留下大量的估计和判断空间,使得会计信息或多或少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4.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滞后性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制度原因。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往往落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速度,致使企业完全按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去核算,在没有相应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期间内,会计主体对这些经济业务或现象要么不作任何核算和披露,要么核算和披露不充分,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琼民源”事件的教训导致了中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产生,便是典型的例证。再如在我国前一段时间,因缺乏期货投资及其他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披露的规范,导致许多拥有期货投资和其他新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主体因未披露或披露不充分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会计的一些法规的相对不稳定性造成制度执行的效果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项规章制度出台后,将会影响到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因此,如果会计规章制度变动得太频繁,将会使这些规章制度涉及的单位难以应付,各单位执行的力度不统一,久而久之,这些制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例如资产评估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评估来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

三、消除会计信息失真制度因素的对策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完善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关的产权监督系统。对于产权问题,应明确关系,划小共有产权的范围,缩减层级,变过去由政府委托管理为产权人直接委托人管理,产权人对于人有直接的任免权利,从而强化产权人的监督作用。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人市场,企业所有者从市场选择人,人市场应存在激烈竞争,构成对人的威胁机制,对于不称职的人实行市场禁入制度。与此同时,完善对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使人忠实的完成其职责,克服人行为失控及操纵行为。

2.强调和规范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已真正成为投资者判断企业机会和风险、引导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适应这些变化,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许多新的具体要求,比如,要求企业披露各企业的分部信息,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不同分部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了解分部风险的大小,从而在总体上把握企业风险和机会,这样投资者对未来预测就多一分把握,少一分不确定性;同样,由于会计假设和估计的存在,使得会计报表的数据只能是相对真实,而不可能绝对真实、因此必须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中,除反映货币信息外,还应通过表外附注等其他形式提供对决策有用的非财务信息(例如重大投资项目、人力资源、环境信息等),或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做出修正,改变确认标准增加会计报表的容量,使得现今被排除在报表之外的一些重要信息也能得到明确而恰当的反映。

3.加快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步伐,为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规范。应当看到,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尚在建设中,还需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现实情况及趋势,加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并适时地对已经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修订,为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及时、权威的规范,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严格规定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加大各种具体会计核算方法使用的审批力度,对于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的行为做出严格的规定和披露。

4.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多种计量属性结合使用”的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但缺乏相关性,在科技进步迅速、物价变动幅度大的社会背景下,往往难以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高估资产或造成潜亏。因此,应当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公允价值、脱手价格、现行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结合使用,以更为可靠地核算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使会计信息更接近实际。另外,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说明,以供会计信息使用者参考。随着多种计量属性的引入以及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会计信息会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

第8篇

一、严格遵守通信纪律及各规章制度,遵守《黄河系统通信运行管理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联合作业,协同配合的原则,保证所辖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黄河通信是要为黄河防汛服务,必须加强对通信网络及设备的运行管理,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按规定对设备进行调试,时刻保持电路畅通,符合技术指标,认真填写各种报表及时报送,做好机房值班记录。

三、坚持维护制度,爱护设备器材,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事故发生。

四、通信网络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机员要坚守

岗位,认真负责,按时联络,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擅离职守。机房值班人员在当班时间内,对通信设备运行负有全面责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执行通信调度命令,认真填写值班记录。通信机房应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控制设施,防止灰尘和不良气体侵入,夏季机房最高温度不超过25°C。

五、服从指挥执行通信调度命令,业务联系做到态度谦虚,有问必答,主动配合,认真负责。

第二章程控电话安装及使用管理

一、电话的安装

1、办公区电话由县局统一组织安装。

2、职工宿舍安装电话,由个人写出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信息中心统一安装,装机用电话机、材料自理。

3、局办公区电话全部黄河系统网直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开通市话、全国直拨。

4、大汛期间如出现特大洪水,按照一切服从防洪需要,将暂停一切非办公用电话使用,确保防洪通信的畅通。

二、使用和管理

1、电话安装后,不得任意移动和拆卸、更换、加装串联电话等,如需变动应先通知信息中心按规定办理。

2、各科室如需增加安装电话,应先由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由运行观测科负责装机。

3、电话使用期间如有人为原因造成程控电话设备损坏者,一切费用由责任人自负,对故意损坏者,除本人写出检查外,并加倍罚款。(按维修费成本加倍)

第三章SU450A固定台管理使用

1、凡是装有SU450A固定台的控导工程、堤线、涵闸、虹吸,都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每月一日、十五日与信息中心联系汇报固定台的电源、主机工作状况及使用情况。平时发生故障,要及时与信息中心联系。

2、正常使用的固定台,任何人不得随意乱拉、乱拆,凡是因人为原因造成固定台部件损坏的要照价赔偿;电源箱每台2000元,主机每台2000元,天线800元,电话机100元。

3、运行观测科值班人员要每天早8:30,晚18:00时与每个固定系试话一次,及时记录试话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所有使用固定台的控导工程、堤线、涵闸要全天24小时开机,任何台点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人为关机,需要维护关机的,要事先通知防办和信息中心值班室,被批准后再实施关机维修。凡不经批准私自人为关机的,造成通信中断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若人为事故造成通信中断,对责任人按防汛纪律执行。

第四章800M移动通信系统管理使用

1、800M移动通信系统的手机、车台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防查险报险、防汛抢险、指挥调度等处理防汛事宜。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2、设备的发放要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手续进行办理。实行专人专用、专人管理、不得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