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英语学术论文

英语学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3: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语学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英语学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学术论文,转述动词

1. 转述动词及其分类

转述动词指在陈述相关事实和阐释观点时所使用的动词。在英语学术语篇的转述结构中,转述动词作为传递相关信息的转述标记,具有预示和支配语篇意义的功能。转述动词的恰当使用能够使作者有效地将自己的论述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自己的论述更具有说服力。Hyland(2002)根据所转述的动作类型,将转述动词分为三类:研究型转述动词(表示研究的结果或过程),其中,研究结果类型又进一步分为叙实、反叙实和非叙实三小类;认知型转述动词(主要与心理过程有关),进一步分为积极,批评、迟疑和中立四小类;话语型转述动词(与话语表述有关),可以再分为三种类型:怀疑、确信和反对。

2. 实例分析

本文在对转述动词进行分析时采用了Hyland提出的转述动词分类框架,分别从CNKI和PQDT选取4篇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即中国学者学术期刊语料库(CEJ)和国际学者学术期刊语料库(IEJ),由于这两个语料库库存相近,因此可比性比较大。笔者首先从这些语料中统计出转述动词出现的总量,其次分别统计出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使用转述动词的次数,并将这些动词进行分类整理,得出相关数据。

由数据整理所得,CEJ中转述动词的出现次数为52次,IEJ中转述动词的出现次数为64次,中外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使用的转述动词数量差别不大。在CEJ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转述动词分别是point out,believe,define,indicate,prove,refer to 和 so on;在IEJ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转述动词分别是define,state,note,argue,view,acknowledge,refer to 和 so on。结果表明,在这11个转述动词中,有些转述动词在两个子库中都出现过,比如 “refer to”和“point out”。

而且,CEJ与IEJ中转述动词的分布情况也相类似: 话语性动词占主导地位( CEJ 中占28%,IEJ 为41%),高频词也以话语性动词为主,如 point out,define,state,note和argue;其次是研究性动词(CEJ 中占11%,IEJ 为9% );认知性动词出现频率最低,分别为6%和5%。转述动词的这一使用情况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图式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作者选择的语料库是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它属于软学科,这一学科通常以论证为主,来理解社会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和问题。而话语性动词的大量使用不仅是推动论证展开的有力工具,还是作者巧妙地使用言辞来阐明观点,表达个人立场的一种重要方式。

2.1 研究性转述动词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用来描述过程的转述动词使用的情况较多,而用来描述研究结果的转述动词则较少。另外,尽管作者可以通过反叙实性转述动词的使用来表示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异议,并树立自己的立场,但是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都很少使用这些动词来挑战、质疑他人的论点,因此,此类动词在CEJ和IEJ中仅出现2次。

2.2 认知性转述动词

通过分析可知,认知类转述动词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中国学者在表达自己对被引述内容的态度时多选择模棱两可的试探类动词,积极的认知动词使用较少,没有使用批评动词。这恰恰说明了Carson and Nelson(1996)的结论,他们发现中国学生经常避免直接批评同伴的论点,也不会直接给出有效的反馈信息。这一特点主要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内部交流时更倾向于相互协作,而不是向对方提出有挑战性的、质疑性的问题。因此,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中国学者在汇报学术成果时往往会显露出中庸的立场。

2.3 话语性转述动词

在本研究中,话语性转述动词所占的比例最大。在CEJ和IEJ中都用了state,discuss和note等词来表达自己对于被转述内容的态度,如叙实或非叙实。另外,作者常用一类动词(如question等)来表示对被引述内容的反对态度,这类动词可用来表达作者异于被转述者的意见或主张,但是作者在使用此类动词时显得较为谨慎,如IEJ中仅使用1次,而CEJ中没有此种用法。这些话语性动词的使用有助于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作者或被转述者的立场态度。

2.4 小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学术论文的转述动词暗含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所以,翻译转述动词时,不能只看这些词语的本身, 要通读全文并充分理解作者对各个转述内容的态度。

3. 结语

在学术论文中, 转述动词数量众多、种类多样、感彩丰富。本文只是介绍和讨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英语学术语篇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发现,中国学者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转述动词来引用他人观点,以构建个人的学术认识,显示出其对学科知识的熟悉程度;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使用不确定的、怀疑的或中立的转述动词来转述他人的论点,在评价他人观点或是陈述个人观点时,则倾向于使用温和的语气。

转述动词的恰当使用能够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本研究通过语料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将有助于中国学者了解学术语篇中转述动词的使用特征,从而增强其对学术语篇应用的驾驭能力。(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Carson, J. and Nelson, G.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ESL peer response group interaction.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6 (5) : 1-19.

[2]Hyland, K. Activity and Evaluation: Reporting Practices in Academic Writing∥In J. Flowerdew ( ed. ), Academic Discourse. Sydney: Pearson Education, 2002: 115-131.

第2篇

1.1语言都是这个国家文化的代表

语言是文化的精髓,要想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连接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象征这个时代的语言。因此,一个合格的译者,在进行英语转换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先要熟知这个国家当时的时代背景。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文化视角转换的过程,因而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转换。

1.2每一部文学作品,有它诞生的特殊的时代背景

从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影子,有人说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精华。文学作品将这个时代最有特色最深刻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读者在读的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那个时代。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英语翻译是,我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话直白的翻译过来,真正的译者需要做到的是把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翻译过来。我们翻译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为了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因此我们翻译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而是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翻译就是为了学习他国的优秀的文化。汉语文学和英语文学都是国家的文化象征,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文化。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将英语转化成汉语,他所需要的是译者透视英语文学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学的视角转换。

2.中外文学作品背后文化存在的差异文化的差异

首先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语言艺术上,语言的不同见证了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精髓,是时代的缩影。文化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地域文化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写照,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比如在进行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在诗词方面就显得太过于直白,中国诗词的精髓是英语远远无法超越的境界,当然在进行讲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其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层次的透视文学作品的延伸力。其次引起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发展历程,因此文学作品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受特殊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呈现不同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最为突出。中外文学作品都有其精彩之处,再将英语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需要注意英语的表达习惯。比如在汉语中我们大多使用第一人称,以“人”做主语,而英语中主要是物做主语,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主语的转换才能体会到语言的延伸力。有些汉语是直白的将英语翻译了过来。如,可乐,汉堡。这也是考虑到英语的文化色彩。

3.透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艺术文化

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首先体现在语言艺术方面,语言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的之间的交流借鉴和促进学习。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家的文化内涵,借鉴他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艺术。语言是一门艺术,翻译也是一门艺术。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它的文化角度转换的技巧,将英语的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翻译传达出来,因此要注意的是要把这部文学作品的精髓也就是它的神传达出来。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是指将他的整部作品的内容整体概括出来,侠义的是透过作品中人物行为动作的细节将作品的精神传达出来,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在翻译中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将文学作品的精神烘托刻画出来。每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语言特色,它所代表的是这个时代的风格,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透视这个时代的整体艺术风格。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影视文学 艺术 现状及影响

近年来,影视界与文学界最热的两个关键词是“改编”和“翻拍”,通过把著名的文学作品直接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引发受众的关注与认可,同时也可以使影视文学作品可以直接继承文学作品的故事与意蕴,虽然这种影视文化的产生方式可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是学术界认为这种影视文学的生产方式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现阶段学术界很多学者都认为文学与影视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但是通过改编文学作品来创作影视文学作品这种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艺术生产,会直接导致艺术在视觉图像时代中开始走向逆向化、剧本化、通俗化以及肤浅化。

1 影视文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新时期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准是服务的好坏和舒适程度,艺术就是这些衡量人民生活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不断进行扩大与凝缩,在不经易间开始强迫受众对信息做出及时、直观的反映,人们这种对时空极度的执着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影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不平衡。著名学者哈罗德・伊尔斯认为人类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要维持恰当平衡,我们在评价艺术的过程中要认清其发生影响地域大小和时间的长短,但是影视文学的出现在艺术中产生一种十分明显的偏向,这种偏向或利于时间观念、或利于空间观念。哈罗德・伊尔斯这一理论充分揭示出影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虽然影视文学的出现让人们在选择和掌握信息上有了很多自由空间,但是很多强大的媒体会使人们被迫去接受一些形态各异的信息,这也就形成了集中化、官僚化的媒介霸权倾向,导致现代影视文学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开始对媒介提供的影视文学逐渐丧失了理性和判断力。现代影视文学具有扩散性、长久性、快速性以及可表达性几个特点,这些影视文学的特点最终形成了现代社会的思维特点和审美特性,导致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在影视文学的影响下开始陷入盲从,所以影视文学所带来的虚无主义和当代崇拜对艺术带来的影响很大。

2影视文学与艺术共同发展的策略

2.1认清艺术生产的特殊性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属于精神生产,而影视文学的生产也是属于精神生产,所以要求艺术创作者要认清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影视文学生产与艺术生产可以生产剩余价值这一特性,也要求艺术创作者要将创作方式要将大众文化作为主要基础,再将自身对其的理解充分融入到艺术作品创作中。现阶段艺术创作者要认识到影视文学可以作为艺术传播的媒介,但是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有效处理现代影视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追求艺术作品在改编成影视文学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平衡,要求影视文学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大众文化又要考虑艺术自身特性,这样才能使受众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充分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艺术特性。

2.2影视文学应响应生产对象的丰富性

我们可以从艺术生产系统构成角度认识到生产资料的重要性,而现代艺术生产活动不仅需要生产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要艺术信息、文化资本等艺术资源在功能优化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影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平衡,而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社会生产的改变主要凸显在流通领域,这便要求新时期的艺术生产要认识到这一时代特点。现阶段大众媒体所追求的“大而全”传播模式,会直接导致影视文学作品在本质上出现信息内容全而不精、没有深度的现象,同时也会导致艺术的传播内容开始出现同质化现象,这便要求影视文学在继承艺术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其个性化、独特性的部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影视文学与艺术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情趣人群的需求。

2.3构建交互式复合性生产模式

各种艺术门类在创作时所使用的素材来源和内容主题都是共通的,虽然艺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但是一些艺术中的主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永不过时,例如,乡土、生命、战争、童年、家族等永恒的主题,这些不同的主题在任何社会阶段都维系着艺术的存在与发展,而影视文学作品的主题在本质上也无法脱离这一范围,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共同主题这一前提下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现阶段影视文学生产与艺术生产可以根据共同主题这一特性,结合两种生产模式的需求构建出交互式复合性生产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障艺术在新时期的存在与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影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共同发展,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生产出更多的优秀影视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1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在讲解Australia一课时,我用电脑先向学生展示kangaroo和koala的视频资料,然后自然过度到它们的原产地-Australia,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由于直观明显,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inthesouth/tothesouth/onthesouth的位置关系,而且由于课程图、文、音并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高,很多知识是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2突出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具有实际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

多媒体电脑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直观和快节奏。例如有位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筛选信息能力,他的课程设计是让学生介绍一个国家,首先简单向学生讲解演示了怎样使用英语软件Amiglobe,给学生提供了网址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国家,阅读筛选信息,信息中必须包括该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其它信息视自己状况可以增加.要求学生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稿,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要自己搜集信息;然后阅读,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符合老师任务的要求;最后编辑整理,形成成果。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重组有价值的资料,不仅使知识内容历久弥新,而且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每一种反应,并积极做出相应的“对答”,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欢乐中成长。

3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辨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存在差异。要想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备课时必须注意合理设置教学梯度,尽可能提供学习途径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让不同思路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使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为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4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1)教师之间: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到咸宁听课,英语教研组做好备课工作:他们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自己的教学网上,其他教师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2)学生之间: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师生之间: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因特网和其他信息源,组织和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某一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某一方面或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超过老师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老师的积累也是有益的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5篇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1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影视具有吸引人们眼球和情感的艺术感和文学性,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再现的是源于生活和社会的现实描述,反应的是人类原生态的社会写照和情感的表达。无论是电影或者是电视,文学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在影视艺术里文学是必备的核心因素,影视离不开文学,文学也因为影视而繁荣和更具可读性。

一、影视艺术的内涵分析

所谓影视艺术就是电影和电视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在作为电影世界支架的空间――时间复合体(或空间――时间连续)中,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构件,空间始终是一种次要的、附属的参考范围。”[1] 苏联的瓦斯菲尔德说:“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无论是天文学的时间或形象的、蒙 太奇的时间――总是在空间里,在一定的纪实性的或假定的环境里实现的,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2]从上述两位权威学者论中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屏影像,在空间的表现过程中展开画面形象,让作品在多角度和多方位得到表现,得到平面式和立体式艺术效果。这门艺术主要反应的是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流动媒体的艺术效果。电视艺术来源于电影艺术的启发和创新,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新生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繁荣昌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影视文学的内涵分析

所谓影视文学就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它们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断把传统的语言文字、历史记载、传奇故事、小说、舞蹈、歌剧、诗歌、戏剧、散文等进行二度创作和形式创新,并以“声”、“画”形式展现文学内涵。影视文学虽然不及传统的文学形式历史悠久,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影视文学是一个迅猛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将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一个崭新的纪元。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一样个现代化的、富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型文学形式。

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一样,它把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戏剧与绘画、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听觉体验、有声语言与动态画面构成影视文学的重要素材和创作对象,有机地形成影视文学,并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艺术的展现,来充分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审美意识。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二者虽然名称不同、含义不同,但是它们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存在着艺术的共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一对姊妹关系。

(一)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的共性。

从内容的表现上看,影视文学总是以人为创作对象,人的思想活动为创作主线,把各种关系有机结合,创作出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声、画”形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这就要求文学剧本的形成需要极强的艺术性。影视艺术亦是如此,必须以人为中心,以情感为链条,通过时间的或者空间的手段来表现和烘托文学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它们都是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属性进行文学剧本原创作,以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展开等复杂的现代化手段来叙述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生动性和视觉与听觉的愉悦性。

从审美角度上来看,它们都是通过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描绘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真挚的思想情感表达,来唤起人们对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的审美情趣,带给人们视觉的赏心悦目,情感的跌宕起伏,故事的起始与终止,剧情的喜怒哀乐等等,都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人性的唤醒与批判。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姊妹关系

第6篇

关键词:复述艺术分级复述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补充情节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复述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了解到有的学生不重视课文复述,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甚至有的学生害怕课文复述。这不符合大纲所要求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复述内容,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方法点拨,没有系统的系列训练。那么,复述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复述有哪些原则呢?复述有哪些方法呢?

二、现状分析

什么是复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它熔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炉,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据笔者调查分析,学生复述文章或对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抓不住重点词句,好似在背诵,或者当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条理性不够。统计被调查的256位学生的情况,列表如下:

现象

好似背书

当作概括主要内容

基本能抓住重点简要复述

基本有条理

人数

123

64

23

160

比例

48.2%

25%

9%

62.5%

由此可见:学生复述文章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理解,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的内容,抓不住重点。

笔者还对十位英语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谈话内容和情况分析列表如下:

问题

能否坚持复述训练

重视程度

系统训练有无计划

基本能

很重视

一般

不重视

人数

2

8

2

4

4

1

9

比例

20%

80%

20%

40%

40%

10%

90%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重视。

三、复述课文的意义

1.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

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而这一训练本身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这比我们常采用的课前预习时出几道思考题有效得多。因为面对思考题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或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学生不费吹灰之力,达不到思考的目的;或有一定的难度,则学生一句“我不会”就全盘否定了教师的辛苦设计。而采用复述课文这一方法,就杜绝了学生说不会的可能性。要想复述好课文,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文章的体裁,主要表达方式及基本思路、线索怎样等等。这样,学生在别无选择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去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从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活动又是有据可依的,课文的语言已为复述者提供了一个榜样,或者说一种模式。所以可以说复述课文就成了提高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话能力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可以使学生慢慢地醒悟到“这样的语言”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应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2.复述课文可以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

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就成了起码的要求。单词、短语、句子读不通,课文就读不懂,更谈不上复述了,而且由于当众讲述这一特殊要求,害怕出丑的心理也会驱使学生自觉去掌握单词的读音,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同时学生为了复述时生动、流畅,就必须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等由于英语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学的英语知识,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课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起到强化作用。

3.复述课文有利于促进“师──生──教材”三位一体

教材体现着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来实现的,只有当“师──生──教材”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时,才能说达到了英语课的最佳境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侧重于解决生词,对课文,特别是一些较长的课文,学生对内容根本不熟悉,更谈不上对课文重点材料的认识和文章线索、语言的了解。这样,上课时往往造成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呆若木鸡的局面。复述课文这一手段则强制学生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在课堂上只要能适当地启发,讲析在难点之处,点拨在恰当之时,那么学生就能始终处在积极思考之中,师生紧紧围绕教材,有讲有议,教师始终发挥主导启发作用,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4.复述课文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应该说,无效劳动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无效劳动是指在学生懂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讲,而学生不懂的却没时间讲了。有些练习不用动脑筋便可随口随手而答,实际也是无效劳动。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则必须尽量减少无效劳动,讲在应讲之时,练在值得练之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复述课文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复述,我们可以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哪些根本不理解。例如TheNecklace一文,学生复述到课文结尾处,大部分人强调了Loisel夫人的过早衰老,Jeanne依然年轻美貌,却忽视了项链是假的这一重要情节。所以在讲析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构思的巧妙,体味主题如何被深化,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复述课文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好的途径,那么如何做好这一训练呢?

四、复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复述原则。具体可以通过分级复述的方法来实施。训练时可以根据所提供的keywords信息量的多少分为一级和二级复述,一级复述提供较为详细的keywords信息,给学生较为具体的复述素材,这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一个树立自信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给他们找到成就感。二级复述在一级复述的基础之上减少并改变keywords信息,给学生较为抽象的复述素材,这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提供一个自我提高的台阶,让他们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复述一般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形式。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基础提出不同的复述要求。初一、初二年级由于概括能力不强,只能要求他们详细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和内容,较详细地进行复述。为了防止把复述变成背诵,可先编提纲再复述。提纲可以是词语式的,还可以是问题式的。到了初三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概括理解能力。可以提出简要复述文章内容的要求,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较简洁地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也为学生进入高中进行创造性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同学们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那么,怎样练习创造性复述呢?

1.改变体裁。主要是将对话改为记述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通过第三者的口吻,即用间接引语,运用适当的人称、时态、语态把对话中的主要信息表达出来。例如,要求学生将TheNecklace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

2.改变人称。如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写的,可以改用第三人称进行复述。例如,FRANKLIN’SFAMOUSKITEEXPERIMENT一文是以第一人称描述的,可以要求学生以第三人称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

4.补充情节。例如,在教WE''''VEALREADYMET,HAVEN''''TWE?时,要求学生将“我”得到这份工作后,第一天上班与那位经理见面时的情景想象出来,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挥。

第7篇

建构主义表明,知识不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下,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学习同伴的帮助,通过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采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人与人的相互协作活动展开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也表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将意义建构、协作、会话、情境作为学习的重要属性。建构主义倡导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重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不能只是在外界的带领下被动地去接受,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主要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递者。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实际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就是教学的中心,拥有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单方面地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外语教育理论表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情感变化等等。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的动机。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交际氛围,为学生创建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各种证书,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为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指导、制约和标准。高校中文理科专业兼有,我们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作为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2.教学模式立体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相互协作和相互沟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了解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练习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运用者和主动建构者,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传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老师创建的情境必须对学生意义建构有帮助,协作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学生要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会话和协商来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老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解决各种困难的工具。开设校园网还能够提供全面的互动、沟通环境和工具,如内部留言,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沟通、资源共享。为了创建有效的使用过程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使用电子教案和电子教材让原本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比如可以使用蓝鸽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功能。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进行现代化的授课,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3.教学评估立体化

第8篇

(一)虚拟实验在摄影课中的应用

现代多多媒体技术和动画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的三维的立体的仪器设备已能够完全做到仿真操作,一克服设备不足、环境危险和效率低下的实体实验操作,摄影课就是比较适合利用虚拟实验的一门课程。设计摄影课程的虚拟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的摄影课的特点,做到直观、简单。

例如在设计摄影照明中的三点式照明的实验中,摄影试验中的仪器和场景要使用三维的软件设计,实验者可以任意调整观看的角度,不但能从相机的机位处观看整个场景,也可以从主光灯角度、轮廓光的角度来看整个的效果,使实验者能感到像真正在一个摄影棚中的感觉;对各种灯光的位置要全面可调,包括灯具与主体的距离;灯具的垂直角度、水平角度都要连续可调;对各种灯光的光照强度、灯光的色温(800k-10000k)、灯具的种类(聚光灯、柔光灯、散光灯等)等也要能调整。另外,被摄的主体也要有多种选择,比如:人的全身像、半身像、头部像、不同颜色的标准几何体、不同颜色的植物、不同的材质等。在摄影课程教学中使用虚拟实验,可以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比如上个例子中的光照实验,在实体试验中,不但包括昂贵的照明设备、摄影器材,更重要的是还要实验场地,建造一个一百平米灯光实验室,设备加上房产价格,一个实验室可能需要几百万,因此,一般的普通学校,不可能建设很多灯光实验室,只能分时分组来做实验,如果一每个小组8个人,去掉准备时间和老师的讲解时间,每个课时真正提供给每个同学具体操作的时间一次可能只有大约五分钟。

摄影课程教学中,实验大约安排十几课时,其中照明实验的课时也就最多四课时,这样整个课程下来,照明实验每个同学真正能够实际操作的时间也就大约有二十分钟,这样短的时间,不要说掌握照明技术,即便是能熟悉灯具的基本使用都不够。而在虚拟实验中,就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因为在虚拟试验中,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提供每个人一套实验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做实验,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就可以充分地对灯光实验进行练习。并且在虚拟实验中,设备的种类也远比实体的实验室齐全,所以实验效果要比实体实验室效果更好。

虚拟试验比实体实验更安全,因为在实体试验中,电视照明设备大都是大功率的设备,一盏灯一般是几十瓦到几千瓦的功率,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用电事故,造成失火等危险;虚拟实验比实体实验更节约,在实体试验中,灯光设备都是耗电大户,一个实验下来,可能几十度点就消耗完了;同时,摄影照明中的发光器件都是易耗品,并且价格比较高,在使用中消耗也是比较多的,因此实体实验成本是比较高的,与实体实验相比虚拟实验则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摄影教学中除了讲述理论和实验之外,对学生作业的讲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传统的学生作业讲评中,一般是利用讲述理论的空余,拿出一小部分的时间来讲评学生的作业,由于时间短,所以效果也就有限。而在现代的网络技术下,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完全可以放到网络平台上。现在的网络平台比较常用的有互联网上的论坛和慕课平台。在论坛上,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不但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的优缺点,同时可以看到同学的作业,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相互取长补短,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当然论坛平台在管理上并不是太方便,如学生的参入度、作业的统计、评价的统计,这些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学校,把摄影课的放到慕课平台上,效果会更好,在慕课平台上,对学生的考评、数据的统计、学业考试、学生管理都有着比论坛平台更大的优势,慕课平台可以把老师的讲课视频、PPT课件、各种学习资源都整合在一起,为同学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