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集体学习材料

集体学习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31 04:57: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集体学习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集体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复合胶凝材料;研究方法;试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U214.1+6文献标识码:A

一、要改善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激发复合胶凝体系的活性的措施:

(一)降低水胶比,降低混凝土水胶比可以明显的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随着混凝土减水剂技术的发展,利用高效减水剂将水胶比降到0.3以下,可以在掺入大量矿物掺合料的情况下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是这种混凝土干缩大、脆性高,同时还需要较高成本的塑化剂,因此经济效益并不高。

(二)机械激发,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胶凝材料磨细,增加新的活性表面,加速反应过程。这种方法耗能较大,成本较高。

(三)化学激发,通过一些有机或者无机的化学激发剂来激发其活性,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四) 热激发,通过提高温度的途径来激发矿物掺合料的潜在活性。成本较高,失去了综合利用的意义,而且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也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化学激发是最经济可行的一种方法。

二、掺合料活性化学激发方法

常见的化学激发方法有酸激发,碱激发,硫酸盐激发,氯盐激发和晶种激发等。

三、研究方法及路线

采用适宜的混合材复掺比例并利用适当的外加剂激发混合材的活性,是获得高强复合胶凝材料的可行途径。本次研究,我们固定矿渣与粉煤灰比例为1:1,并加入适当的化学激发剂以获得早期强度较高,性能较好的复合胶凝材料。

(一)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中我们用的研究方法有:

1、净浆试验方法:试模采用水泥快速成型试模,尺寸为20*20*20,采用水泥净浆试验机搅拌,然后快速倒入试模中成摸,一天后拆模,浸水养护至规定龄期。

2、混凝土实验方法:试配成型对比试验试块(100mm*100mm*100mm),分别测其3d,28d强度。

3、微观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法(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

(二) 技术路线

1、激发剂的研制过程

(1)激发剂总体实验效果试探阶段,以净浆为载体,开展对矿渣、粉煤灰有早期活性激发效果的单掺类化学试剂的研究,找出多重可以提高大掺量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体系早期强度(3D)的激发剂。

(2)实验的复掺阶段,在以上的单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效果较好的几种激发剂,按照一定得原理,作正交试验,复合掺入,做净浆试块。

(3)实验的优化阶段。也是实验激发剂的选取阶段,在复掺基础上,选取最好的实验激发剂,做混凝土试块,并且做内部分析。

(三)激发剂激发机理研究过程

由于该体系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变化对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起着指示性的作用,所以研究激发剂对该体系中氢氧化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四、早期激发剂的研制

(一)单掺激发试验设计

我们在化学激发实验开始前,调整矿渣,粉煤灰比例固定为1:1,设计实验编号为L1-10,有9种不同的激发剂单掺,(S1-NaCl,S2-CaCl2,S3-Na2SO4,J1-Na2CO3,J2-(NH4) 2NO3,N1-Na2SiO4,M1-Ca(OH) 2,M2-Na 2SO4,Y3-三乙醇胺)与空白试验做平行试验,实验所用水灰比固定为0.3,每组实验所加固体质量及液体体积为一定值,即,固体201g,液体60ml,激发剂过0.9mm筛。早期激发剂研制阶段,所加百分比为0.5%。标准实验组L5及加液体激发剂组L10,加粉煤灰41g以保持整体固体质量值。

(二)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用净浆试验法制的10组试块,每组6个,置于标准养护箱养护,1d后脱模,浸水至养护室养护,3d测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如表2.4所示。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单激发实验中,试剂对于矿渣、粉煤灰水泥胶凝体系的激发效果不一,参照标准组,九种试剂的激发效果中J1,M1,J2,S1效果位居前四位,早期强度增长较显著。剩余的四种试剂激发效果较差,故选择J1,M1,J2,S1与空白组组成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

五、正交试验设计

(一)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能用少量提取关键信息,并且简单易行,在水泥混凝土试验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优选高强度硅酸盐水泥矿物组成、优选各类外加剂品种、掺量和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等试验中。

(二) 实验结果

3d后拆模,测其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得出的抗压强度直观分析可知,四个因素的最佳组合配比R4,计算四因素的极差,在四个因素中,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的是S1,J2,J1,故可以设计优化实验以确定三种试剂复掺的最优配方。

六、 系统性质测定

为了检验所得的最佳激发剂配比的应用效果和基本性能,根据D组实验。

根据实验配比,做如下各实验项目:测净浆3d,28d强度,一次两模,每次测两条;水泥胶砂3d,28d,90d强度,一次两模,每次测两条;标准稠度需水量;标准稠度凝结时间。

由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激发剂并不会影响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

净浆试块强度结果亦表明D2.D3组都能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但是会影响其后期强度发展。

从胶砂的3d强度可以看出,D2,D3强度均明显高于标准空白组,说明S1,J2激发效果明显,可以提高其3d强度.

七、结论

(一)初始实验测定了9种激发剂的效果,各种激发剂的激发效果不一。其中J1, J2,M1,S1在单激发实验中激发效果较为明显。

(二)单掺实验结束后我们选取L934正交表对单掺实验中表现较为良好的激发剂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实验组编号R,其中S1,J1,J2对强度影响较大。

第2篇

论文摘 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3 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4-25,39.

[2] 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73-274.

[3] 易清风,申少华,肖秋国,等.教学研究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10):174-175.

[4] 郭琳琳.材料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15-116.

[5] 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6.

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我校《材料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开展的情况,讨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证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它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补充,更是挑战,再结合课程在网上的实现以及其它教学环节在网上的逐步实现.必将使多媒体教学方法更趋完善。

一、我校《材料力学知果程多媒体教学情况

上海理工大学力学教研室自2000 - 2001学年第一学期选择99级机械专科和汽车专科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在2000一2001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机械、动力、城建学院本科的多学时(64学时)《材料力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到学期结束前,在学生中就多媒体教学问题进行了调查,共有339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间卷中,关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欢迎程序,统计的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对多媒体教学方法比较欢迎。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问题

1.优势

(1)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手段先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经过精心制作和编辑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向学生清楚、生动地展示和讲解课程内容。由于内容能方便地重放和交叉回放,所以对于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反复地讲解,对于前后关联的内容,随时可以调出讲解,这就极大地方便教师组织讲稿,使学生的学习能前后领会贯通。

(2)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在教学规定的学时内,使学生获取更多课程知识及相关的内容。

(3)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就可以使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对课程基本概念问题进行讨论,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是很有帮助的。以前,因为课程学时减少,所以课堂讨论和习题都无法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疲于讲解课程内容,而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习题课和讨论课却苦于没有时间而无法进行。现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2.问题

(1)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否就能大大加快授课的速度呢?我们通过实际授课得到的结论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有其内在的规律,它需要有一个接受和消化的过程,盲目地提高授课的速度,反而欲速不达。因此,教师应该保持合适的授课速度,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用大量的资料来佐证课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概念,增加课堂讨论和习题讲解来消化和接受课程内容。

(2)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在上面授课,而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而改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就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初始阶段,学生的一个较普遍的反应是课堂笔记来不及记。对于这个间题,教师采取的措施是要控制好授课的节奏和速度,掌握好翻转屏幕的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记课堂笔记。同时也孺要向学生说明改进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自身的学习方法应作出调整,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于思考和理解。

(3)我们觉得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其它的相应措施也应该跟上。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将多媒体教案在学校的校园网上(该问题在后边再专题讨论),同时,我们选编了一本《材料力学习题选解》发给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地解答材料力学课程习题。这些措施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4)多媒体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它的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室不同。这就对多媒体教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学内容是通过投影仪投放到显示屏幕上,这就要求投影仪必须要有较高的分辩率和亮度,尤其是在较大的教室中,如果投影仪的分辩率和凳度不够,则坐在教室靠后的学生就难以看清屏幕上的内容,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其次多媒体教室的音响效果也很重要,要保证声音清晰,过大的回声会懂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容易疲劳。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应经常维护,使之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出现死机之类的问题,则会使教室的教学气氛

破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对多媒体教室硬件设备合格程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也希望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性能进一步提高。

三、《材料力学)课程教案在网上的

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也需要其它的配套措施相应跟上。因此,我们做了一项工作,就是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多媒体教学的教案,它包括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课堂演示的图片、讲解的例题、问题的讨论和习题的解答。这样,学生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随时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查到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学生完全不必为在课堂上来不及记笔记而烦恼,在课堂上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去理解和思考教学内容,在课后也能很容易地在网上进行复习。所以,在网上课程教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正努力地进行着这项工作,争取把它做得更加出色和成功。

四、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在网上的实现

第4篇

关键词 因公签证 递送服务 微型 服务公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浙江大学教师因公签证办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因公签证办理的流程

浙江省内因公护照及签证由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办证中心(下简称“办证中心”)统一专办。办理因公签证需要经过因公护照申办(审核)、因公出国事项审批、因公签证材料递交和因公签证领取四个步骤。由于其间需经过办证中心审批及使领馆签证程序,除因公护照申办(审核)和因公出国事项审批可以合并办理,其余事项均需逐次前往办证中心。通常取得因公签证需前往办证中心3次,如遇材料错误、缺失等问题,则次数会更多。

1.2 浙江大学教师办理因公签证的时间、交通费用消耗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主校区)位于杭州市西北角,距离市中心的办证中心最短路程为12公里。由于存在交通拥堵、公交车无法直达、出租车难招及自驾停车困难等诸多出行问题,往返浙江大学与办证中心一次至少需要耗时3小时。以出租车往返一次为例,招等出租车耗时1小时,路程耗时2小时,支付出租车费100元。如加上办证中心办理时间,则取得因公签证总计需耗费路程及办理时间12小时以上,交通费300元以上。不论是教师本人,或教师委托其研究生办理因公签证,都会消耗宝贵的本可用于科研的精力与时间,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1.3 浙江大学每年递送因公签证材料消耗的递送费用

2012年浙江大学因公出国约为6000人次。如以平均每个团组2人计,则总计3000个团组仅在递送材料及在办证中心办理因公签证手续耗时3.6万小时,消耗交通费用90万元。如将耗时折算成劳动成本,以50元/小时计算,则劳动成本为180万元。每年劳动成本与交通成本总计270万元(此处尚未计算教师由于耗时而损失的科研教学产出等社会效益),数字惊人。

2 多重解决方案及优缺点

如把签证材料递送与传统物流类比,则潜在的系统性损耗可以通过借用科学物流管理的方式降低。由于递送活动中更多的是活化劳动的消耗,在目前分散的递送模式下,单纯依靠简单地降低单次的递送成本已不能避免总成本的快速增长,必须采用整合递送活动的方式,优化系统结构,降低总成本。简单来说,就是变“众人跑”为“专人跑”。如由专递员负责往返递送因公签证材料,年工作日240天,以日工作8小时,人工费50元/小时计,年人工费为9.6万元;以交通费100元/日计,年交通费为2.4万元。两项总计12万元,远低于先前匡算的270万元。由此可见,整合递送模式是可行的节约成本的方法,接来下要解决的是由谁来整合的问题。

2.1 由浙江大学行政机构负责专递业务

由浙江大学行政机构负责,优点是直接隶属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责清晰,信用保证,教师乐于委托校内行政机构代为办理手续,易操作管理。缺点是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为递送因公签证材料专设岗位在事业单位整体缩编的情况下存在困难,且学校内部服务一般不收取教师费用,但需额外增加行政成本,校内具体执行部门积极性不大。

2.2 由办证中心派出专递员

如由办证中心派出专员在浙江大学设点接收,优点是直接与办证中心对接,信用保证,缺点是办证中心也是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编制和成本的限制,难以实施。

2.3 由快递公司负责专递业务

如由快递公司统一代送,优点是大大节约了递送成本,缺点是快递公司只负责递送,无法完成办证中心窗口办理“最后一步”,且快递公司代送只能是浙江大学向办证中心单向发送,办证中心无义务向浙江大学回发,造成递送循环中断。此外,一旦发生护照签证材料遗失的情况,难以经济方式赔偿。

2.4 由微型服务公司负责专递业务

如成立一家微型专递服务公司,提供浙江大学因公签证材料专递及专业咨询服务。浙江大学在未增加人员行政成本的前提下,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专业的护照签证递送服务,节省了教师宝贵的科研时间。办证中心从面对大量的不熟悉业务的教师变为面对专递员,节省了反复解释说明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通过支付合理费用,得到了专业化的服务,提高了签证办理的效率和成功率,最主要的是可以专注于更重要的科研教学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服务公司若以收取300元/团服务费计,每年3000个团组,理论年营业额将在9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不过,微型专递服务公司还面临着浙江大学准入、办证中心专办认证等相关单位政策门槛以及教师接受认可度等现实困境,亟待解决。

3 微型服务公司模式的优势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微型专递服务公司是现阶段比较合理的因公签证递送困境的解决方案。理论上它能满足浙江大学、办证中心和教师三方的不同需求,且自身运营也能保证一定的利润。此外,微型服务公司模式还有其特有的优势。第一,它的出现符合我国发展服务业、加快服务领域改革的总体战略部署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的生活服务型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转变”。第二,它得到了各级政府税收政策上的扶持。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认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轻了服务业的税负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

材料: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医。有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均头痛发热,同请华佗看病。经华佗望色、诊脉后,给李延开了解表发散药,给倪寻开的是泻药。正当二人疑惑之际,华佗解释道:李延是因受凉,病在外,故应当吃解表药。倪寻是因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故应当服用泻药。二人虽病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所治疗方法也不同。二人信服,各自拿药服用,很快痊愈。

1、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并分析内涵。(70分)

2、请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0分)

参考答案: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

第一,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制约现象的内部联系。本质和现象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华佗对症下药是透过头痛发热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疾病的本质。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引起头痛发热这一结果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华佗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不同的病因,才做到了对症下药。

矛盾特殊性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都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活的灵魂。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首先,必须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也就是说要承认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就意味着世界是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因而也就谈不上去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了。所以,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应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其次,我们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从而解决矛盾。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哲学理论必须在实际运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在认识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真正解决矛盾。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说明,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启示有:

第一,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第二,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第6篇

10月13日,美术全体团员在4201教室召开了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7:00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原创网站: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原创网站: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原创网站:

2004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04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生的弱项,2004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第7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合作学习 学习资料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137-01

通过进行新课程的培训,笔者明白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归宿的道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我们要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式。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笔者谈一下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 合作学习要进行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中积极提倡的一种学生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要按照学生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和操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如:将实验能力较强但马虎粗心的学生与实验能力较弱但比较细心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由于异质小组内学生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而且小组双方都是学生,彼此间有很多共同点,在交流中可以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达到相互鼓励,积极活动的目的。这样的分组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更为贴近、更为有效,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会在同伴的鼓励和赞许下更加积极向上。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

2 合作学习要注意任务、角色的分配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够消除学生恐惧交往的的心理,培养社交能力,促进合群性、利他性的发展。小组内可以设置的角色如发言人:负责阐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监督员:负责督促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操作员:负责活动中有关制作或实验操作等,总之,教师要让每位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任务,并在合作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提供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实现积极的互动。另外,应注意小组内的角色在下一次活动中进行轮换,以便使每一位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 合作学习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沟通与交流,而学习材料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丰富而有效的学习材料是合作学习的源泉。教师一方面可提供一些网站,让学生在网上获取学习材料,在讨论学习中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可根据学习内容,提供一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引导。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教学时,可提供如:“植物光合作用发展史”,“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与人们的生活”等学习材料。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提问、交流、互动的源泉,通过材料可以将学生置于一种“荣辱与共”情景之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实现学习目标。

4 合作学习要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目标互赖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每个人目标实现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目标实现与否,因此,建立目标互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如,“请告诉我们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是什么?”请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及定义”,“请查阅资料告诉同学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有效的利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请告诉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光合作用你还有什么新东西要告诉我们”。这些作业和问题要求学生在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实现个体目标,突出个体责任的同时,还须向别人请教,接受他人的帮助,以确保每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完成学习要求,实现小组目标,这样他们才能深刻理解只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别人负责才能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

5 合作学习要改变评价方式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他是将个人之间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员成员竞争”新格局。如,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要求每个小组必须介绍本组的绿化校园设计方案,不仅要有文字说明,还要有设计图、效果图、模型等直观材料。除让一名代表对方案做全面介绍外,每个成员还可以介绍自己所承担的部分设想、观点以及完成情况。这种成果展示的评价方式,不只是评价小组的成绩,更主要是让小组每个成员的想象力、创造力、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程度,在小组中合作的状态都能充分展示,以此提高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这种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注重内在合作动机的培养,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第8篇

1.材料分发。在分发学习材料时,每个小组只发给一份材料或几份不同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就必然向他人索求所需材料。为了向他人索求材料时不致遭到拒绝,小组成员就要正确对待他人的索求,否则每个成员的学习目标都无法实现。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只有注意做到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共同达到学习目标。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不仅关心自己,而且尊重他人、关心小组其他成员的思想意识。

2.作业收交。要求每个小组只交一份作业,包括实验报告、作品或一般的书面作业等,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上交的作业上签名,以表示同意这份作业的结论,并能解释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上交作业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执行,提供均等机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辨,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群体智慧。在争论、讨论过程中差生可随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所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关心集体活动的思想意识。

3.小组评价。教师依据各小组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及小组的成员进步等情况定期对学习小组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并对优秀组和超级组进行奖励。这种小组成功只有在小组成员真心合作、互相帮助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取得。要使学生明确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取得成功、达到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是组与组间的竞争。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这种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具体的评价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小组评价。教师应在每堂课或某一学习内容结束后,对学习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评定,定期对学习小组的评定汇总,对各小组作出综合性评价,分为一般组、良好组、优秀组、超级组四个等次。还要给予优秀组和超级组一定的精神奖励,如自制奖状、上光荣榜、挂红旗等,激发各小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与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