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审计学案例论文

审计学案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3: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学案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审计学案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实验室教学;研究;实践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教学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为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验室教学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当前会计实验室实践教学的一般做法是:在一间机房内,给每台机器装上财务软件,再设计一套实验流程及实验数据即可。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少、建设难度低、见效快,在全国迅速普及,信息化的初期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实际工作的桥梁,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系统密切联系,共享信息资源。这一功能单一的模拟实验室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立足岗位培训学生,教学内容狭窄,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新的要求。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加速实践会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重构。

二、实习基地是会计实验室的升级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与这些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三、构建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应用教学软件

(1)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主要有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和会计管理教学软件。会计核算教学软件是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用系统软件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的软件,如用友会计软件(教学版)。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计管理教学软件,是将会计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用软件工具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

析、会计考核评价等问题的软件。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堂容量,压缩实践教学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与改卷软件。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编写的能够完成实践课程自动抽题、无纸化考试和自动阅

卷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软件一般具有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电子考试、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实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应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成局域网,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再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更加重要的是应以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会计专用教学网站,将会计教学资源放在专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随时共享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录像、习题集、题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3.采用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会计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

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8.撰写论文。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四、我系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一)实验室及会计实践专业化问题

我系实训室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只有一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多个班级开设同一实训项目,则场地不够,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一类实训师资力量稍嫌不足:表现在会计教师少,教研室里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实践教学,而且有些老师对实践教学项目并不熟悉,比如说有些老师精通手工模拟,有些精通软件操作,如果精通手工的老师排在软件实训里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应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室的作用。

(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不够

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上讲台,又由于手上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机会同时在企业里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虽然院系会组织定期培训,但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而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各院系在会计实验室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实训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实训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行有机结合。但是要找到一套适合本院系学生和实验室条件的实训教材是比较困难的。

(四)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结合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探索出一套成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并切实为之创造条件。不定期地参与事务所的一些审计评估工作,有些个别教师还在其他单位及事务所参与更多的会计、审计工作。他们将已掌握的企业资料,制作成相应的案例,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同时,教师在参加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理论教学在见诸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也尽可能地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现在,我系所有会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会计证、电算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老师们很自然地把取证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与学历教育的要求融为一体,注入课堂,使理论教学与取证考试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增强了取证辅导的针对性。教师既是讲师、副教授;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他们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也能动手做传票、登账、出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自己动手,编写适合本院系的会计实训教材。实践教材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考虑到本院系的办学特色,根据高职财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一体化教程,并配套制作动态实验教材、电子实验教材和立体化实验教材,得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盛锦春等.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上海.信息技术.2006.

[2]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

第2篇

一、教学内容:夯实基础,重视实践,突出实用

(一)夯实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如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等。因此,在教授理论时,一方面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管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纳入一些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如连锁经营管理的经济学基础包括规模经济理论、区位选择理论等,管理学基础包括市场营销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因此,在理论教学时,需要尽量体现出基础性与通用性,夯实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重视经营实践

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实践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每章授课前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引导案例的学习进入相关教学内容;针对连锁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一方面可以聘请连锁企业领导或员工进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到连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实地调研等。

(三)突出实用内容

围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与安排上着力突出与连锁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市场定位、营销策略、门店布局、店铺设计、商品陈列、物流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基本环节或流程。针对具体实际操作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并配合视频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并结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要求,确定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显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实现教学方技形式多元、灵活运用、注重实效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层面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方技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方技,应力求形式多元,灵活运用,注重实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方技协调使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形式多元

根据国内外教学改革经验,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翻转课堂。转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重新配置课堂内外学习时间,将学习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则采用讲授法或协作法来满足学生需要以及促成个体学习。

(2)换位思考。教师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并转换研究问题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和思考,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3)案例教学。教学案例一般源于企业的经营实践。对案例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学习和总结,大多可分为课堂教学案例和专题性案例等类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学习,学生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锻炼。

(4)角色扮演。依据某个教学情景随机选择数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演示结束后由学生指出各个角色的演示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如何预防或解决的方案或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视频演示。在进行专题讨论或介绍连锁企业经营实践时,选择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进行视频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连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深入理解。

(6)模拟软件。通过引入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软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认知,如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

(7)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等社会资源,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积累实际的经营管理经验。

(8)引入实践导师。聘请连锁企业领导或员工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对连锁企业的实践操作现身说法,增加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方技灵活运用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每种方技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同时由于课程性质、进度安排,教材选择等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各种方技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各种方技的优点,结合重点与难点,以及具体教学情景,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如翻转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等,既可以对课程整体教学,也可以对某些具体章节采用;换位思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方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客观分析问题。教师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和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在服务失败与补救、商品陈列与布局等方面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应用于门店的营销策略和店铺管理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经营者、招聘者、应聘者等身份现场演示;视频演示可以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整体运作流程,也可以通过剪辑合成知识点碎片,使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管理流程、问题处理等进行认知;经营模拟软件需与教学情景进行契合。当前可以选用“商道”、“流通大师”等软件,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也可以针对整个企业运作流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对连锁企业实践操作获得直观认知,如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陈列等。

(三)注重综合实效

在上述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的综合实效。提高综合实效需要考虑如下方面:一方面是连锁经营领域和范围的转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想的推行,使得连锁经营的涵盖范围、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等都在不断变化;二是学生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填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教育发展需要。碎片化学习、思考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等被不断提出。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连锁经营的发展态势和趋势,掌握连锁门店经营管理原理,获取实战操作经验,需要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演示、经营模拟软件等各种教学方技协同,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因势利导,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考核体系: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弱化考试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考核可以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的综合表现,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加大对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弱化考试的作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考核,可采用期末考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比赛获奖等形式,具体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考核或个人考核、单独评定或综合评定等。例如在综合评定中,学生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70%或60%)和期末考试成绩(30%或40%)两部分构成(具体权重可由教师决定):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模拟实训、出勤情况等,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平时作业考核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以及调查报告等的质量;模拟实训考查学生参与各项实训活动的表现;课堂提问考查学生课堂陈述的质量;课堂出勤考核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期末考试以理论笔试为主,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以及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和创新的能力。由于期末考试考评指标单一,效果具有短期性,可以弱化考试作用。

四、结论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1日

一、独立学院的特点

2003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简称“教育部‘8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逐步被社会所认可。但作为新型高校的独立学院,其办学定位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它以本科教学为主导,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自身特色。它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大量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要比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更具有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要比专科(高职)学生更具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使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时具有更强的优势和竞争力。“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时期,也是独立学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的重要时期。独立学院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地制宜,坚持创新,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多方参与共建的积极性,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也称为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对教育质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和独立学院是否能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目前的共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而我国的独立学院教育体系大部分是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大部分独立学院完全套用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单纯培养成会计师或高级会计人才,没有创新性的独立学院会计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谈不上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了,使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缺乏自身的特色,最终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1、课程设置内容上重复过多。现行会计课程体系大部分都是与会计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交叉重复内容较多,如《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及报表编制方面的重复;《税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在所得税专题方面的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预测、投资决策、财务预算方面的重复等,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课时造成浪费,反而重点内容没有得到详细的讲解和阐述,影响了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市场人才的需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专业技能外,还应掌握企业实际工作中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报税、财务分析、财务决算等工作所需的技能,其中出纳人员还需掌握与银行及其他企业业务往来结算的技能。而独立学院的课程内容中与此相关的内容知识(如有关税收理论与实务、银行结算法律制度等)几乎没有。它们只是过多的注重会计核算,使得学生只懂得会计业务的核算处理,与普通大中专区别不大。至于怎样运用这些数据对企业加强管理,核算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知之甚少,无法满足社会对多种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3、诚信教育及实践课程比较薄弱。目前在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多数没有安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对企业和相关利益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并不少见。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保障,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有序进行。

从实践环节来看,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形同虚设。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只开设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没有统一安排,加上很多同学忙于各种类型的考试,往往放任自流。这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事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与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也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有些学院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大,导致学生就业适应期长,与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会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阶段。由于课时紧张,内容多,仍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很多学院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在内容设置上不够科学,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搬到PPT上,课件内容过多,教师成了“点读机”,缺乏激情,失去了想象的效果。近几年,一些院校也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如由单向讲授逐步转向双向讲授,讲授方式包括教师提问、回答、引导和学生回答、提问、讨论等;虽然课堂气氛新颖有趣,但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来看,收效甚微。

(四)师资力量有限,缺乏“双师型”教师。当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大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这些青年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出校门,又进校门”,没有在会计岗位工作的经验,而且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不能熟练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些青年教师甚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备课,如何写好教案和讲义,缺少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由于就业压力和职称评聘不合理,多数青年教师把在独立学院任教当作是再就业或再深造的跳板,只重视提高自身学历、学位,没有报以长期扎根教学的工作态度。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实践课教师短缺,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处于高职高专和公办高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它与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目标不同,也不同于普通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实际上,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介于两者之间,培养的学生比研究型学生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因此,它是对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有益补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和其他高校培养的人才同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拾遗补漏”的作用,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另类选择。所以,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独立学院各教学单位,要组织专业教师共同商讨,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考虑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有效衔接,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衔接,确定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避免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内容,明确每门课程的讲授深度。课程设置不必过于强调具体每门课程的完整性,但要突出主要的专业课程,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弥补独立学院学生的不足。也可将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将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科目纳入到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也为学生将来参加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有效就业。

2、加强实践教学。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普通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实际上就是实践教学偏少。而会计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独立学院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业务处理应真实模仿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缩短课堂教学与实务操作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不一定要集中在毕业前进行,不同内容可以贯穿于不同课程中间。比如,在《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可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单项模拟实训,使学生对此有较直观的认识,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对一套较完整的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让他们先填制各种凭证,然后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可以采用科目汇总表等某一类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账,最后就所给资料填制两张基本的报表。这样下来,学生就会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样的方法在《审计学》、《成本会计》等学科也可以应用。

另外,独立学院还应利用自身优势,联系社会力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比如利用校企联合会这个平台与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争取合作单位为本专业提供实习基地,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态,以弥补校内会计专业教育的不足,有效地避免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真正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三)改进教学方法。根据面向21世纪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上尽量体现一个“活”字,变教师的单向传授法为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法,变“知识仓库”储存为智力开发。教师应该是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实训等方法,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基础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可以采用演示法,将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凭证的整理和装订、登记会计账簿、编制报表等实际操作的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是独立学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应注重这一点。因此,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的职业资格。即代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科学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这样才能了解和学习会计专业的发展情况,更好地理解和懂得应如何培养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来说,仅仅依靠在校内积攒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

打造“双师型”教师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有目的性地引进“双师型”教师为专职教师;其次,引导和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积极引导独立学院与企业建立联系,确保教师能够经常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及时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工艺特点,不断丰富和巩固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在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可以提高教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从而找到自己的研究项目,提高科研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当然,政府还应号召企业为独立学院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条件,保障学院教师与企业长期联系,让教师对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有所了解和认识,强化教师的市场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欣,我国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1,3

[2]王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0,6

[3]李丽君,姚雨晴,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