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4: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公共设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引言
城市公共设施是以公共利益及设施的公共使用为特征的,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服务和保障系统,它的现状反映出城市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水平,而它的分布、规模与组织,则直接影响着城市布局结构和生活质量。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从公共设施受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可分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营利性公共设施。同时,公共设施的内容设置及其规模大小与城市的职能和规模相关联。因此,本文主要以中小城市的公益性公共设施为探讨对象。
2、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公共设施设置的异同
2.1 种类
在满足一般消费与公共活动方面,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专业化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部分公共设施的设置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人群作为支持。另外,大城市的职能较多,而中小城市的城市职能较少,因此,大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非常齐全,而中小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相对较少。
2.2 规模
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中小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小,在同样的服务半径之下,公共设施的规模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城市的规模很大,而中小城市的规模较小。
2.3 布局
大城市总的用地规模很大,而中小城市用地规模较小,反映到空间布局和距离的绝对尺度上,大城市公共设施的设置较为分散,而中小城市则较为集中。
3、公共设施的基本特征
3.1 公共设施体系作用机制
公共设施体系的作用机制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在现实之中,在政府行政作用体制下,公共设施体系表现为较强的“自上而下”的作用机制,而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则“自下而上”的作用机制十分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上下结合”促进公共设施发展。
3.2 公共设施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通过对公共设施体系作用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但是,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都是建立在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上,而中小城市的经济条件与大城市相比,无疑具有较大的差距。
3.3 公共设施与城市功能的关系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空间,具有多元的功能。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1) 公共设施与城市政治功能
城市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这是由于政权机关的社会管理职能所确定的。公共设施中的行政办公设施直接承担着对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域进行管理的职能,而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也在城市的政治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幸福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公共设施与城市经济功能
公共设施同城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城市经济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公共设施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的走向和后劲,完善的公共设施配置可以为物质生产创造充分的条件,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其次,城市经济流通和经济辐射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公共设施,不同城市的经济集聚流通和辐射功能存在很大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不同。因此,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是城市经济功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功能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承担着城市文化的部分功能,而且,城市公共设施由于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在建设时比较强调建筑的标志性作用,并十分注重当地历史和文化因素在建筑中的运用,从而成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4、云浮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云浮市建市于1994年,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与广西的梧州市接壤,市区人口30万,属中等城市行列。建市至今,云浮市公共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
4.1 投资主体单一
市区内现状已有的公益性公共设施大部分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市场资金进入来投资建设的很小。
4.2 建设用地难落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会受到市场条件影响,用地性质变更为营利性公共设施用地或其它用地属性,公益性用地较难落实。
4.3 总量不足
公益性公共设施发展的增速与同期的经济增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更未能满足城市目前发展的需要。
4.4 规模不合理
公共设施与城市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部分设施规模偏小,无法满足城市人口的发展,而另有部分则规模过大,利用程度明显偏小。
4.5 布局不合理
部分公共设施的位置与城市居住人口分布不相适应,导致设施利用率不高,服务半径明显偏大。
5、云浮市公共设施规划对策
5.1 强化总体规划编制,指导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和手段,需要强化控制市场经济中市场管不了的事情。公益性公共设施作为为整个城市社会服务的城市公共物品,其中的大多数是市场无法提供的,需要政府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对其进行规划安排,以保证和有效指导公共设施的建设。
在规划编制中,由于公共设施的特殊性,在规划确定公共设施选址时,应使其具有良好的区位和可达性,以利于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应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解决目前公益性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的局面,进而全面平衡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布局。
5.2 行业部门协作,加强专项规划研究
政府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同,成为一个整体来发挥作用,就城市规划中各个行业部门的配合和协调来讲,不仅要在规划决策之后共同执行,更要在规划之前进行信息互通与协商,参与到规划之中,才能保证规划决策之后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共同执行统一的政策。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这个平台,能够把各行业部门特别是公益性公共设施主管部门的发展设想在空间层次和发展时序上得到基本落实。
此外,各行业部门负责的专项规划也要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衔接,通过这些专项规划的编制,能够明确各行业部门发展的目标和步骤,并对各行业部门建设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公益性公共设施项目的选址、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3 对公益性公共设施实行刚性控制,落实建设用地
随着城市建设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共设施的建设用地很难得到保障。这就需要在规划中将此类建设项目作为严格控制管理的对象,进行刚性控制,使其在建设用地上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
5.4 政府加大投人,加强政策扶持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应加大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从政策角度和法律角度加强对公益性公共设施的保障,促使公共设施建设进入顺利发展的轨道。
5.5 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根据其它城市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各自的优势,对于促进公共设施的发展十分重要。
目前,云浮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仍十分依赖政府投资,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减轻政府建设资金的负担,促进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5.6 构筑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设施体系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通过人口就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作用于城市公共设施体系,而城市公共设施体系的建设反过来也作用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因此,云浮市应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大力促进文化、体育、教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多样化。
5.7 维系城市公共设施体系的整体平衡
商业性公共设施和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平衡发展对城市公共设施体系整体结构的合理至关重要。因此,既要认识到在目前来说,政府仍然是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的主导,应加大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法规,确定财政支出中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的固定比例。又要在制定政策时应兼顾长短期利益,对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予以多方面扶持,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可以通过利益捆绑或利益搭配等政策,为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争取更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6、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设施特别是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从规划到实施,都应更加重视,做到合理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城市的职能和特色,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有助于构建幸福、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徐一大. 深圳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研究[J]. 城市规划,2001.
关键词:公共设施 生态景观 功能设计 亲近自然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5.00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城市生态学、城市建设与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如道路生态学、[1]工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工程学[2]等应用城市生态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城市生态工业园、[3,4]城市生态居住区、[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保护等实践活动也非常活跃。公共设施生态(ecologization of infrastructure)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公共设施生态化是城市生态化的重要方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生态设计概述
生态设计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对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意识到应当探索设计一条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应当建立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于是设计与生态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5]生态设计有时也称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
产品的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关于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3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和回收(Recycle),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设计产品要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能够回收、再生、循环使用或者重新利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公共设施面临着“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6]
二、生态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公共设施一词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类似的词汇有:园林装置(Sight Furniture),城市装置(Urban Furniture),城市元素(Urban Element)。我们所讨论的公共设施以户外城市公共设施为主。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者和创造者,城市公共设施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首先,公共设施从原料选择、结构及功能设计到后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直至废弃处置在内的整个寿命中的各个阶段都在以某种方式影响着环境;其次,公共设施通过服务于人,也使得城市空间因此变得更加亲切,更加适宜人的活动,促进城市与人和谐相处,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再次,生态化的公共设施以其自身的功能性、艺术性和对生态观念的正确引导可以提高人的环境意识,陶冶人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操,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
公共设施的生态化设计是指用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划公共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使“人-公共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和谐。比如城市广场中的一件木质公共座椅,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用汽车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成品后,又运至这个城市,安排在某个广场中,在破旧后被淘汰,进入处理场。公共座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源和土地的消耗,它的原材料、连接件等各局部以及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所有消耗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都应该作为生态设计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座椅原材料是否采用了可再生的材料?连接方式是否尽量避免了化学性粘和剂?结构设计是否方便拆卸和运输?淘汰后是否能够回收再利用?布局上是否能够保证公共座椅充分发挥其功能?公共设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用生态设计的原则作指导。
公共设施这种生态化的设计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和谐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设计者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辨证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设计符合人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
三、生态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公共设施的生态化设计需要从“人―公共设施―环境”协调发展的整体上进行把握,建立起三者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笔者认为建立这种和谐关系,需要从两个层次上努力:首先,分析公共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把生态设计原则融入公共设施设计的全过程和公共设施的每一个要素中,包括公共设施的材料的选择、功能的实现、外观与周围的环境的融合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布局、组织等方面。其次,公共设施作为空间环境的创造者,还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思想进一步延伸到人的精神领域,通过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当然,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自然而隔离人与自然,也就是说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从情感上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以上两个层次出发,依照生态设计减量、重复和回收的3个基本原则,通过对公共设施各构成要素的分析,笔者把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一)生态公共设施的构成
生态公共设施包括生态斑块、廊道及踏脚地等3种组分(Weber et al.2008;Mell 2009;Lockhart2009),强调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生态用地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的特征(图1)。生态公共设施包含多种生态用地,如公园、自然林地、人工绿地、河流湿地、海岸湿地等,这些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效连接可以使生态公共设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整体功能,更好地维持其间的自然生态过程。
所谓生态斑块即为面积大,连续性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如自然林地、湿地、城市公园及大型绿地等。这些区域或为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为居民集体性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区域一般需要首要保护,并永久保留。Weber等(2006,2008)在对马里兰州进行的生态基础设施分析中,将下列生态用地归为生态斑块:
1.敏感物种栖息区域;
2.大中型林地(连续分布,面积可达100hm2,并且在其周边具有100m过渡带的林地);
3.面积可达100hm2,并且未遭受破坏的湿地;
4.河流及其沿岸的湿地和林地(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本地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集中分布的代表性栖息地,或溯河性鱼类的重要产卵地);
5.已有保护区。
廊道一般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并且有别于两侧景观类型。随着人类世界越来越“联通”,自然环境却日益破碎和不连续。正是由于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用地退缩及其不连续,使得某些动物因孤立而觅食和寻偶困难,某些植物因孤立而不能有效传粉,从而导致物种灭绝和物种多样性下降(Weberet al.2006;Yuet al.2006;李正玲等,2009)。因此,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含公园及保护区等大型生态斑块,链接这些生态斑块的廊道同样是其重要组分。
踏脚地可以看作是在生态斑块或廊道无法连通的情况下,为动物迁移或人类休憩而设立的生态节点,是对生态斑块和廊道的补充。
(二)生态公共设施的功能设计
功能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公共设施的功能决定了其存在的根本属性。公共设施直接服务于人和所处的环境,功能设计过程中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保证公共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满足人日常生活的需要。首先,功能设计合理的公共设施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为功能合理的公共设施可以正确引导使用者的行为,比如分类垃圾桶就能够引导使用者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增强环境意识,也方便了管理者的工作;其次,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的使用,也便于公共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比如将路灯和公用电话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在夜间拨打电话。
(三)生态公共设施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产品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使用者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公共设施的生态设计离不开外观的生态设计。首先,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设计,与环境协调,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整体,才能有效地引起社会大众对环境设施的关心与参与;其次,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公共设施,外观造型要尽量简洁,另外如果不是绝对需要尽量减少表面处理,如化学涂料,这利于公共设施的组装、拆卸、运输和维护,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次,经常使用的重要服务设施可以通过别致的造型、灯光或醒目的色彩等方式提醒人们的注意,方便寻找。
(四)生态公共设施能源的选择
对于需要能源的公共设施,还要注意使所使用的能源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尽量选择能够再生、可持续性的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路灯既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够免去铺设大量线路的麻烦;其次,尽量使设施节约能源,例如使电子查询设备、自动提款机具有待机功能。
(五)生态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亲近自然的情感需要
首先,在外观形态上,采用有机、自然而简洁的造型,赋予公共设施生态的、自然的形式美感,将自然元素通过公共设施显露出来,这样人们在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会更有亲切感,有利于公众接受公共设施,引导公众使用公共设施。而且城市里这种有机形态的公共设施设计能引导公众的审美思想,引导公众崇尚自然;其次,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仅体现在其形式和功能上,还体现在促进人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上。除了设计外观还要设计人与自然交流的体验,设计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人与自然通过相互沟通才能达到和谐,生态设计不会为了保护环境而割断人与自然的联系。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环境的构成者和创造者,在环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营造人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氛围是公共设施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把绿色的植物引入到城市公共设施中来,例如路灯与花草的结合,树与公共座椅的结合等等;另一方面,在具有自然特色的环境中设置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例如在绿地中设置适当的座椅、电话亭,在喷泉、水池附近设置一些方便人们接触水、欣赏水的座椅、桥梁等公共设施。以生态化的公共设施为媒介,让人们可以更多地感知自然,构建起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使保护环境成为自觉的行为。
公共设施生态化的研究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公共设施生态化的提出是与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城市生态学、城市建设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趋势相一致的。公共设施生态化是将生态学原理与公共设施系统结合后所产生的概念,它强调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强调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即强调新建的公共设施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强调原有公共设施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公共设施生态化是人类处理公共设施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试图协调两者关系的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发展观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实践中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宗跃光,等.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11).
[2]马光,等.城市生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Gnedel,Auenby.产业生态学[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周维.基于生态化设计的小区公共设施规划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0(7).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公众需求;信息传达;交流体验
随着个人电脑、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数字网络、云服务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生存”(Nicholas Negroponte《Being Digital》)成为真实的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了巨大、甚至颠覆的改变。已经习惯沉浸在无线网络、云端科技的人们对公共场所中事物的认知、体验、反馈或者分享的要求更高、更个性化了。这使得传统公共设施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而被逐渐忽视,而人们在外遇到不便时更愿意去寻求个人终端上各种信息服务类软件的帮助。如何将城市公共设施,公共场所中人与物、与环境的多重交互体验重新还给人们,是新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新重点。
1 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
1.1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源于英语Interaction Design,[1]是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式产品。“交互”,是指人与设备、系统、网站等的直接或间接的通信过程。就应用开发而言,目前的发展从面向功能的开发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它更注重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1990年,IDEO设计公司的创始人,Bill Moggridge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并率先将交互设计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Terry Winograd将交互设计定义为“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使用环境的共存以及交互场所与空间的构建。[2]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交互设计逐渐从少数人从事的一门狭窄、专门化的学科发展到今天在全世界拥有数万名从业人员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人类工程学、计算语言学、认知科学、社会心理学等。
从城市公共设施角度理解交互设计,即满足城市公众、公共设施及城市环境三者之间信息传达、交流体验感受的双向反馈需求,使得城市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公众、构建便利、轻松的城市功能。
1.2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指国家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广义上的城市公共设施包含学校、医院、影剧院、博物馆、公路、体育场等。从狭义上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即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家具”。主要包含:信息设施(指路标志、导游图、电话亭、邮箱等)、卫生设施(垃圾箱、饮水器、公厕)、照明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坐具、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交通设施(巴士站点、车棚)以及艺术景观设施(雕塑、艺术小品)等。[3]
随着智能终端、无线网络以及云服务的进步,很多城市中已经陆续出现了基于数字平台、借助计算机二维码的公共设施,如越来越多的感应式灯具、LED大屏幕、智能公交车站、智能导游查询机等。它们作为“智能城市”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文化与发展,同时担当着公众与城市环境的纽带,构成“使用者物环境其他人”的系统。
2 更新中的城市公共设施
2.1 更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焦点在于关注使用者与公共设施之间、使用者与其他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信息的多向反馈,从而满足人们传达信息与分享体验的需求。从交互设计角度去更新城市公共设施过程中应考虑4点问题:
(1)市民使用的便利性。城市公共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市民生活,使用的便利性即易用性成为公共设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公共设施的便利体验将直接决定了其使用频率和存在意义,交互设计理念介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目的是更直观快速地满足公众的使用需求并建立信息的双向传导,因此市民使用的便利性是其最基本的需求。
(2)交互信息的多向反馈。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应用时从用户即公众角度出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建立“市民―公共设施―市民”之间多向对等的信息反馈系统,既能为使用者提供个性信息的传达与互动体验平台,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将其分享给处在同一公共空间中的其他市民。
(3)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空间的因素。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设计与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并将城市文化符号与地域性符号融入公共设施的设计中。给予使用者与周围人群以亲和、轻松的氛围。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在公众使用设施过程中挖掘公众的交互需求。
(4)公共设施与个人终端的衔接。个人终端不可替代的多功能性使得人们已经无法拒绝使用它。城市公共设施与个人终端的关系应为相互补充与相互辅助的关系。在每一种类型的公共设施上通过不同的方式衔接好使用者的个人终端将是城市公共设施重回公众视野的关键,也是信息个性化与信息共享化的纽带。
2.2 更新中的案例
(1)New Concept of POS(Point-of-Sale)项目。[4]现代人的购物方式很大程度上会依赖网络,这使得去商场选购的习惯逐渐淡化。在Intel与美国Frog Design合作的“New Concept of POS(Point-of-Sale)”项目里,设计师通过重构商场的导购设施,使人们传统的购物习惯与智能终端进行了结合。让人们从电脑桌旁回归到公共空间。
在使用者体验过程中,该设施会根据他们的需求、以往的购物经历及选购现状作个性化的信息反馈,并按使用者的需要检索其他用户的推荐和评论,存储或输出针对性商品销售信息。因此,客户在整个过程中将获得一个有效的、知识性和流线型的现实生活购物体验,同时也感受了网上购物的便利与满足个性需求的体验。
该项目的硬件设计运用了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了智能终端的可升级性和多样适应性。管理者可以配置系统的功能和样式,以适合更多的使用者。同时,终端通过智能交叉销售工具,数字标牌和有针对性的广告以提高对其周围每一个人的关注度。
(2)Eye Stop项目。[5]Eye Stop公交车站是一个允许乘客做更多的活动不仅仅是闲置的概念装置。麻省理工学院SENSE able城市实验室设计的这个智能车站配备了触摸屏显示器,将显示必要的信息如巴士时间表或某个目的地的最短路线。更多的使用者将能够浏览网页,检查空气质量,看到自己想要的确切位置,如巴士、电话亭等。它与个人移动终端交互使用后亦作为一个社区留言板公告和广告。最重要的是,该智能车站必将改变人们对于传统公交车站的态度。
用户通过一个手指的触摸即可表明其理想的目的地;然后系统将显示在他们和目的地位置间最短的公交路线。以不同强度的发光信号来代表公交车辆的距离远近。乘客和路人可以在电子公告板上广告和社区公告,以提高它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中聚集各种相关信息平台的功能。
除了显示人为信息,Eye Stop还作为一个积极的环境感知节点,通过阳光供电,并收集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实时信息。Eye Stop项目是一个为智慧城市作统计的项目,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硬盘”,蜿蜒穿过城市,而收集的各种信息将用云服务的方式传播给每个市民。
Eye Stop旨在丰富城市最先进的传感技术、交互式服务、社区信息、娱乐信息。该项目是采用大面积覆盖的触摸感应电子墨水屏幕,为公众无缝连接地传递信息。用户可以在交互式地图上计划自己的出行行程,将相关信息在数字留言板上作社区交流、网上冲浪,监测污染物实时曝光以及使用他们的移动设备与候车亭界面进行匹配以下载公共开放数据。MIT SENSE able城市实验室主任Carlo Ratti是这样评论Eye Stop的:“就类似于IPhone如何改变我们的移动生活一样,Eye Stop的出现将会改变我们对于城市信息的访问方式。”
3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与城市网络设置的继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将被置入更多的交互功能,公共设施与周围环境、异地设施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周围人之间的交流成为现实。科技的高速发展,富有感情的人机交互将不断出现。为了让生活变得轻松、自由,还有必要对城市公共设施持续展开研究,为创造应对灵活多变的尖端科技的交互媒体而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https:///wiki/Interaction_design[DB/OL].维基百科.
[2] 李世国,费钎.和谐视野中的产品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9,30(1):137-140.
[3] 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Intel Point Of(Pos)Concept by FrogDesign[DB/OL] . http:///intel-point-of-sale-pos-concept-by-frogdesign/.
[5] EyeStops:Futuristic Bus Stops from SENSEable City Lab of MIT[DB/OL] . http:///eyestops-futuristic-bus-stops-from-senseable-city-lab-of-mit/.
在我国建国初期,才初步开始发展城市的居住区公共设施建设,对公共设施的设计、选材和规划还没有显确的要求,仅能满足简单生活上的需求。从1950年到2003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从初期简单的功能布局和要求,到中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法》的出台促进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深入改革,再到后期《全国2000年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纲要》的完成,使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建设逐渐成型走向成熟。面对人们对新生活不断需求,公共设施的功能也在一步步的趋向完善。从2003年至今居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没有太多的创新和改善。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其经济发达程度及城市化水平均为中等,是可作调查研究的典型城市。同时,选取典型城市的三个典型居住区进行调研,即绿色智慧城、九星花园、永缙学府,它们均建于2000年左右,公共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比较准确反映我国绝大多数居住区的公共设施水平。经过实地调研,部分社区公共设施的老化,在功能上失去其本身的使用价值,而且大多数的设施,都是用一些不节能环保、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没有太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加上后期维护的不当,一些公共设施的存在基本上就是摆设,逐渐被人们慢慢的淘汰。
二、低碳环保设施引入的重要性
在一个工业和生态矛盾突出的城市,低碳设计和低碳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低碳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对环境资源的缓解和抑制,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改善所在地区城市的环境需求,从根源上解决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城市居住区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区域,居住区的低碳公共设施设计对当前的环境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对于居住的环境与资源的平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的低碳改进策略
1.居住区公共设施使用材料的环保性
现今公共设施多使用金属、硬性塑料作为主要的材料,在满足一些硬性设施的基本要求之后却存在着一些弊端。金属满足硬度和稳固的同时,在后期会出现腐蚀现象而不易维护。金属结构的设施外表主要用油漆进行保护,油漆的使用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材料本身会出现锈蚀,降低其强度和稳固性,如不及时维护会造成很大安全隐患。而硬性塑料成分,虽然避免了金属材料的易腐蚀现象,但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硬度会下降,脆性加强,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的公共设施老化后,由于部分零件不易拆卸且材料的不可回收,难以实现低碳环保。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应考虑使用一些硬性高、可循环、可再生、易降解的材料,如木塑复合材料(WPC)和热塑性弹性体(TPE)等。木塑复合材料是用塑料和植物纤维加入少量的化学添加剂经过专用配混设备加工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适用于室外长椅、木塑花箱、标志牌等。由于原材料使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可以减少对纯木材的需求,减轻资源对环境状况的影响。热塑性弹性体其环保无毒和舒适的手感是适用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标准性环保材料。比如运动器材的把手、凳椅座垫及园艺细节等。这些新型低碳材料的使用不仅满足公共设施的硬性要求,也符合低碳设计理念。
2.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节能性
以电能为例,作为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最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居住区的路灯、景观灯、广告灯、交通指示灯、草坪灯和音响等设施均是以消耗电力能源才得以使用,而在维护环节这些设施还受易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出现雷雨大风、电路老化等情况,都会对线路、照明和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电力资源主要以火力发电这种高碳排放的方式进行生产输出,所以选择低碳的电能消耗方式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可以将清洁能源太阳能和公认的第四代照明技术LED节能灯广泛利用到居住区的照明设施中。太阳能电池板将白天储蓄的电能供应到路灯、草坪灯等采用LED节能灯具的公共设施中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且遇到停电等紧急情况也能正常应对,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实现低碳设计。
3.居住区公共设施的循环利用
居住区一些到使用年限的公共设施,其材料的无法回收利用造成资源和环境的浪费与污染。面对不可回收性、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我们应在选材和结构上设计成可拆卸、可回收的部件。可拆卸还可以降低产品运输的成本,减少运输中对能源的消耗和碳的排放,将低碳理念贯穿始终。例如公共座椅的坐面、展面易磨损,可以在设计始终,全面考虑做到拆卸、维修、回收、循环、再利用等各个环节。在回收后,能够对部件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多次加工使用,实现可重复利用的低碳要求。
4.居住区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与全周期规划的低碳性
实现低碳设计策略,还应将公共设施与绿色植被结合起来配套建设,用增加植被面积及层次的方式来增加植物叶片面积,从而增加对工业、汽车尾气等的碳排放的吸收,将低碳做到每一个细节。全周期规划的低碳性,不仅表现在居住区公共设施产品的全部设计流程上,更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以正确的使用方式减少对公共设施的损害,这样就可以减少设施的维修、更换,从而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减少后期维护的碳排放。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 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
1 引言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对保障城市良好运行、社会的稳定发展、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水映着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国家良好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日益加快,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北京市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北京城市公共设施的应急管理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保障生活正常运行,应加强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体系。
2 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2.1 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说来在“一案三制”即机制、法制、体制和应急预案方面得到完善。
在预案方面,建立了供热、燃气、地下管线事故等专项应急预案并形成应急预案体系;在体制方面,形成了“横到边”的成员单位责任制度和“纵到底”的区县市政管委及相关企业责任制度;在机制方面,与市有关部门、区县政府、相关专业企业、相关建设单位之间分别建立了“应急抢险联动协调机制”、“应急抢险占道掘路配合机制”等,为及时、高效地处置突发事故、开展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法制方面,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印发了《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为不断促进、完善指挥部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随着突发事件的出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应急管理也表现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基础数据不全、不准,基础管理薄弱:由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的历史时期不同,公共设施基础资料管理未予以足够重视,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手段对城市公共设施权属单位进行约束,同时由于法规不健全,管理意识淡漠,缺少科技手段,未能及时归档。
(2)主体责任不够清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移交管理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城市公共设施出现部分权属不清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主体大幅度的调整,原由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的城市公共设施现在经过调整,大部分已经移转专业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但一些老旧小区产权单位的拆分合并或破产重组,导致部分小区城市公共设施长期无人维护管理等现象依然存在,造成城市公共设施权属不明。
(3)法律法规基础薄弱:行业法制不健全,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方面的各项规范均分散在各专项法规之中,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对城市公共设施危机共同规律的总结,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缺乏、规范、监督的依据和保证,缺少专门的工作机构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立法、规划和监督。
(4)预警领域较窄,综合性风险评估薄弱: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着眼于事故发生之后的应对上,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预测预警较为薄弱,综合性的风险评估和趋势预测有所不足,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 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1 加强法律建设
至今未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公共设施的综合运行管理,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立法工作,加快综合性、应急性救灾法规制定完善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对应急管理应负的法律责任,科学定位不同政府部门应急响应和实施管理分工与合作职责、任务等,由其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用完善的法规体系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
3.2 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经确立,但在仍存在预案在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类预案之间存在矛盾或者重复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在对本地区城市公共设施突发性事件进行预测和监测基础上,制订各级各类城市公共设施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的科学性,预案的编制应制度化,预案的内容应具体详细,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并定期组织对预案的修订完善及进行必要的演习,以检验和评估预案的可行性及其效果[3]。
3.3 建立城市公共设施信息数据库
由于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公共设施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权属不明的问题,为更好地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设施信息数据库,建立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服务支撑库和决策信息库等,以全面了解城市公共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现状。
3.4 实现全民参与
西方国家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与应急管理中,不仅政府积极参与,民众也通过非政府组织介入管理,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民众责任共担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同时整合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队伍,鼓励社区和志愿者在公共设施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全民参与。
4 结语
城市公共设施随着北京市经济水平的增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应急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以保障北京市城市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公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平.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基于国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模式的比较[J].晋阳学刊,2011,11(2).
关键词:公共设施规划;实效性;结果导向
Abstract:The common method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is facing to the problems of less efficiency. It i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citing with the four congeneric planning of Jiangmen City, that we can approach a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following a thoughtway of goal-oriented methodology. That mean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practical attitude, spatial planning and being executable to perform should be the principles in the whole process.
Keywords: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efficiency;goal-oriented method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83-02
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方法以目标导向为主要观念,存在不足,实效性不够。如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编制思路和方法,将更有利于规划的实施,使规划成果更切实。
1当前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方法和问题
当前的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编制以规划目标为主要导向,普遍采用按规划标准和人口规模均匀分配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追求公共设施数量与人口之间的均等比例。方法的步骤是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规划人口规模,据此并按一定的标准(通常是地方标准或规范)计算规划设施数量,再根据设施数量和服务半径确定选址。这种方法符合从上而下的规划通式,规划设想与现实情况的矛盾协调主要依靠实施环节,规划效用的实现依赖实施的条件与过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保障规划预测规模内的配套要求,规划结果与城市总体规划可以高度吻合;缺点是与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的现状缺少紧密结合,未能满足城市不同地域人群特征的要求,设施配套仅讲求数量但未实现切实和恰合,容易与已批规划产生分歧,对实施条件要求较高。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计划性过强,灵活性、切实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不足,实施结果一般不够理想。
2提倡以结果导向的规划编制方法
要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成果可操作,建议采用以结果导向的规划编制思路改进规划编制方法,要树立四方面的观念。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建设的依据,具有辅助社会协调发展的功能。规划要充分从协调、全面和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二是坚持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城市规划必须事实求是、认真细致,须尽量了解现状,做到与实际相符。规划结果要有充分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法,具有说服力。三是坚守空间规划的本位。城市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的安排,本身是一种空间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更应立足于空间规划的本质,在文、教、体、卫等公共设施领域,探索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引导依据。四是要可执行。城市规划是指导建设的工具,必须明确细致,可执行。规划成果必须准确和明确。公共设施规划应着重于设施的空间、数量、建设规模和建设时间等方面的安排。
具体的做法是以预测的最可实施结果建立规划目标框架,倚重实施条件制定规划成果,主要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有重视地方实际的技术路线。规划编制的技术过程要紧密围绕地方实际,树立切合地方实际的目标,符合地方建设现状,具有在当地实施的可能,解决地方在公共设施配套上的具体问题,充分体现“切实、务实、充实”的思想本质。
二是要树立有助地方发展的规划目标。城市规划是地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需结合地方政策与发展需求编制,树立有助地方发展的规划总目标。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要细化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使规划更具体、落实、可操作。
三是紧密结合法规政策和上层规划。城市规划必须以法规政策和上层规划为依据,目的是使规划有理、有据,广泛地体现上层文件的精神,成果符合政策要求,为城市发展服务。
四是树立地方适用的统一的公共设施配套和建设标准及体系。当前,国内公共设施配套和建设标准繁多,存在行业交叉和不一致的情况。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时,应注重结合地方的实际制定适用的统一的建设标准,并应建立系统的标准和政策体系。
五是要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城市规划编制成果的科学与否,与所采用的规划预测方法有密切关系。采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可以相对科学地预测和分析规划情况。
六是尊重现状。规划编制中,除了要尊重规划对象的现状,还要尊重已批未建的规划以及规划实施的现状条件。
七是采用切实的规划实施措施。编制城市规划,必须同时考虑实施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规划实施措施,特别是提出切合我国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的建设方式。
3江门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实践
关于如何以结果为导向编制规划,广东省江门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工作有了初步的探索。江门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包括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和体育设施等的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围绕“以结果为导向”的宗旨进行,由始至终考虑实施条件,预测实施结果,做出比较切实的规划成果。
首先是采用具有地方规划特征的技术路线。整体上,江门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城市目标和城市发展方向为依据,根据城市公共设施现状和发展状况,确定规划目标,安排设施空间布局;以深入、细致和广泛的现状调查为依据,剖析建设现状的存在问题,挖掘可用资源,完善配套功能。具体而言,以总体规划制定的城市规模为依据,根据规划标准,预测各项设施的规模,制定空间布局和安排建设时序,制定各类设施的建设要求和控制措施。这一过程有助于理顺江门在公共设施的规划管理关系,落实规划内容,明确管理依据,体现地方特点,具有“地方规划”的显著意义。
然后是突出地方政策性,围绕地方市委政府文件精神确立规划目标。江门公共设施规划重在贯彻市委的文件精神,从城市建设方面落实建设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具体是实现“五项目标”。一是落实文化事业的建设策略。二是执行江门市十次党代会的部署。三是结合实际,挖掘并整合文化资源。四是协调政府策略与总体规划。五是深化总体规划。
三是突出行业政策性。除了以法规和上层规划为编制依据外,还突出以地方和交叉行业的政策文件为编制依据。江门市各项公共设施规划的法律依据包括《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江门市建设文化名市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等。
四是建立了江门公共设施配套及建设的标准和政策体系。各项公共设施规划都在分析相关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重新树立统一的、更适用的建设标准和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政策。
五是讲究现状剖析和目标预测的量化分析方法。除了按有关规范标准计算配套规模,同时还以多个规范标准评价分析现状情况,采用趋势法预测规划规模。这些数量分析都是基于当地实际需求的规划技术方法。其中,趋势预测方法的运用有助于避免因规范标准过宽而产生的不适性问题,能更紧密地结合当地情况预测规划规模和分布设施。江门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就是采用了趋势分析的方法,预测设施的总需求量及空间分布,预测设施用地需求量,结合实际制定土地供应指标,保障用地供给。
六是理顺规划目标与实施条件的关系。首先是尊重现有规划,保障规划管理的严肃性。江门市各项公共设施规划都尊重已审批的有效规划。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考虑新的规划内容。然后是重视规划实施现状,不贪大求荣,根据资源情况制定规划成果,提高可行性。江门市各项公共设施规划根据现有资源调整已建设施和安排新建设施。在分析设施用地存量的基础上,确定调整已建设施和安排新建设施的具体措施,根据设施种类的实际需要,提出选址要求、建设规定、建设模式以及规划调整方式。这种紧密结合现状的规划方法是地方规划可实行、规划管理连贯的保障手段。
七是根据地方的设施兴建条件,采用强调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建设的规划实施措施。因当地的居住区开发规模偏小,开发商难以独立兴建公共设施的问题比较普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倡公益优先,先保障面向大众的公益建设,鼓励以公办为主、多渠道的建设运营方式。非商业公共设施由政府筹资建设,建设资金源于服务区域的土地收入和相关税收。商业性公共设施的建设由政府调控,市场化运作。这种强调公办的规划实施措施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有利于保障设施建设的成效。
这些规划成果被用于指导城市公共设施的设立和布局,得到了实施。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江门公共设施配套的不足与滞后的根源性问题。规划的城市公共设施预测与分布具有一定前瞻性,可符合不同地域的需求。规划中提出的公共设施布局基本符合该城市的配套需求以及用地、资源和现状等的实施条件。规划制定了城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希望解决长期标准模糊的管理问题,希望能统一城市内部的建设标准。实践显示,这些规划仍有待改善,但总体而言是比较切实和可操作,指导性、可行性和灵活性较充分。
4结语
在实践中,以实施结果为导向的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能促使规划成果密切结合实际条件与现状,能相对适当地运用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规划成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石楠.编者絮语.城市规划,2004(3).
摘要:结公共设施设计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融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为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它与其他建筑一样,由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并遵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构成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在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已与建筑一同反映着城市的风采和特色。
关键词:现代化工业城市;城市公共设施;景观;设计理念及运用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工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城市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公共设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内外辅助设施,公共设施设计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融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为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它与其他建筑一样,由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并遵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构成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在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已与建筑一同反映着城市的风采和特色。公共设施的存在与演变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与城市的发展程度,同时公共设施的性质又与城市的环境性质相一致,具有文化性、多元性、特定性的设计特点。
城市公共设施在显示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体现着市民的生活品质,传递着城市的文化艺术信息。它们已越来越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营建种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又被人称作设施景观。
一、公共设施设计与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及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的规划和艺术的处理。公共设施的存在决定了城市空间的性质及空间中人的活动方式。由于形成城市空间的建筑常常分属于不同的业主所有,因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都只能对城市的形态、城市的空间和界面处理作些控制性的限定,而公共设施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只要地方的主管部门有意识、有资金就可以对其进行控制与设计。好的公共设施设计还可以协调城市内各建筑单体存在的不和谐,使城市空间变得亲切并适宜居住。
二、公共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品位
城市环境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同时还在动态地变化着。城市作为物质的巨大载体,为人们提供着一种生存的环境,并在精神上长久地影响着生活在这其中的每一个人。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只有将其纳入到整个环境系统,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才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
三、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观念的公共设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如何进行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答案众多。笔者认为,设计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作为城市环境的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赋予城市公共设施新的元素。
1.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随着人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新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户外活动的迫切需求。户外的公共环境与室内环境不同,它属于大众的活动空间,人们各种行为方式的差异,促使公共设施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与特性。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重对人的关注,加强以人为本的意识,包括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尊重。注重整体的统一与个性的体现相结合。
2.注重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与道路相协调
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觉要求出发,使公共设施的位置、尺度、造型、材料、色彩与周围道路环境协调统一、互相衬托,并有机地融于城市景观环境之中,从而烘托出城市商业繁华的景象和城市独特的风景。
3.与建筑物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的尺度、色彩、形态应与建筑物立面有机协调。其尺度不宜过大,切忌分割建筑物原有立面、破坏它的原有使用功能、破坏建筑物顶部造型等;色彩宜以建筑物原色为基调,与之协调;形态宜按建筑物立面的要求进行选择,点缀丰富的建筑立面,与之整体统一。
4.与市政设施相协调
城市的许多公共设施,如照明灯杆、候车亭、邮政信箱、电话亭、宣传栏、道路指标牌等,其本身就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承担着艺术点缀的作用。这些城市公共设施,要统一精心设计,面积、尺度不能过大,以避免喧宾夺主,同时又不能影响其使用功能。
5.与城市绿化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与绿化要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设置公共设施时要区分不同绿地的功能,防止数量过多或面积过大而破坏公园绿地的绿色景观。
6.注重视觉效果
城市公共设施对于城市景观的构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以一定的造型、色彩、质感与比例关系,运用象征、秩序、夸张等特有的手法作用于人们的心理,给予人们视觉上的感受。在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应隐喻时代的精神与观念,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与其他实体一起组成城市的形象,反映城市特有的风貌与色彩,表现城市的气质与风格,同时体现出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五、主导信息时代公共设施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把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更多注重“软件”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城市公共设施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更让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到一种舒适自在并从体味生活的愉悦中转化为对美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设计;公共设施;新能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辽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增长速度已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13%,在国内生产总值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能源问题困境。如何摆脱能源日益匮乏的制约,已经成为振兴辽宁经济的当务之急。新能源的开发,为辽宁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辽宁新能源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辽宁省,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同时,辽宁省在技术方面还具备开发价值的风能源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占全省面积的40%还多。辽宁省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临海强压型风能源丰富区;除此之外,辽西北附近,尤其是与接壤地带,更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因为两侧丘陵的约束,形成了天然强大的风力收缩区。其中,以沈阳康平、法库两县、阜新、朝阳和铁岭为代表的辽西北地区占辽宁省风电装机容量的75%以上,规划容量近1500万千瓦。所以,辽宁省将新能源开发都集中在风力发电上。
太阳能是一种节能、高效、安全、清洁的绿色能源。现在,辽宁省运用太阳能主要表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建设和设计方面,以及建筑工程方面,同时,在城市道路的路灯也是运用的太阳能蓄电照明。也有开发太阳能电瓶车的企业,可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限制,太阳能电站在规模上实现了突破,可以增加很多电力。
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面朝大海,所以,主要是进行海洋潮汐能源发电和氢能发电,沈阳地区主要是运用地热能发电,同时,这两个地区都在研究一些新能源发电的科研项目,并不同程度创建不同规模的技术示范工程。
辽宁省的农村,每年秸秆的产量就高达180亿公斤,农民会将70%的秸秆作为生活燃料进行燃烧,仅不足6%的秸秆进行能源转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辽宁省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针对秸秆这一宝贵资源应该进行大力开发。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辽宁省大力发展秸秆发电、垃圾填埋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主要运用秸秆发电来认证行为的可行性,同时秸秆发电还纳入了辽宁省新能源开发规划中。
生物质发电中垃圾发电也是重要项目。辽宁沈阳的人口为740多万人,所以,年产垃圾量也非常大,将70%的垃圾进行发酵制气,年发电量就会达到2亿千瓦时,还可以生产堆肥。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发电厂已在2006年10月份奠基,并开始运行,可供3万多居民生活日常用电。
二、新能源公共设施的发展现状
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为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世界上最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为太阳能、风能。目前,有很多候车厅或者是报亭都是在运用风能或是太阳能进行供电。同时,还可以对景观设施、交通设施、信息设施进行供电。
在2012年,国家明确了“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此项目的确定保证了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关于新能源公共设施的产品设计也逐渐增多,技术成熟,由图1可以看出,此路灯的主要原料为竹子,灯体主要呈螺旋状进行排列,这种形式可以提升风能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起到装饰和照明的效果。虽然说是因为没有进行预接电缆,但是,风能螺旋灯的问世,也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图2是小型的风力发电装置,提供给路灯、电脑等电量。
有了技术的支持,材料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我们对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的展望不再是空想。
三、以辽宁大连为例研究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
沿海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更多地重视城市生态美学判断准则。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就明显优于许多城市,此类环境设施发展前景优越,而且可利用资源也比较丰富。大连三面环海,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冬季季风长达7个月,夏季风也很强,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80W/m2以上。风力发电将在大连得到很好的应用。
环境色彩是公共设施必须遵守的条件,公共设施的色彩要与周边环境色彩相协调,公共设施的主色彩为环境的同类色,局部可以运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从而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位置和物质特性。我们对点缀色占用物理投影面积发现,点缀色比例仅为10%。比如星海广场,星海公园主要色彩为白色、蓝色、绿色、黄色。
大连是一个时尚浪漫的城市,星海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依据现有公共设施的风格特点,可增加贴近环境特征的公共设施,增加休息区范围,使公共设施更好的为游人服务。对于这项新能源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但要利用风能,还增加了更多概念性设计,使公共设施有更多的功能,满足现代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运用,人们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提升,无线充电等的需求逐渐提升。“这项技术为手机集合紧凑型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同时为多个便携式设备充电铺平道路。对多个设备充电时,设备相对于充电器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
由此,本课题考虑将风能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充分利用大连地区的新能源环境特点,以“风影”为设计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公共设施。具体将风力发电装置本身形态与发光体结合,形成动感光带,以渲染环境氛围。将无线充电新技术融入公共设施,给游客提供便利和绿色的充电服务。是集照明、景观、休息、充电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设施。如图3,是三种设计方案。
四、结论
公共设施是城市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城市的精神与文化,而环境危机下,新能源的利用将缓解资源紧缺和城市污染,所以,研究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如果能利用辽宁的新能源优势来设计具有辽宁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将会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人文风采;表现了辽宁的气质和风格,显示出辽宁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晓枫.金融危机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J].浙江金融,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