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4: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产部门质量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生产质量方面:
从6月份在生产系统工作开始,就目前生产部门的现状作了大量的制度改革和完善,使得车间管理不断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现场整理整顿:就当时的生产现场环境,通过开会和6s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大家对生产现场的管理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使生产现场比较以前更加清爽、整齐,各种产品,用具摆放规范有序。
2、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从销售部反馈到生产部的客户投诉信息,生产部积极主动找原因和更好的改进方法。并召集生产全体员工进行pdca质量管理培训,让大家都有质量管理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多次的质量管理培训,员工们的质量细节控制和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成立专项工作日: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生产部门成立了质量管理日(每周二为公司的质量分析日)。针对质量分析会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生产经理牵头负责在一周内给予解决或者上报技术部叶总来处理解决,并在下次质量会上向大家做出提出来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处理结果。如此一来,公司产品方面有了全新的改进,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4、开展质量活动月:通过质量管理月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全方位培养员工们对生产过程中细节的控制,提升员工们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从而向实现一起飞跃、鼎造精品的企业方针靠近!通过9月份对“一楼质量提升活动月”的开展,充分体现金加工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全方位培养员工们对生产过程中各细节的控制,提升员工们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实现从根本意义上的对一楼配件库存产品的质量改进!
5、过程方法和细节管理:生产系统最大的漏洞就是在工艺方面、流程方面、细节方面做的远远不够。如生产过程没有流程卡,没有图纸,没有记录,没有统计,导致生产效率无法统计,员工水平无法评定。面对这一现象,从8月份开始,车间执行主管下单流程卡到位法、统计工作法和员工生产日记法。这样一来,员工们的工作和质量都能清楚的表现在表格上,质量合格率也能在表格上看到。通过几个月的坚持,员工们自检产品行成了好的习惯,加工配件的质量明显提升。
6、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对生产车间的综合管理改进,生产部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任用车间代表做为管理小组的组长,多人参与的模式,对生产过程、设备保养方面,产品光洁度方面。产品的毛刺、铁屑处理等细节方面做出有效的控制手法。在遇到质量问题时采取三不放过的原则。就是:质量问题原因不查明不放过、没有紧急处理措施不放过、没发长远对策不放过!并在生产早会上针对生产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不能重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如此几个月的坚持,使产品合格率明显提升。
二、人员管理方面:
1、爱心管理。通过感性认识阶段后,我和员工们之间的相处关系进入正常化,在车间管理上,选出了员工代表和管理层代表,如车间设财务监管(原是xx,现是xx),对车间违反车间规定的员工给予小额罚款(我们车间叫献爱心)然后上交财务监管处,财务监管人员根据天气情况,拿出罚款来给大家买饮料或者冰条吃。通过几个月的综合管理,大家的质量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质的飞跃!
2、走动管理。从6月份开始,每天销售一下订单到车间,象是跟单员,从配件开始到装配现场,全过程都在跟踪。在跟踪订单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最好时候,同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员工们的工作状态和产品配件有没有存在问题。通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员工们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3、激励机制。从7月份开始,对车间表现好的员工采用适当激励,如叫上几位表现好的去外面吃饭,顺便了解他们对工作方面或者职位晋升方面有什么想法,对生产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等。或者月底叫整个生产系统人员去外面聚餐,唱歌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员工之间的距离,凝聚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整体战斗力!
三、生产结构方面:
对于销售部门的信息反馈,生产部在生产结构方面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外协会议:针对销售反映生产部门发货不及时,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生产部组织了外协沟通会,把目前公司的外协客户召集到公司进行有效沟通,把公司目前产品方面存在的发货不及时和产品质量客户的反馈信息向外协户做重要的说明,并提出了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合作手法,同时规定了外协管理日,并由专人负责和外协的有关问题沟通和现场到外协处进行过程跟踪,通过几个月的实战,外协质量和供货期明显好转!
2、生产装配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有效整合。要求凡是生产前必须有生产经理下生产指令单,然后到技术部领取图纸并签上经理名字,生产经理把生产指令单交车间主任,并严格按生产单生产加工。装配车间员工凭领料单到一楼配件仓库领取配件时,要充当检验员的角色对所领的配件进行质量方面的初步检查,如果配件有问题,当场进行合理方式处理。另外要求装配人员在装配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角度考虑,产品的质量水平是否满足客户要求,如果装配现场有任何质量发现都第一时间上报生产经理进行合理改进!
3、配件仓库进行合理优化。针对配件仓库脏乱差、产品生锈、尺寸不对和质量不稳定、配件数量不清等问题上,通过生产部代表会议,决定对仓库进行彻底的整理整顿(当时用了句口号是:天翻地覆、完美体现!)。从10月5日开始,进行整理和细节处理,现在已初见成效。通过1个多月对一楼仓库的整理整顿,达到按区域、类别、标示固定存放,让人一目了然的效果!并且各类别产品配件全部采用塑料袋包装、涂油处理,确保入库后的产品的合理保存、使用时是都是合格品!整理完毕后,仓库执行了“先进先出”的原则(因为每种配件上有合格标签和入库日期,先进先出才有时可查),重新规定仓库各种产品配件的最高和最低的限量,利于生产合理计划和降低库存成本!
4、看板管理。看板管理是生产部面对目前管理混乱的重要举措。看板的使用,给大家一种警觉,大家都明白了什么是自己要做的,什么时候去做,什么时候完成任务等。如销售生产管理看板、装配生产缺料综合管理看板、成品库综合管理看板、配件仓库综合管理看板、生产质量综合管理看板、仓库缺料综合管理看板。通过看板的使用,生产节奏清爽了、配件加工及时了,各项工作是均衡有序!
生产部门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和上级领导的明确指导下,生产质量综合方面正向着良性方面发展。过去的一年来,虽然然生产质量各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现场管理还比较混乱:
虽然半年多来一直强化现场管理,但由于员工素质不同,个别区域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员工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还要不断加强!
二、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配合的不够深入。
从多次的技术生产综合会议上,针对目前的产品结构和加工精度要求,都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导致图纸根本指导不了生产,希望在新的年度里,生产部门有权力来对图纸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修改(配一工程师在生产部,适时对产品的改进和质量提升有直接效果!)。
三、人员管理方面:
由于公司人员的文化水平不同,分工不同,在对公司大的发展方针理解不到位,导致整体战斗力还有待提升。希望在新的年度里,加大员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四、产品质量和细节管理方面:
写一份好的简历,单独寄出或与求职信配套寄出,可以应聘自己感兴趣的职位。参加求职面试时带上几份,既能为介绍自己提供思路和基本素材,又能供主持面试者详细阅读。面试之后,还可以供对方存入计算机或归档备查。
今天小编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公司个人简历表格范本;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姓 名:性 别:男更新日期:民 族:汉族户 籍:年 龄:25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69cm现所在地:广东深圳希望地区:广东深圳希望岗位:工业/工厂类-品管经理/主管
工业/工厂类-资材主管
工业/工厂类-生产经理/主管
待遇要求:¥8000元/月(可面议 要求提供住宿)最快到岗:随时到岗教育/培训1998-09 ~2001-06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院工业分析大专工作经验 至今7年3月工作经验,曾在3家公司工作(2012-02 ~ 2012-11)公司性质:私营企业行业类别:其他担任职位:品管经理/主管工作描述:1、优化品质部门组织架构,提升部门配合、沟通、协调、服务水准。
2、负责部门职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品质判定能力的培训、绩效考核。
3、制定协助源头与品质薄弱的生产部门提升品质方案。
4、统计制程品质数据,处理生产品质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协助生产部门进行改善从而提升全员品管意识与能力。
5、收集和整理协力厂商品质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审查和评估。
6、衡量公司内部与客户之间的检验标准差距、检讨与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离职原因:寻找更好的发展(2005-07 ~ 2008-12)公司性质:私营企业行业类别:其他担任职位:品质主管工作描述:1、优化品质部门组织架构,提升部门配合、沟通、协调、服务水准。
2、负责部门职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品质判定能力的培训、绩效考核。
3、制定协助源头与品质薄弱的生产部门提升品质方案。
4、统计制程品质数据,处理生产品质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协助生产部门进行改善从而提升全员品管意识与能力。
5、收集和整理协力厂商品质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审查和评估。
6、衡量公司内部与客户之间的检验标准差距、检讨与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离职原因:另有它就(2003-06 ~ 2005-07)公司性质:私营企业行业类别:其他担任职位:品质工程师工作描述:1、处理生产中的品质问题,跟进各项改善措施的效果并与相关部门及客户沟通。
2、接洽、确认、协调实施纠正措施、回复客户投诉并跟进改善措施效果。
3、跟进客户投诉问题,找出问题根本,防止问题重复。
离职原因:另有它就技能/专长专 业 职 称:计算机中级简历语 言 能 力: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英语口语:良好第一外语:英语 良好计 算 机 能 力:中级计算机详细技能:熟悉OFFICE办公软件 ERP流程及操作非常熟悉其 它 技 能:本人对ERP管理有非富的经验。发展方向寻求职位: 1.品质经理; 2.生产经理; 3.仓库经理品质经理自我评价1、熟悉现代大型企业品质管理流程。
2、善于沟通合作,推崇团队协作。
3、能迅速融入企业团队中,并发挥及发展自身管理特长。
4、能吃苦耐劳,对企业有归属感及集体荣誉感。
5、工作经验:
熟悉手机外壳(塑胶件与锌合金):注塑、压铸、抛光、喷油、丝印、烫金、雕刻、电镀、镭雕、组装的检验检测标准。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 管理模式 问题分析 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81-02
引言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充分综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决策、计划、控制、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平台。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计划管理将ERP系统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连接成有机整体,在推动生产计划目标落地方面起着承上启下、连通内外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生产计划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单位所生产产品的品种、产出速度、产出时间、人力和设备等资源配置以及库存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资源优化管理。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计划管理重点跟踪和监控项目执行情况,确保项目高效顺利执行。对于现代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非常复杂,缺乏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混乱无序,更严重者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生产任务主要包括自主生产任务、合同任务和上级单位研制任务,科研生产任务主要基于合同任务。计划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包括计划管理处、科技处、质量处、采购处、市场部等。经过多年市场化发展,形成了以研发部门为科研主体,产品制造部门承接基础生产任务的生产模式。近年,企业主营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横向合同生产任务艰巨,外协、外购量巨大,生产负荷动态起伏明显,同时上级相关部门的纵向研制任务繁重,科研产品多型号并举、多任务交叉,科研产品小批量、多批次订单驱动被动生产的特点尤为明显。在自主生产任务方面,该企业滚动制定年度和季度生产计划,以产品预先生产的管理方式安排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完成日期,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现执行计划及后续计划。生产计划管理流程见图1。
销售部门与研发部门根据客户订单或销售预测启动任务,生产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评审后,下达正式计划到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制定人力、物力、项目进度等基本需求信息,并将其反馈到采购相关部门,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生产部门在加工或装配产品时从仓库领取原材料,加工完毕后成品入库。生产计划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计划管理滞后,管控能力有限。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产品类型多元化,产品技术水平不一,企业市场订单和科研任务均具不可预知和随机性,合同期限和合同产品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实际计划管理过程,面对不确定合同,整个生产系统经常处于应急的状态,材料配件采购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延期交货,计划执行时采购部门存在仓促采购情况,且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能力有限。计划管理人员下达任务后,只能被动对宏观的生产节点进行监督与控制,而对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缺乏直接管控能力,且生产部门与计划管理部门信息渠道有限,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详细的生产情况,经常造成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计划节点脱节,合同拖期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公司整体经营计划控制乏力。
2.计划管控脱节,生产秩序混乱。计划制定方面,一方面销售研发部门在提出自主任务采购计划时,可能过分夸大需求量,进而造成库存原材料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要求交货期尽可能短;而生产制造部门则希望订单单一合同量愈大愈好,交货期越长越好,造成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冲突;另一方面计划制定过程对生产设备的产能评估不足,不合理生产计划安排通常导致库存物资积压较高,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运作成本高。
计划管控方面,计划制定和管控脱节严重,从企业经营战略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生产计划能力不足。计划考虑不充分,缺少替代计划,以至于生产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生产计划拖期现象时有发生,生产计划粗放的特点比较明显,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在客户中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企业声誉。
3.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长期以来,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目前,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虽初步实现了物资管理和销售(合同管理)功能,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尚未纳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完整,数据资源不能及时共享传递,更不能提供决策参考。
监管不到位,部门协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问题难以发现或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快速解决。在生产计划做出调整时,信息共享缓慢,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响应,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尤其是产品制造部门多任务多项目并行生产时,基于不同诉求,生产活动秩序混乱,人为干预项目计划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
二、某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提升对策
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是:生产计划合理、均衡,库存管理优化,设备利用充分,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控制有效,财务分析及时等,满足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各项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实现科研生产管理顺畅需求,必须在项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提高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水平。
1.管理理论创新,深化管理内涵。生产计划管理理论包括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理论,MRPⅡ理论,约束理论、准时生产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生产计划进行指导。基于企业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建议将MRP(Manufaeturing Resourees Plannin)Ⅱ理论、约束生产理论与能力需求计划有机结合。第一以MRPⅡ理论为指导,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统筹配置企业各种制造资源,明确企业计划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第二以约束理论实施管理监控,通过瓶颈识别准确关注生产能力、资源安排和现场控制,充分追求零库存或者库存最小化,寻求需求和能力的最佳结合,使系统产销率最大。第三关注能力需求计划,通过计算测算出物料加工占用产品制造的负荷小时数,平衡各工序的能力与负荷,解决设备闲置与超负荷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此为基础建立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集成模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2.管理实现模块化,提升管控协作效率。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应该及时准确反映成品半成品及原料库存、企业生产能力、实际生产销售水平和新品研况,预估市场形势和潜在风险,合理安排生产、采购、经营等计划,并跟踪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建议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块化管理需要,推动建立销售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和出入库及发货管理模块,分阶段逐步纳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打造科研生产计划管理多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积极推动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协调高效率运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综合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质量、成本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功能见图2。
3.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程序化。积极推进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集成销售模块(包括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包括发货管理)模块等模块,建立覆盖各业务流程的生产计划管理大系统大数据,推进完善计划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建立科研生产项目信息数据库,并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现有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中计划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数据分散情况,最大效率的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将实施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提质增效上,将计划管理与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工艺文件管理紧密结合,打造多项目基层管理平台。通过计划管理工作程序化,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三、结论
本文结合国内外生产计划管理的最新理论,提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改进对策,对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实现模块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和计划管理系统开发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1-22,[中小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 林志坚.日本企业MRPⅡ实施的特点, 2005-3-3
[3] 肖智军,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JIT.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57-60
[4] 周三多.生产管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68-69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24)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有效性
一、质量监督的概念与主要职责
所谓质量监督控制即为消除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具体的质量监督措施是通过各种质量作业技术与活动,保证质量检测活动与相关质量检测要求、规范相符。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质量监督即为企业内部设置专业的检测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参照特定的质量管理标准、通过相应的管理手段获取质量检测控制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获取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因素,最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异常。
而企业质量监督单位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检验进厂原材料,从源头上消除质量异常;其次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消除半成品异常;再次,检验出厂成品,凡是未经质量抽检的产品均不得出厂;最后,参与生产技术标准的制订与修订,参与新的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开发。
二、生产企业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些生产企业而言,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会对其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质量监督文件可操作性不足
质量监督制度中必然包含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但是在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时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却不够准确,对质量管理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从而进入只要有标准就要编写质量管理文件的误区,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质量管理文件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其实质量文件编制越全面,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就越高,这个过程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提高了文件的执行难度,加大管理成本,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质量管理文件体系的建立要适度而行。
(二)未树立全面质量监督的意识
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质量监督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现在一些企业存在片面的认识,以为质量监督只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责任,而与其它部门没有关系,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全面质量监督意识,无法做到“全员皆品检”的质量管理。其实质量无小事,只要参与产品生产、企业经营的组织内各个成员,均有义务、责任参与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来,只有树立了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意识,才能将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提高企业质量监督制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质量管理文件的可操作性
企业在制订相关质量管理文件时,要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强调管理文件的全面性、细节性,不仅要求约束力与说服力相对较高,而且还要人性化,量体裁衣,不能为了编写文件而编写文件。例如现在很多企业为提升自身的企业形象,加强产品的质量信誉,会进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是很多企业只是将认证重点放在短短几天的认证考核过程中,却做不到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天天坚持、人人坚持、事事坚持”,认证过后质量管理文件便被束之高阁。其实企业要正视自身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加大执行力度:首先参照文件制定一个合理的质量检查计划,确定出质量监督工作的时间、地点、检验方法;然后再根据相关标准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保证对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最终实现规范、科学、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文件的可操作性。
(二)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
具体而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与仓储单位合作,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监督
做好进货检验,从源头上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进货检验主要针对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毛坏与半成品、外包产品等,加强对仓储单位质量监督管理知识的培训,以质检部门的监督控制为主,仓储单位人员的监督为辅,及时发现原料存储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过期、失效、进料检验过程中未抽查到的质量问题等,最大程度上保证投产材料的合格率。
2、与生产单位合作,做好事中质量控制
与生产部门合作,全面开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加强操作人员自检意识。自检的内容包括首件自检、全数自检与随机抽检。经过长期的实践,质量管理自我检验可以总结为“三自”原则:首先是“自检”原则,即生产人员对该工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过程中要参照相关质量管理标准与工艺规程的要求;其次为“自分”原则,即生产人员对该工序的产品进行自检后,将产品按照一定的等级标准进行质量分类,分类存放,以便于质量监督人员进行分类检验;最后为“自盖标志”,即每个生产人员在相应的产品或工件上标识出自己的工号,从而在下道工序发现质量问题后便于追溯责任人,这种责任制的作法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与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巡回检验。通常由生产部门基层领导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巡回检验,以防止作业人员责任心怠懈,未按照生产工艺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或者错用了量具、检具等。此外,还要加强上、下道工序的互检,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提高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与时效。
3、做好产品的终检工作
与生产车间与成品仓库密切配合加强产品的终检。对于车间而言,完成产品终检,证明该产品所有工序均已完成,检验最后一道工序,不仅可以发现产品的外面质量问题,而且通过有效的测试,还可以发现产品的性能问题;而对成品仓库而言,必须保证接收入库的成品为百分之百合格,杜绝与质量要求、出货品质要求不符的产品入库;在产品仓储过程中加强巡检,防止产品超过保质期或受仓储条件影响而性能受损等。
四、结语
总之,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要重视产品监督管理的作用与功能,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严格把关,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符合甚至超过行业标准,全面提高质量监督制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济宁辰星碳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之俊,靳京民.测量质量工程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8,!9年7月28日)
居住地:济南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X半导体有限公司
行 业:半导体
职 位:质量管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化工
学 校:鲁西大学化工学院
自我评价
责任心强,学习能力突出,富于团队精神。吃苦耐劳,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计算机二级(C语言)操作能力:掌握C语言技能描述:计算机一级操作能力:熟练掌握office操作软件。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半导体
目标地点:济南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质量管理
工作经验
2013 /7—至今:XXX半导体有限公司[1年5个月]
所属行业: 半导体
质检部质量管理
1、管理和控制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及时处理一般技术问题,编写质量分析报告
2、学习了解产品试验、样品质量测试以及批量生产,熟悉产品操作流程手册,协助流程手册顺利执行
3、取样分析产品结果,参与工艺改进、设备调整和产品开发,监督生产流程的维护和实施
4、负责材料入厂IQA验收、QMS系统输入及QMS执行,核对供应商的出货检验报告
5、与技术、生产人员协作进行工业化试验,利用内外资源共同协调质量、生产问题,制定和执行行动计划
2012 /7—2013 /7:XXX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化工
生产部门烧碱生产部门
1. 参观了烧碱生产工艺,在公司员工的带领下,初步认识了烧碱生产设备的应用及生产流程。
2. 参观了焦化生产工艺,初步认识了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公司人员对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讲解。
教育经历
2007/9—2011 /6 鲁西大学化工学院 化工 本科
证 书
2009/6 大学英语六级
2008/6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GMP;质量管理;制药企业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P673-7210(2007)12(a)-079-03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上到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下到普通药品生产企业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GMP认证制度,自2004年7月起,GMP证书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必要前提。通过实施GMP认证,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好地保证了药品的质量。但由于我国实施GMP时间短,在进行认证时,制药企业往往只注重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忽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持,从而产生了重认证、轻管理等弊端。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制药企业如何有效地维持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从制度上保证药品的质量。
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员工培训
1.1 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
GMP(1998)第三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国家药品管理法也规定:“企业进行药品生产必须配备相应的具有一定资格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并在有关解释中明确规定,所述的“一定资格”是指具有国家正式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在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组织)颁布的原料药GMP即Q7A文件和美国cGMP中均规定:“企业中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应是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一定从业经验并接受过相应技术培训的人。”因此质量管理者,即要具有相应的资格,又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各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新的法律法规,减少违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及质量管理部门。还必须定期对员工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做出是否可以继续在相应岗位进行工作的判断,不合格者经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只有这样才能从人员上保证符合GMP的要求。
1.2 有效而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保证
GMP(1998)赋予了质量管理人员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的权力,这要求企业从组织结构和制度上保证药品的生产活动在质量人员的监督之下进行。目前国外一般将质量管理部门分为质量检验(QC)和质量保证(QA)两大职能。QC负责原材料、包装材料和成品的取样、检验及检验报告的提供,检验方法的建立及质量标准的起草等。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负责;QA负责各种标准、文件的最终批准,药品制造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异常情况的调查及不合格品的处置,检验报告的签发等。两者的工作职责完全不同,例如产品最终检验报告的签发,QC的签发仅说明本批产品经过检验合格,而QA对检验报告的签发说明本批除了确认检验符合法定标准以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影响药品质量的重大异常情况,本批产品可以销售。质量保证(QA)即向企业的管理者保证所售出的药品是在遵守GMP的条件下生产的,又向客户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均一。因此,药品生产企业设立质量保证(OA)部门对保证药品的质量,从源头上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非常必要。
2 建立有效的文件管理体系,确保GMP实施的宗旨
GMP实施的宗旨是:“将人为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实现这个宗旨,就必须保证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即完备的操作规程。
2.1 操作规程容描述要求细致、严谨、具有可操作性。并不断更新
企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的书写强调细致、严谨和可操作。每个操作细节都必须在SOP中有清晰的表述并且没有歧义、操作性强,比如物品的传递、更衣程序、设备的清洗灭菌程序等,尤其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对SOP书写细节性的要求更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都进行相同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时,也容易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SOP的书写,确保所有人都按照同样的程序执行相同的操作,这是实施GMP确保药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SOP一般在生产初期书写,但由于是第一次书写缺乏可参照的实际生产数据和经验,往往不够细致全面,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随着经验的丰富不断地对规程进行更新完善。对于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变更以及法规的变化,SOP也应该及时更新。
2.2 执行标准操作指导书,杜绝操作人员隐瞒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以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活页记录纸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为了在操作过程中向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完整的操作指导说明,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按照生产批号由质量管理部门发给生产部门的标准操作指导书(SOI)代替SOP。二者区别在于SOP是单独的,没有体现“程序”的概念及操作的时间性。而SOI使生产过程中的所有SOP按照工艺流程串接起来。这样,操作人员在进行生产时,拿到相应批号的SOI,按照生产指令的要求就可以进行各种操作,既可以保证所有人员的操作相同,又可以杜绝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被故意隐瞒不报。
3 规范质量管理程序及制度,确保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制造全过程的控制
3.1 健全异常情况管理制度及调查程序
由于各种原因,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是难免的。但考虑到产量及成本,生产部门往往会隐瞒,只有出现不合格品时,实际情况才会暴露出来。如果所有的异常情况都能够被及早地发现并得到有效的处理,就会避免很多不合格品的产生。企业必须赋予质量管理部门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的权力,在原因查明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之前,不能继续生产。
3.2 健全原材料请验及放行程序,保证所有物料的有效管理
当前,制药生产企业对于最终产品的放行普遍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但为了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也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管理。通常,QA部门需要事先对物资部门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供应商和随货报告的审核后。检验部门才能对原料进行取样和检验:检验之后的数据必须经过QA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后才能得到最终的放行和使用,而生产部门只有见到QA在原材料包装上的放行标识才可以使用该批原材料。QA在包装上作放行标识的目的:一是证明该批原材料是从公司批准的供应商处采购的。
二是证明该批原材料经过检验符合企业的原材料质量标准,三是证明该批原材料在贮存过程中是在其规定贮存条件下进行贮存的,即本批的原材料质量上不会对未来成品的质量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3.3 建立健全趋势评估制度,将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一般均需要对环境、水质等进行监测,并建立相应的报警限及标准限。对于药品的生产。环境监测及水质监测非常重要,但是环境、水质的检测结果由于微生物培养期的原因,往往较生产使用滞后,因此定期对环境及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十分必要。为了保证对药品质量没有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对此两类指标进行月度趋势分析,及早发现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出现明显的趋势变化或监测结果达到报警限时,应进行原因调查。除此之外,当检测结果出现突变时,也应进行调查,确定突变的原因。
3.4 建立动态的质量统计分析制度,为有效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质量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原材料的关键检测指标进行动态趋势分析,可以随时发现原材料质量的变化趋势,便于及时地发现供应商的质量变化;对产品的理化检验指标进行动态统计趋势分析,可以发现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及工艺控制水平,并可能为工艺变更提供依据。对稳定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质量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而为药品效期的确定提供依据。
3.5 建立变更管理体系,所有的变更只有在被批准后才能执行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使用、降低成本的要求及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方面经常需要变更。按照QA的规定,变更应遵照一定的程序:我国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发生影响药品质量的变更,必须得到药监部门的批准后才能执行。国内外有很多由于没有履行正常的批准手续的工艺变更形成劣药的事例。企业必须建立变更的申请、试验、实施、批准程序,根据变更的类型进行必要的试验或测试。并根据药监部门的要求,执行必要文件的报批手续,变更才能施行。
4 建立完整的验证体系,确保所有系统操作在验证后进行
98版GMP将验证定义为:“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所有的系统只有在验证后并按照验证时的参数进行操作,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GMP规定的验证范围包括: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关键设施、设备等。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等发生改变时,以及生产一定周期后。应进行再验证。
遵照GMP的要求,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验证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团队来对验证进行规划,确定验证项目、验证的方法及标准等,并且组织人员书写方案。确定再验证周期等。每一个制药企业都要进行设备的安装、操作、性能确认验证,工艺验证,水系统、空调系统及清洗等基础性的验证。无菌药品的生产企业还必须进行如灭菌验证、更衣程序验证、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及无菌工艺验证等。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包括时间参数都需要进行验证。总之,验证应贯穿药品生产全过程,所有的工艺参数、设备系统都要经过验证后才能被认可。
此外,企业在验证之后还必须要保持住验证的状态,由于验证时的测试项目多于例行的控制项目,验证时管理技术人员投入的精力远大于日常的生产过程,因此如果验证的状态得不到保持,将会失去验证的意义。验证之后,通常我们需要将验证确定下来的各种操作方法通过SOP的形式固化下来。并培训到每一名员工;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得设备设施始终保持在验证时的状态。
关键词: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的向往,此类想法在无形中增加了园林苗圃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同时对园林苗圃的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园林苗圃生产中质量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是生产高质量苗圃的基本保障。
1目前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非常快,也促进园林苗圃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少人进入了园林苗圃的栽培行业。园林苗圃行业在高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之前的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方式基本是粗放式管理,主要体现在中耕、锄草、修剪、抹芽等苗圃生产管理上,可缺少创新、先进管理技术;园林苗圃生产中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不能为园林苗圃的科学研究给予支持,阻碍了园林苗圃种植业的高速发展;园林苗圃新品种的引进、植物育种、培育等管理方面经验匮乏;苗圃管理人员没有园林苗圃实践技术与理论知识是最主要的,对苗圃生物学特性知道的较少,不能因地制宜的采选合适的苗圃种类。此类苗圃生产质量管理问题均对苗圃出圃率的优劣造成了影响,导致对园林苗圃的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影响,严重的还可破坏整体苗圃市场平衡。
2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方法
2.1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2.1.1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品种资源或苗木种、农业生产资料(如农业机械设备、农膜、肥料、农药等),此为苗木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增加苗木质量的可靠保障。
2.1.2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控制。将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1.3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水分、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
2.1.4方法与技术的控制。方法与技术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使用的栽培技术、育苗技术、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控制,确保所培育苗木的生长健壮、规格一致,增加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的重点。
2.1.5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确保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②应配专人进行操作。③选择好机械设备的型号。
2.2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应认真管理,来确保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确定生产资源并主管策划,组织、指导、协调生产部门人员按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保证苗木生产计划可保量保质完成。技术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及苗木生产标准。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技术指导文件和生产质量标准,进行必要的过程质量控制和现场操作指导。根据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评价、观测,对确认和验证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的维修、控制和校验,确保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3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发展与生存。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各岗职工都应关心苗木的质量。应有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主人意识和责任心,关心单位的发展,关心苗木的质量。
3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生产苗木的质量保证应分为对内的质量保证和对外的质量保证。现在不少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经营者获得苗圃相关管理人员的保证,它承诺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经营生产整体目标。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客户的和对认证机构的质量承诺;对客户的质量承诺是指供给符合客户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落实其质量承诺。
4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创新措施、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能够较好地增加苗木生产过程的效率或效果。二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外部和内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各级管理者和最高管理者应持之以恒、以身作则坚持质量改进,来满足高速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各管理层及全体职工都要参与的活动,按照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人员、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之间进行。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合理视情配置资源、苗圃苗木不间断、持续、增加生产苗木质量的过程。五是质量改进要在苗木生产过程中,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持续追寻改进机会,来达到较高的质量目标。
关键词: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07
0 引言
制造产品与其他方式生产的产品在质量管理上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殊性。作为制造类产品的港口起重机械产品,在其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中,既要遵循其他形式生产产品的质量管理方式,又要从其实际出发,在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中体现出其特殊的质量管理方式。
1 制造产品的质量管理
1.1 制造产品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和质量管理细节
制造类产品面对的用户群比较广泛,有的用户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这些产品,而有的用户对于这类产品还比较陌生。制造产品在质量管理中会面临一些问题,生产用的原材料不符合标准,导致生产出来的成品不合格,不能用于正常施工中;在设计过程中因考虑不周,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其质量;在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因为计算失误,没有兼顾到产品整体,导致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制造产品质量管理的细节却是非常关键的,其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自始至终都需要面对新产品。新产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新产品“新”在什么地方;第二,质量管理细节对新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施工等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第三,为确保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新产品的动态,需要加强这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还有待确定。
1.2 制造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
在制造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加强与产品相关的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并提取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对其进行详细的质量管理规划,并贯彻落实这些规划。其次,如果各部门、各单位在沟通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要尽可能的减小分歧,将偏差控制在各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再次,制造类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产品本身,同时还要改进各方的沟通方式,对计划活动进行控制。在制造产品生产前,需要制定产前计划活动,受设计要求差异的影响,每项加工都会涉及到不同的制造过程,因此逐件产品的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计划中要包括所有的详细信息。如果加工重复率不高,则计划的重点应该是辅助加工数据,如果加工重复率高,那么重点则应该由计划转变为控制。
1.3 制造产品的质量改进
为提高制造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生产企业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制造产品的质量,使其被投入使用后,能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起到改善作用。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制造产品的质量改进项目是有针对性的,通常情况下是针对某一产品的某一质量问题而开展的项目。制造产品的质量改进,主要是为了解决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因此,在制造生产中,基本不会针对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本身进行改进。并且,在制造生产中,如果改进项目是科学合理的,那么其就能将统计工具充分的利用起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并不高,但获取的改进措施却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阻碍项目进行的通常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2 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2.1 将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成文件
在执行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前,需要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在此计划中应明确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活动,并将活动所需资源详细罗列出来。并且,在项目管理计划书中,应将质量计划纳入其中。制定质量计划实际上是特定项目的要求,其是一份重要的文件,不仅要包含项目程序,还需要包含开展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如经费、技术、工具、设备、人工等。因此,质量计划不能等同于检验计划,而应将检验计划作为质量计划的一部分。在编制质量计划时,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且其是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依据编制的。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提供更详细的质量管理细节,明确各方的职责。因此,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比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更具权威性,其是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2.2 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
在不同的港口起重机械生产企业中,需要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以保障其制造项目的顺利进行。在不同的企业,相关部门都有专门对质量负责的人,这些人员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相关部门,也可能是质量管理部门外派的人员。而质量管理部门可能是完全独立于质量检验部门的,也可能与其同属于相同的部门,如生产部门。无论是质量管理的负责人,还是负责质量检验的部门,只要其不再隶属于质量管理部门,就不再为质量管理部门服务。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质量管理规划,也可能是因为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水平和意识决定的。如果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不明确,就会存在一系列利益关系,这不利于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
2.3 建立奖惩机制
在制造生产中,生产工人的权力是比较大的,这是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对工人放权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监督,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工人在生产中的积极行为,惩罚其中的消极行为。在奖惩制度的构建中,不仅要考虑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还要考虑其辅助过程,不能只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奖惩机制。与此同时,在建立奖惩制度的过程中,要将静态奖惩和动态奖惩结合起来,静态奖惩应该其辅助作用,动态奖惩才应该是处于不断实施中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成文件,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避免造成企业内部关系的复杂化,导致因为利益而降低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效率的行为出现。此外,还需要在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从而确保港口起重机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刚,孙志海.港口起重机械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探讨[J].港口科技,2011(08):38-42.
[2]曹桂明.激光经纬仪在集装箱起重机项目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