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4: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理论知识以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传播的工具,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地应用,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顶岗实习行业的信息与技术。由于学生在学校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信任,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杂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工作信心。学校在挑选顶岗实习企业时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岗位很少,导致学生在实习时不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学校在挑选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与企业进行很好的沟通,造成学校以及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企业很难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来做。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不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淡忘了,这样的顶岗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改善顶岗实习的现状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是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使顶岗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二、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老师传授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计算机实操课占很小的比例,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很少。在考试时理论成绩占很重要的部分,实操题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学生觉得通过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重要,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就行,学生错误的思想使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有一定的偏见。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顶岗实习,使学生重视计算机的理论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
(二)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向其他同事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不要总是被动接受要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要学会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技巧以便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不断扩展知识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就是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但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行业内的其它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可以胜任实习的岗位,成为企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四)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而不光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师自身一定要具备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讲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顶岗实习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计算机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五)企业应该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由于学生在学校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到了实习单位以后,单位对学生不信任,不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去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企业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改变对实习生的看法,为实习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使实习生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六)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企业以及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该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效率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对考核没通过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加强对他们的顶岗实习意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度,使他们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把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的依据之一,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技能。
三、总结
关键词:网络平台; 顶岗实习;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31-03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占据了40%。
笔者通过调查所在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比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得到了强化,“教”方面很薄弱;有些学生在小公司实习,人员流动比较大,自己没有师傅带,还没有等上半年,自己居然成为了“元老”级的员工,更谈不上被引导,职业技能上升空间变得很小。所以顶岗实习阶段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成为学生实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的思想独特,有自己的见解,刚到岗位上容易出现浮躁情绪,受社会经济影响,生存竞争压力很大,在高压状态下容易出现频繁换岗现象。虽然学生在校内接受培训的技能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到企业以后,面对具体的岗位,内容虽相似但也会有所不同,实际工作要更加复杂,时效性要求更强,工作量要比校内实训大,复杂的人事关系等都将是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90后的年轻人,突然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娃”变身为“职业人”,较大的反差使得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导致离岗。另外一些学生则因为对岗位期望值比较高,一千多元的实习工资,离自己“挣大钱”的梦想太遥远而离岗。还有一部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被发掘,想去找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因此一直在寻找好单位、好公司,临近毕业也只是一个“短工”。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一门必修的课程,需要被考核,最终导致顶岗实习失去其意义。
2.企业方面
企业是学生在大三一年中主要的学习基地,企业不仅是生产单位,同时也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顶岗实习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校企合作企业,他们平时与学校保持着联系,承担着部分实训教学任务。如果只让学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企业不能提供有些职业技能,或者学生人数过多,超出了企业的承担范围,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类是纯生产企业,他们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的产品需要有保障,只能接受少数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实习学生的需求不多;即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也有可能被当成真正的员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几乎被忽略;有些企业把实习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只安排些跑腿、打杂的工作,更谈不上对学生实习进行教学管理。
3.学校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把顶岗实习学生流放到企业,疏于管理,让学生自由工作,具体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是否与专业对口,或者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怎么样,学校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有的学生甚至到毕业也没有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而也有一些高职学校专门成立了指导小组,每周打电话访问,让学生填写实习报告,定期去看望学生,了解实习情况,但最终效果却不显著。究其原因发现,教师对企业、学生的深入了解程度不够,自身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无力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4.技能方面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虽然应聘的是网络管理工作,但是因为公司需求,他们到岗位上做起了网站美工,干一些处理图片和flas等工作;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生虽然应聘的是后期制作,但同时还需要熟悉代码,更新公司网站。同学们是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但实际岗位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这就导致职业技能与顶岗实习岗位需求产生了差距。
二、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平台建设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训教学的延伸,重点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一门以岗位实践为主题内容的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应该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来实施,在实践中给予量化,落实到每一个技能模块,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把大一、大二学习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的任务、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学生的特长、特点出发,拟定有针对性、模块化的实习课程。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想要取得有效性,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深入沟通和合作,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建设方便、快捷、高效的电子实习课程资源。
1.顶岗实习课程内容
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遇见的困难和问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应结合IT行业发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内容的制定上,请计算机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或者近期毕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中。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清楚行业需要具备哪些职业技能的人才,而毕业生总结上一年顶岗实习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能给出最切合实际的知识需求。
课程内容应涵盖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领域:(1)高级办公自动化;(2)数据库应用与管理;(3)程序员;(4)图形图像处理类,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淘宝设计等;(5)网络管理;(6)电脑组装与维护;(7)计算机辅助设计;(8)游戏开发设计;(9)IT产品销售;(10)软件测试;(11)多媒体设计类,二维动画、三维建模、三维效果图、影视后期等。
2.编写电子实习教程
如何让企业和毕业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呢?除了传统的交流会、研讨会等,我们还可以引进网络的有利因素,把顶岗实习课程放在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平台上,进行远程教育。一些高职院校通过E-mail、qq、qq群、微博、微信等进行教学指导,学术交流等活动,但不能形成电子实习教材。而在顶岗实习平台上企业专家、毕业生、教师、实习生均可以上传资源,教学过程中大家在平台上解答问题的帖子、讨论区的记录也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电子版的实习教程建设者众多,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形成顶岗实习课程“大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电子实习教程里不仅仅包括学生大一、大二学习过的知识和以上所描述的计算机类专业就业领域的知识,还包含了最新的IT技术、其他专业相关人员所上传的人际沟通、心理学、职场励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下班后在电脑上,或者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登录并观看教程,在这个顶岗实习平台的开放大学里进行远程学习。
3.远程教育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进入网络与移动学习的时代。远程教育的优点之一是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网络远程教育给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学习或者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实习的岗位有很多类,行政、设计、开发、销售、管理等,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顶岗实习平台上不仅仅包含了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学校其他专业的远程教育资源也在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中岗位的需求进行学习,如此丰富的远程教学资源,总有一个会适合学生的需求。
4.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管理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证顶岗实习规范、科学、合理、有制度地进行。这套办法必须落实到具体地方、具体人员、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才能有效地为顶岗实习服务。(1)制度完善,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协议责任制度,实习安全管理等;(2)责任落实,专业教师、企业责任人的奖惩制度,课程资源建设量化管理等;(3)岗位监控,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习规范等。
学校应该有专项的实习经费用于顶岗实习平台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支付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酬劳,以及专业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所产生的费用等。
5.考核与评价
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考核和评价体系是实习指导规范管理和实习质量的保障。考核标准能衡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是否达到了目标技能,校企合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实际操作是否熟练,岗位技能提高程度,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方面。考核学生完成实习指导表、鉴定表、实习记录和实结等一系列材料的情况。在学校顶岗实习文件规定的评价基础上,对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指导态度、顶岗实习检查力度、学校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评价。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计算机行业有各个领域举行的大赛,学生在实习的过程是否参赛获奖,也是评价的重点之一。
有了考核和评价,顶岗实习信息反馈是关键。在平台上延续评教系统,开放顶岗实习信息反馈端口,学生随时可以登录平台反馈企业对其的指导和管理,反馈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他们实习过程的检查、关心和指导情况等。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学校、企业和教师就能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情况,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及时调整一些教学指导工作,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职业技能技术的升级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随时保持着“一桶水”。特别在高职院校,注重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提倡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让“产学研一体化”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1.团队的组建
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地方,不仅有校企合作企业还有自主寻找的企业。人员和实习地点相对分散,增加了管理和教学的难度,更需要有一只高效的顶岗实习指导团队。学校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指导机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及把学生正在实习的企业统筹规划,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合作力度和管理效率。
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修顶岗实习课程,辅助完成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实习进度安排,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平台上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鼓励学生参与论坛讨论,多将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上传平台,并解答学生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学生实习中的直接负责人沟通。
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一起完成实习指导、实习鉴定、考勤考核、业务能力的提高等工作。而在学生自主寻找的企业中不能过多要求企业负责人做哪些工作,不做哪些工作,但企业也希望聘用一名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可以和他们多沟通,提出学校对实习生的要求,争取把他们发展成为校企合作的对象,向其源源不断地输送顶岗实习学生。辅导员通过E-mail、qq、qq群、微博、微信、电话等各种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感情和生活,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遵守工作制度和规范。
2.教师技能培养
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让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更新和加强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水平。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相关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鼓励教师获取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专业能力资格证书,不断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与企业专家、骨干教师沟通、交流,不断地反省和总结,提高科研能力。及时了解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动态,学习计算机类优秀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专业素养。
3.企业资源建设
现在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多来源于培训机构,在未来,高职院校将是主要的供给方,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这项计划的重要途径。建立师资队伍的目的是在高效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良好的企业资源建设是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两者之间紧密联系,校企资源共建共享。计算机类相关专业需求的岗位较多,实习相对分散,不能像机械、旅游、电子行业能集中实习,需要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化,需要更多的企业资源。
四、小结
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比较动态化,会根据学生实习岗位、企业文化、学生自身特点等发生变化,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进行适度调整,使顶岗实习变得更加高效,是高职教育一直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畅.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策略的探究[J].成人教育,2012,32(3):123-124.
一、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作专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并且,许多中职学生对理论课学习觉得枯燥、不感兴趣,缺泛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良好习惯。但这些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同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技能训练很感兴趣,也适合毕业后从事动手操作方面的工作。因此,本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发挥其长处,回避其短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对熟练劳动者与各种实用人才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简单、高效,各个行业、各个应用领域都有许多成熟的商业性成品软件可供利用,再也不需要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者从事深奥的、繁杂的软件开发。因此在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者,只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术,能熟练地操作相关行业的应用软件和有较强的技能操作自学能力,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而不需要掌握深奥的计算机后台运行知识与计算机系统开发理论。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性教学(技能训练)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的主途径
1、依据社会实际,确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方式的社会化,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社会对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趋向饱和,而行业性或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却相对短缺,如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应用型人才。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快速的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的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可以对多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分散、多面的结构,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依专业化、计算机软件应用化的特征来确定中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再根据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开设专业性强、实用强的各行业流行、实用的应用软件训练课程。如办公自动方向就应增加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OA系统等课程的开设量与技能训练课量,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自动化办公操作技术与能力,适应文员工作岗位对应用型性人才的具体需求。
2、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需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训练活动过程中既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又完成操作技术的讲授与训练,学生在边练边学的过程中学会操作技术、练就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基础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纪律管理难,教学效果极差。边讲边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非常适合具有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工作很感兴趣等特点的中职学生。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轴,动手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讲理论知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就形象、生动、具体,学习效果就能显著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有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完全能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一体化”教师,没有“一体化”教师,即使把理论教师与实习(训)指导教师同时安排到课堂,共同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思维观念、教学方式与方法还是割裂的,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融合。“一体化”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过程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式主要有请进来和走出两种。请进来就是把有多年相关行业工作经历、技能操作水平高,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师、技师聘进来,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体化教师。走出去就是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校内中青年教师派到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使之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要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制定鼓励自学、定期送培、定期到生产经营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等培训制度与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3、围绕一体化教学,建设好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是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教学化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的技术保证。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学生机的数量必须达到一人一台的标准,性能必须达到能安装运行相关专业流行、实用软件。以保证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练习到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必须配有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利用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教师才能作形象、生动的技能操作演示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听课与训练才生动、直观、有趣;教师才能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方便地进行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才能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教学的互动过程开展起来就方便、快捷。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应配有专业的管理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专业的人士提供专业性的及时服务,教学过程也就能流畅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提高才有可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职学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建有许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学校自身的经济实力限制,许多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均由实习单位围绕生产与经营活动安排学生实习岗位与工作任务,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安排的实习岗位当然没有针对性,轮岗制度也难以实现。这样就把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度,变成了企业的临时用工制度,纯粹为企业创造生产经营价值,而不是以训练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
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寻找到企事业生产经营的岗位用工需求与实现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目标需求之间的接合点,或加大资金投入,如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用的方法,在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上达到专业对口,实现岗位轮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从事与专业知识、技能相关的工作,学到学生想学、练到学生想练的工作技能。
技能训练水平与学生考绩考核和奖励、教学过程检查和督导、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奖惩等日常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与疏漏,都会严重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还应在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下功夫,做细、做实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艳妮.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计算机绘图实习,是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经过1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绘图的理论和手工绘图的技能,通过实习,检验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绘图技能。计算机绘图实习涵盖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知识,是对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工程图绘制的强化训练。
1实习环境
实习在计算机绘图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有120台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配有黑白及彩色打印机、绘图机等图形输出设备,安装了正版的绘图和图形处理软件,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实习由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图学教研室的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完成。作为教授基础课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图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学生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时,为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2]。
2实习内容
为使学生较早的接触到专业知识,对原有的实习内容进行了改革,从简单的绘制一些几何图形和三视图的训练,转向专业工程图的绘制,将实习与工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使学生的实习目的更明确。题目设置为:铁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各种形式的桥梁图、桥台图、涵洞图、隧道洞门图和房屋建筑图。实习成果为绘制一张总图,一张局部构造详图,图幅为2号或3号图纸。
3实习目的
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和以后的工作中,时时会涉及绘图知识,要与各种图纸打交道,如果他们不通晓制图这门工程界的语言,就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以后就无法胜任工作。通过实习,学生应熟练掌握设置绘图环境,正确设置图层、线型、线宽、颜色,熟悉图块的定义和使用。熟练掌握尺寸和文字样式的设置,掌握尺寸标注的技巧和文字的输入技巧[3]。熟练掌握常用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会建立自己的样板文件,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按照正确的投影关系进行工程图样的绘制、布局、打印,完成实习的全过程。通过实习,不仅使学生所掌握的图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绘图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的图学课程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实习过程
在实习的准备阶段,先将实习指导书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实习指导书的内容,认真复习土木工程制图的相关知识,发现其中的重点、难点,做到有计划的实习,上机时对实习任务心中有数,避免实习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4]。实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实习的每一步,应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绘图技能,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实习中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常用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图块技术,将工程图中常用的不同类型的符号、图例、图框、标题栏等建成图块保存,构成样板文件。在绘制工程图时,直接使用这些样板文件,这样既简化了操作,又大大减少了重复编辑的次数,加快了编辑的速度[5]。统一了符号,也提高了图形的美观程度。如果某个符号出错,只需改变相应的图块,不必在图形中逐一修改,提高了修改速度。指导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相关的绘图命令,简便快捷的完成工程图的绘制。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灵活的掌握计算机绘图的理论知识,构思成图的技术路线,利用不同的绘图命令,达到相同的绘图效果,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设置绘图环境,建立样板文件,掌握尺寸标注的技巧和图纸说明、解释文字的输入技巧。实习中还要涉及尚未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或查询书籍资料加以解决。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习成果发送到老师指定的计算机保存。再通过局域网在公用打印机或绘图机上输出图纸,并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体会写出实习报告,找出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和感想。打印好的图纸折叠成4号图幅和实习报告一起装订成册,完成实习全过程。
社会企业需要的是计算机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当前的计算机教育教育却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失业率很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是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和途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保障,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高职计算机教学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宗旨,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比如,为企业开发网站或者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为工学结合的主要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受计算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去感知理论,在操作中提高应用技能。
二、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高职计算机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快速熟悉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外来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培养现代计算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也能够让学生在仿真或者全真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毕业以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环境,成为某一部门或行业的关键人物。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高等院校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企业实习实训中培养他们的岗位意识和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当中熟悉相关技能和操作程序,更好地感知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企业文化素养,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感知职业品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职业观,培养社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强化校外实训内容,做好企业实习指导
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叫校外实训内容,在学生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校外实训的基本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企业实习,也能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真正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联系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同时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加大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通过设置校外实训教程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指导团队和和实习管理制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实习基地感知计算机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在正式实习之前,我们花了很多天时间在自己学校试讲。试讲结束后,开始考虑具体实习事宜。因为初步联系的实习学校是在椒江,离金华很远,当金老师说要先派两名同学去对方学校联系具体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生活起居,饮食等安排,要在那里先住上4天,我看大家都比较犹豫,就主动报了名,我的朋友小沈也很高兴和我一起作为开路先锋。
先到的几天中,我们帮助当地学校的历史老师屠老师花了两天用FLASH、东方网页王等作了个课件,因为课件要求比较高,难度大,那边的信息中心主任和我们一起开通宵,第一天还做到了凌晨4点大家才去睡觉,第二天一早继续到晚上点,正式完工。后来,这个课件在市里获了奖,大家都很高兴。
剩下的两天,我和小沈把实习同学过来住的4个房间加上带队老师的1个,共5个,都进行了整理打扫,还把要用的热水瓶,扫把,拖把,洗脸盆等都分发到每个寝室。
另外时间,我们就是帮那边一起作一卡通,帮助拍数码照片,采集数据。
到了大部队到了那里,已经是月日了。
在实习中,我严格按照实习规程进行操作。做为实习小组的副组长,我也经常严格要求我的同学们,在生活上也给予很多的照顾和帮助。大家在实习期间,虽然经常感到很苦,很累,但苦中有乐,累中有趣,也都表现的非常地积极努力认真。
现在,实习已经结束,这次实习内容是计算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间虽然只有四十多天,但我们获益不浅,感慨良多。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其一,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想讲好课,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应付突发故障的能力,还要对常用软件都能熟练操作。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求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调节课堂氛围等。另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坚强的毅力。我们做班主任,必须执行“六到”,即早操到操场检查学生做操情况,上午第一节课、午唱、晚读到教室检查有否学生迟到,午休、晚睡到宿舍督促学生作息。“六到”着实令同学们感到不适,开始的几天不少同学常在上午无课时补睡。试想,没有上述能力何以胜任班主任工作?
其二,此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对此话深有感触。这次实习,我们教的是信息技术和选修课Photoshop等,虽有课本作参考,但学生常常问及课文以外的知识,有的还问到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最近技术发展的一些情况,确实够我折腾了的。晚自习下班辅导时,我们简直没有离开教室的机会,因为学生都一直问问题。另外,我还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感谢您!老师,祝福您!母校班会活动,课后得到了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赞赏,同学们在活动中更是表现得异常活跃。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领会了以前一位老生送给我的一句话:“在学校要多看多学,到了社会总有用到的时候。”
再次,此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这次实习,我班同学表现得都不错,听说我们班是学校的提前特招班。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当个高中老师是可以胜任的。由此看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己的学习。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己有了能力,到时候才会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次实习也是对我教学上的一次大检验。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如果我们只会书面教学,按部就班地把书本的内容教给学生,那就会失去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作课件,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欲望。同时,因为一中的计算机等硬件教学设备的全面普及,机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也特别的多,所以我就经常去帮助解除机器故障,或者是安装、设置一些东西。
因为当地学校的要求,我还在最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对全校160多名非计算机专业的中级以上教师作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在实习之前,我也在金华技校做过计算机外聘教师,但那教的都是比我小的学生,这次很多却是年长的老教师。在一次课后,一位体育教师还专门跑过来告诉我,他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较实用,对计算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学校也组织过很多次的培训,但都是很形式地搞一下,根本没什么效果。还有几个老师在上课的时间没能弄懂,就主动跑到我备课的地方,我都细致地给予指导和讲解,直到满意而归。
关键词 实训计算机技能教学职业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适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而实训课教学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
计算机实训课对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技能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国家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双证”,即毕业证和技能证后,各学校在实训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教学研究上对实训课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多经验。特别是经过实训课的学习后,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中的技能水平与岗位的需求越来越接近,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让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各专业实训课的开设。各院校在开设实训课时选择了有熟练技能和水平的教师或从社会直接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开发人员担任此课程的教学,使实训课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的工作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有的职业院校出现了教师与学生同考技能证的现象,实训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是各类职业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计算机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计算机实训课的开设较多,但是有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技能水平的表现却不尽如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作为一所工科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实训课的实际授课中、与学生的交流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中,我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究,让实训课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实训课现在通常有两种开设形式,即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这两种实习形式的不同,对实训课的内容和目的也有着不同的标准。
计算机通用技能实训更侧重的是学生在实训课学习后,对实训的专业知识由点到面地掌握,到岗位后通过简单的实习或实训后,可以较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在实训课教学上,要通过选取有特点的实训案例,把要教授的知识通过实训的形式教会学生,以便学生在实际工作应用中能活学活用。
计算机专项技能实训是有针对性地技能实训,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把某项技能或某项工作做到熟练,达到技能和岗位要求。在教学上,将专项技能通过案例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实训全部掌握后,就可以达到岗位的要求,可以直接可以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实训的内容较为单一,比较适合短期的培训。
我们现在更多地是计算机通用技能实训课的开设,但有部分职业院校会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而进行短期的专项技能实训以尽快达到岗位需求,这两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是有区别的,需要认真研究以确定实训课的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
根据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时能教理论课又能教实训课的教师,也就是“双师型”教师进行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最好。所以做为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更要有过硬的熟练的专业技能水平,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如果不能适应实训课的教学,有条件地可以到计算机企业进行挂职学习,甚至加入到企业的实际开发工作中,如我校的两位老师在2006年到青岛某信息产业公司进行挂职学习,他们在挂职中积极地加入到了软件开发团队,并从最初地简单程序设计到融入开发团队,软件开发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快,回到学校后开设的实训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如果本校的教师不能胜任某一学科的实训课,也可以从社会同行业中选择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实训课的教学。
开设实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在实习就业中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但是各院校开设实训课的水平和效果有很大差异。如何把实训课开好也是许多院校正在探讨的课题。我校在计算机实训课的开设上,从最初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到计算机技能模块化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实训课,做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校在实训课中大力推行《实训课任务指导书》,教师在开课前通过对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分析,任务的实施,将相应的实操练习和应用训练进行设计,将授课内容进行细化,并建立了任务总结和评价等级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训课中变被动为主动,由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地充满自信心。
做为计算机教师我们应该思想上重视计算机实训课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第一,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要努力体现计算机的实际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在安排、布置实训场所时,应以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设计。如网络机房的设置不应以展示为主,应该以真实的网络机房工作现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规范性,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对某些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如网络的布线,规范标准的布线和接线对网络的畅通和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采用新技术和软件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技能掌握方面要全面,有些实训课不可能以真实的场景和操作来实现,所以要借助新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来模拟相应的环境和实际操作来加强实训技能水平。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可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熟练度;同时,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所以,毕业设计( 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但是,近几年由于扩招、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普遍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革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一项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具体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来进行改革探讨。
1.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1 时间安排上存在问题
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是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二个阶段(即第六学期的第6周—第14周),总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毕业设计、撰写论文、最后答辩等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具有实用性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重视度不够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就业的压力,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应聘工作上,而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则疲于应付,心有旁骛,无法专注于论文设计与论文写作上。部分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形式上的综合作业来对待,没有在相应的时候内完成对应的任务,经常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临近答辩该定稿的时间还在匆忙的修改作品和论文。
1.3 选题局限
我院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课题内容陈旧,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
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本身来自生产实际的应用性课题,但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的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1.4 监管不到位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如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的检查。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严,且对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
2.具体改革措施
2.1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提前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每年的9月初就应该布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明确强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使大家心中有数,提早安排毕业实习工作。在12月初,给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工作日程”表,日程表要详细安排从毕业实习初期到次年5月中旬有关毕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要求。
2.2 采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多元设计模式
2.2.1 联合就业单位,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前提下,学校应支持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经系里审批,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2.2.2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专业方向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不能经常返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沟通,指导教师应该详细布置期间应完成的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2.2.3 校内实习与设计。对于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且未能找到校外实习设计单位的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帮其选定课题,并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
2.3 以竞赛及考证的方式替代毕业实习与设计
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与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活动,还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备考国家及知名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软件水平考试”、“思科认证考试”、“Oracle认证考试”、“微软认证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学生通过高水平认证考试几种情况,其钻研难度和深度,基本上能满足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在按规定要求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补充之后,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这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顺应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科技活动。
3.改革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应提前部署,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将毕业设计形式由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模式,将学生被动的接受任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寻找任务,鼓舞每个学生勤奋学习专业课程、努力拓展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大型专业竞赛和获取权威证书提高专业竞争力。将学生毕业实习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设计单位。用人单位可将实习和设计工作作为考察和锻炼学生的机会,这也是解决企业自身生产科研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桂洪等.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J].职大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