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4: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理校本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为问卷加访谈形式,问卷内容主要聚焦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师生关系、教学评价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六个方面.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题型为选择题;以及一道开放题,旨在了解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困难.教师问卷全部通过苏州教科院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填写,要求每校抽样8~15位不同年级和职称的物理教师,应回收问卷48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71份,占98.1%.本次调查每校发放学生问卷30份,共计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占95.8%
二、调查数据显示四大隐性问题
从调查统计分析看,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新课标和要求实施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新景象,但出现了普遍存在的四大隐性问题,要引起引起我们的重视.解决好这些隐性问题将对我市物理教学有质的飞跃.
1.新教材使用存在一定难度
物理教师普遍反映物理新教材书本知识简单,不够系统系和完整,教材对学生能力要求高,一个小章节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讲完,普遍感觉物理教学时间不够.多数物理老师希望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使用不同学校版本的物理教材.多数物理老师认为缺乏教学资源,特别是按教材结构适度组织的视频以及虚拟的实验和附有的教学建议、反思、专家点评的案例等资源.
2.三维目标的把握问题
数据显示约81%的物理老师注意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但近20%的物理教师不清楚如何准确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约90%的学生喜欢上课情趣幽默的老师,认为这样容易学得进,易产生融洽的教学氛围,但事实情况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近46%的物理老师看重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认为幽默风趣难以把握,弄不好容易跑题影响教学.
3.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不再按照教事先师预设按部就班地上课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演绎教学的精彩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和契机对教学做出调整,数据显示约有68%的物理老师当学生活动很有意义但偏离了预设目标时会调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继续有意义地讨论,而仍有28%的老师强制或引导把学生拉回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来,学生原进行讨论有意义的问题被忽略了,那些问题可能是学生们感兴趣,共性的,或没理解的问题.
4.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方向
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授学科知识的效率方面有优点.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正在由接受性学习为主向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方向转化,这是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后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教学中有52%的物理老师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违背物理研究型课程理念,不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过程,不让学生研究真实问题,不让学生彻底理解物理现象本质,应该是当前物理研究性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的对策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务实性的校本研修活动,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教材备课和培训
很多老师至今还未真正理解新教材的内涵,还需培训,尤其是学习优秀教师的新经验,彻底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学校要抓好教学备课培训,一定要落到实处.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准备具体内容,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根据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等.
2.抓课例研究和搞好研讨
研究一两节课例展示的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教学研讨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找办法,老师往往会感觉许多观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帮助.
3.抓教学反思
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1.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教学常规做深、做细、做实
精细化管理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学校努力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做深、做细、做实。
(1)建立预习学案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保障。为此,学校建立了预习学案制度,即新授课讲解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学案,并及时检查和督促。按照预习学案的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学会了思考,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实施备课管理制度,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按照“团结协教、深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领导引领监督机制”,即在集体备课时间中层以上领导到所负责的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师一起研讨课堂教学,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三步走”和“五备四同”,“三步走”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五备四同”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同一课、备同一个课时、上同一堂课、保持同一个进度,使全体教师切实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
(3)明确提出作业质量要求,减轻学生负担。为了保证作业质量,让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对作业的质量、数量、批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业要有典型性,有利于巩固教师当天讲过的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备教辅资料,教师自己出作业题;数学、物理、化学作业时间不超过35分钟,语文、外语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高一不留政史地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到位。为此,教师不仅要跳进“题海”,从大量题例中筛选典型的试题,而且对于布置的每道题,教师都要事先做完,同时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4)建立走廊联合辅导制度,在学校为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为了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智力和情感上的帮助,学校建立了“走廊联合辅导制度”,即在早自习或下午第七、八节课,各学科老师在走廊给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可以跨班级、年级随时找老师辅导。走廊联合辅导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日日清”,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走廊联合辅导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是在学校为学生进行“家教”辅导。
2.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本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校逐步建立了一套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一套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背景和基础,不以奖惩为主要目的,以评价来再现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诸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整合、加工,呈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共同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一起反思教学过程。这套评价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诊断反思性的量化评价体系。诊断反思性的量化评价主要用于模块教学质量分析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块教学质量分析是指每一个模块结束时,教学部门都要对每一个班级的模块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为此,学校制订了模块质量分析细则,规定了分析的视角,每位教师人手一份细则,做到质量分析项目人人心中有数。模块教学质量分析能够及时肯定教师在新课改路上的探索与付出,也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了引领和指导。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为了帮助教师诊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校采取个人、同行、专家、学生、家长多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主要是针对平日课、公开课、研究课、随机展示课、说课等课型展开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的过程包括五个方面: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情况;学生对教师主观评价,通过课后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学生对教师客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师生关系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同行评价,了解同行眼中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个别交流,了解教师的专业思想、教学态度、对新课改的感想等情况,同时,负责人将评教专家组整合的信息结果反馈给教师,真正达到激励和引领的目的。
(2)激励引领性的质性评价体系。激励引领性的质性评价有如下几种方法:“视导闪光册”记录法、学生评教座谈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比。“视导闪光册”记录法是教学管理者在走廊巡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时,将教师们的好做法、好现象等亮点记录成册,在每周一教研组长例会时,将上一周的亮点通报给教研组长,目的是激励、鞭策教师,同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校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信息。
(3)发挥创造性的教师自我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要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变管理中的“他控”为“自控”。发挥创造性的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有“教师自我成长记录袋”记录法、教师自我进行试卷分析。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初衷,就是通过记录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实现自我评价。其中“教科研篇”和“创新特色篇”将教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荣誉篇”和“阶段反思篇”使每位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自我进行试卷分析,主要是让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细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使自己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二、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1.建立校本研修层级管理体系,形成教学研一体化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校本研修顺利实施的首要保证,为此,在校本研修实施初期,学校整合了教导处、教育处、教研组的力量,建立了校本研修层级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研究制订校本研修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二是执行层,在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建立相关制度,做好校本研修的实施及考核、档案建设等工作。三是基础层,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动员和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学习。在运行过程中学校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责任到位、制度健全,这一管理体系能够有序、有效地运行。
2.校本研修制度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成熟的重要标志。大连36中校本研修制度经历了初创期、调整期,目前已进入成熟期,其表现为:教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能够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教师能够将教学研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教师能够在研究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将研究作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价值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形成教研文化,即研究的氛围民主、融洽、学术性强,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
3.创设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以课例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几年来,大连36中校本研修坚持以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和实践方式,如读教育名著,让教育书籍来引路;经验交流共享,好事妙计人人传;随机展示课,让节节课都是精品课;集体备课,让好办法出实效;课题引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课例研究,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学校的课例研究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研究模式,其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专题――交流研讨――研究课例――反思总结――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课例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随机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4.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标准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如将研究课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确定研究专题。每学期开学初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分课型确定研究专题、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第二,每周教研组例会。实验教师与全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教研组向校长、教学主任、各位教研组长汇报交流,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设想和问题,校领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实验教师要按计划上研讨课,课前要说课,课后要评课,上课教师要反思。第三,研究课成果展示。学期末以优质课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目前已出台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先学后教”“堂堂清”“日日清”“课课清”“学案导学”等课堂教学标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形成了基于不同学生、不同课型且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实施全人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关注未来”的办学思想,本着“执着、忍耐、勇敢、务实”的办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人、成材、成功。
1.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目前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五个系列,系列一是体育心理健康类活动,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心理剧表演等;系列二是文艺类活动,如校园歌会、元旦晚会、大合唱等;系列三是语言表演类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诗朗诵、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英语配音等;系列四是技术技能类活动,如机器人比赛、书画摄影、书法比赛、象棋比赛等;系列五是教材拓展类活动,如模型制作、教具制作、学科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2.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学校设置了九大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按照每个领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出174门,其中38门已形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制度”“选课指导方案”“上课制度”“评价制度”。目前主要是在高二的各学段开设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选课、上课、评价等各项工作,比如选课,包括初选、复选,学校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发展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选课愿望。
3.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XX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XX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XX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下面将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着,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闻播报
消息一:
3月7日,在铜梁县初中生物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巴川中学况丹老师技压群雄,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价专委会工作研讨会在巴川中学召开。
消息三:
3月13日,由铜梁县教科所组织的铜梁县2014年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在铜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张黎老师以精巧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的课堂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师工作室“李永红名师工作室”邀请江苏名师徐杰作客巴川中学,开展“精细化阅读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
消息五:
3月27―28日,铜梁县地理优质课比赛落幕。巴川中学梁艳、周颖老师双双荣获大赛一等奖。梁艳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笑容带领学生、评委和现场听课的老师开启了一次美妙的台湾之旅。她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优秀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智慧,从参赛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县全部初中学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学开始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龙江北安教育局、重庆白市驿一中、万州中学、观音桥中学、铜梁永嘉中学、东城中学等单位到我校听课交流学习。
……
校园万千,为何巴川一花独艳?引众人竞相来参观;教研每个学校有诸多经验,巴川中学学科组建设究竟有何秘诀?我们不妨采访几个人问问原因。下面请看――
新闻采访
采访一:
采访对象:2014年县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张黎
采访记要:
问:请问张老师,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几年?
答:这是第四的一年。
问: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学校集体优秀,为我的学习和借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次是我们的学科组团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次我能获奖,是我校教师在各级赛课斩获大奖的缩影,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学科组践行“一师一课一团队”的最好体现。
采访二:
采访对象: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红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红
采访记要:
问:请问李老师,你觉得在全县四个名师工作室中哪一个最能彰显名师引领作用?
答: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我这一个。
问: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群体很大,三个年级加上小班有80来名老师;其次,这些老师大多很优秀,学科组研究气氛浓厚,在赛课、论文获奖、文章发表以及中考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轻老师又多,学校开展的活动又多,我们彰显名师引领作用既有平台又有人气;只要我们一组织活动,应者云集。
采访三:
采访对象:彭水县高谷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何松涛(彭水县学校干部赴巴川中学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学员)
采访记要:
问:请问何校长,一周下来,巴川中学哪一个方面让你最有收获?
答:有很多收获,他们的“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活动”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作用,我回去后一定会在学校推行。
问:你认为“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最值得借鉴的价值何在?
答:首先,是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有了系列规划,学科教研开展不盲目;其次,每一个教师都有主题发言,态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论;第三,每次教研活动有专题,这样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才能体现专业研讨性,避免了学科教研活动沦为事务布置,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保证。
……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科组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科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枢纽,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卓越课堂的核心抓手,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学科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科组的水平质量,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巴川中学在学科组建设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做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学校在学科组建设方面的几个――
典型经验
练内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武学之道,内功是根本,蹲马步,丹田吐纳,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却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倡导要培养老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我们把培养老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着力点就放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上,我们把这个比喻为老师立足教坛武林的练内功。
为何把微型课题研究提到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进行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课题,为此展开扎实的研究,并致力于寻找困难与问题的解决;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研究的目的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较低,要求不很高,参与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可以让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研究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学校在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科组要有80%以上的老师要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其中课题结题率要达到50%。基本流程是:学科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梳理调整,开出学年度每个学科的微型课题研究菜单――研究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按要求写出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研究教师――研究教师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结题报告――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题评审――学校对优秀课题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名师评价”。
我们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倡导“一师一课题,一年一课题;课题磨砺人,课题造名师”。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鲜花需要颜色衬托,佛像需要黄金装扮。从哲学意义上讲,形式是内容之体现,是事物内在属性的外部表现。在强调内容重要的前提下,绝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学科组教研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三定”,指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学、政治、历史、体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非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间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读书分享”,由责任人找来与近段时间教学密切相关的经验文章读给大家分享,可以读原文,可以读要点,更要说自己选择的理由,从中得到的教学的启示。第二时段为“专题研究”,由责任人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学科某个教学重点或者难点的深入研究的体会,实际教学中的操作策略等;“读书分享”和“专题研究”原则上在开学之初就做好规划,明确每次专题研究的责任人。第三时段为“日常事务”,具体的事务有: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考试研究,试题评析,日杂事务布置。
“主题教研”,指在“专题研究”这一环节中,一次教研会一个主题,这样使得主题集中,中心明确。譬如语文学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课?”,数学学科“中考24题的命题方向与解题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任务明确,要求细致,研究氛围浓,可操作性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学科教研会开成事务会。
抓命脉――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命脉者,比喻生死相关的事物也。就学校而言,学校的昌盛与衰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培训就是命脉。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提出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中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高培训,有借力主管部门的国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师职业规划”、“蓝结对师带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课会友”、“同课异构”等形式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数学学科组对新教师的培训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课指导
听课:新入职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原则上听一节上一节;
视导: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对象1节课,并及时进行点评;
同课异构:每周的教研课均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新、老教师上同一内容,上课前反复磨课,让执教者在磨课中成长。
试题研究
每一个数学老师在做完学生集体使用的同步课辅书外,还需另准备并同步做完《培优竞赛新方法》,再加每两周做一套中考题,并写出做题感悟。
针对数学学科特点,除对“赛课”之外,学科组举行 “赛题”比赛, 30岁以下和未教过毕业班的老师参加“做题大赛”,对大赛优秀者进行单独颁奖,其结果作为“名师评价”的校级物化成果。
专题培训
规划教师专题培训,从全校数学组中遴选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
强化例(习)题教学研究
每周一各年级备课组选取试题、指定教师,并将试题制成电子文档和ppt,上交到教务处,然后由教务处统筹印制给数学老师。周二教研会时,负责讲题的老师就讲所选试题进行讲解,然后集中对讲题者进行点评;
破关键――着实抓好命题工作。
有人这样形容过: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围绕试题转,试题就是教学的指挥棒。基于此,我们在抓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抓好命题工作。
首先,成立两级命题小组
学校命题小组有两级,分校级和年级组级,学校教务处负责校级命题小组的工作,年级组负责年级组级命题小组的工作;成员的构成:先在学科组发动,由教师个人申报,然后学校、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组建。
其次,提出具体的命题要求
检测内容:除初三复习阶段外,其余考试命题一律以课标要求为准,在命题过程中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难度系数:按7:2:1的比例系数命题,控制好两端人数,即控制不及格人数和高分段人数,平均分控制在总分的80%左右;
命题过程:命题人和审题人一起开展研讨,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梳理知识考点,确定题量题型,确定难度系数;命题人执笔独立命题;审题人独立做题,然后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审核修订;试题使用后在学科组内进行评议和评价。
试卷结构:七、八、九年级的周周清小检测试题均按A、B卷设置,阶段性考试试题一般按中考卷样命制。
第三,明确管理层级和程序
简单地用一个表格来陈诉:
一、“3+x”一体化校本课程的提出
我校的建校史就是一部课程的发展史。“3+x”一体化校本课程是在一系列课程内容、体系、形式变革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的。概括起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我校编制了《泰山学院附中学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泰山学院附中实验教学实验细目》(以下简称“《细目》”)。每到新学期开学前,学校都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编制适合我校特点的《纲要》,并且每学期都进行全面修订,将修订工作贯穿在学期教学中,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结合《纲要》对上一周的教学进行总结,对下一周的教学进行研讨,对《纲要》中的问题加以修改。
例如,我们编制的《初中数学星级作业》分为基本水平展示、中级能力提高、拓展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学校精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训练题组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初步实现了五个功能:作业题目类型多元化,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类型;作业题量控制,实现有限覆盖;每一题目都标有星级,学生可自主选择;课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控制教辅资料,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分年组织编写了《细目》,把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一一梳理,明确学期内容与整个学段或学年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
二是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我校开设了12门国家课程,9门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开设,在时间上相当紧张,在师资上比较缺乏,在内容上部分知识重复、陈旧、脱离生活,如果不进行校本化整合,地方课程非但难以落实,还会效率低下,收获甚微。为此,我们分别在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举办暑期骨干教师研修班,研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2016年7月28―30日,课程研讨会在先期实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多个整合方案,如《基于项目制学习的信息技术STEAM课程》《环境教育与情景英语课程整合探索》《环境教育课程纲要》《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整合方案》《安全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实施》《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还有关于校本课程的《“拼天下”STEAM综合课程深度开发策略》等。
虽然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打破国家课程原有学科体系的整合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对内容、时间、师资和场地进行全方位整合,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探索整合课程的最优方式。在原有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研究,提出了“‘3+x’一体化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设想。
二、“3+x”一体化校本课程的构建
在课程开发上,我校放眼未来,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课程的整体性,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把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聚焦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我们围绕“3”设计了一个“课程魔方”(见图1),这个“课程魔方”正面三部分依次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底面三部分分别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侧面三部分分别为七、八、九三个年级。
这个魔方有27个大小不同的小长方体也就是9维27个课程群,在每个课程群中,架构了多元、多阶、严密、立体的学校课程体系,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真正成为“一体”。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是学校课程的“DNA”,与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一致的,所有课程都必须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构建。多样的校本课程就像营养品一样,滋润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提供的课程群。这些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七年级主要开设“基础型”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国家和地方课程规定的基础课程外,我们又开设了七类基础型课程,将三级课程整合为一体。我们开设的基础型课程是:
①学科类课程(语文阅读与写作、散文游记选读、望岳文学编辑部、数学傲来峰俱乐部、泰山植被研究、泰山小导游、法律大讲堂、英文剧场、法语俱乐部、日语俱乐部等);②人文素养类课程(泰山文化之历史名人、泰山石刻、中华字谜、对联文化等);③科学素养类课程(数学思维方法、生活中的物理、生物实验设计技巧、丰富的生物世界等);④艺术素养类课程(播音主持、声乐技巧、美术欣赏、漫画设计、陶艺制作、布艺创作、剪纸艺术等);⑤身心健康类课程(乒乓球运动、溜冰与平衡技能、轮滑、定向越野、极限飞盘、心理辅导等);⑥信息技术类课程(动画制作、VB程序设计、3D打印技术、机器人大赛等);⑦生活技能类课程(化学与健康、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插花艺术、水培生活等)。基础型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思路和理念在课程建设的集中体现,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校内开设的基础型校本课程排在了课表里,利用学校的“自主选课学习日”,教师人人开设课程,学生人人选课走班。课程的开设实行教师网上晒出课程方案,学生网上抢课,先到先得,额满为止,打破原有班级,成立课程班级,实施走班主题教学,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八年级主要开设“拓展型”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国家和地方课程,我校紧紧围绕着“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学生核心素养,创建了自己的校本拓展型课程,使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我们的拓展性课程也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课程如开学课程、主题班会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习力系列课程(学长学姐谈学法、班主任谈学法、身边伙伴谈学法等)、知恩感恩系列课程、校园节日课程(体育与健康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演练课程(集会防踩踏演练、灾害事故应急疏散演练等)、开放周“家长讲坛”课程、“学友讲坛”课程。校外课程如攀登泰山体验课程、“远足励志”课程、“暖冬行动”志愿者活动课程等。
九年级主要开设“研究型”课程,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我校面向有特殊或强烈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了各种研究型课程,使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成为一个共同体。我们的研究型课程主要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这些课程不占用统一课表时间,学生来源打破年级。课程开发的教师也不固定在某个年级,有特殊技能的教职工都可以参加,活动场所也不局限于校内。学生和教师平等的组成课程团队,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充分利用家庭、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往往与杂志社、工厂企业或某些政府机构有联系。如我校的望岳文学社培养了一大批写作尖子生,其创办的《望岳文学》校园期刊,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校园期刊。我校的小记者团积极外出采访,进行写作训练,许多作品发表在《泰山晚报》上。我校的拱北石科技社积极与泰安市科协联系,走出去请进来,提高了科研能力,多位成员获得发明专利。我校的3D打印社积极开展活动,制作了多个作品,部分生陶醉在创客
空间。
课程魔方把三个级别、三种类型的课程和三个年级都交织在一起,纵横有序,高低衔接,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式网状结构,使各种课程成为一个有机体,集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给学生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x”是一个未知量,可以无限地扩大增长,意味着学生有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这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存在于学生身上,难以预料又即时生成的具有课程价值的活动,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自我开发。这种课程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过程由学生自主实施,效果由学生自我评价。因为是即时生成,又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统称为“x”课程。例如,我校八年级女生自己开发的“剪纸小组”,男生自己开发的“吃货小组”(烹饪),小作家范开源和同学开发的“创作小组”等都属于我们的“x”课程。“课程魔方”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各种课程的“一体化”,再加上“x”课程的补充,我校的课程构建可以说达到了高度的“一体化”。
三、“3+x”一体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3+x”一体化课程是一个立体网状结构,千头万绪,复杂繁多,没有一个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控制程序是很难实施的。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课程管理科,三个年级分别设立三个课程实施小组,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每学期初,我们先发动组织师生申报自己开发的课程,然后写出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交给课程管理科审批,批准后按计划具体实施。课程管理科的任务非常艰巨,首先要定好课程的主要承担者,安排好各种课程的实施时间、地点,协调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各种关系,分配好实施资金和器具,然后是实施过程的控制。过程控制是一个最难的工作,不做好过程控制就很可能使课程的实施有头无尾,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不下雨”。鉴于此,课程管理科安排了专门的课程监察人员,按时检查课程实施情况,做好课程实施记录,从细节管理上严格要求。期末要求每个课程小组都写出总结,学校给予书面评价和一定奖励。因为课程管理科工作做得具体扎实、细致到位,所以我校“3+x”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目前,我校整合开发了200多门校本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我校教师开设的英语配音课程将手机与多媒体连接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便捷的表现平台。通过配音这个过程,配音者能更精妙的把握英语语言的细微之处,更深切地体会到努力付出之后“成功”二字的内涵。可以说,每一段配音的成功都会催生内心巨大的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当学生体验到了自己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他们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通过配音,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心生强烈的内驱力并由此辐射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学习态度发生巨大转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 目前江苏高中生物教育现状
(1) 生源减少:生源减少是全国普遍的趋势,江苏近年来生源减少的速率相对较快,高中每年毕业的学生从4年前的50多万人减少为2012年的约40万人。每年平均递减约5%。
(2) 高考体制导致的生物选修生人数减少:由于江苏高考采用了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高考科目计入总分,加两门选修科目的等级测试,其中物理是理科学生必选科目,生物和化学是理科学生的选修科目,学生普遍对生物课程不重视,2012年高考中选修生物的学生不足10万人。
生源的减少和高考体制导致江苏近年来科学课程教育水平和基础教育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高中生物教师队伍相对于教育需求过于庞大,各地区生物教师招聘人数急剧下降;选修人数下降及省“五严”禁令导致生物课程总课时数下降,教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教师平均周课时数仅为9.6课时/周。解决师资队伍过剩的问题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社会必须关注的话题。今年教师节,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教师资格不能终身制的消息,这实际上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队伍现状与课程改革的不对称日益严重,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之选。
2 高中生物教师普遍的专业成长需求
(1) 在对参加2012江苏省培的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90%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0%为硕士研究生以上,这个比例在目前的教育体系要求下显得略低了一些。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从事过的科学研究工作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新课程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各地招考中普遍对参考人员提出“硕士以上学历、或(和)本科211以上高校”这些苛刻条件的原因之一。这些苛刻的条件虽然不尽合理,但它传递出了基础教育需要更高学科素养的教师的信息,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在教师需要哪些培训内容的调查中发现,40%的教师选择了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对学科知识(10%)和教育理论(不足5%)的要求普遍较低(见图1),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作为基础教育的主管领导(主体是校长)们其实都非常重视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理论储备,他们普遍认为学科素养是教学富有成效的基础和关键,而且学科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理论则对教学实践产生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育技能校长们常常只强调符合某个基本要求即可,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很快增长和发展的东西。教育主管领导们的认识固然不完全正确,但这是基于实践经验的认知,有相当的合理的成分。这实际上应该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价预期调查中,超过40%的教师选择了“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选项,这说明教师实际上对学习有正确的预期,他们大都能意识到学习的主体参与和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对学习的积极意义,这些恰恰应该成为他们在教学环节中充分注意的问题(注意教学过程的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过程性学习而非结论性学习等)。
(4) 从以往的培训和教学实践过程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急需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专业技能亟待提升。例如:徒手切片、腊叶标本制作、校园植物的辨认、昆虫标本制作这些基本技能,大部分教师反映自身的掌握是有欠缺的;复杂的基因的扩增、电泳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教师掌握的程度就更差了。而这些都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2011年江苏生物高考考了PCR技术中的引物设计原理,包括一些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在内的约90%的高中生物教师都不能正确地回答,这反映了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与课程的要求仍有差距,亟待提升。
② 概念不清,概念传递的方法不正确。前科学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而且存在于不少教师身上,这就导致了教师传递概念会采用不科学的方法。例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结构讲到食物链时,把食物链简单地总结为“吃”和“被吃”的关系,导致学生在判断过程中将“蘑菇”误认为“生产者”,因为“蘑菇”是可以被吃的植物;另一位教师在讲到为什么采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时的解释是“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为了给血红蛋白腾出更大的空间”,直接导致学生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矛盾认知,这也是学生出现诸如“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和“冬季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是为了抵御冻害”的因果颠倒的错误概念的原因。当然,现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先看书、再答题”的阅读式教学方式也是概念传递与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 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课程的一知半解是导致课堂低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江苏省培结束后对学员的调查中发现,学员反应收获最大的除了教学观摩的实践活动,就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传递(见图2)。这说明教师们在参训前对很多教育理念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的,经过专家引领,互动研讨,大家收获很多,明白了对教育原理、方法、理念的误读是导致今天生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新瓶装旧酒”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等,表面上看教学过程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学生习得的东西很少。课堂教学象演戏,多数环节都是预先排练好的,演完散场,学生除了哈哈一笑,其实什么也留不下来。教育理念的提升,有助于广大生物教师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程理念,更好地践行生物新课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1) 各级教师培训:以本次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师培训为例。2012年以前,市级以下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由各市、县教研室组织,但去年的培训反馈情况很不乐观,主要的症结是:缺少先进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的引领;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碰撞;缺少高水平培训师资(基本都是当地中学教师培训当地中学教师,参训教师反应收获小、效果差)。所以2012年省教育厅师资处下决心开展异地培训,委托高校进行培训。江苏全省有7所大学(南京师大、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师大)参与了培训,参训学员基本都是异地培训。培训中强调实践环节,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一定要有40%的时间为跟岗培训,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目前省教育厅根据国家培训项目的要求,参考国培课程标准,组织了相关高校分别牵头制定江苏省省培课程标准,希望在国培的基础上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强调实践性。除了省培外,还有国培示范项目、国培项目和中西部国培计划等。
(2) 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目前国家已经在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考试由国家组织统一命题,参加试点的省市组织现有在职教师参加考试,认证周期为5年,这实际上是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做准备工作,也是教师队伍重新洗牌的信号。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今后将每年组织两次考试,逐步推进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