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4: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体育;教师;幸福感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亲,你幸福吗?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呢?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幸福的定义就不一样。譬如:对于刚做妈妈的我来说,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就是幸福的;对于医生来说,自己治愈的病人康复了,就是幸福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到工作了,就是幸福的;对于文化课老师来说,学生在自己努力的教导下,成绩变好了,那就是幸福的。那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什么才是幸福呢?我想作为体育老师来说,幸福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于学生
对于老师们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却又是不一样的。什么叫一样呢?学生们在老师心里都是自己所教的学生,会尽全力教好每一个学生。那什么叫不一样呢?就是每个学生的体质不一样,掌握的运动技能不一样,学习的能力不一样,那就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譬如说:
有一次体育课上,上的内容是一年级的跳绳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跳绳这项技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同学可能以前就学过了或者会跳,那跳起来就简单多了,可是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是比较难的。对于跳绳喜欢跳得很高的同学,虽然会跳,但是他们跳一下就会觉得非常得累,我就跟他们说要像蜻蜓点水那样跳,在几次尝试后,个别学生学会了这种跳绳方法,然后兴高采烈地说:“老师,我现在跳80下感觉没以前那么累了。”听到这样的话后,心里顿时洋溢着幸福。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教了很多遍,还是跳不起来,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学生,心里其实挺不舒服的,可是没办法啊,毕竟是自己的学生,肯定要教好的啊。所以耐心地开始教:“两手一起甩绳,绳子快到脚前面的时候,两脚一起起跳越过绳子,这样你就成功跳了一个了。手甩绳往后拉,转手腕往上甩绳,接着同样的方法,这样你就可以跳第二个了。”在一次次的努力练习后,学生们从不会跳,到跳一个,再到跳两个,再到连续跳。慢慢的,很多学生都可以跳及格了,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此时作为体育教师来说,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一次三年级实心球的测试中,一位很胖的女生刚开始掷了5米的距离,这个成绩对于女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这时我说了:“黎娜,你太棒了!如果你可以再用点力,腿稍稍再往下蹲一点,那你可以掷得更远的。”只见她在别人掷实心球的时候,徒手在练习动作。等第二次轮到她的时候,我本以为她可能掷得和先前差不多,没想到她这次掷了5.85米,我当时就给了她两个大拇指,学生们也在一片“哇,好厉害啊”的声音中给予她热烈的掌声。当时我说:“如果每个同学都和黎娜一样,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动作,那你也可以掷到很远的地方。”在之后的测试中,这个班的学生的掷实心球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
二、来自于自己
体育教师的幸福感也来自于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很多老师会这样说,我并不喜欢做这个,以前选择这个是因为想考个好大学,到了毕业的时候为了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考了体育教师。不过既然你选择了当体育教师,那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然你会觉得工作太痛苦了。当你真正热爱自己这份工作的时候,就会想着法子去寻找所教教材的闪光点,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本来枯燥乏味的一节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此时的你我想也是幸福的。
自己在不断钻研教材的同时不断创新,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给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当你回顾你自己的教学过程时,我想此时你的脸上是有笑容的,并且是幸福的笑容。
三、来自于学校
体育教师的幸福感也自于学校。学校领导对于学校体育教师的关心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犹如一座大山支撑着体育教师。此时的你是幸福的。年轻的体育教师需要老的教师在教学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学校就安排了师徒结对,这样就给了年轻教师发展的方向,犹如在黑夜中行走的人看到前面的亮光。此时的你也是幸福的。学校还支持体育教师们去参加校外的培训,以便教师们学到新的东西,不断拓展教师们的视野,此时的你也是幸福的。
[关键词] 中职 学校 对策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体育健康课程作为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必修课,青少年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练习和合理的体育教育的过程,目的是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修养为目标。为了完成课程的目标,应该将课堂、课余和校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青少年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敏感期,正是修身修性的最佳时间,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更多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实行学校体育的有关法规、政策和方针;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学校体育岗位责任制等各种奖惩制度,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和充裕的使用场地,促进中专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各学校应该抓住“阳光体育”机遇,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敢于创新突破,逐渐实现体育课程的更加系统和科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加重基础体能部分
1.基础体能课与其他项目课的配合
体育课教学是直接影响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在实施体育教育中的最为基本的形式。
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健身项目为主的基础体能课。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合理搭配,在保障了学生拥有一定运动量和强度的条件下,全面发展及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从而达到学校体育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向学生教授如何正确有效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即使在课后仍然会具有开展自我锻炼的能力,这将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里从事体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通过一年级有效的基础体能课的训练以后,相信学生的体能素质会届时得到加强,为接下来的体育项目学习提供体能上的保障。
2.构建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体系
对学生体能的评价是一项动态的,具有阶段性评价的过程,这是因为学生体能,它受到身体素质、心理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师评价是学生体能评价的主要方式,学生的自我评价可在其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学生体能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的事实判断称为阶段性评价,它是静态的所以有一定局限性;然而拥有动态评价、纵向评价的跟踪评价则更能具体体现出学生体能的发展状况。所以只有在有效结合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阶段性评价和跟踪评价的情况下,才能是事实求是,全面客观的准确评价。
三、课内外相结合,加强课外体育俱乐部建设
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生每天应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这一个由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法规性文件对于现在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问题无疑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应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项目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体育教师可以调动全校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学生既喜欢但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能力。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养成自觉训练的习惯,培养自身的体育能力。
俱乐部形式是一种较好的校园体育组织,乐于被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的学生群体所接受。可以在学校里建立体育俱乐部和单项的体育协会,开展一些小型体育竞赛,体育部可以在业务上给予专业指导,适当的时候可以在经费上适当支持。这种形式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能的锻炼,还能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参与合作意识,对身心发展都具有十分的意义。
四、完善体能测试的管理制度,学生体能达标纳入教师工作量
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体能测试管理制度,拥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管理系统。校方应当有计划有针对地为体育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将体能达标列入教师工作量,并与待遇挂钩,以此来激励教师工作的投入与性积极性。而体育教师自身更要有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体能测试的意义和重要性,健身性,科学性,实效性是体育教学内容上的原则。加强课内和课外辅导并有效使两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由于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足、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场地设施的缺乏在各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体育主管部门要尽最大的努力克服场地的局限性,投入大量的合理规划,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场所,要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校园的可利用空间,设置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在观念上实行转变,加强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缓解资金不足与场地矛盾。双休日或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发学校体育设施,于此同时,相应结合上教师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
六、体育工作具体措施
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规。只有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
在中专一年级开设的基础体能课,加大体能课占体育课的比重,对学生学习方式和身体发育特点非常具有针对性。通过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构建科学的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体系。
充分开展体育俱乐部的课外活动形式,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调动学生自身加强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增强学生课外自我体能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活动场所,科学安排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与设施,降低有场地和设施缺乏而造成的局限性,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和投入经费的合理安排。
参考文献
[1].李雪峰,王峥.江苏省普通高校大一学生体能现状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1~122
[2].范维.加强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月,7(6):81~82
【关键词】PISA测试;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观;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46-02
【作者简介】倪晨瑾,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南京,210002)副校长,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主要考查义务教育末期学生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进行一次测评,2009年上海第一次参加PISA,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均列首位。2012年,上海的测试成绩继续荣获全球第一。在骄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问卷中反映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此外,我们可以提出猜想:2015年的PISA测试,增设了学生体质项目测试,中国的学生还会全球排名第一吗?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有忧患意识,认真反思日常体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课堂教学的质量观,支持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需求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了解儿童就是要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能力出发,细致分析儿童的特点并以此实施教学。
例如: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能把成人的言语强加给学生。如:有教师在运用口诀教学法时,会更多地考虑押韵、对仗、结构等,但却忽视了儿童的接受理解能力。
在一年级前滚翻教学中,有一位青年教师精心编写了以下口诀: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们跟读口诀,一年级的学生四句话中有五个字都不认识,结结巴巴地在教师的提示下读完,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能理解、记忆吗?更谈不上将口诀要领运用到练习中了。在编写口诀时,这位教师因为对一年级学生不够了解,没有考虑到他们认知能力,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完善自身素养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石
当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学生的认知触角更加宽广,如何让教师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如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首先,体育教师要博学。不仅仅要学专业知识,一切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我们都要去了解,如: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运动明星、电子游戏、新兴体育、聊天方式、军事兵器等等。要让这些信息成为体育教学的情境,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话题,成为亲和师生关系的捷径。
其次,体育教师要真爱。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由于真爱,会让教师俯身倾听;由于真爱,会让教师宽容接纳;由于真爱,会让教师诲人不倦;由于真爱,会让教师增长智慧。
再次,体育教师要奋进。不能不闻天下事、不读天下书,要有一颗进取心,要准确定位自身的教师角色,不断开阔眼界,提升自我。
三、现场数据监测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定是基于持续的课堂教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教学现场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校体育组教师在教授水平三《跨越式跳高》单元的第2课时时,就利用软件“云笔记”,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现场监测实验:测评小组在明确分工后,围绕三个观测角度(教师队伍调动组织、教师教学引导语言、学生合作学习),带着平板电脑走进课堂,进行全程跟踪观察。课后,依据三组现场采集的数据、视频、图片、学生对话等素材,进行细致的评析与研讨,从而诊断这节课的教学效度。
根据Ipad的记录,整节课教师进行了6次队形调整,合计用时2分5秒,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练习。学生合作学习,两人一垫、四人一垫分组,通过Ipad现场拍摄的图片、合作学习的对话、相互纠错的视频不难看出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需求。缜密的安排、多样的形式、标准的示范、亲和的教态,给观测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深度研讨、剖析的过程,对于执教者、测试者、观摩者来说,都是一种成长的经历。
四、借助资源发展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托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度的提高,还要树立借力发展的理念。
首先,跟同仁借智慧。例如:围绕“趣味课堂”进行主题研讨,在思维的碰撞中,就是一种借力发展。教师们还借鉴了三个省市地区的体育教师、特级教师、专家学者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见解,对趣味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次,向其他学科借共振。学科虽然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同年龄、同阶段的学生,所以对有些学科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进行整合利用。例如:上海的孙华老师借助音乐伴奏,让音乐学科的节奏变化和体育学科的运动节奏进行整合,用快慢、缓急、高低等变化调动学生的练习激情,减轻疲劳感。
再次,向生活借经历。儿童学习时,越是贴近生活,他的记忆越鲜明。体育与健康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可以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物品、项目、经验引进课堂,增强趣味性。例如:在负重跑教学中,让学生收集大大小小不同容量的油壶,带进校园装满水,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重量的油壶进行负重练习。学生生活中的家务事,也可以引进课堂,成为一种锻炼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87-02
小学一年级新生还未建立起课堂常规的意识。一上体育课,学生就异常兴奋,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又可以开心玩游戏、打球、跑步了”的认识上。教师要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适应一些体育课的要求和教学常规,尽快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与行为,才能正常开展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上体育课的意识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时是以游戏活动及简单的伴凑活动操作为体育课的身体锻炼形式的。而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了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内容的阶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达到特定的学习领域目标,而此时学生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幼儿园儿童,而是一名小学生了,从而使其尽快了解小学体育课的身体锻炼形式,适应小学体育课堂。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学习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不同,可在体育室内课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幼儿园小朋友以游戏为主,事事处处需要老师的照顾。而小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为主,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然后,再带领学生到室外,让他们具体地看看高年级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在亲眼所见的基础上,再次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了上体育课的意识,初步认识了体育的课堂结构,意识到在体育课堂中要学好知识,掌握锻炼方法。
二、训练体育课堂常规
1. 课前准备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自觉做好学习准备的能力较低。训练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准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为学习做准备,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看课程表,弄清是星期几、第几节有体育课,指导学生为下一节的体育课学习做准备。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可以问学生:“上室外课我们要做些什么?”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要穿运动装”,“口袋里不能放小刀、剪刀”,“到篮球场上排好队”,“体育委员要整队”,“排队要做到快、齐、静”……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该如何去做课前准备。
2. 队列操练
一年级新生的室外体育课集合站队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站队时,往往有很多人想往前面站或为争抢某一个位置而互不相让;学生在教室里上文化课的时间较长,一旦来到室外上体育课,他们似乎把全部的劲用在腿上、胳膊上,疯狂地跑、用力地抡……没有受过常规训练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会排队,教师难以顺利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游戏型的队列常规训练,始终贯穿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中,通过操练,使学生能够随集体完成协同一致的集合站队,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以及班级组织纪律和精神风貌。体育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站立、行走的姿势,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走、列队习惯以及自控能力。如在教授正确的站立姿势时,可先出示国庆阅兵的队列图,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正确站姿的要求:要挺胸收腹,颈要直,头要正,两眼平视前方,脚尖分开,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中指对准裤缝。让学生懂得行走的姿势要求:抬头挺胸,眼睛平视看前方,两肩持平,双臂自然摆动……当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后,再分组进行操练和评比。接着讨论:在什么时候要像叔叔那样站得笔直?(答案:升国旗时,上课起立时,体育课集合时,排队立正时等。)在学生学习列队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讲紧急集合的故事,使其明确排队要做到快、静、齐,并分别解释这三个要求。接着,可以分小组进行练习并评比。然后组织全班练习,排两路纵队,练习齐步走,要求队伍在行进中保持安静和整齐。特别要注意的是,训练可以结合每次放学排队的要求和排队过马路的要求来进行。
3. 学习听课
体育室外课的教学场地具有特殊性,体育课的“教室”大、“课堂”大,很多时候都是几个班级同时使用一个“大教室”——操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如果没有抓好体育课的常规,那么整个操场就像是在上自由活动课。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其心理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更容易被周围班级的学生正在做游戏的场面吸引而分散注意力,此时的体育课堂,即使教师做了充分准备,上课讲得也很卖力,但学生往往各行其是,并不会认真听讲。若教师能使学生学会听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可充分结合教师的正确示范,通过最生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直接感知动作的全貌。轻巧、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其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要仔细看老师做示范动作,然后再尝试练习与体验;在新游戏中,先听清游戏的方法和游戏的规则,再进行活动;先听清老师的问题,再去讨论;小组汇报时保持安静,听到与自己的答案不一样时,可以举手等。教师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列举一些课堂中出现的现象,让他们想一想:谁对,谁错?为什么?如:上课铃已经响了,林林还在和阿勇争论比赛的输赢;平平和晶晶上课时从不主动参加活动,但能认真听课;军军是个敢说敢做的孩子,上课时能勇敢地提出问题;红红自以为很聪明,老师还没有示范完动作、还没交代安全事项,她就跑出队伍自己去练习……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逐渐明白上课时该如何听课。
关键词:教师能力;性别偏见;性别角色定型;性别图式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4-0076-04
偏见是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成员所持的否定性的情绪态度,通常以没有理由的猜疑、害怕和仇视为标志,包括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对同性恋者的偏见以及对艾滋病人的偏见等等。
由于生理和心理以及性别角色社会化(sex rolesocialization)的差异。在特定的文化中,男孩或女孩要学会那些被认为适当的行为,同时也获得了对他人的性别角色(sex role)的认知。性别知识的学习贯穿于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发展历程。性别知识的习得还包括按一定顺序掌握性别刻板化知识倾向以及性别恒定性(即性别不会因年龄的增长、服饰的变化而变化)。儿童习得了一定的性别知识后,在性别行为和性别角色特征上变得十分严格,很少容忍自己与他人的非性别定型行为,趋于教条地应用他们所理解的性别规则,表现出一定的僵化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逐渐改变,性别灵活性不断增长,并能够灵活地应用行为的性别规则去理解两性角色。
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的发展与儿童其他认知结构的发展相类似,性别角色的获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然结果;以班都拉(Bandura)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直接强化、模仿与观察性学习是性别角色定型的基础;贝姆(sandre Lipsitz Bem)于20世纪70年代编制了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以鉴别性别角色刻板化者和具有双性化气质的个体。20世纪80年代,贝姆在此基础上提出性别图式理论来解释两性角色的定型过程。她认为性别图式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认知图式,是儿童通过学习两性的社会文化定义而形成的,它促使个体以性别为基础去加工与图式相关的信息,而加工本身则源于社会群体的性别差异实践。
性别意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固下来的。基于生理性别的差异,两性从外界得到的反馈显然有所不同,社会要求他们表现出与其生理性别一致的行为模式,包括对自身性别的认同、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及行为举止。这种性别社会化渗透于个体生活的整个空间与历程,逐步由外在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主体自觉的意识干预行为。
研究学生对体育教师评价中的性别偏见对正确评价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体育教学中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控制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其中前者似乎与传统的男性的角色模式更接近,而后者则与女性的传统角色更接近。因此,本研究的假设为:当学生评价一个体育教师时,带有一定的性别偏见,学生对男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控制能力方面的评价高于女教师,但对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评价低于女教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安阳市东门小学、东南营小学、第十中学、第三十二中学、第一高级中学和安阳师范学院各系的学生共2398人作为被试对象,其中小学三年级学生594人(男313人,女281人),初中一年级学生509人(男266人,女243人),高中一年级学生662人(男345人,女317人),大学生633人(男196人,女437人)。
1.2研究方法和步骤
(1)教案和问卷的制订:各年级实验所用教案分别由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一名初中体育教师、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和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按照一般的教案格式编写。
调查问卷中将以上每一年级的同一个教案分别假设为3个等级:优秀教师编写、较差教师编写和普通教师编写,其中优秀教师假定为连续5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并多次获得省、市或学校组织的各级教学比赛奖项的男(女)体育教师;较差教师假定为未获得过任何奖项,经常受到领导批评的男(女)体育教师;普通教师只标明其性别,不标明其优秀程度。要求学生依据教案从4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与控制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评价该体育教师。
(2)测试人员的选择和分配:采用“双盲实验”方法,即测试者和被试者均不知道测试的实际目的。测试者6人(男女各3人)从安阳师范学院2002级体育科学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选出,为减少误差,测试人员的分配按照男测试人员测验关于对女教师的评价,女测试人员测验关于对男教师的评价,6名测试者随机抽取各个年级的6个班中的一个班进行测试。
(3)实验过程:测试人员先将教案发放给学生,待其阅读5min后,发放问卷并将问卷内容宣读一遍,要求认真填写不记名的基本情况和对教师各项能力的评分,当场回收测验问卷。
(4)统计分析: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由于4个年级采用了4种不同的教案进行测试,为了对不同年级组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将各个年级学生给出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总分为各项评价指标得分的原始分之和的标准分。最后,采用2(教师性别)×3(教师等级:优秀、中等、差)×2(学生性别)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学生根据同一个教案评价体育教师的能力时,4项指标及其总分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学生在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对教案的认知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对假设的各种等级的体育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并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研究学生对体育教师评价中的性别偏见是有意义的。
2.1 学生评价男女体育教师各项指标的结果
方差检验表明,学生在评价男女体育教师时,在专业知识(F(1,2397)=0.028,JP>0.05)和教学能力(F(1,2397)=0.574,P>0.05),男女教师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在语言表达(F(1,2397)=5.850,P<0.05)和人际沟通(F(1,2397)=4.601,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学生在根据教案评价假设的男女体育教师的各项能力时,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认为女教师优于男教师,而在对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评价,男女教师没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见表1)。
2.2学生根据教案评价假设的不同等级的男女体育教师时的结果
2(教师性别)×3(教师等级:优秀、中等、差)×2(学生性别)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教师性别的主效应在语言表达能力(F(1,2 397)=5.850,P<0.05)和人际沟通(F(1,2 397)=4.601,<0.0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教师等级的主效应在4项能力及其总体评价方面都极其显著:语言表达能力(F2,2 397)=36.020,p<0.001)、教学能力(F(2,2 397)=18.714,P<0.001)、专业知识(F(2,2397)=11.445,P<0.001)、人际沟通能力(F(2,2 397)=21.053,P
教师性别与教师等级的交互作用显著:语言表达(F(2,2 397)=9.669,P<0.001)、教学能力(F(2,2397)=7.603,JP<0.001)、专业知识(F2,2 397)=5.857,P
3 讨 论
研究表明,学生根据同一教案评价假设性别不同的体育教师时,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而在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则不存在差异,这与假设的学生会认为男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优于女体育教师不同,说明女体育教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传统的认为男性更有能力从事体育教学的思想有所改变,而学生认为女体育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比男教师更有优势。
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1)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中男女学生分班上课非常普遍,男教师在具有男性优势的项目(如足球等)中表现优秀,而女教师在女性优势的项目(如健美操等)中表现优秀,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成分的评价;2)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认为女性体育教师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方面优于男性体育教师。这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学生必须获得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与性别相关的个人、不同追求的行为的可能的社会结果的预见性知识,才能对他人做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和教学获得对结果的预见性的知识。在性别领域,大多数与性别相关的结果是社会的描述,而不是取决于行为的内在价值。它包括社会基本的结果,如对传统性别行为表扬、赞成、奖励,以及对其他性别行为的反对甚至是惩罚。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评价社会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们的信息功能和动机功能。一是结果传递了社会标准和与性别相关的行为的认可体系的信息,二是期望的结果作为一种诱因或非诱因起作用。考虑到为当前的行为活动者传递可预见的结果,人们经常追求那些相信能带来有价值的结果的行为,而抑制那些令人厌恶的结果的行为。诱因动机的社会认知的概念把社会认可的信息和动机功能联系在一起,与性别图式理论不同,性别图式理论只关心与性别相关的刻板和性别认同,关于性别发展的全面理论不仅应考虑什么是两性可接受的知识,而且应该考虑按这种知识行动的动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对老师做出评价并且根据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的教师,对他们自己喜欢的教师报以积极反应,极为重视所喜欢教师的评价,而对自己所不喜欢的教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的情感成分比较重,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研究表明,假设的教师等级(优良、中等和差)对学生评价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的各项能力产生了交互影响,说明学生在评价体育教师时,对那些自己认为或者听说的表现较差的男体育教师的偏见更加强烈。
偏见一般是指对社会上某种特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否定态度。错误的社会认知或某些情绪体验容易形成偏见心理。对某人所属团体的知觉是导致偏见感情的因素,它使偏见者进入错误的信息加工及回忆起对态度对象的否定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以某种方式开始想到其态度对象,情感性过滤掉或忽视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与态度对象的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或相反的。个体的信念及他对某个特殊团体的期望成为偏见态度的认知成分,当偏见者与其特殊的偏见团体相接触时,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会产生强烈的否定感情,偏见的情感成份即在这时发生作用。偏见的一些主要特征是:(1)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2)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3)有过度化的倾向,强调共性忽视个别差异。(4)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渗透个人感情成分的判断。往往只看到个别现象就过早地下定论,并且在真实的信息输入之后仍不愿意改变原来的态度。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也在不断地变化,传统认为的男性体育教师的优势在不断减弱,而女体育教师的优势在不断增强。社会认知理论承认人类在适应和改变环境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但拒绝环境主义认为的社会行为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社会认知理论对一些基本的人类特征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认为符号化的能力提供了理论环境、创造和管理的有力用具;观察学习的能力,使人能通过榜样传递的信息很快地扩大知识和技能,无需通过冗长乏味的和冒险的学习过程;自我监控的能力根植于内在的标准和自我反应性影响(self-reactive influence),为自我导向的经验提供了另一个显著特征。社会认知理论认为,除生物偏见外,其他事情是容易习得的,因为事件的特征可通过注意、表征、生产、动机等过程促进或阻碍。
由于学生在评价男女体育教师时存在一定的性别偏见,有关部门在依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对有关教师进行业务评价时应该注意到这种偏见的存在,慎重考虑教师以前获得的评价对当前评价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师技能;培训模式
收稿日期:2007―05―14
作者简介:李忠安(1972―),男,汉族,黑龙江省鸡东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理论。
一、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
1.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承载培养中学教师的重任,同样也承载着培养中学体育教师的重任。
2.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是突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学师资的主要来源,同样也是中学体育师资的主要来源。
3.我国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包括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培养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能推行新课改革的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
4.高等师范院校现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培训机制培养的中学体育教师已不能适应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目标人群
从现在校大学一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开始实施,今后每年新入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都将按此模式进行培训。
三、培训需求分析调查
1.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的现在职中学教师已很难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掌握新课程改革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技能的专业人才。
四、教师技能培训的目标策略
1.目标:在四年内培养一批能适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中学体育教师,充实到中学体育教师队中,进一步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实施。
2.策略:
(1)组建一支教学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的培训队伍,邀请国内或省内制定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有关专家对这支队伍进行前期培训,让培训队伍成员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2)组织培训队伍深入各地区中学,调查了解推行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以确定对学生培训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按照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的原则,对现有专业课程结构重新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办法,让学生了解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教师技能;
(5)加强对学生教师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及教案编写能力、指挥和把握课堂的能力(课堂常规、口令、队列队形调动、徒手操、趣味活动等)、总结反思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些方面能力的培训由培训队伍中在某个方面有特长的培训教师来组织、策划和实施,并制定有效的评价办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6)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方式,由培训教师带队深入中学开展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摩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7)对教育实习全面总结,全面评价,检验知识技能迁移的效果;
(8)针对教育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和完善培训计划,并对不能很好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学进行再培训。
五、培训的时间框架
1.一年级:重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
2.二年级:向学生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办法,让学生了解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所应具备的基础技能,同时开展教师基本技能培训系列活动,做好评价和反馈;
3.三年级:组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4.四年级:对教育实习全面总结,修改和完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再培训;
5.毕业后一年内:对到中学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评估反馈。
六、资源支持
1.人力资源:需要有一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富于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的培训队伍;2.财力资源:需要提供开展调查、见习、实习的旅差费、激励培训者努力工作的适当的补贴和请专家讲座的讲课费以及培训过程中所需用的教材、教具、资料费等; 3.在原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以满足目前生源相对较多的需要。
七、评估反馈:
1.方法:实地访问或电话访谈
2.访谈提纲:
(1)被访对象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了新课程理念?效果如何?
(2)贯彻执行新课程理论是否摇摆不定流于形式?
一、崭新开始的九月
9月,是开学季,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所有的岗位都是忙碌的,今年我们xx实小教育集团的变化还是蛮大的,开甲小学落成,xx实小教育集团的成立,体育教研组人员也出现了调整。今年有2位专职体育老师加入了我们队伍,大实小集团实行导师团队带徒弟制度,发挥团队的力量是不错,群策群力进步显著。当然也有弊端:新老师没有一个明确的师傅,有问题到底该找谁,对象越是不明确责任越是模糊。体育组一直是个大集体,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与学习中,既发挥了导师团的作用,又明确了带教责任,所以即使9月的工作琐碎,但我们开展依然有序:低年级主抓课堂常规和两操的教学,中年级主要针对体质测试的练习,高年级是以课标的进度有序开展有效教学。
二、忙碌有序的十月
10月份对于体育组是最忙碌的一个月,充满了挑战。程开甲小学承办了全国性的少儿趣味田径的赛事,集团所有体育老师都集结在一起,发挥集体力量,投入准备工作。我们舜湖校区的体育教师连续一个星期被抽调过去协助,大家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最后把活动顺利的召开完成。紧接而来的是区体质测试,顶着巨大的压力,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我们体育组制定了一天三练的计划,调整了活动的场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早上大课间一练,体育课二练,活动课三练,每次练习都是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班辅导三位老师监督,训练进行得有序而有效。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训练,成绩确实提高很快,测试当天成绩应该说有了很大提高,从33名上升到了17名,其中一分钟跳绳名列全区第五。但由于起初场地限制, 50米成绩不够理想,希望明年再接再厉能取得进步。
三、成长发展的十一月
11月初,体育组四位骨干教师:周锦、蔡茂华、计月华、沈利结合一课三磨和一人一课,以及区优质课校级选拔赛的活动,进行两个整个体育组的开课活动。周老师执教的是趣味田径——各种姿势投掷,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每组轮换尝试各种不同姿势的投掷,喜欢那种就选择那种,整个课堂都是由孩子自身管理自己,裁判发令捡器材都是学生自己指挥;蔡老师的水平三肩肘倒立设计的很巧妙,来源于平时外出听课的积累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整堂课围绕一个时钟和自行车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到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跟着老师把肩肘倒立做出来;计老师选择的是一年级,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个挑战,但是计老师对水平一孩子的驾驭能力明显胸有成竹,一堂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小小的一年级孩子在她课上玩的都很起劲;沈老师的限制区域三级跳远,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很难得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选自趣味田径9到10岁,通过用呼啦圈摆放成限制区域,再把三级跳进行分割逐个进行教学,最后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三级跳动作,思路清晰、内容新颖,课堂把控能力较强。四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课后的总结会上也发表了个人看法,教师们相互指点迷津,使得整个体育组收货颇深。但是体育课一些新鲜的知识还是要去外面多看多听希望下学期能有更多机会去学习。
四、创新突破的十二月
体育节和冬季三项比赛是十二月的两件大事。本次体育节围绕冬季三项活动开展,设立班级合作挑战赛和自我超越挑战赛,班级合作主要是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所以所有的比赛要求一个班级大部分同学都要参与进来,而且是用接力的方式开展。这就要求一个班级在活动课、体育课上都要进行积极锻炼,并以接力的方式进行比赛增加了比赛乐趣和自我使命感。每节课,体育教研组的老师,除了扎实开始活动,还努力寻找方法,努力让每个孩子有体育锻炼的兴趣。我们还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创造不同的训练方法,让他们进行自我挑战,提高成绩。本月,罗纳尔多学校的外教对我们学校开展了公益足球课,从二年级到四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两节足球课,外教利用有趣的道具和趣味的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热情,符合我们现在校园足球的发展形势,足球苗子要从娃娃抓起。外教的到来给我们体育教育特别是足球课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教学发现孩子们对足球是很赶兴趣的。我们体育组老师积极配合,也努力向外教学习,希望足球课能在今后能真正在学校普及。
五、总结反思的1月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陈旧,再加上现在的职高生品质行为和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体育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内很难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三维目标,严重阻碍了职高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这也给职高体育教师“向课堂要质量”的目标提出了新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惑,加快职高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每一位职高生真正达到身心健康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提出在职高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对策,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介绍给同行们。
二、“选项+素质”体育授课模式概念的界定及开设的必要性
1.“选项+素质”体育授课模式的定义
“选项+素质”就是在职高体育课堂构建“运动专项+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练习”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校区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学生自选锻炼项目、自选授课教师,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四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是一种新兴的职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体育课堂实施“选项+素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实施“选项+素质”模式是社会对职高生的要求。随着笔者所在城市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运动休闲等第三产业也悄然兴起,政府也纷纷投入对运动休闲场馆的兴建,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定向运动、水上项目等基地的建设,而且投入大、速度快,这进一步推动了奥运热潮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涨。但是,几年来一直困惑着企业负责人的问题是企业“软件滞后于硬件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缺乏的是大量懂运动休闲管理或服务知识的人才。为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需要职业学校与地方企业接轨,对学生进行运动专业知识的培养,来弥补企业的人才“缺口”。
(2)培养具有运动专业知识的人才是职业学校内部发展的需要。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比赛项目广泛开展,而职高学校体育师资又相对较少,因而需要大量的学生裁判来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比赛工作,如果学生不懂得一点运动项目裁判方面的知识,势必会影响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所以,在体育课堂实施“选项+素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专业知识是职高学校内部发展的需要。
(3)实施“选项+素质”模式是职业学校办学目标特点所决定的。在两年时间内,职高学校对学生体育课堂进行“选项+素质”模式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学习使职高生真正懂得1~2项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这既能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又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实施“选项+素质”体育授课模式的改革对策
为了有效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2014年8月20日,在笔者所在城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汇同体育教研组,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笔者所在学校2014届全体高一年级共14个班实施“选项+素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制定出实施上述教学模式的系统方案。同时,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采用文献比较的方法,以2010届高一年级10个班的体质测试结果数据为依据进行对照论证。
1.选项与组织教学的操作过程
在2014年9月新生入学后,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体育师资以及场地情况,笔者所在学校设立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选项内容,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再作适当调整。同时,我们把高一年级14个教学班分成5个、5个、4个班级,组成小团体,在6个选项教学内容中学习。具体操作为定教师、定内容、定时间。
(1)定教师,根据任课教师的人数,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专长,自行选定1~2项内容作为选修课程,项目设定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项。
(2)定内容,根据学校设定的专项,进行宣传和公示,使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选项学习的意义,并根据自身的身体、心理、兴趣爱好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选项信息,了解选项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和意义,并且通过年级大会、广播、黑板报、学生会、体育骨干和体育教师等途径进行宣传指导。
(3)定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确定学生选项时间以一学期为单位,原则上学生根据选项意向表,确定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学校根据学生的第一志愿,满足学生的要求。
2.教学操作过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保证学生一周上两次体育课;在课程安排表上,优先考虑高一年级体育课,尽量避免与高二、高三年级体育课冲突。这样充分保证高一年级教学的师资和场地的需求。同时,对14个教学班按年级大班选项排课制度,课程以5个、5个、4个班统一安排,分别由8位教师分项目授课。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选项学习,练习主要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项目;另一部分定性为素质练习,内容主要是结合专项教材渗透跑、跳、投及柔韧性等田径教材内容,在这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如安排在每?课的课尾或者单独安排课进行素质练习。
在教学上,我们首先请各专项教师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然后,体育教研组开会,讨论在教学内容、目标、重点等方面是否适合职高生的健康发展,如果存在问题再进行修改,直到体育组教师一致通过以后,方可施教。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职高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上重点考虑学生能学会最基本的专项技术和理论裁判知识,并未要求学生在专项技术上达到省或国家级标准,但在最基本的裁判理论方面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学会,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理论考试,要求人人合格。
3.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教师才能改变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使教学更加合理化。为此,我们设定了各选项项目素质和能力评价,具体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测评,还包括对学生的提升幅度等进行评价。例如,2014届计算机专业(1)班俞龙参加了篮球小组的学习,他的期末体育课成绩评价为95分,评价明细,可看出参加篮球学习学生体育课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70%是基本评价,30%是专项技术要求与能力评价,也体现了“专项+素质”教学的授课目标与要求。另外,我们尽量细化具体评价条件,如学生自评、小组内的互评、教师的评定,主要从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情况分三等(3、2、1)给分,提升幅度情况分四等(4、3、2、1)给分,综合素质分(3、2、1)。
4.实施反馈调查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对选项教学的反应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选项教学的效果,因此,在2012年3月20日,对2014届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共分发调查卷70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696份。统计结果表明:实施“选项+素质”教学模式后,学生反馈效果良好,教学初步取得成效。
从“题号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行的体育课实施“选项+素质”练习的教学模式,96%的学生是持欢迎和很欢迎态度,说明该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职高生的需求。
从“题号2、4、7、9”的统计结果表明:现行的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选项技术的掌握和今后从事体育锻炼是有促进作用的,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从“题号3”统计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11%的学生认为现有的选项不合适,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兴趣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选项的增多,这一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从“题号5”统计结果表明,有94%的学生认为练习时间增加和明显增加,只有6%的学生认为练习时间与以前差不多,主要是由于目前体育场地设施跟不上选项教学的要求,随着体育设施的完善及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方面将会进一步完善。
四、成果与推广价值
实施“选项+素质”模式的教学后,学生成绩提升幅度大。通过一年多的选项教学,学生对所选项目有更深了解,通过锻炼、学习,不仅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专项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能组织小型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取得的具体成绩如下。
1.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动机得以激发,身体素质提高明显
传统教学模式下职高生的学习状态:(1)体育课堂常规难以落实,很多学生穿着时髦的衣服来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有时上课整队都要花上五六分钟;(2)身体素质极差,男生引体向上平均只能做7个,有的女生1分钟跳绳不到100个;(3)体育技术不过关,有的职高生就连小学学的蹲踞式起跑技术都做不规范,更不用说在双杠支撑摆动了,基本理论知识也很缺乏;(4)很多女学生上课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肯动,喜欢坐着或者谈天;(5)体育测试,尤其是1000米和800米测试时,好像是“老年健身跑”一样,持无所畏态度,教师也无可奈何。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明显得到激发,课堂练习强度、密度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消除了体育教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烦恼,教师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解决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职高生对田径课“无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专项之余,教师可以结合“选项”主动抓住时机渗透田径教材内容,如“快速跑、耐久跑、跳跃练习、投掷、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等。实践证明,结合专项教学后学生对田径教材内容学习热情很高,效果很好,真正提高了体育的课堂效率,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就增强了。例如,2014届旅游(6)班蒋燕青在初中时是一个体弱多病且意志也很不坚强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运动会,上体育课经常四处躲避,进入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形体班”学习后,养成了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后来她也自愿加入校田径队进了中长跑组。经过她的刻苦训练,在2012年10月她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分别以5′12″2和11′32″1的优异成绩,获得女子1500米和3000米的双料冠军,为笔者所在学校争得了巨大荣誉。
2.2014届学生专项理论基础知识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多彩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后,学生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项理论知识,如裁判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校园里自发锻炼的学生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园里有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比赛,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拔河、排球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且裁判都是由学生自己担任的,活跃了校园氛围,这大大减轻了职高体育教师师资相对缺乏而活动难以开展的压力。
不但如此,有些体育骨干分子裁判理论知识丰富,还被邀请到社区担任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他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比较专业的裁判技术得到社区领导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而且,“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好,笔者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12年10月份,在笔者所在市龙门古镇举行了全国青少定项运动比赛,笔者所在学校2014届150名学生担任了青年志愿者,他们用良好的业务知识赢得了教练员和裁判员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