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民间文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豫北四季分明,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以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为主,是全国重要的麦粟文化区,矿产资源主要以煤、铁、石油著称,尤其是煤、铁开采历史悠久,这些为工艺美术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豫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史前“三皇五帝”中就有颛顼、帝窖两位主要活动在豫北,他们死后就葬在内黄境内,至今尚有二帝陵遗存。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蚌塑龙虎图案,据考证距今有6000多年,为仰韶文化时期遗存,被称为“濮阳龙”[2]。安阳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安阳小屯殷墟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豫北也是《周易》的源头地区,周文王被拘禁于里城(今属汤阴)时,将伏羲先天八卦整理、注疏,演绎为64卦,形成《周易》文化。
二、豫北剪纸的分布区域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滋养下,豫北剪纸成为当地工艺美术中掌握人数众多、分布最普遍、与民众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手工艺术,也成为豫北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密集。豫北剪纸广泛分布于豫北的乡、镇、农村,按照剪纸的艺术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区域。1.以安阳—鹤壁—濮阳为中心的三角轴心剪纸带这一区域包括安阳、鹤壁、濮阳3个地市,其中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鹤壁市的鹤山区、山城区,濮阳市的清丰县、濮阳县是剪纸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这一带主要流行与地方文化、民俗习惯结合紧密的具有区域文化内涵的剪纸,如濮阳县郎中乡王海村的神衣剪纸,是当地的庙会活动所用的具有地域特点的一种剪纸艺术(见图1)。豫北的窗花剪纸也极具地域特点,从造型上看主要是方窗花(见图2),这跟当地的居室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这一带传统民居的窗户多为方格棂窗,窗棂多为5×5格式,25个方格,内外糊白纸。窗花外方内圆,造型美观,适合装扮窗棂。2.以济源—焦作—新乡为中心的横向轴线剪纸带这一带包括新乡、焦作、济源市区,以及新乡县、辉县、修武、武陟、沁阳等县。这一带的民间信仰剪纸比较多,用以祭祀祖先和供奉神灵。信仰剪纸的功能已超越人生礼仪和节令习俗,成为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媒介,剪纸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新乡辉县的帐书剪纸,重在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极具神秘性[3]。
三、豫北剪纸的艺术特色
豫北剪纸与豫西剪纸等相比,富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品种与样式、题材、艺术风格与功能作用等方面。图1濮阳县郎中乡王海村的神衣剪纸图2豫北的方窗花剪纸1.豫北剪纸的品种与样式中原剪纸的共性是其与人生礼仪和岁时节令密切融合,是民俗化了的民间造型艺术。豫北剪纸的品种有窗花、顶棚花、坑围花、墙围花、门笺、拉花、寿花和丧葬花等,衣饰纹样主要有鞋花、帽花、边饰纹样,除此之外,豫北剪纸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种和样式,具体如下。(1)神衣。神衣是用剪纸剪出的一种服装,主要是用于供奉神灵,主要流行于濮阳县。神衣是用红、绿、蓝、紫、黄、黑等色纸,以及金、银箔纸,剪成不同的衣服部件,然后拼接而成。每套神衣包括上衣和下裳,上衣有领、长袖或短袖,多为对襟、布扣;下衣为裙或短裤,总尺寸约为成人衣服的2/3。神衣上面贴有用各色纸剪成的装饰图案和花边,有些衣服上还贴有“驦”和“春”字,“驦”字非婚嫁之喜,仅表示喜庆事,“春”字表示春天。神衣年年做,在神灵生日供奉,先在庙上展示,而后祭祀、焚烧。神衣的制作和供奉是集体行为,大家集资买纸,有人裁衣,有人剪花,有人粘贴,众人共同完成。(2)冥衣。冥衣是用剪纸的形式剪出的一些服饰,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其制作过程和神衣一样,其尺寸比较小,只是一种象征,神衣上面也有各类植物、花卉图案,是丧葬用品,在祭祀祖先时焚烧。(3)纸帐。中原地区有写帐的习俗,尤以豫北安阳县、辉县为盛[4]。所谓“帐”,是香客、信众按照所谓的“神灵”“天意”而书写绘画出来的图案。帐又称为盘、帐盘,大部分帐是用笔绘在纸或布上的,其中用纸剪出来的叫“纸帐”。纸帐上的图案和文字有些能够辨识,如庙宇、葫芦等,而大部分是抽象的图案文字,难以辨识,多为祈福纳吉之意,主旨大都是表达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消灾祛病等美好愿望。(4)窗花。窗花有单色窗花和点彩窗花两种。单色窗花一般用红色剪纸剪成各种适合图案,安阳一带流行的单色方窗花外方内圆,图案多是动物、花卉等具有吉祥寓意的题材,也有部分是几何装饰图案,端庄大方。点彩窗花剪纸也叫点色剪纸、染色剪纸,以宣纸为材料,前纸镂刻多为阴刻,点染的水色系颜色中加白酒调制而成,渗透力较强,一次可点染20~30张,颜色渗透自然,画面色彩艳丽(见图3)。豫北安阳县、汤阴等地制作窗花主要用这种工艺。从剪纸技法上,也有一些独特的剪纸工艺,如套色拼贴剪纸工艺,在豫北非常流行。这种工艺一般图3豫北点彩窗花剪纸以深色或金、银箔刻成的阳刻剪纸为背面,按画面物像的颜色和形态分别贴上多种不同色纸,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见图4)。套色拼贴剪纸多用于居室装饰(壁饰)、门、纸扎、神衣、冥衣上。2.豫北剪纸的题材豫北剪纸的题材和主题十分丰富,地域人文色彩强烈,通过不同的图案形式表现不同的寓意,有表现男欢女爱的,如鱼戏莲、鱼拱莲、鱼吻莲、扣碗、葡萄+老鼠等题材剪纸;有表现多子多福的,如葡萄、石榴、瓜蔓等题材剪纸;有追求平安如意的,如瓶+花、柿子+如意等题材剪纸;也有驱邪禳灾的,如剪五毒、眉眼(虎头鞋、猪头鞋)、方胜等。除此之外,豫北剪纸的题材还有以下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内容的。《二十四孝》中有多位人物出生于豫北地区,与豫北有关联。如“为母埋儿”的郭巨乃安阳林州人;“刻木事亲”的丁兰,乃河内(今沁阳)人;“孝感动天”的虞舜,其故里是濮阳县;“负米养亲”的子路,在濮阳讲学,死后葬于清丰县;“单衣奉亲”的闵子骞为濮阳人,濮阳县有闵城的地名,范县还有闵子墓;“卧冰求鲤”的王祥,曾做过温县县令;“恣蚊饱血”的吴猛,故里也是濮阳;“卖身葬父”的董永,故里在武陟;清丰县以孝子张清丰命名……二十四孝为豫北民间工艺美术所表现的经典题材,剪纸也不例外。图4套色拼贴剪纸(沁阳•韦凤荣)“文王拘而演八卦”,《周易》对豫北剪纸的影响极大,而《周易》也是豫北剪纸所反映、表现的重要内容,诸如阴阳平衡观念、和谐理念、天人合一观念等。殷商古都文化也是豫北剪纸表现的重大题材和内容,甲骨文、商代青铜礼器、青铜器纹样也常出现在剪纸中。英雄崇拜也是豫北剪纸的重要内容,像民族英雄岳飞,生在汤阴,习武在内黄,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岳飞事迹也成为剪纸作品的热门题材。3.豫北剪纸的艺术风格豫北剪纸在造型、技法、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豫北剪纸造型多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随意而剪,突出主体形象,夸大特色部位,追求神似。在技法上虚实结合,阳线和阴线相结合,刚柔并济,阳剪中辅以阴剪,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弧线流畅,线线相连,繁而不乱。构图饱满、浑厚,线条多、实面广,方正规矩、繁简有序,给人以端正大方、沉稳平衡的感觉。在色彩上追求艳丽和明快,点彩窗花五彩缤纷。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寓意、谐音、隐喻、象征,具有一种含蓄美。4.豫北剪纸的功能和作用豫北剪纸属于吉祥文化,具有装饰功能和教化作用,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和生产中,为群众日常生活服务。像窗花、鞋花剪纸具有实用功能;许多剪纸大幅作品做成了中堂画、屏条,加装画框,成为具有装饰功能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剪纸,如“孝子图”,具有重要的宣教作用。
四、豫北剪纸的传承状况和创新思考
豫北剪纸在过去主要是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师徒传承、亲缘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上千年,而且在民间是受人尊敬的一种技能。但是,今天的豫北剪纸面临灭绝的危险。据我们调查统计,豫北各地基本上都有剪纸能手,我们对260余位剪纸艺人做了走访,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的李同秀,88岁,年龄最小的是安阳县的李海燕,36岁;60岁以上的艺人占89%,尤以65~80岁的人最多。现在剪纸大多为邻里婚丧嫁娶所用,不出售,只有极少人做纸扎出售,95%的剪纸艺术无传人,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尴尬境地。豫北剪纸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使用的环境。如窗花一类的剪纸,过去是传统木构建筑常用的装饰用品,而现在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房屋,窗户也使用的是现代的玻璃窗,很少有人贴窗花。剪纸的使用场所在不断缩小。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很多民俗活动失去了生存空间,而剪纸是其重要的表演道具,活动没有了,道具也就不需要了,这也直接影响到剪纸艺术的发展。另外由于剪纸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太小,因此年轻一代也不愿意去学习传承。上述状况导致剪纸艺术处于一个濒危的境地。那么,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保护和传承创新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从政府层面上,应对豫北剪纸进行保护、抢救和传承。值得一提的是,从2002年开始由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发起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对豫北剪纸的抢救发挥了重要作用,命名了一批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评出了一些国家级剪纸传承人,并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如辉县剪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辉县的李爱荣被认定为国家剪纸传承人,多次受文化部委派出国办展览、现场演示剪纸技艺;汤阴等县被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其次,高校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方面也应该担负起传播和创新的责任。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开展多项民间文化遗产的课题研究,培养民间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加强民间艺术研究,在学术交流中开展民间艺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作品展览和参观考察等工作。最后,青年学生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担负起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很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资源都来自民间文化遗产。如剪纸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被用于装饰、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成功案例,这不仅能使艺术设计别具一格,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承民间艺术的作用。
(一)民间艺术的“本原化”
民间艺术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尽管有艺术的成分,但更多的具有实用性。张道一在其《张道一文集》中指出民间艺术“是同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就其主流来说,多带有实用性,既保持着本原文化的特点,又是本元的。虽然有一部分也带有‘纯艺术’的特点,但仍距其实用性分离不远。”前苏联艺术理论家B•E•古谢夫在论述民间创作时也说:“民间创作同时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其中,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种统一包含在形象—艺术的形式之中。”也就是说,民间艺术多与生活、实践、劳动等密切相关,其审美功能尚未从其他功能中完全分离,自然的保持了原始功能的混合性。而所谓的“高雅”,是那些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的,从这一点来看,赵本山的艺术根本不可能高雅,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高雅了,他就不是赵本山了。
(二)民间艺术的低俗化
说到此处,得出民间艺术不应该高雅这一结论,因为它本就是游戏化,本元化的东西,失去这一特质,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了。那么,是那些批评赵本山的人错了吗?其实也不尽然,人们所批评的“低俗”问题,我们还没有探究到关键,民间艺术中有很多低俗的东西,不单单赵本山的作品里有,为何赵本山却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赵本山艺术作品的受众最广,影响最大,低俗之作在一些“私域”环境下可以存在,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他们或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选择此种文化商品,或基于学习教育的目的选择彼种文化商品,决不会被迫地去接受某种其不乐于接受的文化商品。但这些本属“私域”存在的作品,不应不分场合,不分环境,而且不受约束,这无疑是对文明与文化的对抗。赵本山旗下弟子所演绎的部分二人传作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人转,是其迎合观众,媚俗的表现。并不是说以前的二人转就应该保持下去,一成不变,二人传可以发展变化,但不应该向着一个不健康的方向走下去。逗笑取乐不是一味的耍彪搞怪,或者说耍彪搞怪不能成为二人转的唯一追求或唯一内容。
二、“低俗”与“高雅”之辩
“低俗”的艺术固然不好,高雅艺术也不是能被所有人所接受。如果说高雅艺术好,为什么许多高雅艺术受到受众的冷落。原因就在于它们疏远了受众,它们对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特质缺乏了解。它们的叙事方式远离了这些受众的生活,在审美趣味上与大众审美取向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在审美上疏远受众,结果就将自己束之高阁。赵本山只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的定位成功。他是根据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进行受众选择。他的受众范围定位准确。他的服务对象就是普通的群众。他的表演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和赞同。他明白受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的表演就是一种以受众为主体的商业叙事模式。他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更加上在艺术上的成功。可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会进行商业叙事的民间艺人。他是一个喜剧、小品演员,演二人转出身,还组织拍摄了大量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尽管也有人不喜欢他的表演和作品,但是他却能被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喜欢,同时他赚足了钱袋子。他小品屡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他拍的影视作品又总能得到观众的热捧。同样是他,把东北二人转这种民间戏曲形式拉上商业化叙事的道路上,东北三省的刘老根大舞台把二人转这种在东北三省的民间戏曲发扬光大。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
课程体系不完善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
传承方式单一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
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
增强师资力量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
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
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一)色彩的特点说起色彩,它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增加陶瓷艺术品的感染力和作品冲击力。对色彩的设计能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记忆、感知、情感等心理方面,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色彩的这一作用已经慢慢成为大众的共识。色彩包含着很丰富的创造元素,它与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是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比如:红色就感觉比较活泼热情,绿色就让人感觉清凉滋润,白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洁纯净,蓝色让人感觉静谧清新,粉色就感觉温馨可爱,而黑色感觉比较端庄等等。其实民间艺术中的色彩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这些,其通过视觉效应,会给人带来欢喜,忧伤,悲痛,欢快各种各样不同的感觉。而且色彩带给人的感觉会根据民族、地域和文化的差别,产生很大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认知水平的差别,行为习惯和观念的不同。使得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人群眼里感觉是不一样的。总之,色彩不仅仅表现着事物的本来颜色,而更多的是具有整个民族的审美形式和精神诉求的内涵。色彩在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应用十分的广泛,比如剪纸、年画等。在其中呈现了绚丽多彩的内容,其中所饱含的民间艺术符号,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其内涵远远超越了色彩本身的颜色所提供的审美功能,为我国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提供的丰富的基础资源,特别是陶瓷艺术行业的发展。
(二)民间色彩在陶瓷艺术品种的体现我国的民间艺术是观念艺术,因此,色彩更是观念上的。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得民间艺术中色彩表现出了很强的审美特征和感情特征,这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所谓观念,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被淳朴的理解为吸福纳祥,消灾辟邪等传统的世俗目的。从而形成了民间艺术中火红喜庆的特色。很多的词语如万紫千红表现着喜庆吉祥的含义,还有很多描述色彩的词语,一般来说都是图个吉利,很多的描述色彩的词汇已经成为观念上的造型语言,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其在陶瓷艺术品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陶瓷设计将本民族的观念和信仰加之其中,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大大超出单纯色彩所能传达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色达意”的效果。
二、民族艺术在陶瓷艺术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对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和促进作用。比如:剪纸、漆器工艺、编制、绣花、彩绘等等都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中有非常多的图案,每种纹样,每一幅画都不是单单存在着的,其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色彩图案,而是蕴含在其中很厚的文化气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中,其不断被传承和发展,一路上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坎坷经历,与外部民族交流的成果。就像一本历史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其所负载的各种信息和文化内涵还需要广大的科学工作者挖掘。在陶瓷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将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图案植入其中加以利用,以提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通过刻、划、剔、釉色等传统工艺程序,让陶瓷艺术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感召力。这种将民族美术语言与价值实践统一起来的活动是一种装饰艺术,是民族艺术图案的传承和创造应用,充分体现了本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精神。所谓剪纸艺术,其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有着很多的表现手法,比如:阳剪法、阴剪法、剪影法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些美妙的神话传说。剪纸艺术中多样的题材包罗万象,其中很多不单单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和描绘,而是具有很多特定的含义,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设计中,最早是出现在晚唐时期。通过两次釉色而烧制成的陶瓷制品,呈现出有层次感的花纹,具有剪纸的效果,其画面有层次感,视觉效果很好。现代艺术家们通过一些新的方法将剪纸和陶瓷结合到一起,然后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创造出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了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思维途径。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语言更是艺术的语言,人们可以将感情寄托其中,将生活中感情物化。成为劳动者和造物者通透的桥梁和纽带,把人类的创造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民间艺术是一种和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创造方式,可以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社会生活。民族艺术的创作和思维方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方式也独具特色。一般来说陶瓷艺术和民间艺术史同根的,在原始社会中陶片上的各种图案、符号,具有标记某种意义的作用。由于民间艺术所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其可以为陶瓷艺术品的设计提供极其丰富的养分和经验借鉴。
三、吉祥图案的寓意
所谓吉祥,意为美好的预兆,吉就是福善的事情,祥就是嘉庆的象征。吉祥的图案可以使用花鸟、走兽、人物以及一些吉祥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是吉语、谚语甚至是一些神话故事为题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比拟、象征、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形成“一语一图”的民族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展现人们的幸福快乐,还可以寄托愁思,表达对长寿的向往,以及各种吉祥喜庆的理想。可以这样说,吉祥在我国是一个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主题,同时在陶瓷艺术的设计中吉祥必须体现出来,很多艺术家通过谐音、比拟、寓意等表现手法,来展示现代陶瓷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现代活力特征。所谓象征,就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态、色彩、习性等,使用其相似或者相近的含义。比如:鸳鸯象征着爱情,牡丹象征着富贵,竹子象征着君子,莲花象征着高洁等等。谐音原本是文学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民间通过谐音的方式表达吉祥,比如:在结婚的时候,会有枣,寓意为“早生贵子”,人们在吃饭的时候通常会有鱼,其寓意为“年年有余”,年糕的糕与“高”谐音,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四、结语
(一)给学生做好必要的铺垫如果一开始就很难,学生肯定是做不来,也就自然而然不高兴去做了。比如兔子灯制作材料较多较杂,若让学生自己备齐是不可能。但如果没材料或缺材料又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备齐兔子灯课堂上所需的繁杂材料呢?在这方面,教师和学校就要共同想办法,积极落实制作兔子灯的材料。所以其中一项重要的材料竹篾我们要学生自己准备。
(二)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产生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它、研究它,并千方百计去掌握它。在教学时,我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多种措施进行兴趣教学。
1.小能人带动策略。班里制作较快又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辅助其他完成得较慢的学生学习任务,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又让同学们在课堂中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同学间少了隔阂与陌生,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友谊与关爱。
2.合作完成作业。对作业确有困难的学生,允许2个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兔子灯,尤其鼓励男女生搭配合作,如男生做力气大的工序如用竹篾做兔子灯骨架,装轮子;女生做灵巧的活,如裱糊和装饰。如此安排,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明显缩小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克服难点,把他们推向成功搭好兔子灯骨架,糊好兔子灯上的布后便可以装饰兔子灯了。我们当地兔子灯上的装饰完全是采用剪纸的形式。装饰剪纸的形式对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就是一项太难的事情。如在教学中全部照搬这种形式,学生的作业则会非常单调,部分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怎样改进教学方法,使方法变得生动活泼多样,激发学习兴趣?装饰手法不限的新规定使学生的兔子灯与众不同,别具匠心。
(四)积极落实评价,激发的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及时进行课题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讲评结合,全面、发展地评定学生作业,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用三部曲教学: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看看自己制作的兔子灯存在哪些问题并说出来,再想想改进方案。
2.互评。找找别人的优缺点:有的学生发现别人制作比自己细致;有的学生发现别人的制作速度比自己快。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请教,同学们互相切磋学习,学习劲头更高了。
3.师评。除了在专业上给予指导和评价,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学习热情的鼓励。设立一项单项奖和优秀奖,发奖状和一些奖品。学生的奖状可以放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五)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助推学习兔子灯制作的有了学习的成就感,享受成功喜悦,从而增加信心,促进兴趣的发展。一般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展览。每学期都要进行兔子灯专题展览,作为学校校园文化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布置作品展并邀请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参观展览,参观者的好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2.祈福。民间艺人做兔子灯就是为了来迎神接福。如果学生做了兔子灯就往旁边一类,这只是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文化的传承。所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3.义卖。每年街上到元宵节前,都有民间艺人制作的兔子灯来卖。很多人也会买回去给孩子玩。我想要进一步体现制作兔子灯的价值和激发学生制作兔子灯的热情。我每学期也会组织制作兔子灯的这一年级的学生开展一次义卖活动,义卖的钱全部捐给学校的贫困助学基金。这一活动也作为学校这两年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
二、总结
不同民族,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背景差异,自然积淀了彼此不同的文化传说。彝族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透过文化的表层形态揭示一个族群整体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生命历史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也就标明了此民族存在的价值。当然,随着世界“多元化”倾向的加速,民族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各个民族文化中的“外来影响”增加也是必然的。但这种“冲击”不应是消极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是以宏扬本体文化为立足点的,只可惜,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人类走入了很多“误区”,最典型的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越来越少。这不仅说明人类文明遗产的“走失”速度在加快,更说明人类“民族素养”的变化程度加剧,民族观念的自我意识走到了“丧失”的边缘。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正是在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这一新格局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与此同时,我们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时,西方的意识形态必然随之涌入国门,西方文化以不可避免的冲击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彝族民间舞蹈便是其中之一。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很多地方蕴藏着极为丰实的彝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大到祭祖祈神,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他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自然、文化资源丰厚的彝族聚居区,他们在发展富有特色的旅游业,贸易等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电脑媒介接受的最新信息。当代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信息丰实了彝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西方的迪斯科、霹雳舞、现代舞、卡拉OK等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青睐,传统的彝族民间歌舞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党的文艺政策和民族政策指引下,这些地区的多数领导和有关人士,不是消极防御,更不是闭关自守,而是采取兼收并蓄,本土外来并存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这一文化矛盾。比如利用传统的火把节,彝族年,采取歌舞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祭祖祈福、歌舞自娱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向国内外游客、商家展示当地的民族风情,加强双方的经济技术开发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时的民俗节日和民间歌舞,无论从其外在的形态、表演程式以及社会功能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凉山州文工团将彝历年冗长的仪式程序进行了简化,把民间舞《围成圆圈踏歌》加以规范改编,加工后的《达体舞》不仅突出了民间舞原有的风俗特色,还做到了观赏性与参与性并重,得到本民族的认可。90年代初位于中国滇西北高原上的华坪,风光旖旎,民风古朴。肥沃的土地上,居住着彝、傈僳、汉、傣等26个民族,他们习俗各异,聪慧纯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在火把节的夜晚,他们将粗犷的民间舞《打跳》和从西方传入的自由激烈的迪斯科在同一舞台上表演,打破了千年戒律,既娱乐又娱人,形成了华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景观。两种不同形态、不同文化内涵的舞蹈出现在同一空间,并为人们所接受,这只能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产物,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结果。
在文化转型期间,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视野去看待分析“异文化”的不同之处,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于是就能跟其他的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和平共处,而不是自我孤立或贬斥他人。把本土民间舞蹈与国外舞蹈进行比较且如此,吸收外来舞种也是如此。正如80年代初,当西方现代舞大量传入我国时,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而10年后,现代舞不仅没有被挤出中国国门,在舞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奋斗下,1992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1993年秋在北京舞院创建了第一个现代舞专业。中国现代舞艺术以百花一枝的芳姿,正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国土上生存、开花、结果。事实证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宽松政策,使之从西方移植的现代舞、迪斯科等文化娱乐形式,已经拥有不断拓展自己的市场,丰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20年来,对于彝族民间舞蹈如何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问题,是一个认识过程的。12年前凉山州文工团编导们就对彝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提出疑问的思潮进行了探讨。当时改革开放已进行了8年,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引起彝学舞蹈界对传统民间舞蹈生命力的反思。12年后,在世纪之交,当我们面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伟绩,面对彝族民族舞蹈的发展现状,以自觉的理性思辩重新审视当年探讨的种种问题时,就这些疑问和困惑就显得清晰而明朗了。越来越认识到,彝族民间蹈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传统文化,彝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发展的,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舞蹈将与人民永存。作为某一特定民间舞蹈形态和风格的传延,往往伴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需要而消失或延续,近几年,城市生活中悄然兴起的《达体舞》、《青年舞》、《打跳》、《押搓》,就是生动的一例。彝族民间舞蹈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处于文化转型期,各种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文化村等形式,为彝族民间舞蹈、中外民间舞蹈的互相交流、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果我们无视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大环境,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主动作用,只求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构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将会陷入文化孤立主义的境地。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兴建文化产业模式的先行者和得益者。有着数百年历史和独特审美特征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自归入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后,凭借有利条件和工艺美术各专业的研发能力,积极申报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刻年画的传承、研究和开发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苏州市政府通过修建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体验馆,开展对这一传统技艺的抢救、保护、研究等工作,并通过博物馆培养“后备传人”,通过“木刻年画进学堂”等活动形成长期而稳定的“生力军”。这些举措终使桃花坞年画重放异彩。从盛极到没落再到复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是我们审视民间艺术产业模式的一个经典案例。对于宁波地区金银彩绣民间艺术而言,正是可以借鉴的产业典范,以兴建金银彩绣文化产业园的方式,逐步形成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展销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民间艺术博物馆、传统工艺体验馆的新型文化产业格局。比如建立一个发掘、抢救、保护、传承金银彩绣的统一机构——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和传统工艺传习中心,充分利用艺术馆资源,开设相关技艺传授的课程,鼓励传承人手把手带徒弟传道授业;并通过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这个窗口吸引艺术家、民间刺绣传承人、收藏家进行刺绣艺术交流、弘扬金银彩绣技法。金银彩绣文化产业园的兴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比如可以在各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在人气集聚地、城市广场等场所定期组织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的实物展示及手艺演示,将金银彩绣作为宁波的地方文化象征进行广泛传播,引导金银彩绣民间艺术传承人、传承基地、优秀作品等,促进和提升全民、全社会对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的再认识,提高整个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
二、拓展传承基地,培养金银彩绣继承人
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的传承仅靠一个艺术馆或一个传统工艺传习中心远远不够,传统的老艺人带徒弟的方式,传授面窄,见效慢。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把老艺人请到各级各类学校,以讲座的形式传习金银彩绣民间艺术,或者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掌握其工艺,了解其精髓。拓展各级各类传承基地,培养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继承人,具体可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企业公益教育等不同渠道展开,使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的发展更加规模化、系统化。首先要加强金银彩绣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由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定期上课、传授技艺,在青少年中逐步普及传统手工艺文化,培养金银彩绣爱好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加大金银彩绣民间工艺相关课程,融会传统造物的智慧和情感,重点培养“工艺人才”,使之成为认祖归宗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文化启蒙。在大学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建立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健全和完善保护机制,为保护、发展和研究金银彩绣提供理论支持、普查指导、咨询服务、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服务;同时,以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的优势,通过社会调研、技术积累、文化理解等角度,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分散在民间的金银彩绣产品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保证金银彩绣民间艺术以最为保真的形式长久地保存下来。此外,还可在企业设立传承基地,开展公益教育,开拓金银彩绣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市场,保持金银彩绣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多层次的传承人培养格局,强化教育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与智力支持,使年轻一代更多、更好地了解、宣传、传承金银彩绣民间艺术资源。
三、金银彩绣民间艺术资源的设计转化和创新应用
当前,国家正加大扶持与推动设计产业力度。2014年1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主要议题之一是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同年3月,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将设计作为创新资源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具体举措上激发了设计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力。民间艺术形成积聚成产业化态势,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紧跟时展进程进行革新,通过吸纳现代元素,进行设计转化和创新应用,形成崭新的文化形态,融入现代社会环境中,从而实现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也提出,要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非遗”资源的传统文化样式,用当代设计语言转化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设计创意产业转化传统文化产业。宁波金银彩绣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但目前对其产业化研究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创新不足、产品形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发展进程。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的精髓在于一代代的技艺传承,它超越了有形物质载体的局限,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将投射了地区典型民俗思想的金银彩绣传统技艺通过现代设计元素得以展示,文化资源通过设计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本,成为既是宣传本土精神的载体,又是焕发市场活力的源动力。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金银彩绣民间艺术与相关企业进行产业联合,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设计创意转化能力,实现金银彩绣“文化产业链”。比如通过与旅游产品、生活日用品、手工艺术品等市场进行多层次结合,着眼创意设计,加大文化含量、技术含量和创意含量,使这些旅游产品、生活日用品、手工艺术品等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最大化实现产业附加值。也可以借助节日的契机,以定期举办相关文化节的方式展示和推广金银彩绣民间艺术,发掘传统手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开发礼品、纪念品、收藏品,实现展示功能向实用功能的转换。还可以结合宁波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如十里红妆婚嫁风俗文化等,开发相关的金银彩绣婚自归入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后,凭借有利条件和工艺美术各专业的研发能力,积极申报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刻年画的传承、研究和开发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苏州市政府通过修建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体验庆用品,形成独有的文化产业,促进金银彩绣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进程。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艺术设计来说,其发展过程相对比较晚,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上还不够成熟,较多地引用和借鉴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我国的艺术设计人员在艺术设计理念上受到的相关影响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和吸收,使部分设计者的作品缺乏足够的内涵和意蕴,在设计风格上往往关注表面形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和意境的把握比较欠缺,使艺术设计缺乏中国的文化特色。相对也影响了艺术设计的道路和方法,使很多人认为艺术设计的方法相对比较单调。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当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民间的绘画艺术对于我国的艺术设计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广大艺术设计者可以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食粮。为了有效拓宽艺术设计的道路,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的艺术设计。应当在艺术设计中注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对我国民间的绘画艺术做好传承工作,将民间的绘画艺术和现代的艺术设计实现有机结合。在艺术设计中要强调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是我国进行艺术创作的瑰宝和营养,它包含了民族长期积累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等内容,它们和艺术设计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艺术设计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文化的展示,艺术设计的美感也是和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也是文化另外的一种传播方式。
在我们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如果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就必须重视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参与,特别是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它是我国民族艺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积累发展到了今天,包含了祖先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也具有特殊的美学内涵。只有加强中国民族文化和现代设计风格的结合,使传统的设计观念得到相应的体现和发展,才能在国际艺术设计中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的地位。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直接反映出了民间的生活,在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我国现代的艺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很多设计成功的艺术品中,例如标志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中,都能够看到民间绘画艺术的身影,可以看到民间绘画艺术对我国的艺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民间绘画中,通常用一些象征、比喻的手法,例如用灵芝、桃子、松、鹤等来象征长寿;用牡丹象征富贵;用竹象征平安;用石榴、葫芦等象征多子;用龙、凤象征吉祥。如果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能够把传统的绘画艺术渗入到其中,就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相应的也拓宽了艺术设计的道路和内容。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在我国的现代设计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出现了非常成功的作品,例如比较有名的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当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就会从内心感到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又能够感受到现代的艺术设计的气息。
二、加强民族文化的渗入,不断拓宽艺术设计的道路
我国的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内容。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历史性,也具有社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国民族的多样性,也相对地造就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在民间的绘画艺术方面表现得突出,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别强,不同的地方都有特色的绘画艺术和作品,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对于少数民族来说,由于其在历史发展殊的发展道路和图腾崇拜,其绘画艺术更加的富有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独特的,如果艺术设计者能够主动地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民族特色,将会大大地扩展自己的艺术道路和生命,也能够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各个民族的绘画艺术是艺术设计中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具有非常的生活性,它和广大人民的生活具有非常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相应地又反馈到绘画艺术创作中,所以民间的绘画艺术具有艺术和生活等方面的内涵,在民间的绘画作品中都包含了其设计者对生命、自然、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例如在我国原始社会中的陶罐上发现的比较简单的线条绘画,这种绘画方式具有非常单一的原始性,但是它准确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生产力的特点和人们在生活中的审美情趣,甚至也包含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都体现了创作者在特定的时代下的生活观念、态度和情感,这些艺术创作往往具有非常强的原创性,可以成为艺术设计者的艺术之源。在我国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视意境的表达,这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重大差别。
在我国民间的绘画艺术中,艺术家都不断地寻找能够符合自然和内心交融的绘画方式,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符合自然的韵味和情趣,这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关系,特别是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那就是道法自然,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使绘画艺术和人的内心的情感表达也表现出自然的韵味,将绘画艺术推向更深的层次美,特别是对于意境的追求和把握成为了千百年来我国绘画艺术不断推崇的最高点。中国民间的绘画艺术常常能够把艺术、哲学等融合到其中,使艺术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美感。从我国远古时期的绘画艺术中,就体现出了中国人对大自然、对天的敬畏和向往,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不仅反映出了当时生产水平的低下,对于绘画颜料的选用单调,同时也通过黑和白的利用,恰当地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在我国的民间绘画艺术中,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重视对“意”的表达,对于具体的“实”则相对比较忽略,重视绘画艺术的意象的表达,不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详细描绘。在艺术设计中,把现代的艺术设计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结合,可以使设计的作品获得隽永、永恒的价值,这在我国的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它们常常得到了观赏者很高的审美评价和赞叹,同时也使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青睐。在艺术设计别重视艺术品的首创性,所以对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要求比较高。在艺术设计中不仅要具有世界性,也要具有民族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果要想实现世界性,就必然在艺术设计中包含和概括了民族性的文化,所以实现了世界性也相应地实现了民族性。在艺术设计中,只有个性化的作品,只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认同。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要重视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重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积累,这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是设计师内心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又渗透了一个民族的美感选择,这种美感不是突然迸发的,它来自于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吸收和积累,来自于设计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心的涵养。如果中国的艺术设计要想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提高中国设计在世界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和影响,就要重视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特别是我国民间的绘画艺术,包含了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民族艺术发展中的宝贵财富,需要正确地对待和传承。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