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设计职称论文

设计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5: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设计职称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设计职称论文

第1篇

为准确了解该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专业、优秀毕业生共同研讨秘书课程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以岗位职业活动(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现代秘书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分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从而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知识目标为了解现代秘书的职业素养,培养健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心态;认知秘书的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程序和相关知识。能力目标是围绕“办事、办会、办文”三大职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用写作(以公文为主)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办事、办文、办会、活动策划等);掌握先进的办公自动化基本操作技能。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本课程围绕“会服务和懂管理”,全面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职业素养,围绕“办事、办会、办文”三大职业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

通过对课程知识点及技能点的分析梳理,结合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课程组设置了8项秘书职业活动项目,细分为19个具体任务,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具体化。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所有内容的安排都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具体做法是:一是教学中设立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我校校企合作单位),将教学活动与内容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作,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仿真模拟角色与场景进行教学,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二是设计一条教学活动主线为伊立浦有限公司与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围绕这一主线,两个公司秘书做好洽谈前、洽谈中和洽谈后的工作,两条实训任务线同步开展工作任务,将秘书岗位工作的任务全部涵盖。模块一:走进伊立浦公司电器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伊立浦公司前台、文员、助理和行政主管四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让学生解秘书工作的范畴和职责。模块二:伊立浦公司洽谈合作之前上班伊始工作。分为伊立浦公司办公环境维护与管理、伊立浦有限公司用品管理、秘书的日志管理三个任务。模块三:伊立浦公司与日本东芝洽谈合作意愿。分为电话沟通洽谈意向、邮件沟通、收发合作意向文件三项任务。模块四:伊立浦公司前往日本东芝公司考察。分为到合作单位日本东芝考察,为考察团安排考察行程、为领导报销考察费用两个任务。模块五:东芝公司前来伊立浦公司洽谈。分为日本东芝公司前往伊立浦洽公司谈接待筹备、伊立浦公司内部洽谈筹备会议、准备和组织洽谈会、组织参观活动四项任务。模块六: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分为组织签字仪式、宴请接待东芝公司、送行三个任务。模块七:合作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学会整理活动中的各类文件资料、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归类和归档。模块八:伊立浦公司综合实训。分为到伊立浦公司观摩行政部门办公与座谈、参加伊立浦公司行政岗位招聘面试。

三、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指定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任务开展前,老师先给小组布置任务,讲解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然后探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如“接待方案拟定”,先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围绕“日本东芝公司前来伊立浦公司洽谈”拟定一份接待方案,通过老师讲解接准备的基本程序、拟定方案的要素等知识点后,让小组成员分组合作,完成一份接待方案的撰写。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些知识点老师先不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任务。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和理解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点评并总结知识点。如“组织签字仪式”,教师先告诉学生查询签字仪式相关视频,记录关键步骤,并组织实施。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协作分析签字仪式的知识要点和关键步骤,并在模拟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最后老师通过点评关键点,理解和强化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可以在校内商务综合实训室进行。商务综合实训室配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谈判桌椅等,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模拟接待、谈判、办公事务处理等能力训练。我们还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学校各处室进行实训,利用课余时间协助老师处理一些办公事务,这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事务处理能力。此外,课程初始会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综合实习,感受企业环境,参与办公事务处理,锻炼秘书职业技能。相关单位的一些重大活动,也邀请学生参加,既解决了企业单位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也使学生参与了项目,能力得到训练提高。

四、教学考核

考核方式一改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由于学习的重点在过程,在于实践和展示,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更注重过程评价,占总考核70%,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考勤、平时表现、实训现场表现、实践作业等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注重学习过程的监管和考核。终结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包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占总考核的30%。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以老师评价为主,在成果展示部分小组互评占40%。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教学效果

第2篇

2011年9月21日杜家台闸开启分流,运用效果明显。分流结束后,洪道应急整治工程任务正式提出,2012年6月,设计单位完成了《杜家台分蓄洪区洪道应急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同年12月底完成招标投标工作,2013年1月各标段相继开工,至2014年8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存在问题分析

1.地质条件差

工程区为平原湖区地貌,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沟渠纵横交错,渊塘、湿地遍布。地质钻探结果表明:新农垸堤基地质结构中Ⅲ1、Ⅲ2、Ⅲ3分别占总长度的59.2%、29.1%、11.7%,全堤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较差或差,堤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黏性土或淤泥质土,存在严重的沉降变形、抗滑稳定或渗透稳定问题;赵家垴垸堤基地质结构中Ⅲ1、Ⅲ2分别占总长度的27.1%、52.6%,72.4%堤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较差或差,存在严重沉降变形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九沟桥接长工程桥址范围内广泛分布第四系冲湖积堆积淤泥质土,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缩孔、塌孔等问题。

2.施工战线长

洪道应急治理工程建设地点跨仙桃、蔡甸、汉南3市(区),施工战线长。在建设过程中,受建设管理经费不足、交通条件差等因素制约,建设单位共安排3名现场管理人员,尽管月出勤天数达到27天以上,仍无法满足工程监管工作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管理压力很大。

3.征迁任务重

本工程主要为土方施工,征地面积大,共计4800多亩(15亩=1hm2,下同);征地范围广,跨仙桃、蔡甸、汉南三市(区);征地工作责任主体多,涉及三县市区三级政府组织9个责任主体;被征地对象多,诉求不同,抵制征地工作方法不一;征用土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按照国家“占一补一”政策,需要请求有关部门调整用地规划,重新增补基本农田面积;部分土地权属不清,同一地块存在多个征地对象认领者,协调工作主攻对象无法确定,按照相关规定补偿费在多个认领者之间难以分配平衡,影响工程进度。

4.工程变更多

本次工程施工过程中,累计收到38项变更申请,涵盖临时工程、设计方案、新增项目、施工设备进出场、招标漏项、单价调整等多个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公平原则和《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有关变更规定,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申请必须全部受理,并须逐一给出相应答复。变更是施工单位运用相关法律赋予权力争取更多利益的途径,而建设单位则希望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双方的对立性导致在对变更申请做出决定前,需要进行多回合讨论、现场勘察,甚至需要邀请专家进行评估,重大设计变更还须报原实施方案审批单位审批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工程变更多,影响了进度和资金管理。

三、解决途径探讨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利益方越来越多,体系化越来越明显。以洪道应急整治工程为例,参与方有项目批复单位、资金安排单位、各级地方政府、项目法人、项目监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被征地对象等,他们的主要诉求统一于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对立于各方利益需求,集中到洪道应急整治工程上,体现为支持与制约并存。因此工程建设工作中的问题没有统一适用的解决方法,但总体可以从获取政府支持、勘察设计、征地、招标、现场管理等方面着手,做好建设管理工作。

1.明确工程项目自身重要性,争取更多行政支持

此次洪道整治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库加高后,为达到在汉江大洪水年有效减轻仙桃以下河段防洪压力,杜家台分蓄洪区分流运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提出的,从宏观上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项初期就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审批过程较一般项目快,资金到位较一般早,建设过程中受关注程度高。建设期间,各级政府部门多次出面协调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2.详细勘察地质结构,针对性提出设计方案

地质条件差作为客观存在,不能避开,因此勘察时应根据设计阶段不同以及前期勘察成果,调整勘察深度,对于地质结构突变处,加大勘察钻孔密度,准确确定地质分层结构临界点及土体力学性质,协助设计单位根据勘察成果调整设计思路,针对性提出有效成熟的设计方案,减少后期设计变更。仙桃新农垸部分堤段加高培厚后外堤脚有外挫迹象,经查:该处淤泥层厚约3m,处于两勘探钻孔中间,地质条件突变,两端地质结构不连续,按两端设计方案延伸施工不能满足堤身稳定要求,需经加密勘察后调整设计方案。

3.合理设计招标条件,预置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招标投标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是以合理价格为建设单位优选承建单位,以适度公平保证优秀施工单位中标并获得利润。因此,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建设单位在设置招标条件时,可从相对公平性、约束力、可执行性及自身利益四个方面考虑,增加招标条件关联和制约性,减少不均衡报价机会,或者能够不均衡报价但受到制约而不偏离一定幅度。对于临时工程项目设置应格外仔细,一些招标文件发售时不能详细确定的内容,以达到主体工程施工需要为原则,明确临时工程费包干使用范围,强调施工单位为完成主体,工程所增加的一切临时工程费均不再支付,要求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全面考虑综合报价。对可能存在争议的临时工程,宜根据工程的特性,从施工需要角度考虑,细化临时工程内容,在招标文件中提前列出,详加规定,明确包干使用,不给施工单位留下要求增加费用的机会。

4.增加建设管理经费,深度参与工程建设

现行建管体制中建设单位人员现场监管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设单位宜安排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工作,一是可以及时将建设方的工程需求传达给设计单位,减少设计方案尝试工作;二是可以动态把握设计工作进度及内容,实时反馈给决策层,确保建设意图落实到设计文件中;三是可以在参与过程中发现不必要错误,确保工程实施总价不突破设计概算,为以后通过稽查、审计做好准备。建设单位须安排足够的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施工,一是作为工程产品使用者有必要全面了解工程;二是监督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三是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建设水利工程,各个设计阶段有必要调整建设管理费费率,提高建设管理经费,使建设单位能够按照工程需要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及交通设施,深度参与工程全过程,为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监管协调作用奠定基础,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5.依靠政府、积极服务,化解征迁矛盾

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是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难点,当项目法人由非地方政府部门组建时,征地拆迁工作困难更多,因此在进行该项工作前,首先应取得工程所在地县(市、区)、乡镇、村等各级政府组织的支持,依靠政府公信力,先期做好宣传工作,明确工程建设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获得工程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征地拆迁涉及土地所有者切身利益,除足额发放征地补偿费外,为其解决与征地相关的难题,做好服务,也是推动征地工作重要措施之一。如赵家垴工地范围内有当地农户苗圃,树苗成熟,经相关部门帮助顺利销售出去,既化解了征地矛盾又解决农户的困难。征地工作难度大,部分原因在于土地所有者诉求过高,按照标准给予补偿后,不回避矛盾,依靠政府、强制执行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四、结语

第3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拥有两院院士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高级顾问班子。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广泛结合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成就。致力于报道城市建设发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成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现开设:政策研究、政工理论、经济纵横、公共管理、城乡规划、企业管理、经济与法、财会探析、科技论坛、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教育改革与实践、环保与节能、建筑与经济、问题探讨等栏目,具体征稿事宜说明如下:

一、征文形式与要求

(1) 论文要求论点新颖,论证充分;设想可行,结论可靠;条理分明,书写清楚,用字规范,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2) 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二、投稿及联系方式

1、地址:北京市100055信箱10分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55,

2、投稿邮箱:csjsllyjlw@126.省略

3、联系电话:010-52882442;52882428;60309377

4、责任编辑:娄宇丽,编辑QQ:824383956, 526848888

5、http://省略 (官网)

新闻出版总署:gapp.省略/

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网:省略/

龙源国际期刊网: 省略/

三、 说明

第4篇

1、发电过程中的运用

电力工程技术得技术含量很高,它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大大降低电能的消耗和机电设备的损耗,极大的提高了发电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当前,电力工程技术中还涌现出同步开断技术的智能开关、新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高压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技术的高压变频等一大批高精尖技术。

2、电源领域的运用

不同用户,尤其是大用户往往采用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电器元件,为了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电力工程技术为接入智能电网的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电源供应,如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定频率的交流电源等等。

3、输电过程中的运用

因为智能电网的运营需要具备电能质量高、电网工作状稳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满足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大批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的新型装置应运而生,比如超导无功补偿装置和薄型交流变换器。对于线路较长、输电容量较大的输电工程,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直流电的输电方式。而我国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来作为送电和受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极大的提高的电网输送的容量,同时在极端天气下还增强了输电网络的稳定性。这些装置技术含量高,有效地解决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电网突然断电和电压的不稳定等现象,极大的提高了输电网络的可靠性。因此,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电力工程技术和相关的配套装置是我国新型智能电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1、电能质量优化技术

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需要建立在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对供用电的接口所具备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用户经济性以及技术等级这两个评估体系,并借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来促使智能电网的建设向经济且优质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的运用,具体涵盖了直流有源滤波器相关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以及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使得电能的质量大大提高,并且降低了其使用的成本,从而具有较大的运用市场。

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首先,线路造价低,节省电缆费用。其次,运行电能损耗小,传输节能效果显著。直流输电导线根数少,电阻发热损耗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且传输功率的增加使单位损耗降低,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中的节能效果。最后,线路走廊窄,其节约的土地量是很可观的。除了经济性,直流输电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在正常情况下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紧急支援,因为直流输电可通过可控硅换流器快速调整功率、实现潮流翻转。此外,直流输电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电压分布平稳,负载大小不发生电压异常不需并联电抗。

3、能源转换技术

目前国家下大力度整治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到2020年较200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40%,而我国发电系统仍主要依赖于热力发电。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先进技术进行能源的转换和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了现代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的核心。目前,我国着重开发大规模电厂并网技术。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范围大、运行可靠的光伏发电技术等。但是,我国的能源转换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高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大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进一步研发能源转换的核心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建设中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各种并网技术的效率等。

三、总结

第5篇

1.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VE)作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价值工程(或者价值分析)是指成本与绩效的优化活动,即依靠组织性的活动来对某项服务或者某类产品的功能予以分析,由此实现该项服务或者产品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总价值的最高化。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升研究对象的总价值,核心是对功能系统的分析,基础是开发集体性的智力资源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此外价值工程的原理包括动能变动性原理、价值准则性原理、功能本质性原理、成本变动性原理、行为与代价原理、影响费用三要素原理。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由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一次性(由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件性决定)、系统性(由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为:选择对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方案评价→提案编写→审批→实施与检查→成果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属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而具体行业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受到该行业实际特点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必须考虑到该行业造价控制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

1.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1.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1.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1.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1.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1.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1.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2结束语

第6篇

通常来说,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开始于设备的选型采购工作,把机电设备能够符合建筑的使用要求作为最终的目标,涵盖了下面的一些阶段:设计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设备安装施工、进行机电设备的调试工作、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通常可以将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环节”和“五个层面”。其中四个环节通常涵盖:设备安装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设备进行调试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五个层面主要涵盖:安装体系文件、安装标准、安装系统平台、安装支撑以及安装人员控制等五个层面。首先是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关于设备安装原材料的前期制备与相关的处理工作需要首先进行,与此同时需要完成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各种文件的预备工作,确保整个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准确性,从而使得设备的安装施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安装相关人员需要在机电设备安装的时候务必要保证设备安装可靠,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一个非常可靠的办法就是遵循常规的安装程序开展设备的安装工作,遵循相关的安装顺序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一定不可急于求成,不按照原定的施工工序进行安装,这样会导致安装失败,带来质量隐患。在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调试的相关工作。运行调试不仅需要对新安装的设备开展正常工作下的调试工作,也要对于运行调试时候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将记录反馈给有关的部门。当上面的几个过程都准确完成之后,就需要对机电设备的安装开展验收工作。这四个紧密相关的环节是承先启后的,每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每个环节均需要开展严格的把关,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接下来的五个层次非常完整的给机电设备的安装提供非常有效的参考指标。体系文件通常作为建筑行业机电设备施工的重要基本规范。依据体系文件进行设备的安装施工是把握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标准规范作为建筑机电设备施工过程中质量把控工作的技术指南,我们必须要在安装的时候严格的遵循标准规范开展施工,使用统一的安装规范能够有效的消除多个部门彼此之间存在的不同意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系统平台作为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词,是互联网技术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应用。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些关键的控制点,从而可以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质量方面的把控。需要指出的是,机电设备的安装人员在其上岗前必须要接受岗位培训,只有达到合格才允许上岗工作,同时还要培训机电设备的安装人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在发生不利情况的时候,才可以把伤害降到到最低的程度。

2高低压配电设备质量控制

高低压配电设备通常是现代建筑行业机电设备里最重要的方面。高低压配电设备如果产生故障,它就对整个建筑的供电回路带来威胁,可能会引起工业化生产陷入瘫痪,导致人们不能正常的生活。所以高低压设备的智联控制对于建筑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高压配电设备的质量控制

高压主机的投切送电操作和配电柜的柜面状态指示灯的供电电源通常是靠直流屏或者电压互感器进行提供电源的。通常来说故障出现的大多数原因是控制开关无法正确投切操作进而引起主机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开关尽管能够正常工作,但是不能正常的控制主机,总的来说,这两种故障都可能会引起相连的高压设备产生异常。高压配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自身的原因导致的以及人为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高压配电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运行起来,就不会轻易的停止运行。所以由于长时间的带负荷运行,高压配电设备难免会产生运行速度放慢的情况。同时高压配电设备的操作控制系统通常不是在室外的而是包裹在设备内部,因此工作人员很难掌握高压配电设备的内部结构,进而给维护带来了困难。一旦因为设备自身产生故障,那么对它开展维修的困难就会是更大的。通常来说,对于此类情况,需要对相关的高压配电设备在其安装前开展一些高电压试验,同时需要配有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在日常的检修工作中,如果发现某些故障配件就需要立刻进行更换,对于常用的一些配件必须要准备齐全。人为导致的操作故障通常是因为操作人员工作不熟练或者对待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引起的,对于某些问题的判断与处理方法不当进而引起了高压配电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此类情况需要有关的部门针对高压配电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有力的监管。

2.2低压配电设备的质量控制

低压设备故障通常会在工业和居民用电的高峰时期发生,而且故障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也可以划分为机电设备自身原因引起的与人为因素操作失误引起的。如果配电设备在超长时间带负荷运转引起设备配件发生故障,进而引起整个配电网络陷入瘫痪。所以日常对于配电设备的检修务必要做到位。要求配电工作人员必须要时刻提高警惕,如果对于故障判断发生失误就很可能会会导致问题产生。配电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非常有效的排除配电故障的技能,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的配电设备的检查需要高度的关注。

3结束语

第7篇

本文对温度、湿度两个显著影响温室作物生长的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构建的温湿度模糊控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图2中,T和H分别为模糊控制系统输出的温室环境温度和湿度值;T1、H1分别为根据专家经验给出的农作物生长最佳的温度和湿度值;eT1、eH1分别为给定值与温室环境的实际测量值的偏差;ecT1、ecH1分别为温湿度偏差随时间的变化率。

2温湿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2.1输入与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根据温室大棚的实际状况,以温湿度偏差及其偏差变化率为输入变量,各输入变量的模糊化信息如表1所示。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既考虑控制规则的灵活性又兼顾简单易行。表1中,4个输入变量模糊集均取为A,A为{NB,NS,ZE,PS,PB};模糊论域均取为B,B为{-4,-3,-2,-1,0,1,2,3,4}。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变量为前窗、天窗、后窗、遮阳帘、通风机、加湿器和加热器。这7个变量均为开关量,只有开和关(0/1)两种状态,分别用符号u1、u2、u3、u4、u5、u6、u7表示这7个变量。

2.2隶属函数的确定

由于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在输入值变化时比正态分布或高斯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6],因此本研究中温湿度偏差与偏差变化率均选取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图4为各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选择的模糊集宽度为4。因为宽度过小会造成部分区间空缺,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控制规则,收敛性不好;宽度过大会造成控制规则的重叠部分过多,相互间影响加大并且响应速度也变慢[7]。根据隶属度函数对输入变量量化为9个等级,其相应的隶属度赋值如表2所示。

2.3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

模糊控制规则的形成实质上是把操作者的经验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凝练得到的若干条模糊控制规则[8]。经对实际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发现温湿度间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即当通过某一执行机构改变温度(湿度)时湿度(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定模糊控制规则时就要渗透解耦的思想。基于此,对7种执行机构的开关状态做如下考虑:u1、u2和u3每打开一个设备降温和降湿效果增强一点,但速度较慢;u5开通后其降温和降湿速度明显比u1、u2、u3快;u4降温作用明显,对湿度基本无影响;u6主要起加湿作用,降温为次要作用;u7主要为增温作用,降湿为次要作用。研究中制定了温度与湿度之间、温度变化率与湿度变化率之间的两个模糊控制规则表,在此仅列出温度与湿度之间的模糊控制规则,如表3所示。表3中,U为u1到u7这7个变量的开关状态,开用“1”表示,关用“0”表示。

2.4反模糊化

模糊控制器输出的是模糊语言不同取值的一种组合,由于被控对象只接受一个精确的控制量,因此需要从组合中判决出一个精确的控制量,这也就是反模糊化的过程[9]。常用的判决方法有重心法、最大隶属度法和中位数法等,本研究采用重心法计算模糊控制输出的精确控制量。其具体表达式为u'=∑nj=1ωjμ(ωj)/∑nj=1μ(ωj)(1)其中,n为模糊变量个数,ωj为模糊变量,μ(ωj)是对应模糊变量的隶属度。本系统反模糊化的具体过程:首先温湿度误差或其误差变化率经量化后得到相应的量化等级,根据量化等级查询各个执行机构在控制规则表中对应的控制规则并使其激活。然后,由式(1)计算各个执行机构的输出值,计算结果等于0.5时,执行机构保持原来状态;计算结果大于0.5时,执行机构开;计算结果小于0.5时,执行机构关。基于这种思想,可建立各执行机构的模糊控制查询表,放在内存中,编写相应的PLC程序即可实现模糊控制器对执行机构的实时控制。

3温湿度模糊控制PLC程序设计

温湿度模糊控制PLC程序包括输入量的采样与模糊化程序、量化等级程序、模糊控制查询程序、执行机构控制程序和预警程序等[10],在此仅介绍有关输入采样、误差的计算和模糊控制查询的部分程序。本研究是在STEP7编程环境下完成的模糊控制程序。

3.1输入量采样和ET/EH计算程序

研究中应用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变送单元分别取0~50℃、0~100%RH,线性对应电流均为4~20mA,因此在编写PLC程序前需把温湿度的值与PLC中的数字量关系建立起来。具体过程如下:以温度为例,用I表示电流值,T表示温度值,X表示实时温度转换为PLC中的数字量值。由于0~50℃与4~20mA对应,4~20mA又与PLC中的数字量为6400~32000对应,因此可得曲线方程如式(2)与式(3)所示。根据式(4)即可计算0~50℃对应PLC内部的数字量值。如22℃对应数字量值为17664。同理,可求得湿度值与PLC中数字量的对应关系如式(5)所示。其中,H表示湿度。下面以温度为22℃和湿度为70%RH的情况编写相应的PLC程序,70%RH对应的数字量为24320。

3.2模糊控制查询程序

由反模糊化得到的模糊控制查询表实质上是一个9×9的二维数组,存在以VW200开始的81个字单元中。在此把数组的首地址指针设定为VD48,根据(VW20×9+WV18)×2即可计算偏移值,在查询表中定位并把相应值赋予WV28。

4系统实际运行测试

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任选某一天对控制效果进行实际测试。测试时的起始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2℃和52%RH,控制设定值分别为22℃和70%RH。对温湿度采样时间间隔均为5min,根据采集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0min左右时温湿度值均达到设定值,再经10min左右温湿值即达到预设的稳定状态值,达到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控制系统达到稳态的时间可通过增减有关设备进行调节。

5结束语

第8篇

该课程在理工科类课程当中具备独特的性质,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知识含量的广泛性、实践性等,因此决定在对该课程的教授上要采用切合实际,实践性的方法。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相关课程设置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具体变现如下:第一,目前主要的相关课程内容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的,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课程内容的改动也很少,所涉及到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在课程中提出较少。此外,教材的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与具体实例方面介绍有明显欠缺。第二,目前开设的课程实验多表现为验证性,即在原来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实验验证来完成,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处理能力。第三,现行的教学受到了国家现有的教学大纲限制,导致教学模式的死板、不灵活,更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第四,课程模式在实体知识传授过程当中与实践脱离,在教授时,一般采用传统模式,即课堂讲授,但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授方式,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时代的需求,更严重阻碍了相关领域的更新发展。最后,在课程所用的硬性教材内容老化严重,跟不上国际先进科技的步伐与前沿技术的更新,导致学生在学校内学会的知识到社会上一无用处,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因此,综合现阶段我国在该专业教育模式与理念上出现的偏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各个路径:第一,要建构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在新时代下对新科技人才培养的传略目标转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在于解释机械制造中的相关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等。其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在相关技术领域方面获得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在将来社会进化与工业进步的进程当中做出贡献。第二,这门课程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机床设计与应用、零部件构造与生产、常用构件的设计以及生产装备流水线运作流程等方面内容,虽然此类内容在之前的学习过程当中都有相关涉猎,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型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只通过前期学习是不够的,在如何操作也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也有明显欠缺。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只局限于在课堂当中通过教师当面的将讲授,或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图片,都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所以,在教学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的多样化,还要注重对实际操作的培养,开展实践课,让学生真实面对机械部件,细致、生动的了解真实构件的结构与生产。第三,教学过程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能力培养。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来讲,机械专业问题是在今后日程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如何解决才是真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知识教授过程当中,教师时常设立问题,借助互联网找出前沿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思考当中学会,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理论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只关注课本知识,而且还注重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或浏览相关前沿科技,如我国在精密仪器制造商最新成果,以及国外最新成果,通过类似举措,不断的扩充学生与老师的知识量与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