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科培训总结

儿科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5: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科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科培训总结

第1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在最近10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也不断聚集,但是儿科急诊医师还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省级妇女儿童医院,肩负着维护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而且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国际统一标准的儿科急诊抢救技术是降低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通过PALS培训考核作为岗前培训及资质考核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专为从事儿科急诊和儿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创办的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并且定期更新技术指南。该课程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前期理论授课,分组分模块提问-讨论-演示-回示-总结-考试-再总结的方式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达到统一规范抢救技术的目的。国内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PALS培训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始开办PALS培训班以来,培训前有61.3%的学员从未见过这些抢救设备,经过8个模拟工作站的反复培训,93%的学员掌握了各种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有97家医疗保健机构新配置了抢救设备或仪器;有7家医疗保健机构共36例患儿成功运用骨髓输液及时纠正休克;有7例患儿被及时诊断出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有效的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有15例头部外伤患儿采取了保护颈椎的措施;有78名学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112例危重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术。可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能够普及国际统一规范的儿科急救技能,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PALS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儿科急诊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普及统一的抢救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我省人口多,处于偏远落后西部地区,在边远山区还有较多的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急救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省开展PALS培训,使规范统一的儿科急救抢救技能培训成为切实降低我省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保障之一。

培训所使用的理论课本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翻译的《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概述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学员手册(1997-1999年版)为蓝本并结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最新观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讲述了儿科急诊医疗服务、呼吸衰竭和休克的识别、儿科基础生命支持、气道与通气、血管通路、液体治疗和药物应用、心律失常、儿童创伤复苏、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的稳定与转运、儿童心肺复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教具为PALS课程专用模具,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异物阻塞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喉镜及气管导管、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带储气囊的自动充气球囊活瓣面罩复苏器、各种面罩、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模拟器、除颤仪、儿童骨髓穿刺模型、新鲜公鸡大腿(用于骨髓输液的穿刺练习)、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置管套件、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引流瓶等。

培训授课的专家组由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推荐的美国医师、我院参加全国PALS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儿科重症专业医师组成,定期承担每年的PALS培训。

培训方法:每期学员30-40人,分为4个小组,培训时间为三天。

第一天为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每期都使用标准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确诊与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心律失常与心脏除颤、产房外新生儿急救、儿科创伤急救、液体疗法及药物治疗、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儿的稳定与转运、儿科病例分析。

第二天为操作实践课,分组轮转进行培训、每组7-10人,先由教员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不同的病例进行演示,而后再由每位学员进行回示。

第三天考试,上午进行操作考试,学员根据不同病例和场景模拟完成患儿的救治,教员根据学员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性等对每位学员进行评分。下午参加理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制定,主要涉及对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创伤急救等地早期认识和基本处理原则,并调查学员对各种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为保证评价培训效果的客观性,考试的试题及评判标准完全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教员手册(1997-1999年版)进行,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以成绩>=75分为合格,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合格者颁发唯一编号的合格证书。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授课内容、实际操作指导、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和培训课程对临床各种帮助程度等。

第2篇

根据上述重要意义、困难与问题,我们的工作计划与具体实施归纳如下。

(一)教学内容

根据幼托或小学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特点,精选下列内容系统讲授:

1.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各阶段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儿童各年龄段分期及其特征、儿童常见疾病分类简介、儿童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常见病护理要点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

2.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比较详细归纳与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泻病;③过敏性疾病;④头面部疾病(结膜炎、中耳炎、鼻炎、龋齿等)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特征、隔离防护措施、就医前准备事项和住家治疗要点。

3.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急性外伤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心肺复苏规范方法步骤与转运前处置细则,应对灾害事件的科学自救措施等。

4.季节性传染病。在儿童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学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协助诊治技术,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细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学安排

1.教师队伍。教研室组成以儿内科为主,包括小儿外科学和骨科学的,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资格职称的多名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位教师的临床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2.授课对象。为探索经验,并尽早使幼教单位受益,首批学员选择具有一定儿科医疗保健知识的,所属地区所有幼托机构和小学的卫生老师。此外,由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生理和病理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幼托机构教师和小学教师分成两批,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针对幼托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和小学的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分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适合于幼托机构和小学老师学习与掌握的,儿内科与儿外科相关章节教材供参考学习与课后复习。

4.教学顺序。授课顺序为前述所列的:①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②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③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④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季节性传染病防治。以循序渐进,并前后呼应。

5.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包括:①理论教学:以理论大课形式,系统讲授各章节。②实践教学:采用我院模拟教学中心所备儿科学模具,开展各项急性损伤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③师生互动:以讨论的形式,解答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消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6.考核方式。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前举行笔试考核,问题内容涉及课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和临床操作要点。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员可参考讲义教材答题,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内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参考阅读效率。在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也能使我们及时发现与解决共性问题,以利不断提高今后办班的教学质量。

7.后续工作。经过上述系统教学与师生互动,使我院儿科与学员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随时解答学员在工作中所遇问题,也为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形式的医校联动创造条件。

(三)教学管理

1.组织工作。所属区教育局牵头,经我院教学管理处下达,由儿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区教育局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各幼托机构和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2.质量管理。①学习质量: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将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与是否合格,均纳入教师执业技术培训计划之中。②教学质量:儿科教研室根据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单位学员反馈信息、课堂师生互动和结业考试成绩,了解教学质量,酌情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③教学管理:由我院教学管理处督查教学过程,将教学质量纳入各位教师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

二、结果

1.显著教学质量

通过前述认真思考、计划落实和管理考核,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为期一年的幼教老师儿科学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培训课程,总计学员近300人。幼托机构和小学卫生老师分班教学(分别为48学时),均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①考核成绩:每次书面考核答题质量高,均能够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续效应:学员在此后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协助医院诊治工作,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或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我们计划的下一届培训,为学员单位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贡献。③科普宣传:部分老师课后邀请我科医生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科普宣传。④总结提高:根据结业书面考试和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学员建议,获得教学质量的客观信息反馈,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进与质量提高。

2.先进经验推广

通过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效应,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卫生局、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儿科学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项幼教老师的儿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继续开展,并可能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

3.促进医学教育

在本单位举办针对于校外学员的高质量医学教育项目,也为在校学生或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高质量讲授与培训课程,充分展示科室的医教研综合实力,了解儿科学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儿科。以往我校医学院毕业生罕有选择儿科作为专业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得以明显改观,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报考儿科学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选择儿科作为硕士或博士学位专科培养方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也有强烈的愿望继续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儿科临床医师行列。此外,通过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报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并总结经验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因此,成功举办高质量校外教育项目,也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4.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内容包括:①补缺:对于第一期未能出席培训者,举办第二期培训,以确保本区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全覆盖。②深化: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考虑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非卫生老师岗位的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适当儿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可行性与计划性。③提高:根据学员结业考试和学员对于教学过程与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④推广: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是我们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的临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报获批上海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常见血液病诊治技术推广》。在此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也已借鉴本项目的一些共性经验。同时,也可在适宜技术在周边区县医院儿科推广过程中,介绍我们对于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成果,为周边地区开展类似教学项目提供经验。⑤研究:在我们儿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医学教育研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此类幼教老师培训内容与成果纳入其中,并总结经验申报有关幼教老师儿科学技术培训专题的教学研究课题。

三、总结

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文件已有近20年历史,此后卫生部也先后多次《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然而尚未见有关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或教研室开展对各级学校教师举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进行儿科学进修培训的经验报道。从本文前述意义与实践成果可见,开展此类医校联合的学校老师医学知识培训项目存在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均设立必要的生理卫生课程,幼教机构卫生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疾病谱与社会需求将发生相应转变,常见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变化与新型有效药物的问世,也将导致疾病在流行、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特征发生改变。因此,不但在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教学医学教育,幼教机构老师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并且需要通过正规统一培训,以达到各级幼教机构教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统一。

虽然,儿科学具有各种特殊性、各单位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起、医院与学校的工作性质存在差异,使此类教学活动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我们上述的思考与实践,均显示能够合理解决上述困难,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本科生;临床实习;儿科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本科生由学生身份向临床一线医师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双重身份性质,既是带教教师眼中的学生,又是病患眼中的实习医生。临床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时存在很多问题。儿科又成为“哑科”,小儿表达能力差,诊治不配合,家属情绪焦虑,这给本科实习医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通过总结实习带教经验,解决临床医学本科生儿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让其充分了解儿科、喜欢儿科,选择成为儿科医师。

一、临床医学本科生儿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儿科不感兴趣或不重视。儿科用药、手术、基础与临床科研均与其他学科有较大差距。儿科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及判断有较高要求,许多综合性医院取消儿科急诊及门诊输液,导致儿科住院患者多,周转率快,在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生要承担产婴室、新生儿、儿科住院部及夜间急诊等繁多的临床工作,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儿科不感兴趣、不重视,导致他们在考研、规培及未来职业规划计划中,大部分不选择儿科,因此儿科医生生源大量流失。

2.考研或就业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及城镇医疗保险的普及,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单位对医疗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找工作越来越难,考研成为大多数临床医学本科生的选择,因此在实习阶段,本科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考研,儿科也是考研的冷门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不能将精力和时间用于儿科临床实习,甚至在实习期间请假复习。我国推行住院医师规培制度,本科生大部分不会选择儿科规培,因此实习生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遵守科室劳动纪律的问题时有发生,将实习工作看成自己的负担而抵触实习工作,甚至会在加强监管后质疑管理[1]。

3.实习医生角色转换障碍。临床实习让本科生由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本科生尚未进入实习医生的角色,实习时会潜意识地把自己当作学生、当作旁观者,把临床实习当作理论学习,不主动参与到问病史、查体、解读报告、分析病情、与家长沟通病情等临床工作中。实习医生从校园走向医院,从书本走向实践,面临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工作的困难,会有焦虑、畏惧等心理。

4.儿科医患沟通问题。儿科又称“哑科”,儿童不能自我表达自身存在的问题,需家属提供病情,而家属带有自身情绪,往往不具有客观性,儿童查体和治疗均不配合,没有经验的实习医生经常会束手无策。目前儿童患病住院,全家出动照顾,面对众多家属的询问,实习医生由于临床经验少、缺乏沟通经验而无法回答,而家属要求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治,在心理上排斥年轻的实习医生,甚至轻视实习医生,拒绝实习医生的问诊和查体,实习医生极易产生对儿科的厌烦、脆弱、自卑、畏惧等情绪,打击实习的积极性,使得无心于儿科临床实习工作[2]。

5.团队协作问题。临床诊疗是一个集体性的工作,并不是仅仅只要医生发挥作用,医疗及护理团队、医技检验、后勤保障、行政等多个单元集体发挥作用,而良好的团队协作、良好的团队沟通是保证医疗运转的基础,需要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实习医生会被安排比如测血压、做心电图、测血糖、记录出入量、换药、打印病历资料等看似与学习临床知识无关的事务,甚至科室事务、搬东西、跑腿等,因此实习医生会对自己实习所做的事情感到困惑甚至怀疑,会推诿或拒绝上级医生的安排。

二、解决方法

1.引导实习医生正确认识儿科现状及发展机遇。我国儿科医生数量增长缓慢,且每年都存在流失的现象,为了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的状况,部分高校已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招生。在国家补助下,儿科规培医师待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儿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赢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引导实习医生正确认识儿科现状及发展机遇,纠正其对儿科的偏见,改变其对儿科固有的观念,树立对选择从事儿科行业的信心。

2.加强儿科临床基础知识的培训。实习过程中,查房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住院医师应在临床带教中发挥好临床教学工作。查房主治医师重点讲解疾病分析与诊断思路,疾病概念诊断的标准、分类及治疗原则等,查房时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实习医生主动学习,掌握疾病基本的诊疗思路。住院医师负责带领实习医生掌握收治病人的流程、病情观察重点以及一般临床问题,如发热、腹痛等常规处理措施。住院总医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讲课内容需贴合实际,比如肺炎、补液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加强基础知识储备,而病例讨论需讨论疑难病情,加快临床思维的形成。实习医生需认真书写病历,带教教师要及时纠正病历书写错误,提高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率和质量,并对其进行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让实习医生熟练掌握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技术。

3.加强对儿科医师临床教学能力的培养。各级儿科医师需要提高自身临床教学工作的能力。查房主治医师具有丰富的理论课教学及临床见习带教经验,查房教授需拿出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教学,同时应加强对儿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以及基本临床思维的培养,比如发热原因待查、腹痛原因待查、血尿原因待查等常见临床问题的临床思维,儿科住院医师临床水平、职业素养的提高,对实习医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带教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态度立场都会对实习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教教师要对学生诊疗中出现的不规范语言及操作及时纠正,但要注意时机。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及时予以鼓励,使学生建立信心,敢于与患者交流,逐步提高学生与患者沟通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体下,让实习医生有更多的临床操作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

第4篇

方法:对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份来我院就诊的儿童患者347例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185例是采取防范措施之前就诊的儿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防范措施后就诊的儿童患者有162例作为观察组。归纳两组儿童患者在我院的护理投诉数据,总结和分析影响儿童患者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且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采用防范措施后儿童患者家属的投诉比例为5%,大大地低于采取防范措施之前的投诉率22%。

结论:有效采取儿童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护理中的风险,降低儿童患者家属的投诉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43-01

儿童患者由于其年龄幼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又加上儿童特殊的体质,用药敏感性高等原因,使得儿科护理较比成人科室护理的风险更大些,很易产生护理纠纷。本文通过归纳和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来儿科就诊的儿童患者347例,总结出产生儿童护理纠纷的主要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且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从2011年 6月-2012年 6月就诊的 347例儿科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其中有男的175例,女的 为172 例,年龄在分布在1个月至8 岁间,其平均年龄为5.5 岁 。 其中162例是加强采取防范措施后就诊的儿童患者作为观察组,185例是未采取防范措施之前就诊的儿童患者为对照组。。

1.2方法。搜集和归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儿童患者,在我院院内或者儿科室内的护理投诉情况,并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因素,从而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 处理各种数据,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计量数据。

1.4结果。对我院儿科护理存在的常见投诉原因,及对防范措施进行有效实施前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进行归纳比较如表1。 由表1中可表明采取防范措施前,患者的投诉率为22%,而经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实施后,其患者的投诉率降为5%,下降了17%,防范效果明显。

从归纳的风险因素分析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导致儿科护理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如下:

2.1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得力:医疗及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离不开护理规章制度来作保障。 没有护理规章制度的细致落实 ,儿童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就会无法的得到保证。

2.2护理人员的资历较低:年轻护士较多,临床经验不足,而且儿科疾病又面临着发病急,复杂,变化较快,而患者年龄幼小,无法描述病情,家长又缺乏相关知识,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若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因此就不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其服务态度较差:由于儿科病房的环境太过嘈杂,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护理人员难免会有烦躁情绪。因而就很难做到耐心解释家属的各种质疑,冷静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会导致各种冲突的发生。又有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缺乏及时巡视儿童患者,家属呼叫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患儿家属强烈不满。存在这些护理风险因素的根本原因,通常是护理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欠佳。

3采取的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的分析总结,制定如下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且有效地实施,以降低减少纠纷的发生。

3.1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 ,并且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细致的落实,在护理活动中要求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打错针,避免发错药。严格规范和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做好病人情况、急救物品和器材,以及确缺失的物品及时补充等相关事宜的交接。

3.2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在护理风险防范中,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强弱,及其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要想保证患儿的安全,需要有预见性高水平的护理,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针对我儿科护理人员招聘人员较多、年龄较小,水平较低,又参差不齐,有中专、有大专等,严格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为了提高临床先进精密仪器操作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精密仪器的注意事项、操作规程等专项培训。从而使护理人员对胃插管操作、静脉穿刺操作技术、 头皮针均能熟练掌握,并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也均能熟练掌握。

3.3加强沟通技巧。发生儿科护理纠纷经常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服务态度不良或者没达到患者家属的期望导致的;主要是由于护士年龄较小、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技能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普遍较低,导致缺乏沟通技巧,无法和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家属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3.4加强药品管理 儿科患者用药同成人比,其用药剂量极为严格,剂量又常常较低,对药物反应又极为敏感。所以需要加强儿童用药管理,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儿的用药史以及是否过敏。此外,还需要做到及时清点和专人管理各种急救物品,以保证儿科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儿科护理的风险大多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认真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保证儿童的健康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防范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儿科患儿无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危险意识,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了解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程度及高危因素,对提高儿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预知风险的发生,对保障患儿医疗护理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儿科常见风险的原因

1.1 意外伤害 包括坠床、坠车、坠窗、跌倒;烫伤;利器割伤;眼外伤;牵拉伤、骨折;气管异物、蒙被;食管异物;物品坠落砸伤;婴儿因发育不完善,平衡功能差;幼儿对周围环境存在的危险缺乏认识,且好奇心和模仿性强,很容易接触危险因素和模仿一些危险动作;陪护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如离开时未及时拉上床栏、开水杯放在患儿触手可及之处、挤睡在患儿小床上等,使患儿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概率增加。

1.2 病情观察不及时 患儿因其生理解剖特点,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出现不适时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如呕吐后的误吸或蒙被,几分钟内就可致患儿呼吸、心搏骤停,即使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巡视患儿,仍有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的可能;近几年因医院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护士走上工作岗位,因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不能够准确的判断病情变化,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静脉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护士操作的不规范,可有使外套管断裂在血管内的可能;输液间歇期间因小儿好动及夜间缺乏家长监管时可使留置针滑出而致出血。

1.3 药物使用问题 配制药物时间过早,配制好的药物若放置时间长,易造成污染及药效下降;患儿病情变化快,医生随时会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方案,过早配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患儿年龄小,如果计算错误,可导致患儿用药不足或药量过大;使用不恰当的溶媒,例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在中性溶液(pH6~7)中稳定,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分解,使药效降低,且致敏物质也增加;药物配伍不当,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K1注射液可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液破坏,影响疗效;载体量过少,使药物不能完全溶解或浓度过大而产生刺激;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观察,早期处理,护士在给患儿用药时,要注意观察及询问家长,了解患儿有无不适。

2 对策

2.1 加强教育及培训 对于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资历低的护士、实习护士、陪护家长是最易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防范重点在教育及培训;对于新上岗护理人员及进修护士,在进行岗前培训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将医院以往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回顾及分析,从中吸取教训;请专业律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对陪护家长加强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改善不良行为,促进患儿安全。

2.2 加强管理 查对、交接班、医护耦合性是儿科护理中的高危环节,术后患儿转运途中、无陪护的患儿外送检查途中、在手术室等候手术的过程中、危重患儿在各类有创操作过程中、入院等候床位过程中等,最易发生病情变化又不能及时发现。对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并修订工作制度及护理流程,规范护理环节管理,制定及完善各类查对流程、意外事故应急流程、患儿转运及手术接送流程,同时细化交接班制度,并建立交接班备忘录等,保证各项制度及流程的落实到位;在工作繁忙、中午及夜班、交接班前后、节假日等高危时段增加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根据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来分配工作,避免因工作忙乱而造成失误。

2.3 加强风险监控 风险隐患如果没有被认知并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导致真实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风险监控是减少风险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发掘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并纠正措施,对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实施后的效果作持续质量的跟踪及评价;护士长每月对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把结果作为下个月质量考评的重点,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风险事件,避免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证患儿的安全。

2.4 用药安全管理 护士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对药物的适应证有一定的了解;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用药较复杂,药品种类多,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如对某个药物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弄清楚;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规范准确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儿科病房的特点,合理排班,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给药间隔时间,注意药物合理配伍,给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均可导致药物蓄积或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的合理配任可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则,药物配伍时查看有无沉淀、变色、浑浊、析出结晶等。

参 考 文 献

[1] 张琳琪.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7):669670.

第6篇

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生存在的问题

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护生是重要的参与者,是临床实践的主体。作为刚走出学校的护生,一旦面临儿科临床护理的实际操作环境,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专业理想不坚定,缺乏必要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该专业没有透彻的认识,而且又受到社会上医患关系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待自己的专业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缺乏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与动力。

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理论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在面临实际儿科临床护理操作时,不能很好的进入角色。护生刚走出学校,面对家长在场往往比较紧张,思想压力大,实际操作不熟练。

1.2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带教老师是护生的引导者,是带教的重要角色,对护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带教老师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提升护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教师自身理论与能力掌握不到位;带教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带教经验,在语言表达、演示交流上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理论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1.3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

一方面,在患儿临床处理过程中,患儿年纪小,很难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这需要带教老师不但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操作要选准时机,果断而麻利地执行。所以,带教老师没有条件对护生进行细讲与示范,造成护生不能熟练掌握实际操作。

另一方面,因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繁重,专业要求要求既高且细,护生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往往担心护生操作质量而减少护生实际锻炼的机会,这与护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初衷相左。

2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对策分析

2.1护生方面

针对护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对于其上述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1)加强专业理想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带教管理人员与带教老师应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护生看到该专业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一面,尽量做好正面示范教育,坚定护生的专业理想。带教老师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对护生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其自身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感染护生,以对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重护生儿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在护生正式入科前,应该加强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安排在儿科临床护理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通过讲座的形式,系统地授予专业技能与知识。结合临床实践的案例,直观而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训练,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家长,沉着冷静应对。

2.2带教老师方面

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对护生有多方面而深刻的影响。严格把握好带教老师这个关口,是培养优秀儿科临床护理人才的保证。面临上述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应在带教老师的入口上把好关,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是取得良好带教效果的前提条件。带教老师要在实际工作中为护生做好榜样,以其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细心、爱心影响护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与高超儿科临床操作技能感染护生。

(2)探索多元化的带教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反思总结带教经验。随着时代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单一的带教方法与陈旧的知识结构是带教老师提升带教能力的两大阻碍。带教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吸收最新理论成果,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催生的教学媒介(如微信带教等),改进带教方式。另外,带教老师应注重带教经验的反思和总结,积累经验,提升带教能力。

2.3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方面

儿科临床护理面临患儿年龄小且多为独生子女的特点,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带来的极大的压力。化解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是提升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该问题,带教老师应该做好可行有效的实习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引导护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护生入科前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的掌握与临床实践的演示讲解,根据护生掌握情况适时安排亲身体验,让护生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掌握技能。此外,阶段性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考核也十分必要。制定一定的考核目标,而且是护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让护生通过达到目标来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实践的积极主动性。

第7篇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实验报告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新时代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人,高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通过“田野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想象探究的兴趣与能力,为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开发“田野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教育,他的教育目标,内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方法进行,这是幼教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作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实验园对开发“田野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活动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实验时间与对象

1、实验时间:20__年10月—20__年8月。

2、实验对象:__县第一幼儿园。

二、实验内容

1、通过开放的身边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2、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思考的习惯。

3、引入“田野课程”理念,研究培养农村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三、实验过程(分四步进行)

1、实验前后我对幼儿及家长进行了测试,其内容为:

(1)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主动性好奇心。

(2)幼儿家长的科学教育意识及科学教育能力.

(3)不同年龄的幼儿实验前后的能力对比。

测试题及标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统一制定分头进行。

2、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家长培训

实验前进行了家长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如下:

(1)讲解开发“田野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的意义。

(2)培训实验内容

(3)指导家庭进行实验教育

我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深入到幼儿家中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活动。同时定期让家长到幼儿园来与教师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活动,从而达到培训家长的目的。

3、实验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3-4周岁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带领幼儿探索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这个阶段我设计了主题班会《我是环保小卫士》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来自与幼儿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和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的主体探索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有益兴趣养成幼儿好奇好问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习惯。

第二阶段4-5周岁幼儿期,以观察研究自然科学现象,观察动植物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素养。我设计了《霜花》《冰雪系列游戏》等活动注重环境资源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和支持。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广泛调查和综合开发,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资源利用的实效性,突出体现“田野”活动所倡导的真实自然开放的教育情境在幼儿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第三阶段5-6周岁幼儿期,了解关于力、电、磁等简单的物理现象及简单的化学现象。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设计了活动课《神奇的水注》《你能把它们分开吗?》《飞翔》《有趣的转动》等重视幼儿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半结构(富有弹性的)的课程设计,以幼儿的需要为活动的发展线索,同时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实验,总结出培养农村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4、总结成果阶段

三年来开发“田野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家长幼儿社会的认可。我也得到了锻炼发表了多篇论文。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我们在实验前后对幼儿家长,幼儿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

1、对幼儿家长的测试结果

表1幼儿家长实验前后科技教育状况的比较

具有科技教育意识

具备科技教育能力

实验前

10

45

实验后

45

70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家长的科学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仅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科学意识及教育能力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对幼儿的测试结果

表2小班幼儿实验前后心理诸因素变化的比较(n=1240)

观察力

想象力

主动性

好奇心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X

8.53

11.6

6.67

9.53

7.55

11.22

7.54

8.97

S

4.87

3.21

4.5

4.32

2.6

4.07

2.35

1.89

Z

12.36__

15.03__

15.86__

17.87__

P

0.01

0.01

0.01

0.01

注:n为样本数量,X为平均测试分数,S为样本分数的相对平均分数的标准误差,Z为检验计算结果(按照显著水平0.01或者0.05计算),P<0.01表示实验对照显著性的可靠程度为99。

表3中班幼儿实验前后心理诸因素变化的比较(n=1240)

观察力

想象力

主动性

好奇心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X

12

13.9

10.9

12.4

8.87

10.9

9.49

12.6

S

4.13

5.65

5.75

6.12

3.76

6.48

4.99

7.35

Z

9.5__

5__

8.12__

3.7__

P

0.01

0.01

0.01

0.01

第8篇

[关键词]新护士;护理培训;儿科心脏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22-02

儿科涉及面很广,并且专业性很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内外科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儿科的专科知识。CCU即心脏监护病房,是高风险、高技术科室。它需要素质很高的护理人员。因为,护士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儿科CCU对护十的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很高。既然护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患儿救治水平的高低,所以十分有必要加强儿科CCU新护士的培训工作。我院心脏中心自成立以来,领导一直重视和强化护士,尤其是新引进护士的培训工作。笔者结合护士培训工作的切身体会和经历,谈一谈儿科CCU新护士专业化培训中的一些问题,以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我们的经验。

1 一般资料

1.1 我中心CCU护士的选择标准

由于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监护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心脏中心选择儿科CCU护士时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标准,不仅要求每一位新进的护士拥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还要求她们具有如下素质:①健康的身体;②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③对患儿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④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⑤要有平稳自信的心态和积极且稳定的情绪;⑥敏锐的观察力;⑦娴熟的技术和敏捷的行动能力;⑧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1.2 我中心CCU新引进护士的构成

由于我院心脏中心规模很大,所以笔者仅就所在的心脏中心外科病房的基本情况加以探讨。下文若没有特别说明,均指心脏中心外科病房。自2006年以来,我们共引进护士18名,年龄19-24岁,均为女性。其中,中专学历6名,大专学历7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新护士的2/3。新引进护士中,独生子女14名,占绝大多数。

2 培训依据和目标

我中心外科病房新引进的护士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而且具有接受能力快、应变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她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儿科CCU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护理经验;对一些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个别仪器甚至不会使用;对病情判断不够及时、准确,操作技能亟待提高。我们心脏外科病房针对新护十的不同特点、存在的不同问题,对照儿科CCU护士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十分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促使新护士尽快达到熟练掌握儿科CCU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临床问题能力的培训目标。

3 培训方法

3.1 分阶段理论培训

我们心脏外科病房对新护士进行分阶段理沦培训,从儿科专业知识到CCU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逐步提高式培训。每一个阶段都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都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考核标准。只有通过上一阶段的培训,并且考核合格达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这种分阶段理论培训能够使新护士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掌握专科知识。

理论培训具体由主管护师、护士长或专业医生每周进行定期讲课。为了加强新护士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我们会安排相应的考核和考试,并要求她们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这种护士参与式理论培训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强化她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分层次操作技能培训

根据新护士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仪器熟练掌握程度的差异,我们为每一位新护士配备1名年长且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或护师为其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带和技术指导。我们心脏外科病房还将全体护士分成若干个技术操作小组,每一名新引进的护士都会被归人不同的技术操作小组中去,让她们在团队的帮带下尽快成长。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新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她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提问和积极参与讨论

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新的或疑难病例、新仪器、新治疗方案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要求新引进的护士在护理查房前查阅资料,在查房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每日早晨床头交接班之后,主管护师会对当日接班护士尤其是新护士,针对看护病人的前一天病情、特殊检查、手术方法、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进行现场提问。若发现存在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来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或者向主治医生、科主任请教。这种与临床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她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训内容

4.1 上岗培训

我们心脏外科病房在第1周会对新护士进行上岗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职业职责的培训,另一个是规章制度的培训。前一个方面培训要求新引进的护士增强护士职业责任感,忠于护理事业,尽心尽责履行护士职责;并要求她们尊重患儿及其家属,维护患儿的合法权益;在护理活动中,要求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文明,热情耐心,细心,作风严谨,刻苦钻研业务,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后一个方面的培训要求新护士遵守护理人员行为守则,熟悉儿科CCU的工作流程和各种制度、急危重症急救处理原则、操作流程、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仪器使用保养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及管理制度等,进行规范服务。

4.2 儿科CCU培训

4.2.1 儿科心理知识的培训 对新引进的护士进行儿童心理知识的培训,就儿童体格、精神、心理发育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在生病的时候,儿童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疾病,尤其是婴儿,只能用哭声反映出来。根据听不同儿童哭声的录音,分析哭声的高低(频率变化)及其变化模式、强弱(音量变化)及其变化模式、速度等不同,来判断其是在撒娇、饥饿、困倦、生病或者是已大小便,因为婴儿在撒娇、饥饿、困倦、已大小便、生病等所发出的哭声存在差异。再如,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此时其离开父母时已可产生分离焦虑症,此时要正确对待刚入院儿童的哭闹等。

4.2.2 CCU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通过采取科主任、医生就新

业务、前沿知识授课,外请专家进行业务讲座,定期学习和进修学习相结合等方式,让新护士尽快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知识、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心电图的识别、常用药物的计量方法和途径等知识。经过培训,新护士能够很快掌握CCU专业知识,能熟读各种异常心电图,能够把握常用药的剂量知识。

心脏外科病房特别强调新护士对基本仪器和专科仪器的操作技能的培训。例如,培训新护士对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血气分析机、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各种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技能,要求她们熟练掌握。此外,新护士还要求熟练配合床边心脏,临时起搏术,掌握心肺复苏术、腹膜透析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如急性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心脏介入的观察及护理等。

4.3 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

由于现在毕业的新护士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所有的事情几乎都由家长包揽,动手能力较差,且时常不能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针对这一问题,心脏外科病房每月进行1次集体室外健身活动,包括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在繁忙的工作中既不占用大家太多的休息时间,又能达到健身与交流的目的。此外,要求护士尤其新护士要注意自己日常的仪表、姿态、动作、神情、气质等;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沉着冷静面对、稳重且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待人要热心、热情、诚恳、乐于助人等。

5 培训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