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5: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获客营销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银行在市县行组织的旺季营销启动会后,对支行各项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市县行下达的竞赛方案和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支行发展思路,现就旺季营销思路进行汇报。
一、业务发展方面
(一)支行将各项业务目标按日、按周分解到个人,每天通过晨夕会通报个人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督导并总结发展经验及不足。对业务发展较好的同志进行表扬并加以鼓励,对业务发展一般的通知帮助其分析原因并进行帮扶,做到全员发展,共同进步。
(二)11月份起,按旬开展PK赛,按人员岗位进行PK,按时总结表彰,提高员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组织员工对及时对我行的重点业务进行微信、qq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尽量扩大我行的品牌效应。
二、获客及邀约方面
(一)利用好支行的营销系统,将支行客户全员分配,制定周方案,并按期督导总结。要求理财经理每天电访20户,柜员每天电访15户,优先电访储蓄到期客户,并及时在系统中录入,其次对客户名单进行电访,名单要深挖客户需求,积极拓展业务,对客户名单要深入了解客户意愿,对症下药,增加客户粘度,避免客户流失。再对网点所有客户进行电访,电访邀约至网点后,针对客户资产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为开门红做好准备。
(二)对现有积分换礼活动积极宣传,利用好市行的补充营销方案,扩大影响并对活动进行丰富,在活动的基础上再增加红包墙等活动,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积极转发宣传,扩大影响。
(三)鉴于现阶段厅堂客户的极度匮乏,在抓好厅堂客户,保证全员开口率的基础上,计划组织开展走访活动,对县内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走访,找好关键人员,利用宣传物料和随手礼进行亲情式走访,利用好我行“七重礼”的营销活动,按客户职业进行新客开发,做好走访登记,及时回访。
(四)收单走访及回访方面
银行零售业务是与银行对公业务、同业业务并列的三大核心业务,在经济“三期叠加”、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以及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零售银行业务因其资本消耗低,发展迅猛,价值回报丰厚,被众多银行视为业务转型的重点发展方向。而营销管理作为零售银行获客、活客和粘客的重要抓手,与客户管理、产品管理、渠道管理充分结合,形成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础性的核心能力,它在推动零售理财、零售信贷、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些年,无论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商行都不断加大资源投入,纷纷掀起一波以营销转型或精准营销为主题的项目建设,内容涵盖零售业务体系设计、组织设计、流程梳理与优化、数据分析模型、营销一体化平台建设等,使得营销管理在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中重要位置越发突显。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崛起,商业银行倍感压力,银行零售业务的不仅需要面临同业的竞争,也要面对来自互联网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冲击,银行营销管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营销产品上,各个产品团队独立营销产品,尚不能站在客户角度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产品组合营销少;第二,在营销客户上,对客户分群不够细致,缺乏对客户完整、立体、动态的画像,客户洞察深度有限;第三,在营销手法上,一味强调销售产品,没有营销和场景思维,缺乏对客户投其所好的个性化产品推荐;第四,在营销渠道上,线上线下渠道无法协同,营销线索转介不畅,导致丧失很多营销机会;第五,在营销规划上,无专门牵头部门负责营销整体规划,缺乏长远体系化考虑,基本上是“走一步算一步”;第六,在营销设计上,无法做到考虑客户、产品、渠道匹配的最优化,容易造成“重复营销、过度营销”,导致营销资源浪费,客户体验差,收益无法最大化;第七,在营销过程上,碎片化严重,人工干预多,营销效率低下;第八,在营销评估上,缺乏对营销过程的完整记录,无法做到效果的定量化评估;第九,在营销管控上,没有多层次的营销管控体系,上级无法监控、指导、督促下级营销工作;最后,在营销经验上,只是个别人有丰富营销经验,营销团队培养慢,不能做到系统化营销话术提示和优秀经验分享。
大数据驱动精益化营销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零售银行要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需要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竞争要求的营销体系,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零售银行的营销理念也得到了加速发展,营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营销决策数据化
精益化营销的核心在于营销的精准性,精准的客户需求分析、精准的市场细分与定位、精准的产品及服务组合以及精确的营销控制与考核。精准的本质在于营销决策用数据说话,例如领先银行通过建立客户细分、交叉销售、关联分析、流失预警、资金流向、客户关系网络等主题的分析,对客户进行深入洞察,通过决策模型的建立提高对营销决策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改变营销决策依靠专家经验或人为直觉,提升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满足全量客群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运用客户细分和客户画像技术,建立不同特征的客群,对全量客群进行统筹经营管理他们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包括衣、食、住、行、游、医、玩等;转变银行“二八定律”传统的经营理念,只服务于20%的中高端客户;对于银行而言,既要服务好中高端客户,更要运用大数据的理念、依托强大科技能力服务好大众基础客户,更加关注“长尾”客户,通过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进行全量客户的经营。
营销介入时机不断前移
按照消费者决策机制理论,客户对产品购买通常经历需求创造、需求认知引导、寻找信息、评估选择、交易行动和体验评价这几个过程。传统上大部分银行介入营销时机多为评估选择和交易行动的阶段,采用数据库营销、事件式营销或是实时互动营销方式进行营销。随着场景金融时代的来临,领先银行通过打造泛金融生态圈或与场景入口的公司合作,开展异业联盟方式,在需求创造、需求引导、需求认知、寻找信息的阶段开展营销,使得营销介入时机更加前置化,营销变得更加生活化、场景化和有很强的代入感。
营销渠道全天候立体化
互联网时代下,满足客户“体验式、碎片化”要求的营销模式成为赢得客户的关键。商业银行通过全渠道营销,将传统线下渠道和线上电子渠道进行无缝衔接,构建“线上+线下、人工+电子、推送+互动”的立体化营销服务体系,实现全客户、全渠道、全产业的营销协作,以满足顾客理财、咨询和社交的综合体验,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将不被时间和空间限制,客户可以享受全程及时响应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转型的致胜之道
为了抓住大数据时代给银行精益化营销带来的诸多创新机会,零售银行需要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借助创新的技术和先进工具,配备专业化资源以实现营销转型。
全面深入的客户洞察
多样性客户信息的整合是客户洞察的前提,客户多维度细分与立体生动的客户画像是客户洞察的基础,客户分析模型是客户洞察的核心,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多样性客户信息的整合是指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银行除自身拥有的客户人口特征数据、交易数据外,尽可能多地采集客户在各个渠道与银行交互的数据,包括客户在银行网站、手机银行的浏览、点击数据,客服中心的客户交互数据等,适时引入外部数据包括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运营商数据,以获取客户更多消费、社交和生活信息。
多维度客户分群按照分群目的和数量的不同,通常分为战略分群、策略分群、战术分群和一对一分群。例如战略分群多以客户价值、客户生命周期或辅之以地域维度进行划分,分群数量控制在6~20个之间;策略分群基于行业经验和业务分析经验划分,数量一般在15~100个之间,例如客群、养老金客群、纯信用卡客群、跨境客群、海淘妈妈客群等;战术分群基于数据聚类方法及客户标签库,通常针对特定的营销活动或具体业务场景专门划分,数量通常较多,如沉默存款群、成熟高端投资群、积极投资理财群等;而一对一分群是指把每个客户为一个群,通过实时分析每个客户的特征,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的效果,达到最优的客户体验。再通过对细分客群进行人物画像,让业务人员更加直观、生动的理解分群结果,更有利于进行市场营销策略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
客户分析模型是对客户信息的深度运用,利用专业的分析平台或模型实验室构建面向特定客群特定场景的分析主题,包括:高比例存款高价值客户流失预测分析、客群留存率提升分析、ETC客户获客分析、资金净流出客户的资金流向分析、电子支付交易行为路径分析、零资产客户激活分析、特定产品响应率分析、客户关系网络分析等。举例来说净流出客户资金流向分析,其分析方法是通过梳理出客户资金获取的不同场景,如高存款、基金赎回、工资流入等,对流出客户进行多维度画像,抓取到群体特征;同时建立客户交易关系圈,将不同业务场景下的资金流出情况进行分析,识别资金回流强弱关系,找到潜在的高流失高价值流失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再比如ETC获客分析,其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客户针对车的消费行为如加油、保养,再结合运营商的数据分析用车情况,有针对性做营销活动精准获取ETC客户。
高效自动化的营销闭环
构建高效自动化的营销闭环一方面解决了大规模部署多渠道营销活动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将营销策划人员从大量的多方沟通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营销活动设计以及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跟踪评估上。营销闭环包含分析洞察,活动设计,渠道执行和反馈评估四大环节,其难点在于实时地反馈渠道执行信息并进行多渠道的协同,以及对营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评估。
零售银行在营销闭环上面的投入将在四个方面获得卓越的提升,第一,营销活动数量。3~5人的营销团队每年手工完成大约30个营销活动,以一次性的临时活动居多;而营销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帮助团队完成100个以上的营销活动,并且大部分是周期性的固定活动。第二,营销活动部署时间。一个活动的设计部署周期从以往5~10天缩短到2~5天。第三,营销活动转化率。将客户洞察结果融合到营销中,通过不断优化,将客户转化率由过去的0.2%~4.8%提升到6.2%~18.7%。
增强银行全渠道的营销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营销体验对于营销效果的提升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目前银行在渠道建设方面正由多渠道到全渠道方向发展,如何增强银行全渠道的营销体验是摆在银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个性化互动式触点营销、统一接触优化、O2O协同营销是提升全渠道营销体验的关键。
实现个性化互动式触点营销需要银行把握好每一次与客户接触的机会,如客户在网银登录,在手机银行上进行贷款计算器试算,向客服或大堂经理咨询产品情况等。根据客户接触银行各类渠道的特点,客户特征、接触历史、最新行为轨迹等,实时推荐适合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与金融服务,让客户感觉“知我所知”甚至是“替我所想”。
银行优质客户往往是各个业务条线争相营销的对象,过于频繁的信息推送会让客户感觉到过度打扰,这就需要对全渠道下所有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客户接触优化机制,包括建立对接触频次、免打扰规则、活动优先级、容量控制规则、客户渠道偏好、产品最适化等规则的设定,采用优化算法选取最适合营销信息传递给客户,同时保证银行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旦客户对营销的反馈信息在相应的渠道被获取,抽取其中的有效的反馈作为营销线索,使得营销线索在柜面、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之间无损转介,实现O2O协同营销,为客户提供统一的接触体验,让客户感受到在与同一个银行而不是多个银行进行互动。
营销系统生态圈建设
在大数据驱动精益化营销中,客户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数据的精准度、营销方案的合理性、用户接触优化能力以及渠道的执行力都影响着最终营销效果。成功的营销活动背后一定是由一套完整的“营销系统生态圈”来支撑,它主要包括大数据整合平台、营销数据集市、大数据分析引擎、营销流程自动化引擎、营销实时决策引擎、事件侦测引擎。营销生态一体化系统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银行现有的数据仓库、ECIF、ACRM、OCRM、ESB、各渠道系统、核心系统等相关系统在整体架构层面进行定位、分工、整合和衔接,发挥银行营销一体化生态的协同效应。
同时应不断汲取和整合创新的数字化营销方式,包括采用DMP技术实现数字化精准广告投放、优化搜索引擎(SEO)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社群营销等技术实现方式,形成一套完整数字化营销生态体系,达到“营销无所不在”直至“化营销为无形”的效果。
集约化的营销运营团队
目前国内多数零售银行以产品销售为导向,在总行、分行、支行的三级组织架构下,营销相关资源都下放到分支行层面,分支行承担营销考核指标,总行主要把握营销政策、营销考核指标的制定和营销资源的投放。按此模式开展营销业务暴露出诸多弊端,如分支行业务与数据分析结合的人才严重缺失,营销以个人经验为主导,分析人员在获得数据和信息受限,无法利用总行全面数据资源和分析资源等。
因此,总行应构建灵活、敏捷的营销分析和营销设计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数据分析专业技能和业务的结合能力。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营销运营模式,发挥总行数据集中和分析能力优势,集约化管理零售客户数据、对客户深入洞察,并不断进行迭代和优化,全面提升营销效率和营销精准度。针对分支行的特色需求,在流程和系统功能上提供“绿色通道”,允许特色数据的导入和分析。
转型的路径选择
零售银行营销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志在高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营销转型。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大数据分析技术,而忽略银行自身基础条件和业务价值释放的匹配程度,可以将零售银行营销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
营销转型发展期
发展期注重营销转型体系基础性工作建设,体现在业务层面开展营销转型战略规划,在行里形成营销转型方向与思路的统一认识;在数据层面搭建营销数据集市,客户标签库和事件库的落地;在客户洞察层面,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对核心客群进行用户画像,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主题进行深入客户分析;系统层面建设自动化营销平台,打通典型几个营销渠道,开展营销方案试点工作将分析结果应用到营销当中评估营销活动的成效。
营销转型创新期
营销转型创新期在数据层面考虑营销数据集市的数据多样性整合能力的增强,补充行内非结构化数据;在客户洞察层面,对更多客群画像,对更多业务主题进行分析,持续满足零售银行对客户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在系统建设上,将更多的线上和线下的渠道打通,形成立体化的全渠道营销网络,引入实时决策引擎技术,实现个性化互动式营销,引入营销优化模块,实现客户统一接触优化,给客户带来更为优质体验;在组织建设上,实现专人对特定客群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养老客群、出国客群等。
营销转型超越期
直销银行的诞生有三方面推力:一是新生代网上消费习惯的形成,二是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2016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由14.48%降至3.54%,净息差持续收窄,不良率逐步高企。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创新,以期在差异化竞争中开拓新领域。2013年9月,北京银行联合荷兰ING集团,采用线上产品、线下直销门店的运营模式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2014年下半年,直销银行开始大规模上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一季度国内上线直销银行已达93家。从2016年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各行直销银行资产规模和用户数量仍在持续扩大。截至2016年末,上海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用户数量均突破500万户大关。其中,上海银行直销银行用户更是达到800万户的高点。
受制于经营范围,区域性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有其必要性。借助直销银行经营模式,区域性中小银行既可以有效延伸经营触角,又可以凭借地方经营优势与经验,在直销银行开展一系列便民服务,便于展业。然而,目前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直销银行发展方向仍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独立性不够,二是战略定位不明,三是经营模式不佳。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区域性中小银行进一步发展直销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对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愿景――金融精品超市,并拟定了较详尽的战略规划,以为区域性银行直销银行转型与发展提供参考。
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经营独立性不够。直销银行与传统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直销银行摆脱了传统银行思维定势,发挥了成本优势;在运营模式上表现为直销银行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渠道变革和流程再造,减少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从经营层面上看,非独立性直销银行可能面临战略定位模糊、内部管理僵滞和部门间业务冲突等问题。以上这些特点要求直销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性。纵观国外直销银行大部分为独立法人经营模式,而国内90余家直销银行中,绝大部分为非独立法人运营,其中多数直销银行是作为银行二级部门的形式运营。2017年1月,百信银行获批筹建,国内首家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直销银行正式落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家银行在申请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独立法人模式已然成为直销银行发展的方向标。
第二,战略定位不明。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战略定位不明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区分直销银行、传统电子银行(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与实体网点三个渠道之间的关系。直销银行与传统电子银行均是通过线上渠道来实现的。如果直销银行战略定位不明晰,就很容易导致直销银行在渠道建设、客群定位、营销推广等方面与传统电子银行高度重合,从而产生内部竞争与重复建设。目前,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的许多产品与其传统电子银行的产品相重叠,直销银行产品特色性不够、竞争力不强。而且在宣传方面,直销银行品牌宣传也未充分体现其与传统电子银行的区别,异地差异化推广方式也不明显。直销银行的战略定位要求银行清晰地处理好直销银行与传统电子银行、实体网点之间的相关目标客群、产品设计与品牌拓展等三方面关系。
第三,经营模式不佳。目前国内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包括三种:纯线上经营模式、“线上+线下直销门店”模式、“线上+互联网企业”模式。其中,多数直销银行为纯线上经营模式。纯线上模式的直销银行不设实体网点,虽然节省了成本,但缺乏线下接触客户的渠道,营销机会较少。而且,从线上渠道看,直销银行并没有诸如支付宝之类的高频应用工具,缺乏有效流量的导入,仅依靠传统营销成本极高且作用十分有限。目前,际上直销银行也开始由线上走向线下(如Capital One 360的“咖啡银行”),线上提供标准化、简单化的产品,线下提供高附加值、复杂化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黏性。
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发展的战略构想
直销银行发展愿景:金融精品超市
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愿景――金融精品超市。金融精品超市可以从外部架构和内部运营两方面鸟瞰。
从外部架构上构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明晰战略定位。区域性中小银行应加速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申请,尽快实现独立运营。在设立模式上,为加快落地速度,同时避免合资设立的不确定性,区域性中小银行可以先尝试以独资或全资方式设立直销银行,后期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引入企业文化、团队合作比较契合的股东,以达到彼此借力的目的。在战略定位方面,直销银行应定位于新兴电子渠道,同时明确直销银行与其他渠道在目标客群、产品设计、品牌拓展等方面的区别。在目标客群方面,直销银行应以拓展新增客户为主,定位于对电子渠道接受度高、对新兴产品敏感、更看重便利性的客户阶层;传统电子渠道和实体网点则以维护存量客户为主。在产品设计方面,直销银行应以精优和新颖产品吸引新增客户;传统电子渠道则以相对健全和新颖的产品来为客户提供线上办理渠道,提升客户黏性;实体网点则以相对健全和专业的产品,来完成线上客户承接和线下投顾服务。在品牌拓展方面,直销银行应明确产品特色与功能,以区分其他渠道,提高产品差异明晰度。新兴电子渠道、传统电子渠道和实体网点三个渠道应实现互通性,达到客户相互引流的目的。(见图1)
从内部运营上发展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打造特色精品超市。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是未来直销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打造金融精品超市,线上渠道,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可为客户提供推荐层、精品层和服务层三类产品(如图2所示)。直销银行应秉承精品和新颖的概念。所有层级产品类别相对齐全,但可供选择的产品不宜过多,以提高界面精简性。线下渠道,直销银行主要从事营销扩展、线下投顾服务,同时为客户提供高净值、个性化产品。直销银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致力打造金融精品超市,可以从产品功能上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
除上述特点之外,区域性中小银行直销银行金融精品超市还应具有开放性、大数据、一站式服务特点。一是开放性。直销银行金融精品超市对所有异地分支机构、异地业务部甚至全国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直销银行跨区域经营特点。二是大数据。直销银行金融精品超市能建立自身的数据库,并对接CRM系统及其他数据系统,便于数据积累、产品研发与精准营销。三是一站式服务。直销银行金融精品超市不依托其他APP工具或转链接,仅在平台就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极大程度地提高客户体验和客户黏性。
直销银行发展的战略规划
第一阶段:金融产品便利店。金融产品便利店是直销银行金融精品超市的初级阶段,主要实现渠道变革。一是独立性。银行需加快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申请,并建立运营团队、考核机制、成本核算、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独立管理体系。二是开放性。直销银行应推广至所有异地分支机构及异地业务部(中心),并根据不同地区拟定不同的营销方案。三是产品求简。为客户提供简单、快捷的纯线上无障碍理财、融资与生活服务类产品。四是线上获客。加大线上推广力度,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尝试线上获客营销。
第二阶段:金融精品直销店。金融便利店越发成熟,独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产品与服务相对健全,直销银行发展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过渡,此阶段主要现流程再造。一是客户体验。将金融便利店转换为互联网经营平台,通过建立示范场景、尝试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接客服建议,突出客户互动与参与感,极大限度地提升客户体验。二是互通性。直销银行、传统电子渠道和实体网点实现客户相互迁移与引流,促使新增客户沉淀以及提高存量客户体验。三是批量导流。与第三方商铺展开密切合作,实现客户批量导流。四是产品求精。对接行内外数据,为客户提供特色性产品与服务。五是线上线下结合。除线上提品与服务以外,线下辅助营销与推广,锁定客户。六是引入企业和机构客户。直销银行开始引入小微企业客户甚至机构客户,实现大平台发展战略。
关键词:传统企业;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商业银行;控制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拓展的机遇与潜力
“十二五”以来,安徽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由2010年全国第15位上升到全国第9位。2015年安徽省被列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3万亿元,占GDP比重的16.7%。
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给银行带来客户资源挖掘的“新机遇”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发展”的政策目标,安徽省逐步加大高新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发展,“十二五”期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由1115户增长到3157户,增长率182.9%。可以预见,随着安徽省科技创新布局的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客群数量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高新技术企业本身所具备的高附加值、科技人才集聚以及进出口贸易频繁的产业特征为银行提供单位结算、现金管理、工资和国际业务等产品带来了新的客户资源。
2.高新技术企业较大的成长空间,给银行带来并购支持和财务顾问产品的“新时机”
高新技术企业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等新兴高技术产业为主,产业前景较为明朗,大部分属于轻资产类型,拥有一定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成长性较强。由于竞争激烈,企业生命周期中处于种子期与初创期的时间较短,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诉求强烈。为获取资金,企业并购重组行为较多,股权结构调整频繁,为银行深度介入并购支持以及财务顾问业务提供空间。经调查,截至2016年6月末,安徽省3157户高新技术企业中,上市企业56户、新三板企业82户,在审计现场访谈的12户企业中,有5户企业有相应重组并购意向。
3.高新技术企业较好的资产质量水平,给银行带来融资、融信等业务发展的“新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本身所掌握的专利技术,一般可以享受政府资金支持以及政策倾斜。该类客群与政府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享受政府背书,经营较为稳定,信誉良好,风险较小。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曾经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主要投放方向的传统制造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通过发展科技金融,使资源更多地向科技型企业倾斜,逐步改变和优化银行客户及资产结构,无疑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新途径。
二、高新技术企业蕴含的国际业务机遇
1.有进出口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业务量大,极具挖掘潜力
一是近四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有进出口业务。截至2016年6月末,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共3157户。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14至2016年6月末,发生过进出口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客户数分别为794户、810户和713户,且2014年至2015年均发生进出口业务的共计772户,占比达24.5%,近两年年均进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有356户,占比11.3%。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业务量超过全省份额的四分之一。2014年至2015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额分别为138亿元和133亿元,占当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7.99%和27.53%,超过全省份额的四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省进出口业务的重要客户群体。
2.高新技术企业外币业务活跃,对银行国际业务贡献度不断提升
一是外币账户开立比例远高于全省对公客户平均水平。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贸易融资业务贡献度日益加大。
三、制约安徽省分行高新技术企业拓展的因素
调查中了解到,尽管银行相关部门在经营过程中积极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对接,依托政府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了特色化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其中也不乏高新技术企业客户,在科技型企业客群拓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对高新技术企业客群关注度不足、营销体制尚未确立、营销方法和产品配置还需改进等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度营销和业务拓展。
1.各级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给我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从源头抓客户的紧迫意识尚未确立
安徽省科技布局深入推进过程中所涌现出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将会产生大量金融需求,是进行客户结构优化、推动业务经营转型的重要契机,加之高新技术企业客群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其从种子期和初创期进入成长期的时限较短,孵化器中优质的科技型企业也是我行应关注和拓展的重要群体。如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主动适应客户需求,不仅能够提高存量客户对我行的忠诚度,增强客户黏性,更能借机重新划分客户版图,拓展新的潜力客户,实现弯道超越;反之,因高新技术企业客户群拓展有较强的排他性,一旦错失机遇,不仅会失去既有的市场份额,更将丧失未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但调查关注到,目前银行尚未对此类客户群体给予足够重视,对高新技术企业拓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反应较慢。访谈结果显示,所有受调查者均表示对高新技术企业不熟悉,未重点关注过该类客群;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不知晓,未了解该类客群的总体经营情况;对适配高新技术企业客群的科技发展贷款等产品也未予以重视。
2.经营机构营销客户模式尚待改变,从顶端批量获取客户渠道有待拓展
目前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客群拓展主要依托各支行层面分散营销,由于缺少获客渠道以及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高新技术企I客群市场拓展较慢,效率也较为低下。一是与科技主管部门及高新技术企业园区政府合作平台尚未搭建。二是未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行综合营销。
四、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业务拓展的影响因素
调查了解到,尽管将国际业务作为重点推进业务之一,利用电子渠道、贸易融资、出口风参等产品满足客户的国际结算及融资需求,但受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业务整体规划不足、本外币业务联动营销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行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业务的拓展。
1.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业务拓展整体规划不足,部分客户业务拓展不充分
未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客群体制定整体营销方案或规划,对该客群国际业务营销缺少统一指导,致使其国际业务拓展不够充分。
2.本外币联动营销服务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存量人民币业务客户外币业务拓展不充分
日常业务营销管理仍是以条线为主,部门协同联动的综合营销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对公客户经理国际业务熟悉程度不够,导致部分在该行有大额人民币授信且有进出口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未能联动拓展其国际业务。
3.部分机构人员频繁变动,对维持与客户长久稳定合作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支行、网点等前台一线,相对稳定的业务人员是保证与客户长期开展业务往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前台机构负责人的稳定性,更是与企业业务合作的关键。但部分支行网点,由于机构负责人及客户经理变更频繁,与客户的业务合作关系难以保持稳定。
五、调查建议
一是鉴于高新技术企业对我行国际业务的贡献程度,建议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拓展国际业务客户基础的目标客群,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尽快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业务整体营销规划或方案,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业务挖掘力度及深度。
二是建议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客群牵头管理部门,成立服务高新科技企业的专业化团队,完善利益分配配套机制,在营销客户人民币业务的同时同步营销外币业务,进一步提升综合收益。
三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客户细分力度,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客户群体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简化业务办理程序,提升我行产品市场竞争力。
⒖嘉南祝
[1]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7月1日.
[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
讲述清末民初故事的话剧《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总能按照客人的个人喜好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服务,送上最符合客人口味的吃食。然而,王掌柜这样深谙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业人员并不多见,除去常年累月的经验,确实也需要一些天分。
如今,当你到餐厅就餐时,只需扫一下餐桌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即点餐。而记录着你的口味偏好、座位选择偏好等数据的用户画像已经被记录在餐厅的CRM系统中。你再次光临这家餐厅时,它已经自动识别了你是谁,可以推荐你喜欢的口味的菜品、口味相近的新品。同时,后厨可以随时了解哪几个菜品是点单率最高,采购人员也可以实时掌握原材料库存,直接通过供应链下单补货。
“这是互联网级别的信息技术由内而外带来的信息化的根本性变革。”销售易创始人、CEO史彦泽说,“服务经济的核心是客户关系,餐馆通过客户关系扫描,能够深层次理解这个客户。”
下半场,To B
IDC数据显示,到2017年,全球67%的大企业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战略的核心。至2020年,全球20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的大多数业务将取决于其创造数字化增强产品、服务和体验的能力。“互联网的下半场,中国企业正从C端向B端延展,而这背后的本质是软件和业务流程。”史彦泽表示。
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如何打破企业内部IT系统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藩篱,将企业内部业务与外部客户紧密连接。
Gartner认为,下一阶段,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在推动企业深层次信息化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是企业数字化改造和转型的助推剂,而应用了全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级别的新型信息技术的CRM则是企业数字化的核心。“从解决获客问题,到如何把获客后的环节有效管理起来。”这是史彦泽认为新型CRM不同于传统CRM的关键一点。
史彦泽表示,新型的CRM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帮助企业把前端的客户连接,获客过程中还会有合作伙伴,甚至包括产品、物联网应用与单一客户的对应,而且可以通过移动端把由内而外的链条打通,能够真正地识别这个客户是谁。“这个客户是活的,而不是CRM里面一个记录。”
中式SaaS+PaaS组合拳
SaaS的广泛应用引领着行业总体走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部署云端服务,SaaS CRM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据易观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SaaS CRM的增长率就已经达到了156.1%,市场规模从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3亿元人民币;2015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为124.1%,市场规模从10.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3.1亿元人民币,2016年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级SaaS服务浪潮才刚刚开始。”史彦泽表示,相较美国相对成熟、每个节点上位于统治地位的IT服务厂商已无悬念的局面,对中国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机会很多。
史彦泽提到,现有的传统CRM服务商一直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因底层构架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内外打通的需求,不能支撑这种新型的业务架构;企业IT部门自行从零开发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太高,如果依靠合作伙伴或外包商来开发则资金和后期维护成本巨大;垂直的基于某个业务线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存在系统灵活性不足,缺乏整体设计、容易带来新的信息孤岛等缺点。
“销售易不是为了做PaaS而做PaaS。”史彦泽说,“销售易的创新来自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企业级服务。智慧融合了移动、云、社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SaaS服务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构建PaaS平台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这个大型户外农场,是由捷蓝航空公司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利奥诺拉发起、后由捷蓝航空公司专门打造而成的,目前培育有土豆、香草、紫薯、莳萝、甜菜、薄荷、茴香、迷迭香、羽衣甘蓝等几十种农作物。农场的种植基地,是由2300个相互连接并固定在地面上的牛奶箱组成,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型城市花园。
对普通的农场主来说,打造一个这样规模的农场并非难事,可要在机场打造这样的农场,就绝非易事。三年前,利奥诺拉就提出在机场建农场,可她的建议首先遭到了捷蓝航空特许经营项目经理布莱恩・霍特曼的反对。霍特曼说:“纽约的地价不便宜,如果建农场,机场不仅得放弃这块原本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地盘,还得雇佣人照看这些植物。另外,从安全因素出发,你能保证建成的农场不会吸引来各种鸟类,给飞机的飞行带来危险吗?”
其实,布莱恩・霍特曼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利奥诺拉也有一套非建农场不可的理由:“机场的地的确寸土寸金,我们建农场,肯定会浪费掉这些土地的使用价值。可从长远看,这是一种绿色的投资。农场一旦建成,它就会成为蓝捷航空的免费代言人,吸引更多顾客。想想看,当乘客登机前在航站楼居然能看到一片片绿,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至于安全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只种不开花的植物即可。”
霍特曼还是顾虑重重。利奥诺拉费了很大心思,终于用一句强有力的话说服霍特曼同意了这个项目。这句话是:“你无法再摆一个圣诞老人去吸引顾客,因为顾客越来越挑剔,他们现在有更高的期望了!”霍特曼听完也觉得,是时候该用一种独特的、可持续的营销方式去吸引顾客了。可他还是担心有一个问题将来没法解决。“捷蓝航空一直都是把飞机餐的食物准备外包给其他公司,那么,农场建成后种出来的菜该往哪里打发?”利奥诺拉说:“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好解决方案,保准到时让您满意。”
于是,农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经过捷蓝航空一年多的精心打造,农场建成,里面的作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给机场带来片片绿意。利奥诺拉预言得不错,捷蓝航空修建这个农场虽然赚不了钱,但乘客们看到它后个个赞不绝口。换句话说,捷蓝航空因为农场提升的品牌价值,早已超过了建设农场本身的花费。
在诚谦主席的授课中我学到了作为基层负责人要履行好五项职责即:抓文化,带队伍,牢记使命做团队的领头人二是抓技能,强素质,钻研业务,做产品的明白人;三是抓服务,树形象,真诚服务,做客户的暖心人;四是抓营销,提业绩,紧盯市场,做拓展业务的有心人;五是抓管理,正风气,人文关怀,做员工的娘家人;在王长义主任的授课中我充分的学习到,物理网点转型将大势所趋,现阶段获客的主要渠仍然是依靠物理网点客户资源,要提升电子渠道的替代率,积极助推我行三方支付,聚和支付,手机银行等业务十分重要。在外聘老师讲课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建立健全全流程营销以及在营销过程中的科学案例,通过学习标准化营销流程,能够熟练掌握营销活动的策划,实施,监督等操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完善营销方案,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在优秀基层网点负责人的讲授学习到,营销落地中会遇到很多细节以及许多弯路,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而是要经历风雨方可见到彩虹,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客户困难,面对营销我们迎难而上。
我想要做成事,想要做大事,必须踏踏实实,百折不挠。要找到工作的症结,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发挥全网点全员的优势,才能事半功倍!通过对照学习,发现分理处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坐商”到“行商”转变思维不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员工认为只要把客户服务好,做好网点营销就做好了工作,认为在柜面与厅堂中营销就能够占领市场,靠眼前利益驱使使得柜面与厅堂营销工作变成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忽略网点有利的地理优势。观念陈旧,转变思维欠缺。
二、学习动力不强。认为学习眼前的业务就足以应付现阶段的发展,忽略了对员工的成长教育,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导致在把握金融政策方面没有底气,对现阶段的金融发展了解不深。
三、“贪大”意识作祟。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没有认认真真的分析行领导的主要工作思路,对总行发展把握不准,导致在营销客户上,“贪大”哪个客户存款基数大营销哪个客户、谁家动迁营销谁家,客户存款不稳定,网点存款大起大落,不稳定因素较多。
四、基础工作筑的不牢。对自家的存量客户了解不深入,交叉销售不全面,客户忠诚度不够等现象,一个客户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不能够把我行卡作为主要交易渠道的行为屡见不鲜,从这些方面不难发现,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也是造成客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五、“扫街”工作不细致。做到了零售业务部的规定,完成了任务,却没有深度挖掘客户。扫街虽然每日都在做,但达不到细致入微。商户能够提供的只有“营业执照”看的见的内容,却不愿意与我们交心,谈真正的所需所求,心存戒备,达不到真正了解客户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扬长避短、找准工作定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工作思维,要穿新鞋、走新路。现今的市场已经逐渐在发生变化,在柜面业务不断减少、获客渠道逐渐减少的时候,如果还是继续将柜面、厅堂当作主战场,那么将是不断萎缩的市场。此时此刻客户档案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客户档案不仅仅是一张沉睡的数据,更多的是要求全体员工要真正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如何为他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务,这就要求,与客户成为朋友,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愿意找你解决困难的朋友。这就需要员工们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自己的厚度,提高自己的修养,逐渐将客户当作自己的朋友。这项工作是一项任重而又道远的政治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更需要将这项工作持续的坚持下去。
二、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众人拾柴火焰高。网点想要有提高,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要想达到我行的既定目标,人才是原动力,要对年轻员工多压担子、布置各项工作,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学会合理的分配各项工作,从而达到网点的大发展。
三、活动安排不可少。我们的每一个工作节点都应该安排好和提前规划好各项活动,活动不仅可以在网点开展,还可以在社区、在工地、在单位、在广场。只有提高社会曝光率才能够产生大影响、并通过各种特色活动使新老客户得到满足感和获得感,从而对我行产生依赖感。
四、优质服务记心头。服务不仅仅是微笑服务、双手递接,更是雪中送炭,温馨的节日祝福。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从平凡到优秀需要一点一滴的积淀、积累。
孙明波:百年老店的年轻品牌
中国超过百年历史的企业没有几家,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是一个。青啤总裁孙明波说:“青啤能成为百年企业,最根本的原因是创新。创新是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这使企业时刻保持活力、基业长青。”
“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是青啤的愿景,创新是支撑青啤过去百年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未来快速发展的关键。孙明波说,“创新”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手段之一,是融合在公司发展中的文化因子。无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品牌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都是围绕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而实施。未来,青啤必然需要不断创新,赢得可持续发展。
青啤的创新体现为全面性、持续性和开放性。孙明波说,全面性,不仅指产品创新,也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性是指创新永无止境,不能是某一阶段心血来潮式的创新。
在青啤成立一百年的2003年,青啤进行重大的调整—把过去的历史抛掉,百岁归零,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打造新青啤。孙明波说,首先是从组织上做大手术,调整机构适应新发展;二是品牌年轻化。说起百年历史的青啤,很容易给人一种古老又厚重的品牌形象,而啤酒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人。对此,青啤开展一系列三位一体的营销活动,包括“我是冠军、倾国倾城”,签约成为奥运赞助商等活动,使品牌形象更时尚、年轻、激情,更有时代感,引领时代潮流。
创新的开放性,体现在建立包容、多元的文化平台,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和平台。青啤要做成全国性乃至全球化的大公司,必须引进各地人才。孙明波认为,全国性公司、全球性公司,衡量的标准不是产品卖到什么地方,而是看公司能否容纳全球人才。青啤营销中心设在上海,一个主要目标是广泛吸引人才,不局限于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要提高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其过程本身就是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是广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过程。青啤上海营销中心成立后,不仅吸引人才,还影响总部的文化,提升公司的国际化文化水平。
现在,青啤的高管团队至少一半以上不是青岛当地人。青啤的品牌知名度和多元化文化成为吸引人才加盟的重要因素。青啤基本是一家业绩导向型公司,薪酬跟能力挂钩。孙明波说,公司招聘人才主要看两点,一是认同青啤最基本的价值观,必须在实现公司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价值。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为公司创造价值是天经地义的;同时,公司尊重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二是工作重在业绩。
青啤的定位是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创新的领导者,尤其重视产品和技术创新。啤酒新产品开发与电子产品有点类似,除了具备新功能外,还必须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得到消费者认可,光有新技术没有强力的营销渠道,是无法成功的。
青啤营销中心每年都做调研,结合外部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了解消费者的喜好。青啤有自己的情报系统,研究全球技术信息、发展趋势,站在技术发展前沿研制新产品。近年来,青啤发现消费者喜欢低酒精度、具备保健功能的啤酒品种,于是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奥运时期的欢运啤酒以及结合NBA活动的冰醇产品。
啤酒企业每年都推出许多新产品,但大都没有流行起来,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原因,与市场营销有很大关系。青啤纯生啤酒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品牌。孙明波说,纯生啤酒率先在国内上市时,公司跟朝日啤酒充分合作,设备全部从欧洲引进,工厂设在深圳,全部是无菌生产,打造的是高端啤酒。纯生啤酒与一般啤酒比,如同新鲜水果与水果罐头的区别。青岛纯生啤酒推出后受到市场欢迎,如今已占领中国纯生啤酒一半以上的市场。
2010年9月,青啤推出其高端啤酒力作—逸品纯生,超市售价十几元一瓶,在中高端餐饮店也有销售。在此之前,它推出了另一款高端啤酒奥古特。如今奥古特销量可观。逸品纯生、奥古特的原料采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的金色二棱大麦及捷克的优质啤酒花,以及畅销全球的百年啤酒酵母,为青啤的高端产品。
在新产品研发上,青啤向低醇、低嘌呤方面发展。以前的无醇啤酒,酒精含量在0.5%以下,能被仪器检测出来。青啤正在研发的0.0啤酒,一点酒精没有,仍保持啤酒口味不变。青啤还在研发低嘌呤啤酒,以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特别的需求。
技术创新方面,青啤主要着重于“低碳环保”。在青啤人看来,低碳环保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企业一时之策,而是青啤未来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之一。孙明波说:“以前啤酒厂都是把麦汁煮沸产生的二次蒸汽排向天空,我们采用糖化节能煮沸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把这些热气回收用来预热麦汁,节省能源25%左右。”目前,青啤本埠企业开展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共产生清洁生产方案184个,主要有糖化热能回收和麦汁煮沸新技术、高温蒸汽冷凝水余热和集中供热冷凝水回收利用,以及二氧化碳回收等。方案实施后,每年可节省15756.57吨标准煤、节省水114万吨,减少污水排放96.8万吨、COD(化学耗氧量)排放128吨、沼气排放74060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8335.32吨,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形成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
李想:中国社会化营销的见证者
近年来,虽说社会化营销在中国不时被人提及,但只是在新浪微博兴起之后,社会化营销才从概念大范围地进入实践,成为中国企业做出营销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投放方向。在推动社会化营销的过程中,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2011年是中国的微博营销元年。2011年,李想带领新浪销售团队努力提升新浪的业绩,并且在不同的场合,无论是与媒体交流还是对企业宣讲,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微博营销。
在新浪和李想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基于微博平台的社会化营销为更多的企业接受,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效。毫不夸张地说,李想是中国社会化营销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见证网络营销的关键时刻
无论是第一代互联网,还是第二代、第三代互联网,李想都深度参与其中,是中国网络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之一。
同时,李想在网络营销领域耕耘近10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多个关键时刻。无论是从初期的展示广告还是后来出现的互动广告,再到当今的社交媒体营销,李想都深深参与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1年,是李想加入新浪的第7个年头。在过去的7年里,她与团队成员一起,搭建了新浪庞大而高效的营销体系,覆盖了汽车、电信、手机、家电、快速消费品等行业。李想说:“新浪从顺应时代到引领潮流,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强势平台的影响力,以及源源不竭的创新力,不断创造出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引领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新浪“微博营销四部曲”
微博是近几年最引人关注的社会化营销阵地,新浪微博的问世更是把社会化营销实践推向纵深。截至2011年9月,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为2.5亿,用户平均每天微博数为8600万条。李想说,随着微博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很多企业开始将企业官网向新浪微博上转移,目前已有5万多个品牌在新浪微博注册账号,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土知名品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社会化营销。
2011年,李想和她的团队根据社会化营销实践经验,总结出企业“微博营销四部曲”:开设微博,利用新浪双平台,整合传统媒体,整合传统营销工具。如今,新浪的“微博营销四部曲”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开展微博营销的铁律。
“门户+微博”双平台营销
新浪微博诞生后,新浪得以拥有独特的“门户+微博”双平台优势。李想与她的团队成员一起,基于新浪的双平台优势,统摄新闻资讯、论坛、博客、视频、微博、无线等多种表现形式,并将多种表现形式融合、补充,整合成一个立体式的传播渠道,为广告主构建了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传播平台,借助新浪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优势,推动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加快了中国微博营销、社会化营销的进程。
李想说,新浪的“门户+微博”双平台可以为广告主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互联网营销服务,带动品牌客户认知和尝试事件营销、无线营销、视频营销、社区营销及内容营销,推动营销变革和发展。“门户+微博”双平台营销,也体现了新浪专业化运作的团队,在为广告主提供优质、高性价比、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促进中国网络营销不断向精细化服务发展。
面向多屏时代的整合营销
李想及其团队以丰富的营销实践和营销成果,为新浪的“门户+微博”双平台价值营销作了最好的注脚,并收获了多项荣誉大奖。
新浪“门户+微博”双平台营销案例,2011年先后在中国互动网络广告创意奖、中国媒介创新奖、中国艾菲奖评选中屡获殊荣,将多项金奖收入囊中,新浪成为年度荣获金奖数量最多的营销平台,坐上了中国网络营销的头把交椅。
李想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媒体、新营销,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日常的销售实践,领导新浪的销售团队,不断提高新浪门户的广告销售业绩。李想对网络营销充满了兴趣和激情,期望未来自己与新浪一起成长,为中国的网络营销做贡献,在多屏时代成为一名优秀的整合营销人。
陈荣华:凝聚营销团队的圆心
从事营销工作14个年头,陈荣华把他的职业生涯分成三个阶段:在基层践行脚营销,用脚丈量每一寸市场,在一线深耕,学习基本的营销技能;在中层应用脑营销,建设营销体系、统一思想、做出决策;在高层启动直觉营销,用自己多年市场经验形成的“营销生物钟”,运筹帷幄,攻城略地。
在太阳雨,他将自己的营销天赋和营销经验充分发挥出来:用策略提升太阳雨品牌,坚持一年一大事:世界太阳能大会、残奥助威团、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爱心合作伙伴、中国环保事业合作伙伴;创新完善了太阳雨的网络:从建设二级渠道到城乡联动再到1+4金网络,不断推出新的渠道模式;用激情带动太阳雨营销队伍的士气,培养出一批骁勇善战的营销人才;用决策拉动太阳雨的销售,使太阳雨超越竞争者成为行业领跑者;基于人文思想提出‘永久经销商’概念,厂商同心,图强求变,进入“大品牌、大市场、大未来”的新时代。
陈荣华认为,营销的本质是六个字:培养人、带队伍。在日常工作中,他将30%的时间用在和营销团队成员一对一的沟通上。因为他坚信:“只有当你拥有一个最有战斗力、最具创新意识的团队后,企业才会稳步、高速发展。”
陈荣华管理团队的心得体会是:敢负责任,不诿过于人;言传身教,自我管理。他认为,作为营销总经理,自己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基于相互信任,太阳雨的营销团队相当团结。而言传身教是以要求团队的标准要求自己,太阳雨常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拓展培训活动,如爬山、看电影、郊游,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增强互信,这些活动陈荣华不但参加,还常常以身作则。他特别看重用思想力影响他人,每当他看到有价值的电影、文章等总是想,这些东西对营销团队有什么启发,想清楚了便与团队成员分享。闲暇时,他记录一点一滴的工作思索和生活感悟。
他像一个圆心,将团队凝聚在自己周围,逐渐扩大圆的面积。从2007年不到100人到2011年1300多人,他为太阳雨带出一支骁勇善战的营销队伍,为太阳雨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市场攻坚战。
郭特利:“5倍到100倍”的传奇
以现场跆拳道表演和举哑铃等方式吸引媒体注意,从而让奥图码品牌曝光,郭特利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带领奥图码走出困境,书写了从“5倍到100倍”的传奇故事。
2003年,郭特利为奥图码设定了一个5年进入全球投影机行业前三位的发展目标,为此奥图码前三年每年的业绩增长都要达到300%,后两年每年的业绩增长要达到200%,而当时投影机市场的行业增长率仅为20%。
郭特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销售目标。第二年,业绩是上一年的300%;第三年,300%;第四年,200%;第五年,200%。5年增长了108倍,奥图码提前两年成为台湾投影机第一品牌,并且在最近的4年里位居DLP投影机市场全球销量第一。在郭特利的带领下,奥图码先后被评为“十大金砖企业”、“台湾高科技FAST 50”、“德勤亚太地区高科技FAST 500”。
不到10年时间,郭特利就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投影机品牌发展成为位列全球三甲的品牌。
在郭特利带领奥图码进入中国内地时,为了让公司每块钱的投资都能创造更多的业务增长,郭特利确定奥图码要专注只做一件事,重点投入经费及资源,开拓市场。
传统的渠道模式,是通过总经销体系,绝少涉及零售渠道。奥图码却采取多元化渠道策略,与专业渠道、非专业零售渠道接触,同时拓展虚拟渠道和直销渠道,减少运营成本,拥有价格优势,同时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
郭特利爱讲生活中的小故事,因为他认为有价值的构想就潜藏在小故事之中,可以帮助营销人员做好产品推广。
“英雄是打出来,功夫是磨出来的”、“日积月累成功夫”、“箭头对准月亮,至少射得到老鹰”、“抓鸡生蛋,蛋生鸡”、“永远把一块钱当五块钱用”、“立场坚定,态度温和”……正是寻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形成了郭特利带领奥图码前进的准则。
吴长江:企业文化是雷士照明的核心驱动力
在董事长吴长江的带领下,雷士照明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50%,从10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到如今成为市值高达数十亿元的大企业。他不仅将雷士照明做成了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更为关键的是,他还使雷士照明在短短10年间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受人尊敬的品牌。探究雷士成功的原因,吴长江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依靠多年来的持续创新;其二,企业文化是雷士照明的核心竞争力。
2000年,雷士照明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品牌专卖模式”。在国内,目前雷士照明拥有1500多家经销商和近3000家品牌专卖店,建立了36个运营和服务中心,营销渠道已成为其发展的优势资源。
一直以来,雷士照明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有很多独特的创新。比如,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其超额完成预定目标的部分,给予高额奖励。因此在2011年市场萎缩的情况下,雷士照明仍能保持30%-50%的业绩增长。对经销商的管理也是别出心裁,雷士照明把经销商当成自己的员工来管理,在当地寻找最优秀、有实力的经销商出任分公司总经理,通过好的企业文化而不是股权关系来控制对方。
吴长江认为,共赢是雷士照明文化的核心,与企业的员工、股东、客户,包括供应商都是“共赢”的理念,即大家一同发展、一起赚钱。吴长江认为,最好的管理就是文化的管理,也就是要让大家真心认同企业文化。在他看来,怎么处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很多盲目投资的人,认为掌握了技术就能成为市场的主导,其实最主要的是掌握市场的主导权、掌握渠道,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很多人在模仿我们的模式却不成功,是他们只看到了模式,没有看到模式背后诚恳、共享的企业文化。”
吴长江认为企业家必须做好三件事:首先是做好战略规划,设计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路线。其次是创新,包括模式和管理创新,比如连锁加盟、建立运营中心、把经销商当员工管理,这些都是雷士的创新,在创新中善于发现商机,做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最后就是坚持与执著。
庞康 :调味品大王的道与术
海天味业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和佛山当地的许多企业家一样,作为海天味业掌舵人的庞康异常低调。但对于企业的运作,庞康并不低调。事实上,海天味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坚持品质至上外,更重要的就是进行专业化的品牌运作。这才是调味品大王庞康的企业发展之“道”。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调味品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是分散的,小手工作坊式的。然而,“老字号”海天味业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早在很多年前它就确立了规模化、产业化、全国性品牌的发展战略,并为此精心布局。海天味业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玻璃晒池群,总面积为60万平方米,可以从容面对长达3至6个月的调味品酿晒、发酵周期;引进了多条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一条生产线8名员工,每小时可以生产2.88万瓶调味品;实施ERP系统管理,以销定产。2005年建成佛山高明综合生产基地,占地约3000亩,首期投资十几亿元,年产量为100万吨。海天味业拥有了规模优势,迅速进行品牌升级,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天味业提高了调味品行业的进入门槛。据悉,海天味业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有6项、行业标准有2项。在科研方面,海天味业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拥有20多个实验室,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与实验设备。海天味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联系,共同开展膜过滤技术、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海天味业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题项目研究,推动技术升级。
庞康说:“由分散生产向集中过渡,是调味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调味品市场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大的品牌与国外品牌之间的较量。”针对市场变化,庞康主导了海天味业的品牌升级,拉升海天味业的品牌形象,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陈年:微创新成就凡客诚品快速成长
毫无疑问,凡客诚品CEO陈年是2011年电子商务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尽管凡客诚品成立只有4年多的时间,但创造了一个高速成长的神话,销售额从第一年的1亿元增长至近50亿元,4年增长超过40倍。在许多人看来,凡客诚品没有颠覆性的技术,没有革命性的产品,何以支撑这一增长奇迹?凡客诚品的快增长是与陈年的营销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创办凡客诚品伊始,陈年就明白,相比杂志、报纸、电视,互联网广告成本是最低的,拉动销售的效果也最直接。网络广告上的发力让凡客诚品快速崛起,广告投放不到一个月,其月销售额就达到了2000万元。
陈年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他规定:用户的投诉和建议直接发到所有高管的邮箱,充分重视用户的投票权。陈年认为,对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管理层自上而下的强化,只有一波一波的强化,才会形成一个浪潮。外包装被凡客诚品视为最大的品牌广告,仅此一项费用支出,就占到整体费用的5%。陈年认为:“一定要让消费者打开的时候感觉舒服,即使成本提高百分之二也是值得的。”
在退换货方面,陈年也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凡客诚品广告上的一行字─“当面验货,无条件试穿,商品质量问题,30天内无条件退换货”,不仅引发内部激烈争论,而且让物流体系叫苦不迭,以至于陈年最后只能自建物流体系。但是,正是这些退换货政策征服了无数顾客的心。
陈年大胆拓展商品品类,当意识到仅靠男式衬衫一种产品已经达到增长极限时,他不顾内部一致反对,果断推出了女装、鞋和童装。他抛弃传统的自主设计路线,转向设计众包─通过利益分享,激发产业链的创意能力。Bra-T、丝袜、帆布鞋、印花T恤衫等一批平价产品的热卖,印证了其策略的正确性。
同时,陈年大胆尝试传播新策略。自从凡客诚品签约韩寒、王珞丹、黄晓明、李宇春等明星,启动“凡客体”广告活动后,“凡客体”就成为一股传播风潮,经过不断发酵、放大,将凡客诚品的品牌个性放大到极致。
在陈年看来,创新就是乱来。“乱来”的意思是多尝试、多犯错,但以结果为导向。热卖的帆船鞋就是“乱来”的产物。因为陈年以及凡客诚品,网络品牌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传统服装工业的格局。
郭德英: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郭德英是技术出身,1993年年初成立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为切入点,为电信系统提供软件。但他以及他掌舵的宇龙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却是近几年,其引爆点就手机。宇龙成立之初,还是寻呼机鼎盛的年代,其主要业务围绕寻呼机展开。在此过程中,郭德英发现:软件要和终端配合,才能把技术支持的相应功能提供给消费者。于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寻呼机衰退,郭德英开始带领宇龙开展一体化的呼叫中心业务,进入终端领域,一直深入到对操作系统的研究。
郭德英曾提出“3年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如今渐渐成为现实。当众多知名国产手机品牌集体败退之时,宇龙却快速崛起。2009年,3G市场爆发式增长,以技术见长的宇龙跻身3G市场前三名,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诺基亚。
随着3G网络逐渐成熟以及2010年智能手机市场勃然而兴,在智能手机上有深厚积累的宇龙针对运营商的定制需求,及时转型。2010年,宇龙推出多款产品,覆盖了高中低市场,从一个高端细分市场转型成为大众品牌。宇龙还将手机操作系统从WinCE切换到Android,实现了CDMA1X(EVDO)、TD-SCDMA、WCDMA制式全覆盖,在2011年共推出40多款新机型。
在中国3G市场,运营商采用了不同于国外的操作模式。为了带动产业链发展,各大运营商鼓励渠道商参与到销售环节,这就意味着手机厂商必须和渠道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此,郭德英启动“渠道深耕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短板。“所谓深耕,就是真正到县市,乃至乡村。”即使工作再忙,他每个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和渠道商交流。
郭德英强调提升智能手机用户基数、品牌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差异化设计。这种差异化除了体现在双网双待、超长待机等附加功能上,更多地体现在软件开发方面。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宇龙通过与Android 平台的第三方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软件应用程序。
2011年6月,宇龙推出首个手机云计算服务平台“Coolcloud”─酷云,这是它未来的战略重心,基于云计算技术及酷派终端的综合解决方案及应用程序平台服务,专门面向中国用户及市场推出。
蓝伟光:“膜技术教父”的生态营销
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蓝伟光博士,在国际高新科技工业界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深耕生物膜技术领域,长期致力于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以独特的膜分离纯化过程工艺享誉海外,被称为“膜技术教父”。
从创办三达国际集团至今,蓝伟光博士的“膜事业”版图逐渐扩展到新加坡、中国、德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膜分离纯化、环保水务、食品、环保、冶金、生物化工和林产化工等领域。
蓝伟光博士创办的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经过多年布局,已经形成一条“三达牌”膜产业链,即围绕“膜材料—膜设备—膜软件—膜应用”,实现从一个“点”到“线”,再到一个“平台”,甚至一个“立体”的转变。
同时,这位把技术与商业整合到一起的科研型企业家还是将生物膜技术引进中国的第一人。如今,国内大多数的原料药生产商都在使用三达国际集团提供的膜设备和服务。
自1996年进入中国,三达国际集团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蓝伟光博士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中国传统工业分离的膜应用工艺,将先进的膜技术应用于供水处理、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等项目中,为中国的环保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蓝伟光博士在吉林省四平市投资建成的“生态城”房地产项目,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居住区”。
蓝伟光博士明确表示,未来三达国际集团将重点开展环保水务。从工业走向民用,三达国际集团将目标对准了终端市场—这是一个庞大且快速成长的膜应用市场。通过“纳滤芯”让“膜”技术由工业应用进入家庭应用,开发生产民用净水设备,蓝伟光希望由此提高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饮水质量,同时带领三达国际集团由一个工业行业的知名企业变身为大众化的知名企业。
杨东文:产品主义者的大趋势营销
2011年6月29日晚,在香港上市的创维公布了2010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创维数码2010财年盈利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营业额高达243.39亿港币,比上一年增长6.9%,连续5年保持增长,平均增幅为18%。这已经是创维第5年蝉联彩电销售冠军了。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彩电行业的商业模式逐渐由卖“硬件”向卖“硬件+内容+服务”的模式转变,伴随着商业模式的改变,整个产业格局即将发生巨变。面对汹涌而来的产业大势,创维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和系统能力,进行战略转型,强势进入白色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
在杨东文看来,创维能够逆市增长主要是因为认清了市场形势,快速转型。当意识到LED电视的普及势不可挡的时候,创维没有当“守望者”,而是借助自己的系统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中成为“领跑者”。
近几年来,创维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竞争力,把资源集中在彩电业务上,保持了相对的专业化。创维在产、供、销、研的组织架构下,采用事业部制,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目标单一,让整个系统高效运转。创维建立了一套符合上市公司运作规律的企业管理机制,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经营团队都有非常清晰的授权,同时制定考核指标和建立激励机制,让团队跟随企业共同成长,共享成果。而且,创维采取了务实的发展策略,无论是在CRT时代、液晶时代、LED时代还是在3D智能时代,创维都及时制定了符合中国彩电市场运行规律的策略。
杨东文认为,一个企业的强大,不仅是品牌的强大,更是产品的强大。他说:“做一个彻底的产品主义者,就必须建立一个能执行到位的机制,加强基础型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创维在研发上从来不吝啬,我们不仅是中国彩电行业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而且是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我们不仅有创维研究院,还有各个产业公司的研发中心,这些机构确保创维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
凭借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创维和杨东文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成为彩电行业的领导者,而是成为一个抓住新一轮产业机会全方位领先的公司。
蔡明: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
他是电视剧《奋斗》的原型人物之一,被誉为家居装潢领域第一人、中国家居时尚贩卖者。在他的带领下,科宝博洛尼年销售额连连攀升,吸引了摩根史丹利、联想弘毅等著名的风投机构。
他被人称为“生活方式”大师,喜好昆曲、马术、游艇,自己操刀设计过多款产品,是人们眼中的时尚达人、艺术企业家。他是蔡明,科宝博洛尼创始人,一个“顽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科宝博洛尼还只是一家从事厨房日常用品和电器产品销售的公司。直到1999年才开始涉及厨房家具产品的生产。因为厨具行业竞争很激烈,蔡明想到了通过整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到了整体解决方案。2003年,蔡明向市场推出整体卫浴。
此后,在“整体解决”的商业模式上,科宝博洛尼越走越远。从整体卫浴到整体厨房乃至整体家装,蔡明把科宝博洛尼打造成这样一家公司:“只要属于家居范围的,都做,即使建材市场找不到的,我们也有。”
科宝博洛尼独创“项目管家”模式,做起了从设计顾问到施工监理再到协调物业的全程管家。他的这一做法改变了传统的家装产业链,改变了行业生态。以往是各自为政、各谋其位,现在则是从室内设计、装修服务到提供建材产品、家居产品的四合一服务。
竞争下的无心之举恰恰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据统计,普通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要与30~50个供应商打交道,且装修时间较长,耗时耗力。从消费需求上看,打包服务让消费者更省心。
“在我看来,凡是打造品牌的,就是卖生活方式;凡是纯粹的制造型企业,都是只卖产品、只卖性价比。”可以清晰地看出,蔡明已经从单纯的卖产品过渡到了卖生活方式。他提出“7个姿势+16种生活方式”的家居理念,说,“科宝博洛尼从来就不是一个卖产品的公司,我们卖的是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和其他公司最根本的区别。”
如今,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科宝博洛尼应对竞争的重要壁垒。
赵浦:重新定义孕妇装
“十月妈咪”孕妇装创始人赵浦总是穿梭于国内外各大城市,考察市场,搜集信息,拜访业内时尚达人,了解最新流行的花色、布料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创办的“十月妈咪”更迎合时尚孕妈妈的爱美之心。
“十月妈咪”重新定义孕妇装,将旗下的孕装产品从婴儿用品区剥离出来,以年轻化、时尚化和可搭配性取悦白领女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孕妇装公司之一。原本只能在怀孕期间穿着的孕妇装,赵浦通过一些特别的设计,把孕妇装的穿着周期拉长,改变了许多孕妇的消费观念。
拉长产品使用周期的同时,赵浦有意缩短产品的时尚周期,以提高竞争门槛。“时尚性越强,淘汰率越快,对企业的设计要求越高,一些没有设计能力的公司就会被清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