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成果汇报

成果汇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5: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成果汇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成果汇报

第1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谋划

根据县委《关于扎实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9、10月份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于9月22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严以用权”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理念,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不能甘做“糊涂官”、只当“太平官”,要主动作为,真正将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做到知道权从何来,才懂得权如何用。

二、深入开展研讨,确保研讨实效

采取“自学+集中+体验”的学习研讨法,确保学习研讨取得实效。在专题学习讨论前,领导干部广泛开展“严以用权”自主学习,突出“公正用权”,反思围观正不正,深入学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和党的纪律规定,以及观看《焦裕禄》、《兰辉》、《天上的菊美》、《雪域忠魂》、《用生命书写忠诚》等影视作品。集中组织互动学习,促进党员干部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真正的做到用权为民、克己奉公。

三、领导带头,营造研讨氛围

局党支部成员带头学习提高、接受教育,带头查摆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以上率下,营造专题教育学习研讨浓厚氛围。按照“专题教育以领导干部讲党课启动开局”的要求,9月22日,局长尕让塔率先讲党课,随后,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以各种形式开展讲党课活动。按照《研讨计划》,认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领导干部深学细照笃行,深刻把握“三严三实”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发现并解决“严以用权”问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持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提升行政工作水平。

第2篇

2日在西北大学的展示中,有大约700人次参观了展板,并填写了近500份调查问卷。3日的西北工业大学巡展中,更是有1200人次认真观看了图片,并详细听取相关讲解,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询问,之后近700人填写了调查问卷。

回校后,经过认真整理,有效调查问卷数达1165份。

其中,55%的同学认为开展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秦岭地区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95%的同学认为是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另外,45%的同学认为是响应祖国“重造山川秀美工程”号召,20%的同学认为是增强大学生服务农村的热情。

99%的同学认为暑期“三下乡”有必要性。

76%的同学觉得此项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有接近100%的学生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此次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实际意义。另外,在回答此项活动是否能起到保护秦岭大熊猫的作用时,有67%的同学选择能够保护大熊猫,29%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

通过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后,有78%的同学产生了加入保护大熊猫组织的想法。

在第七题保护大熊猫还应采取那些方式的问答中,63%的同学认为应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55%的同学认为应做好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工作,23%的同学则选择了利用高科技手段繁殖大熊猫。

在回答项目实施的意义时,88%的同学认为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46%的同学认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99%的同学选择了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缓解环境压力,以适应大熊猫生存,同时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21%的同学选择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此次活动共11个项目被批准,共获得37万资助用于帮助社区建立可持续生态产业,93%的同学认为此项目的深入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此外,热情的同学们针对保护大熊猫和此次活动还提供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如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体制与法律制裁措施;争取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重视加强对乡镇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建立长期的维护机制;将此项活动范围扩大,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参与,取长补短;活动应长期坚持,着重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宣传,令其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后期宣传工作不仅要在学校中,而更应走向社会公共场合等。

第3篇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成果,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举措,以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现就我区巩固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区情及教育概况

区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辖镇和、、、、5个街道,共有村(社区)60个,其中行政村12个、农村社区4个、纯居民社区37个、厂矿社区7个,全区常住人口23万。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市委“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特色化、城乡田园化、民生普惠化、治理现代化和党建科学化”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建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亿元,增长8.7%。完成财政总收入14.22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2元,增长8.6%。

全区共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8所,其中小学15所(教学点3个),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企业办)。在校学生数18161人,其中小学生13507人,初中生4654人。教职工1019人,小学教职工734人,初中教职工285人。

二、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保障机制方面

1.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国家、省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整改意见,制定了《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并逐项整改,基本整改到位,但由于城区用地限制,部分城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还难以达到省定标准。建立健全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及时有效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事业稳步有序发展。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教育工作职责,制定《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任务分解工作方案》,建立教育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奖惩制度,年终开展了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考核。将教育行政部门列为城乡规委会成员单位,先后制定出台了《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学校网点布局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等规划举措,各学校项目如期推进。同时在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中按规定配套规划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规划建设学校3所。认真落实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和《市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

2.政策保障。先后制定出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规划》、《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规划》、《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规划方案,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3.经费保障。做到义务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17年、2018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15109、16434万元,增长率为8.8%;全区经常性财政收入分别为32370、35025万元,增长率为8.2%;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为6653元、7023元,呈逐年增长之势。2018年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分别为幼儿园600元/人年、小学600元/人年、初中800元/人年、特殊教育6000元/人年,对不足百人学校按100名学生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200余万元。确保教育税费足额征收,2018年,我区分别按增值税、消费税的3%和2%征收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共计2382万元和1591万元,剔除上解因素,全部用于教育,共支出1857万元。

(二)资源配置方面

1.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由区财政统筹,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发,上级专项教育资金及时做到足额到位,无克扣、挪用现象,区财政应负担教育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18年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分别为幼儿园600元/人年、小学600元/人年、初中800元/人年、特殊教育6000元/人年,对不足百人学校按100名学生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200余万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专用教室配备、通用教学设备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计算机配置、图书配置均达到省定标准,但由于城区用地限制,部分城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还难以达到省定标准。

2.制定《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规划》并逐步实施,杜绝了超大班额现象,大班额班级逐年减少。全区小学大于45人的班额占比为15.3%,较2017年的27.9%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全区初中大于50人的班额占比为20.4%,较2017年的26.1%下降了6个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省定标准。

3.严格执行中央资金、省补助资金的使用要求,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按实施规划的年度计划足额落实建设经费,保证了建设规划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区结合上级下达的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已经完成了校舍建设12145㎡(其中:为化解城区学校就学压力,朱埠小学原规划校舍建设面积1311㎡,现建设面积为5787㎡)。室外运动场面积完成建设14030㎡(其中:里屋小学2200㎡、小学4600㎡以及新增朱埠小学3820㎡的运动场全部铺设了塑胶及人工草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40米围墙全部进行了改造。2017年,上级下达我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10万元,用于朱埠小学、中心小学,中学、东川小学、土桥小学、桥东小学等学校校舍、运动场、围墙的建设。2018年,上级先后二批下达我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40.9万元,用于里屋小学、星火小学、东川小学、桥东小学、上桂小学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我区2017、2018年薄改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全面改薄”装备类计划资金共974.7万元,项目完成率100%,购买器材共9272台/件/套。

4.认真落实农村闲置校舍改造工程,将中心小学、小学、原中学分部闲置校舍改造成为公办幼儿园。目前,全区中小学无闲置校舍。

5.制定出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生均公用经费的8%保障信息化设备的更新、维护及运行,不足资金在教育附加中足额安排并纳入预算。近年来,围绕“三通”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区各校推广“两平台”和在线视频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建设,如期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全区2018年至2019年,“校校通”比例分别达95%、100%,“班班通”比例达95%,“人人通”比例分别达78%、84%,教育城域网学校覆盖率达100%。认真做好教育设施设备的“建配管用”,提高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率,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启动了教育城域网建设。

(三)队伍建设方面

1.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制定了《区教师考核实施方案》,出台了《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建立完善了师德考核机制,并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区治理违规有偿补课、违规推销教辅教材、违规收费等“三违”行为的通知》,开展了“三违”自查自纠工作,建立了治理“三违”工作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每年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定期召开庆祝大会对全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进行表彰,并对困难教师、离退休教职工进行走访慰问。

2.全区教师工资全部列入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岗位设置并做到及时足额发放,2018年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77050元,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为76718元,教师待遇略高于本地公务员;按公务员标准拨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全年共支出1860万元;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特殊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2018年共发放农村地区教师发放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44.7万元。

3.建立了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印发《关于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实施意见》,2018年对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省、市核定我区教职工编制为680名,现我区实有教职工858名(不含企业办学校),超过省定编制标准;2018年我区教育系统自然减员53名,新补充教师124名,其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师7名;落实了4名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做到有编有岗;从教育系统外其他事业单位统筹了30名编制作为教师机动编制。

4.全区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55岁及以上教师比例为5%,45-54岁教师比例为26%,35-44岁教师比例为27%,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2%。全区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1:7.6,学科结构基本合理。

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印发了《区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2018年共交流校长教师19名,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6.2018年,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标准共安排教师培训经费60余万元,举办了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等十余项培训,培训教师达2000余人次,涌现出各类学科带头人13名、优秀授课教师43名。

(四)入学机会方面

1.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精准扶贫政策,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不因教育原因致贫,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失学。2018—201年,对在经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实现了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每人每年发放资助金1500元。同时,区本级财政对我区户籍的4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在原有每人每年人均1500元标准发放资助金的基础上,新增2000元,共新增发放资助金8.4万元。为30名困难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学期625元提供生活补助外,另对201名我区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新增发放区本级教育资助金每生每年500元,新增发放资助金10.05万元。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补助和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补助基础上,另对29名本区户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新增3000元区级财政教育补助,新增发放资助金8.7万元。

2.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推行“双线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将“控辍保学”纳入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各级部门和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8-2019年,全区小学年辍学率为0%,初中年辍学率为0.7%。

3.制定了《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调整的指导意见》和《区小学、初中招生和中考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和划片招生政策。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初中招生未举办与升学和招生挂钩的各种考试。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为70%。

4.认真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各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函授学校,成立了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定期组织“三老”送教活动。

5.出台了《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我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在区就读初三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可正常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中考均衡生政策和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6.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儿童少年确定、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依托市特教学校,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切实保障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18、2019年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2.4%、95.5%。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个。

7.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联合下发了《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以区教体局牵头,区妇联、团区委、公安部门为主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结对帮扶,加强家校联系,开通心理疏导渠道,配备心理健康室和心理辅导老师,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五)质量管理方面

1.全区各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区各中小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了义务教育课程,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

2.转发了《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严格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切实加强班级编排工作的管理,坚决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考试次数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3.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区中小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下发了《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不设重点校,不以学生成绩分快慢班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4.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区中小学年度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印发了《区小学、初中招生和中考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不设重点校,不以学生成绩分快慢班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转发了《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严格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切实加强班级编排工作的管理,坚决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考试次数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印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杜绝了学校和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现象。

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区各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手段,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建好“第一课堂”,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超过85%。二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好“第二课堂”。通过深入实施《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全区学校找准特色定位,充分挖掘各校文化内涵,大力开展中小学红色、绿色和古色文化教育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教育”名片,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三是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建好“第三课堂”。通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爱心驿站”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外辅导活动。利用道教文化发祥地和黄蜡石博物馆等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拓展综合实践,开展了道教文化和太极拳进校园活动,夯实了“中华道都”建设基础。

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市第七中学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5.认真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每所中小学校配备2名专职保安,各中小学安全制度、机构、人员和设施健全,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专项整治,保证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全区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全区各校未发生“校园欺凌”现象。

(六)教育督导方面

认真贯彻《教育督导工作条例》和《省教育督导工作规定》,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督导委员会主任,发改、财政、人社、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下设办公室,定编两人,教育督导专项经费按每年30万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省《教育督导规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聘区级督学30名,其中专职2名、兼职28名;选聘责任督学22名,其中其中专职2名、兼职20名;共设立两个挂牌督导责任区、16个督学片区。组织参加了国家、省、市督学和责任督学培训,条件保障方面还不健全,正在建设当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正在启动。机构改革前和改革后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无变化。

教育督导结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学校评先评优、校长聘任的重要依据。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区个别学校生均校园用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用地面积难以达到省定标准。由于部分城区学校坐落在城区中心,建校时间早,受城市用地的限制,无法再进行扩容建设,但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致使部分城区学校用地、用房难以达到省定标准,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二是现行省定教师编制方案不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教师编制严重不足,临聘教师过多,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农村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认真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化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法定要求,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按照有利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原来以行政隶属为主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管理模式。

二是继续实施学校新、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园区小学新建和市一小、市四小教学楼改扩建等学校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受城市用地限制,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名校办分校、优校带普校”的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三是稳步推进化解大班额规划。继续推进实施《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优化地段划分、合理调配生源等手段,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省定标准。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学校“薄改”和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学校留得住孩子,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同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继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加快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教师管理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型岗位增加教师职数,逐步解决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向农村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保障,为农村学校留住优秀教师。建议省、市编编制部门均衡配置教育人力资源,对公办中小学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区段变化和学生数变动情况,对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作统筹调整,切实保障教师编制。

第4篇

日光温室屋脊通风技术现状

屋脊通风从机械化作业方式来看,分为人工直接操作和简单机械辅助通风两种方式。人工直接操作主要表现为手动扒缝通风(图1)和手动拉绳通风(图2);机械辅助通风主要表现为引入简单机械减速装置带动通风口绳索往复运动,带动风口膜的开启与关闭(图3,图4)。两种通风方式均由种植农户依靠经验进行间断性操控,不仅占用了种植农户的劳动时间,增大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温室内温度无法科学合理的控制,温室内环境温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温室内温度随着室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时缓慢有时剧烈,尤其是中午时间段,由于种植农户午休或午餐,往往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温室内,因而仅仅依靠人工操作和简单机械操作无法满足环境控制要求,现实中往往存在开启过晚或关闭过早等情况,致使温室环境温度瞬间温差变化较大,严重危害作物生产。

日光温室屋脊智能通风装置

日光温室内的温湿度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通风口的控制应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智能控制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出路。然而日光温室一般长度都很长,温室内不同区域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进行分段控制。通风口分段控制模式可有效解决温室内温度差异,即以温室内不同区域的实时温度为依据,进而控制通风口的开启尺寸,从而尽可能的实现温室环境温度的一致性。

基于上述判断,一种基于通风口智能分段控制模式的屋脊智能通风装置已是日光温室通风研究的热点,也是温室设备制造厂家争夺市场的新焦点。其中一些产品已进入推广阶段,有一些设备得到了农户的认可。通过对当前日光温室通风设备的了解,按驱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钢管卷轴驱动型和链条钢缆驱动型(此类型将在西北非耕地新疆阿克陶县示范温室使用,将在后续报道)。

应用在孙家滩示范温室内的屋脊通风设备为钢管卷轴驱动型,该种通风设备的温度控制依据温室内环境温度。具体控制方式如下:将预设温度数据(即各种农作物的花期、坐果期、成熟期等不同的生长期所适应的不同温度)存储到控制器,当温室内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将数据收集并传输给控制器,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而发出风口开合指令,通过控制通风孔开合尺寸,实现温室环境温度的自动调控。

钢管卷轴驱动型通风设备主要由驱动电机、驱动轴、支座、温度传感器、导向定滑轮及风口拉绳等组成(图5)。运动原理如下:驱动电机为动力源,驱动轴在电机输出轴的带动下转动,通风口拉绳两端以不同缠绕方向固定于驱动轴,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风口拉绳往复运动,固定于风口拉绳的屋脊通风膜开启或关闭。钢管卷轴驱动型通风设备采用温度实时控制模式,即通风口的打开与闭合尺寸随温室环境温度的瞬时变化而改变,最终实现对温室环境温度的调控。

孙家滩应用安装实例图6所示。

结束语

第5篇

根据市政府《转发市环保局关于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2004]205号)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认真落实“创模”目标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为加强对创模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以关天安局长为组长,王作武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区执法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针对在创模工作中涉及我局职能的市容环境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面配合“创模”工作的开展。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使“创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7月初市、区执法局分别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创模”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市“创模”工作的现状与要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创模”工作中的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三)、精心组织、大力整治

针对在“创模”中所承担的任务,我们确定了攻重点、克难点的思路,并落实到行动上。从7月份开始,在相继开展“乱摆卖”、“乱停放”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我们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车”(两轮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车和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乱张贴、乱涂写”着手,相继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配合“创模”工作的开展。

1、严厉打击“三车”非法营运。

针对“三车”非法营运严重扰乱车辆营运秩序和市容市貌的情况,7月中旬,根据市领导指示,我们以城管委的名义,牵头组织市、区两级交通执法和市交警、巡警联合行动,在禅城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以打击人力三轮车为主的“三车”整治,成立了整治专责行动小组。整治中执法人员严格执法、方法灵活,经两个多月不分昼夜的联合整治,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收缴人力车近500辆,集中销毁200余辆,中心城区的人力三轮车已基本绝迹。下一步,该整治将由市政法委牵头,组织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门对“三车”进行全面整治。

2、重拳出击“乱张贴、乱涂写”。

“乱张贴、乱涂写”在我市泛滥成灾,严重损害了佛山城市形象。对“乱张贴、乱涂写”行为的整治已迫在眉捷,4月份我局成立之初,我们就联合市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和大学生志愿者对禅城区主要干道的“牛皮癣”进行了清洗,并就如何有效治理“牛皮癣”进行了多次研讨。

七月份,根据市政府《转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佛山市开展整治乱张贴、乱涂写行为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整治城市乱张贴、乱涂写行为的通告》和市领导批示精神,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以杨晓光副市长亲自带队走上街头抓除“癣”拉开了序幕。市及禅城区执法局组成抓源头、端窝点专责小组,断制“癣”者的源头,穷追猛打造“癣”者。在2个月的“治癣”行动中,市和禅城区执法局及相关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75人次,抓获制“癣”贴“癣”嫌疑人“治癣”32人;查处乱张贴乱喷涂的违法行为19宗,端掉4个印刷“牛皮癣”的印刷窝点,并分别移交新闻出版、工商部门处理;查处疏通下水道、办假证假牌、游医窝点19个;收缴各类假证件4947本(张)、假公章胶版21张;查获非法小广告印刷成品约87万张;没收、暂扣电脑、晒版机、打印机、摩托车、手机以及医疗器械、药品等作案工具一大批;停掉用于非法小广告电话号码270个。有效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初步遏制了乱张贴乱涂写违法行为蔓延的势头。此项工作还在深入开展中,以点带面,从上至下地全面推进,力争取得最大成果。

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违法人员的气焰,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得到了市领导认可和广大市民的好评。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乱摆卖回潮问题,加大处罚力度,予以严厉打击。就目前建筑施工工地、商业经营活动及营业性场所噪声扰民的问题,会同工商、建设、环保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同时,对同济、山紫、莲花、建设、白燕市场的流动小贩占道经营和祖庙路、大福路、季华路、燎原路等路段的乱摆卖或占道经营、油烟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进行持续整治,切实抓出样板路和示范点,通过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地逐步推进。我们将全力以赴,全面落实“创模”实施方案,抓好工作中的每一环节,力求获取更大成效,为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执法队伍人手不足、装备不齐、经验欠缺,阻碍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为不辜负市、区领导和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尽快填补我市当时城市管理的真空,一市三区执法机构是在年初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执法队伍面临着人手不足、装备落后、经验缺乏的困境,这给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且近期内尚难以有效解决,极大地制约了我局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阻碍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势必影响“创模”工作中各项责任的有效落实。

(二)、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

城管行政执法只被赋予了行政处罚职能,而“创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治本难治标易,以单靠城管部门一家难以发挥实效。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尚须各职能部门和街(镇)、社区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维护作用,只有调动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创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难点

(一)、“乱摆卖”反弹情况时有发生。

经3月份的宣传教育和4月份开展的“乱摆卖”专项整治,禅城区一些主要路段的乱摆卖和占道经营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整治行动初战告捷。但由于“乱摆卖”摊点无固定场所,规模小、流动性大;部分占道经营者“利”字先行,法律观念差,存在侥幸心理,执法队员虽已不分日夜、轮番上阵,但因人手、装备不足的制约,回潮、反弹情况时有发生。

(二)、“乱停放”问题仍较突出。

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违法停放的车辆不能锁定,加上执法局对乱停放罚款执行力度有限,禅城区执法局也面临一无拖车二无场地三缺资金的困境,经前段时间的治理,车辆乱停放问题有所好转,但因停车位少并涉及收费问题,乱停放问题仍显突出。为切实解决此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就如何推进城镇占道停车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向政府提供决策性建议,先后起草上报了《禅城区静态交通管理情况汇报》、《佛山市城镇机动车占道停放管理基本方案》和《佛山市城镇机动车占道停放管理暂行规定》,有待进一步抓好工作的跟进和落实。

(三)、“三车”整治任务繁重。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车”非法营运历来猖獗,近年来相关部门的无数整治都未能根治,自5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广东省《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对两轮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车和人力三轮车这类非法营运的处罚没有相应的规定,使治理对象更加有恃无恐。在以人力车为重点的“三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后,禅城区内人力三轮车已基本绝迹,但两轮摩托车、三轮机动车非法营运现象却不能得到较好的压制。

第6篇

根据市政府《转发市环保局关于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2004]205号)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认真落实“创模”目标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为加强对创模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以关天安局长为组长,王作武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区执法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针对在创模工作中涉及我局职能的市容环境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面配合“创模”工作的开展。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使“创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7月初市、区执法局分别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创模”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市“创模”工作的现状与要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创模”工作中的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三)、精心组织、大力整治

针对在“创模”中所承担的任务,我们确定了攻重点、克难点的思路,并落实到行动上。从7月份开始,在相继开展“乱摆卖”、“乱停放”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我们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车”(两轮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车和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乱张贴、乱涂写”着手,相继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配合“创模”工作的开展。

1、严厉打击“三车”非法营运。

针对“三车”非法营运严重扰乱车辆营运秩序和市容市貌的情况,7月中旬,根据市领导指示,我们以城管委的名义,牵头组织市、区两级交通执法和市交警、巡警联合行动,在禅城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以打击人力三轮车为主的“三车”整治,成立了整治专责行动小组。整治中执法人员严格执法、方法灵活,经两个多月不分昼夜的联合整治,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收缴人力车近500辆,集中销毁200余辆,中心城区的人力三轮车已基本绝迹。下一步,该整治将由市政法委牵头,组织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门对“三车”进行全面整治。

2、重拳出击“乱张贴、乱涂写”。

“乱张贴、乱涂写”在我市泛滥成灾,严重损害了佛山城市形象。对“乱张贴、乱涂写”行为的整治已迫在眉捷,4月份我局成立之初,我们就联合市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和大学生志愿者对禅城区主要干道的“牛皮癣”进行了清洗,并就如何有效治理“牛皮癣”进行了多次研讨。

七月份,根据市政府《转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佛山市开展整治乱张贴、乱涂写行为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整治城市乱张贴、乱涂写行为的通告》和市领导批示精神,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以杨晓光副市长亲自带队走上街头抓除“癣”拉开了序幕。市及禅城区执法局组成抓源头、端窝点专责小组,断制“癣”者的源头,穷追猛打造“癣”者。在2个月的“治癣”行动中,市和禅城区执法局及相关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75人次,抓获制“癣”贴“癣”嫌疑人“治癣”32人;查处乱张贴乱喷涂的违法行为19宗,端掉4个印刷“牛皮癣”的印刷窝点,并分别移交新闻出版、工商部门处理;查处疏通下水道、办假证假牌、游医窝点19个;收缴各类假证件4947本(张)、假公章胶版21张;查获非法小广告印刷成品约87万张;没收、暂扣电脑、晒版机、打印机、摩托车、手机以及医疗器械、药品等作案工具一大批;停掉用于非法小广告电话号码270个。有效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初步遏制了乱张贴乱涂写违法行为蔓延的势头。此项工作还在深入开展中,以点带面,从上至下地全面推进,力争取得最大成果。

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违法人员的气焰,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得到了市领导认可和广大市民的好评。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乱摆卖回潮问题,加大处罚力度,予以严厉打击。就目前建筑施工工地、商业经营活动及营业性场所噪声扰民的问题,会同工商、建设、环保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同时,对同济、山紫、莲花、建设、白燕市场的流动小贩占道经营和祖庙路、大福路、季华路、燎原路等路段的乱摆卖或占道经营、油烟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进行持续整治,切实抓出样板路和示范点,通过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地逐步推进。我们将全力以赴,全面落实“创模”实施方案,抓好工作中的每一环节,力求获取更大成效,为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执法队伍人手不足、装备不齐、经验欠缺,阻碍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为不辜负市、区领导和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尽快填补我市当时城市管理的真空,一市三区执法机构是在年初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执法队伍面临着人手不足、装备落后、经验缺乏的困境,这给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且近期内尚难以有效解决,极大地制约了我局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阻碍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势必影响“创模”工作中各项责任的有效落实。

(二)、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

城管行政执法只被赋予了行政处罚职能,而“创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治本难治标易,以单靠城管部门一家难以发挥实效。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尚须各职能部门和街(镇)、社区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维护作用,只有调动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创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难点

(一)、“乱摆卖”反弹情况时有发生。

经3月份的宣传教育和4月份开展的“乱摆卖”专项整治,禅城区一些主要路段的乱摆卖和占道经营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整治行动初战告捷。但由于“乱摆卖”摊点无固定场所,规模小、流动性大;部分占道经营者“利”字先行,法律观念差,存在侥幸心理,执法队员虽已不分日夜、轮番上阵,但因人手、装备不足的制约,回潮、反弹情况时有发生。

(二)、“乱停放”问题仍较突出。

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违法停放的车辆不能锁定,加上执法局对乱停放罚款执行力度有限,禅城区执法局也面临一无拖车二无场地三缺资金的困境,经前段时间的治理,车辆乱停放问题有所好转,但因停车位少并涉及收费问题,乱停放问题仍显突出。为切实解决此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就如何推进城镇占道停车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向政府提供决策性建议,先后起草上报了《禅城区静态交通管理情况汇报》、《佛山市城镇机动车占道停放管理基本方案》和《佛山市城镇机动车占道停放管理暂行规定》,有待进一步抓好工作的跟进和落实。

(三)、“三车”整治任务繁重。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车”非法营运历来猖獗,近年来相关部门的无数整治都未能根治,自5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广东省《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对两轮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车和人力三轮车这类非法营运的处罚没有相应的规定,使治理对象更加有恃无恐。在以人力车为重点的“三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后,禅城区内人力三轮车已基本绝迹,但两轮摩托车、三轮机动车非法营运现象却不能得到较好的压制。

第7篇

此代表市四套班子和全市各族人民对验收组各位领导的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对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东依兴安之脉,市座落在内蒙古东部的大草原。南濒呼伦之水,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一座中俄蒙三国文化风情交融的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美誉。全市辖区面积730平方公里,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交通要冲,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极为便捷和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7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中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

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特别是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以来的15年间,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和15年开放磨砺。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43亿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口岸”称号,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和自治区九星级文明城市。

市始终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与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层次关注民生、全方位促进和谐,国民经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市民文明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市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区)先进市行列后,以此为契机、为起点,深入调研理性思考,进一步号准了发展的脉搏,提出了突出‘发展与惠民’两大主题,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在自治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市力明显增强,三大文明建设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增长2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7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亿元,增长40.3%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增长49.7%增幅位列盟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8亿元,增长20.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68元,增长14%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为在综合实力、产业规模和城市架构上“再造一个”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外贸进出口总值三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翻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8篇

欢迎大家对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视察,并提出宝贵意见。现将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地处市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越来越多的村庄被纳入到城区范围,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特殊格局。“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导致经济、环境、治安、卫生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市品位的提升,“城中村”的改造已经成为区城市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动“城中村”改造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区目前共有城中村83个,直管居民53300户,人口约23万人。要全部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需拆除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新建筑多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20亿元,任务异常艰巨繁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把“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充分调研、外出考察、广泛动员、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先行开展了试点工作,每个办事处选择一个社区进行试点。目前,南城办事处程堤口社区、北城办事处河东社区、东城办事处打渔店社区、西城办事处百园社区刘菜园村、办事处何楼社区均进展顺利,召开了居民大会,形成了同意改造的一致意见,组建了居民议事监督小组,办理了规划、用地、建设等手续,确定了改造途径和开发商,签定了改造协议,起草了改造、拆迁、安置方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以西城办事处百园社区刘菜园村为例,现有226户,人口880人,拆迁面积122亩,改造后回迁户用地65亩,腾出土地57亩。南城办事处程堤口社区,现有居民429户,人口1782人,需要拆迁面积343亩,拆迁建筑物25万平方米,项目实施后,回迁占地97亩,公共用地98亩,可腾出土地148亩,该项目可建设商住用房55.54万平方米,其中商铺2.57万平方米,回迁小区15.7万平方米,另有37万平方米住房可进入市场销售,项目总投资10亿元,竣工后可缴纳税收1.8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十分明显。

二、主要做法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政策等方方面面。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区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城中村”改造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分批分期逐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一)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开展“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涉很多利益矛盾的社会综合工程。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提上了议事日常,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研究工作,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开发办、建设、规划、国土、财政、发改、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及五城办事处书记为成员的“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相关部门懂业务、靠得住的人员组成的工作队伍。设立了专门的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全面加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并打破常规,排除条块束缚,在各项审批权限上建立“绿色通道”,只要是区领导小组确定的事项,就立说立行,限时解决,确保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严格落实责任制,分配相关工作,强化督导调度,限期完成任务,全力抓好“城中村”改造工作。

(二)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新闻媒体、发放明白纸、拉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城中村”改造氛围,广造舆论,深入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工作,做到思想促动、利益驱动、前景引动,尽心竭力把前期工作做细做实。同时,分开层次,组织拟被改造社区的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走出去到济南、日照、莱芜、淄博、临沂、章丘等地学习,用实际事例教育引导居民参与改造。还把先进地区负责人请进来讲改造的意义、经验做法,开阔了干部和居民的眼界,提高了大家改造的积极性,达成了共识,使居民同意改造率达到95%以上,绝大多数群众真正理解、自觉支持改造。想方设法把“城中村”改造的组织程度提高到最大化,把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把“城中村”居民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运用法律和制度约束力,发挥 党政推动力,四管齐下,形成合力,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发挥社区和办事处的作用,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扎实做好试点工作。城区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城市建设,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工作。始终坚持市级主导,区级组织,办事处为责任主体,社区具体操作,履行拆迁主体的责任,走自我改造的路子。各办事处积极主动承担起责任主体作用,精心选好试点,先行选择村级(社区)班子强、群众基础、经济基础好,居民改造积极性高的村居实现突破。每个办事处确保启动一处城中村改造或旧城改造试点,拉出时间表,倒排工期,按时完成任务。然后再逐年推进,滚动发展。

(四)科学规划,为“城中村”改造绘制蓝图。各办事处和社区在对“城中村”用地现状和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了本社区的改造计划和总体规划,绘制了规划图,报相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制定实施意见,统筹解决居民生产生活问题。为指导全区开展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区政府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符合区实际、操作性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要求、考核办法等,并多渠道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量化任务,指导各城区办事处、拟改造社区本着“一村(居)一策”的原则,制定出广大被拆迁居民乐于接受的补偿安置方案,并尽可能照顾老年人、特困群众等弱势群体,为下步工作打基础、做准备。同时,科学测算“城中村”改造实现的收益,统筹计划好被改造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生活福利等问题,提前筹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除居民群众后顾之忧,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各社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社区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居民大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

(六)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一是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积极探索土地补偿机制,将土地收益最大限度地返还给社区,返还给居民,使群众得到实惠,使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得到照顾,使社区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在手续办理上予以简化。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土地使用手续的审批程序,缩短工作日,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支持“城中村”改造工作。三是在多方利益关系上搞好权衡。“城中村”改造涉及政府、居民与改造单位三方的利益,“城中村”改造的实质是通过解决产权、规划、地价及拆迁、补偿、安置四方面问题,调节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利益均衡、各方共赢。为此,积极做好三方关系的协调,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使政府让利于民,而不是让利于改造单位。四是在改造资金的管理上实行阳光操作。参与改造的社区均由居民大会推举出财务监督管理小组,具体管理改造资金,监督改造资金的使用,让群众参与管理和操作,做到公开、透明。五是在违法建设上加强监管。在确定某一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后,就依据普查情况和现场拍照为补偿依据,乱搭乱建部分不列入补偿范围。加强对拟改造社区违法建设的监管,不定期巡查,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发现违法建设坚决给予严厉打击。

三、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开放。地处孔孟之乡,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造就了人们对土地特有的依赖感,并且在居住聚集方式上特别重视血缘关系和家族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使得“城中村”的居民宁可住在自己祖辈遗留下来的破旧庭院里也不愿去住楼房,宁可一族人居住在脏、乱、差的村内而不愿去住各项功能配套的生活小区。从而对“城中村”改造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拆迁工作,给“城中村”改造工作增加了阻力。

2、融资渠道较窄。由于我区经济水平偏低,居民自主改造力不从/!/心,成立股份制公司进行改造又无经验可循,目前采取的主要途径是引进开发商进行改造,而开发商又是以盈利为目的,导致改造后小区的容积率普遍偏高。而且由于缺乏改造资金,导致“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展较慢。

3、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由于“城中村”一般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可观的房屋租金、高标准的拆迁补偿等“优惠政策”,刺激了居民的建房欲望,一些诸如“填平补齐”、“新建扩建”、“接高翻建”等形式多样的违法建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仅增加了拆迁难度,而且还增加了改造成本。

四、建议

1、进一步强化领导。主要领导重视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组织保障。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工作任务重,拆迁建设难。只有领导充分重视,并成立一个靠得上、抓得死的领导班子,工作力度才能上去,工作措施才能强硬,各级各部门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出硬招、下真功,想办法、抓落实,出成果、见实效,强力推进工作开展。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指挥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事项一经确定,各成员单位必须限时办结。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定期督导检查各办事处“城中村”改造工作,并将“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2、切实提高改造意识。“城中村”改造要实现突破,首先必须解决观念问题。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使群众明白,“城中村”改造是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选择,不改造“城中村”,城市化水平就难以达到较高的层次,也最终将影响到“城中村”居民的利益。同时,还要通过各类培训、普法教育等方式,促进“城中村”居民从职业上、文化上、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加快向高素质的文明市民转变,逐步改变滞后的精神面貌。

3、将“城中村”改造纳入城市经济体系。“城中村”改造关键要兼顾好各方面尤其是居民的利益,不处理好居民的利益,不解决好居民的后顾之忧,这项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城中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要城市化就要把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把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同时,要解决好剩余土地和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以及居民就业、养老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制定扶持办法,帮助原村民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强化土地征收过程中社保基金的征收,并预留征地补偿款的一部分用于解决村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同时,将原村民纳入城市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参与医疗和养老保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